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论文

合集下载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论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这就需要教师全方位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

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起积极的思考。

教师只有善于激疑,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极大动力,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促进学生的思维运动。

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这就需要教师全方位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一、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

就是说要注意分寸,所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

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那就等于白说。

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识发展水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教《“友邦惊诧”论》一文,讲开头一段时,为启发学生掌握遣词造句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功能,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文章开头为摆学生请愿的事实即可,为何说,“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略有知觉”寓含什么深意?起什么作用?“略有知识”行不行?2.在揭露反动政府刽子手面目和卖国事实的同时,为什么要加上关于读书的议论?是不是偏离中心?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上述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能引起学生思考问题,同时能帮助学生消化课文,进行思维的严格训练。

二、提出的问题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桔灯》结尾写道:“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妈妈一定好了吧?她爸爸一定早回家了,”前后都用了“一定”这个词,可是为什么用的标点不一样呢?教师讲到这里,提出这一问题启发学生领会:一处是问号,表示“我”内心的忧虑,因为小姑娘妈妈的病毕竟是严重的;另一处是逗号,表示“我”的希望和信念。

语文课堂中提问艺术[论文]

语文课堂中提问艺术[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中提问的艺术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呢?就语文教学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一、把握最佳时机提问要使提问收到最佳效果,就必须把握最佳时机。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提问的时机,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从教学的进程来说,在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要及时提问,通过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或受到思维定势干扰时,要及时提问,以便及时排除故障,使课堂教学按计划顺利进行;当讲授时间较长,学生产生麻痹,倦怠心理时,也应及时提问,以便重新振作精神。

这些时候,就是提问的最佳时机,绝不能错过。

例如我在讲授鲁迅小说《药》一文时,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语文内容后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⑴刑场一节的环境描写,揭示了哪一个时代的特征?⑵夏瑜的“血”没有治好华小栓的病,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⑶小说明写华家,暗写夏家,构成小说明暗两条线索,最后在坟场交汇,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⑷文章的主题该如何归纳?⑸有人认为小说中写的最多的人就是主人公。

《药》这篇小说华老栓写的最多,他是否就是主人公。

你同意吗?为什么?⑹《药》的坟场一节中,写到华大妈看到的夏瑜的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块的黄土,煞是难看。

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圆的坟顶。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自称:“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

”那么,“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它真正的含义是什么?这样的提问,环环相扣,适时地出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很便于师生互动讨论,既激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又让学生抓住了重点,课堂气氛积极热烈。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回答,可以使学生对《药》的内容、结构、主题,形成全面深刻的理解。

二、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问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类型。

传统教学以获取知识为主要目的,因而注重求同思维。

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论文

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论文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往往不同的提问方式会有截然不同的课堂效果。

正如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可见,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让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能发挥这一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上课过程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方式。

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课堂上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不仅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且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那么,怎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提问呢?这就需要教师改进提问的方法,讲究提问的艺术,不断提高提问的质量。

本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提问方面有以下一些见解。

一、要注意提问的态度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

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因人而异,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这不仅是正常的,也是教师所希望的。

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

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可指责和嘲笑,而要加以引导和启发。

教师提问时的神态要自然安祥,相信学生能够回答出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愿意回答甚至争先恐后地回答;反之,如果教师表情严肃或冷淡,学生就不能专心思考,更不能畅所欲言。

另外,提问的面要宽,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

二、精选“发散点”,设计发散思维的问题每篇课文中能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散点很多,需要教师合理筛选,使学生的思维有周旋余地,能举一返三,触类旁通。

如《金色的鱼钩》,我精选了题目为发散点,设计了:这篇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拟出多少个题目?学生拟出的题目有:《老班长》(以人物命题),《过草地》(以内容命题),《长征路上》(以地点命题),《舍己为人》(以主题命题)等。

三、抓住“支点”,设计创造性想象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脑子里再现课文语言文字,所描写的环境,事物,并进行合乎逻辑的延伸和发挥,教师的作用是抓住课文与学生大脑中已存信息相连接的支点,合理设计能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的问题。

