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交通系统规划资料
武汉交通拥堵解决方案
武汉交通拥堵解决方案引言概述:武汉市作为中国重要的中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困扰市民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从优化公共交通、加强交通管理、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推广共享出行和发展城际交通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武汉交通拥堵的解决方案。
一、优化公共交通1.1 提高公交车辆数量和频次:增加公交车辆的数量和频次,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1.2 完善公交线路网络:根据市民的出行需求和交通热点区域,优化公交线路网络,提高公交线路的覆盖面和便捷性。
1.3 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加强对公交驾驶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市民对公交出行的满意度。
二、加强交通管理2.1 强化交通信号控制:通过优化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提高交通信号的配时和协调,减少交通拥堵。
2.2 严格执法交通违法行为: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提高交通违法的成本,增强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2.3 加强道路巡逻和交通疏导:增加巡逻警力,及时疏导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建设智能交通系统3.1 安装智能交通信号灯:利用先进的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根据交通流量实时调整信号灯的配时,提高交通效率。
3.2 建设智能交通监控系统:通过安装智能交通监控设备,实时监测道路交通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3.3 推广智能交通导航系统:利用智能交通导航系统,提供准确的导航信息和路线规划,引导市民选择最佳出行路线,减少拥堵。
四、推广共享出行4.1 发展共享单车:鼓励共享单车企业进入市场,提供便捷的短途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4.2 推广共享汽车:建设共享汽车停车点,提供灵活的汽车共享服务,满足市民的长途出行需求。
4.3 加强共享出行管理和监管:建立共享出行的管理和监管机制,确保共享出行的安全和便捷性。
五、发展城际交通5.1 建设高速铁路:加快武汉与周边城市之间的高速铁路建设,提供快速、便捷的城际交通方式。
5.2 完善城际公路网:优化城际公路网布局,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城际交通拥堵。
武汉地铁第四轮规划
金银湖公园 - 东风公司
36
2016 270.52 84.1 通、9 月开始分段试运行、10 月 20 日前开始全线试运行、11 月 20 公司各部门
日前按运营图试运行
金银潭 - 天河机场
19.8
2016
100.48
20.1
2016 年 10 月达到开通试运营条件,其中 3 月洞通、5 月轨通、6 月 电通、7 月开始试运行
建设总部 建设总部 建设总部
宏图大道 - 沌阳大道
30.1 2015 221.28 25.40 收尾
集团公司
-8-
6 号线一期
建设规模
总长约 36 公里,设站 27 座,全地下,6A 编组
建设模式
政府投资
总投资约 270.52 亿元
开工时间
2013 年 7 月
业主单位: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汉阳、汉口片区
武昌区政府、 江岸区政府、 江汉区政府、 东西湖区政府
野区间右线线贯通,出入段
线出线贯通
- 10 -
8 号线一期
建设规模
总长约 16.5 公里,设站 12 座,6A 编组,预留 8A
建设模式
总投资约 135.84 亿元
开工时间
BT 2013 年 12 月
建设地点 江岸、武昌区
起讫点
三金潭车辆段 - 梨园
17.1
运行;11 月 20 日前按运营图 试运行;11 月竣工初步验收
完成;12 月 15 日前完成验收
及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工作;
12 月 28 日开通试运营
-9-
7 号线一期
建设规模
总长约 30.9 公里,设站 19 座,8A 编组
武汉交通拥堵解决方案
武汉交通拥堵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省会和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人口众多,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武汉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提高交通效率,本文将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
二、公共交通优化1. 公交车线路优化:根据市民出行需求和交通状况,重新规划公交线路,增加公交车数量,提高公交车运行频率,缩短市民等待时间。
2. 地铁网络扩建:加大地铁线路的建设力度,完善地铁网络覆盖范围,提高地铁线路的运行速度和运力,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地铁出行,减少私家车数量。
三、智能交通系统建设1. 交通信号灯优化:利用智能交通系统技术,对交通信号灯进行优化,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进行智能调整,减少交通拥堵现象。
2. 车辆导航系统:推广使用车辆导航系统,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和最佳路线规划,引导司机选择较为畅通的道路,减少交通堵塞。
四、鼓励非机动车出行1. 建设自行车道:在城市主干道和重要道路上建设专用自行车道,提供安全、便捷的骑行环境,鼓励市民选择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机动车数量。
2. 共享单车推广:鼓励共享单车的使用,提供便捷的租赁服务,方便市民短途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频率。
五、限制私家车使用1. 限制车辆进入市区:实行交通限行措施,根据尾号限行或者按照工作日限行,减少私家车在市区的数量,减缓交通压力。
2. 加强停车管理:加大对违规停车的处罚力度,规范停车秩序,提高停车位的利用率,减少道路停车造成的交通拥堵。
