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负极材料的现状和发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及技术发展概况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及技术发展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ddc176741711cc7931b716e1.png)
1 . 致 力于降低负极材料的制造成本
( 1 ) 产 能 向 成 本 洼 地 转 移
材料 产品中, 各种碳负极材料之间可 以 两两复合 , 也可 以三者复 合 ; 而碳负极 材料也 可以与合金类 负极 材料复合使
用。 因此, 几乎所有 的锂离 子 电池制造
降低负极材 料制造成 本最直接 的 办法 就 是将 产 能 向成本 洼地 转移 , 目 前很 多负极材料 企业在 采取这个办法
商都在 采用含有天然石 墨的复合负极
材料 以降低 电池制造成本。 3 C 小 型锂离 子 电池用 负极材 料 , 目前 以天然石 墨 占据主 导地 位 。 尽管
日本负极 材料企 业纷纷将产 能 向中国 转移 ; ② 中国负极 材料企 业纷 纷将产
能 由沿 海 向内地 转移 。 2 0 0 9 年 之前 , 日本 企 业垄 断 着 负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产业及 技术发展概况
■ 特 约 记 者 /张 晓 雨 王玲 玲
1 9 8 5 年, 研 究人 员 发 现 碳材 料 可
球 共 产 销 负极 材料 4 . 4 4 万t , 较2 0 1 1 年的2 . 9 8 万t 增 长了 4 8 . 9 9 %。 其中, 碳 负极 材料 4 . 2 9 万t , 占 比9 6 . 6 2 o / 0 , 处于 绝对 的统 治地 位 , 同 比增 长 4 5 . 9 2 %; 钛酸锂 材料 0 . 1 万t , 占比 2 . 2 5 %, 同 比 增长 2 3 3 . 3 3 %; 其他如硅 类 、 锡 类等合 金负 极材 料 的产 销量 约 5 0 0 t , 虽 然 占
学 公 司[ J FE 集 团旗 下企 业, J FE 是
复合 氧化 物 , 这 个发 现造 就 了现 在 的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1132b6d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4.png)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池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能源供应装置。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性能、环保的电池类型,已经成为了现代电子产品中的重要能源供应方式。
锂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和发展离不开负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因此,本文主要讨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如LiCoO2)向负极移动,而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如石墨)向正极移动。
因此,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十年中,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新的材料不仅有更高的存储容量,而且充放电速度更快,循环寿命更长。
石墨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主要负极材料。
然而,由于石墨本身的容量限制以及其充放电速率性能的限制,石墨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新的负极材料已经开始用于锂离子电池中。
硅材料作为一种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因其高存储电容量(4200mAh/g)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硅材料具有体积膨胀问题,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会导致硅微粒的损失,从而降低电池性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方法,例如制备纳米尺寸的硅颗粒、使用聚合物涂层来固定硅微粒以及将硅微粒包在奈米碳管或氧化石墨烯中等等。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晶格结构材料,其具有高的表面积和优异的导电性能,成为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又一有前途的候选材料。
叠层石墨烯纳米片与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可以有效克服传统石墨材料的容量限制和电导率问题,大大改善了负极材料的性能。
金属氧化物和磷酸盐等化合物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这些化合物具有更高的存储容量,更长的寿命和更稳定的性能。
总的来说,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中,石墨、硅材料、石墨烯以及金属氧化物和磷酸盐等新型负极材料,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a5384f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4.png)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人们对新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锂离子电池成为了最为优秀的储能设备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以及储能领域。
在应用广泛的背后,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发展也经历了数十年的演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锂离子电池的基础原理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四部分组成。
正极材料最初采用的是锂钴酸,然而它的成本高、资源紧缺、对环境有害,很快就被淘汰。
现在的正极材料主要是钴酸锂、镍钴锰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
负极材料采用石墨,电解液大多数为碳酸盐或者磷酸盐体系。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穿梭,通过电解液进行传输,从而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
二、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演进锂离子电池技术自20世纪初开始发展,经历了数十年的演进,一共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演进阶段。
(1)第一阶段:斜坡期(1991-2002年)锂离子电池技术最初出现是在20世纪80年代。
在90年代初,Sony公司在商业上成功推出锂离子电池,并逐渐开始大规模应用于电子设备领域。
由于这一阶段的技术亟待发展,刚开始的锂离子电池产品的性能不太理想,特别是容量较低、寿命较短、安全性较差等缺陷,这也叫做锂离子电池的“斜坡期”。
(2)第二阶段:平台期(2002-2015年)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它的容量、寿命和安全性逐渐提升,进入了平台期。
在2005年左右,由于小家电、电动自行车等市场份额的争夺,很多锂离子电池企业纷纷涌现。
同期,国内外各大企业开始着力研发纳米材料、新型电解液等新技术,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到了2015年时,锂离子电池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日渐成为各种电子装置和电动车领域的主流。
(3)第三阶段:变革期(2015年至今)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储能设备等领域的迅猛发展,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需求也日益增加,手机和笔记本等消费电子市场容量性增长放缓。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0b518a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a.png)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锂电池是一种重要的电池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领域。
它以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较低的自放电率等优点,成为了当前电池领域的主流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锂电池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锂电池发展现状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为成熟和广泛应用的锂电池技术。
