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合集下载

2024届全国新高考历史精准复习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2024届全国新高考历史精准复习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2.重要概念——蕃坊 “蕃坊”是古代外国商民在华的聚集区和居留地,主要为照顾侨民的生活 风俗习惯和商业上的便利而设,主要分布在沿海重要外贸口岸,如广州、 泉州等地。蕃坊的发展,始于唐代,盛于宋元,明清以后渐趋衰落,近代 则被租界取代。唐代是蕃坊的创始时期,总体上,唐政府对蕃坊拥有完整 的主权,在具体事务方面,侨民在自己的首领蕃长领导下,在蕃坊内有一 定的自治权。 想一想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蕃坊就是近代中国的租界。谈谈你的认识。 提示 古代蕃坊与近代租界的性质截然不同。近代租界的存在严重侵犯了 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的完整,是一种变相的殖民统治区。
1.历史解释——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哲学化:传统的道德信条式的理论经由宋代理学家的改造,发展成 哲学理论体系。 (2)儒学佛道化:主要表现在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借鉴佛、道 的传教谱系,创立“道统”;吸收佛、道的禁欲主义。 (3)儒学世俗化:程朱理学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 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 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
1.历史概念——榷场 指中国辽、宋、西夏、金各政权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榷场贸易是 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各政权统治者来说,还有控制边 境贸易、提供经济利益、安定边境的作用。 想一想 榷场贸易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提示 推动边境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安定了边疆秩序,促进了民族 交融。
5.重要概念——八思巴字 八思巴结合蒙、藏、汉等多种文字创制出一套方形竖写的拼音字母,即后 来所称的八思巴字,这是元代时官用文字,皇帝下达的诏书等官方用书都 采用了这种文字,使文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 想一想 简述元朝推行八思巴文字的历史意义。 提示 加强了思想控制,统一了文化,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六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六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课标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960 年,赵赵匡匡胤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
宋太祖 北宋
强化中 建立
央集权
概况 政权,改国号为宋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 城,他就是宋太祖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
意义 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宋太祖 加强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
王安石
为保丁;保丁平时种 国家的军事力
变法
田,农闲练兵 量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新
影响 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
对;后来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考点 2: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七下第 7 课 P33-36)(2022·桂林 20)
课标要求: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政权名称 民族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灭亡时间 辽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10 世纪初 临潢府 1125 年 西夏 党项族 元昊 11 世纪前期 兴庆府 1227 年
影响 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

王安石 变法
时间 1069 年开始
领导 宋神宗、王安石
人物
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 背景
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目的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王安石 内容
变法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征收役钱,用来雇
限制官僚等
人到官府服役;原
强化中 中央 措施 军事 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
央集权 集权
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 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 中央 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 宋太祖 加强 措 行 政、财政大权 强化中 中央 施 政 (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设 央集权 集权 置通通判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地方 (2)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 转转运运使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48页PPT

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48页PPT
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

辽宋夏金政权并立1、辽朝:(907——1125)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改国号为大辽,1125年辽被金所灭。

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此时已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史称西辽,成为当时中亚的强国,1218年被蒙古所灭。

2、北宋:(960年—1127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北宋的都城是东京,也可以叫汴京或者汴梁,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的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

1127年,金军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宋徽、钦二帝,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3、南宋:(1127—1279年)1127年,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

1138年宋室南迁,定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

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以淮河——大散关为界。

此后,金国几度南下未能消灭南宋,南宋数次北伐也无功而返,双方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1234年,南宋与蒙古联合北宋、辽、西夏对峙图灭金。

1235年蒙古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直到1276年临安府才被攻占。

1279年,在崖山海战(广东省新会市大山)中陆秀夫背南宋末帝跳海,南宋覆灭。

4、金朝:(1115—1234)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1115年,女真族(今称满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

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

金朝疆域西与西夏、蒙古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后在南宋和蒙古夹击下覆亡。

5、西夏:(1038——1227)西夏的建立者是党项族,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保持半独立的地位。

1038年,党项的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即宁夏银川市,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青海东北等地。