语文教学提问艺术性论文

语文教学提问艺术性论文

浅析语文教学提问的艺术性【摘要】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时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性的提问,将成为学生发展智力的驱动力,同时也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训练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本文从实践者的角度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从五个方面作一些粗浅论述。

【关键词】教学提问艺术性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怎样提出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呢?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讲究提问的艺术。

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时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性的提问,将成为学生发展智力的驱动力,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现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本人的拙见。

一、问题的设置要新颖,能激发学生情趣提问要有利于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乐于求知,勇于探索的良好的气氛。

教师的提问应尽量新颖独特,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设计一些新奇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好表现的心理特点,例如:教学《社戏》(人教版七年级下)一课可这样提问:”人的一生豆常吃,戏常看。

作者为什么在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这个问题比较新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为解开谜团,会认真研读课文,努力从字里行间找出答案。

同时又诱导学生回忆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美好的童年生活。

这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认识,比常规课文分析要好得多。

再如教学《愚公移山》(人教版九年级下)一文,针对神话结尾的作用可设计如下提问:两座山最终被神搬走了,愚公到底是无能的,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深入研究课文的兴趣。

二、问题的切入点要准确,能激发学生思维提问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品质。

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只用课文中现成的词就可轻易回答出来,那样会使学生错误认为,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是阅读的唯一目的。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探析摘要:新课改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的教学理念,其中最显著的是“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组织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其中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提问就是一门艺术,并且是讲究技巧的,如何让学生在问中思考,提高教学质量,是本文主要论述的内容。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方法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了。

因此不少的语文教师,开始研究提问的方法,经过多次的教学实践,提问艺术在不断的发展。

传统的教师的问,学生的答,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智力水平的开发。

一、语文课堂提问是个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提问,是教师将问题出示给学生,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由学生共同讨论,让学生回答。

同时提问具有双向性,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开动脑筋提出问题,或者对教师的讲述提出质疑,发表独特的见解。

在问题的提出与解答过程中,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与生之间互问互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能使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思想的集中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打破学生“思维缺席”现象,师生在人格平等的场景中,通过有效的提问,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清晰地呈现给学生。

在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中,能够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二、语文课堂提问的开放性文科与理科不同,语文学科的问题尤其明显,语文学科与数理化学科提出的问题完全不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问题的提出,不急于给学生定论,采取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的办法,让学生之间就某些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

在反复的训练中,让学生自我设疑,学会解疑释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生活与学习中必须具备的求异思维。

学生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能力,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我在给学生讲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窗》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与自读能力,我让学生对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复述并对文章进行质疑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反思能力。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摘要: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适时恰当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都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提问;作用与要求;技巧与类型;方式与方法一、认清语文课堂提问的作用与要求(一)语文课堂提问的作用林华民说:一次普通的课堂提问,可能会影响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

读着这一句话,深有感触。

是的,上课时提问学生,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死海不死》时就可以问:怎样才能使死海不死呢?让学生各抒已见、进行多方面探讨。

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

(二)语文课堂提问的要求“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

那么,怎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提问呢?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课堂提问要有新意,具有趣味性。

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推动他们去钻研课文。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激发兴趣是提问的第一要素!2.课堂提问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思维,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把握主要事件和人物及主题思想。

二、掌握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与类型(一)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1.要注意提问的态度。

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

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

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可指责和嘲笑,而要加以引导和启发。

2.提问次数要适度。

提问并非多多益善,提问的次数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要掌握一个度。

过多,学生易紧张而来不及思考;过少,则缺乏必要的启发,学生听课容易懈怠。

3.要有一定的梯度。

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不可能迎刃而解,这就要增加思考的阶梯。

其方法是无梯时架梯,有梯时增加阶梯的密度。

课堂提问需有艺术论文

课堂提问需有艺术论文

课堂提问需有艺术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如果提问能收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状态,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不断产生。