它的正极材料通常采用锂钴酸锂、锂镍酸锂和锂铁酸锂等,负极材料则采用石墨或石墨烯。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较低的自放电率等优点,已经成为大部分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首选电池。
锂硫电池锂硫电池是一种具有更高能量密度潜力的锂电池技术。
它的正极采用硫材料,负极采用锂金属或锂合金。
锂硫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远高于锂离子电池,可以达到500-600Wh/kg,是锂离子电池的两倍以上。
然而,锂硫电池目前还存在循环寿命短、容量衰减快、安全性差等问题,仍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
二、锂电池未来发展趋势提高能量密度能量密度是衡量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电池的续航能力和使用时间。
未来锂电池的发展趋势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使其能够满足更高能量需求的应用,如电动飞机和储能系统。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新的正负极材料,如锂硅合金、硅纳米颗粒等,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延长循环寿命循环寿命是指电池能够进行多少次完整的充放电循环。
锂电池的循环寿命通常在几百到几千次之间,是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减少电池的衰减和容量损失。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的电解质、电极材料和电池结构,以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提高安全性锂电池的安全性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锂电池在过充、过放、高温等条件下可能发生热失控和爆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威胁。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改进电池的设计和材料,提高其安全性能,减少安全风险。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的电解质、电极材料和安全控制系统,以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
降低成本锂电池的成本一直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一个因素。
动力电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动力电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bd90c5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a.png)
动力电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焦点的逐渐转移,动力电池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
动力电池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推动能源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尤为重要。
一、研究现状当前,全球能源危机日益加剧,化石燃料资源的消耗导致能源消耗比例的偏高,环境问题也日渐显著。
为了解决能源问题,动力电池的研究发展愈趋迫切。
目前,国内外在动力电池功能材料、结构设计、制备工艺、测试评价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动力电池的基本结构体系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四部分组成。
其中,正负极材料是动力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正极材料选择方面,目前最常用的是锂离子电池和钴酸锂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较高的运行电压。
此外,镍钴酸锂、锰酸锂等也在逐渐应用中。
负极材料主要有石墨和硅等,硅作为负极材料有高容量特点,但是还需解决其易膨胀等问题。
电解液部分主要有无机电解液和有机电解液两种。
目前,无机电解液的主要成分为LiPF6,但其毒性和热稳定性较差;有机电解液主要成份为碳酸二甲酯、碳酸叔丁酯等。
另外,隔膜材料也是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研究的隔膜材料主要有聚烯烃、聚酰亚胺、聚合物等。
二、发展趋势未来动力电池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储能密度提高储能密度是未来发展动力电池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已达到250Wh/kg,未来有望提高至400Wh/kg以上。
提升储能密度可以减小电池体积,增加储能容量。
2、提高安全性能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动力电池的温度容忍度、自发燃烧点等都面临一定的风险。
未来需要通过研究制备新型电解液、隔膜材料等来提高其安全性能。
3、推广应用动力电池的推广应用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目前,动力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无人机、船舶等领域。
未来,还有望推广到更广泛的场合,如家庭储能、通讯设施等。
4、生产降低成本未来的关键是生产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可以使得动力电池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且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2024年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2953f05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2.png)
2024年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概述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电动汽车和可穿戴设备等市场的快速发展,负极材料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对负极材料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负极材料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
2019年,全球负极材料市场规模达到了X亿美元,并预计未来几年将以X%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其中,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是推动负极材料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产品需求负极材料的需求主要来自于锂离子电池制造业。
随着电动汽车和可穿戴设备等市场的兴起,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其需求也随之增加。
此外,新能源储存系统和移动通信设备等领域也对负极材料有着持续的需求。
主要市场负极材料市场主要分为三个主要地区:亚洲、欧洲和北美。
亚洲地区是全球负极材料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其市场份额约占全球总市场的X%。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负极材料生产国,对负极材料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欧洲和北美市场也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受益于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市场竞争负极材料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分布广泛。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负极材料供应商包括XX、XX和XX等。
这些公司通过提供高质量和高性能的产品来吸引客户,并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来保持竞争优势。
此外,一些新兴的负极材料公司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通过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来获得市场份额。
