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字训练,拓宽语用空间
语文教学如何进行语言文字实践
语文教学如何进行语言文字实践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围绕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
在语文学科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从最初的“语文素养”概念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到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现在提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的四个层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从对语文学科所承载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任务的不断变化,就可以看出语文学科的历史发展路径,这一路径反映出语文学科作为诸多学科中一员,首当其冲,富有历史地位,富有时代使命,具有独当之任。
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公民的文化素质、民族的文化自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立足课堂,创设语言文字运用环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对于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言而喻。
二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一文,从题材讲是寓言故事,小故事里蕴含大道理,怎样将故事讲好,又能自然而然地将道理传递给学生,还能在教学中坚守语文味,创设语言文字运用环境,的确值得思考。
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心情读,想象画面读,联合读、猜、想、说进行故事教学,在读中猜,猜中想,想中说。
先引导学生体会种田人不劳而获乐滋滋的心情,创设情景,想象画面,补白:早上、中午、晚上种田人等待兔子撞死想不劳而获的情景。
以读讲故事使孩子积累语言,在读中想象画面加以动作使学生走进故事中感悟其中的人和事,小故事的大道理自然走进了孩子的内心,再给他人讲述故事,加入属于自己的理解和语言,发展和形成自己的语言系统。
语用训练,让标点与语言一起“说话”
语用训练,让标点与语言一起“说话”作者:张健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7年第12期[摘要]阅读教学中语用训练的理念呼吁我们要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
而文本的言语形式绝不仅仅是单指语言,还应该包括文本中的标点符号。
阅读教学应放大标点符号的语用价值,从而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提升。
具体策略有:结合语境,揣摩标点符号的丰富内涵;紧扣形式,体悟标点符号的内在情感;开辟窗口,想象标点符号的深刻留白。
[关键词]语用训练;标点;语言[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4-0059-01语文新课标首次提出“语用”教学理念以来,阅读教学已开始逐步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对文本言语形式和写作策略的体悟上。
但很多教师所关注的只是文本的语言,而忽略了文本中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标点。
事实上,看似普通的标点符号其实蕴藏着表达内涵、流露情感、展现留白等语用价值,理应成为语用训练中一个重要的维度。
一、结合语境,揣摩标点符号的丰富内涵在文本表达体系中,标点符号与语言文字相辅相成,既是作者表达情感、阐明观点的工具,也是作者理解感知、洞察文本的依据。
语用训练不能忽视对标点符号的关注,而要在结合具体语境的情况下,引领学生感知标点背后所蕴藏的丰富内涵。
如《鞋匠的儿子》一文,在写林肯演讲时,有这样一处描写:“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都化成赞叹的掌声……”文中的这一处省略号的运用可谓意味无穷,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内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研讨:“从课文的省略号中,你读懂了什么?如果你就是在场的那个嘲笑林肯的参议员,你会想些什么?又会对林肯说些什么呢?”学生纷纷从林肯与参议员两个不同的视角出发,对文中的省略号进行了充分的解读:首先,从林肯的角度来看,省略号极好地展现了人物泣不成声之后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林肯对自己父亲的尊重;从参议员的角度来看,这个省略号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将参议员内心想法的变化融入其中,给予了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
务必把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放在首位
务必把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放在首位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们思维的工具。
尤其是在现代化信息社会中,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的最重要的媒介。
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础工程。
因此,语文学科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重视它的工具性的一面。
教学中应始终坚持把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放在首位。
总结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小学语言文字如何训练:一、要提升语文教师意识对我们课堂的实践者教师来说,训练意识比语文功底更重要,众所周知,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由优美的文字构成的,正是通过这一个个语言文字符号,学生才从中学得了知识,获取了信息,增长了能力。
许多优秀的教学案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能够抓住教材中典型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辨析,以领悟其中的规律性,并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运用。
从细微处彰显一个语文教师的知识功底和训练意识,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在教材里能处处看到“语文”,在备课和上课中时时不忘训练。
二、要准确定位训练目标备课时选好训练点的关键是认真阅读课文,即“细读文本”。
语文教师应当以普通读者、教师、学生三种身份细读教材文本。
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大致要经过感知、理解、赏析、迁移这几步,教師备课也要亲历这样的过程。
训练点是在教师熟悉教材、字斟句酌的过程中逐步确定下来的。
要提高语言训练的效果,就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这个教学目标体系是由“新课标对该年段提出的总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这几部分构成的。
这就要求我们进行语言训练时必须有明确、适度的训练目标,并使教师“教”的目标内化为学生“学”的目标。
训练目标的确定要到位却万万不能越位。
所谓“越位”,就是指语言训练超出课标和教材的要求,脱离学生的实际,盲目地拔高训练要求,这样不仅使训练如过眼云烟,流于形式,而且还会加重学生的负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教师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
