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分析
当前经济管理理论热点问题研究

当前经济管理理论热点问题研究
张原琦
【期刊名称】《中国商界》
【年(卷),期】2024()3
【摘要】随着全球化、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新形势的出现,经济管理领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这些新形势不仅对经济管理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经济管理实践带来了新的问题和需求。
因此,研究新形势背景下的经济管理理论热点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经济管理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科技创新背景下的经济管理理论热点问题分析在科技创新背景下,经济管理理论面临着许多热点问题,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热点问题分析:第一,创新管理与创业生态系统。
【总页数】2页(P66-67)
【作者】张原琦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对当前税收改革热点问题的深度解读和理论分析——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
2.当前经济理论研究中几个难点和热点问题综述
3.当前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4.论当前我国新闻学研究中的几个理论热点问题5.当前检察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第九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Citespace图谱量化的中国经济史研究热点综述(1986—2018)

经济史研究一直是历史学研究的热点。但是整体而言,我国学者对经济史的文献计量研究并不多 见,缺乏对经济史研究热点与趋势的整体文献计量分析。目前有不少学者在经济史的文献回顾上取得 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例如在断代经济史研究上,潘宏威对宋代江南经济研究学术史进行了回顾[1],刘玉 峰对唐代经济史进行了文献回顾等[2]。也有少数学者对地区的经济史研究进行了文献回顾。综合而 言,在经济史整体的文献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很少有学者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对我国 经济史的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系统总结与思考。
史研究》作为分析期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拟通过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自创刊以来的所有载 文,总结我国经济史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探寻我国经济史研究的知识体系与结构特征,揭示我国 经济史研究的热点及其变化与趋势,推动国内经济史研究的进展。
二、核心作者群与热点研究机构分析
(一)核心作者群分析 本文设置发文量 4篇以上作为阈值,经过检索分析发现,核心作者一共有 12位(见表 1)。其中大于 10篇的作者有方行(21篇)、吴承明(12篇)。 方行是经济史研究的大家,在地主制经济以及资本主义萌芽、小农经济等 方面的研究享誉国内外学术界。尤其是在清代经济史的研究上具有较深的造 诣,为中国封建经济史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视野。 吴承明对经济史的产业、资本、生产、流通、市场等方面的研究造诣颇深。 他提出了超出传统经济概念的经济史研究,对社会所处的制度变迁、思想文化 以及社会结构进行过系统的考察,单单从经济的“量”去考察经济略显片面,必 须要从社会制度的变迁深入探讨经济史的变化。他同时指出计量分析经济局 限性明显,不能用模型变量代替历史思考。 (二)热点研究机构分析
第 19卷 第 5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 10月 Vol.19No.5JOURNALOFCHONGQINGJIAO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Oct.,2019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网络考试作业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一)1.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每次外资进入中国导致的财政赤字会引起几次危机?A、四次B、三次C、两次D、一次正确答案:C2.二战之后形成的大部分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是工业化急需发展,但资本稀缺,从而导致外债。
正确答案:√3.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经历的8次危机中前六次是什么危机?A、输入性危机B、内生性危机C、外生性危机D、挤兑性危机正确答案:B4.工业领域的内在特点不包括:A、资本增密B、人力资本C、技术增密D、排斥劳动正确答案:B5.小土地所有者可以归类为:A、小资B、农民C、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正确答案:A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二)1.中国从50年代开始工业化发展是因为苏联的战略资源。
正确答案:√2.中国第一次向苏联提出不同意见的政治事件是什么?A、海湾战争B、萨拉热窝事件C、古巴导弹危机D、匈牙利事件正确答案:D3.从什么时候开始苏联不再向中国提供资本技术援助,中苏关系开始交恶?A、1954年B、1957年C、1958年D、1960年正确答案:B4.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进入不了工业化的原因是:A、缺乏人力资本B、无法引进和开展机器生产C、无法跟分散的资源所有者做交易D、本身农业条件的限制正确答案:C5.20世纪50年代,中国和苏联的矛盾最激化的事件不包括:A、匈牙利事件B、中国收回旅顺口C、收回大连特区D、收回中长铁路正确答案:A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三)1.中国知识分子的上山下乡本质上是因为什么?A、促进农村文化提高B、提高中国文化水平C、城市工业危机导致大量失业D、促进农业技术发展正确答案:C2.中国的危机主要发生在热战时期,美国的危机主要发生在冷战时期。
正确答案:×3.三次大规模的插队都是三次危机的结果。
正确答案:√4.中美客观经验的相同点:A、两国在人均收入8000美元以前都处于实体经济阶段B、都没有遭遇过剩危机C、都没有对外殖民战争D、中美平均增长速度相同正确答案:A5.美国的危机主要发生在:A、冷战时期B、热战时期C、改革时期D、动乱时期正确答案:B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四)1.产业资本主义时代的资本主义地缘战略现在变成了金融资本时代的什么战略?A、技术战略B、人才战略C、币缘战略D、联盟战略正确答案:C2.朱镕基总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习国债手段的?A、1998年B、1999年C、2001年D、2002年正确答案:A3.最先提出不以美元为结算单位的国家是伊拉克和北朝鲜。
我国研究生就业研究现状、热点主题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_的文献计量分析

