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江南经济的发展
江南调研报告

江南调研报告江南调研报告简介:江南,中国的一个地理区域,包括苏南、浙南、赣南和闽南等地区。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备受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优势产业和潜力,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经济发展现状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该地区的GDP总量在增长过程中不断上升,显示出较高的发展潜力。
其中,苏南地区的经济表现出最为强劲的增长,浙南地区也有较大的潜力。
赣南和闽南地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但相对较为滞后。
二、优势产业江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势产业,其中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包括制造业、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物流和交通等。
较发达的地区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导,如苏南地区的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以及浙南地区的纺织、服装和家电产业。
同时,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行业在江南地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中国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不小的份额。
三、潜在问题和挑战尽管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良好,但仍面临一些潜在问题和挑战。
首先,产业结构不够优化,部分地区仍过度依赖传统制造业,缺乏高附加值的产业。
其次,环境污染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污水处理和空气质量等环境保护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
此外,教育和人才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和提升整体人才素质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四、建议和措施为了进一步推动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高附加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2.加强环境保护,提高污染治理水平;3.加大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投入,提升整体人才素质;4.加强区域合作,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5.加强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
结论:江南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仍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环境污染和人才培养等问题和挑战。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投入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1. 引言江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和上海等地。
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将探讨江南地区的开发现状、主要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2. 开发现状江南地区在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以上海为代表的城市在经济、科技、金融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江苏、浙江等省份也在制造业、电子信息、轻工业等领域蓬勃发展。
这些地区的开发成就源于政府的积极支持、先进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然而,江南地区的开发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产业结构偏重于传统制造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发展滞后;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等。
3. 主要问题3.1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江南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而随着技术进步和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制造业面临着竞争力下降的挑战。
因此,江南地区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3.2 城乡发展不平衡江南地区的城乡发展存在明显差距。
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能力不足。
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江南地区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3.3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江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问题。
粉尘、废气等工业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水污染和土地资源浪费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江南地区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未来发展方向4.1 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江南地区应加大创新力度,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提升江南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4.2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江南地区应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传 中国古代史之分析古代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综合分析我国古代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引导学生运用政治、历史、地理多学科的有关知识,来综合分析,引导学生作如下概括: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河网秘布、水资源充足、气候适宜)。
②南方统治阶级对经济发展的重视(采用北方传入的先进耕作技术、生产工具;调整生产关系;兴修水利;鼓励开垦荒地)。
③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④北方先进生产工具、耕作技术传入。
⑤大量北方农民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
⑥江南地区各族人民共同劳动。
⑦一系列人工运河开凿,便利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2)

北朝
东魏 北齐
东 魏 西 十六国 北魏 西魏 北周
隋
汉
蜀 吴
晋
东晋
宋齐梁陈
朝
南朝
读史料:
材料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 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思考:《宋书》里描写南朝时的江南与《史记》描述汉朝 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3)制瓷业发展迅速。 (青瓷烧制)
南 朝 莲 花 尊
东晋织成履
南方的初步开发 促进南方商业的兴旺和城市的繁荣,建康是 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城市。
影响:
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 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南东 地晋 区南 的朝 开时 发期
江
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都城建康
政权特点
“王与马,共天下”
王导
建康
宋
420年
建康
齐
南北朝政权的变化
西
东
魏魏
建康
陈
建康
梁
朝代
西晋 东晋
建立者
时间
司马炎 266年—316年
司马睿 317年—420年
宋 刘裕 420年 —479年 南 齐 萧道成 479年—502年 朝 梁 萧衍 502年—557年
陈 陈霸先 557年—589年
都城 洛阳
建康
东 晋
兴盛
衰落
灭亡
包括朝代:宋、齐、梁、陈
南 朝
都城:建康(今南京)
转折
的江 开南 发地
区
原因 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 影响: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试论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历史变迁

试论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历史变迁江南地区作为中国南方经济发达的代表,其经济地位的历史变迁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探讨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历史变迁,以了解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脉络和特点。
古代在古代,江南地区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其地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长江航运便利,交通便捷,为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古代江南地区最早的国家是吴国,其国都设在今天的苏州一带。
吴国是一个经济繁荣的国家,主要以农业和渔业为主,同时还发达了手工业和商业。
这些条件为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隋唐时期,随着长江下游地区旱涝频繁,百姓生活困苦,大量人口南迁至江南地区。
这些人口的流入,推动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特别是唐代以后,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城镇较为繁华,商业繁荣,手工业非常发达,对外贸易也相当活跃。
江南地区因此成为中国南方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由于明清两代的长江下游沿海地区逐渐成为中国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特别是以江南地区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
长江三角洲地区因其纵横交错的水路交通、水稻和茶叶等农产品的大宗生产、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资本积累等有利条件,成为中国南方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特别是明代中叶至清代初期,水稻产量不断增长,纺织业、造纸业等手工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经济总量远远超过其他地区,而世界经济史上有数百年之久的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对江南地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江南地区在明清时期的经济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的原因之一,是大量北方人口南迁,特别是明朝中期以后,随着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干旱化、战乱频发,大量北方人口南迁至长江下游地区。
这些北方移民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江南地区的经济繁荣。
近现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殖民主义的侵害,中国经济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江南地区也不例外。
初一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试题

初一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试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江南为之盛国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请回答:(1)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2)江南经济迅速得以发展的原因有哪些?(3分)(3)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3分)【答案】(1)江南经济发展繁荣(2)①南方相对安定,北方多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统治者重视。
(3)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1)此问考查的是我国江南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材料分析题,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做到一边读材料一边读设问。
要理解题意,紧密结合材料。
从题干和材料中找出提示的关键词。
“江南为之国盛,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说明江南经济很繁荣,农业丰收、生产的丝绵发达,可以供天下使用。
(2)此问考查的是江南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属于基础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
结合课本经济重心的南移,学生可以答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南方相对安定,北方多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统治者重视。
(3)此问是此问是总结性能力题,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总结,考察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及其表达能力。
这种类型的题,可提示学生按照前面问题答案来答。
通过对前面一、二问比较,学生可知南方经济发展繁荣,超过了北方。
可见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______ 《史记》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材料二:江南之国为盛矣。
历史上江南发展与现在繁荣的原因

历史上江南发展与现在繁荣的原因江南指中国的南方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省份。
在历史上,江南地区因其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中国经济、文化和科技的重要发展区域。
以下是江南发展与现在繁荣的原因。
江南地区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
江南地区处于长江和珠江两大经济带的中心位置,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适宜农业、渔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江南地区的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适合种植水稻、茶叶、桑蚕等农作物,其农产品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江南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铁、煤等,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江南地区的交通条件优越。
江南地区处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带,有着便利的水陆交通系统,长江、运河和沿海港口的建设使得江南地区成为了中国外贸的重要门户。
