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PPT课件白板课件思维导图知识点]部编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
合集下载
《拿来主义》ppt课件
![《拿来主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eeea9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12.png)
❖
韩流
指韩国音乐、电视剧大举登陆中国后人们 的一种形象说法,它谐音于“寒流”,暗指我 国的音乐和电视剧处于被动地位。最近一段时 间以来,“韩流”这两个汉字频频出现在韩国 的媒体上。一些报刊甚至刊登连载文章,介绍 “韩流”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地区的流行情况, 并且认为“韩国经济的出路就在韩流之中”。 “韩流”现象已经引起韩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韩国政府最近表示,要借“韩流”现象更多更 广泛地进军中国文化商品市场,使“韩流”成 为促进出口的桥梁。
吝啬( )( ) 孱( )头 国粹( )
整体感知 :
为什么 (为什么要拿来) 是什么 (拿来主义是什么) 怎么样 (怎么拿来)
闭关主义(惧外)
破 送去主义(媚外)
送来主义(侵略)
拿
来
孱头 消极逃避
主 义
昏蛋 完全否定
破
立 拿来主义
废物 全盘接受
占有
立 拿来
鱼翅 使用
挑选 鸦片 存放
创新 姨太太 毁灭
小结: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 眼光,自己来拿!
合作探究:
喻体
鱼翅
本体
应持有的态度
吃掉(吸收)
鸦片
文化遗产中没价值但可适当保 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
姨太太
拓展研究:
鲁迅先生当时对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是持 “拿来”的态度.时代发展到今天,文化生活 领域更加丰富多样,例如圣诞节、情人节等 “洋节”比我们传统的节日都盛大,很多青少 年痴迷看韩剧和日本动漫;中国传统节日和习 俗遇冷;短视频媒体上像“李子柒”这样“文 化明星”风靡海外等等。对待对这些文化现象,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和应对呢?(点拨:举 其实例,分析。)
鲁迅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本文在批判中 立论的方法,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2《拿来主义》课件(43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2《拿来主义》课件(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a254c0f700abb68a882fb1e.png)
本文的语言艺术:
讽刺辛辣, 妙趣横生
诙谐中见 讥讽,憎 恶溢于言 表
反语: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 算得显示一点进步了。”
“能够只是送去,也不算坏事情,一 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讽刺:
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 画,在欧洲一路地挂过去,”叫做 “发扬国光”
语言揣摩
分析下列语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2)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有思考 ——有辨别 ——有选择
根据六、七段概括什么是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和“自己 来拿”各强调什么?
运用脑髓: 独立思考 心到 放出眼光: 鉴别精华与糟粕 眼到 自己来拿: 独立自主地选择 手到
二、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思考:课文前半部分作者提到了哪些主义?
否定
闭关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实质
惧外、排外
送去主义
只送不拿(送古 董、送古画新画、 送梅兰芳)
送来主义
主动送来
媚外、卖国
金钱、利益
利弊 丧权辱国
割地赔款 导致送去主义
文化堕落 经济衰败 主权丧失
丧失意识 恐惧洋货
总结: 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 梅博士出国:“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反语,意思是: 用活人代替古董并不是什么进步,而是卖国媚外愈演愈烈的一 种表现。
• 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 当时卖国媚外的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 充满着憎恶和鄙视讽刺。
对“送去主义”,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阅读课文, 找出这些语句,结合语境,联系历史背景,揣摩其感 情色彩。
12.《拿来主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12.《拿来主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9909040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f.png)
不敢进门
逃避畏惧
放火烧光
全盘否定
大宅子
接受一切
全盘肯定
文化遗产 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是怎样说理的? 比喻说理:形象生动,幽默含蓄,而锋芒毕露!
鱼翅
吃掉
喻文化精华
鸦片
送药房
喻益害并存
大宅子里的遗产
烟枪 烟灯
送,毁掉
喻文化糟粕
姨太太
走散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3、在提出“拿来主义”前,先提到了哪些主义?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拿
来主
鲁迅
义
章 整体 节
感知
贰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 主义”和“送去主义”?
