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一课-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第一课教案

高中化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3.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教学难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燃烧、腐蚀、变色等,引发学生思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化学的了解和兴趣。
第二环节:新课内容1.讲解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能量转换的科学。
2.讲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物质、反应、能量等。
3.讲解化学的重要作用:化学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医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a.实验室安全规则;b.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c.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d.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第三环节:案例分析1.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2.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1.结合教材,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记录并分析。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后作业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展示化学现象和实验操作。
2.教材:提供系统、全面的化学知识。
3.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高中化学第一课教案

高中化学第一课教案一、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和应用的科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
在高中阶段,化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使他们能够了解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旨在分享一份高中化学第一课教案的设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
2. 理解物质的分类与组成。
3. 掌握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4. 能够运用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实验技能。
三、课堂导入通过示意图或实物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空气、水、金属等。
引导学生探讨物质的特性和分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四、知识点讲解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并介绍化学研究的范围,如物质转化、结构性质关系等。
2. 物质的分类与组成:通过案例和实例,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如纯物质和混合物,元素和化合物。
让学生学会识别物质的分类,认识物质的组成。
五、概念解释1. 元素符号:介绍元素符号的意义和表示方法,使用周期表进行举例说明。
2. 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解释原子序数的定义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计算的能力。
六、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概念解释中的知识,计算给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从而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七、实验设计设计一套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化学实验室的仪器和试剂。
例如,利用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反应现象,并运用化学式进行计算。
八、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解释反应现象,并从中发现物质转化的规律和结构性质的关系。
九、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其他物质的转化现象,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进一步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
十、课堂互动开展小组讨论、问答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动灵活性。
十一、总结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和整理所学知识,加深对化学基础概念的理解。
【开学第一课】高一开学第一课(化学)(共15张PPT)

英国科学家 波义耳
1777年,提出氧化学 说,使近代化学取得
了革命性的进展
法国科学家 拉瓦锡
英国科学家 道尔顿
意大利科学家 阿伏加德罗
俄国科学家 门捷列夫
1811年,提出分子学 说,系统解决了在物 质组成和原子量测定 方面存在的混乱问题。
为什么学化学
今天的化学,在社会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其传统的研究领 域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与其他学科形成交叉和相互渗透,成为自然科学领域中一门 “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基础科学。在资源、材料、健康、环境等领域,化 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化学发展的成就
屠呦呦在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 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2011年9月,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 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 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我国化学发展的成就
1943年,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我国的化学工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作出了 重要贡献。
我国化学发展的成就
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 第一次人工全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 胰岛素,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 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1982年1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 的中国科学院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学 术报告会上正式公布。这是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 合成的具有与天然分子相同化学结构和完整生物活 性的核糖核酸。
我国是世界上发明陶瓷、 冶金、火药、造纸、酿造和 印染等较早的国家。在长期 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人们 积累了大量有关物质及其变 化的实用知识和技能。
高一化学开学第一课(29张PPT)

