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测研究发展战略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震前提出较准确的短临预测意见并
5
1982-6-16
四川甘孜
上报地方政府,政府采取积极措施,
6.0
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主要依据:地震活动、电磁、流体。
6
1985-9-12
新疆乌恰
6.8
7
1989-5-1
四川巴塘
1989-5-3
5.4 6.4,6.3
震前提出明确的短临预测意见并通
报当地政府,为稳定社会起到了重要
图2
1、各国地震科学家和政府的共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国相继成立机构,制定研究计划,开始地震预测研究工作。1949 年前苏联在科学院设立地震工作委员会,1960 年提出全面的地震研究计划。1964 年美国成 立地震预报委员会,制定地震预测研究十年规划;美国地质调查局设立“国家地震研究中心”, 开展了与地震、地震预测相关的地震活动断层调查工作。1965 年日本正式提出地震预测研 究计划,连续实施 7 个地震预测研究五年计划。1953 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地震工作委员会并 开始了地震预报方法研究;1966 年邢台地震后,中国成立了专门的地震预测机构,开始了 大规模的地震预测研究和实践工作。
我国是世界上多震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重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 央、国务院非常重视防震减灾工作,1966 年邢台地震后成立了专门的防震减灾工作机构, 全面开展了监测预报、震灾防御、应急与救援等防震减灾工作。在三大体系中,监测预报是 基础和首要环节。
四十年来,我国成功地预报了 1975 年海城 7.3 级地震,挽救了十万人的生命。据不完 全统计,四十年来我国曾对 20 次左右 6 级以上地震作出了成功或一定程度的,有减灾实效 的地震预报(表 1)。
图1
地震震源形成及其演化的模型,自 Reid1911 年提出地震弹性回跳理论后,又相继提出 了地震包体理论(B.T.Brady)、红肿理论(傅承义)等多种理论模型,但都不能全面解释震 源形成和演化过程。现在开展的地震前兆观测有地震活动性、地壳形变、地下水、地电、地 磁、应力-应变、气象、诱发因子、宏观异常等十几类近百种方法,也发现了大量的异常现
5.2
府报告。
主要依据:前兆震群。
震前 1 个月作出短期预测,并向当地
西藏申扎—
16
1998-8-25
谢通门
政府通报,取得减灾实效。
6.0
主要依据:地质构造、历史地震、地
震序列。
1998-10-2 1998-10-27 17 1998-11-19
云南宁蒗
5.3 5.2 5.0,6.2
震前半个月作出短期预测,并向当地 政府通报,取得显著减灾实效。 主要依据:地震序列、地下水、宏观、
震前提出准确的短临预测意见并通 报政府,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了 生命和财产损失。 主要依据:地震活动特别是前震、形 变、流体。 震前提出中期和短临预测意见并上 报省委和省革委,政府采取相应措 施,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主要依据:地震活动、流体、地应力、 地形变、地磁。 震前提出较准确的短期和短临预测 意见并上报政府部门,政府采取积极 措施,减少了生命和财产损失。 主要依据:地震活动、宏观、流体、 形变、电磁。 震前提出较准确的短临预测意见并 上报地方政府,政府采取积极措施, 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主要依据:地震活动、流体、电磁、 宏观、重力。
下面我对会议形成的三点共识谈点认识。
一、正视困难,增强信心,坚定开展地震预测研究的决心
地震预测科学是一门以科学假说为理论依据,以观测为基础的预测科学。根据马克思主 义认识论,我们可以将假说(模型)、观测、地震建立如下关系: 如图 1 所示,人们根据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前兆机理的已有认识,建立模型;再根据模型 选择观测方法,制定观测方案,确定预期的地震前兆指标;地震发生后把实际观测到的地震 前兆现象与预期的地震前兆指标进行对比,找出差距;根据差距再去修改模型,然后再重复 模型-观测-地震的循环过程,以至无穷,一步步缩小预期的地震前兆指标与实际观测到的地 震前兆现象的差距,最后实现地震的准确预测。
向当地政府部门通报震情信息,各级
24
2001-10-27
云南永胜
政府作了相应安排,减少了地震灾害