六、交通信息公开1. 实时交通信息发布:建立交通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交通拥堵信息和交通事故信息,方便市民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2. 交通数据统计分析:对交通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交通拥堵的原因和规律,为制定更科学的交通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七、交通管理人员培训1. 提高交通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对交通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提升交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 强化交通执法力度: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严厉打击交通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
武汉交通拥堵解决方案
武汉交通拥堵解决方案交通拥堵一直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也面临着交通拥堵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武汉交通拥堵解决方案。
1. 建设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为了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我们计划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武汉的公共交通系统。
首先,我们将增加地铁线路的覆盖范围和运营频次,以提供更为便捷的交通选择。
此外,我们还将加大对公交车辆的投入,增加公交线路的覆盖范围和车辆数量,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同时,我们还将鼓励和支持出租车、共享单车等新兴交通方式的发展,以提供更多元化的交通选择。
2. 优化道路网络规划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我们将进行全面的道路网络规划优化。
首先,我们将对现有道路进行评估和改造,扩宽瓶颈路段,改善道路通行能力。
其次,我们将加强对交通信号灯的管理和优化,通过合理的信号配时和智能信号控制系统,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对道路交通流量的监测和管理,及时调整交通组织方式,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3. 推广绿色出行方式为了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我们将积极推广绿色出行方式。
首先,我们将鼓励市民步行和骑行,建设更多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并提供相应的便利设施。
其次,我们将加大对电动车、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交通工具的推广力度,鼓励市民使用环保车辆。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对私人车辆的限行措施,通过限制车辆通行时间和区域,减少车辆拥堵。
4. 引导出行时间错峰为了减少高峰期的交通拥堵,我们将通过引导市民出行时间错峰的方式来分散交通流量。
首先,我们将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管理,鼓励弹性工作制和远程办公,减少上下班高峰期的交通压力。
其次,我们将通过加强对学校和公共场所的管理,错峰安排上下学时间和活动时间,减少交通拥堵。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对交通信息的发布和宣传,提醒市民合理安排出行时间,避开高峰期。
5. 加强交通管理和执法为了有效管理交通秩序,我们将加强交通管理和执法力度。
武汉地铁12号线
武汉地铁12号线引言:武汉地铁12号线是武汉市地铁网络中的一条重要地铁线路,也是该市地铁系统中的最新线路之一。
随着武汉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交通需求的增加,武汉地铁12号线的建设和运营对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便利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武汉地铁12号线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情况,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规划背景:随着武汉市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拥堵成为居民生活和市区发展的重要问题。
因此,武汉地铁系统的扩建成为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举措之一。
根据武汉市城市交通规划,武汉地铁12号线作为武汉市地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点项目。
二、线路规划:武汉地铁12号线的起点是距离武汉市中心较远的东湖国际会展中心,终点是距离市中心较近的宜家广场。
该线路全长约35公里,共设车站27座。
经过包括武汉市中心在内的多个重要地标和商业区,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选择。
12号线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地铁技术,在建设过程中充分注意环保和节能的原则。
三、建设进展:武汉地铁12号线的建设已经启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首先,施工队伍已经完成了线路的勘察和测量工作,并且进行了土建工程的施工。
其次,各个车站的建设也在进行中,包括站台、通道和设施的建设。
同时,地铁线路的电气设备和信号系统的安装也在紧张进行中。
目前,武汉地铁12号线的建设进度符合预期,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完工。
四、运营计划:一旦建设完成,武汉地铁12号线将投入运营,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服务。
根据运营计划,地铁12号线的运营时间为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10点,平均列车发车间隔为3-5分钟。
地铁站点将配备自助售票机、自动闸机和指示牌等设施,方便乘客购票和换乘。
同时,为了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地铁12号线的列车将配置空调设备,并且每列车都将设置无线网络,方便乘客上网。
五、影响与展望:武汉地铁12号线的建设和运营对武汉市的交通状况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总则1.《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年)》于1982年由国务院批准,修订于1988年,经过十多年的实施,武汉的城市面貌显著改观,旧城改建和新区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规划的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主要目标已基本实现,城市功能和整体环境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武汉相继被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开放港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党和国家提出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以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和浦东开发开放为代表的长江沿岸经济走廊加速开发,都标志着武汉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