先破后立、破中有立
问题探究
本文结构特点:先破后立
破:对片面的、错误的、反动的观点进行批驳。 立:证明自己观点、主张正确。
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的目的是为了
?(限填两
字)
创新
章 知识 节
回顾
肆
本文的论证艺术
1.比喻论证(8、9段) ——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2.类比论证(第3段) ——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3.对照论证(8、9段) ——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4.因果论证(1-7段)
课文总结
章 课后 节
练习
伍
探究
叁
研读文章第一部分(1—2段) 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闭关主义”?实质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批评“送去主义”的? (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 的? )
12《拿来主义》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2《拿来主义》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0549ab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d.png)
条分缕析,理解“怎样拿来”
作者运用了很多生动贴切的比喻,阐明了文 化交流中常常为人们纠缠不清的重大问题, 明确了对待外来文化应有的态度。阅读课文 的8~9段,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借“孱头”“昏蛋”“废物”等形象地批判了对待 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形象
表现
孱头 “徘徊不敢走进门”
拿来主义
鲁迅
壹
了解背景,明白 议论的针对性
明确杂文针砭的现实
根据历史知识以及本文的写作时间,讲述与下列语句相关的 典型事件:
一
二
三
中国一向是所谓 “闭关主义”, 自己不去,别人 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 门之后,又碰了一串 钉子,到现在,成了 什么都是“送去主义” 了。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 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 鸦片,德国的废枪炮, 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 的电影,日本的印着 “完全国货”的各种小 东西。
1、“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 文化艺术等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实行 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
2、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 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 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 产生“盲目排外思想”。
喻体
比喻论证 本体
应有的态度
表达效果
大宅子
文化遗产
占有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打比方,鱼翅 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 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
鸦片 有害也有益的一类 存放,供治病用 题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
有害可以做反面 送一点进博物 浅显化,把怎样“挑选”
烟枪和烟灯 教材的一类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拿来主义.ppt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拿来主义.ppt](https://img.taocdn.com/s3/m/680d146df121dd36a32d82f9.png)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 家,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集有 《呐喊》《彷徨》。我们在初中阶段所 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等 都选自《呐喊》。《彷徨》收录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 《伤逝》《离婚》等共11篇小说。
【文体知识】 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它“古已有之”,源远流
5.阅读第3段,找出说明“只送去不拿来”后果的关键 语句并赏析。 【提示】后果是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 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 赏”。
卖国的结果是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 族之林。“磕头贺喜”“讨”等词语刻画出所处的地 位与神态,描绘出了可悲的亡国奴境况。“残羹冷 炙”“奖赏”等词感情色彩浓烈。
解答时应首先比较“送” 和“拿”的区别
7. “送来”和“拿来”有什么区别? 【提示】“送来”是被动接受,而“拿来”是主动 获取;“送来”的是帝国主义剩余的东西,而“拿来” 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
8.为什么要把“送来”和“拿来”加以区别? 【提示】一“送”一“拿”,本质不同,内容全异, 将二者严格区别,既可明辨是非,澄清人们“吓怕” 了的模糊思想,又可使所立的论点更加鲜明、突出。
文明的对话 拿来主义
人类文明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许多宝 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在接触这些古代和外国的文化 遗产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呢?学习鲁迅先生的 《拿来主义》,从中可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1.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 法,明确“拿来主义”的本质。 2.理解本文在批驳中确立论点的方法,领会运用形象化 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6.第4段中区别了哪两个词?为何这样区别?对“我在 这里不想举出实例”应怎样理解? 【提示】区别“抛来”与“抛给”,讽刺国民党反动 派不过像哈巴儿狗得到主人“抛给”的骨头一样。 “抛给”,贬义,用鄙视的目光。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2课《 拿来主义》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2课《 拿来主义》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d2fab85551810a6f5248694.png)