如何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如何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一、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感情的载体。
要培养学生的感情,前提条件是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感情的载体。
过去的课堂教学,学生似一只容器,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东西。
可以说,学生只能“听”懂,而不能“读”懂。
长此以往,学生的感情只能处于压抑状态,从而,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自主语文实践活动。
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因此,我们改革课堂教学还应做到“课文不读熟不开讲”,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感悟。
所谓“以读见悟”,我们要将课堂上读书、思考、积累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杜绝学生配合老师上课的现象,形成老师主导的教学氛围。
当然,老师的主导应以形象思维为支撑,如简笔画、即兴表演、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体,等等。
一旦学生看出作者所描绘的情境。
自然就领悟了表现这一情境的语言文字,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自然而然地也就培养了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二、重视写字教学——字能写“情”。
众所周知。
文字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交际需要产生的,是划分民族文化的根本界限。
因此,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人民族心于写字之中,同时也铸就了学生的民族之魂。
“提笔即是练字时”,人能写字,字也能写人。
语文老师要重视写字训练,其他学科的老师也应重视。
训练时必须严格认真,一丝不苟:还要注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尤其要从低年级抓起。
值得庆幸的是。
苏教版语文教材十分重视写字的训练,其编排体现了小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及汉字本身的构造和使用的规律,目光睿智而深远。
作为一名教师,在写字教学实践中也深深体悟到,在让小学生掌握书写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开发了他们的认知潜能,接受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学习了用汉民族特有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看待客观与主观世界。
因此,笔者认为,学生认真练好了字,便可以说是尊重和热爱民族文化,反之,连字都写不好的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又从何说起呢?三、充分发挥教师、教材的育情功能。
2024年开展语言文字工作计划
2024年开展语言文字工作计划一、总体目标2024年,我们将着力提高全民语言文字素养水平,推动规范、准确、美观的语言文字使用。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讲座、培训、宣传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努力打造一个文明、和谐、干净的语言文字空间。
二、重点任务1.提高公共场所的语言文字质量加强对公共场所标识、广告、海报等语言文字的规范管理,严禁使用错别字、草率书写等现象。
开展标语创作大赛,推选出优秀标语,用于公共场所宣传使用。
2.加强学校教育通过加强语文教育,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加强对学生的规范书写、标点、语法等方面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语文作文比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3.加强语言文字培训组织各级干部、教师、企事业单位员工等参加语言文字培训班,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修养和规范使用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语法、修辞、行文风格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培养培训参与者正确表达思想的能力。
4.严格网上语言文字管理加强对网络语言文字的管理,发挥网络平台的舆论引导作用。
组织网友参与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讨论,引导网民形成尊重他人、文明发言的网络氛围。
5.推广优秀文化传统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宣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字的认同感和热爱度。
推广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使传统文字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三、具体措施1.开展讲座和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有声望的作家和编辑、教育工作者等进行语言文字讲座和培训,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语言文字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素养。
讲座和培训内容包括语法、修辞、标点、字形等方面的知识。
2.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印刷宣传品、电子媒体、网络等各种形式,宣传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普及语言文字规范、语言文字修养的相关知识。
开展语言文字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活动,提高人们对语言文字的重视程度。
3.加强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语言文字工作监督机制,加强对公共场所、网络、广告等语言文字的监管。
教学语言训练期末总结反思
教学语言训练期末总结反思语言训练是一门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全面培养的课程,对于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拓宽语言知识面以及培养语感和语用能力都具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学期的语言训练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经验,下面将对我这学期的语言训练课程进行总结反思。
首先,我学到了很多有关语言知识和技巧的内容。
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我通过学习了解了很多新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尤其是通过阅读和写作,我不断地将新学的词汇和语法运用到实践当中,使自己的语言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听力和口语方面,我通过反复的听力练习和口语对话,逐渐提高了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我通过大量的阅读和不断的写作练习,加深了对英语文章结构和表达技巧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其次,我也收获了很多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经验。