第15卷第2期V ol.15No.22024年4月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Apr. 2024我国研究生就业研究现状、热点主题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张艳宁1,薛晨2,黄媛3(1.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陕西西安,710000;2. 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00;3.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00)[摘要] 为进一步探究研究生就业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主题和发展方向,以2003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1日中国知网中的176篇与研究生就业相关的CSSCI高质量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以CiteSpace6.2.R4信息可视化软件为研究工具,对研究生就业研究的发文量、发文作者、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方面绘制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研究生就业的相关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研究热点主题众多,选用理论较为集中;研究主线明确,相关研究逐渐深入,时效性较强。
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未来的研究要坚持把研究生就业放到研究生教育总体发展中去审视和探索;努力实现跨区域研究,加强合作交流,推动高质量成果的产出;紧跟研究生就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丰富研究成果。
[关键词] 研究生;就业;就业质量;CiteSpace[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4)02−0049−10一、问题的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就业情况能够反映人民幸福生活的满意度,也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
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高等教育的质量。
和本科教育不同的是,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生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研究生扩招陆续带来了人才市场供需矛盾、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全匹配、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研究生就业积极性下降、服务国家重点建设行业与产业不突出等问题,这些都阻碍了研究生高质量就业的步伐。
2021年中国经济学研究热点分析

2021年中国经济学研究热点分析2021年中国经济学研究热点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学研究也日益深入。
2021年,中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各种研究热点涌现,成为学界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2021年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并探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首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受到关注。
过去几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旨在通过改善供给端的结构,推动经济增长。
这一改革的核心是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2021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将继续成为热点。
研究者将探讨该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改革措施的有效性,并评估改革的进展情况。
其次,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是另一个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引发了全球的关注。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的研究将继续成为热点。
研究者将探讨中国数字经济的特点、驱动因素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此外,研究者还将关注创新政策和创新环境的改善,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
第三,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是2021年的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中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因此,研究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热点问题。
研究者将关注低碳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绿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企业和政府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角色和责任。
研究者还将研究如何将绿色经济理念与经济增长相结合,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此外,金融领域的研究也将继续受到关注。
2020年中国金融市场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如科创板的设立和债券市场的开放等。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和完善,2021年的金融研究将涉及到更多领域。
研究者将关注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金融创新的影响,以及金融监管的改革。
他们还将探讨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为金融系统稳定做出贡献。
最后,社会经济问题也将成为2021年经济学研究的热点。
当前宏观经济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当前宏观经济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引言宏观经济是指研究整体经济总量变动、经济增长率、经济周期、国家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等宏观层面的经济学分支。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数。
本文将探讨当前宏观经济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
热点问题一:全球贸易摩擦自2018年以来,全球贸易摩擦已成为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热点问题。
美国与中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纷争不断升级,引发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这些贸易摩擦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和负面影响。