4.文章在论述文化遗产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细细体会“大宅子”“鱼翅”“鸦 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等比喻有什么论证效果。
喻体
比喻论证 本体
应有的态度
表达效果
大宅子
文化遗产
鱼翅 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鸦片 有害也有益的一类
有害可以做反面教 烟枪和烟灯 材的一类
姨太太
腐朽淫秽的东西
占有 使用,吃掉 存放,供治病用 留一点进博物馆,其余毁掉
第12课 拿来主义
鲁迅
素养目标
1.思维目标: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及说理方法;理解文章的 现实意义。
2.审美目标:赏析文章精彩的语言。
任务情境
我们处在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使我们越来越感 觉到,世界是如此广阔,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上的一切在我们面前展开, 错综复杂,泥沙俱下,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鲁迅先 生曾在20世纪30年代,就继承文化遗产问题写过一篇杂文——《拿来主义》, 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
2.专家们围绕“语文教材改革删鲁迅名篇添武侠小说及网络作文是否合适”举行了一 场辩论会。请你作为反方辩手参与辩论,要求针对正方的观点进行反驳,有理有据, 有感染力,100字以内。 正方:合适。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标新立异,鲁迅的文章有些过于难懂,有了些阅 历的人才能略懂一二,对于孩子来说太过晦涩,也许过早地接触会产生抵触情绪, 适得其反。 反方:_(_示__例__)不__合__适__。__鲁__迅__的__文__章__有__些__是__前__无__古__人__、__后__无__来__者__的__,__语__文__就__应__该__是__让___ _学__生__学__习__经__典__的__文__章__,__知__道__正__确__的___修__辞__语__言__,__而__不__是__摘__几__篇__网__络__文__章__、__用__几__个__时___ _尚__的__词__语__就__可__以__了__,__不__要__打__着__与__时__俱__进__的__幌__子__去__误__导__孩__子__。_____
《拿来主义》必修四语文PPT精品课件
![《拿来主义》必修四语文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89f51f6f1aff00bfd51e5a.png)
《拿来主义》课件必修四语文课件(2 9张PPT ) 《拿来主义》课件必修四语文课件(2 9张PPT )
拿来主义
鲁迅
zhongguofeng
“拿来主义”
标
的故事
题
著名作家冯骥才出访法国的一次宴会
上,一个西方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 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
义”的危害:__祸__延__子_孙____。
《拿来主义》课件必修四语文课件(2 9张PPT )
《拿来主义》课件必修四语文课件(2 9张PPT )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盲目排外 一味媚外
送来 “抛来”、“抛给”
落后挨打 祸延子孙
《拿来主义》课件必修四语文课件(2 9张PPT )
《拿来主义》课件必修四语文课件(2 9张PPT )
反语:
•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 显示一点进步了。”
• “能够只是送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 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讽刺:
•
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
在欧洲一路地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
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我们生活的这个社 会可谓丰富多彩, 思想导向也是五花 八门,面对外界的 诱惑,我们该如何 选择呢?拿来主义 是否已给了我们一 些启发。
姨太太
“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
《拿来主义》课件必修四语文课件(2 9张PPT )
走散
喻腐朽 的封建文化
吸取精华, 剔除糟粕!
《拿来主义》课件必修四语文课件(2 9张PPT )
比喻论证 的作用
《拿来主义》课件必修四语文课件(2 9张PPT )
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 “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 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 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 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 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 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 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拿来主义
鲁迅
zhongguofeng
“拿来主义”
标
的故事
题
著名作家冯骥才出访法国的一次宴会
上,一个西方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 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
义”的危害:__祸__延__子_孙____。
《拿来主义》课件必修四语文课件(2 9张PPT )
《拿来主义》课件必修四语文课件(2 9张PPT )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盲目排外 一味媚外
送来 “抛来”、“抛给”
落后挨打 祸延子孙
《拿来主义》课件必修四语文课件(2 9张PPT )
《拿来主义》课件必修四语文课件(2 9张PPT )
反语:
•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 显示一点进步了。”
• “能够只是送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 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讽刺:
•
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
在欧洲一路地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
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我们生活的这个社 会可谓丰富多彩, 思想导向也是五花 八门,面对外界的 诱惑,我们该如何 选择呢?拿来主义 是否已给了我们一 些启发。
姨太太
“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
《拿来主义》课件必修四语文课件(2 9张PPT )
走散
喻腐朽 的封建文化
吸取精华, 剔除糟粕!
