高一物理运动图像问题专题讲解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小专题运动图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小专题运动图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学反思
根据导学提纲流程看书,并单独思考老师在流程中提出的问题。
培养学生带着问题有序看书

各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提出的方法
小组讨论
讨论出真知

安排两个小组展示
小组展示
表达能力的培养

老师评价小组的展示,并进行总结
聆听并记录
学会总结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1.导学提纲上的达标练习
2.对应限时练习.
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运动图像
课程标准描述
运动图像Ⅱ
考试大纲描述
掌握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
教材内容分析
重点学习速度图像
学生分析能根据运动图像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重点
速度图像
难点
图像的截距和斜率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怎么直观表达物体的运动
讨论
直接点出课题

指导学生根据导学提纲的问题流程看书自学

解决高中物理图像问题教案

解决高中物理图像问题教案

解决高中物理图像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光学成像的基本原理。

2.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各种图像问题。

3.学生能够掌握解题方法,熟练解决物理图像问题。

教学重点:
1.光学成像的基本原理。

2.如何解决各种图像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物理知识结合图像问题进行解答。

教学准备:
1.投影仪和幻灯片。

2.教师准备相关的图像问题练习题。

3.学生准备好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张物体的图像,并提出问题:根据图像,物体的实际位置在哪里?让学生思考并发表看法。

二、讲解(15分钟)
1.讲解光学成像的基本原理,包括物体在不同位置时的成像方式。

2.介绍如何根据成像原理解决各种图像问题,如物体的位置、像的大小等。

三、示范(10分钟)
教师通过几个实例,演示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图像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四、练习(15分钟)
教师布置几道图像问题练习题,让学生自行解答,并相互讨论,纠正错误。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解决图像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六、作业
布置相关的图像问题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认真复习本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光学成像原理,掌握解决图像问题的方法。

但需要留意学生在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训练。

高一物理运动图像问题专题讲解学案

高一物理运动图像问题专题讲解学案

高一物理运动图像问题专题讲解学案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位移-时间图象(s-t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一、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s-t图象表示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即v=,如右图所示。

二、直线运动的v t-图象1.匀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⑴匀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是与。

⑵从图象不仅可以看出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求出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其位移为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是⑵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某一时刻瞬时速度的大小。

(3)还可以根据图象求加速度,其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即a=,越大,加速度也越大,反之则越小三、区分s-t图象、v t-图象1、如右图为v t-图象,(1)A描述的是运动;B描述的是运动;C描述的是运动。

(2)图中A、B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物体作运动;C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C作运动。

(3)A的加速度(“大于”、“等于”或“小于”)B的加速度。

2、如右图为s-t图象,(1)A描述的是运动;B描述的是运动;C描述的是运动。

(2)图中A、B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物体向运动;C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C 向运动。

(3)A的速度(“大于”、“等于”或“小于”)B的速度。

3、如图所示,是A、B两运动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分析A图象与S轴交点表示:,A、B两图象与t轴交点表示:, A、B两图象交点P表示:, A、1vvsSSB两物体分别作什么运动。

四、图象与图象的比较:-图象与图象图象例1:矿井里的升降机,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经过5秒钟速度达到6m/s后,又以这个速度匀速上升10秒,然后匀减速上升,经过10秒恰好停在井口,(1)画出升降机的v t 图象。

(2)通过图像计算出各个运动过程的加速度。

分析:⑴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⑵分析过程,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解题过程:【针对训练】1、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t1-t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A.0-tB.在0-t2时间内火箭上升,t2-t3时间内火箭下落C.t2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D.t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2、右图所示为A 和B 两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当t=0时,A 、B 两质点的速度均不为零.B. 在运动过程中,A 质点运动得比B 快.C. 当t=t 1时,两质点的位移相等.D. 当t=t 1时,两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3、(1)如下左图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为 ,0---t 0时间内速度方向为 ,t 0时刻后的速度方向为 。

高一物理课程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深度讲解教案设计

高一物理课程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深度讲解教案设计

高一物理课程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深度讲解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方法,并且掌握使用图像表示法解决匀速直线运动相关问题的技能。