贸易限制措施导致贸易量减少、投资降低、商品价格上升等现象,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压力。
热点问题二:经济增长放缓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是当前宏观经济的另一个热点问题。
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世界各国普遍经历了经济衰退和增长停滞。
投资下降、消费减少、企业破产等问题导致经济增长的乏力。
政府纾困政策和货币刺激措施成为应对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手段。
热点问题三:通胀压力当前,全球范围内存在着通胀压力。
供应链紧张、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通货膨胀上升。
特别是某些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财政刺激措施,可能会加剧通胀风险。
通货膨胀对消费者购买力的影响和对企业的运营成本造成很大挑战,需要政府和央行采取相应的举措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
热点问题四:不平等问题当前社会的不平等问题也成为了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热点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
这不仅会导致社会不稳定,还会对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不平等问题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分配政策,提高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持续发展。
结论当前宏观经济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包括全球贸易摩擦、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压力和不平等问题,都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政府和央行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维护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我们有信心克服这些挑战,推动全球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研究热点地区分析报告

研究热点地区分析报告研究热点地区分析报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些地区因为其地理位置、资源优势或政治因素等,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地区。
本报告将围绕某一热点地区进行分析,以达到深入了解该地区的目的。
本次报告选择的热点地区是亚洲地区的中国。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经济和文化在全球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以下是对中国热点地区的分析:一、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增长世界闻名,近年来,一些城市和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比如广东、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
这些地区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开放的市场和人才聚集的优势。
在研究中国热点地区时,可以重点关注这些地区的经济特点、主要产业和投资机会等。
二、科技创新:中国的科技创新发展迅速,一些地区如深圳和杭州等,成为了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
这些地区的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聚集,推动了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研究中国热点地区时,可以重点关注这些地区的科技创新环境、政策支持和企业创新成果等。
三、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和丽江古城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一些地区如北京、西安和杭州等,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地位。
在研究中国热点地区时,可以关注这些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情况等。
四、环境问题:中国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尤其是一些工业发达城市和沿海地区的污染问题。
在研究中国热点地区时,可以关注这些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环保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措施等。
五、社会问题:中国社会问题也是研究的重要方面,如人口老龄化、教育和医疗问题等。
在研究中国热点地区时,可以关注这些地区的社会问题状况、政府政策和社会创新等。
综上所述,中国作为一个热点地区,其经济、科技、文化、环境和社会等方面都值得深入研究。
通过对中国热点地区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国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相关领域的决策和研究提供参考。
我国网红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我国网红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作者:王美丽来源:《时代金融》2019年第35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红经济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逐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网红经济是的实质是将个人的影响力进行流量变现,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经济模式。
我国网红经济呈现出网红领域和内容多元化、网红趋于职业化、网红变现形式多样化、网红产业链不断衍生和网红经济运营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为了推动网红经济的发展,可以从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红市场监管,提升网红素质,打造个性化网红品牌,延伸网红产业链,促进网红经济专业化经营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网红网红经济网红产业链一、网红和网红经济(一)网红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光速发展,各类媒体软件已逐渐成为广大年轻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之也诞生出了一个新的族群——“网红”。
“网红”是指凭借自身突出的特点和能力,在微博、微信、知乎、短视频等媒体平台,发布自己原创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品,获取一定规模粉丝关注进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