川教版历史七下《辽、宋、西夏、金的并立》课件

川教版历史七下《辽、宋、西夏、金的并立》课件
川教版历史七下《辽、宋、西夏、 金的并立》
目录
• 辽朝的兴起 • 宋朝的建立与巩固 • 西夏和金的崛起 • 各政权间的关系与战争 • 历史影响与评价
01 辽朝的兴起
契丹的起源和发展
契丹的起源
契丹族源于东胡鲜卑,公元4世纪 中叶,由大贺氏部落联盟组成, 最初依附于后燕。
契丹的发展
在唐朝末期,契丹逐渐强大,开 始与中原王朝保持密切联系,接 受册封,成为藩属国。
辽朝的经济基础是畜牧业和农业, 同时商业和手工业也有一定发展。
文化特色
辽朝文化具有多元性,既有游牧民 族的文化传统,又吸收了中原地区 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 格。
02 宋朝的建立与巩固
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 ,各地军阀割据,政权更迭频繁。这 一时期为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1 2
改变东亚政治格局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并立,打破了此前 中原王朝对东亚地区的政治垄断,影响了东亚地 区的政治格局。
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政权间的交往不仅限于政治和经济,也涉及文化 层面的交流,如佛教文化的传播等。
3
提供多元文化交融的范例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并立时期,不同民 族和文化间的交融,为世界历史提供了多元文化 交融的范例。
05 历史影响与评价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促进民族融合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并立时期,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加速,为元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推动经济文化交流
政权间的交往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如宋代的“岁币 ”政策促进了边境贸易的发展。
形成新的地域格局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疆域变化,形成了新的地域格局,影 响了后来的元、明、清三朝。

课件1: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课件1: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金灭辽和北宋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 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 几家飘散在他州。”
金、南宋、西夏形势
西夏

北 宋
西夏

南宋
(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
岳云
军法规定:凡是践踏民间禾稼、 压价强买商品者,定斩不赦.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珂《金佗续编》
绍兴和议订立不久,秦桧秉承宋高宗的旨意,加紧了迫害岳飞的活 动。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父子 杀害,当时岳飞年仅39岁,岳飞临刑前在狱案上挥笔写下“天日昭 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表示了对投降派的最后抗议。
学习目标
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澶渊之盟,岳飞抗金,宋金对峙。 通过对民族战争性质的分析,培养正确的民族观,评价历史人物。 认识金灭北宋和西夏的进步性,和岳飞抗金斗争的正义性。 学习重点:契丹的兴起和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学习难点: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
民族政权 建立时间
辽 10世纪初
北宋 960年
西夏 金
11世纪前期 12世纪初
南宋 1127年
民族 契丹 汉 党项 女真 汉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赵匡胤 元昊 完颜阿骨打 赵构
都城 上京 东京 兴庆 会宁 临安
风俗叙史
四千一行契 时里卓营丹 畋山穹到人 猎川庐处的 是无数即生 生土乘为活 涯著车家: 。,。,
思考:契丹的兴起与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契 丹 人 饮 马 图
但是岳飞不是民族英雄。因为金与南宋的战争是属于我们整个 中华民族内部的战争,相当于兄弟姐妹之间吵架,不能说是抵抗 外来侵略,所以岳飞不能说是民族英雄,而是一位抗金英雄。
小结(一)

【历史知识点】辽宋夏金元时代特征

【历史知识点】辽宋夏金元时代特征

【历史知识点】辽宋夏金元时代特征
民族政权的并立和民族融合是辽、宋、夏、金、元的时代特征。

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
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

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渐融合,形成新的民族。

(1)政治上:①由政权并立到逐步统一。

先是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后是两宋政权与辽、夏、金、蒙古政权的并立,最后归于元朝统一。

②中央集权加强。

宋太祖采取分散中
央与地方权利的方法,把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①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农业取得重大成就,手工业生产规模与技术进一
步发展,商品经济活跃,对外贸易频繁,封建经济高度繁荣。

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
扩展,辽、夏、金的民族经济有一定发展。

③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3)民族关系:①民族政权并立。

②和平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
总趋势。

(4)对外关系:海外贸易发达,对外贸易由传统陆路为主转到以海路为主。

(5)科技文化:①科技文化成就突出,全面繁荣,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继续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全面繁荣,取得辉煌成就。