根据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设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战略决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要求,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96—2020年)》为指导,特制定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2.总体规划本着尊重历史,面向未来,立足武汉跨世纪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和新挑战,顺应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的指导思想,突出“战略性、超前性、适应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确定规划的重点内容为:(1)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2)合理引导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产业和人口的分布,提高用地集约性;(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主城功能分区,强化主城服务功能;(4)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保护历史遗存,继承和发扬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风貌;(5)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构筑生态框架,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6)完善基础设施系统,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实现基础设施的现代化。
3.总体规划期限为1996年至2020年,对若干重大问题展望到下世纪中叶。
近期规划期限为2000年。
中期规划期限为2010年。
4.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城镇地区和主城三个层次。
市域规划范围即武汉市行政区域,面积8467平方公里;城镇地区规划范围包括主城、外围7个重点镇及其间的农业和生态用地,面积2256平方公里;主城规划范围以三环路以内地区为主,面积约85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具体划分见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第4部分)。
武汉交通拥堵解决方案
武汉交通拥堵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武汉市作为中国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其交通拥堵问题向来以来备受关注。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车辆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交通拥堵解决方案势在必行。
二、数据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武汉市的交通拥堵情况,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数据分析。
根据最新的交通流量数据,我们发现武汉市的交通拥堵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时段和城市主干道。
其中,早高峰时段7:30-9:00,晚高峰时段17:00-19:00,交通流量最为密集。
此外,我们还发现,武汉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主要由私家车辆引起,占总交通量的70%以上。
三、解决方案基于对武汉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深入分析,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公共交通优先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提高公交车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我们将增加公交车的数量,缩短公交车的发车间隔,提供更加便捷的公交路线,以吸引更多的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此外,我们还将增加地铁路线的覆盖范围,提高地铁的运行速度和频率,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2. 鼓励绿色出行推广和鼓励市民使用非机动车出行,如自行车、电动车等。
我们将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和停车场,提供便捷的自行车租赁服务,同时加强对非机动车的管理和维护,提高市民对绿色出行方式的认可度和使用率。
3.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引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我们将建设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实时交通流量情况自动调整信号灯的绿灯时间,以减少交通拥堵。
同时,我们还将建设交通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及时获取交通拥堵信息,为市民提供准确的交通出行建议。
4. 交通规划和建设加强对交通规划和建设的管理,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设施的布局。
我们将优化道路网格结构,建设更多的快速路和高架桥,分流交通流量,缓解拥堵。
此外,我们还将加大对交通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力度,确保交通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5. 市民教育和宣传加强市民的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市民的交通意识和素质。
武汉市交通状况调查报告