早起的“网红”主要指“网络红人”,“网络红人”就是由草根生产、主要在网络中被广泛传播,随后被传统媒体跟进关注,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大众偶像。
现今,随着社交平台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崛起,网红的概念也在不断延伸,“网红城市”“网红景点”“网红店铺”“网红食品”等词语也开始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二)网红经济虽然学者们对网红经济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其本质是一致的,即网红经济是指在各种社交平台上,拥有规模粉丝群体的网紅通过视频直播、内容分享、情感爱好交流等方式,在互动过程中把握粉丝消费需求和消费偏好,为粉丝们提供精准化专业性的权威意见指导,引导粉丝群体进行产品选择和定向消费,从而实现流量变现。
网红经济和粉丝经济相似,其实质都是将个人的影响力进行流量变现,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经济模式。
然而,短视频的蹿红,促使网红经济还有另外一层定义,即具有文化特色或者时尚潮流的视频内容经过大量网民的转发传播,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进而形成流量,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成为网红经济的一部分,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讨

关键词 : 经济政 策; 养老模 式; 劳动力就业; 进 出口结构
Ke y wo r d s :e c o n o mi c p o l i c i e s ; p e n s i o n mo d e ; l a b o r e mp l o y me n t ;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o f i mp o t r a n d e x p o t r
中图分类号 : F 1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3 ) 1 5 — 0 0 1 2 — 0 3
增 加 有 益 但 不增 加 服 务 业 的价 格 。 用 通 俗 的话 来 说 , 就 是 西 方 经 济 学 认 为 政 府 财 政 支 出具 有乘 数 效 应 , 但 是 它 国 家 可 以 发行 货 币 用于 养 老 医疗 保 险 、 弱 势 群 体 的 补 贴 , 只 是 一 个 抽 象 的概 念 ,让 人 们 误 以 为 只 要 是 财 政 赤 字 多 还 有 增 加 公 共 服 务 业 的 编 制 ( 包括 增 加 学 术 及 贮 备 科 技 工 程
中国经 济 热 点 问题 探 讨
Di s c u s s i o n o n Ch i n a S Ec o n o mi c HO t S p o t s
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分析

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分析
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贸易的影响以及各自的竞争优势和不足之处。
首先,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也非常庞大。
据统计,2019年,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总额达到了约5600亿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分别为11.4%和12.2%。
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和制成品,而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则是航空器、农产品和化学产品等。
其次,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对两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对美国的出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对中国的进口则可以提高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并带动美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会对两国及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近年来,由于存在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等争议,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这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动荡。
最后,中国和美国各自拥有不同的竞争优势和不足之处。
中国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低成本制造业和庞大的消费市场。
但同时,中国还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环保标准落后等问题。
美国则拥有先进的高科技产业和创新能力,并且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上具有较大话语权。
不过,美国也存在高生产成本和消费市场饱和等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巨大而复杂,贸易的影响也深远而不可忽略。
未来,两国应该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贸易的稳定发展,同时解决存在的贸易问题,达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2019年11月时事政治热点总结

一、国内部分1、2019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六部门负责人介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有关情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是党的历史上首次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
2、2019年11月1日,在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向全院科技工作者和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
3、2019年11月2日电,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了甘露特钠胶囊上市注册申请,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该药是国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
4、2019年11月3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专项高分七号卫星,并搭载发射了3颗卫星。