在语音和听力训练中,我发现通过跟读、模仿和听力训练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发音和听力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在词汇和语法训练中,我通过多次复习和巩固,不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在阅读和写作训练中,我发现通过积累和运用固定句型、熟悉常见词汇和短语,以及多进行写作练习,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此外,我发现通过参加课外英语角或者组织语言交流活动,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感。
然而,我也发现了自己在语言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在听力和口语训练中,我发现自己还需要提高听力的速度和准确性。
有时候在听力理解上出现了困难,甚至需要反复听才能完全理解。
另外,在口语表达上,我发现我还需要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和灵活运用能力,以便更流利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其次,在阅读和写作训练中,我发现自己还需要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力,有时候遇到长篇阅读时,我会有些束手无策。
在写作方面,我发现自己的词汇量和句型运用还有待提高,使我的文章更流畅和有逻辑性。
最后,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上,我发现自己还需要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提高学习效果。
探寻长文之妙·采撷短教之美:长课文教学的三重建构——以统编版三(下)《漏》的教学为例
探寻长文之妙·采撷短教之美:长课文教学的三重建构——以统编版三(下)《漏》的教学为例发布时间:2023-07-13T07:18:09.72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502期作者:葛丽娜[导读] 在今天“轻负高质”课堂中,我们应该如何建构课堂教学、有效进行长课文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统编版三(下)《漏》,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思考。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沙埠镇中心小学318025摘要:部编版语文教材中长课文占的比例很大,长课文的教学对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有效进行长课文教学,笔者以《漏》的教学为例,从“聚焦题目,触摸文本;切入心理,潜入人物;训练语用,拓宽文思”三个方面来阐述,希望借此让长课文教学变得更厚实、更高效、更具有张力。
关键词:聚焦切入训练在今天“轻负高质”课堂中,我们应该如何建构课堂教学、有效进行长课文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统编版三(下)《漏》,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思考。
一、聚焦,关注“漏”触摸文本长课文《漏》是一篇民间故事,情节生动,全文是围绕“漏”展开的。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关注“漏”、聚焦“漏”,以“漏”为线索,思考一个“漏”怎么会引出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
1.识“漏”,走近故事。
教学伊始,教师以“漏”为切入点,利用“漏”字的演变过程,理解“漏”的意思,进而识记“漏”。
基于学情,现实生活中学生们已经很难见到房子漏雨的情景。
首先教师借助文中的插图,拉进了“漏”与学生间的距离,也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故事内容。
2.聚“漏”,梳理情节。
长课文教学时,教师要紧抓单元目标和语文要素,尝试长文短教。
在设计教案时,关注前后联系,在理解故事内容概括上进行重构,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教学《漏》时,在精读课文的同时,帮助学生利用“漏”为线,罗列出故事情节;由扶再放,一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梳理出故事情节——听“漏”、撞“漏”、甩“漏”、再遇“漏”、被“漏”吓昏、说漏雨。
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6篇)
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6篇)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6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1作为一名合格的干部,在强调日常工作的同时,更应加强自身修养的提升。
做人一定要浅,浅得透明,浅得正直,浅得真实。
正所谓,为学实难,在于“艰苦”,而为人不易,则在于“真”。
要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敢于展现真实的自己,做一个真人。
科级干部要以“修己”而达到高效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树志向,要“树立远大的人生价值目标”,这里所讲的远大的人生价值目标,是指一个干部从社会发展及自身所在单位发展的角度出发,树立我能为单位做些什么的志向;二是立品格,在工作交往中,作为领导干部要能够放眼他人,而非自我欣赏,正确地看待别人的不足,以欣赏的眼光接纳别人的优点,客观的赞扬别人的成绩,公正的评判别人的失误。
三是重情趣,要严守生活小节,培养健康情趣,守住欲望关、爱好关、亲情关、社交关。
人人都有欲望,个个都面临诱惑。
但作为一名组织培养和信任的科级干部,就要能够克制住欲望、顶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
朋友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要多于与益者交。
作为科级干部一定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尺度,择善而交,择贤而交。
对于交往,可以互利,但不可相互利用;可以相帮,但不能超出原则范围;可以取悦,但不能虚荣讨彩。
科级干部是在一线上承担具体管理工作的人,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必须要在动脑筋、负责任、有作为、做表率上下功夫,要切实能够拿出具有自身特色和创造性的工作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工作标准,完成一个合格的科级干部落实与执行、管理与服务、联系与沟通的实际作用与任务。
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27月27日上午,我在县xx高中参加了xxxx年xx县小学教师全员能力提升的培训,本次培训旨在提高我县小学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知识、课堂教学能力、课题研究能力等,切实提高我县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技能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水平。
家长语言文字规范提升训练计划
家长语言文字规范提升训练计划介绍本文档旨在为家长提供一份语言文字规范提升训练计划,帮助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使用正确、准确、文明的语言。
通过遵循规范的语言文字使用,家长可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语言表达范例,促进孩子的语言文字发展和沟通能力提升。
训练目标- 提高家长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准确性。
- 培养家长的文明用语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 培养家长的积极正向语言惯,鼓励和激励孩子。
训练计划1. 规范语言文字使用- 避免使用粗俗、侮辱性的语言。
- 尽量使用准确、简洁、通俗易懂的词汇。
- 避免使用语法错误和口头禅。
- 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大小写。