《拿来主义》课件必修四语文课件(2 9张PPT )
比喻论证 的作用
《拿来主义》课件必修四语文课件(2 9张PPT )
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 “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 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 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 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 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 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 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拿来主义》ppt课件
![《拿来主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24ce6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a.png)
对待大宅子的态度
孱头 昏蛋 废物
投降主义,全盘肯定 虚无主义,全盘否定 逃避主义,逃避害怕
3.这三类人对待大宅子的态度有什么共同点?作者对他们的态 度是怎样的?
对待大宅子的态度
孱头 逃避主义,逃避害怕
不 昏蛋 虚无主义,全盘否定 挑
废物 投降主义,全盘肯定 选
破:“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二)研读第9段
整体感知
论述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严重后果
最后,举开掘地下的煤为例,引出“送去主义”的严重 后果,既深刻论述了“送去主义”的危害,又辛辣嘲讽了国 民党的奴才相。笔法曲折,解剖入木三分。
反语:就是运用跟本意相 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 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 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 辞手法。这种比直白的表达来 得更有力,语气更为强烈,情 感更为充沛。
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第6段。思考:“送来主义”中,帝国主义送 来几样东西?实质是什么?
①英国的鸦片, ②德国的废枪炮, ③法国的香粉, ④美国的电影, ⑤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 的各种小东西。 实质:从经济到军事到文化,“送来”,就是贪得无厌 的侵略、掠夺,是企图亡我中华的罪恶。
整体感知
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2.面对祖上留下来的大宅子,作者为我们列举了三类人,这三类人分别 有什么样的表现?他们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第8段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 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 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 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 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 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 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拿来主义》课件(共3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拿来主义》课件(共3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94d307d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6.png)
》
写
1934年,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 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
作
“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 鲁迅也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问题上发表了
自己的看法。鲁迅当时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
背 《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
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是《拿来主义》,阐明
景 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
主义
丰富大度
使国力衰微
的自大
还得“拿来”
送来 主义
这种赏赐……这是“抛 给”……说得冠冕堂皇 些,可以称之为“送来”
施舍(只能 被动接受)
我们对”送来 的”吓怕了
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
送 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
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
第8段: “拿来 主义” 者全不 是这样 的。
孱头
怕给他的东 西污染了, 徘徊不敢走
进门
一味躲避
浑蛋
放一把火烧 光,算是保 存自己的清
白
全盘否定
废物
原是羡慕这 宅子的旧主 人的,这回
接受一切
全盘接受
2、阅读8-10段,分析“比喻”,梳理观点展开的论述过程。
第9段:
喻体
理解 “拿来
大宅子 里的
特点
态度
主 义 ” 鱼翅
者如何
“ 占 有 , 鸦片
挑 选 ” 。 烟枪
烟灯
姨太太
本体
“占有”“挑选”的 标准
2、阅读8-10段,分析“比喻”,梳理观点展开的论述过程。
第9段:
喻体
本体
《拿来主义》ppt课件完美版拿来主义的ppt
![《拿来主义》ppt课件完美版拿来主义的ppt](https://img.taocdn.com/s3/m/e883a36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c.png)
单一视角
拿来主义可能导致视野狭窄,缺乏多元视角和全 面理解。
拿来主义的风险和挑战
01
02
03
侵权问题
未经授权的复制或使用可 能侵犯知识产权,引发法 律纠纷。
文化同质化
过度依赖外来元素可能导 致本土文化的丧失和同质 化现象。
质量参差不齐
无筛选地引入可能导致质 量不高的内容或产品泛滥 。
如何应对拿来主义的挑战
拿来主义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CATALOGUE
目 录
• 拿来主义概述 • 拿来主义的核心观点 • 拿来主义的实践应用 • 拿来主义的挑战与对策 • 拿来主义的未来展望 • 《拿来主义》的文学价值与影响
01
CATALOGUE
拿来主义概述
什么是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是一种思想、态度和方法的集合,主张在借鉴和吸收外部先进的思想、文 化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发展。
创新传统文化 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可以将 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 时代特色的新文化产品,推动文化 创新。
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加速国内经济的发展 和产业升级。
扩大国际市场
借鉴国际市场的成功经验,可以更好地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提高 国际竞争力。
拿来主义的未来展望
拿来主义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拿来主义将更加频繁地应用于国 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各国文化、科技、经济的互利共赢。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拿来主义将更多地应用于数字化、 智能化等领域,实现更高效、便捷的资源共享和利用。
可持续发展
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拿来主义将 更多地关注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浪费等方面,推动可持续 发展目标的实现。
拿来主义可能导致视野狭窄,缺乏多元视角和全 面理解。
拿来主义的风险和挑战
01