化学与能源 Energy
化学与环境 Environment
化学与医药
结晶牛胰岛素-----糖尿病人的 治疗
据有关资 料统计,新药 物、抗生素的 发明使人类平 均寿命增加了 25年。
阿司匹林 退烧消炎
化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承上启下的中心科学
生物学
医 学
环境学 材 料 学
生物化学 医用化学 环境化学 材料化学 农业化学
2、由“死记硬背”向寻找“规律性” 记忆转化
初中阶段记忆的知识较少,很多同学靠死记 硬背也可以在中考时考高分;而高中要求学 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或记忆后 必须理解,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 理解化学原理。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 法学高中化学,则会导致学到的知识“消化 不良”而事倍功半。
高中化学第一课
Welcome to chemistry
化学
是
尝试
行胜于言
为什么学化学?
衣 能源 医药
食
住
行 材料 日用品
化学
国防
环保
化学与生活
谷氨酸钠
Fe2O3 常做红色油漆和涂料
化学与材料 Material
国防
化 学 与 材 料 F-117攻击机、B-2隐形轰炸机 表面为具有良好吸波性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
高中化学怎么学?
1.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2.注意衔接和变化. 3.重视化学实验. 4.理论联系实际. 5.学会阅读与化学有关的报刊杂志, 培养自学能力. 6学练结合,要做适量的练习(在练习 中“记忆”,在练习中“理解”,在 练习中“运用”.
学习要求
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课→完成课堂 内外作业→善于提出问题→及时复 习
选修模块
化学反应原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必修·第一册)
2.离子反应 世界各地都有形态各异的钟乳石。你知道钟乳石是如何形成的吗?
返回导航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必修·第一册)
答案: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与碳酸钙反应生成 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然后从洞顶上滴落下来时,又分解生成碳酸钙、 二氧化碳和水。
1.通过对“物质分类”的学习,培养证据推理和宏观辨识能力。 2.通过对“分散系”的学习,培养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意识。
返回导航
随堂演练•知识落实 课时作业•测等级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必修·第一册)
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 (1)物质的元素组成 根据__元__素__组__成___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返回导航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必修·第一册)
指出上图中字母所示物质的分类依据:
a._按__是__否__由__同__种__物__质__组__成____; b._按__是__否__由__同__种__元__素__组__成____; c._按__组__成__物__质__的__元__素__种__类____; d .按__是__否__含__有__碳__元__素__(_一__氧__化__碳__、__二__氧__化__碳__、__碳__酸__、__碳__酸__盐__等__除__外__); e._按__物__质__的__组__成__与__性__质____。
返回导航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必修·第一册)
(2)物质分类的常用方法 分类有一定的__标__准___,根据不同的__标__准___,人们对研究对象进行 不同的分类。
返回导航
(完整版)高中化学开学第一课(特别实用)

(完整版)高中化学开学第一课(特别实用)欢迎大家开学!以下是我们的高中化学开学第一课的完整版课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程目标-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实验技巧- 学会使用化学实验器材和仪器- 培养化学实验安全意识课程大纲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3.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4. 常见的化学实验器材和仪器介绍及使用方法5. 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课程内容详述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 研究对象:化学主要研究元素、化合物和它们之间的反应和变化。
2.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元素: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不能通过化学方法进一步分解为其他物质。
- 化合物: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以一定的化学比例结合而成。
3.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室规则:保持实验室整洁、不随意触碰化学品、不乱丢实验器材等。
- 安全注意事项:佩戴实验室必需的安全装备、注意化学品的储存和处理、遵守实验室紧急情况处理程序等。
4. 常见的化学实验器材和仪器介绍及使用方法- 量筒:用于精确测量液体的体积。
- 烧杯:常用于固体与液体的混合反应。
- 酒精灯:用于加热试管、烧杯等实验器材。
- 精密天平:用于准确测量物质的质量。
5. 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在实验室的指导下,我们将进行一系列简单的化学实验,例如:- 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制备氢气和氧气- 酸碱中和反应等总结这节课的完整版内容包括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实验室的基本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常用的实验器材和仪器的介绍。
通过这些内容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将进一步了解化学的重要性,并培养我们的实验技巧和安全意识。
希望大家在这堂课中能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与同学们一起探索化学的奥秘!。
高中化学开学第一课

高中化学开学第一课一、课程简介本节课作为高中化学的开学第一课,旨在帮助同学们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同学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化学在科学领域的地位。
2. 掌握化学基本实验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3. 了解化学的发展历程,认识化学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
4. 激发同学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程内容1. 化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 物质、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基本概念介绍。
2. 化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化学:炼金术、中医等。
- 近代化学:原子论、分子学说、化学键理论等。
- 现代化学:纳米技术、绿色化学、生物化学等。
3. 化学实验技能与实验安全- 基本实验操作: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 实验仪器的认识与使用:显微镜、天平、滴定管等。
- 实验安全常识:防火、防爆、防毒、防腐蚀等。
4.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食品化学:营养成分、添加剂等。
- 人体化学:生理代谢、药物作用等。
- 环境化学: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等理论知识。
2. 演示法:展示化学实验现象,引导同学们观察、思考。
3. 讨论法:针对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
4. 实践法:分组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提问、回答问题等。
2.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数据记录、结果分析等。
3.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及相关教材。
2. 辅助材料:化学实验视频、科普文章、化学史话等。
3. 网络资源:教育教学平台、在线课程、学术论坛等。
本课程旨在帮助同学们开启化学学习之旅,探索化学的奥秘,为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高中化学第一课