2. 积极正向的语言表达- 鼓励家长使用积极的语言表达方式,如赞美、鼓励和感激。
- 避免使用否定和批评的措辞,尽量转化为建设性的反馈。
- 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意愿,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观点。
3. 培养沟通技巧- 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感受。
- 避免中断对方讲话,尊重对话的平等性。
- 学会提问和回应,以促进有效的沟通。
4. 语言文字规范的实践-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供语言文字规范的范例,如读书、讲故事、观看有教育意义的节目等。
- 鼓励孩子参与语言文字规范的讨论和练,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意识。
-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语言文字规范,共同遵守和执行。
结论家长在孩子语言文字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遵循语言文字规范和进行相应的训练,家长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这将有助于孩子的语言文字发展和沟通能力的提升,促进他们在社交和中的成功。
家长语言文字规范提升训练计划
家长语言文字规范提升训练计划1. 引言语言文字是是人类交流的基本工具,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环境中对孩子进行规范的语言文字教育,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计划旨在帮助家长提升语言文字规范,为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 训练目标- 提高家长对语言文字规范的认识和重视- 提升家长自身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培养家长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的能力- 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3. 训练内容3.1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 语言与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语言文字的种类与特点- 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性3.2 家长语言文字规范- 家长的语言表达要求- 家长的语言文字规范行为- 家长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语言学习3.3 家庭语言环境营造- 家庭语言环境的意义- 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 家庭语言环境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影响3.4 亲子沟通与互动- 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亲子沟通的有效方法- 亲子互动中的语言教育4. 训练方法- 线上课程学习:通过专业的线上平台,学习语言文字规范相关课程,了解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家长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性。
- 线下实践: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文字规范的实践,营造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
- 亲子活动:组织亲子活动,通过互动游戏等方式,提升家长与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
5. 训练时间与安排- 训练周期:本计划共分为四个阶段,每阶段四周,共计16周。
- 每周任务:每周至少完成两节线上课程学习,并参与一次线下实践或亲子活动。
6. 考核与评估- 定期进行线上课程考核,评估家长对语言文字规范的掌握程度。
- 组织线下实践活动和亲子活动,观察家长在实际生活中的语言文字规范行为,评估其实践效果。
7. 预期效果通过本计划的实施,我们预期达到以下效果:- 家长对语言文字规范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 家长能够在家中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
立足文本 提升语用——谈中年级仿写训练的策略
2019年第29期(总第648期)科学咨询/科技管理摘 要:语用即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的运用。
立足文本,提升语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和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本文从中年级仿写训练这一角度切入,对如何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对新时代小学生的语用素养有所裨益。
关键词:文本;语用;仿写引言文本是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依据。
立足文本进行语用教学是彰显语文教学价值的重要措施。
教师要重视语言文字的阐释,引导学生在仿写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本人认为中年级仿写训练主要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体会精妙语句,学遣词造句语句仿写练习是语用教学的基础。
中年级小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语言审美基础,但是由于语言组织的变化多端,在面对一些精妙语句的时候,学生在理解和感悟方面还是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给予切实的引导,帮助学生提升认知。
[1]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语句“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进行仿写练习。
这个句子用的是拟人和排比的手法。
它把海底动物们的声音表现得活灵活现,同时也增加了文本的气势和趣味。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各个小组一起交流、一起写作、一起评价,看看谁写得最生动、最有趣。
如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我和爸爸去动物园,看到了很多动物,有的用鼻子卷着干草吃,有的抱着竹叶吃,有的伸着脖子够着树叶吃,它们可真可爱。
”这个句子用了排比手法,但是没有用上拟人手法,小组成员可以集体协商,看看如何把这个句子变得更加有趣。
经过思考,学生们写出了更好的句子:“我和爸爸去动物园,很多动物都特别可爱,大象像个大力士,哼哧哼哧地吃干草;熊猫像个小伙子,嘎吱嘎吱地咬竹子;长颈鹿像个小姑娘,羞羞答答地啃嫩叶。
学习语用与诗意语文的典范--王崧舟《去年的树》教学案例评析
学习语用与诗意语文的典范--王崧舟《去年的树》教学案例评析范锐【期刊名称】《小学教学参考》【年(卷),期】2014(000)016【总页数】1页(P70-70)【作者】范锐【作者单位】安徽安庆市舒州逸夫小学 246300【正文语种】中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道出了语文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
王崧舟老师教学的《去年的树》(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正是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主线,并将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1.创设教学情境,进行语用训练轻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王老师教学《去年的树》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极富诗情画意的画面,加上他富有磁性的语言描述,赋予了“一棵树”、“一只鸟”鲜活灵动的艺术形象,让“这棵树”和“这只鸟”这样一对好朋友展现在我们眼前。