②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③科技文化的发展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24年新高考版历史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_讲解部分

2024年新高考版历史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_讲解部分

强兵:希望逐渐恢复“兵农合一” 的征兵制
3.评价 1)积极:达到了富国目的, 增加了大笔收入。 2)消极:强兵效果不明显;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负担;统治集 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四、南宋的偏安
考点二 辽夏金元的统治 一、辽朝 1.建国: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 2.政治制度:南北面官制度。 3.民族关系: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 贸易活跃。 二、西夏 1.建国: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 2.政治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 谓的官称。
3.评价 1)积极: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2)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 政治风气。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宋与辽
宋与西夏
战 北宋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
屡战屡败
和 签订“澶渊之盟”,北宋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基本安定 达成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 送给西夏“岁赐”
经济 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发达,海外贸易繁盛;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思想文 儒学复兴,程朱理学受到官方推崇;传统科技取得重要成就,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得到实

际应用并向海外传播,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基础篇
考点一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 1)北宋建立后,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措施 1)加强控制地方 ①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 ②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③收精兵,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单元分析】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可分三个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并立,元朝的统一。

宋朝强化中央集权,内部统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学术文化也取得突出成就,但军事力量不振,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处于劣势。

与这一时期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

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突出两个方面:一两宋在政、经、文、军等方面的变化;二是各民族之间相关方面的交融,进而突出其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时空坐标】【依据时空坐标建构知识体系】(1)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政治方面(2)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实现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深化探究】一、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

后内地刺史加授节度使衔。

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

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

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

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

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总结--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总结--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时空坐标】【知识体系】【知识梳理】一、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时期(960-1368)措施军事(控制军权)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禁军定期换防;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经济(集中财权)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地方大部分赋税收归中央政治(强化皇权)中央:分割相权;地方:设置知州和通判相互牵制文化(重文轻武)发展科举制度①贵族政治衰落,君主专制加强。

②中枢权力体系:由三省制到一省制。

三省制标志着宰相权力被三省分掌,秦汉以来的独相被群相代替,形成三省的长官共议国政的新型治国方式。

宋承唐制,但门下省和尚书省虚设,中书省的职能限于政务,军权与财权被枢密院和三司分割。

③文官制度的完善(“士人政治”):中唐以后,士人广泛参与国家政治,宋太祖开始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形成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隋唐统治阶层大多出自门阀士族,而宋代的文人政治特点明显。

宋代文官制度的完善扭转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局面,也促进了宋代经济、教育、文化的繁荣发展。

④社会阶层变革精英的身份属性精英的社会成分唐代门阀(出身) 世家大族北宋学者—官员(政事)文官家族南宋文人(文化) 地方精英3.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新变化政治阶层科举制完善,在选官中确立主导地位,社会阶层流动加强,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地主兴起经济商业长途贩运,海上贸易兴盛,许多工商业城市兴起,经济繁荣土地不抑兼并的土地私有制,租佃关系发展城市(1)坊市制度打破时空界限,基层市场蓬勃涌现(2)规模扩大,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3)数量增多,位置东移、南移,经济功能增强经济重心南方经济全面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社会婚姻习俗择偶标准不像以前看重门第,一是看重金榜题名,二是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饮食文化北宋时,都城汴京是南北饮食文化的交流中心。

南宋时北人南迁,汴京的饮食业涌入杭州。

宋代普遍喜欢饮酒、饮茶,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出售甘豆汤等饮料服饰演进宋代民间服饰相对宽松,实际生活中,民间服饰五彩斑斓,基本不受约束宗教文化信仰中唐以前在以荆州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受崇拜的关羽,自宋元开始成为全民信仰。

辽宋夏金的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

辽宋夏金的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

辽宋夏金的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辽、宋、夏、金四大政权并立的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与争斗的时代。

这一时期,不仅有政权之间的角力与较量,还有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与交流,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