02
03
侵权问题
未经授权的复制或使用可 能侵犯知识产权,引发法 律纠纷。
文化同质化
过度依赖外来元素可能导 致本土文化的丧失和同质 化现象。
质量参差不齐
无筛选地引入可能导致质 量不高的内容或产品泛滥 。
如何应对拿来主义的挑战
拿来主义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CATALOGUE
目 录
• 拿来主义概述 • 拿来主义的核心观点 • 拿来主义的实践应用 • 拿来主义的挑战与对策 • 拿来主义的未来展望 • 《拿来主义》的文学价值与影响
01
CATALOGUE
拿来主义概述
什么是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是一种思想、态度和方法的集合,主张在借鉴和吸收外部先进的思想、文 化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发展。
创新传统文化 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可以将 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 时代特色的新文化产品,推动文化 创新。
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加速国内经济的发展 和产业升级。
扩大国际市场
借鉴国际市场的成功经验,可以更好地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提高 国际竞争力。
拿来主义的未来展望
拿来主义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拿来主义将更加频繁地应用于国 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各国文化、科技、经济的互利共赢。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拿来主义将更多地应用于数字化、 智能化等领域,实现更高效、便捷的资源共享和利用。
可持续发展
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拿来主义将 更多地关注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浪费等方面,推动可持续 发展目标的实现。
《拿来主义》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拿来主义》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d02d9a7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0.png)
“挑选”的具体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 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 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 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走散)。 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 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 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 “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目录
壹贰叁肆
作
字
课
课
者
词
文
后
及
学
学
扩
背
习
习
展
景
介
绍
第一章
作者及背景介绍
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 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 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 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 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 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 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 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
2.第5段中哪些词语含有讽刺意味?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 有何区别?第7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 理解?
“摩登”是针对上文“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 后……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而言的,把 卖国媚外的行径说成“时髦”,一味地“送去” 说成“赶时髦”,其讽刺意味是很浓烈的。“吝 啬”是针对上文“丰富”、“大度”而言的,两 者鲜明对照,对“送去主义”者进行讽刺鞭挞。 “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 文化侵略、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语;“拿来” 是根据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 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 自己拿。
目录
壹贰叁肆
作
字
课
课
者
词
文
后
及
学
学
扩
背
习
习
展
景
介
绍
第一章
作者及背景介绍
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 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 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 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 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 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 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 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
2.第5段中哪些词语含有讽刺意味?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 有何区别?第7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 理解?
“摩登”是针对上文“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 后……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而言的,把 卖国媚外的行径说成“时髦”,一味地“送去” 说成“赶时髦”,其讽刺意味是很浓烈的。“吝 啬”是针对上文“丰富”、“大度”而言的,两 者鲜明对照,对“送去主义”者进行讽刺鞭挞。 “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 文化侵略、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语;“拿来” 是根据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 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 自己拿。
12《拿来主义》课件(54张PPT)-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12《拿来主义》课件(54张PPT)-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14e4ba314028915f814dc2d7.png)
"送去主义"是"闭关主义"在新形势下的表现。从
到
,从对旧文化的抱残守缺到对进步文
化的深闭固拒,都是与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不相容的,文章一开始就把问题放到历史和现实的背
景中去考察。
联系本文写作背景,为什么"别的且不说",而 "单说学艺上的东西"?
这是反语,表现了作者对"送去主义"的嘲讽
本段最后一句"活人替代了古董, 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 进步了",
应采取什么态度?
(2)找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张的句子
D(1)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姨太太") 应采取什么态度?