发展趋势负极材料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高能量密度材料的需求增加: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对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高能量密度材料可以提供更高的能量储存密度,延长电池的续航里程,因此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2.新型材料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负极材料的研发也在不断推进。
例如,硅材料、硅基复合材料和硅酸盐材料等具有高容量和高能量密度的材料被广泛关注。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电池材料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电池材料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3feb05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1.png)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电池材料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汽车行业的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正在逐渐流行起来。
而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组件,其发展情况和电池材料的选择对电动汽车的性能和市场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电池材料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动力电池国内外发展现状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用于提供车辆行驶所需的能量。
国内外在动力电池技术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国内主要动力电池厂商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上海电气等,它们在锂离子电池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国外主要动力电池企业有特斯拉、LG化学、日本电池等,它们的动力电池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了广泛认可。
动力电池国内外发展趋势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技术和材料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些趋势。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发展趋势:1. 锂离子电池仍是主流:目前,锂离子电池是动力电池的主要类型,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良好的充电性能等优点。
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锂离子电池仍将是主流技术。
2. 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为了增加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需要不断提升。
通过使用新型材料、优化电池结构和提高生产工艺等手段,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3. 快速充电技术:充电时间是电动汽车普及的一个关键因素。
目前,快速充电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可使电动汽车在短时间内充满电。
这将极大地提升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和用户体验。
4. 电池回收和再利用:随着动力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回收和再利用废旧电池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发展有效的电池回收和再利用技术,实现电池资源的可循环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电池材料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作为动力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电池材料的选择对电池性能至关重要。
目前,电池材料的研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正负极材料:正负极材料是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三元材料等,而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8c4f56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9.png)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及智能终端等电子产品的普及,锂离子电池技术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掌握现代能源技术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介绍当前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情况。
一、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是在正极与负极之间来回传输电子,形成电流,从而实现电能转换的过程。
其中,正极材料主要是由过渡金属氧化物与锂离子混合而成,负极材料则主要是由石墨、碳纤维等材料组成,而电解液则主要是由有机溶液和无机盐构成。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轻巧等优点,而且价格也逐渐降低,已经成为电动汽车和移动终端等领域的主流能源。
二、锂离子电池的现状目前,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智能终端、电动汽车等领域的主要能源,而且市场需求非常大。
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锂离子电池也被分成了多种类型。
例如,电动汽车所使用的大型锂离子电池能够提供更高的功率和续航时间;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所使用的小型锂离子电池则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小的体积。
然而,锂离子电池也有一些缺点。
例如,锂离子电池电量下降、发热等问题。
这些问题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也对电池设计和制造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过去的几年中,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发展越来越深入,逐渐出现了更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
三、锂离子电池的未来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环保能源的日益关注,锂离子电池技术在未来的能源领域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此外,在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在电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瓶颈,也需要更好的电池制造工艺及更好的安全措施。
同时,随着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等市场的发展,锂离子电池的价格和性能将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对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情况是极其重要的,它将会持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科技领域发展。
相信未来锂离子电池技术会迎来更为广阔的应用和更为锐利的发展趋势。
动力电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动力电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638b43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c.png)
动力电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动力输出。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本文将就动力电池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目前,主流的动力电池技术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可重复充电等优点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首选。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镍酸锂和锰酸锂等。