课堂提问才会真正的做到有效,课堂才会成为学习的乐园,课堂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堂提问应在教学梯度中生成课堂提问要呈现梯度的教学理念,在看到《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一书中“跳一跳就能让学生摘到果子”,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年前听了某老师的《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一课后,专家老师对本节课的精彩点评和从中体现出的教学设计理念,使我对科学课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课虽然结束了,但很多的反思和感悟却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纵观整堂课的过程,学生在几次小组研讨时,教师都反复强调先独立思考而后小组研讨交流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没有充满个性的研讨是很苍白的,只有让学生先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有讨论时的各抒己见,从而达到集思广益的境界,进而培养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否则,小组讨论只是人云亦云,毫无深度可言。

因此,在学生科学探究的研讨中,教师的指导相当重要。

学生的知识经验毕竟比较有限,因此在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哪些烤出来的晶体一定是盐”时,学生的思维产生了障碍,教师在环节设计上做到了雪中送炭,抛出了一个个不是很完整的“锦囊妙计”,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苹果,获得成功体验,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

因此,教师在学生科学探究中不失时机地给予带有思考的实验提示卡,是一种及其讨巧的设计,既有利于学生情感体验的丰富和科学探究的深入,又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着一个很“傻”的角色,学生每每成功一步,教师总是表示不相信,鼓励学生继续用实验证明给老师看,这种看似师生的“较劲”,其实是学生科学探究无形的推动力,所谓教学无痕。

因此,我们只有放下老师的架子,学生才敢亲近你,才敢畅所欲言。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问艺术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问艺术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艺术教好一节语文课,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课堂提问除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外,更应讲究提问的艺术,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

如何提升提问艺术呢?我尝试了以下几点。

一、疑于无疑,平中出奇有些内容看似平淡,处于无疑境地,教师要善于激疑,引导学生探讨课文的微言大义,体会作者的匠心独具。

如教《阿长与〈山海经〉》可问:为什么题目不写“长妈妈”而写“阿长”?这一提问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明白不同的称号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地位,《阿长与〈山海经〉》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倘若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而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

所以,这个题目其实表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再则,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夫妇与一本古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引起学生好奇,激发他们思考。

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呢之意。

二、巧选角度,变中求异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不能总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技巧上绕圈子、搞循环,而应采取比较新的方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比如教《蜡烛》,要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以变换一种问法:要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战士的深厚感情,为何不用《友谊》而用《蜡烛》作标题呢?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到苏联红军战士为解放南斯拉夫,一位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土地上,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不忍红军战士暴尸战场,冒着连天的炮火,掩埋了这位烈士,并把她唯一珍贵的,保存了45年却一直舍不得用的结婚喜烛,点在了烈士的坟上,用以表达对烈士的悼念与敬爱之情。

用《蜡烛》作标题,足以表达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战士至高无上的感情。

这种感情已没有了国界,达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这烛光,是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无限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友谊的象征。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摘要:事实证明,学生的课堂提问可以激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地课堂思维习惯。

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真正得以发挥,课堂教学也定会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发明千千万,关键在一问”。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孙春成老师说过“在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构成的教学全过程中,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后,课堂教学的中心也就明确了。

这时教师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不再扮演一个‘布道者’的角色,而是以平等的面貌出现在学生中间:组织教学过程,指导学习方法,讨论疑难问题,提供有关知识。

”那么,在语文课教学的提问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呢?一、让学生主动质疑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

”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疑者,觉悟之机也。

”可见问题与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明确这一点尤为重要。

但同样的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其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

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质疑。

具体说来,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可以从重点词句质疑,可以从文章的内容质疑,可以从内容的矛盾处、模糊处质疑,也可以从同学或者老师的语言种寻找疑问。

让学生在质疑中产生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老师在学生的质疑中也能够了解到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及时调整预设的方案,把课堂生成的资源有机地融入到正在进行的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课堂上提问艺术论文

课堂上提问艺术论文

课堂上的提问艺术摘要:课堂是师生对话的场所。

教师善于提问,掌握对话的技巧,能大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对话交流的效果。

本文叙述了提问需要注意的事项(语言的要求、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方法)以及提问“问题”的性质。

关键词:提问;艺术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195-01我们知道,好的课堂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育功能,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

一、提问时的语言要求提问的语言必须抑扬顿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必须准确精练,让学生清楚提问的内容和要求。

