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机械原理21号大作业1-连杆机构

合集下载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原理大作业-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原理大作业-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end;
%打印图像
figure(1);
plot(fi1,sF);
title('位移变化曲线');
figure(2);
plot(fi1,vF);
title('速度变化曲线');
figure(3);
plot(fi1,aF);
title('加速度变化曲线');
六、计算结果
图8:推杆位移变化曲线
图9:推杆速度变化曲线
xD=400;yD=500;vDx=0;vDy=0;aDx=0;aDy=0;
xK=0;yK=600;vKx=0;vKy=0;aKx=0;aKy=0;
l1=150;l2=600;l3=500;lBE=480;l4=600;
fi5=pi;
n1=50;
w1=2*pi*n1/60;
fi1=linspace(0,2*pi,1000);
aEy(i)=aBy(i)-w2(i)^2*lBE*sin(fi2(i))+a2(i)*lBE*cos(fi2(i));
%求F点的运动参数
A1(i)=(yE(i)-yK)*cos(fi5)-(xE(i)-xK)*sin(fi5);
fi4(i)=fi5-asin(A1(i)/l4);
xF(i)=xE(i)+l4*cos(fi4(i));
(2)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B点的速度
B点的加速度
2、由“RRRⅡ级杆组”,已知B点和D点的运动参数,可求得构件2、构件3的运动参数
图5
D点的坐标方程
D点的速度
D点的加速度
(1)位置方程
构件2、构件3的长度
先求出 和
其中
则可求得

机械原理大作业1(连杆机构)27题

机械原理大作业1(连杆机构)27题
2)已知B、D两点的运动参数可求出C点的运动参数及杆2、杆3的运动参数,然后再通过同一构件上点的运动分析可求出F点的运动参数,从而求出F点的轨迹;
3)已知F点和G点的运动参数可求出杆5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
6、
1)F点的运动参数
图8点F的运动轨迹
图9点F的x坐标和y坐标随杆AB角位移的变化
图10点F的速度在x和y方向的分量随杆AB的角位移的变化
xc=ones(1,3601);%给点Cx坐标赋初值
yc=ones(1,3601);%给点Cy坐标赋初值
ci=ones(1,3601);%给中间变量赋初值
cj=ones(1,3601);%给中间变量赋初值
wi=ones(1,3601);%给杆BC的角速度赋初值
wj=ones(1,3601);%给杆CD的角速度赋初值
axb=-w*w*xb;%点B的加速度在x方向的分量
ayb=-w*w*yb;%点B的加速度在y方向的分量
xd=0;%点D的x坐标
yd=160;%点D的y坐标
vxd=0;%点D的速度在x方向的分量
vyd=0;%点D的速度在y方向的分量
axd=0;%点D的加速度在x方向的分量
ayd=0;%点D的加速度在y方向的分量
1)位置方程
为求解上式,应先求出 或 ,将上式移相后分别平方相加,消去 得
式中:
其中, 。
为保证机构的装配,必须同时满足

解三角方程式 可求得
上式中,“+”表示B、C、D三个运动副为顺时针排列;“—”表示B、C、D为逆时针排列。
将 代入 中可求得 ,而后即可求得
2)速度方程
将式 对时间求导可得两杆的角速度 为
elseif lbd(1,m)==(li+lj)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机械原理大作业一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设计题目:连杆机构运动分析院系:机电学院班级: 1208105分析者:殷琪学号:指导教师:丁刚设计时间: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说明书1 、题目如图所示机构,一只机构各构件的尺寸为AB=100mm,BC=4.28AB,CE=4.86AB,BE=8.4AB,CD=2.14AB,AD=4.55AB,AF=7AB,DF=3.32AB,∠BCE=139?。

构件1的角速度为ω1=10rad/s,试求构件2上点E的轨迹及构件5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2、机构结构分析该机构由6个构件组成,4和5之间通过移动副连接,其他各构件之间通过转动副连接,主动件为杆1,杆2、3、4、5为从动件,2和3组成Ⅱ级RRR基本杆组,4和5组成Ⅱ级RPR 基本杆组。

如图建立坐标系3、各基本杆组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1) 位置分析2) 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将上式对时间t 求导,可得速度方程:将上式对时间t 求导,可得加速度方程:RRR Ⅱ级杆组的运动分析如下图所示 当已知RRR 杆组中两杆长L BC 、L CD 和两外副B 、D 的位置和运动时,求内副C的位置、两杆的角位置、角运动以及E 点的运动。

1) 位置方程由移项消去j ϕ后可求得i ϕ:式中,可求得j ϕ:E 点坐标方程:其中2) 速度方程两杆角速度方程为式中,点E 速度方程为3) 加速度方程两杆角加速度为式中,点E 加速度方程为RPR Ⅱ级杆组的运动分析(1) 位移方程(2)速度方程其中(3)加速度方程4、 计算编程利用MATLAB 软件进行编程,程序如下:% 点B 和AB 杆运动状态分析>>r=pi/180;w 1=10;e 1=0;l 1=100;Xa=0;Ya=0;Vax=0;Vay=0;aax=0;aay=0;f1=0:1: 360;% B 点位置Xb=Xa+l1*cos(r*f1);Yb=Ya+l1*sin(r*f1);% B点速度Vbx=Vax-w1*l1*sin(r*f1);Vby=Vay+w1*l1*cos(r*f1);% B点加速度abx=aax-l1*w1.^2.*cos(r*f1);aby=aay-l1*w1.^2.*sin(r*f1);% RRR2级杆组运动分析% 输入D点参数l2=428;l3=214;Xd=455;Yd=0;Vdx=0;Vdy=0;adx=0;ady=0;% 计算E点、2杆、3杆运动参数lbe=840;lce=486;a0=2*l2*(Xd-Xb);b0=2*l2*(Yd-Yb);c0=l2^2+(Xb-Xd).^2+(Yb-Yd).^2-l3^2;f2=2*atan((b0+sqrt(a0.^2+b0.^2-c0.^2))./(a0+c0)); % C点位置Xc=Xb+l2*cos(f2);Yc=Yb+l2*sin(f2);% 2杆、3杆运动参数计算dX=Xc-Xd;dY=Yc-Yd;for n=1:length(dX)if dX(n)>0&dY(n)>=0f3(n)=atan(dY(n)/dX(n));elseif dX(n)==0&dY(n)>0f3(n)=pi/2;elseif dX(n)<0&dY(n)>=0f3(n)=pi+atan(dY(n)/dX(n));elseif dX(n)<0&dY(n)<0f3(n)=pi+atan(dY(n)/dX(n));elseif dX(n)==0&dY(n)<0f3(n)=1.5*pi;elseif dX(n)>0&dY(n)<0f3(n)=2*pi+atan(dY(n)/dX(n));endendC2=l2*cos(f2);C3=l3*cos(f3);S2=l2*sin(f2);S3=l3*sin(f3);G1=C2.*S3-C3.*S2;w2=(C3.*(Vdx-Vbx)+S3.*(Vdy-Vby))./G1;w3=(C2.*(Vdx-Vbx)+S2.*(Vdy-Vby))./G1;G2=adx-abx+(w2.^2).*C2-(w3.^2).*C3;G3=ady-aby+(w2.^2).*S2-(w3.^2).*S3;e2=(G2.*C3+G3.*S3)./G1;% E点位置w=acos((l2^2+lbe^2-lce^2)/(2*l2*lbe));Xe=Xb+lbe*cos(f2-w);Ye=Yb+lbe*sin(f2-w);Vex=Vbx-lbe*w2.*sin(f2-w);Vey=Vby+lbe*w2.*cos(f2-w);aex=abx-lbe*(e2.*sin(f2-w)+w2.^2.*cos(f2-w));aey=aby+lbe*(e2.*cos(f2-w)-w2.^2.*sin(f2-w));% 计算杆5运动参数Xf=646.2912088;Yf=-268.9008617;l5=sqrt((Xe-Xf).^2+(Ye-Yf).^2);dX=Xe-Xf;dY=Ye-Yf;for n=1:length(dX)if dX(n)>0&dY(n)>=0f5(n)=atan(dY(n)/dX(n));elseif dX(n)==0&dY(n)>0f5(n)=pi/2;elseif dX(n)<0&dY(n)>=0f5(n)=pi+atan(dY(n)/dX(n));elseif dX(n)<0&dY(n)<0f5(n)=pi+atan(dY(n)/dX(n));elseif dX(n)==0&dY(n)<0f5(n)=1.5*pi;elseif dX(n)>0&dY(n)<0f5(n)=2*pi+atan(dY(n)/dX(n));endendw5=(-Vex.*sin(f5)+Vey.*cos(f5))./l5;a5=(-aex.*sin(f5)+aey.*cos(f5))./l5;% 画出各参数曲线figure(1);plot(Xe,Ye,'k');xlabel('Xe/\mm');ylabel('Ye/mm');grid on;title('E点位置');figure(2);plot(f1,f5,'k');xlabel('f/\circ');ylabel('f5/\circ');grid on;title('5杆角位移');figure(3);plot(f1,w5,'k');xlabel('f/\circ');ylabel('w5/rad/s');grid on;title('5杆角速度');figure(4);plot(f1,a5,'k');xlabel('f/\circ');ylabel('a5/rad/s2');gridon;title('5杆角加速度');Warning: Unable to interpret TeX string "Xe/\mm"5、计算结果图一:E点的运动轨迹图二:5杆角位移图三:5杆角速度图四:5杆角加速度6、计算结果分析由E点位置图像可看出,构件4做周期往复运动,由图二、三、四可看出,构件5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均成周期性变化。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连杆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连杆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连杆连杆是机械原理中常见的机构之一,也是机械工程中非常重要的部件。