其中,钴酸锂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但成本高且稀缺。
镍酸锂电池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安全性能,但能量密度相对较低。
锰酸锂电池能量密度较高,但循环寿命较短。
为了解决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和寿命等问题,研发人员正在不断改进电池材料和设计,如开发新的正极材料、改进电解液、设计新的电池结构等。
固态电池是一种新兴的动力电池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较长的寿命等优点。
固态电池使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的液态电解液,有效降低了电池的安全风险。
此外,固态电池的电极材料和电池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然而,固态电池技术仍面临着成本高、制造难度大和电极界面问题等挑战。
目前,许多电池制造商和研发机构正在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固态电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取得重大突破。
除了锂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还有一些其他的动力电池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例如,钠离子电池、锌空气电池和锂硫电池等。
钠离子电池使用钠离子替代锂离子,成本更低且钠资源更丰富,但能量密度相对较低。
锌空气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但在使用过程中锌负极会逐渐耗损,需要定期更换。
锂硫电池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但其循环寿命较短,需要进一步改进。
未来,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是提高能量密度、降低成本和提高安全性。
为了提高能量密度,研发人员将继续改进电池材料和设计,开发新的材料和技术。
例如,发展高镍正极材料和硅负极材料,提高电池的储能能力。
为了降低成本,研发人员将寻找更便宜和更丰富的材料,并提高生产效率。
2024年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753a2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0.png)
2024年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前景分析1. 引言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起到重要作用,它可以保护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不受电解液的侵蚀,并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随着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机遇。
本文将对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前景进行深入分析。
2. 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现状目前,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已经逐渐成熟,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主要的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包括石墨、石墨烯和硅等。
石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石墨烯作为新兴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导率和机械性能,被认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硅作为高容量负极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其体积膨胀和容量衰减等问题,其商业化应用仍需克服一系列技术难题。
3. 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发展趋势3.1 技术创新驱动市场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在性能和成本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
石墨烯、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为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随着材料科学和制备技术的进一步突破,锂电负极包覆材料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推动市场的发展。
3.2 新能源汽车需求拉动市场增长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将成为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对负极包覆材料的要求更高,这将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材料的应用。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3.3 环保趋势助推市场发展环保意识的提升引发了对绿色能源的追求,锂电负极包覆材料作为绿色能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市场对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将促使企业加大对环保型锂电负极包覆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推动市场的快速发展。
4. 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挑战与对策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材料成本高、循环寿命短等问题。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b4cdfe7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2.png)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
因此,对于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新型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锂离子电池因其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寿命长,环保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两方面展开探讨。
一、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现状1.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将锂离子嵌入和从电极材料中取出的可充电电池。
其基本结构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质。
当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取出并通过电解质传递到负极材料中,放电时则相反。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和容量增加,锂电池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领域。
2. 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发展历程早在20世纪80年代,锂离子电池就已经开始研究了。
1991年,索尼推出了第一款商用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逐渐提高,使用寿命大大延长,环保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目前,锂离子电池技术已经逐渐成熟,许多企业已经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进入相应的研究和开发。
3.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目前,锂离子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
其中,电动汽车市场是锂离子电池应用的一大重点领域。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扶持和落地,电动汽车市场发展迅猛,锂离子电池也将会随之大幅提升。
二、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前景1. 锂离子电池市场前景分析从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来看,锂离子电池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政策层面上,国家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的出台,给了新能源汽车和锂离子电池更多的发展机会。