切忌含糊其词,摸棱两可。

二、课前设计好提问的内容课堂教学提问应该围绕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并从多角度、多侧面提出问题,力求学生全面刻地理解主要的知识点。

对于教学中的难点要设计好多层次、多梯度的问题,是问题将难点逐渐突破。

化学教师要选准提问的突破口,把问题问到点子上。

我觉得这样的技能是教师在工作中总结的经验,也是教师的一种能力。

总之,就是提问要有一个“度”。

三、问题要有探索性化学学科是一门实验型的学科。

在实验中要注意学生的探索能力。

作为老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这种能力并给予引导。

例如:在做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除了用教科书上的实验装置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学生在听到这个问题后会积极的讨论。

也许会提出意想不到的方法。

这个过程之中学生体会到了实验的兴趣,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的积极。

教师不仅仅的是把知识教于人,还要开发学生的智慧。

四、提问要有激励性提问一方面是激发学生思考,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就要求问题的提出既要有思考的价值,又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你的问题一提,学生就争着、抢着想回答。

而不是让老师去强迫回答。

有时,我们提出问题,学生在下面却没有反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可能是问题太简单了,学生觉得没意思,不想回答;或者是太难了,学生回答不了。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教学行为操练指导》中指出:所谓提问,就是教师将自己在课前精心设计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让学生在深入的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或书面作业后回答问题;以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提出疑问,通过课堂讨论解决疑难,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或巩固旧知的一种教学方法。

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巧妙的提问来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释疑能力。

一堂语文课的成败与教师是否有巧设妙问有密切的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巧妙提问”,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表现自己,既让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要精准、观点要鲜明课堂提问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材内容,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进行设计。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进行精心设计,巧妙合理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发现新的东西,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相反,则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不愿意接受提问或回答。

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力求精准,讲究言简意赅,突出重难点,并具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

同时,所提问题还要紧随所学关键内容,通过停顿、过渡等增强提问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做到层次清晰,难易适度,观点鲜明,灵活多样。

二、教师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课堂提问要有利于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参与,力求使多数学生有回答的机会,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受到训练,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做到整体优化,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如果只重视优生而忽视差生,很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两极分化现象。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给每个学生以机会,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艺术论文

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艺术论文

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查出来。

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

”由此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

这绝不是一篇论文所能涵盖得了的。

这里仅浅谈自己平时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要求使用提问时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

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

这样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

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

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

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末的“但少闲人始悟两人者耳。

”中的“闲人”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闲人”为教学中的难点。

注释中译为“清闲的人”,但更应从中去领悟苏轼身遭贬谪仍有如此闲情雅致的情怀,体现其乐观旷达胸襟这一深意。

教学中提出“从苏轼自比闲人中我们读出了什么?”学生从相关注释资料中明确了这一点。

二、问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要针以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

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还是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尽管只此一句,但正是作者惜墨如金的体观。

假如只是单纯的语句翻译理解,一则学生不容易准确地把握,二则无法体会其意境。

于是教学中采用了增删法来理解(1)原句改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行吗?(2)在原句后增上“远处蝉鸣鹊啼,近处蛙声阵阵”你以为合适吗?这样一来,学生马上从问(1)明确了原句中比喻的妙处:把月光比作碧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从问(2)体会到了作者从中营造了一种幽远空明的意境。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自古有之。

正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当下,课堂提问教学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具有独立性,教师往往忽视它的重要作用。

有鉴于此,本人就主要从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作用及策略两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作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正确教学思想指导的课堂提问是一种积极的推动力,可以让每一堂课都上的成功。

1.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创设成功课堂。

美国教育家德加默认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在学习基本的文言知识时比较认真,分析文章内容时却漫不经心,课堂氛围也变得很沉闷。

这是因为多年的考试经验让他们错误地认为掌握了基本的文言知识后,自己就完全掌握了整篇课文。

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就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让学生思考。

因为课堂提问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活跃性。

在语文教学中,正确的课堂提问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激情,提高学习兴趣,这恰恰符合语文教学需要学生拥有更多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和独立思考与判断的特点,从而创设成功的语文课堂。

2.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往往会感叹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越来越少,就是发言也常常不尽人意,要么言语不清,词不达意,要么前言不搭后语,缺乏逻辑。