在历史上,江南地区的运河系统和水路交通网络为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繁荣提供了便利,这促进了商业和工业的发展。
如今,江南地区依然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和物流中心之一,拥有发达的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网,以及多个国际化的港口,便于货物和人员的流动。
江南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之一。
江南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曾有过许多强大的王朝和政权的建立,如吴国、南宋等。
这些政权的崛起和繁荣为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人才,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江南地区也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中心,以苏州园林、杭州西湖、黄山等风景名胜闻名于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江南地区在改革开放之后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知识,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江南地区积极吸引国内外的投资,引进了大量的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
江南地区的企业和企业家也融入到了全球经济体系中,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江南地区还注重教育和科研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推动了科技创新和知识产业的发展。
试论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历史变迁

试论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历史变迁江南地区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之一,其经济地位的历史变迁经历了多个阶段。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对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历史变迁进行论述。
古代,江南地区是中国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长江流域的地理优势使得该地区成为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江南地区就已经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农业生产、手工业和商业活动是当时江南地区的主要经济活动。
特别是隋唐时期,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和农田水利的发展,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进一步上升。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宋代之后,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出现了一些变化。
由于战争频繁,商业和手工业受到较大破坏,加上政治和财政上的压迫,导致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有所下降。
明清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和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江南地区逐渐恢复了其经济地位。
尤其是清代中期以后,江南地区成为中国最为富裕的地区之一,尤以苏州、杭州等城市为代表的江南水乡更是成为中国近代文明的代表之一。
近代以来,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世纪以来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使得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受到了严重冲击,尤其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期间,江南地区的传统产业和商业都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此后,随着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兴起,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逐渐复苏。
20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江南地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之一,其经济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如今,江南地区已成为中国最为发达、经济较为繁荣的地区之一,对整个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历史变迁经历了起伏,但整体趋势是向好的。
从古代的繁荣到近代的衰落再到现代的复兴,江南地区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相信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会愈发提升,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备课系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一册第四单元第 18 课的内容,它属于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初一上册历史学习内容的重点篇目。
从篇章结构上看,本课承上启下,讲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走向分裂对峙的关键事件,与 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以及 19 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在时空上的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在讲授时要注意时序线索的梳理。
这三课的教学内容都涉及到第四单元的单元线索民族交融,学好本课能为学生全面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北社会发展进程打下基础。
从本课内容来看,本节课内容主要分为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三个子目。
其中东晋与南朝的基本史实学生了解即可,但由于这部分历史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所以采用视频史料进行补充,以便于学生理解。
本课的重点是江南地区的开发这部分内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与后面学生还要接触的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相呼应。
经济重心等经济发展概念较为抽象,不易于初一学生理解,因此利用图表类视频等直观性强的材料,加强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与突破。
【学情分析】本课对于七年级学生,接触历史学习只有半学期,历史学习方法的经验不足,因此对历史基础知识储备和综合分析能力不够。
但学生的好奇心强,通过运用图片、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容易激发学习好奇心,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利用现有的资源,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材料,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本课内容来看,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大部分学生对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以及这一背景下进行的江南地区开发的知识较为陌生。
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