2.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法2)使用图像表示法解决匀速直线运动相关问题3.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法,掌握使用图像表示法解决匀速直线运动相关问题的技能。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图像表示法的原理,并且掌握使用图像表示法解决各种匀速直线运动相关问题的方法。

4.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结合实例讲解和举例演练,并且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讲解,以达到让学生深入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法,并且掌握使用图像表示法解决各种匀速直线运动相关问题的方法的目的。

5.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工作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准备好所需要用到的教学材料和多媒体设备,并且浏览一下教材内容,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

2)学生知识准备在学生上课之前,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先通过预习课本内容,来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了解和预习。

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些相关作业,让学生提前积累相关知识并且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3)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法在这一部分,老师会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相关的图像,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了解图像表示法的实现原理。

同时,在讲解的时候,老师应该会详细讲解图像表示法的计算公式以及使用方法,并且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图像表示法的实际应用。

第二部分:使用图像表示法解决匀速直线运动相关问题在这一部分,老师会通过演示来讲解如何使用图像表示法解决匀速直线运动相关问题,包括如何计算速度,加速度等,同时也会讲解如何通过图像表示法来解决其他与匀速直线运动相关的问题。

第三部分:练习与课堂互动在这一部分,老师会给学生分发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并且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

专题+x-t图像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专题+x-t图像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x-t图像
一、图像的轴、线的物理意义
1.x-t图像的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位移(位置)。

2.图像的形状(线)反映的是物体的位移(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x-t图像t轴上方的图线表示x>0,t轴下方的图线表示x<0
4.x-t图像只能反映物体做直线运动
二、图像的点
1.x-t图像点表示物体在某时刻物体的位移(位置)
2.x-t图像两条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某时刻相遇
3.x-t图像上图像的拐点表示速度方向改变
三、图像的截距
1.x-t图像上的线与时间t轴截距表示物体在某时刻位移为0
2.x-t图像上的线与速度x轴截距表示物体初始时刻位置
四、图像的斜率
1.x-t图像两点连线的斜率表示物体在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x-t图像曲线中每点切线斜率表示该点物体的瞬时速度。

注意:
1.斜率的计算是几何算法
2.斜率的正负代表运动方向
五、反映运动的性质
1.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2.曲线斜率越来越小,表示物体做速度逐渐减小的变速直线运动
3.曲线斜率越来越大,表示物体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变速直线运动
4.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斜率k=0,v=0,表示物体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分析的高一物理课教案示范设计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分析的高一物理课教案示范设计

[高一物理课教案示范设计]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分析【课程目标】本节课将帮助学生:1.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图像特征。

2.学会利用运动图像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性质和规律。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分为三个环节:1.概念讲解老师将向学生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介绍运动图像的基本组成部分,如坐标轴、时间轴、物体运动轨迹等。

介绍完毕后,老师将向学生提出问题:“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有哪些特征?”2.图像分析通过分析示例图像,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四个特征:速度恒定、运动轨迹为一条直线、运动轨迹与时间的关系为一次函数、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说明一下这四个特征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这个问题,老师引导学生理解“速度恒定”的概念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相等”的关系。

3.应用实践在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将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组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题目。

“一辆车以恒定的速度在一条直路上行驶,下面是这辆车的行驶图像,请回答如下问题:(1)这辆车的速度大小是多少?(2)车行驶2秒后,它的所在位置是什么?(3)这辆车共行驶了多少路程?”老师将通过这个例子,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授课建议】本课程的教材与学习环节较容易掌握与应用,但教师可以给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小测验,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在图像分析环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找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践环节中,教师还可以用其他实际情景来给学生练习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如自行车、跑步、摄像机拍摄等。

高中物理图象问题解决教案

高中物理图象问题解决教案

高中物理图象问题解决教案教学内容:图象问题解决方法教学目标:1. 理解图象问题在物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掌握解决图象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图象问题解决方法的学习和应用。

难点:理解物体在不同位置和运动状态下的图象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对图象问题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1. 老师介绍图象问题的概念和作用,并解释图象问题在物理中的重要性。

2. 老师讲解如何解决图象问题,包括确定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通过图象特点解决问题等步骤和方法。