它由两个旋转接头和一个连接两个旋转接头的杆件组成。

连杆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如汽车发动机、泵、机床等。

本文将介绍连杆的工作原理、应用以及设计要点。

连杆的工作原理是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或将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它通过两个旋转接头的运动将杆件上的一个点的运动转化为另一个点的运动。

连杆的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曲柄连杆机构,二是摇杆连杆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中,一个旋转接头为曲柄,另一个旋转接头为连杆;摇杆连杆机构中,一个旋转接头为摇杆,另一个旋转接头为连杆。

连杆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在汽车发动机中,连杆将曲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活塞的直线运动,从而驱动汽缸的工作;在泵中,连杆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柱塞的直线运动,从而产生压力;在机床中,连杆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工作台的直线运动,从而实现加工。

设计连杆时需要考虑一些要点。

首先是连杆的材料选择和尺寸设计。

连杆需要承受较大的力和扭矩,因此需要选择具有较高强度和刚度的材料。

同时,根据应用需求和力学原理,设计连杆的尺寸,以确保其能够承受正常工作条件下的负荷。

其次是连杆的润滑和密封。

连杆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润滑剂来减少摩擦和磨损,同时需要密封装置来防止润滑剂泄漏。

因此,设计连杆时需要考虑润滑剂的供给和密封装置的设计。

最后是连杆的制造和装配。

连杆的制造需要保证其精度和质量,以确保其运转平稳和可靠。

在装配过程中,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装配,同时进行必要的调试和检测,以确保连杆的工作性能符合要求。

总之,连杆是机械工程中非常重要的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设计和制造连杆需要考虑材料选择、尺寸设计、润滑和密封以及制造和装配等方面的要点。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制造,可以确保连杆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哈工大机械原理连杆和凸轮大作业24题

哈工大机械原理连杆和凸轮大作业24题

班级学号机械原理大作业说明书题目 1、连杆机构运动分析2、凸轮机构设计学生姓名1连杆机构运动分析1.设计题目:一、先建立如下坐标系:二、划分杆组如下,进行结构分析:该机构由I级杆组RR(如图1)、II级杆组RPR(如图2、3)和II级杆组RRP(如图4)组成。

(1)(2)(3)(4)三、运动分析数学模型:(1)同一构件上点的运动分析:如右图所示的原动件1,已知杆1的角速度=10/rad s ω,杆长1l =170mm,A y =0,A x =110mm 。

可求得下图中B 点的位置B x 、B y ,速度xB v 、yB v ,加速度xB a 、yB a 。

θcos 1l xB =,θsin 1l yB =θωυsin 1l xB -=,θωυcos 1l yB =,222B2==-cos =-BxB i d x a l x dt ωϕω2222==-sin =-B yB i B d y a l y dtωϕω。

(2)RPRII 级杆组的运动分析:a. 如右图所示是由2个回转副和1个移动副组成的II 级组。

已知两个外运动副C 、B 的位置(B x 、B y 、c x =110mm 、C y =0)、速度(xB υ,yB υ,xC υ=0,yC υ=0)和加速度(0,0,,==yC xC yB xB a a a a )。

可确定下图中D 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确定构件3的角位移1ϕ、角速度1ω、角加速度1α。

1sin 31..ϕϕl x dt dx C B -= 1s i n 131c o s 13.....2ϕϕϕϕl l x dt x d C B --= 1cos 31..ϕϕl y dt dy C B += 1c o s 131s i n 13.....2ϕϕϕϕl l y dty d C B +-= 根据关系:1111d 122..11.αϕϕωϕϕ====dtd dt , 故可得出: D x =)1cos(4βϕ++l x CD y =)1sin(4βϕ++l y Cb. 如右图所示是由2个回转副和1个移动副组成的II级组。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大作业(一)作业名称:连杆机构运动分析设计题目: 20院系:英才学院班级: XXXXXXX设计者:邵广斌学号: XXXXXXXXXX指导教师:林琳设计时间: 2013年05月19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1.运动分析题目如图所示机构,已知机构各构件的尺寸为150AB mm =,97β=︒,400BC mm =,300CD mm =,320AD mm =,100BE mm =,230EF mm =,400FG mm =,构件1的角速度为110/rad s ω=,试求构件2上点F 的轨迹及构件5上点G 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2. 机构分析该机构由原动件AB (Ⅰ级杆组)、BCD (RRR Ⅱ级杆组)和FG (RRP Ⅱ级杆组)组成。