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并简析导致重心南移的原因1、南移历程:江南经济原先比北方落后,后来逐渐赶上和超过北方,其经历了“初步开发——开始赶上——继续发展——超过北方”这样一个过程.1先秦、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生产比黄河流域落后,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春秋战国时期,南方曾经出现了楚、吴、越等强国,南方的诸侯国已经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但涉及的范围较狭窄.秦朝统一南方越族地区后,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当地经济有所发展.西汉时,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东汉末年,北方各个军事集团混战,农民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耕作技术,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江南.2初步开发:三国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位于江南的吴国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发展,两晋末年起,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了江南地区,3大规模开发:东晋东晋和南朝时期,北方人民继续南迁,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4开始赶上: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良田,小麦种植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水稻种植技术有了提高,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5开始南移:隋唐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大运河开通促进经济发展;唐时南方越州瓷器闻名全国;唐中期以后,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6继续南移:五代五代十国时期,吴越重视兴修水利,杭州成都丝织业发达,杭州广州等地商业繁荣;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为增强实力都重视生产,北方人民继续南迁,这些使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7超过:宋朝时期,通过北宋的继续开发,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农业发展,江南和两广地区都种上了北方的作物,“苏湖熟,天下足”,新开了许多茶园,景德镇成为着名的瓷都,苏州湖州成为全国的重要粮仓,棉花种植扩大,棉纺织业发展,造船业进步,泉州、广州和明州成为着名的海外贸易港口,海外贸易发达.南宋时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到元朝时,出现了南粮北调的形式.8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江南经济发展,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缓慢发展,使南方的经济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许多发展经济的措施,兴修水利;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运用,促使对外贸易的发展.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经济中心.但是自安史之乱后,北方因为藩镇割据、契丹崛起和南侵而备受影响,生产遭到破坏,而南方又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向南迁移,并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自此,经济重心开始向南转移一发展历程1.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2.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3.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4.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5.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6.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大发展时期1.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至南朝末年为止的时期.此期,由于北方自东汉末年以来战乱及少数民族内迁,北方经济衰退.而江南相对稳定的环境,使北方人民为逃避战火纷纷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长江中下游经济迅速发展,福建、广东和广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到南朝末年,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2.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北方再次经历了长期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后周世宗时才得到恢复和发展,而南方相对稳定,各国统治者为了保存和增强自己的实力,都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同时,许多中原人民流迁江南,增加了当地的劳动力.所以,南方社会经济又获得较大的发展.3.以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此期,人民的抗金斗争阻止了金军南进,北方劳动人民的纷纷南迁,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农作技术最发达的江浙地区,水田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地区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此外,棉花的种植推广、棉纺织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了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至于元朝开通漕运和海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也首先产生于江南地区,进一步说明了这种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三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①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②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③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四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江南经济的开发课件

江南经济的开发1. 引言江南地区是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发展重要地区之一。
通过长期的经济开发,江南地区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本课件将介绍江南经济的开发历程、重要产业和投资机会。
2. 江南经济的历史发展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根据历史记录,江南地区在古代就已经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
在宋代,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而在现代,江南经济的发展更加迅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3. 江南经济的核心城市江南地区拥有多个重要的城市,这些城市起到了推动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以下是几个江南重要城市的介绍:3.1 上海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江南地区的经济中心。
上海拥有着先进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业等优势。
其国际化程度和创新能力也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上海对外开放程度高,吸引了许多国内外企业的投资。