三、练习(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完成几道简单的图象问题。

2. 学生自主解答问题,老师指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实践(10分钟)1.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行设计一个图象问题并解答。

2. 学生展示自己的问题,并与同学们合作解决。

五、总结(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图象问题解决方法的重要性。

2. 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反思自己的不足和提出问题。

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图象问题解决方法的学习。

七、反馈(5分钟)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黑板、书籍、实验器材等。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高中物理图像问题教案

高中物理图像问题教案

高中物理图像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图像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图像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图像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图像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实例分析和练习。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展示一张凹透镜成像示意图,引入图像问题的概念,让学生猜测物体在凹透镜的成像位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
介绍图像问题的基本原理和解题方法,包括物体成像规则、成像位置计算方法等内容,并通过实例讲解和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练习
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和加深对图像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计算物体在凹透镜、凸透镜等成像位置的实际情况。

4.总结
对图像问题的基本原理和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并强调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和问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和加深对图像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
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

高中物理新教材专题复习《运动图像与追及相遇问题》导学案

高中物理新教材专题复习《运动图像与追及相遇问题》导学案

专题二运动图像与追及相遇问题课题任务速度图像与位移图像在物理学中,图像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想方法,既可以用图像来描述物理问题,也可以用图像来解决物理问题,而且用图像法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往往比用解析法更简洁直观。

图像法中常用到的就是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任何图像问题首先必须要注意横轴和纵轴所代表的物理意义。

运动学中,位移—时间图像(x-t 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是两种最典型的图像。

这两种图像里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考试时可能会从各个方面考查,下面我们进行具体全面的描述。

x-t图像、v-t图像的比较例1物体a、b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 s时,a、b的速度方向均发生改变B .t =4 s 时,a 、b 相距20 mC .前4 s ,a 、b 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 .前4 s ,a 与b 的加速度始终相同[规范解答] 由图像可知,前4 s ,a 的速度都为正方向,b 的速度都为负方向,所以t =2 s 时,a 、b 的速度方向均没有发生改变,A 错误;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t =4 s 时,a 、b 相距Δx =12×4×5 m -⎝ ⎛⎭⎪⎫-12×4×5 m =20 m ,B 正确;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像可知,前4 s ,a 、b 的加速度方向都发生了变化,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C 错误;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像可知,前4 s ,a 与b 的加速度方向始终相反,D 错误。

[完美答案] B(1)解决常规运动的图像问题时要根据物理情景中遵循的规律,由图像提取信息和有关数据,根据对应的规律公式对问题做出正确的解答。

以速度图像为例,具体分析过程如下:(2)解答非常规运动图像问题的“三个”步骤:一审、二列、三判:[变式训练1-1] 如图所示,x -t 图像反映了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道上行驶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已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 轴相切于10 s 处,则( )A .甲车的加速度大小为4.0 m/s 2B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6 m/s 2C .5 s 时两车速度相等D .乙车的初位置在x 0=75 m 处 答案 B解析 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甲车做匀速运动,加速度为零,A 错误;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 轴相切于10 s 处,则t =10 s 时,速度为零,将其0~10 s 的运动逆向看成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s =12at 2,根据图像有:x 0=12a ·(10 s)2,20 m =12a ·(5 s)2,解得a =1.6 m/s 2,x 0=80 m ,B 正确,D错误;5 s时,v甲=205m/s=4 m/s,v乙=at=8 m/s,C错误。

高一物理图像专题:x-t图像与v-t图像的应用

高一物理图像专题:x-t图像与v-t图像的应用

高一物理新授课学案课题:x-t图像与v-t图像的应用类型一x-t图像的理解与应用1.x-t图像图像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并非物体运动的轨迹。

2.x-t图像图像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这是因为位移—时间图像只能表示物体运动的两个方向:t轴上方代表正方向,t轴下方代表负方向。

3.x-t图像图像中图线上每一点的斜率表示物体该时刻的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例1、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移—时间(x-t)图像。

由图可知()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位移比A车的大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为一质点的x-t图像。