随着画面的展开,王老师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一只鸟总是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
树呢,总是听着鸟儿唱。
”随后,放眼于森林——“在这片有千万棵树的森林里,唯有这棵树听着鸟儿唱歌。
这棵树长得什么样?在这片森林里有千万只鸟,唯有这只鸟给这棵树唱歌。
这只鸟长得什么样?”这富有诗意的语言和可感的艺术画面,给学生提供了形象逼真的情境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开启了学生言语的阀门。
学生们借助形象的画面,凭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的积淀,对“这棵树”和“这只鸟”进行了描述:这棵树长得高大挺拔、枝繁叶茂;这只鸟长得小巧玲珑、亭亭玉立。
就这样,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形成了树和鸟的总体印象,并用语言进行了具体的描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锤炼。
2.拓展训练空间,加强语用训练《去年的树》这篇童话故事采用浅显的语言,留下了许多空白。
注重语言建构与运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文言文教学为例
———以文言文教学为例文言文篇幅短小,意蕴深远,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珍贵遗产。
教学文言文不仅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之一。
但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造成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认知只是停留于浅层,没有自主进行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习实践空间。
要想使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兴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同,学生在阅读时往往会因为其语言形式的晦涩难懂产生畏难情绪。
要想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就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教师可以结合文言文课文特点,从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为学生创设出恰当的情境,以活化语言,消除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陌生感,引导学生真切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为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奠定基础。
如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的课后练习中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时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布置任务,让学生把故事内容讲一讲,那么学生对课文的讲述就只是停留在翻译课文的层面上,毫无趣味可言。
在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是诸小儿中的一员,当发现自己摘到的李子确实是苦李之后,向王戎询问:“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你是怎么知道的?”有学生以王戎的身份回答道:“你看,这李树长在道路旁边,树上结了这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肯定是有问题,我想这李子肯定是苦李,要不早就被路人摘光了。
”也有学生用上了“因为……所以”“假如……那么”等句式把王戎如何作出准确推断的过程表达得十分清楚。
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还增加了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王戎善于根据观察作出准确推断的品质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结合课文特点为学生创设适切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从而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自觉运用了语言,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如何提升小学生语言文字使用的水平一、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儿童对积累语言文字产生兴趣时,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而且记忆深刻。
为了激发儿童对积累语言文字的兴趣,我积极鼓励孩子们做好充分的预习,在学习生字之前,先通过翻阅工具书,或请教别人,积累生词;到正式学习的时候,展开比一比,谁积累得多,予以奖励。
只有弄懂了意思的词汇,孩子们才能记住。
其次,我也经常找些有意思的图片,让孩子们自由竞说,凡是用的好词或好句,写到自己积累本上,孩子们兴致很高昂。
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丰富了词汇。
假如我们仅仅一味地索取,孩子们的积累终将枯竭,兴趣也将慢慢消退。
所以教师要引领孩子开阔视野,拓展识文学字、丰富内心情感体验的空间,这样儿童的词汇量才会大大丰富。
二、教会学生积累语言我们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自己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水平,并把识字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识字带来的乐趣。
根据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来实行,比方归类识字法,编故事识字法,猜字谜识字法,近、反义词识字法,编顺口溜、口诀、儿歌识字法;多媒体演示识字法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学生字,让学生观察生字,看字形、记字音;在猜字谜识字法中,我把生字编成谜语,让学生在猜字谜中学习生字,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水平、语言的组织水平和表达水平,一举多得。
如“六十天──朋”“一口咬断牛尾巴──告”。
这样孩子们不但对识字感兴趣了,还学会了怎样积累。
因我校的学生大多是外来工子弟,家长都很忙,没时间带孩子外出,或即时给予生活感受的指引,学生的生活除了学校就是家,孩子对大自然、社会接触得太少,活动也太少。
有的是少数民族,没有语言环境,所以他们的生活单调、感受不多、情感不丰富,再加上有的学生年龄小,书读得少,所以他们的“心理词典”所储存的“词条”就少得很,这就影响到他们理解水平的发展和良好情感的形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用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用训练一、语用训练的目标与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用训练作为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旨在使学生能够准确、得体、流畅地运用汉语进行思考与表达。