3. 建立坐标系如图3,建立以定点A 为原点的平面直角坐标系A-xy 。

图1 运动机构结构图4. 运动分析数学模型4.1 原动件AB原动件AB 的转角: 10~2ψπ= 原动件AB 的角速度:110/rad s ω=原动件AB 的角加速度: 10α= 运动副A 的位置坐标: 0A x = 0A y =运动副A 的速度: 0xA v = 0yA v = 运动副A 的加速度: 0xA a = 0yA a =原动件AB 长度:150AB l mm =运动副B 的位置坐标: 1B A AB x x l cos ψ=+1B A AB y x l sin ψ=+运动副B 的速度: 11 xB xA AB v v l sin ωψ=-11 yB yA AB v v l cos ωψ=+运动副B 的加速度: 2 1111 xBxA AB AB a a l cos l sin ωψαψ=--21111yB yA AB AB a a l sin l cos ωψαψ=-+4.2 RRR Ⅱ级杆组BCD运动副D 的位置坐标: 320D x mm = 0D y = 运动副D 的速度: 0xD v = 0yD v = 运动副D 的加速度: 0xD a = 0yD a = 杆BC 长度: 400BC l mm = 杆CD 长度:300CD l mm =BC 相对于x 轴转角:200ψ=其中02BC D B A l x x =-() 0 2 BC D B B l y y =-()2220B B C C l C l D l D =+- 222())(BDD B D B l x x y y =-+- CD 相对于x 轴转角: 3C DC Dy y arctanx x ψ-=-求导可得BC 角速度2ω、角加速度2α以及CD 角速度3ω、角加速度3α。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一连杆运动分析(02)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一连杆运动分析(02)

哈⼯⼤机械原理⼤作业⼀连杆运动分析(02)⼀.设计题⽬⼆. 结构分析与基本杆组划分1.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各构件都在同⼀平⾯内运动,活动构件数n=3 P L=4 P H=0则机构的⾃由度为: F = 3n -2P L –P H = 3×3-2×4 = 12.基本杆组划分(1)去除虚约束和局部⾃由度本机构中⽆虚约束或局部⾃由度,此步骤跳过。

(2)拆杆组。

从远离原动件(即杆1)进⾏拆分,就可以得到由杆2,3组成的RRRⅡ级杆组和Ⅰ级机构杆1。

如下图:(3)确定机构的级别由(2)知,机构为Ⅱ级机构。

三. 运动分析数学模型以A为原点建⽴坐标系,如图:原动件AB的转⾓:φ1=0--2π运动副A的位置坐标:x A=0 y A=0 运动副D的位置坐标:x D=d y D=0 则运动副B的位置坐标:x B = acosφ1 y B = asinφ1其中:t=0:0.001:2*pi;a=60;b=90;c=120;xd=d;yd=0;xb=a.*cos(t);yb=a.*sin(t);m=xd-xb;n=yd-yb;lbd=(m.^2+n.^2).^(1/2);a0=2*b.*(xd-xb);b0=2*b.*(yd-yb);c0=b.^2+lbd.^2-c.^2;dd=2*atan((b0+(a0.^2+b0.^2-c0.^2).^(1/2))./(a0+c0)); plot(dd)曲柄a=50,55,60,65红蓝绿黄b=90,c=120,d=100 t=0:0.001:2*pi; a=50;b=90;c=120;d=100;xa=0;ya=0;xd=d;yd=0;xb=a.*cos(t);yb=a.*sin(t);m=xd-xb;n=yd-yb;lbd=(m.^2+n.^2).^(1/2);a0=2*b.*(xd-xb);b0=2*b.*(yd-yb);c0=b.^2+lbd.^2-c.^2;dd=2*atan((b0+(a0.^2+b0.^2-c0.^2).^(1/2))./(a0+c0)); plot(dd,'r'); hold on;grid on;t=0:0.001:2*pi;d=100;xa=0;ya=0;xd=d;yd=0;xb=a.*cos(t);yb=a.*sin(t);m=xd-xb;n=yd-yb;lbd=(m.^2+n.^2).^(1/2);a0=2*b.*(xd-xb);b0=2*b.*(yd-yb);c0=b.^2+lbd.^2-c.^2;dd=2*atan((b0+(a0.^2+b0.^2-c0.^2).^(1/2))./(a0+c0)); plot(dd,'b'); hold on;t=0:0.001:2*pi;a=60;b=90;c=120;d=100;xa=0;ya=0;xd=d;yd=0;xb=a.*cos(t);yb=a.*sin(t);m=xd-xb;n=yd-yb;lbd=(m.^2+n.^2).^(1/2);a0=2*b.*(xd-xb);b0=2*b.*(yd-yb);c0=b.^2+lbd.^2-c.^2;dd=2*atan((b0+(a0.^2+b0.^2-c0.^2).^(1/2))./(a0+c0)); plot(dd,'g'); hold on;t=0:0.001:2*pi;a=65;b=90;c=120;d=100;xa=0;ya=0;xd=d;yd=0;xb=a.*cos(t);yb=a.*sin(t);m=xd-xb;n=yd-yb;lbd=(m.^2+n.^2).^(1/2);a0=2*b.*(xd-xb);b0=2*b.*(yd-yb);c0=b.^2+lbd.^2-c.^2;dd=2*atan((b0+(a0.^2+b0.^2-c0.^2).^(1/2))./(a0+c0)); plot(dd,'y');a=50,55,60,65红蓝绿黄2.摇杆c=105,115,125,135红蓝绿黄a=50,b=90,d=100 t=0:0.001:2*pi; a=50;b=90;d=100;xa=0;ya=0;xd=d;yd=0;xb=a.*cos(t);yb=a.*sin(t);m=xd-xb;n=yd-yb;lbd=(m.^2+n.^2).^(1/2);a0=2*b.*(xd-xb);b0=2*b.*(yd-yb);c0=b.^2+lbd.^2-c.^2;dd=2*atan((b0+(a0.^2+b0.^2-c0.^2).^(1/2))./(a0+c0)); plot(dd,'r'); hold on;grid on;t=0:0.001:2*pi;a=50;b=90;c=115;d=100;xa=0;ya=0;xd=d;yd=0;xb=a.*cos(t);yb=a.*sin(t);m=xd-xb;n=yd-yb;lbd=(m.^2+n.^2).^(1/2);a0=2*b.*(xd-xb);b0=2*b.*(yd-yb);c0=b.^2+lbd.^2-c.^2;dd=2*atan((b0+(a0.^2+b0.^2-c0.^2).^(1/2))./(a0+c0)); plot(dd,'b');t=0:0.001:2*pi;a=50;b=90;c=125;d=100;xa=0;ya=0;xd=d;yd=0;xb=a.*cos(t);yb=a.*sin(t);m=xd-xb;n=yd-yb;lbd=(m.^2+n.^2).^(1/2);a0=2*b.*(xd-xb);b0=2*b.*(yd-yb);c0=b.^2+lbd.^2-c.^2;dd=2*atan((b0+(a0.^2+b0.^2-c0.^2).^(1/2))./(a0+c0)); plot(dd,'g'); hold on;t=0:0.001:2*pi;a=50;b=90;d=100;xa=0;ya=0;xd=d;yd=0;xb=a.*cos(t);yb=a.*sin(t);m=xd-xb;n=yd-yb;lbd=(m.^2+n.^2).^(1/2);a0=2*b.*(xd-xb);b0=2*b.*(yd-yb);c0=b.^2+lbd.^2-c.^2;dd=2*atan((b0+(a0.^2+b0.^2-c0.^2).^(1/2))./(a0+c0)); plot(dd,'y');c=105,115,125,135红蓝绿黄3.连杆b=80,90,100,110红蓝绿黄a=50,c=120,d=100 t=0:0.001:2*pi; a=50;b=80;c=120;d=100;ya=0;xd=d;yd=0;xb=a.*cos(t);yb=a.*sin(t);m=xd-xb;n=yd-yb;lbd=(m.^2+n.^2).^(1/2);a0=2*b.*(xd-xb);b0=2*b.*(yd-yb);c0=b.^2+lbd.^2-c.^2;dd=2*atan((b0+(a0.^2+b0.^2-c0.^2).^(1/2))./(a0+c0)); plot(dd,'r'); hold on;grid on;t=0:0.001:2*pi;a=50;b=90;c=120;d=100;xa=0;ya=0;xd=d;yd=0;xb=a.*cos(t);yb=a.*sin(t);m=xd-xb;n=yd-yb;lbd=(m.^2+n.^2).^(1/2);a0=2*b.*(xd-xb);b0=2*b.*(yd-yb);c0=b.^2+lbd.^2-c.^2;dd=2*atan((b0+(a0.^2+b0.^2-c0.^2).^(1/2))./(a0+c0)); plot(dd,'b'); hold on;t=0:0.001:2*pi;a=50;b=100;c=120;d=100;xa=0;ya=0;xd=d;xb=a.*cos(t);yb=a.*sin(t);m=xd-xb;n=yd-yb;lbd=(m.^2+n.^2).^(1/2);a0=2*b.*(xd-xb);b0=2*b.*(yd-yb);c0=b.^2+lbd.^2-c.^2;dd=2*atan((b0+(a0.^2+b0.^2-c0.^2).^(1/2))./(a0+c0)); plot(dd,'g'); hold on;t=0:0.001:2*pi;a=50;b=110;c=120;d=100;xa=0;ya=0;xd=d;yd=0;xb=a.*cos(t);yb=a.*sin(t);m=xd-xb;n=yd-yb;lbd=(m.^2+n.^2).^(1/2);a0=2*b.*(xd-xb);b0=2*b.*(yd-yb);c0=b.^2+lbd.^2-c.^2;dd=2*atan((b0+(a0.^2+b0.^2-c0.^2).^(1/2))./(a0+c0)); plot(dd,'y');b=80,90,100,110红蓝绿黄4.机架d=85,95,105,115 红蓝绿黄a=50,b=90,c=120 t=0:0.001:2*pi; a=50;b=90;c=120;d=85;yd=0;xb=a.*cos(t);yb=a.*sin(t);m=xd-xb;n=yd-yb;lbd=(m.^2+n.^2).^(1/2);a0=2*b.*(xd-xb);b0=2*b.*(yd-yb);c0=b.^2+lbd.^2-c.^2;dd=2*atan((b0+(a0.^2+b0.^2-c0.^2).^(1/2))./(a0+c0)); plot(dd,'r'); hold on;grid on;t=0:0.001:2*pi;a=50;b=90;c=120;d=95;xa=0;ya=0;xd=d;yd=0;xb=a.*cos(t);yb=a.*sin(t);m=xd-xb;n=yd-yb;lbd=(m.^2+n.^2).^(1/2);a0=2*b.*(xd-xb);b0=2*b.*(yd-yb);c0=b.^2+lbd.^2-c.^2;dd=2*atan((b0+(a0.^2+b0.^2-c0.^2).^(1/2))./(a0+c0)); plot(dd,'b'); hold on;t=0:0.001:2*pi;d=105;xa=0;ya=0;xd=d;yd=0;xb=a.*cos(t);yb=a.*sin(t);m=xd-xb;n=yd-yb;lbd=(m.^2+n.^2).^(1/2);a0=2*b.*(xd-xb);b0=2*b.*(yd-yb);c0=b.^2+lbd.^2-c.^2;dd=2*atan((b0+(a0.^2+b0.^2-c0.^2).^(1/2))./(a0+c0)); plot(dd,'g'); hold on;t=0:0.001:2*pi;a=50;b=90;c=120;d=115;xa=0;ya=0;xd=d;yd=0;xb=a.*cos(t);yb=a.*sin(t);m=xd-xb;n=yd-yb;lbd=(m.^2+n.^2).^(1/2);a0=2*b.*(xd-xb);b0=2*b.*(yd-yb);c0=b.^2+lbd.^2-c.^2;dd=2*atan((b0+(a0.^2+b0.^2-c0.^2).^(1/2))./(a0+c0)); plot(dd,'y');d=85,95,105,115 红蓝绿黄。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连杆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连杆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连杆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机械原理大作业一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设计题目:连杆机构运动分析院系:机电工程学院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1.运动分析题目(11)在图所示的六杆机构中,已知:AB l =150mm, AC l =550mm, BD l =80mm, DE l =500mm,曲柄以等角速度1w =10rad/s 沿逆时针方向回转,求构件3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和构件5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2.机构的结构分析建立以点A 为原点的固定平面直角坐标系A-x, y,如下图:机构结构分析该机构由Ⅰ级杆组RR (原动件1)、Ⅱ级杆组RPR (杆2及滑块3)和Ⅱ级杆组RRP (杆4及滑块5)组成。