由图像可知()A.0~40 s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20 s运动的方向与后20 s运动的方向相同C.前20 s做速度增大的运动,后20 s做速度减小的运动D.前20 s为匀速运动,后20 s也为匀速运动,且速度大小相等类型二v-t图像的理解与应用1.速度—时间图像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它也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3.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例2、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A.A、B两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B.前4 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C.t=4 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D.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针对训练2.(多选)一辆车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

关于物体在0~t0和t0~3t0两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下列正确的是()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B.位移大小之比为1∶2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D.以上说法都不对巩固练习1.某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向右为正方向,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则该物体()A.在0~1 s内做曲线运动B.在1~2 s和2~3 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C.在1~2 s内的加速度为-4 m/s2D.在0~3 s内的总位移为-4 m2.如图为两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A和B的v-t图像。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教案设计案例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教案设计案例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教案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的绘制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图像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2)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的绘制方法。

2.教学难点:(1)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的理解与应用。

(2)图像中物理量的关系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图像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2.授课内容(1)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2)介绍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的绘制方法。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从图像中获取物理信息。

3.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绘制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

(2)实践操作:学生根据讨论结果,独立绘制图像。

(2)讲解图像中物理量的关系。

(3)强调图像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5.课堂练习1.绘制一个物体以5m/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

2.根据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6.课后作业(1)绘制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2)结合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不够,未能充分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2.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未能完全掌握图像的绘制方法,需要加强课后辅导。

3.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教辅:高中物理学习指导3.网络资源:物理学科网站、在线教育平台4.教学工具:PPT、白板、黑板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特点教师活动: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一个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以恒定速度运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小车的运动状态。

高一物理人教版教案专题2.6运动学图像和追及相遇问题2

高一物理人教版教案专题2.6运动学图像和追及相遇问题2

专题2.6运动学图像和追及相遇问题【讲】一.讲素养目标1.理解x-t图像和v-t图像的物理意义,并会用v-t图像求位移。

2.建立运动情景,画好示意图,会分析追及相遇问题。

二.讲考点与题型【考点一】运动学图像问题1.v-t图像与x-t图像的比较2.利用v-t图像求位移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面积”在时间轴上方表示位移为正,“面积”在时间轴下方表示位移为负;通过的位移为时间轴上、下“面积”绝对值之差。

通过的路程为时间轴上、下“面积”绝对值之和。

【例1】如图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像和速度(v)—时间(t)图像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变式训练1】某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求:(1)物体距出发点的最远距离;(2)前4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3)前4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变式训练2】(多选)做直线运动的某物体的v-t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A.前10 s物体的加速度为0.5 m/s2,后5 s物体的加速度为-1 m/s2B.15 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C.前15 s内物体的位移为37.5 mD.前10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5 m/s【变式训练3】.有四个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x-t图像如图甲所示;物体C、D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

根据图像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物体A和B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A、B的间距逐渐减小C.t=3 s时,物体C、D的位移相同D.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C与D的间距逐渐增大【考点二】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问题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一前一后运动,速度不同时它们之间可能出现距离最大、距离最小或者碰撞的情况,这类问题称为追及相遇问题。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对运动图象的剖析及应用教案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对运动图象的剖析及应用教案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对运动图象的剖析及应用教案 重/难点重点:〝三类〞运动图像的比拟。

难点:图像效果的解题思想。

重/难点剖析重点剖析:s -t 图像,能读出s 、t 、v 的信息〔斜率表示速度〕。

v-t 图像,能读出s 、t 、v 、a 的信息〔斜率表示减速度,曲线下的面积表示位移〕。

可见v-t 图像提供的信息最多,运用也最广。

a-t 图像,能读出s 、a 的信息〔曲线下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

难点剖析:用图像来描画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是一种直观且笼统的言语和工具。

它运用数和形的巧妙结合,恰外地表达各种现象的物理进程和物理规律。

运用图像解题的才干可归结为读图以及作图和用图两个方面。

打破战略用图像研讨物理现象、描画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运动图像效果主要有:s-t 、v-t 、a-t 等图像。