(2)找出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 主张的句子。
F.用一句话概 括”拿来主义” 的做法。
logo
4."得了一所 大宅子"自然 是指面对文 化遗产,其 余的内容应 当怎样理解?
0 1 .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
关于 “比喻 论证”, 我们应 该掌握 哪些知 识?
01
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 道理。
02
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 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 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 道理。
03
2.阅读第 3 段,思考这段是否运用了 比喻论证的方法。
这里用尼采与"送去主义"者作比,尼采与"送去主
义"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识的人,
(鲁迅·《自题小像》)
要 分 析 " 孱 头 " " 昏 蛋 " " 废 物 " 的 表 现 ?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 格的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本文写于 1934年6月4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 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 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 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 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因此,用 “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 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 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 文化的正确态度。
划分段落层次 归纳段落大意
送去 —— 主动送去, 媚外求荣,自欺欺人
送来 —— 被动接受, 没有选择,大受其害
因为送去、送来都不好,所以只能拿来 (因果论证)
拿来主义: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十五部
《且介亭杂文》缘起
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 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 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 “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 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 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 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 暗现实。
随笔:说理成分多,接近杂文 散文:侧重于抒情、叙事
韩流
指韩国音乐、电视剧大举登陆中国后人们 的一种形象说法,它谐音于“寒流”,暗指我 国的音乐和电视剧处于被动地位。最近一段时 间以来,“韩流”这两个汉字频频出现在韩国 的媒体上。一些报刊甚至刊登连载文章,介绍 “韩流”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地区的流行情况, 并且认为“韩国经济的出路就在韩流之中”。 “韩流”现象已经引起韩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韩国政府最近表示,要借“韩流”现象更多更 广泛地进军中国文化商品市场,使“韩流”成 为促进出口的桥梁。
特点 不送不拿
只送不拿
实质 惧外、排外 媚外、卖国
利弊 丧权辱国
文化堕落
割地赔款
主权丧尽
导致送去主义 贻害子孙
拿来主义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爱国 和平交往
人自成为新人 文艺自成为新 文艺
思考
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 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 义”? 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 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 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 去主义”。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 对立面出现的,“破”中有“立”,“破” 正是为了“立”。对比鲜明,衬托突出。
研习第一部分:
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 体会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 观点时的表现力。
思考
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
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 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2.了解杂文的特点,体会鲁迅杂文犀利、 辛辣、幽默的语言特点。 3.学习本文,认清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 态度——批判地吸收,并能运用正确的 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樟 寿,字豫才,后 名树人,浙江绍 兴人,我国现代 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
主要作品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占有、 挑选、 创新
对照表一
闭关主义 特点
送去主义
实质
利弊
拿来主义
对照表一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只送不拿
实质
拿来主义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利弊
对照表一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只送不拿
实质 惧外、排外 媚外、卖国
利弊
拿来主义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爱国 和平交往
对照表一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总有一款PPT 适合您
【最新出品\精心整理\倾情奉献\敬请珍惜】
第三单元:
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
杂文:是报刊上常见的一种文体,是以形象
说理为主的,短小,活泼,犀利的文学体裁,是 “战斗性的文艺作品”(夏衍);是“文艺体裁 的一种”(唐弢)。
杂文的基本特征: 文学体裁角度 :文艺作品,文学性、形象性 实用文体角度:议论文,议论性、说理性
◎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
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 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 各国一路挂过去,“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 以为耻,反以为荣;
“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 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 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 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
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 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 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思考
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 后果及危害?
“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 后果及危害?
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 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 他发了疯”;中国若“只是送出去”,同样是 愚蠢可笑的。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 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我们 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 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 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 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思考
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什么口号? 针对什么阐明了一种正确态度?
写作背景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 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 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 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 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
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 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 “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抵制日货
1、郑州抵制日货行动升级,药店餐馆等积极参 与。
2、沈阳一家连锁超市近30家店更是将所有日 货下架,中日合资产品亦一件不留,深圳一 家酒吧亦摆出写有“不销售朝日啤酒”字样 的灯箱。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把抽象深奥的 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的方法,体会生动形 象的论证艺术对表现思想内容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