语用训练的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掌握语言规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感,提高语言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语用训练的意义在于:1. 有助于学生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2. 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综合素质;3.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二、语用训练的实施策略1. 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语用任务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用元素,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富有启发性的语用任务。
例如,在学习寓言故事时,可以让学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进行现实生活的举例,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
2. 创设多样化的语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通过角色扮演、话题讨论、演讲比赛等形式,创设多样化的语用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用能力。
3. 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应实施分层教学,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对语用能力较弱的学生,着重进行语言规范和基础能力的训练;对语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注重提高其语言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4. 开展课外活动,拓宽语用渠道教师可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作文竞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语用能力的舞台,拓宽语用渠道。
三、语用训练的评价与反馈1.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语用能力的全面发展;2.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访谈、测试等,全面了解学生的语用水平;3.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语用方法,提高语用效果。
四、语用训练的保障措施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语用教学能力;2.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语用训练提供良好条件;3.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共同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
五、语用训练的具体教学方法1. 课堂互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3 6《 小 壁 虎 借 尾 巴》 ,课 后 的 泡 泡 这 样 提 示 :
“ 你 还 知 道 哪些 动物 . 它 们 的 尾 巴有 什 么作 用 ?” 可 以 让 学 生课 外 收集资料 , 在课堂上进行 交流 , 训 练 口头 表 达 能 力 , 拓 宽 学
研究者和改造者。 1 . 将 孤 立 的课 文 拓展 整 合 为 “ 大教 材 ” 。 比如 : 人 教 版 第 四 册 第 六 单 元 导 语 中有 这 样 的提 示 : “ 从 古 到今 ,有 许 多 品 质 优 秀 的 人 。有 的 人 十 分 谦 虚 。 有的人勇于承认错误 , 有 的 人 孝 敬 父母 , 关爱他 人……我们要 向他们学 习 , 做 品质优 秀的好少 , 年 ” 教学这一单元课 文时 , 我们结合 “ 课前三分钟演讲 ” 时 间 组织学生开展“ 名人故 事知多少” 的活动 , 学生通过找故 事 、 读 故事、 讲故 事 、 评故 事这样的活 动 , 拉 近 了 与 故 事 中人 物 的 距 离。 并 自然 而 然地 受 到 了人 物 良好 品 质 的 熏 陶 。 教 材 中 的单 元 导 语 都 围绕 一 个 主 题 , 通过延伸拓展 , 其 主 题 往 往 可 以帮 助 我 们 找 到 综 合 性 学 习更 广 阔 的空 间 。 再 如 :新 教 材 中 的每 个 栏 目。 如“ 课外书屋” 、 “ 趣 味语 文 ” 、 “ 阅读 链 接 ” 、 “ 资料 袋 ” 、 “ 展 示 台” 、 “ 宽带网” 等, 都 为综 合 性 学 习创 造 了条 件 和 机 会 。 如 一 年
拓 展 语 文 教 材 过去我们 只管“ 教 教材 , 考教材 ” , 把教 材看成 “ 教材 ” , 现 在我们把教 材看成“ 学本” , 学 生对教材有 发言权 、 选择 权 、 主 动加工权。 我们把课本彻底地留给学生 , 让 他 们 根 据 自 己的 经 验、 兴趣学教材 。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 真 正 成 为 教 材 的使 用 者 、
立足语文要素,落实语用训练
立足语文要素,落实语用训练作者:江秋霞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年第14期摘要: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应强化语用意识。
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结构”为语用实践勾画了更有梯度的知识图谱,架构了更为清晰的能力训练框架。
文章立足统编教材,结合课程目标、语文要素等方面探索语用训练的路径,揭示了语文学科的本质,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挖掘文本语言的秘妙、关注语言现象提供帮助,为探索阅读实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供参考,为教师创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过程性支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要素语用阅读实践陶行知先生说过:“语言文字是传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普及教育就得先普及语言文字。
”陶行知的语言文字思想观与《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语文課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课程基本性质遥相呼应。
当前,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双线组元结构”的开创性编排为语用实践勾画了更有梯度的知识图谱,架构了更为清晰的能力训练框架。
一、明确课程目标,强化语用训练意识语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所以语文教学应聚焦语用训练,打造语用型课堂,着力构建夯实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体系,立足文本,关注语言现象,强化语用训练,让文本言语得以增值,让学生的言语技能在阅读实践中得到提升。
语文教材选取的教学例文涵盖经典诗词、名家名篇,都是语言学习的典范,蕴含无穷的学习资源。
教师要有明确的课程目标,敏锐地挖掘教材中语言学习的范例,强化语用训练意识,巧妙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教师要明确“语用”教学要有所为,加强汉字学知识教学,根植汉字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不断丰富语言积累,以教材中的典范语言为学习基础,构建起从“语用”学习到“语用”实践为主体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的言语技能得到提升和运用。
二、统整语文要素,找准语用训练落脚点部编教材按照“双线组元”的结构特点编排,既凸显宽泛的人文主题,又围绕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