1.s-t 图像。

能读出s 、t 、v的信息〔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像。

能读出s、t、v、a的信息〔斜率表示减速度,曲线下的面积表示位移〕。

可见v-t图像提供的信息最多,运用也最广。

位移图像〔s-t〕速度图像〔v-t〕减速度图像〔a-t〕匀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a>0,s有最小值〕抛物线〔不要求〕匀减速直线运动〔a<0,s有最大值〕抛物线〔不要求〕备注位移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①斜率表示减速度②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面积〞为正,下方为负例1. 以下图是A、B两运植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两物体在同不时线上运动B .两物体在t 2时辰相遇C .两物体向相反的方向运动D .假设以正方向为前方,末尾计时物体B 在物体A 的前方解析:标题明白指出物体的图像是位移—时间图像,由图像的特点可以知道,两物体做的是在同不时线上的运动,且在t 2时辰两物体相遇。

因A 物体运动图线的斜率为正值,即A 物体的速度是正的,沿正方向运动;物体B 运动图线的斜率是负的,即物体B 的速度是负的,沿负方向运动。

运动图像专题 学案

运动图像专题 学案

高一物理学案课题:运动图像专题编号:05★学习要求★1.知道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2.知道什么是速度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能通过图像求出速度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的物理意义,能用v-t图象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

★课前预习★一.位移—时间图象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用横轴表示,通过描点和连线后得到的图象,简称位移图象。

位移时间图象表示随的变化规律。

2.破解位移图象问题的五个要点x-图象只能用来描述运动,反映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不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①tx-图象可判断各时刻物体的位置,或相对坐标原点的位移。

②由tx-图象的斜率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斜率表示。

③斜率:由tx-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则表示物体做运动,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

若t图像的斜率为正值,表示物体沿方向运动。

图像的斜率为负值,表示物体沿方向运动④截距: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开始计时时物体的位移不为零(相对于参考点)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表示物体过一段时间才从参考点出发⑤交点:两图线相交说明两物体,其交点的横坐标表示相遇的,纵坐标表示相遇处对参考点的。

例1 如图,Ⅰ、Ⅱ分别做什么直线运动?哪个物体运动较快?变式训练1: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A段运动最快B.AB段静止C.CD段表示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D.运动4h汽车的位移大小为30km二、速度时间图象(v-t图像)1.v-t图像反映了物体的随变化的规律。

简称速度图象。

2.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可以作出如下判断:①v-t图像只能用来描述运动,图线不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②斜率: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情况),斜率表示。

③截距:纵轴截距表示运动物体的初速v0,横轴截距表示过一段时间才开始运动。

④交点:交点表示两物体。

⑤图像面积:时间轴上方面积为正,表示正位移;时间轴下方为负,表示负向位移。

高中物理 2 专题 运动图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2 专题 运动图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运动图像课题:x -t 图象和v -t 图象 【学习目标】1.复习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2.掌握速度时间图像及位移时间图像 【知识梳理】 一.x -t 图象 1. x -t 图象的建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轴表示时间t ,用纵轴表示位移x , x -t 图象表示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利用x -t 图象研究物体的运动(1)由x -t 图象可以确定物体各个时刻所对应的位置或物体发生一段位移所需要的时间,注意x -t 图象只能反映直线运动。

(2)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x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运动方向,注意斜率应由坐标系的标度求出,不能由斜线的倾角的正切求出。

(3)若物体的x -t 图象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4)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即x -t 图象为曲线,表示物体的速度非均匀变化,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该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

(5)纵截距表示物体在t=0时的位置。

二、 v -t 图象 1、 v -t 图象的建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轴表示时间t ,用纵轴表示位移v , v -t 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利用v -t 图象研究物体的运动(1)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注意斜率应由坐标系的标度求出,不能由斜线的倾角的正切求出。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v -t 图象在时间轴上v 为正,在时间轴下v 为负,加速度a 斜向上为正斜向下为负。

(3)若物体的v -t 图象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4)如果速度变化不均匀,说明物体的加速度在变化,其v -t 图象为一曲线,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该时刻的瞬时加速度。

(5)纵截距表示物体在t=0时的速度。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精品导学案:1.6运动图象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精品导学案:1.6运动图象