3.建立组成机构的各基本杆组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原动件1(Ⅰ级杆组RR )由图所示,原动件杆1的转角a=0-360°,角速度1w =10rad/s ,角加速度1a =0,运动副A 的位置坐标A x =A y =0,速度(A ,A),加速度(A ,A ),原动件1的长度AB l =150mm 。

求出运动副B 的位置坐标(B x , B y )、速度(B ,B )和加速度(B ,B )。

杆2、滑块3杆组(RPR Ⅱ级杆组)已出运动副B 的位置(B x , B y )、速度(B ,B )和加速度(B ,B ),已知运动副C 的位置坐标C x =0, C y =550mm,速度,加速度,杆长AC l =550mm 。

求出构件2的转角b,角速度2w 和角加速度2a . 构件二上点D 的运动已知运动副B 的位置(B x , B y )、速度(B ,B )、加速度(B ,B ),已经求出构件2的转角b ,角速度2w 和角加速度2a ,杆BD 的长度BD l =80mm 。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一连杆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一连杆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一)连杆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设计题目:连杆机构运动分析院系:机电工程学院班级:1308302设计者:吉曾纬指导教师:赵永强唐德威设计时间:2015年6月运动分析题目:如图所示机构,已知机构各构件的尺寸为AB=150mm ,β=97°,BC=400mm ,CD=300mm ,AD=320mm ,BE=100mm ,EF=230mm ,FG=400mm ,构件1的角速度为ω1=10rad/s,试求构件2上点F 的轨迹及构件5上点G 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一.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依题意可以将杆机构看作曲柄滑块机构和曲柄摇杆机构。

对4机构进行结构分析该机构由原动件AB (Ⅰ级组),BCD (RRR Ⅱ级杆组)和FG (RRP Ⅱ级杆组)组成。

二.建立以点A 为原点的固定平面直角坐标系A-x,y,如图所示。

三.各基本杆组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1)原动件AB(Ⅰ级组)已知原动件AB的转角ψ1=0~2π原动件AB的角速度ω1=10rad/s 原动件AB的角加速度α1=0运动副A的位置坐标xA =0 yA=0A点与机架相连,即该点速度和加速度均为0。

运动副A的速度vxA =0 vyA=0运动副A的加速度axA =0 ayA=0原动件AB长度lAB=150mm 可求出运动副B的位置坐标xB =xA+lABcosψ1yB=xA+lABsinψ1运动副B的速度vxB = vxA-ω1lABsinψ1vyB= vyA+ω1lABcosψ1运动副B的加速度a xB = axA-ω12 lABcosψ1-α1lABsinψ1ayB=ayA-ω12 lABsinψ1+α1lABcosψ1(2) BCD (RRR Ⅱ级杆组)由(1)知B 点位置坐标、速度、加速度 运动副D 点位置坐标x D =320mm y D =0 D 点与机架相连,即该点速度和加速度均为0。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连杆机构运动分析完美满分版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连杆机构运动分析完美满分版哈尔滨工业大学