3.2 杭州杭州是江南地区的另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的电子商务中心。
杭州有着创业氛围浓厚的发展环境,成为了许多创业者的首选之地。
同时,杭州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3.3 苏州苏州是江苏省的核心城市,也是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苏州以其发达的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和服务业著称。
同时,苏州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园林景观。
4. 江南经济的主要产业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一些重要的产业的支持。
以下是几个江南地区主要的产业:4.1 制造业制造业是江南地区的支柱产业。
该地区的制造业以电子产品、汽车、机械设备和纺织服装等为主要产业。
许多国内外知名的制造企业都在江南地区设立工厂,从而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4.2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产业江南地区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产业也在蓬勃发展。
上海和杭州是中国最重要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中心之一。
许多创新的科技企业和初创公司在这些城市落户,推动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4.3 金融业江南地区的金融业也在快速发展。
唐代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唐代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1 ) 安史之乱后,“东至汴郑,达于徐方,北自覃怀(河内),至于相土(睢阳),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而这里正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其后又是长期的藩镇割据战争,因此北方户口剧降,劳动力锐减,许多良田抛荒不耕。
北方农业生产的衰退还表现在农耕区的缩小。
陇西的绝大部分被吐蕃占领,成为游牧地区;华北平原北部的少数民族不断入居近边,尤其是唐五代时的契丹屡次深入华北內地。
总之,中唐以后北方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逐步衰退,黄河流域基本经济区丧失了经济重心的地位。
唐代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过程的又一高峰。
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是唐代的两大基奉经济区。
以安史之乱为界,两大基本经济区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逆转。
黄河流域是很早就得到开发的古老的基本经济区,由关中泾渭流域和关东黄河中下游平原组成。
它的农业生产以种植粟麦等旱作农作物为主。
15关中地区是唐王朝的统治中心,唐政府竭力经营此地,重新兴修郑白渠水利,增加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在连年丰收的情况下,也能停止漕运,以本地粮食供给京师庞大的消费。
这足以证明关中农业还是有发展潜力的。
但由于人口太多,官署、兵府所聚,而关中平原地域狭窄,所以绝大多数年份要靠漕运粮食补给。
正如《新唐书·食货志)所言,“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
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为减轻关中粮食供应的压力,皇帝不免要充当“逐粮天子”,带领百官到洛阳办公16关东地区在盛唐时保持着农业生产的领先地位。
中唐以前修建的水利工程中,仅河北道就有5l项次,独占全国总数的l/3。
粮食产量也居全国之冠。
天宝初年,各道正仓储备超过100万石的只有河南、河北、河东、关内四道,其中河南道最多,达580余万石。
义仓储备超过千石的仅河北、河南两道。
17在唐代前期,漕粮主要以关东地区为主,韦坚主漕时曾“发漕山东粟四百万石入关”,山东主要指河南、河北二道。
南宋的江南文化与商业繁荣中国历史上的地方文化

南宋的江南文化与商业繁荣中国历史上的地方文化中国历史上的地方文化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南宋时期的江南文化以及与之相伴的商业繁荣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特别是江南地区,它在文化和商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探讨南宋的江南文化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商业繁荣的原因与特点。
一、江南文化的传承与特点南宋的江南地区位于中国东南部,包括现今的浙江、江苏和安徽等省份。
江南地区以其自然优美的环境和发达的经济而闻名于世。
在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与商业繁荣相辅相成。
首先,江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南宋前期的政治稳定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江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传统的文化因素得以传承和发展。
例如,诗词、绘画、戏曲等艺术形式在江南地区得到极大的发展,成为了南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景观也对江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江南地区以其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而著名,这为江南地区的农业和农田水利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同时,江南地区还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如西湖、苏州园林等,这些美丽的景点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也为他们提供了灵感和创作的场所。
最后,南宋政府的文化扶持政策也为江南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南宋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教育,大力支持文学、绘画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发展。
例如,南宋宫廷中的壁画、绘画等艺术品就是对江南文化的大力扶持和推广。
二、商业繁荣与江南文化的互动江南地区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商业中心之一,商业繁荣对江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的商业活动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首先,江南地区的发达经济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南宋时期,江南地区以其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著称。
经济的繁荣带动了人们的富裕和对文化追求的能力。
许多有才华的文人墨客在经商获得财富的同时,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文化艺术的创作和追求,这进一步推动了江南文化的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随着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南移。
这三个阶段分别是:农耕文明南迁、商业繁盛的江南和藏南经济的崛起。
一、农耕文明南迁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自古以来就以黄河流域为中心。
然而,由于黄河的频繁洪水和水患,古代人们开始探索南迁的道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流域的人口日益增长,土地逐渐不足以供养更多的人口,于是农耕文明开始向南迁移。
在这个阶段,长江流域成为了新的农耕重心。
长江流域的气候条件更加温和,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非常适宜耕种。
农民们开始在长江流域大规模种植水稻,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此外,长江流域的交通也十分便利,水路交通给南方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二、商业繁盛的江南随着农耕文明的南移,中国古代的商业中心也逐渐向南方迁移。