武汉市交通状况调查报告武汉市交通状况调查报告1-调查目的和背景1-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武汉市的交通状况,包括道路拥堵情况、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程度、交通事故情况等,为进一步改善交通状况提供数据支持。
1-2 调查背景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人口众多,交通压力巨大。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交通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了解目前的交通状况,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决策。
2-调查范围和方法2-1 调查范围本次调查范围涵盖了武汉市的主要区域,包括城区和周边地区。
2-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观察了交通情况,包括道路拥堵程度、公共交通运营情况等。
问卷调查收集了居民对交通状况的意见和建议。
数据收集包括交通流量、事故数据等。
数据分析则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
3-武汉市道路交通状况3-1 道路拥堵情况经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武汉市部分道路存在严重拥堵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区的主要交通干线和关键节点。
具体表现为交通流量大、通行速度慢等。
3-2 道路改善建议针对道路拥堵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强交通规划,合理规划道路布局和线路走向。
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提高交通流效率。
加强道路建设和维护,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等。
4-武汉市公共交通系统状况4-1 公交车运营情况对武汉市公交车运营情况进行了考察和数据收集,发现公交车线路辐射范围广,基本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4-2 轨道交通发展情况武汉市的轨道交通系统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线路网络日趋完善,运营效率也有所提高。
5-交通事故情况5-1 事故数据分析收集了武汉市交通事故的相关数据,经过分析发现,交通事故发生率较高,主要原因包括违章行为、疲劳驾驶等。
5-2 事故预防建议针对交通事故发生率高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强交通法规宣传,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加强交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交通违法行为。
武汉市交通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5)交通管理手段落后,技术含量不高
目前,武汉道路交通控制方式主要采用单点、定 周期的控制技术。全市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仅占全 市交叉路口的36%,主要靠交警人工指挥来疏解交通和 组织分流,不能大面积合理调控交通流。
6)人为添堵
时下的武汉,每百辆车仅有不足20个车位,这就意味着 武汉80%以上的车辆“无家可归”,只能在路面上随意停 放。有限的道路被停车占据,使本就十分紧张的道路资源 利用率低下。还有一些人行道被摆摊设点、违章建筑等侵 占,行人无奈被挤上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就被挤上机动 车道,机动车则举步维艰。更令人不解的是一些行人总是 在两点间选择直线,根本不理会街头车来车往,也无视红 绿灯的存在。当然,在指责行人违规的同时,还应考虑到 的是:为什么横跨道路栅栏的危险行为屡禁不绝?这与天桥、 地下通道、斑马线的设置不合理有极大关系。应利用广播、 电视、报纸、板报等大众新闻媒体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 对一些重大交通事故案例经常曝光,通过案例使市民认识 到违反交通法规的严重性。同时,利用市民学校、中小学 校的教育场所,经常举办交通知识和法规的讲座,让广大 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树立起现代交通意识
2)加强交通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交通安全 意识。
(1)交通安全,人人有责。政府有关部门可采取现场咨询
图板展览、播放交通安全专题片等形式.宣传交通安 全知识。在宣传过程中通过采取多种方式营造浓厚的 安全文化氛围.让人民群众在关注和参与交通管理中 不断学习和强化交通安全意识。 (2)要由己思人.从老百姓的意识盲区中找到交通宣传的 要点。由于对不同交通形态的片面认识.导致违章行 为屡禁不止,事故隐患处处存在。所以在交通宣传中, 应结合现代交通科普知识育.让各层次的人对现代交 通特点有个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3)交通宣传要从“娃娃抓起”,力争早宣传、早教育。 老师的教育、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社会的影响是儿童 世界观形成的主要来源。因此,从幼儿开始,我们的 教育工作者要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对其进行交通安全 知识教育。可以借鉴香港的交通儿童乐园的做法.采 取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灌输交通常识, 让学生遵纪守法的交通安全意识在不断培养中得到提 升。
武汉地铁金口线规划建设方案
武汉地铁金口线规划建设方案1. 引言随着武汉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武汉地铁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提出武汉地铁金口线的规划建设方案,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提高城市交通的便利性和效率。
2. 线路规划根据市区的交通流量和人口分布情况,武汉地铁金口线将设置以下站点:1. 凤凰山站- 作为起始站,位于汉阳区,可与3号线和9号线进行换乘;2. 洪山广场站- 位于洪山区的市中心地带,可与2号线和6号线进行换乘;3. 华师站- 位于武昌区的华中师范大学附近,可与7号线换乘;4. 东湖高新站- 位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可与11号线和14号线进行换乘;5. 古田站- 位于关山大道与汉阳大道交汇处,可与4号线和8号线换乘;6. 金银湖站- 终点站,位于湖北大学旁边,为未来金口新区的交通枢纽。
3. 设计特色为了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和便捷性,武汉地铁金口线的设计特色如下:3.1 环保节能金口线将采用最新的绿色环保技术打造,包括光伏发电、废能回收和新能源驱动等。
同时,在地铁站内也将安装LED节能照明和智能节电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并降低环境污染。