6.0
损失。
主要依据:地震活动、序列、流体、
形变、宏观。
四十年来,虽然对一些 6 级以上的地震未能作出有减灾实效的短临预报,但在震后总结 时,发现异常还是存在的。
22
2000-9-12

6.6
见。
主要依据:地震活动、形变、电磁。
震前提出明确的短临预测意见并上
报云南省和有关地、县政府,各级政
2001-4-10 23
2001-4-12
云南施甸
5.2
府采取相应防震减灾措施,产生重大
5.9
社会效益。
主要依据:地震活wk.baidu.com、序列、流体、
形变、GPS。
震前提出较准确的短临预测意见并

局通报表彰。
5.5
主要依据:水温、氮(N2)、二氧化
碳(CO2)、压容压力、地电、地倾斜、
地磁低点位移等。
提出短期预测意见,并向云南省政府
1997-1-25 11
1997-1-30
云南景洪 云南江城
报告。
5.1
主要依据:3 级以上地震增多、地震
5.5
窗、波速比、水氡、水温、水位、磁
偏角、形变、气压场异常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科学的发展水平, 目前地震预测的困难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生产力发展现状。 开展地震预测研究初期,人们曾发现很多、很明确的地震前兆异常,也曾试验性地对一 些破坏性地震提出预报意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随着震例的增多,发现在一些地震发生 前并没有看到什么明显的异常,也发现很多过去认识的地震前兆异常出现后并没有发生破坏 性地震,所以人们开始认识到,地震预测的困难程度远比料想的困难得多。 总之,地震预报研究是十分困难的,任何盲目的乐观都是不对的。但地震绝不是不可预 测的。
地温、应力。
震前提出明确的短临预测意见并通
1995-7-10
云南孟连中
9 1995-7-12
缅边界
报当地政府,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减
6.2
少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7.3
主要依据:地震活动、流体、形变、
电磁。
中、短、临预报功,向省政府及当地
政府报告,取得实效。受到国家地震
四川白玉-巴
10 1996-12-21
表 1 1975~2001 年做出成功或一定程度预测的地震
序号
时间
1
1975-2-4
2
1976-5-29
1976-8-16 3
1976-8-23 1976-11-7 4 1976-12-13
地点 辽宁海城
云南龙陵
四川松潘、 平武
四川盐源
震级 7.3
7.3,7.4
7.2 7.0
6.7 6.4
预测和预报情况
1999-1-3
5.0
地震活动、水温、形变、地磁。
震前提出准确的临震预测意见,并在
辽宁岫岩、海
震前 2 天通报辽宁省政府,取得明显
18 1999-11-29
城间
5.4
减灾实效,受到中国地震局和辽宁省
政府表彰。
主要依据:地震序列。
震前 3 个月提出短期预测意见,并向
19
2000-1-15
云南姚安
当地政府通报有关情况。
象,但还没有找到像天气预报温、湿、压、风那样的,物理意义明确的基本要素。地震震源 模型的局限性和地震预期前兆指标与实际观象结果始终存在的差异性,主要由于地震震源形 成及其演化的复杂性、地震震源的不可直接探测性造成的。 图 1 中的循环周期越小,实现地震准确预测的历程也就越短,不幸的是破坏性地震是一 个小概率事件,实现地震预测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地震预测研究发展战略几点思考
岳明生 (2005 年 1 月 6 日)
同志们: 2004 年 12 月 13—14 日,中国地震局在北京召开了《地震预报发展战略研讨会》,近 80
位院士、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二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专题报告,第二阶段是自由发 言。专题报告观点明确,内容丰富,论述详实。自由发言踊跃,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陈 建民局长、宋瑞祥同志分别到会发表了重要讲话。与会院士、专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学术 空气、讨论氛围都很好的会议。院士、专家们的很多建议对制定我国地震预报发展战略都具 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各国纷纷建立地震预测实验场,制定重大地震预测研究计划,脚踏实地地开展地震预测 研究。1950 年以来,前苏联在中亚和远东地区建设了 33 个地震预测实验场。1970 年,日本 建立东海地震强化监视区。1985 年,美国在圣安德烈斯断层的帕克菲尔德地区建立地震预 测实验场。上世纪 90 年代初,德国和土耳其在北安纳托亚断层建立实验场。上世纪 70 年代 末 80 年代初,我国在新疆南天山地区、南北地震带滇西地区建立地震预测实验场。近十年 来,日本制定了“海神计划”,美国制定了“地球透镜计划”,法国制定了“地学透镜计划”, 我国分别实施了地震监测预报“九五”和“十五”计划。