高中化学第一课《高中化学第一课:化学式背后的奇妙世界》同学们,今天咱们开始踏入化学这个奇妙的世界,先来聊聊化学式相关的那些事儿。
咱们先说说化学键,这就像是原子之间的小钩子。
比如说离子键,你们可以想象带正电的原子和带负电的原子,就像超强的磁铁一样,“嗖”的一下就吸在一起了。
像氯化钠,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带正电,氯原子得到这个电子带负电,然后就靠这种强大的吸引力紧紧相连。
再看共价键呢,这就像是原子们共用小钩子连接起来。
比如说氢气分子,两个氢原子都想达到稳定结构,于是它们就各拿出一个小钩子来共用,这样就形成了共价键,两个氢原子就紧紧结合成氢气分子了。
接下来讲讲化学平衡。
这就好比是一场拔河比赛。
反应物和生成物就像两队人。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反应物这边力量大,反应就朝着生成物的方向进行得比较快。
但是随着反应进行,生成物这边的力量也在慢慢变强。
等到两边的力量相等了,也就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了,这时候就像拔河的两队谁也拉不动谁了。
而且这时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也不再变化了,这就是化学平衡状态。
再来说说分子的极性。
这就类似小磁针。
就拿水来说,水是极性分子。
氧原子那一端呢,就像是小磁针的南极,带负电;氢原子那一端呢,就像是小磁针的北极,带正电。
而二氧化碳就不一样了,它是直线对称的,就像两边的力量完全平衡,是个非极性分子。
这就好比两边的人一样多,拔河的绳子不会往任何一边倾斜。
还有配位化合物也很有趣。
中心离子就像是聚会的主角,周围的配体呢,就像是提供孤对电子共享的小伙伴。
就像在一场聚会中,主角站在中间,周围有一群小伙伴围着他,大家通过共享一些东西(这里就是孤对电子)来形成一种特殊的组合。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就像一场交易。
就拿锌和硫酸铜反应来说吧。
锌原子就像一个慷慨的商人,它把自己的电子给了铜离子。
这样一来,锌原子就变成了锌离子,而铜离子得到电子后就变成了铜原子。
就好像商人把自己的货物(电子)给了顾客(铜离子),然后双方都发生了变化。
2023高中化学第一课教案(7篇)

2023高中化学第一课教案(7篇)高中化学第一课教案1一、学习目标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三、设计思路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2Na+Cl2=2NaCl2Fe+3Cl22FeCl3H2+Cl22HClCl2+H2OHCl+HClOCa(ClO)2+CO2+H2O=CaCl2+2HClO2HClOO2↑+2HCl[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考与讨论]学生解决下列问题: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4.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叙述]讲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高中化学教案板书

高中化学教案板书
第一课:化学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原子结构和周期表
教学目标: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分布规律
1.原子结构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2.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3.原子序数、原子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4.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基本结构
5.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和周期性性质
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周期表,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理论讲解:讲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
3.实验操作:通过模型演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原子结构和周期表的特点
4.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原子结构和周期表的理解
评价方法:学生参与度、实验操作能力、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可以针对学生对原子结构和周期表的理解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及其变化课件(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