运动图象课型:习题课【自主学习】1、位移-时间图象:图象可以直观地反映两个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位移-时间图象是具体反映运动物体的随的变化关系,从图象中不但能确定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还能求得任意时间物体的位移,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和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2、速度-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是反映运动物体的与的变化关系。

根据图象能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如是匀速、还是变速,变速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

【思考与交流】v-t图象与x-t图象(B级)1). 轴的意义:①横轴①横轴②纵轴②纵轴2). 点的意义:①任一点①任一点②与纵轴交点②与纵轴交点③两图象交点③两图象交点3). 图象的物理意义:反映随变化的规律反映随变化的规律4). 图象的作用:a. 可知任一时刻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知任一时刻位移的大小和方向①图象在t轴之上表示①图象在t轴之上表示②图象在t轴之下表示②图象在t轴之下表示b. 可判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判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图象倾斜程度越大表示图象倾斜程度越大表示c. 可判断运动性质:可判运动性质:能分析上图中①--⑥的运动情况吗?能分析上图中①---⑥的运动情况吗?【自主探究】(A级)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问题1、右边v-t图象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加速度较大的运动是哪个?说明理由(B级)练习:1、如图所示,则①表示物体做;②表示物体做;③表示物体做;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C级)2、如图所示的速度一时间图象中,质点A、B、C运动的①②③0V/(ms-1)T1t/s加速度分别为a A =________m /s 2,a B =________m /s 2,a C =________m /s 2,其中________的加速度最大.在t =0 s 时________的速度最大,在t =4 s 时________的速度最大,在t =________s 时,A 、B 的速度一样大.【自主探究】(A 级)2、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问题1、右边s-t 图象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速度较大的运动是哪个?说明理由(B 级)练习1、如图所示,则①表示物体做 ; ② 示物体做 ; ③ 表示物体做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________相同。

高中物理《运动的图象》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运动的图象》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运动的图像》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能用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根据两位数据记录表件礼物里平面坐标图,理解物理图像和数学图像之间的关系;2.能用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关系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3.知道速度-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能从图像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1.根据一个理想化的数据表,从学生已有的的数学知识出发,将数学图像迁移到具体的物理情境中来;2.了解如何用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像及v-t 图像,,同时运动数学中的一次函数帮助学生理解图像中的斜率、面几个是什么物理含义,使学生从图像中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各种不同方法描述物理现象的乐趣,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用描点描绘位移以及速度图像,并从中获取物理信息;【教学难点】能正确的分析图像,并能从中获取有用的物理信息【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堂引入在必修一前两章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我们知道了在两种图像中,斜率、交点、拐点、面积的含义,这些都是比较简单的单独的图像问题,本节课我们从两种图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角度进行复习。

(二)教学过程考纲解读多媒体展示匀变速直线运 ★★★ 2.位移、速度和2. 考查知识点主要有:运动规律及与其他知识的综合运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等。

3. 能够应用一些物理思想方法处理问题: 如理想化模型、数理结合思想、图象法、逆向思维法等。

动的规律及应 ★★ 加速度(Ⅱ)用3.匀变速直线运 运动的图象问 ★★★ 动及其公式和图题 ★★象(Ⅱ)实验:研究匀 ★★☆4.实验:研究匀 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图像问题在高考中的地位。

(1) )直线运动的 x - t图象多媒体展示“问题一”1. 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 图线斜率的意义(1)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两种特殊的 x -t 图象(1) 若 x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在做直线运动.(2) 若 x -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处于 状态.目的在于让学生让学生自主进入位移时间图像的学习情境当中,并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高中物理图象题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图象题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图象题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物理图象题的解题方法;
2. 理解图象题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
3. 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画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入物理图象题的解题方法,并说明解题的重要性;
2. 分析:解析一道典型的物理图象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题思路;
3. 解题方法:介绍解物理图象题的常用方法,如建立物体运动方程、绘制各时刻的位移-时间图象等;
4. 实例演练: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几道物理图象题的实例演练,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物理图象题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解题,并及时纠正错误、指导解题方法;
6. 拓展延伸:给学生提供一些更复杂的物理图象题,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题能力;
7. 总结:总结物理图象题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明白解题的关键在于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和运用相应的方法。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在演练及练习中能够熟练运用物理图象题的解题方法;
2. 学生在解题时能够正确建立物体运动方程,绘制正确的位移-时间图象;
3. 学生能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物理思维和解题能力。