辽与宋:政权对峙
辽与宋是当时两个最强大的政权,其边界频繁发生冲突与战争。

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宋王朝展开了多次战争,形成了长期的对峙局面。

辽宋之间的相持不下,成为当时政治舞台上的一大焦点。

夏与金:新兴政权的崛起
夏、金两个政权的崛起,打破了原有的政治格局。

夏国是西夏王朝的简称,金是金国的别称,它们分别代表了西北和东北的新兴政权。

夏金两国在与辽、宋的角力中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政治格局中的新变数。

民族融合:文化交流与融合
在政权并立的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逐渐加深。

辽、宋、夏、金等政权在相互争斗的也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日益密切。

这种民族融合不仅体现在政治上,更体现在文化、经济、宗教等各个领域。

辽宋夏金的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姿多彩的时期。

在政权角力的背后,民族之间的融合与交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在和平与合作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才能共同繁荣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展现了历史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在当今世界,我们应当珍惜多元文化,推动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共存的世界。

2025年高中历史高考精品备课教案: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2025年高中历史高考精品备课教案: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辽宋夏金元时期(916—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大分裂走向大一统的时代,也是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

1.政治上:从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宋朝崇文抑武并不断分散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集权,元朝通过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2.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封建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土地兼并盛行,租佃制度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不断发展,宋代出现“商业革命”;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

3.民族关系上:民族政权并立、对峙,但以和平交往为主,各民族互相交融,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4.思想文化上:理学产生,儒学走向思辨化、哲理化;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走向成熟并外传;以宋词、元曲、风俗画为代表的市民化、多元化的文学艺术繁荣;少数民族在传承本民族文化历史的基础上受汉文化影响创制出新文字,促进了文明交流与借鉴。

5.社会关系上:与前代相比,宋代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包括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第三讲+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三讲+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西夏对北宋:臣
澶 渊 之 盟
岁赐
庆 历 和 议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空前庞大的军队

募兵政策

政府机构重叠

官僚子弟入仕过滥

养兵养官成为负担

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天下六分之物,五 分养兵
积 国家财政入不

敷出
积 军力不振,战

争败多胜少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 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钱穆《国史大纲》
市易法:在大城市收购滞销货物待 机出售,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
增收,限制高利贷盘剥 增收,稳定物价
富国 保甲法:编制乡村民户,农闲时军 强兵 训,平时夜间轮差巡逻,维持治安
加强对农民控制 节省募兵、养兵费用
实际:
中央:为推行新法,提拔了一大批投机取巧者,政坛风气大为败坏
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将新法由建议变为强制且程度进一步加重
宋初面临什么样的局面?
藩镇割据、君弱臣强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地方管理
文官出任地方长官
收归人
设“四监司“监控各州 事权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 收归财
财政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 军 守内虚外
实行“更戍法”
收归兵 权
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收权
宋初君主专制的加强 分散机构权力——中央管理
机构重叠,分权制约 强枝弱干,守内虚外 崇文抑武,文人治国

城市的人口结构:市民阶层逐步形成; 城市的人口文化结构:商品经济的活跃,营造出开放的社会文化氛围,酝酿
化 出全新的市民文化。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经济发展
元 朝 运 河 取 直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谭其骧在“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1981 )
知识结构—民族间的战争与融合
1.宋辽之间的战争—澶渊之盟—和平相处 和交往
2.宋夏之间的战争—宋夏和议—和平相处 和交往
3.南宋与金的战争—宋金和议—和平相处 和交往 战 和 各民族共同发展
中国疆域的演变发展
历史上中国的疆域,不仅包括历代中央王朝 或汉族政权控制的疆域,也包括尚未纳入中央王 朝版图的各地方和少数民族政权的疆域,包括少 数民族活动的地区。
● 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
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 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表述“新”说法
课 名 教材表述的变化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 第6课北 度,皇权大大加强 宋的政治
第10课蒙古 族的兴起与 元朝的建立
元朝建立后,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 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 秀夫、文天祥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 继续展开抗元斗争。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 残部。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 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就是从18世纪5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以前这个时期的中国版图作为我们历史时期的中国的范围。所谓历史时期的中国,就以此为范围。
中华民族的 地理范围
嘉庆二十 五年地图 (1820年)
不管是几百年也好,几千年也好,在这个范围之内 活动的民族,我们都认为是中国史上的民族;在这个范 围之内所建立的政权,我们都认为是中国史上的政权。 简单的回答就是这样。超出了这个范围,那就不是中国 的民族了,也不是中国的政权了。
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单位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民族融合这个主题却是民族关系的发展显然两个主题是有差异的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复习资料-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复习资料-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体系建构 ★辽宋夏金元时期(916 年-1368 年)一、重大史实1、北宋的建立 960 年,后周将领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 史称北宋。