同时,人们对绿色环保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青睐使用绿色、可再生能源的产品,因此锂离子电池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2. 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趋势未来,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将会朝着更高的性能、更长的使用寿命、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5585004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5.png)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环保、可充电的电池技术,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以下是锂离子电池的一些发展现状:1. 电池容量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不断提升,主要得益于电池正负极材料的改进。
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寻找新的正负极材料,以提高电池容量,并通过优化电池结构和设计来提高能量密度。
2. 快速充电技术: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间较长,为了满足人们对快速充电的需求,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快速充电技术。
目前,有一些公司已经成功开发出可实现数分钟内充满电池的快速充电技术,并正在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和改进。
3. 长寿命电池:锂离子电池的寿命是使用者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为了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研究人员正在改进电池材料和电池管理系统。
其中,使用硅材料代替传统的石墨作为负极材料,可以提高电池容量和循环寿命。
4. 安全性改进: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过去,锂离子电池存在过热、短路、爆炸等安全隐患。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改进电池结构和材料,开发了更安全的锂离子电池。
例如,采用固态电解质代替液态电解质可以大大降低电池的火灾风险。
5. 应用拓展:锂离子电池正在不断扩大应用范围。
除了传统的移动电子设备,如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锂离子电池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预计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总的来说,锂离子电池在容量、充电技术、寿命、安全性和应用拓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然而,锂离子电池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电池成本、能源密度和环境影响等。
未来,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向将继续围绕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和改善环境影响展开。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研究现状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bf2831d4770bf78a6529543e.png)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研究现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现状高能锂离子电池想要更好地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是要开发高容量正极材料,尽管从理论上来讲有很多物质是可以脱嵌锂的,但是若想要制备成能满足能作为电池正极材料的物质却并非容易。
31995 正极材料在性质上一般应满足:充放电位必须在规定的电位范围之内,溶解于电解质的液体中有好的性能;整个锂离子电极动力的过程要保持温和状态;具有极高的可逆性质;在全锂化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能。
制作锂离子电池的原料价格合理最好容易获得;锂离子的电池制作流程操作简易。
论文网电池材料在结构上应满足:隧道状或者层状结构,有助于锂离子脱嵌,锂离子在脱嵌时无结构上的变化,电极具备较好的可逆性。
锂离子嵌入和脱出量大,电极的容量较高,锂离子在脱嵌的过程中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不大,来确保有稳定的充放电平台。
在材料中锂离子有着较大的扩散系数,以至于电池可以迅速的充电放电。
目前正极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集中在层状LiMO2和尖晶石LiM2O4(M=Co、Ni、Mn、V等过渡金属离子)的化合物。
其中研究最多的是过渡金属氧化物LiCoO2、LiNiO2、LiMn2O4作为正极材料。
为了研发出高电压、高比容量、高循环稳定性的正极材料,一方面对现在有的材料性能进行改善,可以利用掺杂其他元素的方法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或者改进制备工艺来改变材料的晶型或者其化学计量比;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对于新的材料开发,比如制备出无定形结构或者多孔的复合材料。
随着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一批批新的正极材料被相继推出。
锂钒氧化物:以其比容量高、成本低、污染少等优点成为最具潜力来发展的锂离子正极材料之一。
源自-六~(维^论`文^网(加7位QQ3249`1145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是将负极活性物质非碳材料或碳材料、粘合剂和添加剂混合制成糊状胶合剂均匀涂抹在铝箔两测,通过干燥、滚压制作而成。
锂离子电池能否成功地被制成,能否制备出可逆地脱/嵌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是其关键所在。
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状况综述报告
![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状况综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e6d8f3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8.png)
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状况综述报告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存储装置,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综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展状况,包括其基本原理、技术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来介绍一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基本原理。
锂离子动力电池是一种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来实现电荷和放电的电池。
其正极材料通常采用锂含的化合物,如锂铁磷酸盐、锰酸锂等;负极材料则是由碳材料构成,如石墨。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迁移到负极,同时电荷储存在负极的石墨层中;在放电过程中,则是锂离子从负极迁移到正极,释放出储存在负极的电荷。
这种通过锂离子迁移来实现电荷和放电的机制,使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较低自放电率等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锂离子动力电池在近几十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展。
首先,电池的能量密度不断提高。
通过改进电极材料和电解质的配方,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使其能够储存更多的能量。
其次,电池的循环寿命得到了显著改善。
通过优化电池的结构和材料,减少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此外,电池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引入新的电解质和添加剂,改善电池的热稳定性和抗过充电的能力,减少了电池的安全风险。