高分七号卫星作为我国首颗民用亚米级光学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运行后将在国土测绘、城乡建设、统计调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城市群发展规划、农业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5、2019年11月3日电,根据日前印发的《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将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认定万门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6、2019年11月4日,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宣布,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教授王拥军首创的脑血管病治疗“CHANCE方案”,日前已被世界公认的中国、英国、加拿大和美国四大脑血管病管理指南列为最高级别证据向全球推荐,成为该病治疗的国际金标准。
7、2019年11月5日,国家新闻出版署近日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每日22时到次日8时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8、2019年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合作命运与共》的主旨演讲。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与热点问题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与热点问题2019-08-12江瑞平,著名经济学家,⽣于1958年,河北邯郸⼈,外交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兼任外交部东亚合作专家咨询⼩组成员、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东亚和平与发展战略论坛副理事长、全国⽇本经济学会副会长等职务,长期致⼒于经济外交、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经济关系、东亚经济合作等领域的研究,著述颇丰,曾荣获孙平化⽇本学学术奖励⾦论⽂⼀等奖等多个奖项。
2008年全球性⾦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动荡起伏。
⽇本“3·11”⼤地震引发的经济震荡余波未息,欧美债务危机的持续发酵⼜给国际经济形势再添变数,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施“⼗⼆五”规划和转变经济发展⽅式的关键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以便有效应对其中的风险和挑战,是⼤家⼗分关⼼的问题。
为此,本刊记者对江瑞平教授进⾏了专访。
回升进程出现波折记者:去年是我国“⼗⼆五”规划的第⼀年,有⼈认为在整个“⼗⼆五”规划期间,中国经济发展⾯临的国际环境不容乐观,存在着多层⾯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请问江院长对此有何看法?可否对全球经济的⾛势为我们做⼀个最基本的判断。
江瑞平:当前世界经济的⾛势总体上可以⽤两句话概括:⼀是⾛出衰退,处在回升过程当中;⼆是回升进程出现波折,甚⾄在⼀定程度上出现了停滞,并存有再次陷⼊衰退的风险。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总体上⽐较平稳。
尤其是美国,以新经济为牵引,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持续快速增长。
但是,2000年3⽉,美国的股市泡沫破灭了;2001年遭遇9·11冲击后,使美国经济彻底陷⼊⼀次周期性的衰退;2002年,美国从经济发展的低迷中⾛出,并带动全球经济进⼊⽐较平稳的增长阶段。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另外⼀个泡沫却在急剧膨胀,就是房地产泡沫。
2007年夏季,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终于破灭了。
这是我们分析全球经济形势总体状态的基本起点。
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与分析

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与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热点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些问题既是全球性的,又是新闻界和政界密切关注的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国际经济热点问题,并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中国的经济崛起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的经济崛起是一个世界性事件,其影响力不仅对中国本土而言,更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9年,中国GDP为14.41万亿元,增长率为6.1%,尽管增速有所下降,但中国的经济发展仍在保持强劲势头。
随着中国GDP逐渐增长,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愈发重要。
此外,中国在商业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使其成为全球技术和商业领域的领导者。
此举促进了全球技术和商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数字时代的到来。
二、美国贸易战美国贸易战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问题,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中国的贸易战问题相比,美国与欧盟、日本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问题同样引起了世界关注。
美国与各国贸易问题的出现,主要源于其“美国第一”的经济政策。
作为主导全球经济的国家,美国试图重建其造福全球的信誉,但这种保护主义的做法却遭到了全球社会的批评和抵制。
美国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国际贸易关系的紧张,对全球市场的影响也是极其重要的。
挑战美国的行为不仅会影响到中国,还会涉及到全球市场及其它关键市场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
三、全球化的挑战全球化是当今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被视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但是,全球化所面临的挑战同样越来越严峻,如政治不稳定、同质化市场竞争、全球化的趋势等等。
其中,全球化的趋势和流向是最关键的问题。
全球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采取保护主义的政策,试图保护本地的企业和市场。
这种矛盾不仅加剧了全球市场的分裂,而且也使许多本地企业发展遭受严重的影响。
四、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对全球经济发展而言被视作是重大转折点。
当前中国区域经济的热点问题

• 第三,相关思考的问题:城镇化的核心是什 么?土地的城镇化还是人的城镇化?为什么 地方政府热衷于城镇化?各地的造成运动现 象?新区建设? • (1)市民化与市民化的成本 • (2)如何保护农民及市民的利益? • (3)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是怎么样的?城 • 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怎样?
• 3、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污染问题 • 第一,中国经济增长与污染问题并行:雾霾 现象、蓝藻事件、死猪事件、牛奶事件、馒 头事件,奶粉事件,等等?中国的工业化是 什么样的工业化?工业化等同于污染、道德 沦丧吗?