连杆机构运动分析说明书院(系)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李乾学号1130810904班号1308109指导教师唐德威、赵永强日期2015年6月20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5年6月一、题目如图1所示机构,已知机构各构件的尺寸为l AB=200mm,l BD=700mm,l AC=400mm,l AE=800mm,构件1的角速度为ω1=10rad/s,试求构件2上点D的轨迹及构件5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题中构件尺寸满足l BD-l AB<l AE<l BD+l AB)。

图 1 机构运动简图二、建立数学模型分析1.建立坐标系建立以点A为原点的平面直角坐标系A-x,y,如图2所示图 2 建立坐标系2.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该机构由Ⅰ级机构AB、两个RPRⅡ级基本杆组BCD、ED组成。

杆组拆分结果如图3、图4、图5所示。

图 3 Ⅰ级杆组AB图 4 RPRⅡ级基本杆组BCD图 5 RPRⅡ级基本组DE3.确定已知参数和求解流程(1)原动件AB(I级杆组)已知原动件1的转角φ=0~360°运动副A的运动参数x A=0y A=0原动件AB的长度l AB = 200mm代入I级杆组子程序,得到运动副B的位置坐标(x B,y B)根据《机械原理》第三版书中第36页的公式推导可知:A,B两点坐标在x轴,y轴上投影,得方程x B = x A+l AB*cosφy B = y A+l AB*sinφ(2)BCD(RPR II级杆组)已知运动副B的位置坐标(x B,y B)运动副C的坐标位置:x C=l AC=400mmy C=0代入RPR II级杆组子程序,求出构件2上D点的位置坐标(x D,y D)根据《机械原理》第三版书中第339页的公式推导可知:当杆件处于图所示位置,即x B>x D并且y B≥y D时,l j杆角位移:φj=arctan B0s+A0C0 A0s−B0C0式中:A0=x B-x DB0=y B-y DC0=l i+l ks=√A02+B02−C02而当x B<x D并且y B≥y D时,φj=arctan B0s+A0C0A0s−B0C0+180o 当x B<x D并且y B<y D时,φj=arctan B0s+A0C0A0s−B0C0+180o 当x B>x D并且y B<y D时,φj=arctan B0s+A0C0A0s−B0C0+360o图 6 RPR II级杆组分析内移动副C的位置:x C=x B-l i sinφjy C=y B-l i cosφj导杆上E点的位置:x E=x C+(l j-s)cosφjy E=y C+(l j-s)sinφj(3)DE(RPR II级杆组)已知运动副D的位置坐标(x D,y D),运动副E的坐标:x E=l AE=800mmy E=0代入RPR II级杆组子程序,求出构件5的转角φ5。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1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1

[键入公司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键入文档副标题]p[选取日期]设计题目连杆机构运动分析机电工程学院1008103班H100811109学号设计者王鹏[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

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

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1、运动分析题目(12)如图所示的六杆机构中,各构件的尺寸分别为:l AB=200mm ,l BC=500mm ,l CD=800mm ,x F= 400mm ,x D=350mm ,y D=350mm ,ω=100rad s⁄,求构件5上点F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建立坐标系建立以点A为原点的固定平面直角系A−x,y3、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该机构由I级杆组RR(原动件1)、II级杆组RRR(杆2、杆3)和II级杆组PRP(滑块4及滑块5)组成。

I级杆组RR,如图2所示;II级杆组RRR,如图2所示;II级杆组PRP,如图3所示。

4、确定已知参数和求解流程图1所示,规定当φ=10° 时,F 点纵坐标为0 (1)如图2所示,已知原动件杆1的转角,φ=0~360° {x B =l AB ×cos φy B =l AB ×sin φ(2)如图3所示,已知B ,D 两点坐标分别为(x B ,y B )(x D ,y D )和 l BC l CD利用方程组{(x −x B )2+(y −y B )2=l BC 2(x −x D )2+(y −y D )2=l CD2 可以求解出C 点坐标(3)如图4所示,已知C 点坐标、x F 、x D 、y D利用几何关系可以求解出E 点坐标同时,当φ=10° 时,可以求出杆EF 长,记为 l EF进而,可以求出F 点坐标,即F 点位移(4)利用导数的定义与其物理意义v n =s n+h −s n−h2ha n =s n+h −2s n +s n−hh 2利用上述公式,选取适当的步长h ,利用F 点位移就可以得出速度与加速度5、用VC 编程#include <stdio.h>#include <math.h>#define pi 3.14159265358979323846//定义全局变量double Lab,Lbc,Lcd,Xf,Xd,Yd;//定义已知位置量double Wab;//定义角速度量//定义被调用函数void Ccorner (double *a,double *b,double c);//声明C点坐标函数求解函数void Pcorner (double *a,double *b,double c,double d,double e);//声明P点坐标函数求解函数double Kcd (double a,double b);//声明CD直线倾斜角求解函数//主函数main (){Lab=0.200;Lbc=0.500;Lcd=0.800;Xf=0.400;Xd=0.350;Yd=0.350;//赋位置量值Wab=100;//赋角速度值//未知几何与位置参量double Xb,Yb;//定义B点坐标double Xc,Yc;//定义C点坐标double Ye;//定义E点纵坐标double Xp,Yp;//定义瞬心p点坐标double Lef;//定义bp,cp,ef,bd杆长double Yf[720];//定义F点纵坐标//未知速度参量double Vf[720];//定义EF杆速度//未知加速度参量double Af[720];//定义加速度//其余参量double o=10*pi/180,k,k1;//主动杆角度变量与CD杆倾斜角double t=1*pi/180/100;//时间参量,用定义法求速度与加速度int i;//循环控制变量//主函数主体//求位移量for (i=0;i<=361;i++){//准备几何量Xb=Lab*cos(o), Yb=Lab*sin(o);Ccorner (&Xc,&Yc,o);//求C点坐标Pcorner (&Xp,&Yp,Xc,Yc,o);//求瞬心P点坐标k=Kcd (Xp,Yp);//求CD杆倾斜角//求解位移量(规定主动杆10度为Yf零点)if (i==0){k1=k;}Lef=tan(k1)*Xd+Yd;//ef杆长Ye=tan(k)*Xd+Yd;Yf[i]=Ye-Lef;o=o+1*pi/180;}//用定义求速度for (i=1;i<=361;i++){Vf[i]=(Yf[i+1]-Yf[i-1])/(2*t);}//用定义求加速度for (i=1;i<=361;i++){Af[i]=(Yf[i+1]-2*Yf[i]+Yf[i-1])/pow(t,2);}//输出语句for (i=1;i<=180;i++){printf ("%d,%lf,%lf,%lf,\t",i+10,Yf[i]*1000,Vf[i],Af[i]);printf ("%d,%lf,%lf,%lf\n",i+190,Yf[i+180]*1000,Vf[i+180],Af[i+180]); }}//C点坐标值函数void Ccorner(double *a,double *b,double c)//&Xc,&Yc,o{double i,j,x,y,z;//中间参数i=(pow(Lcd,2)-pow(Lbc,2)+pow(Lab*sin(c),2)-pow(Yd,2)+pow(Lab*cos(c),2)-pow((Xd+Xf),2))/(2*(Lab*cos(c)-Xd-Xf));j=(Lab*sin(c)-Yd)/(Lab*cos(c)-Xf-Xd);x=pow(j,2)+1;y=2*(Xf+Xd)*j-2*i*j-2*Yd;z=pow(i,2)-2*(Xf+Xd)*i+pow((Xf+Xd),2)+pow(Yd,2)-pow(Lcd,2);*b=(-y+sqrt(pow(y,2)-4*x*z))/(2*x);*a=i-j*(*b);}//求瞬心P点坐标函数void Pcorner(double *a,double *b,double c,double d,double e)//&Xp,&Yp,Xc,Xp,o{double a1,b1,c1,a2,b2,c2,i,j,k;//中间参量a1=tan(e),a2=(d-Yd)/(c-Xd-Xf);b1=b2=-1;c1=0,c2=(c*(d-Yd)/(c-Xd-Xf))-d;i=a1*b2-b1*a2;j=c1*b2-b1*c2;k=a1*c2-c1*a2;*a=j/i;*b=k/i;}//CD杆倾斜角double Kcd(double a,double b)//Xp,Yp{double k1;//中间参量k1=-atan ((b-Yd)/(a-Xd-Xf));return k1;}6、计算结果(程序计算结果附在图像之后)6.1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图像点F的位移线图如图5所示。

