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地铁限界设计技术要求规范--哈尔滨一号线四期为例-5(限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限界

5.1一般要求

1.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四期工程限界设计应符合下列规范: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GJ3-2001)

2.设计范围:哈尔滨市轨道交通1号线四期工程全线正线和辅助线。

3.轨道交通限界是确定行车构筑物净空的大小和安装各种设备、管线相互关系的依据。限界的尺寸应根据车辆的轮廓尺寸和技术参数、轨道特性、受电方式、施工方法、设备安装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计算确定。应力求经济合理、安全可靠。限界包括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

4.车辆限界

车辆限界是制定建筑限界的依据。根据本线选定的车辆主要尺寸等有关参数、并考虑在静态和动态情况下所达到的横向、竖向偏移量及偏移角度,按可能发生的最不利的情况计算确定。

5.设备限界

根据车辆限界、轨道状态不良引起车辆的偏移和倾斜,并考虑适当的安全量等因素计算确定。

6.建筑限界

建筑限界是满足车辆运行和设备安装有效净空的最小尺寸。

各种断面型式的建筑限界与设备限界之间的空间,需满足各种电缆、水管、动力箱、消防箱、信号机、照明灯、接触网及其固定设备的安装要求。

曲线地段的建筑限界,应在直线段建筑限界的基础上进行加宽和加高。

道岔区建筑限界应在直线段建筑限界的基础上,根据道岔的种类和车辆有关尺寸计算加宽和加高量并以此进行加宽和加高。

竖曲线地段的建筑限界,如在限界计算中已计入竖曲线加高量,建筑限界可不再考虑加高,否则,应进行加高。

7.限界设计还应包括人防隔断门建筑限界、过渡段建筑限界等其它建筑限界的设计。同时应与相关专业协调确定区间各种设备和管线安装位置的空间分配原则。

5.2主要技术条件

1.车辆主要尺寸和参数

(1)车体计算长度:19000mm

(2)车体最大宽度:2800mm

(3)车体最大高度:3800mm

(4)车辆定距:12600mm

(5)车辆转向架轴距:2200mm

(6)车厢地板面距轨面高度:1100mm

(7)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km/h

2.线路、轨道主要技术标准

区间正线平面最小曲线半径300m,困难情况250m。辅助线200m,困难情况150m。车站的最小曲线半径1000m,困难情况800m。

轨道建筑高度:

矩形隧道560mm,圆形隧道740mm,单线马蹄形隧道650mm。

轨道最大超高值120mm。

新建正线、辅助线均铺设60kg/m钢轨和60kg/m钢轨9号道岔。

正线最大坡度:30‰,辅助线最大坡度35‰。

轨距:1435mm

3. 站台边缘距线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1500mm

4. 站台装修完成面距轨顶面的高度:1050mm

5. 接触网触线底面距轨顶面高度

接触网触线底面距轨顶面的最小高度:

隧道内不小于4040mm

地面线不小于4400mm

车场线不小于5000mm

5.3区间、车站的建筑限界

5.3.1区间直线段建筑限界

1. 区间直线段单圆隧道建筑限界

区间单圆隧道的建筑限界应根据采用盾构法施工的区间线路采用的最小曲线半径和轨道超高值来确定。直径方向的建筑限界采用5200mm。本工程正线最小曲线半径为300m,经核算满足限界要求。

2. 区间直线段单洞单线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

区间单洞单线马蹄形隧道的建筑限界应根据采用矿山法施工的区间线路采用的最小曲线半径和轨道超高值来确定。建筑限界总宽度4880mm。电力电缆支架设在行车方向左侧,通信信号电缆设于行车方向右侧。

曲线段采用移动隧道中心线向线路基准线内侧偏移的办法解决轨道超高引起的内外侧不均匀位移量。缓和曲线地段采取渐变的原则。

3. 区间直线段双线矩形隧道建筑限界

区间直线段双线矩形隧道内,线路中心线至边墙内侧距离2100mm,至中隔墙最小净距2000mm,中隔墙厚度为d,如按300mm考虑,中隔墙两侧施工误差各考虑50mm,则建筑限界最小总宽度为A=(2000+2100)×2+300+50×2=8600mm。轨道结构高度为560mm,建筑限界最小总高度5060mm。

5.3.2区间曲线地段建筑限界的确定

1. 新建区间曲线地段的矩形隧道应在直线地段的基础上根据曲线半径、轨道超高等进行加宽和加高。

圆曲线地段的加宽值根据圆曲线半径及轨道超高值计算确定。

缓和曲线地段的加宽应在直线地段建筑限界的基础上根据圆曲线地段的加宽值进行渐变加宽。

2. 新建单圆隧道和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的加宽采用圆心在曲线超

高地段作水平(X 方向)和垂直(Y 方向)移动的办法,移动量计算公式为:

()⎩⎨⎧--==ααcos 1sin 00h Y h X

式中:α——轨道超高角度,()s h /sin 1-=α;

0h ——直线段圆心距轨面高度(mm),取1860mm ;

h ——轨道超高值(mm); s ——内外轨中心距离(mm),取1500mm 。

5.3.3 车站建筑限界

1. 直线段岛式站台车站矩形隧道建筑限界

岛式站台车站矩形隧道线路中心线距外边墙内侧需要布置通信信号电缆和广告牌,线路中心线距外边墙内侧最小净距2100mm ,距站台边缘净距1500mm ,车站建筑限界最小总宽度A=(2100+1500)×2+站台宽度,轨道结构高度560mm ,轨面到上排热风道距离不小于4550mm 。

2. 在有效站台范围内,线路中心线至站台边缘内侧距离1500mm ;在非有效站台范围内,线路中心线至站台边缘内侧距离1700mm ;在外墙或立柱上不敷设任何设备或管线时,直线限界不小于1800mm 。

3. 曲线车站

曲线车站(或有曲线进站的直线车站)应在直线段车站的基础上,根据车辆尺寸、曲线半径、超高设置等进行加宽。

5.3.4 人防隔断门或防淹门建筑限界 直线段人防隔断门或防淹门线路中心线距离门框内边缘不小于1800mm ,建筑限界总宽度3600mm 。曲线地段需根据曲线半径和轨道超高进行加宽。

5.4 线间距的确定

1. 一般单圆隧道地段两线线间距采用12000mm 。

2. 矩形隧道地段(无中隔墙) 最小线间距采用3400mm 。

3. 矩形隧道地段(有中隔墙) 最小线间距采用4400m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