判断正误
(1)煤的“气化”“液化”“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
(2)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
()
(3)加热 I2,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
(4)加热 NH4Cl 晶体,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 )
(5)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化学变化
()
(6)用铂丝蘸取 NaCl 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微观 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注意 只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
判断正误
(1) NaCl晶体溶于水是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化学键的改变( ) (2) 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 (3) Na2CO3·10H2O的风化是物理变化( )
D.M
g(O
H)2(s)H―C―la→qMgC
l2(a
q
电解 )――→M
g(s)
()
典例 物质的转化
下表各物质中,A、B、C、D、E 均含有同一种短周期元素,其中 A 是单质,
B 常温下是气态氢化物,C、D 是氧化物,E 是 D 与水反应的产物。则各
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表中所示转化的是
⑩C5H10 ⑪含氧40%的氧化镁 ⑫花生油 ⑬福尔马林 ⑭密封保存的NO2气体 ⑮王水
A.①⑧⑨⑪ C.⑦⑩⑫⑬⑭
B.②③④⑤⑥⑮ D.①④⑧⑨⑪⑫
常见的混合物(找易错点)
气体混 空气、水煤气(CO和H2)、爆鸣气(H2和O2)、天然气(主要成 合物 分是CH4)、焦炉气(主要成分是H2和CH4)、高炉煤气、石油 气、裂解气
液体混 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水玻璃、福尔马 合物 林、浓硫酸、盐酸、汽油、植物油、胶体
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第一课化学(共55张PPT)

我们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地活着 你尽管活着 每年还在成长 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 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 人们即使踩过你 也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自己产生痛苦 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 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
我们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
第二种是像树一样地成长 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 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 自己成长起来! 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 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 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 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 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 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Chem is try
化学是尝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四、初中化学学习方法
1、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注重实验过程和结论) 2、学会化学探究的方法。模式:提出问题→ 观察思考→提出假说→收集证据、验证假说→ 表达交流→完善证据、得出结论。 3、抓好“四环节”:预习-课堂-复习-作业
课堂作笔记、课后多练习、课余问问题 4、注重提高自学、协作能力。
化学
让梦和激情反应 生成最真的现实
化 学?
四在在说 时阴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变称称: 化化变 。,,
坤秋春荀
变也。
化冬夏注 为为为:
物化变
。,,
化 学——Chemistry
Chemistry
一场风花雪月的化学电影 换个角度看世界
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 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 应用的自然科学。
5、准备好草稿本、错题集……
化学让生活更美好 化学服务于生活 化学来源于生活
学化学,讲故事,学人生
化学就像人生, 有时候,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 有时候,生活漫长又枯燥,需要给自己一点压力, 憋住一口气,才能看到成功的绽放; 有时候,我们似乎看不到希望,但只要静得下来, 沉得住气,终有一天,我们会“银”得光明!
高中化学第一课教案(精选7篇)

高中化学第一课教案(精选7篇)高中化学第一课教案1(2040字)一、案例背景钠的性质是__资料的重点之一。
经过钠的性质学习,能够加深巩固金属与非金属、酸、水的知识,并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为钠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以学生初中学过的有关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镁、铝、铁等进一步学习拓展金属的性质,所以学好本节资料有着重要实际意义。
二、情境描述学习钠与水反应资料时,我一开始做了“滴水生火”实验,这时学生十分好奇,议论纷纷,水能够灭火,怎样能生火?然后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金属钠”。
学生很想明白钠是一种什么物质,接下来我让学生完成演示实验,再经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1.为什么钠需要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2.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3.实验时为什么不能用手直接拿钠?4.从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能够得出钠的哪些物理性质?5.“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6.如果钠燃烧起来,能否用水扑灭?7、剩余的钠能否放回原试剂瓶?经过思考和讨论,不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终用相关习题进行巩固和拓展。
本节我采用了先引入“滴水生火”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之后由学生来完成演示实验,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本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进取性,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胆大心细,注意观察每一个操作细节,以便为后面的问题打好基础。
从而真正理解“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常用理念,为下节学习镁、铝、铁的性质做好铺垫。
三、案例结果本节课经过教师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后由学生自我完成演示实验。
学生在学习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同时,认识了钠的结构特点决定钠的化学性质,是一种强的还原剂。
整节课学生也能自始至终进取地配合,踊跃回答问题,同时由于教师所提问题学生经过思考都能回答,使大部分同学感到有成就感;实验由几位学生来演示,不仅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并且节省了教学时间,很容易实现教学目标。
化学高中第1课教案