新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现局部统一。

2、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1) 目的:改变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2) 措施:● 强化中央集权:①行政:派文官出任知州,设通判制约,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财政: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军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④监察:设立路级机构,对各州进行监控。

地方逐渐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

● 分散相权,强化皇权:①二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为正副宰相,掌行政;枢密院专掌军政。

②三司: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

③三衙:三衙统领禁军,枢密院掌调兵权,相互制约。

● 崇文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扩大科举,抬高文官地位。

(3) 特点:①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②分化事权,相互牵制。

③崇文抑武,加强监督。

④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4) 影响:积极影响: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两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领域分类 发展概况 经济 发展 农业 多熟制、经济作物、边疆开发、经济中心南移完成; 手工 宋名窑、元青花、煤燃料、黄道婆、印刷、造纸、造船; 商业 基层市场、榷场、纸币;城市集镇;坊市瓦解;漕运海运; 制度政策 人身束缚松弛:户籍、赋役和优抚救助发展; 政治 阶级矛盾 市民阶层、门第淡化;农民V 地主;民族矛盾(四等人); 内外政局 民族政权并立到大统一;边疆管辖;陆、海丝绸之路交往; 制度政策 宋二府三司三衙、台谏、禁军;知州通判、转运司、路州(府)县制; 元中书省、行省路府州县; 文化 思想教育 程朱理学;书院、乡约族规家训;科举南北分卷; 文史艺术 宋词、元曲和话本;书画个性;少数民族文字; 科学技术 火药、活字印刷、罗盘针;沈括、郭守敬、王祯;消极影响:一是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杂,财政开支庞大;二是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三是地方财政困难。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与考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与考
唐朝长安城
凡市,以日 中击鼓三百声而 众以会。日入前 七刻,击钲三百 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 二十
唐朝:政府对商业严格管理
太祖乾德三年 (公元965年)4月 13日,召开封府, 令 “京城夜市至 三鼓已来,不得禁 止。”
——《宋会要 辑稿·食货六七》
北宋开封城
两宋: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考点12 蒙古族的兴起
③ 北宋-金 靖康之变 宋徽宗、宋钦宗无力抵抗,1127年,北宋灭亡
岳飞抗金 岳飞:郾城大捷;议和(宋高宗、秦桧):标志着 ① 南宋-金 宋金议和 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分界线:淮水至大散关)
② 南宋-元 文天祥抗元 1276年,南宋灭亡(肯定文天祥坚贞不屈的精神)
考点8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
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消 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 极 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低;财政支出加重
北宋政治的特点:
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 家统治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利 于镇压地方和农民反抗,造成边防 空虚,成为宋朝在对辽、西夏等战 争中屡败的原因之一。
意义:①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②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核心考点13 元朝的统治
中 ①中书省——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 央 ②枢密院——军事事务和调度军队
③御史台——监察事务
秦朝-御史大夫 西汉-刺史制度 元朝-御史台
地 行省制度 方 行(中书)省:从中央派出机构转变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重 表现 ②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

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授官从优;

第5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教学案--2022届高三统编历史新教材二轮复习

第5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教学案--2022届高三统编历史新教材二轮复习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时空定位】【知识结构】【阶段特征】辽宋夏金元(960-1368年)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民族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具体可分3个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对峙,元朝的统一。

宋朝强化专制集权,内部统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学术文化也取得突出成就,但军事力量不振,与北方民族交战处于劣势,与这段时期爆发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相互交融的趋势,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考情考向分析】(1)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宋代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方面,如科举制的完善、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等,对宋代理学发展的考查也有涉及。