五、教学反思
1. 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反馈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
2. 需要及时纠正学生在解题中的错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3. 鼓励学生多进行练习和实践,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砀山实验中学高一物理运动图像、纸带处理问题专题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位移-时间图象(s-t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一、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X-t图象表示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即v=,如右图所示。

二、直线运动的v t-图象1.匀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⑴匀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是与。

⑵从图象不仅可以看出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求出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其位移为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是⑵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某一时刻瞬时速度的大小。

⑶可以根据图象求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其位移为⑷还可以根据图象求加速度,其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即a=,越大,加速度也越大,反之则越小三、区分X-t图象、v t-图象⑴如右图为v t-图象, A描述的是运动;B描述的是运动;C描述的是运动。

图中A、B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物体作运动;C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C作运动。

A的加速度(“大于”、“等于”或“小于”)B的加速度。

图线与横轴t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

⑵如右图为X-t图象, A描述的是运动;B描述的是运动;C描述的是运动。

图中A、B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物体向运动;C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C向运动。

A的速度(“大于”、“等于”或“小于”)B的速度。

⑶如图所示,是A、B两运动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分析A图象与S轴交点表示:,A、B两图象与t轴交点表示:,A、B两图象交点P表示:,A、B两物体分别作什么运动。

四、X-图象与图象的比较:X-图象图象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

oX/m0 1 2 3 4X/mtABC② 表示物体静止。

②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 表示物体静止。

③ 表示物体静止。

④ 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移为s 0。

④ 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 0。

⑤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移。

⑤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

⑥ 0~t 1时间内物体位移为s 1。

⑥ t 1时刻物体速度为v 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质点在0~t 1时间内的位移)。

【典型例题】例1:矿井里的升降机,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经过5秒钟速度达到6m/s 后,又以这个速度匀速上升10秒,然后匀减速上升,经过10秒恰好停在井口,求矿井的深度?分析:⑴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⑵分析过程,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 解题过程: 【针对训练】1. 下图中表示三个物体运动位置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速率相同,3秒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相同.B. 运动速率相同,3秒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不同.C. 运动速率不同,3秒内经过路程不同,但起点位置相同.D. 均无共同点. 2、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0-t 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 1-t 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 B .在0-t 2时间内火箭上升,t 2-t 3时间内火箭下落 C .t 2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 .t 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3、右图所示为A 和B 两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t=0时,A 、B 两质点的速度均不为零.B. 在运动过程中,A 质点运动得比B 快.C. 当t=t 1时,两质点的位移相等.D. 当t=t 1时,两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4、(1)如下左图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为 ,0---t 0时间内速度方向为 ,t 0时刻后的速度方向为 。

(2)如下中图质点加速度方向为 ,0--- t 0时间内速度方向为 ,t 0时刻后的速度方向为 (3)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图线如上右图所示a 、二者的速度方向是否相同b 、二图线的交点表示c 、若开始计时时,甲、乙二质点的位置相同,则在0-t 0时间内,甲、乙二质点的距离tt 0 v 0 0t 0 v 0 v t v t 0 0 t乙甲0 1 2 3 3 6 X t 0 1 2 3 36X t 0 1 2 3 -3-6 X t t 0 X A Bt 1将 , 相距最大。

【能力训练】1.如图所示,a 、b 两条直线分别描述P 、Q 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 . M 点表示两物体在时间t 内有相同的位移C . t 时间内P 的位移较小D . 0~t ,P 比Q 的速度大,t 以后P 比Q 的速度小 2、.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物体 ( )A . 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B . 沿直线做往复运动 1 2 3 4 5 6 t/S C。