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不是一味地感叹,而是课前积极地思考,根据所讲内容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使所提问题灵活多样,生动有趣,并且环环相扣,具有系统性和严密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一点点地引导他们思考、讨论,并且根据问题的内在联系指导他们组织语言,就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达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3.课堂提问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深刻的意蕴,在解读方面也是多元开放的。

语文教学中提问艺术[论文]

语文教学中提问艺术[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提问”即提出问题求答。

课堂教学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概括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

既可用于复习、巩固已学知识,也可用于传授新知识,指导、总结、检查和评定学生的知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个问”。

有趣高效的语文课多离不开提问,它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挑逗他们浓烈的学习欲望。

1、提问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对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起到推动作用。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亚里士多德也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

没有疑问就不会思考,就没有收获,没有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也就没有学生的创造力的养成。

“疑问”从哪里来?它们来自教师巧妙的提问。

2、提问可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和谐发展。

课堂气氛的形成包括的因素有教师运用权威的方式,各个学生感到支持的程度,学生间竞争和合作的性质,以及生学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所感受到的自由度。

很明显,这些因素中有很多直接与教师行为有关。

提问需要学生回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是教师对学生了解和研究的结果,多鼓励学生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学生在班上的发言给以好的感情支持时,比起教师倾向于不欢迎学生自由表达意见并频频对讲些不正确的话的学生进行评论时,课堂上更易产生师生间自由交融的气氛。

可见,课堂提问--回答的过程,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和谐发展的过程。

3、提问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及发挥的程度如何,主要标志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被激发和调动起来。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是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

动脑是核心,即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争论热烈,学习积极主动,在辩论中思考,在思考中辩论,最终发现真理。

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摘要】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

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关键词】课堂提问提问艺术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

它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更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体现。

在当今教学的整体结构中,学生已不是被动的纯客体,而是在教师主导作用引领下的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的研究中心已不再是纯教材,而必须包括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应研究“学法”。

因此,作为沟通二者中介的课堂提问便成了教师们普遍研究的课题。

那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并实施提问呢?一、精心设计,触动“神经”传统的教学是注重课堂提问的,但提问的目的只是把教材问题化,即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一问一答,在形式上很热烈,实际上却不能触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因此,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触动“神经”。

所谓触动神经,一要触动课文的“神经”,即牵动文章核心的重要问题;二要触动学生的“神经”,把他们引领到探求问题的忘我境界,以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如分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不用“停止了呼吸”“心脏停止了跳动”,而用“停止了思想”来表达?这个问题学生是感受兴趣的。

通过引导,学生懂得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伟大的思想家,他创造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学说,他给人类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思想财富。

因此,他的逝世不同于一般的人,用“停止了思想”来说明,就十分准确地突出了马克思作为伟大的思想家的形象。

二、变直为曲,引人入胜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的直来直去,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

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摘要】古诗云“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高明的教师课堂提问,精心巧制,课堂提问,启迪开窦,问的美妙,问得开窍,会让学生绽放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结出丰硕的智慧之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有科学的策略性,提问设计有一定的技巧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渗透教师艰辛的劳动和创造性的才华,古诗云“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高明的教师课堂提问,精心巧制,课堂提问,启迪开窦,问的美妙,问得开窍,会让学生绽放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结出丰硕的智慧之果。

1.牵筋式提问
这种提问从教材的思路、教学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出发,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关键。

也就是说。

通过提问,把课文的“筋”牵出来,把课文的精华所在呼唤出来,把教学重点、学习难点拎出来,促进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思考。

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要求学生理解父子惜别的情深和理解围绕中心事件详略的写法,据教学目的,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1)本文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2)“背影”在本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有什么作用?(1)写人一般正面刻画外貌,本文为什么要写背影?(4)本文中是什么激起你的情感波澜?这几个问题显示了课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提问“少而精”,把学生的注意力牵到课文的重点、难点上来,让学生潜心思考、深入钻研,达于理解课文。