(2)命题趋势: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进步发展时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预计试题命制仍会关注社会热点,如改善营商环境、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流动等。

【备考策略】(1)应抓住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即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认识宋元时期制度创新对后世的影响,重点掌握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表现与影响,深层认识宋元时期儒学的转型,理解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繁荣及其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2)抓住本单元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如二府三司、转运使,宋代“商业革命”、程朱理学、发明本心、行省制等。

(3)基于核心素养的考查趋势,需要通过理学家的言论,了解理学的主要内容,认识理学服务于专制统治的本质;了解理学对后世的影响,能够客观、辩证地看待宋代理学对当时及后世产生的影响,培养历史解释素养;通过阅读《东京梦华录》、赏析《清明上河图》等文学绘画作品,了解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对城市结构面貌带来的影响,认识文学艺术作品的史料价值,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基础知识排查】考点1 北宋建立及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部下拥立为皇帝,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七年级历史第7课 附答案解析

七年级历史第7课 附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全部难易程度是3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能准确概括从宋到元历史发展趋势的是A.繁荣与开放B.封建国家陷入危机C.文明初露曙光D.分裂走向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课本所学,960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1127年北宋灭亡。

11世纪前期,党项族建立西夏;916年契丹族建立辽朝,1125年辽朝被金灭亡。

故北宋时期,与北宋王朝对峙的有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北宋后期,女真族崛起后,1115年建立金朝,相继灭辽朝和北宋,南宋建立后,宋金对峙局面形成;12世纪初蒙古族兴起后相继灭西夏、金,元朝建立后灭亡南宋政权,完成全国统一,由此可知,从宋到元历史发展趋势是由几个政权对峙分裂走向统一。

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2.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其中与北宋、南宋都保持并立的民族政权是A.辽B.金C.西夏D.蒙古【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960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

1127年进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同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建立南宋。

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金朝建立于1115年,1234年蒙古灭金。

与北宋、南宋都保持并立,B项符合题意;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有时称辽。

辽在整个北宋时期都与北宋并立,1125年金朝和南宋联合灭亡辽朝,A项不合题意;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立西夏。

形成与北宋王朝对峙的局面。

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C项不合题意;12世纪时,蒙古崛起于南宋时期,没有与北宋、南宋都保持并立,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 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3.下列是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对立的示意图,正确演变顺序是A.①③④②B.④②③①C.③④①②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四幅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07年,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 辽兵虽号称20万人,但孤军深入, 粮饷不继,所过城市仅攻下两城,其余诸城 皆在宋军手中。
材料二 宋真宗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振, 首次遇敌即射杀辽军大将,迫使辽军打败。
如果你是宋真宗历,史你上接结下果来如会何采?取什么行动?
材料一: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 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负担。当时宋年收入 1亿以上,而宋当时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所耗费的 军费就高达3000万以上。
• “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宾铁虽坚,终亦变 坏,惟金不变不坏。”所以以大金名之。也有一 种说法是完颜部出处是按出虎水,按出虎的汉文 的意思是金,等于用族源的发源地做了一个国号 。
女 金 真
会宁
金的建立 1、建立者:完颜阿骨打(金太祖) 2、时间:12世纪初期 3、定都:会宁
金 灭 辽 和 北 宋
(1)材料一中的“议和”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澶渊之盟;1005年。 (2)据材料一,北宋政府议和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用经济损失来换取统治的苟安。
材料二 宋代古诗说:“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 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请回答:
(3)据材料二,指出宋辽议和带来的客观历史影响是什么?
西夏武士复原图
西夏武士复原图
西夏文字

(916年 契丹 阿保机 上京)
西夏
(1038年 党项 元昊 兴庆)
宋夏和议
澶渊之盟
北宋
(960—1127年)
金的兴起
• 《大金国志》记载,说女真人“俗勇悍,喜战斗, 耐饥渴苦辛,骑马上下崖壁如飞,济江河不用舟 楫,浮马而渡。”
•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
11世纪前 期
元昊
兴庆
战 和议
金 南宋
女真族 汉族
12世纪初 期
1127年
金太祖 阿骨打
宋高宗 赵构
会宁,后迁到 燕京(中都)
和议:宋金议和
战:岳飞抗金(收复 临安(今杭州) 建康,郾城大捷)
1.一位“天女”驾青牛顺潢水而下,一位“神人”乘白 马从土河而来,青牛与白马在木叶山相遇……于是,草
原上又多了一个民族并建立了辽王朝,这个民族是B
1141年,宋高宗指使秦 桧以“莫须有”(或许 有)的罪名将岳飞父子 杀害于风波亭。

岳飞
1.你是如何评价岳飞 抗金?