加速度大小不变 D。

做匀速直线运动3、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 =2 s 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C.在t = 2 s 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 = 2 s 后位于出 发点正方向上D.在t = 2 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4、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它们的v -t 图像分别如图中的a 和b 所示. 在t 1时刻( ) (A)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 (B)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D) 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5.一台先进的升降机被安装在某建筑工地上,升降机 的运动情况由电脑控制,一次竖直向上运送重物时,电脑屏幕上显示出重物运动的v —t 图线如图所示, 则由图线可知( )A .重物先向上运动而后又向下运动B .重物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 .重物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 .重物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6.如图为两个物体A 和B 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作匀加速运动的v-t 图线。

已知在第3s 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物体的出发点的关系是 A .从同一地点出发 B .A 在B 前3m 处 C .B 在A 前3m 处 D .B 在A 前5m 处10 0-10 V (m/s ) 0 vtXba X0 t M7、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向东运动的速度图象。

由图可知在0~10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方向是 ;在10-40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在40-60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方向是8.已知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它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求出下列各段时间内汽车的路程和位移大小①第 l h 内. ②前6 h 内 ③前7 h 内 ④前8 h 内(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处理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对纸带打出点的处理涉及到几个重要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简化我们的运算、广泛的应用于相似物理情景,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考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纸带处理要主要掌握以下问题: 1. 计数点的选取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子,在适当的位置找一个开始点。

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单位作为时间单位,而是每打几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时间单位,定计数点。

如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时间单位,或说成每隔4个点取一计数点、每5个点取一计数点,则T =5×0.02=0.10s 。

如图(1)所示,对应计数点的周期为T = s 2. 距离的测量为减小实验误差,测量通常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测量每个计数点到第一个计数点的距离。

测量时注意标尺的精确度,读出数据时注意估读,保证精度、有效位数。

如图(1)所示,四个计数点到0的距离依次为:S 1= cm 、S 2= cm 、S 3= cm 、S 4 = cm 。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题目中也可能提供相邻计数点的距离,如图(2)所示,这种情况下,应注意求解速度、加速度等方程的转化。

3. 通过纸带求速度方法 如求图(1)中计数点1、2、3的速度的依据为: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速度等等于这一段运动的平均速度。

对应的方程及速度大小为:1V = = m/s 、2V = = m/s 、3V = = m/s.若用图(2)中的距离可表示为V 1= = m/s 。

2. 通过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1)试证明:在匀变速度直线运动中,相邻、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差S ∆相同,且2S aT ∆=(a 为加速度,T 为相同的时间间隔。

)。

说明:①此结果是判定纸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主要依据。

12 3’1 S ’S ’3S ’4图(1)图(2)②据上述结果推导:第m 段与第n 段的位移之差为:2()Sm Sn m n aT -=-。

(2)通过纸带求加速度的三种方法对比(结合图(2)): 方法 1.由相邻、相同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方程可得:2112''S S a T -=,3222''S S a T-=,4332''S S a T -=。

对于平均加速度1232132434122('')('')('')''333a a a S S S S S S S S a T T++-+-+--=== 方法2.逐差法: 因为3112''2S S a T -=、4222''2S S a T-= 对于平均加速度3134121242222('')('')('')('')1()22224S S S S S S a a S S a T T T-+-++-==+= ① 试通过两结论的理解、对比,说明:上述两种求解平均加速度方法的取舍。

② 若是位移从起点开始,则方程又可以表示为 a= ③ 图(1)中纸带的加速度a= m/s 2. ④ 若是有六段相邻、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则方程又是怎样呢?方法3.通过v-t 图象:应用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描点、画出速度-时间图线,然后确定图线的斜率,即等于小车的加速度。

(1) 定点:定轴(物理意义及单位)、定标度(选标度的依据:作出的图线能尽可能的占有作图区间)、定点。

(2) 连线:通过匀变速直线运动确定的各点中,由于误差的存在,一般不会所有的点都恰在一条直线上。

作出图线的方法为:使尽量多的点分布在直线两侧。

可使结果与真实值的误差相对减小。

注意不可作折线或是平滑的曲线。

(3) 确定斜率:得到v-t 图线后,应在图线上选取距离较远的两点对应的速度变化量和时间间隔,结合VK t∆=∆求出斜率,即为加速度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