3.2 设施完善金口线的车站将配置先进的自动售票系统、自助查询设备和智能导航系统,使乘客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同时,车站还将设置无障碍设施,以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乘客的出行需求。
3.3 创意装饰为了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金口线的车站将采用创意装饰,使人们在地铁站内也能感受到艺术的氛围。
例如,在车站的墙壁上设置艺术画廊,展示当地文化和历史;在站台的天花板上安装彩色LED灯,营造温馨的氛围。
4. 建设进展和预计时间表金口线的建设将分为多个阶段进行,以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
以下是建设的预计时间表:- 第一阶段:凤凰山站至古田站,预计耗时3年;- 第二阶段:古田站至金银湖站,预计耗时2年。
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武汉市建设地铁规划方案
武汉市建设地铁规划方案一、现状分析武汉市是一座重要的中心城市,作为华中地区经济、科技、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其发展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然而,由于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私家车的数量急剧增加,交通拥堵的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规划和建设地铁系统成为武汉市政府的紧急任务。
目前,武汉市已经建起了3条地铁线路,分别为1号、2号和4号线,共计长约83.4公里,其中1号线和2号线贯穿市中心,4号线连通了市中心和郊区。
这三条地铁线路虽然已经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但是其覆盖的面积和服务范围都还很有限。
二、规划目标针对武汉市现有的经济、社会和人口状况,制定如下规划目标:1.建设一张覆盖城市中心、连接市区主要节点和连接郊区的地铁网,覆盖面积应该超过90%以上的城市人口。
2.保证地铁线路与城市快速公交、轨道交通和城市铁路系统之间的无缝衔接,实现“一卡通”无缝接驳。
3.使地铁系统的调度能力达到200万人次/日。
4.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并减少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居民出行质量。
三、线路规划根据规划目标,武汉市需要建设一张覆盖广泛、连接便捷的地铁系统。
根据城市的交通、经济以及人口分布情况,武汉市地铁系统的规划应该按照以下几步进行。
1. 城市中心线路建造两条十字形的线路穿越武汉市中心区域,拟定方案如下:(1)东西向线路线路起点设在江汉路。
途经长江大桥、黄鹤楼、汉口火车站、武汉广场、武汉大学、光谷广场、武汉高铁站、汉南湖东、汉南火车站,终点设在汉南广场。
(2)南北向线路线路起点设在丁字桥。
途经江汉路、武昌火车站、华中科技大学、青山火车站、黄陂广场、武汉东湖开发区、东风汽车厂,终点设在沌口火车站。
2. 市区节点线路在市区的各大节点规划与中心线路相连的支线,方便市民出行,拟定以下几条初步支线:(1)汉口北线起点设在汉口火车站,线路途经汉口体育中心、徐家棚、唐家墩、众安药业、汉口北站,终点设在洪山广场。
(2)武昌东线起点设在武昌火车站,途经武汉市博物馆、光谷广场、中南民族大学、八一南路、珞狮南路,终点设在卓刀泉广场。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12.25•【文号】发改基础〔2018〕1915号•【施行日期】2018.12.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的批复发改基础〔2018〕1915号湖北省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批复〈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8-2024年)〉的请示》(鄂发改交通〔2017〕617号)、《关于调整〈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8-2024年)〉方案的请示》(鄂发改交通〔2018〕433号)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8-2024年)〉的资金承诺函》(武政函〔2018〕48号)收悉。
经研究并商住房城乡建设部,现批复如下。
一、为支撑武汉市重点发展地区建设和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原则同意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建设12号线、6号线二期、8号线三期、11号线三期(武昌段首开段、新汉阳火车站段和葛店段)、7号线北延线、16号线、19号线、新港线项目,规划期为2019-2024年。
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按照现代、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的原则,统筹城市开发进程、建设条件及财力情况,量力而行、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三、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综合交通系统的衔接。
统筹做好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的规划布局,研究提升城际铁路公交化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着力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
优化交通枢纽的换乘设计,做好车站周边的城市道路交通衔接,提升旅客出行的安全性、便捷性。
加强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综合立体开发,发挥土地增值效益,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
武汉理工交通规划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武汉理⼯交通规划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1、交通规划指导思想要有战略⾼度;要有全局观念;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念;符合经济发展原则2、交通规划原则交通运输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原则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原则局部服从整体原则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原则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3、交通属性通常被⼴义定义为“⼈、货物、信息”的地点间,并且伴随着⼈的思维意识的移动,移动本⾝有价值,移动的结果有价值4、城市的四⼤功能(雅典宪章)⼯作、休憩、交通、居住5、交通区划分定义:在道路交通规划研究过程中,需要将交通源合并成若⼲⼩区,这些⼩区称为交通曲原则:交通区划分⾸先应确定划分交通区的区域;交通区划分的多少、⼤⼩应视研究⽬的和交通复杂程度⽽定;交通区的划分⼀般不应打破⾏政区划;交通区内的⽤地性质,交通特点等应尽量⼀致6、OD调查定义:为了全⾯了解交通源和交通流,以及交通源的发⽣规律对⼈、车、货的移动,从出发到终⽌过程的全⾯情况,以及有关⼈、车、货的基本情况所进⾏的调查内容:⼈的出⾏、机动车的出⾏、货流出⾏od调查术语:出⾏:⼈、车、货为完成某⼀⽬的(如上班、上学、购物等)从起点到讫点的全过程,出⾏的基本属性:每次出⾏有起讫点两个端点‘每次出⾏有⼀定的⽬的;每次出⾏采取⼀种或⼏种交通⽅式;每次出⾏必须通过有路名的道路或街巷;步⾏单程时间5分钟以上或⾃⾏车的单程距离400⽶以上。