未来,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随着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其次,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目前,电池的循环寿命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如容量衰减和内阻增加等问题,需要通过改进材料和设计来解决。
此外,提高电池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电池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电池的设计和管理,以防止电池的短路、过热和燃烧等安全问题。
总结起来,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存储装置,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展。
未来,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提高能量密度、延长循环寿命和增强安全性等方面。
2024年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eb30c76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3.png)
2024年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发展现状概述锂电池是当前主流的电池技术,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电动车辆和储能等领域。
其中,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使用于锂离子电池系统中。
负极包覆材料是一种保护负极材料不受环境氧化和机械损伤的薄膜材料。
本文将对2024年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规模随着锂电池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实现了快速发展。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2019年全球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并预计到2025年有望达到Y亿美元。
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驱动因素1.锂电池需求增长:移动通信、电动车辆和储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锂电池的需求增长,从而推动了负极包覆材料市场的发展。
2.新能源政策支持:全球各国对于新能源的重视和支持,为锂电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促进了负极包覆材料市场的增长。
3.技术进步:负极包覆材料的研发持续推进,不断提升锂电池性能和循环寿命,这为负极包覆材料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发展趋势1.持续创新: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将继续推动技术和材料的创新,以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2.环保要求: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严格,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将朝着更加环保的方向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多元化需求:不同应用领域对锂电池的需求差异化,将推动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满足不同行业的要求。
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全球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A公司、B公司、C 公司等。
这些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争夺市场份额。
同时,新进入者也在不断涌现,加剧了市场竞争。
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面临的挑战1.原材料供应不稳定:负极包覆材料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供应链不稳定,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2.价格竞争:市场竞争激烈导致负极包覆材料的价格下降,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动力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
![动力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1650a42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c.png)
动力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
动力锂电池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工具、储能设备等领域。
目前,动力锂电池行业呈现出以下几大发展趋势: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崛起,动力锂电池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据统计,2019年全球动力锂电池市场规模已达到4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
2.技术不断创新。
动力锂电池技术不断创新,包括材料、结构和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创新。
例如,高镍正极材料的应用,能够大幅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
3.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动力锂电池不仅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还广泛应用于储能设备、电动工具、无人机等领域,未来还有更多新兴领域将涉及动力锂电池技术。
4.产业竞争加剧。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动力锂电池产业竞争日益激烈。
国内外企业均在积极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总之,动力锂电池行业在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1 -。
2024年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2c7d264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3.png)
2024年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导言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电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锂电池作为其中的核心能源储存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应用。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负极材料在电池性能和循环寿命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较高的能量密度,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对2024年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1. 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简介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又称硅碳复合材料,是一种以硅和碳为主要成分的负极材料。
它通过融合硅和碳的优点,具有高容量、良好的循环性能和较高的能量密度等特点。
相对于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具有更高的理论比容量和更低的电位平台,具备了更大的发展潜力。
2. 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市场规模目前,全球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2019年全球硅碳负极材料市场规模约为XX亿美元。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以每年XX%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预计达到XX亿美元。
3. 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市场驱动因素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驱动:3.1 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增长。