奋力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奋力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语言文字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生产力的核心。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要奋力推进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的文化崛起和经济发展。
一、进一步规范语言文字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是文明社会的基础。
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广泛宣传、普及汉字规范、词语规范、语法规范、标点符号规范等,引导人们依照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同时,要建立普及和推广汉字文化的创新机制,支持使用汉字标注天文、地理、数学等领域的名词,突出汉字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文明。
二、推进语言文字数字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语言文字已经成为一个数字化时代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数字化的语言文字在教育、文化、商务、政治等社会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该在国家层面制定数字化语言文字的便利方法和标准,推出适用于团队协作、数码设备屏幕显示等场合的数字化语言文字,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要。
三、加强语言文字质量管理语言文字的质量是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也是社会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我们应该加强对语言文字的质量管理,从词语的使用、语法的运用、符号的书写等各方面加强质量控制,确保用语得当、语言精准、语调合适、信息表达清晰。
同时,要立足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简化使用汉字的复杂程度,创造出既满足实际需求又有类似传统汉字的美妙感觉的汉字规范,以加强汉字的推广和应用。
四、提高语言文字教育质量提高语言文字教育质量是提高语言文字质量的关键。
加强语言文字教育,提高全民普及汉字的水平,加强测试和评价体系,是保障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
同时,应当注重语言文化内涵的培养,为语言文字的优化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丰富的文化背景支撑,使汉字这一世界上最具有创造性和审美性的文字得到进一步的弘扬。
总之,奋力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从多维度、多方面进行努力: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数字化语言文字、加强语言文字质量管理、提高语言文字教育质量等,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文化崛起和经济发展,让我国的语言文字事业走向更加兴盛、更加强盛的未来。
注重连句成段加强语用训练摭探
注重连句成段加强语用训练摭探作者:王莉来源:《成才之路》 2018年第28期随着语言积累和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要向更高层级迈进。
这就需要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成长,训练学生的逻辑认知能力,学会紧扣中心串联语句、强化顺序描写和迁移运用等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提炼主旨,连句成段学生在习作起步阶段常常无法把控语句的表达,思维的跳跃导致不能围绕想要表达的中心进行语句的串联。
为此,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训练,紧扣文本核心语段,引领学生在掌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话与表达中心之间的关系。
为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勤动笔,在仿写实践中尝试围绕中心进行语句的表达与串联。
以《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描写“原野”的语段为例,初读语段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提炼出中心句——原野热闹非凡。
随后,教师组织学生深入细读:作者选择了哪些事物凸显“原野的热闹非凡”?学生纷纷回答从“大豆摇动”“高粱演唱”“叶子像火”等极具动感的语句,感知了“原野的热闹”,从而意识到文中每一句话其实都指向语段表达中心,这样学生领悟到那些动感的语句像珍珠一样被“原野热闹非凡”这一中心线索穿在了一起。
接下来,教师设置“今天天真热”的主题,组织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表达和描写以“天气真热”作为中心句的语段。
由于主题贴近学生的切身感受,学生议论纷纷,积极罗列了太阳、树叶、地面、动物表现等不同的方面。
充分表达后,教师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展开描写,并仿照课文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串联,与中心句形成有效对应。
在这样的教学和练习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出示中心句,鼓励学生模仿练习,先分散罗列、表达语句,然后再连句成段,来印证中心句,从而提升了学生语段表达的指向性。
二、梳理关系,连句成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善于梳理文本语段中的内在逻辑,厘清语句之间的关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在理解语句内容的基础上,领悟语句间的紧密联系,进而为学生实践模仿提供参照的样本。
拓宽了使用空间的几个成语
拓宽了使用空间的几个成语
曹国宾
【期刊名称】《语文天地:高中版》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对语文试卷的成语题,无论是命题者还是答题者,多是以当时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下简称《词典》)的释义为标准来评判成语使用是否恰当的。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也在发展变化,成语也在不断地拓展着自己的意义空间。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最新的2005年6月第5版《词典》对2002年5月第4
版(即2002年增补本)进行了修订,新增了成语的词条,对一些人们常用而争议较大的成语,重新界定了其使用范围。
笔者
【总页数】1页(P)
【作者】曹国宾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225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文化语境与成语解读--对几个源于《圣经》的英语成语的含义辨正 [J], 陈锵明
2.从成语中探寻数学教学方法——由几个课堂细节谈起 [J], 黄崇飞
3.化学教学中创造的几个新"成语" [J], 门英倩
4.成语及成语辞书的几个问题 [J], 徐耀民
5.中韩汉字四字成语比较及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J], 冯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文字训练,拓宽语用空间
作者:张传递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8年第1期
江苏省徐州市侯集实验小学张传递
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的结晶,学习语言文字是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的具体体现。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具有开放性和建设性。