⼩区形⼼:交通出⾏端点密度分布的重⼼位置,即交通区交通出⾏的中⼼点,不是该交通区的⼏何中⼼期望线:为连接各交通重⼼间的直线,是交通之间的最短出⾏距离,因为反应最短距离⽽得名,其宽度表⽰交通区之间出⾏次数。
主流倾向线:综合倾向线,将若⼲流向相近的期望线合并汇总⽽成,⽬的是简化期望线图,突出交通主要流向分割核查线:为校核OD调查成果精度⽽在交通区内部按天然或⼈⼯障碍设定的调查线,可设⼀条或多条,分隔核查线将调查区划分为⼏个部分,⽤于实测穿越核查线的各条断⾯上的交通量。
武汉交通拥堵解决方案
武汉交通拥堵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武汉作为中国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该城市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同时也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交通拥堵解决方案,对于提升武汉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问题分析1.交通流量大:武汉市人口众多,车辆数量庞大,尤其是私家车的增加,使得道路承载压力增大,导致交通流量大,拥堵问题突出。
2.道路狭窄:部分区域的道路狭窄,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导致交通拥堵。
3.交通信号不畅: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不合理,信号时间过长或过短,导致交通流动不畅,容易造成拥堵。
4.公共交通不完善:公共交通线路覆盖面窄,公交车辆运行速度慢,无法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导致私家车使用率高,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问题。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武汉交通拥堵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优化道路规划和建设(1)加大道路建设力度: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状况,合理规划道路建设,扩大道路通行能力,增加车道数量,缓解交通拥堵。
(2)改造狭窄道路:对于狭窄的道路,进行改造拓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
(3)建设交通枢纽:在城市重要交通节点,建设交通枢纽,提供更多的停车位和公共交通换乘设施,方便市民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
2.优化交通信号控制(1)智能信号灯系统:采用智能化的交通信号灯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路况,调整信号灯的时间和配时,提高交通信号的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2)优化信号配时:根据道路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合理设置信号灯的配时,减少等待时间,提高交通流动性。
3.加强公共交通建设(1)扩大公交线路覆盖面:增加公交线路的数量和覆盖面,方便市民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
(2)提高公交车辆运行速度:优化公交车辆的运行路线和站点设置,减少停靠时间,提高运行速度,提高公交的竞争力,吸引更多市民使用公共交通。
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精品资料
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一、“十一五”时期全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情况“十一五”时期,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听取湖北骨架公路网规划汇报为巨大动力,团结拼搏、克难奋进,提前13个月实现“十一五”时期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全省公路水路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由“基本缓解”转变为“总体适应”。
(一)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900亿元,是“十五”时期投资的倍,相当于建国后55年交通投资总和的倍。
交通保增长、扩内需的主力军作用充分显现。
(二)“四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
新增高速公路里程突破2000公里,超过2005年以前全省高速公路建成里程的总和。
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673公里,建成了以沪渝高速宜恩段为代表的一批全国科技示范工程和以鄂东、荆岳等为代表的一批世界级长江公路大桥。
高速公路网辐射全省90%的县市区、96%左右的人口和98%左右的经济总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
(三)国省干线公路优质环保。
以全国科技环保示范路——神宜公路为标志的“两型交通”建设成效明显,武神、赤壁、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仙洪试验区公路各具特色。
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99400公里,一级公路达到2210公里,分别为“十五”期末的6倍、倍,全省国省干线公路基本达到二级以上标准,路网结构明显改善,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四)农村交通变化翻天覆地。
省政府每年承诺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全面超额完成,新增16237个行政村通达沥青(水泥)路,总里程突破10万公里;建成通村公路候车亭9655个,招呼站17270个;除恩施州外,全省实现100%的行政村通达沥青(水泥)路、100%的行政村通达客车、100%的乡镇渡口达标,农民群众行路难、乘车难、过渡难问题得到显著改善。
(五)水运振兴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
武汉交通拥堵解决方案