江南地区作为南迁后的中心地带,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商业在这里蓬勃发展。
江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作物生长,农产品产量丰富。
丰富的农产品为商业提供了充足的供应,吸引了大量商贩和商人前来交易。
另外,江南地区的水网纵横,水陆交通发达,使得江南成为了商业活动的重要枢纽。
南方地区还有许多著名的商业城市如苏州、杭州等,这些城市聚集了大量商人,它们的繁荣壮丽成为当时商业繁盛的明证。
江南地区的繁荣不仅吸引了本地居民,还吸引了大量的外来移民。
这些移民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技术,推动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通过商业交流,江南地区与外部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往来,不仅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积累,也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藏南经济的崛起除了农耕文明的南迁和江南商业繁盛外,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还有一个重要阶段,即藏南经济的崛起。
藏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人烟稀少,地形复杂,长期以来一直是边陲地区。
然而,在唐宋以后,随着中原地区政治中心的南迁,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停滞不前。
与此同时,藏南地区掌握了青稞和藏毯等独特的资源优势,开始了规模较大的农牧业生产。
另外,随着佛教的传入,藏南地区还成为了佛教的重要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学僧。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作用与意义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作用与意义●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庆中学周进新编初中历史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增了东晋的北伐和南朝前、后期的政治表现,扩展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背景史实,客观、系统地介绍了当时东晋南朝时期和平、安定的局面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当时的经济发展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推动作用。
教材通过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使学生追寻历史足迹,体验历史变化,感悟历史真谛,发展核心素养,享受新型历史课程特有的学习乐趣。
一、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历史作用东晋南朝时期,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暂时稳定,给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所以,我国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江南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也可以说,只有到了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才开始真正地发展。
所以,南朝经济的开发和发展应是本课的灵魂所在。
众所周知,西晋虽统一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的局面,历经十六年的八王之乱、游牧民族的内迁、永嘉之乱直至西晋灭亡,北方广大人民为逃避战乱,寻找梦中的“桃花源”而纷纷南迁,为江南地区的开发带来人口与北方先进的耕作技术。
随着东晋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加上江南地区自身的自然条件优势,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南朝前期,宋武帝与宋文帝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缔造了元嘉之治,社会安定;但南朝后期的侯景之乱使江南地区遭到破坏,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方处于明显劣势。
但是,东晋南朝时期对于江南地区的开发,使其农业、手工业与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改变了秦汉时期南北经济98很不平衡的状态。
这一时期的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二、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与历史意义1.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南方社会相对安定的社会状况以及统治者采取的促进生产的措施。
其次,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纷纷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再次,农业方面,农田面积不断增加,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使江南农业向着精耕细作发展。
明清时期的江南水乡经济与生活方式

明清时期的江南水乡经济与生活方式江南水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水乡风貌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在明清时期,江南水乡的经济繁荣和独特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明清时期江南水乡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江南水乡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水产资源而闻名。
明清时期,江南水乡的经济以农业和水产业为主。
农业方面,江南水乡盛产稻米,种植水稻成为当地人的主要生计和谋生手段。
水乡的河网纵横,利于灌溉,土地肥沃,这为稻米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同时, 由于水乡的地势平缓, 还有利于田间灌溉和排水。
各地的农民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采用了种植技术,如田间挡风、放牛、放土等来保护和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这种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使江南水乡的农业产量大幅提高,从而推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水产业也是江南水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南水乡地势低洼,水网纵横,湖泊和河流中富含各种水生动植物资源,如鱼、虾、蟹等。
在明清时期,由于交通不便,江南水乡的人们主要依靠水运进行商品和物资的流通。
渔民们成为了江南水乡的重要劳动力,他们以捕捞海鲜为生。
他们使用渔网、渔具和渔船等工具,将湖泊和河流中的鱼虾等水产捕捞上来,再以通商船只运往其他地方。
水产业不仅为当地经济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为当地人提供了可靠的食物来源。
除了农业和水产业,江南水乡在明清时期也涌现出了一些特有的手工业。
如织锦业、丝绸业和造纸业等。
江南地区的丝绸业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其中苏锦更是享誉中外。
锦织品精美,色彩绚丽,成为贵族阶层的时尚之选。
造纸业也是江南水乡的兴盛产业之一,江南的湖泊和河流水质清澈,适合种植蓉皮树,而蓉皮纤维结构特殊,适合制作纸张。
江南的造纸工艺精湛,制造出的纸张被称为蜀纸,是明清时期出口到东南亚和西方国家的主要商品之一。
明清时期江南水乡的经济繁荣也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江南水乡的房屋大多建在水边,并且是木结构的。
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

10、这一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劳动人民的南迁 B、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