• 第四、中国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何在? 区域差距存在是否有合理性?差距能否消 除?消除差距的手段是什么?是移民还是 移资本?产业转移能否消除区域之间的差 距? 如: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 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 第五、区域收敛(convergence)与发散 (diverge定位
★长三角地区发展规划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 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即亚 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 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沿沪宁和沪杭甬线、沿江、沿湾、沿海、沿宁湖 杭线、沿湖、沿东陇海线、沿运河、沿温丽金衢线为发展带的“一核九 带” 空间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规划详细阐述了各个城市 的产业发展重点试图破解长三角城市在产业分工与定位上的“同构”困 局。
当前中国区域经济的热点问题探讨
刘乃全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一、区域经济学科的发展
• 1、区域经济理论及学科的起源:微观的区位理论 (屠能1826年的农业区位理论、韦伯1909年的工 业区位理论、缪什的市场区位理论,等等)到区 域发展的差距已经成为经济学界重点研究的问题。 • 2、中国区域经济学科的发展来源:前苏联的区域 经济学(地域生产综合体及国民经济综合体理论)。 主要是从事工业布局与经济地理的学者。 • 3、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科发展:1998年国 家学科的重新界定:应用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 2007年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2019年高考时政热点试题: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材料一有专家指出,高质量发展涉及三个方面:物的高质量——商品服务等供给的高质量;人的高质量——人口、劳动力素质,劳动者技能的提升;环境的高质量——生产生活所处环境的改善。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过程。
材料二在“两会”期间,政府某部委领导做客人民网,就“以良好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关主题与网友进行交流时表示,政府要坚持从企业和群众需求侧出发,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材料三G县与途家、小猪短租等互联网信息平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旅游精准扶贫项目。
该项目选取部分贫困户,打造“主客共享”的民宿,以“乡村美宿”精准扶贫的新模式,帮助农村贫困家庭脱离贫困。
2017年,G县吸引20多万游客入住乡村美宿,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购物、娱乐以及保洁、维修等上下游服务,推动了乡村的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材料四:各级政府积极落实国务院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
H省政府发布《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打造创业创新公共平台,促进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作用,并就政府应如何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提几点合理建议。
(14分)(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G县是如何通过共享住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
(3)结合我国当前形势,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分析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意义。
(12分)(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合理性,并说明它如何增强我国经济基础。
(12分)(5)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但是仅靠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就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吗?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加以分析。
2019年国际贸易类热点问题

2019年国际贸易类热点问题
1. 国际经济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2. 全球价值链及其相关影响研究
3. 利用微观数据和大数据的国际经济学经验研究
4. 国际贸易新模式、新业态和新竞争优势研究
5. 新科技革命与国际贸易研究
6. 开放经济对国内收入分配影响研究
7. 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研究
8. 中国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9. 跨国企业海外投资行为及其效应分析
10. 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研究
11.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研究
12. 国际贸易与投资新规则研究
13. 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研究
14.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研究
15. 逆全球化的挑战和新全球化展望研究
16. 开放型世界经济、新型经济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17.“一带一路”利益、责任和命运共同体研究
18.“一带一路”与全球经济治理研究
19.“一带一路”政策对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20. 中美经贸关系研究。
南开16秋学期《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尔雅)》在线作业

正确答案:
7. 制式教育的标准是:
A. 现代化
B. 区域化
C. 内涵化
D. 文明化
正确答案:
8. 辛亥革命的意义不包括
A. 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
B. 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D. 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 三农
正确答案:
21. 1948年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的依据是什么?
A. 国家强权
B. 美元借款
C. GDP
D. 银行贷款
正确答案:
22. 中国历史上三个短命的朝代分别是什么?
A. 秦朝,隋朝,清朝
B. 秦朝,隋朝,明朝
C. 秦朝,隋朝,民国
D. 秦朝,清朝,民国
正确答案:
D. 法国
正确答案:
5. 工业文明到了发展的瓶颈期时,什么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A. 生态文明
B. 金融经济
C. 工业改革
D. 生态改造
正确答案:
6. 全球污染颗粒浓度地图中显示出中国只有哪里是未受到严重污染的?