机械原理大作业1连杆机构27题

机械原理大作业1连杆机构27题

大作业1 连杆机构运动分析1、运动分析题目如图所示机构,已知机构各构件的尺寸为280mm AB =,350mm BC =,320mm CD =,160mm AD =,175mm BE = 220mm EF =,25mm G x =,80mm G y =,构件1的角速度为110rad/s ω=,试求构件2上点F 的轨迹及构件5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2、建立坐标系建立以点A 为原点的固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图13、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该机构由I级杆组RR(原动件1)、II级杆组RRR(杆2、杆3)和II级杆组RPR(滑块4及杆5)组成。

I级杆组RR,如图2所示;II级杆组RRR,如图3所示;II级杆组RPR,如图4所示。

图2图 3图 44、各基本杆组运动分析的数学模型(1)同一构件上点的运动分析:图 5如图5所示的构件AB,,已知杆AB 的角速度=10/rad s ω,AB 杆长i l =280mm,可求得B 点的位置B x 、B y ,速度xB v 、yB v ,加速度xB a 、yB a 。

=cos =280cos B i x l ϕϕ;=sin =280sin B i y l ϕϕ;==-sin =-BxB i B dx v l y dt ωϕω; ==cos =;B yB i B dyv l x dt ωϕω222B 2==-cos =-BxB i d x a l x dt ωϕω;2222==-sin =-ByB i B d y a l y dtωϕω。

(2)RRRII 级杆组的运动分析:图 6如图6所示是由三个回转副和两个构件组成的II 级组。

已知两杆的杆长2l 、3l 和两个外运动副B 、D 的位置(B x 、B y 、D x 、D y )、速度(xB yB xD yD v v v v 、、、)和加速度(xB yB xD yD a a a a 、、、)。

求内运动副C 的位置(C C x 、y )、速度(xC yC v 、v )、加速度(xC yC a 、a )以及两杆的角位置(23ϕϕ、)、角速度(23ϕϕ、)和角加速度(23ϕϕ、)。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连杆机构运动分析报告162014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连杆机构运动分析报告162014
机械原理大作业——连杆
课程名称: 机械原理

系: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级:
完成
者:

号:

号:
16
任课教师: 丁刚
完成内容: 在完成题目计算要求的同时, 扩展了内容, 程序为该结构的通用程 序,可解决机构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文本最末为几种情况的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
16、如图所示机构,已知机构各构件的尺寸为
77
1
120]
[ 117
78
1
123]
[ 119
79
1
127]
[ 120
80
1
129]
[ 121
80
1
131]
[ 121
81
1
132]
[ 123
82
1
132]
[ 124
83
1
132]
[ 125
84
1
132]
[ 125
85
1
131]
[ 127
86
1
130]
[ 128
87
1
128]
[ 129
88
0
126]
这是同一根杆, °,λ,λ
现在来看 , , ,由题目得, , 和 是未知的,但不影响整 体,不然给 和 一个初值 °, ,当然,这是可以随意更改的。
基于以上的基本原理,
syms theta theta1 theta2 lamuda lamuda1 lamuda2 sigma sigma1 sigma2 beta beta1 beta2 l1 l11 l2 l21 t output i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原理大作业凸轮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原理大作业凸轮设计

大作业1连杆机构运动分析1.题目(8)如图所示机构,已知机构各构件的尺寸为==100AC CE l l mm ,==200BC CD l l mm ,90BCD ∠=︒,构件1的角速度为1=10/w rad s ,试求构件5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1.1机构的运动分析AB 为原动件,AB 转动通过转动导杆机构带动杆BCD 转动,BCD 转动通过转动导杆机构带动杆DE 摆动。

1.2 机构的结构分析杆组可以划分为一个RR I级杆组(杆1)、RRPII级杆组(滑块2,杆3)、RPRII 级杆组(滑块4,杆5)(1)RRI级杆组1:(2)RRPII级杆组2,3:(3)RPRII级杆组4,5:2.分析过程 2.1 建立坐标系建立以点E 为原点的固定平面直角坐标系x-E-y ,如图所示。

2.2 建立数学模型(1)构件1、2、3的分析原动件杆1的转角:1θ=0--360。

原动件杆1的角速度:1ω=.1θ=10/rad s 原动件杆1的角加速度:..1αθ==0运动副A 的坐标:0200A A x y mm =⎫⎬=⎭运动副A 的速度及加速度都为零。

构件1为BC (RRP Ⅱ级杆组)上滑块B 的导路 滑块B 的位置为:132cos cos B A C x x s x l θθ=+=+132sin sin B A C y y s x l θθ=+=+消去s,得:0212arcsinA l θθ=+式中:011()sin ()cos C A C A A x x y y θθ=---构件3的角速度i ω和滑块B 沿导路的移动速度D υ:.211213(Q sin Q cos )/Q ωϕθθ==-+ 1322323(Q cos Q sin )/Q D s l l υθθ⋅==-+式中:..11111211321212Q sin ;Q cos ;Q sin sin cos sin l l l θθθθθθθθ=-==+构件3的角加速度和滑块B 沿导路移动的加速度:..241513(Q sin Q cos )/Q αθθθ==-+..4325323(Q cos Q sin )/Q B s l l υθθ==-+式中:122......21142211111Q cos sin cos 2sin l l l s θθθθθθθθ=---- 122......21152211111Q sin cos sin 2cos l l l s θθθθθθθθ=+-+(2)构件3,4,5的分析构件3,4,5,由1个Ⅰ级基本杆组和一个RRP Ⅱ级杆组组成,与构件1,2,3结构相同,只运动分析过程与其相反。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1第21题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1第21题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机械原理大作业一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设计题目:连杆运动分析院系: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指导教师:赵永强唐德威设计时间:2013年6月27日哈尔滨工业大学一、运动分析题目如图1-21 所示机构,已知机构各构件的尺寸为AB=120mm,h=70mm,BC=170mm,CD=350mm,CF=300mm,BE=400mm,FG=340mm,xD=348mm,yD=138mm,构件1 的角速度为ω1=10rad/s,试求构件5 上点E 及构件7 上点G 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二、机构的结构分析及基本杆组划分1.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各构件都在同一平面内运动,活动构件数n=7,P L=10,P H=0则机构的自由度为:F=3×n-2×P L-1×P H=3×7-2×10-0=12.基本杆组划分(1)去除虚约束和局部自由度本机构中无虚约束或局部自由度,此步骤跳过。