C、一些统治者采取劝课农桑的政策 D、南方优越的自然 条件
11、从六朝经济开放的史实出发,联系当地实际,说 说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无论是六朝的经济开发,还是当今的改革开放, 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 推动作用。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带来了先进生产力 和劳动力,促进闭塞、贫困、落后地区的开发;促进 交通道路的畅通;促进新兴城镇的兴起和繁荣。
最重要条件是 A
A、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B、优越的自然条件 C、统治者的政策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
1
【名题热身】: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包括 ⑴江南迅速开发 ⑵中原经济发展停滞 ⑶士族庄园经济和 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 ⑷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⑸各民族 经济交流加强 A 、⑴⑵⑷⑸ B、⑴⑶⑸ C、⑵⑶⑷⑸ D、⑴⑵⑸
1
想一想 請問同學你們最喜歡的三國人物是誰? 說說你們喜歡的原因。
1
一、三國鼎立與西晉的統一
時代特色 1. 政治分裂與民族融合的時代 2.在分裂與融合的過程中,孕育著無限生機 3.中國文化在吸收 外族文化 的長處後,展現了
新風貌 發展結果 北方胡漢民族的融合和南方經濟的開發,為隋唐 盛世奠下基礎,開創新局面。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表现在 ⑴土地大量开垦 ⑵耕作技术进步 ⑶农田水利兴修较多 ⑷ 农作物品种增多⑸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A、⑴⑵⑶⑷ B、⑵⑶⑸ C、⑴⑵⑷⑸ D、⑴⑵⑶⑷⑸
1
3、当时,江南重要的产粮区不包括 A、三吴地区 B、洞庭、鄱阳湖流域 C、成都平原 D、岭南和闽江流域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表现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表现
江南地区有着“葱油饼、菜板鸡、梅菜扣肉”等特色美食,同时也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历史上更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江南地区的开发也变得越来越活跃,从而使得整个地区也得到了巨大的进步。
首先,江南地区的交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
目前,江南地区与全国各地都有良好的交通联系,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方式的交通连接非常发达,比如,京杭大运河的建设,使长江以及苏浙沿海的货物交通都得到了极大的促进;此外,诸如空港、高铁等传统交通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使得很多人都可以从江南出行,到达上海等全国各地。
此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江南地区的商业、工业等产业非常发达,也有许多外来投资者不断投资,加上政府政策的调整,使得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变得更加迅速有序,让江南更快地迈入了小康之家。
同时,江南地区在文化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如景泰蓝、竹雕、江南民园戏等元素,正把江南古朴质朴的风采传承至今,同时,基础教育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孩子们潜心学习,为江南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看,由于政策的促进、外来投资的进入以及改善的交通等多种原因,江南地区在最近几年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交通发达、经济繁荣,而且文化氛围也更加浓厚,使得江南地区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美的地区之一。
江南经济的发展

江南经济的发展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
北方劳动人民不断南迁,既提供了大批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南北劳动人民相互学习、辛勤劳动,是江南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原因。
经济发展首先表现在农业上,垦田面积日益增多,耕作技术有很大改进,牛耕已经普遍推行,粪肥也在推广,单位面积产量增加,麦、菽等北方作物开始在江南种植。
三吴地区的农业尤其发达,水利工程的兴修很受重视,如东晋在曲阿(今江苏丹阳)修新丰塘,溉田8百余顷;在吴兴乌程(今浙江吴兴)筑荻塘,溉田千顷;在会稽句章(今浙江慈溪西南)修复汉代旧堰,溉田2千余顷。
南朝在乌程修吴兴塘,溉田2千余顷;修赤山塘(今江苏句容县西南),上接九源,下通秦淮。
人们在河道建立堰闸以控制水位,旱则开启,引江水灌溉;涝则关闭,避免泛滥成灾。
又筑堰围湖,开垦出土壤肥沃、产量很高的“湖田”。
因此,三吴成了江南粮食的主要产区,“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宋书·孔季恭等传》史臣语)。
其次表现在手工业,冶铁作坊如梅根冶(今安徽贵池县)与冶唐(今湖北武昌),除兵器外,多为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
技术也有显著进步,创杂炼生鍒法,即把生、熟铁混杂冶炼,反复锤打,成为质量较纯的钢铁,养蚕缫丝技术大见提高,豫章郡(治今江西南昌)蚕茧一年收获四五次,而永嘉郡(治今浙江温州)一年收获八次。
国家专门设立锦署,使丝织业逐步发展起来。
由于江南河流纵横,为适应经济、军事的需要,造船业特别兴旺,既能制造载重2万斛(约2千吨)的大船,又能制造速度很快的舰只。
其他如制瓷、造纸、漆器等也都具有很高的水平。
经济的发展促进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是最大的城市,南朝萧梁时拥有140余万人口,成为各地农产业、手工业品的集散地,城内外的贸易市场10多个,来往船只成千上万。
建康之外,又有成都、江陵、京口、襄阳、寿阳、番禺等地,也都是有名的商业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④开发与环保相结合,在开发过程中要走可持续发展
道路。
• 近代江南经济
1、①鸦片战争: 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 打开中国市场 ②中日甲午战争 开厂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
2、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三、重难点剖析 重点难点易混淆点:
教材八下P18--21
《夺A》P21表47
√
改革开放后
我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教材八下P42-47,48- 《夺A》P22表51
√
50
重要性:2014年新增或变动考点
1、江南的开发(由识记变为理解)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由识记变为理解) 3、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的地位
(理解增加地位)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
能春日风江 不来出景南 忆江江旧好 江水花曾, 南绿红谙 ?如似。
蓝火 。,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
2属0中12国年自1由2月贸7易日区-范11畴日。,该习试近验区平于当2选01中3年共8月中2央2日总经书国记务之院后 第正一式批次准离设京立调,研于,9月选29在日了上深午1圳0时、正珠式海挂等牌广开东张。诸这地是。中“国 新 南大巡陆境”内的第说一法个也自不由贸胫易而区走,。并“将新为上南海巡带”来表十明年中发展国红将利继。续
走改革之路,推动经济的发展。
专题之
古今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江南的开发、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中国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洋务运动、 改革开放时期东南沿海的经济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
南方概念? 古代经济发展趋势?