A. 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
B. 四川盆地
C. 三江平原
D. 长江三角洲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 中国GDP增长只有超过了8%才不会造成失业,经济也不会过热。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 中国最早期的国家形成并不因为阶级压迫和阶级革命。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5. 三次大规模的插队都是三次危机的结果。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现状进程与热点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现状进程与热点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也影响着民生和社会稳定。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各方面对该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分析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进程及研究热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研究现状1. 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方面,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重点。
经济学、财政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都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者们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产生原因、发展趋势、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
2. 政策研究在政策研究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也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国家颁布了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行为,防范风险。
各级政府还加大了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以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社会研究在社会研究方面,各界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进行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媒体、智库、NGO等机构纷纷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活动,旨在揭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实际情况,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解决。
二、研究进程1. 问题阐述在研究进程中,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阐述。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指地方政府出借资金形成的债务行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且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债务规模过大、债务结构不合理、债券资金使用不透明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 形成原因其次需要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土地财政依赖、财政体制不完善、金融运行不畅等。
这些原因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长期存在,并且难以有效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分析
2011-01-2715:29
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
根据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提供的2010—2011年中文社
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排名,确定了17份统计样本期刊。
通过对2010年在这17份期刊上发表的全部学术论文按专题进行分类统计,得出了2010年中国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
排在前10位的问题分别是:经济增长与发展、资本市场、“三农”、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货币政策、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自主创新、低碳经济、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研究热点的新变化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
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0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加快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同样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就决定了2010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变化带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出特征。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主创新更受重视。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须加强自主创新,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
只有如此,才能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突破资源瓶颈,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才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框架中,自主创新的研究内容从以往侧重技术创新向全面创新提升。
有学者提出了构建创新型经济的新战略,即从跟随战略向引领战略转变、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低碳经济首次进入前10位。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须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频频出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硬约束。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强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努力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2010年,我国确立了首批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的试点城市。
在这种形势下,低碳经济研究成为经济学者面对的重要任务。
在研究内容上,一是从不同产业、生产和消费、城镇化、能源效率、低碳技术、碳排放交易市场等视角探讨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寻求降低碳排放的途径与机制;二是深化碳税、环境税、碳关税等的研究,以进一步完善环境规制、促进节能减排;三是将低碳经济置于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中来研究,丰富了经济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重回前10位。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须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
其中,包括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009年以来,我国多个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为区域经济研究开辟了新领域。
在研究内容上,一是从产业分布、自主创新、城镇化、区域要素丰裕度、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外商直接投资、制度等视角探讨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以及协调发展的对策;二是从区域经济融合、区域创新体系、区域市场效应、区域空间效率、环境约束、区域政策等方面深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三是把低碳经济、生态环境等因素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体系。
对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的关注度再创新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就要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抑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为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提供分配制度基础。
有关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继续探讨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源和解决途径;从国民收入结构失衡、技术进步、市场力量、出口贸易、地方政府行为等视角探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及其提升的途径;分析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措施;关注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城市贫困问题;将幸
福指数纳入收入分配研究。
经济体制改革位次大幅提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
经济体制改革从2009年的第二十九位大幅提高到2010年的第二十二位,表明通过改革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更加受到重视。
经济热点研究的主要进展
关于经济增长与发展。
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成为经济增长与发展研究的重点。
第一,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到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高度加以认识。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许多国家和地区经过努力先后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但至今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进入高收入行列,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水平,有的还陷入社会动荡。
这种现象被称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其主要原因包括收入差距过大造成内需增长不足、城市化进程出现问题、一般制造业向高端产业和服务业升级出现障碍等。
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从客观情况看,造成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因素在我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这就意味着,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拓展研究。
一方面,从以往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涵、特征、必要性、存在的问题等“要不要转变”的研究深化到“如何加快转变”的研究,试图从经济发展条件、经济发展阶段、制度缺陷、发展观念等方面系统揭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的原因,并设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模式和具体路径;另一方面,从产业结构升级、区域经济一体化、资源约束、低碳经济、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民生等方面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新任务充实到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框
架中,拓展经济增长理论。
关于“三农”问题。
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解决“三农”问题结
合起来,是“三农”问题研究的亮点。
在农业问题上,强调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把农产品的优质、安全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攻方向;把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把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农业硬件建设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把低碳发展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把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服务平台。
在农民问题上,继续关注农民市民化,特别是着重研究农民工定居地选择、农民非农就业决策等市民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开始关注农民创业、农民采用技术的行为和接受现代服务业的行为,为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在农村问题上,强调从财政支农、金融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民生建设。
关于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如何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高质化和高新化,是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研究的核心内容。
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就是推动产业结构从一般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等产业高端演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提升产业附加值;从工业经济向现代服务经济等高端产业演进,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推进产业结构高质化,就是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品牌升级、产业集聚质量升级、产业生态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推进产业结构高新化,就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提高其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同时,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