(2)拆杆组。

从远离原动件(即杆1)进行拆分,就可以得到由杆2,3 组成的RRRⅡ级杆组,4,5 组成的RRPⅡ级杆组,以及6,7 组成的RRPⅡ级杆组,最后剩下Ⅰ级机构杆1。

(3)确定机构的级别由(2)知,机构为Ⅱ级机构三、各基本杆组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为了程序的简便,以下分别对所涉及的杆组的一般形式进行分析,以方便建立函数。

①RRR Ⅱ级杆组的运动分析如下图所示,当已知RRR杆组中两杆长l i、l j和两外副B、D的位置和运动时,求内副C的位置及运动以及两杆的角位置、角运动。

1) 位置方程其中φi:式中,为保证机构的正确装配,必须同时满足l BD≤l i+l j和l BD≥|l i-l j|。

φi 表达式中的“+”表示运动副B、C、D为顺时针排列(如图中实线位置);“-”表示B、C、D为逆时针排列(如图中虚线位置)。

以上两组式子联立,求得(xc,yc)后,可求得φj:2) 速度方程将式(3-16)对时间求导,可得两杆角速度方程为式中,内运动副C的速度方程为3) 加速度方程两杆角加速度为式中,内副C的加速度为②RRP Ⅱ级杆组运动分析RRP Ⅱ级杆组是由两个构件和两个回转副及一个外移动副组成的。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连杆机构)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连杆机构)
三、建立数学模型
建立坐标系:以C为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CA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4)。
取曲柄1水平且位于A点右侧为初始时刻,设曲柄1角速度为w,由题意知w= =8.5π rad/s………………(1)
设曲柄1转角为θ,则B点坐标:
xB=ιABcosθ=ιABcoswt
yB=H1+ιABsinθ=H1+ιABsinwt………………(2)
form=1:length(t)-1
ddxF(m)=(dxF(m+1)-dxF(m))/0.0001;
end
ddxF(length(t))=ddxF(length(t)-1);
figure
plot(t,ddxF)
title('¼ÓËÙ¶ÈͼÏñ');
xlabel('t /s'),ylabel('v /(m/s^2)');
输出图像:
xE(m)=yE(m)/k(m);
xF(m)=xE(m)-(-H^2+lEF^2-yE(m)^2+2*yE(m)*H)^(1/2)+0.1142;
end
form=1:length(t)-1
dxF(m)=(xF(m+1)-xF(m))/0.0001;
end
dxF(length(t))=dxF(length(t)-1);
∵ιEF+ιCE>H且ιCE<H
∴E点始终在F点的右下方
∴xF<xE,所以x2舍去,只取xF=x1……………(8)
∴点F坐标为(xF,H)
当t=0时,可得F点初始位置坐标,不妨设为(xo,H)。
则F点位移(通过计算,t=0时,得xo=-0.11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机械原理大作业一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设计题目:连杆运动分析院系: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赵永强刘福利设计时间:2012年6月15日哈尔滨工业大学一、运动分析题目如图1-21 所示机构,已知机构各构件的尺寸为AB=120mm,h=70mm,BC=170mm,CD=350mm,CF=300mm,BE=400mm,FG=340mm,xD=348mm,yD=138mm,构件1 的角速度为ω1=10rad/s,试求构件5 上点E 及构件7 上点G 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二、机构的结构分析及基本杆组划分1.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各构件都在同一平面内运动,活动构件数n=7,P L=10,P H=0则机构的自由度为:F=3×n-2×P L-1×P H=3×7-2×10-0=12.基本杆组划分(1)去除虚约束和局部自由度本机构中无虚约束或局部自由度,此步骤跳过。

(2)拆杆组。

从远离原动件(即杆1)进行拆分,就可以得到由杆2,3 组成的RRRⅡ级杆组,4,5 组成的RRPⅡ级杆组,以及6,7 组成的RRPⅡ级杆组,最后剩下Ⅰ级机构杆1。

(3)确定机构的级别由(2)知,机构为Ⅱ级机构三、各基本杆组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为了程序的简便,以下分别对所涉及的杆组的一般形式进行分析,以方便建立函数。

①RRR Ⅱ级杆组的运动分析如下图所示,当已知RRR杆组中两杆长l i、l j和两外副B、D的位置和运动时,求内副C的位置及运动以及两杆的角位置、角运动。

1) 位置方程其中φi:式中,为保证机构的正确装配,必须同时满足l BD≤l i+l j和l BD≥|l i-l j|。

φi 表达式中的“+”表示运动副B、C、D为顺时针排列(如图中实线位置);“-”表示B、C、D为逆时针排列(如图中虚线位置)。

以上两组式子联立,求得(xc,yc)后,可求得φj:2) 速度方程将式(3-16)对时间求导,可得两杆角速度方程为式中,内运动副C的速度方程为3) 加速度方程两杆角加速度为式中,内副C的加速度为②RRP Ⅱ级杆组运动分析RRP Ⅱ级杆组是由两个构件和两个回转副及一个外移动副组成的。

如下图所示,已知RRP杆组中的杆长l i、l j和外副B的位置,滑块D导路的方向角,位移参考点K的位置及运动等,求内副C的位置以及滑块的位置和运动。

1) 位置方程消去式(3-23)中的S可得式中,为满足装配条件,要求|A0+lj|≤li。

按式(3-23)求得内副C的位移后再求出滑块D的位置S:滑块D的位置方程为2) 速度方程l i杆的角速度为滑块D的移动速度为式(3-26)和式(3-27)中,内副C的速度为外移动副D的速度为3) 加速度方程li杆的角加速度αi和滑块D沿导路移动的加速度为式中,内副C点的加速度为滑块上D点的加速度为③同一构件上点的运动分析1) 位置分析2) 速度和加速度分析将上式对时间t求导,可得速度方程:将上式对时间t求导,可得加速度方程:四、建立坐标系由图1-21 知,点 A 与滑块 5 的轨道在同一直线上,则从计算方便的角度考虑,取直线AE为x 轴,直线AE 过 A 点的垂线为y 轴(正方向朝上),如原图所示。