化学高中第1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概念。
3. 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难点:理解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实验用品和化学实验材料3.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化学学科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化学基本概念(15分钟)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定义和区别。
3.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三、实验操作(20分钟)利用实验展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实验方法和区别,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和结论。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围绕化学基本概念展开讨论,明确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教师梳理概念框架,做总结和强化。
五、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习题和思考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馈(5分钟)学生就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反馈和互动,教师进行答疑解惑。
教学指导:1. 在讲授之前,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实验操作时,要保证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规范,防止意外发生。
3. 课堂要活跃气氛,积极引导学生互动和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学生要在初中化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掌握,教师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化学学科特点
化学能力的形成是建立 在记忆的基础上的。
三、学习化学的现状
※当前的误区: 化学只需考前 背一背书就能学好 ※即将面临的问题:知识的深 度、广度及思维难度都大大 增加,化学竟然成为前进路上 的拦路虎。
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上课能听懂,但不会做题。 2、一段时间后,化学考试成绩让自己都不相信,会那么低。 3、问题越来越多,作业不能完成的次数增多,连续多次考 试成绩差,产生“打退堂鼓”念头。
我们不只是活
1:描述你心目中的“化学” 2:你是怎么学化学的?
一、高中化学的内容 二、化学学科特点 三、学习化学的现状 四、高一化学的主要任务
一、新课程高中化学的内容
必修1 必修2
选修六个模块: 1、化学与生活 2、化学与技术 3、物质结构与性质 4、化学反应原理 5、有机化学基础 6、化学实验
高中化学学习原则
1、着重对概念理解透彻,建立“化学情境”。 2、理论、定律要熟练掌握,学会应用。
3、元素及其化合物学习中有大量的内容需要记忆,要归纳、 总结,记忆要有方法。学会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 式。 4、化学实验中,注意演示实验的描述、实质(化学原理)、 语言(化学方程式);学生实验,要熟练地完成操作、记录, 写好实验报告;尽可能地做好家庭小实验。
2.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将物质分为 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将物质分 为______物质、______物质和_______物质。
物质的分类(课本P3页)
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非均匀混合物
均匀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粗读 → 精读
→ 研读
(预习) (掌握重、难点) (提出问题)
有问题的作记录,自己实在不能解决,求助老师或同学。
⑷ 重视课堂演示实验,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
⑸ 作好单元小结; ⑹ 认真对待每一场考试; ⑺ 重视老师的习题讲评课。
⑻ 选读一些化学阅读材料和学习资料。
化合价口诀 钾钠氢银正一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 钙镁钡锌正二价 通常氧硫负二价 一二铜汞二三铁 铝三硅四要记得
5、 在化学计算时,分析清楚化学原理是关键。
四、高一化学的主要任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摸索适宜的学习方法
坚持------象小闹钟一样地学习 反复------记忆的良方 反思------前进的加油站
学习要求: ⑴ 做好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做好笔记;
⑵ 课后及时复习;
⑶ 独立完成作业(教材上的、补充练习) ;
溶解度口诀
钾钠铵盐硝酸盐 磷酸二氢与醋酸 完全溶解不困难 硫酸钡和硫酸铅 特殊不溶记心间 氯化亚汞氯化银 白色沉淀记分明 硫酸钙银氯化铅 微溶也需记心间 钾钠钡碱溶于水 钙碱微溶不稳氨
物质的分类(课本P3页)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物质,人们常根 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进行 分类。
1.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将物质分为 ____物质、_____物质和_____物质。氧化物酸 Nhomakorabea碱
盐
……
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
铁(Fe)、钢、空气、氢气(H2)、碘(I2)、 碘酒、石墨(C)、乙醇(C2H5OH)、食盐、生 理盐水、氢氧化钙(Ca(OH)2)、石灰浆、硫酸 (H2SO4)、浓硫酸、盐酸(HCl)、氢氧化钠 (NaOH)、氯化钾(KCl)、氧化钙(CaO)、
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