报 国
2. 岳飞是民族英雄吗?
杭州西湖的岳飞墓
妇 虽
岳飞庙前的秦桧夫妇跪像
仆 本
长人
我丧
舌自
到心
非宋
坟有
老后
前贤
贼少
悔妻
不名
姓何
到桧
秦至
今,
.若

秦桧妻
!
王氏
秦桧
此 ?
绍兴和议 1、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2、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为界
材料二: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 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材料三:(战后几十年内)生育繁息,牛羊被野, 戴白(白头发)之人,不识于戈。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它结束了辽宋之间 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 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 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 家的发展和统一。
1、封建社会形成、初步发展,首次一统时期 ——战国、秦汉
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3、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 ——隋唐
4、封建国家的再次分裂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
5、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明清(1368—1840年)
辽代契丹女贵族的正面复原头像。(在内蒙古吐 尔基山辽墓中出土的约1000年前的契丹贵族人骨的颅像 电脑三维复原)
北宋灭亡 (靖康之变)
临安


南宋的建立
1、建立者:赵出世 时,有一只大鸟从岳 家屋顶飞过,还叫了 几声。岳飞的父亲感 到几分惊讶,满怀希 望地给刚出生的婴儿 取名为「飞」,字 「鹏举」,寄望他将 来像大鹏鸟一样展翅 高飞,前程万里。
岳家军
(1103-1142)北宋抗金名将
这是岳飞手迹:还我河山。 表达了岳飞对金兵南下入 侵的极大愤慨和一定要收 复中原的决心。
满江红·怒发冲冠
•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 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 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 A( )
A.西夏
B.辽
C.吐蕃
D.金
4.你看过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吗?剧中人物身份复杂, 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西夏公 主、吐蕃王子等。那么,该剧故事应是以下列哪一形势作为 历史背景的 ( )
5.右图是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人们立庙纪念
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和平,有利于民族间的文 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12、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什么? 民族政权并立
()
A.吐蕃 B.契丹 C.党项 D.女真
2.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有“战”
也有“和”,其中“和”是主流。1004年宋辽澶州之战
中,宰相寇准力劝下列哪位皇帝亲C征 (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3.银川是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凤凰城”的 美誉,2008年7月,北京奥运圣火在宁夏首府银川进行传 递,给银川人民留下了永久的美好回忆。银川在古代称为


陈桥驿
局 面
北 宋 东京
北宋的建立
❖ 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
并存的局面,因而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
励学篇
——宋真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 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 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1、契丹的兴起
思考:契丹的兴起与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
契 丹 人 饮 马 图
占领幽云十六州
10世纪 阿保机 建立契丹国 定都上京
看图说话
黄袍加身石碑
宋太祖:赵匡胤 陈桥兵变遗址
陈桥驿
北 宋 东京
北 宋 的 建 立
960年 赵匡胤 陈桥兵变 开封(东京)






岳飞主要是因为( B )
A.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B.他领导的抗金斗争,符合广大人民利益 C.他被秦桧陷害,含冤去世 D.他的抗金斗争使南北获得持久和平
11.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军打退辽军以后,双方对峙,势均力敌,辽 军没有取胜的希望,建议议和。宋真宗贪图苟安,答应 每年送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中都 (燕京)
大散关
会宁
淮水
政权 名称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辽(契 丹)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建立者
都城
与宋关系(重 大事件)
政权 名称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与宋关系(重大事件)
辽( 契丹
)
北宋
契丹 汉族
10世纪初
辽太祖 阿保机
上京
战:澶州之战 和议:澶渊之盟
960年
宋太祖 赵匡胤
东京(今开封)
西夏
党项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