YX五、计算编程对应上一部分列举的三种情况的程序如下:①RRR Ⅱ级杆组运动分析程序注:该函数用于在输入RRR Ⅱ级基本杆组的外运动副B、D 位置的t(时间)函数的情况下计算出内运动副 C 的位置、速度、加速度以及两杆的角位置、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定义函数程序如下:function []=RRR(xB,yB,xD,yD,li,lj,ja)syms t%由输入的B、D 亮点位置函数求出速度、加速度函数xvB=diff(xB,'t');xvD=diff(xD,'t');yvB=diff(yB,'t');yvD=diff(yD,'t');xaB=diff(xvB,'t');xaD=diff(xvD,'t');yaB=diff(yvB,'t');yaD=diff(yvD,'t');%中间变量A0=2*li*(xD-xB);B0=2*li*(yD-yB);lBD=sqrt((xD-xB)^2+(yD-yB)^2);C0=li^2+lBD^2-lj^2;if ja==1%B,C,D 三个运动副顺时针排列时fi=2*atan((B0+sqrt(A0^2+B0^2-C0^2))/(A0+C0));disp('B,C,D 顺时针排列');fielse%B,C,D 三个运动副逆时针排列时fi=2*atan((B0-sqrt(A0^2+B0^2-C0^2))/(A0+C0));disp('B,C,D 逆时针排列');fiend%求内运动副C 的位置xC=xB+li*cos(fi)yC=yB+li*sin(fi)fj=atan((yC-yD)/(xC-xD))%求解各速度方程Ci=li*cos(fi);Si=li*sin(fi);Cj=lj*cos(fj);Sj=lj*sin(fj);G1=Ci*Sj-Cj*Si;fiv=[Cj*(xvD-xvB)+Sj*(yvD-yvB)]/G1fjv=[Ci*(xvD-xvB)+Si*(yvD-yvB)]/G1xvC=xvB-fiv*li*sin(fi)yvC=yvB+fiv*li*cos(fi)%加速度方程G2=xaD-xaB+fiv^2*Ci-fjv^2*Cj;G3=yaD-yaB+fiv^2*Si-fjv^2*Sj;fia=(G2*Cj+G3*Sj)/G1fja=(G2*Ci+G3*Si)/G1xaC=xaB-fia*li*sin(fi)-fiv^2*li*cos(fi)yaC=yaB+fia*li*cos(fi)-fiv^2*li*sin(fi)%程序结束②RRP Ⅱ级杆组运动分析程序注:该函数用于在输入RRP Ⅱ级基本杆组的外运动副 B 位置的t(时间)函数、滑块导路方向角fj 两杆杆长li,lj(本题C 与 D 点重合为0)与计算位移s 时的参考点K 的位置坐标的情况下计算出内运动副 C 点和滑块D 点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参数。

定义函数程序如下function []=RRP(xB,yB,xK,yK,fj,li,lj)syms txvB=diff(xB,'t');yvB=diff(yB,'t');xvK=diff(xK,'t');yvK=diff(yK,'t');fjv=diff(fj,'t');xaB=diff(xvB,'t');yaB=diff(yvB,'t');xaK=diff(xvK,'t');yaK=diff(yvK,'t');fja=diff(fjv,'t');%位置方程A0=(xB-xK)*sin(fj)-(yB-yK)*cos(fj);fi=asin((A0+lj)/li)+fj;xC=xB+li*cos(fi);s=(xC-xK+lj*sin(fj))/cos(fj)yC=yB+li*sin(fi);xD=xK+s*cos(fj);yD=yK+s*sin(fj);%速度方程Q1=xvK-xvB-fjv*(s*sin(fj)+lj*cos(fj));Q2=yvK-yvB+fjv*(s*cos(fj)-lj*sin(fj));Q3=li*sin(fi)*sin(fj)+li*cos(fi)*cos(fj);fiv=(-Q1*sin(fj)+Q2*cos(fj))/Q3;sv=-(Q1*li*cos(fi)+Q2*li*sin(fi))/Q3;xvC=xvB-fiv*li*sin(fi);yvC=yvB+fiv*li*cos(fi);xvD=xvK+sv*cos(fj)-s*fjv*sin(fj);yvd=yvK+sv*sin(fj)+s*fjv*cos(fj);%加速度方程Q4=xaK-xaB+fiv^2*li*cos(fi)-fja*(s*sin(fj)+lj*cos(fj))...-fjv^2*(s*cos(fj)-lj*sin(fj))-2*sv*fjv*sin(fj);Q5=yaK-yaB+fiv^2*li*sin(fi)+fja*(s*cos(fj)-lj*sin(fj))...-fjv^2*(s*sin(fj)+lj*cos(fj))+2*sv*fjv*cos(fj);fia=(-Q4*sin(fj)+Q5*cos(fj))/Q3;sa=(-Q4*li*cos(fi)-Q5*li*sin(fi))/Q3;xaC=xaB-fia*li*sin(fi)-fiv^2*li*cos(fi);yaC=yaB+fia*li*cos(fi)-fiv^2*li*sin(fi);xaD=xaK+sa*cos(fj)-s*fja*sin(fj)-s*fjv^2*cos(fj)-2*sv*fjv*sin(fj);yaD=yaK+sa*sin(fj)+s*fja*cos(fj)-s*fjv^2*sin(fj)+2*sv*fjv*cos(fj);%程序结束③一构件上点的运动分析程序注:本程序用于在输入运动副A 的位置函数、构件的角位置函数及所求点B 到 A 点的距离计算同一构件上的B 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定义函数程序如下:function []=TG(xA,yA,fi,li)syms txvA=diff(xA,'t');yvA=diff(yA,'t');fiv=diff(fi,'t');xaA=diff(xvA,'t');yaA=diff(yvA,'t');fia=diff(fiv,'t');%位置分析xB=xA+li*cos(fi);yB=yA+li*sin(fi);%速度分析xvB=xvA-fiv*li*sin(fi);yvB=yvA+fiv*li*cos(fi);%加速度分析xaB=xaA-fiv^2*li*cos(fi)-fia*li*sin(fi);yaB=yaA-fiv^2*li*sin(fi)+fia*li*cos(fi);%程序结束六、计算结果首先将B 点坐标(120cos(10t),120sin(10t))、D 点坐标(348,-138)与BC 和CD 杆的长度代入RRR Ⅱ级杆组运动分析程序,同时注意到运动副B、C、D 是逆时针排列的,取ja=0,求得BC 杆角位置φi =2*atan((-46920-40800*sin(10*t)-((118320-40800*cos(10*t))^2+(-46920-40800*sin(10*t))^2-(-93600+(348-120*cos(10*t))^2+(-138-120*sin(10*t))^2)^2)^(1/2))/(24720-40800*cos(10*t)+(348-120*cos(10*t))^2+(-138-120*sin(10*t))^2));将计算结果连同BF 长度和 B 点坐标代入同一构件上点的运动分析程序,求得 F 点坐标xF =120*cos(10*t)+130*cos(2*atan((-46920-40800*sin(10*t)-((118320-40800*cos(10*t))^2+(-46920-40800*sin(10*t))^2-(-93600+(348-120*cos(10*t))^2+(-138-120*sin(10*t))^2)^2)^(1/2))/(24720-40800*cos(10*t)+(348-120*cos(10*t))^2+(-138-120*sin(10*t))^2)));yF =120*sin(10*t)+130*sin(2*atan((-46920-40800*sin(10*t)-((118320-40800*cos(10*t))^2+(-46920-40800*sin(10*t))^2-(-93600+(348-120*cos(10*t))^2+(-138-120*sin(10*t))^2)^2)^(1/2))/(24720-40800*cos(10*t)+(348-120*cos(10*t))^2+(-138-120*sin(10*t))^2)));利用F 点坐标并以 A 点为滑块G 的位移参照点,代入RRP Ⅱ级杆组运动分析程序,得sG =120*cos(10*t)+130*cos(2*atan((-46920-40800*sin(10*t)-((118320-40800*cos(10*t))^2+(-46920-40800*sin(10*t))^2-(-93600+(348-120*cos(10*t))^2+(-138-120*sin(10*t))^2)^2)^(1/2))/(24720-40800*cos(10*t)+(348-120*cos(10*t))^2+(-138-120*sin(10*t))^2)))+340*(1-(6/17*sin(10*t)+13/34*sin(2*atan((-46920-40800*sin(10*t)-((118320-40800*cos(10*t))^2+(-46920-40800*sin(10*t))^2-(-93600+(348-120*cos(10*t))^2+(-138-120*sin(10*t))^2)^2)^(1/2))/(24720-40800*cos(10*t)+(348-120*cos(10*t))^2+(-138-120*sin(10*t))^2))))^2)^(1/2);相应的滑块速度与加速度的解析解过长且复杂,不再列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