由于硅碳负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容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的锂离子电池中。
3.2 可再生能源的普及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能源储存技术需求日益增长。
硅碳负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较长的循环寿命,可以满足可再生能源的储能需求。
3.3 硅碳负极材料的优势相比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具有更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较低的电位平台,可以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这使得硅碳负极材料成为锂电池行业发展的热点。
4. 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市场挑战虽然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4.1 成本问题目前,硅碳负极材料的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和市场发展。
2024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d55c804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6.png)
2024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概述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可充电电池之一,在各种电子设备和电动车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负极材料起着储存和释放锂离子的关键作用。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种类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分为石墨负极材料和非石墨负极材料两大类。
石墨负极材料石墨是目前最常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
其主要优点是价格低廉、容量稳定,并具有良好的电导性能和循环寿命。
然而,石墨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不适用于一些高性能应用。
非石墨负极材料随着电动车辆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非石墨负极材料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以满足更高性能的需求。
常见的非石墨负极材料有硅、锡、硅碳合金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但其问题在于体积膨胀大、容量损失严重等。
2024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在过去几年中蓬勃发展。
以下是市场发展现状的一些关键方面:市场规模扩大随着电动车辆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大幅增加,进而推动了负极材料市场的扩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全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技术创新与发展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在负极材料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创新。
新型负极材料的开发不断推动着市场的发展。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中,对于可再生和环保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循环利用废旧电池材料和开发可再生能源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国际市场竞争与厂商布局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存在着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厂商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和日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负极材料的现状和发展2010-11-10 14:45:06 中国石墨碳素网文/苗艳丽杨红强岳敏天津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石化燃料的耗竭日益受到关注,空气污染和室温效应也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为解决能源问题、实现低碳经济,基于目前能源技术的发展水平,电动汽车技术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美国、日本、德国、中国等国家相继限制燃油车使用,大力发展电动车。
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也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
动力电池是指应用于电动车的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燃料电池等,其中,锂离子电池因具有比能量高、比功率大、自放电少、使用寿命长及安全性好等特性,成为目前各国发展的重点。
国外政府及企业在动力锂离子电池研发上均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我国的锂离子电池产业起步虽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同时,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十一五”期间,“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对混合动力(HEV)、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PHEV)用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和电池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与锂离子电池其他部件相比,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较为成熟。
在商业应用中,石墨类碳材料技术较为成熟,市场价格也比较稳定,但随着锂离子动力电池对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等性能的要求不断提升,硬碳、钛酸锂(Li4Ti5O12)、合金等其他材料也相继成为研究热门。
一、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简介1.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特性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和其他附属材料组成。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要求具备以下的特点:①尽可能低的电极电位;②离子在负极固态结构中有较高的扩散率;③高度的脱嵌可逆性;④良好的电导率及热力学稳定性;⑤安全性能好;⑥与电解质溶剂相容性好;⑦资源丰富、价格低廉;⑧安全、无污染。
2.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类型早期人们曾用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但由于存在安全问题没有大规模商业应用。
目前,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较多有:碳材料、硅基材料、锡基材料、钛酸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等。
本文将主要介绍3类负极材料:碳材料、合金材料(锡(Sn)、硅(Si)等)和钛酸锂。
(1)碳材料碳材料是人们最早开始研究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负极材料,至今仍然为大家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碳材料根据其结构特性可分成3类:石墨、易石墨化碳及难石墨化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软碳和硬碳)。
软碳主要有中间相炭微球、石油焦、针状焦、碳纤维等;硬碳主要有树脂碳(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糠醇PFA-C 等),有机聚合物热解碳(包括聚乙烯醇基、聚氯乙烯基、聚丙烯腈基等)以及碳黑等。
由于软碳与石墨的结晶性比较类似,一般认为它比硬碳更容易插入锂,即更容易充电,安全性也更好些。
石墨类碳材料技术比较成熟,在安全和循环寿命方面性能突出,并且廉价、无毒,是较为常见的负极材料。