2.揭疑式提问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可是学生读书,往往一读而过,不留印象,究其原因则是不会“生疑”,因而领略不到文章的“妙处”,理解课文就不深,“长进”自然也就不大。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亚里士多德语),当学生在学习课文中,似乎没有问题时,教师就要采用揭疑式提问,促进学生思考,有疑问才会有探求,寻根究底,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鲁迅的《孔乙己》中,“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是矛盾的,那么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为什么?教师所提问题,促使学生琢磨,发现其中蕴藉的内容,理解作者“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功力,不至于对那些看似明白的字、词、句一晃而过。

同时,也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他们体味味咬文嚼字的甘甜。

3.转弯式提问
也叫迂回问。

它问在此而意在彼,使学生开动脑筋,通过一番思索才能回答。

这种提问富于启发性,吸引学生探究和发现,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产生“投石击破水中天”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4.辐散式提问
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种提问方法,以某一个问题为中心,
从各个角度或不同侧面引导学生去思考,若干小问题解决了,那么中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学习鲁迅的小说《祝福》,为要弄清祥林嫂的性格特征这个中心问题,教师可设计若于小问题:(1)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帮工? 试工后鲁四老爷为什么愿意留用她?
(2)祥林嫂被“卖”给贺老六时,为什么要拼命反抗? 夫死子亡后她的处境怎样?
(3)祥林嫂再度到鲁家帮工,鲁四老爷对她的态度又怎样?
(4)祥林嫂为什么要用多年的工钱去捐门槛?
(5)祥林嫂被鲁家赶出后,临死前为什么刑“魂灵有无”表示怀疑?
这种曲问以大领小,从各个角度或不同侧面引导学生去思考中心问题,小问题弄清楚了,大问题也就不言自明了,辐散式提问有利于攻破难点、突出重点,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5.创造式提问
爱伊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提问,善于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去探索大千世界的一切,在正确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加深和加宽,对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场景产生再造想象,或编制插叙,或者续补情节,或者改写人物等等,从而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可以提
问:皇帝赤身裸体游行大典后,他想起那个天真而诚实的小孩的话,会怎么办?老大臣等官吏为对皇帝为什么不说真话?教莫泊桑的
小说《项链》可提问:当路瓦栽夫人在极乐公园碰到佛来思节夫人,得知她当年丢失的是一串假项链,十年劳动白费时,她该怎么办?
这种提问,都是根据课文的内在因素设计的,有的放矢,箭中“课眼”,有一定的思维坡度,让学生对提问必须具有思考性,好像摘桃子一样,“跳一跳,够得着”,“巧妙撩拨学生兴趣的艺术魔力棒,通过它,能产生‘错综见意,曲折生姿’的艺术功效”。

6.比较式提问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为了巩固旧知,开拓新知,教师要善于可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比较的方法设计提问,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教《社戏》,根据迅哥儿两次吃豆的不同感受,可提问:迅哥两次吃的都是六一公公家的罗汉豆,为什么感到今天吃的“没有昨夜那么好”?这样写收到什么效果?教《故乡》,可问:闺土称“我”为“老爷”,而杨二嫂称“我”为“贵人”,他们两人对“我”的感情是否一样。

这种提问能让学生发现矛盾,激发思维,在比较中提高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的习惯。

7.情境式提问
这种提问依据教材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到设置的情景中去,切中时机的发问,它有助于学生回答问题,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
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愉快,体味到思考是人生的一种欢乐,古诗云“山光跃鸟性,潭影定人心”,学生非草木,怎不更多情,教学语文,贵在情趣。

8.提倡学生驳问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协同活动过程,美国的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创造的开始。

因此陶行知写了一首《每事问》:发明千千万,起点在疑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的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定胜天,只在每事问。

在教《愚公移山》,讲到愚公移山的原因时:生(反驳):“愚公移山是因为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那么,搬家不是更讲经济效益吗?”这种驳问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这种意识往往更为重要,对课文理解更深刻。

好的课堂提问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唤起学生的思维活动,激起学生探索问题的情感,从而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窦爱君编著.钱梦龙与语文导读法,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2]李兆基中学语文课组强精凤著.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3]六安中学会员著,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4]韦志成著.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5]曹明海著.语文教学思想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