为此,教师要加强训练,拓宽学生的语用空间,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从语言文字入手,选择合理的拓展点才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关键。
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
体会和思考。
一、加强文字训练,提升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并非一张白纸,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结合文本
的重点和难点,从每一个文字细节抓起,引导学生展开文本探究,带领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时,很多学生由于缺乏生活基础,并不能真切感受
到一个失去了双腿的残疾人的内心痛苦,因此,在对人物情感的把握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
而也就无法对母亲的伟大形象有深刻的理解。
为此,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引导:想一想,当“我”陷入绝望和痛苦的时候,母亲是怎么做的?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追寻着文本的脉络,找到了
这样的文字:母亲扑过来,跪在儿子的面前,一把拉住了儿子的手,强忍着哭声,说:“我和
你一起活……这些文字简单质朴,却字字扎心,细细读来,仿佛眼前浮现出一位伟大的母亲形
象来——她陪着自己的儿子一块痛,一块苦,一块心如刀绞。
她能够感同身受儿子所受的苦痛,并且愿意和儿子一起艰难地走下去。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要理解母亲的这番苦心,显然存
在着一定的困难,为此,我将作者史铁生的另一部作品做了简单的介绍,并从另一部作品《我
与地坛》中找到了感情的支撑点,学生由此理解了其中的原委:她面对着高危截瘫的儿子,宁
愿代替儿子去受这份苦痛,她只想着让儿子好好活下去,除此之外,愿意为儿子遭受一切。
这
就是一个母亲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以上环节,教师紧扣文字,从细节处展开品读,让每一个学
生都能够从文字中搜寻情感线索,感受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母爱,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加强文字品味,提升领悟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读课文大多一掠而过,匆匆读一遍就算完成任务了。
这样的学习模式,
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的发展。
为此,教师要从关键词或者关键句子上入手,带领学生展
开品读,并通过品味关键词语,进行有效的拓展训练。
这里就需要纠正一个错误认知,那就是
学完了课文,并非是课堂的结束,而是恰恰相反,意味着语文的深度学习才刚刚开始。
比如,
在教学《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中的英雄形象有更深入的领悟,笔者
特意引领学生展开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一个议题:二战已经结束,为了表彰伯诺德一家,法
国政府要宣读一篇演讲稿,请你想一想,这篇文章会写些什么呢?该如何写颁奖词呢?这样的
一个问题抛出来,很快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有的学生立即着手从文本搜寻,我根据这个环节,
带领学生寻找文本的关键字眼,并将关键词语作为一条线索,追问这样的问题:伯诺德一家人
是如何从敌人的魔掌中脱离出来?由此从中梳理出伯诺德一家人独有的镇定、从容、临危不乱
的性格魅力。
还有的学生根据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语言描述,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将自己的感受代入其中,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拓展了思维的空间,对人物性格也有了把握,让语
文课堂的领悟空间无形中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三、搜集文本信息,提升综合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语文的本质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所谓综合能力,除了听、说、读、写这几个基本的语文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大量的语文信息的搜集和总结能力。
笔者认为,这个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课堂内外资料的渗透和吸收,从不同的角度把握信息,
整合并内化为有效的语文能力,语文课堂也会得到拓展。
比如,《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文章,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但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学生在理解人物性格的时候,容易陷入先入为主的
思维窠臼中,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从多个角度搜集相关资料,让学生从资料中探索
有关人物的思想脉络。
我想让学生提出问题,看看自己想知道什么,然后根据学生的求知需求,提供给学生需要的东西。
学生想知道的问题是:林冲从前是什么样的人?洪教头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非要跟林冲比试武艺呢?在这些问题的推动下,学生结合已有的资料,再对照文
本中的细节描写,尤其是林冲和洪教头的对话,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了林冲的不卑不亢、心平气消,比较内敛的性格,而洪教头则不同了,不但咄咄逼人,而且好胜心强,妒忌心也强,正因
为他这样的性格,才引发了和林冲的一场比试。
四、优化字词教学,完善教学体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已经习惯于强调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语文技能的提高。
然而,
在新课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这种陈旧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的教育发展。
因此,素质教
育背景下的小学语中我们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
在语文课程教育目标上重点突出语言
字词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并在教学中有目的的进行完善,使之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同时,在
原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上更加完善字词教学,以夯实小学生的语文基础,从而更加体现出语文学
科的教学特色。
例如:在教学《黄继光》这篇课文时,就对字词进行了这样的处理。
首先,进
行“战役”一词的教学,因为这个词语在课文中比较容易辨认,而且这个词语小学生不理解。
首先,要求每个学生通过查字典来给出正确的读音。
其次,找出相关的近义词。
如:战争、战
斗等词语,这样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战役”一词的理解。
最后,结合课文进一步理解“战役”
的含义。
这样,学生们就能正确理解黄继光参加这次战斗的意义。
因此,不断的优化字词教学,并完善字词教学的体系,有利于学生夯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
作为教师,要借助
对文字的训练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并进行有效的语文拓展阅读,从而帮助学生将
被动的知识转化为主动的知识,学会运用语文知识进行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提升语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