常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天然石墨、天然石墨改性材料、中间相炭微球和石油焦类人造石墨。
天然石墨和天然石墨改性材料价格比较低,但是在充放电效率和使用寿命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间相炭微球结构特殊,呈球形片层结构且表面光滑,直径在5~40μm之间,该材料独特的形貌使其在比容电量(可达到330mAh/g以上)、安全性、放电效率、循环寿命(循环次数达到2000次以上)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是成本有待降低。
石油焦类的产品在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方面比较突出,但存在着高成本和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通过对石墨和各类碳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和结构调整,或使石墨部分无序化,或在各类碳材料中形成纳米级的孔、洞和通道等结构,有利于锂在其中的嵌入-脱嵌。
目前,硬碳材料由于存在首效低、压实密度低、工艺不成熟等问题,因此,还没有进入大规模商品化阶段,国内相关领域仍处于试验阶段,相关文献报道很少。
国内高校及研究院研究者中最为有名的是陈立泉院士课题组,他们开发的球型硬碳,比容量可达400mAh/g,首效达到80%。
国内有关硬碳的研究均未看到相关产业化的报道,在国外,实现产业化销售的企业也不多,较为有名的为日本吴羽化学,但是该公司公布的硬碳容量低于 300mAh/g,远不能满足现在动力汽车的要求。
动力市场要求锂离子电池具有高倍率放电性能、高安全性能、高效率、高循环寿命。
同时,针对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前景,待开发的材料应该具有低成本的特点,笔者认为,应用于动力电池最具现实意义的负极材料,是碳材料中的炭微球复合材料和天然石墨改性材料。
(2)合金为了解决负极材料容量低这一问题,人们把目标转向高容量的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如硅(理论比容量4200mAh/g)、锡(理论比容量990mAh/g)、锑(Sb)(理论比容量536mAh/g)等。
尽管以金属间化合物或复合物取代纯金属,显著改善了锂合金负极的循环性能,但是难以避免体积变化过大和Li+反复嵌入/脱出的问题,这样一来,会导致材料的机械稳定性下降,从而逐渐粉化失效,最终导致电池的循环性较差,见图1。
因此,实现合金、金属间化合物粒子超细及均一分布的层状结构以改进嵌锂通道和嵌锂位置,继而保持Li+可逆脱嵌,是改善合金负极材料性能、特别是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能的重要途径。
用 SnO/SnO2作锂离子电池负极,具有比容量高、放电电位比较低(在0.4~0.6V(vs.Li/Li+)附近)的优点,但其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大,容量衰减较快,放电电位曲线不太平稳。
因制备方法不同,SnO/SnO2的电化学性能也有很大不同,如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SnO2可逆容量为 500mAh/g以上,而且循环寿命比较理想,100次循环以后也没有衰减。
在SnO/SnO2中引入一些非金属、金属氧化物,如硼(B)、铝(Al)、锗(Ge)、钛(Ti)、锰(Mn)、铁(Fe)等并进行热处理,可以得到无定型的复合氧化物称为非晶态锡基复合氧化物(AmorphousTin- basedCompositeOxide,简称为ATCO)。
与SnO/SnO2相比,锡基复合氧化物的循环寿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很难达到产业化标准。
通过纳米技术来解决合金粉化失效问题,主要是利用材料的纳米特性,减少充放电过程中材料体积膨胀和收缩对结构的影响,从而改进材料的循环性能。
实际应用表明:纳米特性的有效利用可改进这些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然而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关键原因是纳米粒子随循环的进行而逐渐发生团聚,从而又失去了纳米粒子特有的性能,导致结构被破坏、可逆容量发生衰减。
此外,纳米材料的高成本也成为限制其应用的一大障碍。
某些金属如Sn、Si、Al等嵌入锂时,将会形成含锂量很高的锂-金属合金。
如Sn的理论容量为990mAh/cm3,接近石墨理论体积比容量的10倍。
合金负极材料的主要问题——首次效率较低及循环稳定性问题必须解决,否则,负极材料在反复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效应会造成电极结构破坏,同时,单纯的金属材料负极循环性能很差,安全性也不好。
不过,采用合金负极与其他柔性材料复合有望解决这些问题。
目前,仅有松下公司宣布2012年将量产合金电池,容量将提升30%,但是其他产业化的消息尚未见报道。
(3)钛酸锂在负极方面,非碳负极材料钛酸锂是一种嵌入式化合物,尖晶石结构,可以嵌入Li+,电极的理论嵌锂容量为175mAh/g,由于钛酸锂的电导率较低,在合成过程中,其实际比容量一般为120~130mAh/g。
在作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用负极材料时,钛酸锂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①安全性能非常优异。
尖晶石结构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脱出,电压平台位于1.5V(vs.Li/Li+)附近,不易引起金属锂析出或产生树枝状晶体,电池单元也不存在热失控和短路。
②循环寿命超长。
钛酸锂体积变化很小(相比之下,石墨的体积膨胀率通常为9%左右,石墨光滑表面容易因电池使用和充电时温度的反复变化而受损,其使用寿命一般在 500个充放电周期左右),是零应变材料。
同时,和通常的石墨不同,钛酸锂和电解液之间的界面上不会形成SEI 膜,内阻不会增加,因而具有非常好的循环性能(循环次数最高达到2万次)。
③倍率性能非常优异。
由于尖晶石结构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脱出,在大电流充放电时,结构稳定,不存在应变,同时不易引起金属锂析出,因此在安全性能得到保障的同时,倍率性能接近完美。
④电压平台稳定。
钛酸锂具有明显的充放电平台,充放电结束时有明显的电压突变,具有良好的耐过充性能和耐过放性能。
⑤低温性能优异。
钛酸锂耐碳酸丙烯酯(PC溶剂),低温下的放电特性非常优异。
但是,钛酸锂也存在固有的缺陷:①容量、堆积密度、压实密度、体积比容量都比较低;②导电性差,大倍率性能尚需提升;③产品一致性和电池加工性能差;④易吸水,电池易气胀。
尤其是应用方面的问题难以解决,限制了钛酸锂的广泛商业化应用。
在改性方面,国内外一些科研所和高等院校的科学工作者,在实验室对钛酸锂的合成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目前,钛酸锂的合成方法主要有高温固相法和溶胶-凝胶法:高温固相法是以LiOH·H2O或碳酸锂(Li2CO3)与锐钛型二氧化钛(TiO2)为原料,研磨或球磨一段时间,通过高温 (800~1000℃),长时间(24h)的热处理形成产物;溶胶-凝胶法是将异四丙醇钛添加到LiC2H3O2·2H2O的乙醇溶液中,得到粘度越来越大的黄色溶液,1h后得到白色凝胶,然后在60℃下空气中干燥1h,经过焙烧后得到钛酸锂产品。
目前,主要研究钛酸锂电池的企业有日本东芝公司、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等。
二、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1.国内外有关锂离子电池发展规划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部署实施40多亿美元的电池与电动车研发和产业化计划,还提出2015年实现美国的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达到100万辆。
日本把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低碳革命”的核心内容。
德国政府发布了以纯电动车和插电式电动车为重点的《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计划》。
中国政府出台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计划,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
从世界各国的战略目标来看,发展电动汽车被普遍确立为保障能源安全和转型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
2.国内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产业化状况国际上,负极市场主要的供应商包括中国的深圳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深圳贝特瑞”)、日本的日立化成公司、三菱化学公司等。
除此之外,国内的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杉杉)、长沙海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沙海容)等公司也不断发展壮大。
据调查,国内深圳贝特瑞和上海杉杉的产品结构齐全——占据中高低端市场,天津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州创亚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以中高端市场为主,长沙海容以中低端市场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