时期
内容
原始社会
河姆渡人生活状况与主要农作物
教材呈现
(由识记变为理解) 5、我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对内改革上升为理解,着重理解中国特色)
二、基础知识梳理
• 古代江南经济
5、
经济重心南移
6、
曲辕犁 筒车
7、农业上:占城稻;
手工业: 指南针。
商业: 市舶司 四川 交子 《清明上河图》
8、明清: 闭关锁国政策; 封建自然经济;
重农抑商政策。
二、基础知识梳理
3、近代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由于西方列强入侵, 不平等条约 的签订, 被迫开放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封建自然经济被迫 开始解体,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加上交通条件 的发达和便利。
中国近代经济是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发展、衰 亡的历程,也是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过程,还是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江南制造总 局
福州船政局
• 古代江南经济
• 古代江南经济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曲辕其为犁利也博哉!
筒车
三、重难点剖析 重点难点易混淆点:
• 1、总结古代经济发展的视角 • ①农业: • 粮食作物、产量;农耕技术、新农具;经济作物。 • ②手工业: • 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 • ③商业: • 商业繁荣;商业都市;对外贸业;纸币出现。 • ④财政收入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 ⑤人口增长
三、重难点剖析 重点难点易混淆点:
• 1、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 影响: • ①带动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了经济重
心向南方的转移,增强了我国整体经济实力; • ②带动政治文化中心向东南的转移; • ③带动我国对外交流局面的变化(丝绸之路侧
重点的变化); • ④带动重大工程的建设:隋朝、元朝大运河的
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
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 一战期间,中国出口面粉增长表
新中国成立后江南经济的发展:
建国初期:1、土地改革
2、武汉长江大桥
3、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海南
特区作用:享受国家优惠的经济政策,有利于
吸收侨资、外资,吸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 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土地改革
资农本业主生义产工合商作业化社会主义改造
邓小平南巡
新时期东南沿海经济崛起原因是什么?
新时期东南沿海经济崛起原因:最早对外开放的 地区,有优惠的政策;交通便利;沿海人民开 拓进取精神;东南沿海上早海的期浦经对东外济开开发急放区促示意。图
三、重难点剖析 重点难点易混淆点:
• 中国近代史被迫开放与现代史主动开放区别: (前提和基础,影响):
三、重难点剖析 重点难点易混淆点:
• 1、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 开发:魏晋南北朝----开始南移:唐朝中后期---------
南移形成:南宋 • 原因: • ①北人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 ②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 ③江南统治者采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 易混淆: • 南方开发于魏晋南北朝,北人南迁开始于东汉末年。
《夺A》 P2-3 表7
《夺A》 P4表11
教材七下P13-14
《夺A》 P5表13
√ √ √
唐末到南宋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材七下P56---60
《夺A》 P6表18
√
中国近代史
洋务运动的内容及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八上P28--30
《夺A》 P13-14表29,
√
30
新中国建立初 一五计划时间及基本任务 期
教材七上P7-8
《夺A》 P1表2
要求层次
识理运 记解用
√
湖南境内著名的远古遗址距今时间、所在地及重要考古 发现
春秋战国时期 都江堰的修建时间、图及地位
教材七上P37
√
《夺A》 P11表26
√
秦朝
评价秦始皇(开发东南、岭南,兴修灵渠)√
魏晋七上P59 教材七上P111-112
近代是 中国国家主权沦丧的被迫开放,现代是 国家主权独立基础上进行的主动开放,近代开放严重 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现 代对外开放实现双赢,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 位的提高。
修建。 • ⑤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三、重难点剖析 重点难点易混淆点:
• 5、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认识
(劳动力、 生产技术)
原因: ①北人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②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政治环境
③江南统治者采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政策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自然环境
• 认识 : • ①要重视吸收和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引进人才; • ②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 ③地区或国家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政策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