6.5
主要依据:地震活动、宏观、形变、
电磁。
震前提出准确短期预测意见。
20
2000-1-27
云南丘北、弥 勒
5.5
主要依据:地震序列、水位、水氡、
电磁。
甘肃景泰—
21
2000-6-6
百银间
震前 2 个月提出短期预测意见。
5.9
主要依据:形变、重力、地震活动。
震前向当地政府通报中短期预测意
青海兴海、玛
图 2 是图 1 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图 2 的中心线,即纵轴表示地震客观规律性,中心线右侧虚线和实线分别表示模型的理 想和实际发展曲线,它们与中心线的距离表示与地震客观规律的差距。中心线左侧虚线和实 线分别表示观测的理想和实际发展曲线,同样,它们与中心线的距离也表示与地震客观规律 的差距。由下而上表示时间由过去到未来。t′0表示我们现在地震预测研究的现状。 如图 2 所示,地震预测研究最终可以达到准确的预测,现在开展地震预测的时机已经成 熟。为什么说现在开展地震预测研究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呢?
8
1990-9-20
北京昌平
4.0
作用。
主要依据:地震活动、电磁、流体、
形变。
震前提出明确的短临预测意见并通
1994-2-16 1994-9-24 1994-10-10
青海共和
报当地政府,政府电报通知有关部门
5.8
采取了积极措施,取得一定社会效益
5.5
和经济效益。
5.3
主要依据:地震活动、流体、电磁、
作出临震预测,向当地政府报告并采
1997-2-21 1997-4-6 12 1997-4-13 1997-4-16
新疆伽师
5.0 6.3,6.4
5.5 6.3
取避震措施,受到国家地震局和自治 区人民政府通报表彰和奖励。 主要依据:地震序列参数(h、b 值) 小震平静、地倾斜、应变、电磁、加 卸载响应比。
会议形成了三点共识,一是地震预报是十分困难的,要比我们料想的困难程度难得多。 但近四十年来的观测事实说明,地震是有规律、有前兆的,最终实现地震预测是可能的。为 此,我们必须正视困难,增强信心,坚定开展地震预测研究和预报工作的决心。二是我国近 四十年来的地震预测研究和地震预报工作是有成绩的,其在全世界的先进地位是有目共睹 的,但监测、预报、科研越来越脱节、基础研究落后、创新不足的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地 震预报工作的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三是突出重点,重建地震预测研究实验场,带动我 国地震预测研究和地震预报工作向纵深发展。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已有的监测预报 成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发展的基础,既要继承好,又要不断向纵深发展,同时必须不断 地引进新理论、新技术、新思路;全面加强地震预测研究,建立地震预测研究可持续发展和 监测、预报、科研有机结合机制,既要重视发震机理的研究,又要重视地震前兆现象的研究; 实行开放式的地震预测研究,欢迎国内外、行业内外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我国的地震预测研 究,鼓励多路探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作出较好短期预测,向中办和国办反
河北张家口
13
1997-5-25
—宣化
映情况。
4.2
主要依据:小震活动、水氡、水位、水
汞、形变、电磁辐射、地电、体应变等。
福建连城—
14
1997-5-31
永安
震前 3 个星期向当地政府报告。
5.2
主要依据:前兆震群。
15
1997-8-9
西藏八宿
震前 1 个月向西藏政府及八宿地区政
五十年来,在时起时伏的地震可不可以预测的争论声中,各国地震科学家和政府,设立 地震预测研究机构,制定并实施地震预测研究计划,建立地震预测实验场,以实际行动有力 地表达了他们对地震预测的看法——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当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发展水 平已经达到了可以开展地震预测研究的高度。
2、我国的有力证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