武汉交通拥堵解决方案一、引言武汉市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制约城市发展和居民出行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武汉交通拥堵的解决方案,旨在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居民出行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公共交通优化1. 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和车辆数量:根据武汉市各区域的交通需求,增加公交线路和公交车辆的投放,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运力,以吸引更多私家车用户转向公共交通出行。
2. 提高公交出行体验:优化公交站点布局,增加站点数量,确保公交站点的合理分布,缩短居民步行距离。
同时,提供实时公交信息,方便居民查询公交车辆的到达时间,提高出行便利性。
3. 推广电动公交车:逐步引入电动公交车,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同时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效率和舒适性。
三、道路交通管理1. 改善道路网络:加大对道路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通过规划合理的道路布局,缓解拥堵点和瓶颈路段的交通压力,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2. 实施交通信号优化: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对交通信号进行优化调整,减少交叉口的停车时间和排队长度,提高交通流畅度,减少交通拥堵。
3. 限制私家车通行:采取限行措施,对私家车实行尾号限行、区域限行等措施,减少私家车数量,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同时,提供多样化的替代交通工具,如共享单车、电动车等,方便居民出行。
四、鼓励非机动车出行1. 建设完善的非机动车道:加大对非机动车道的建设和改造力度,确保非机动车道的连续性和安全性,提高非机动车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2. 推广共享单车:鼓励共享单车的使用,通过建设更多的停车点和停车架,提供便利的停车设施,减少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问题,提高共享单车的利用率。
3. 宣传非机动车出行的好处: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非机动车出行的认识和意识,鼓励更多人选择非机动车出行,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缓解交通拥堵。
五、智能交通系统建设1. 建设智能交通监控系统:通过安装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道路交通状况,提供准确的交通数据,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武汉交通拥堵解决方案
武汉交通拥堵解决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许多大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武汉作为中国重要的中部城市,也面临着交通拥堵问题的困扰。
本文将提出一些解决武汉交通拥堵问题的方案,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交通改善、交通管理措施和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 道路扩建:增加道路的数量和宽度,特殊是狭窄的道路和瓶颈路段,以提高通行能力和减少交通拥堵。
2. 建设高速公路:在城市周边建设高速公路,提供快速通行的通道,分流城市内的交通流量。
3. 建设立体交叉口:通过建设立交桥、立交隧道等立体交叉口,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减少交通阻塞。
三、公共交通改善1. 地铁网络扩展:继续扩大武汉地铁网络,增加地铁路线和车辆数量,提供更多的公共交通选择,吸引私人汽车用户转向地铁出行。
2. 公交专用道建设:在主要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速度和效率,鼓励更多市民使用公交出行。
3. 公交站点优化:优化公交站点的布局和设计,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和便捷的乘车条件,提高公交出行的便利性和吸引力。
四、交通管理措施1. 限行措施: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容量,制定合理的限行措施,限制特定车辆在特定时间段进入特定区域,减少交通拥堵。
2. 停车管理:加强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提供足够的停车位,减少道路上的非法停车现象,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3. 交通信号优化:通过优化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和配时,提高交通流的顺畅度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五、智能交通技术应用1. 交通流量监测:利用智能交通监测系统,实时监测交通流量,提供准确的交通数据,为交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动态交通导航:通过智能导航系统,根据实时交通情况为驾驶员提供最佳路线规划,避开拥堵路段,减少交通阻塞。
3. 电子收费系统:推广使用电子收费系统,减少车辆排队等待时间,提高收费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六、总结针对武汉交通拥堵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交通改善、交通管理措施和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
武汉市交通规划信息系统构建及应用
( u a i mpe e s eTa sott nPa n ig& DeinIs tt, h n4 0 1, hn ) W h nC t Co rh n i rnp r i ln nn y v ao s tue Wu a 3 0 7 C ia g ni
GI d t s o tt n pa nn e h oo y i p o ie . nt i td , y tm tu tr sb i , id o e eo m e tp t r S a r p rai ln ig tc n lg s r vd d I ss y s se srcu ei ul akn fd v lp n a e n n n a o h u t
武汉市交通规划信息系统构建及应用
口 路 静 ,陈光华 ( 武汉市城市综合 交通规 划设 计研 究院 ,武汉 摘
4 0 1) 307
要 :针对 当前交通规划海量数据多源异构 、数据源分散、无统一平 台管理及数据获取 困难等
f题 ,提 出建立基于 G 及交通规划思想与技术的交通规划信息系统。拟定了整体架构 ,提出了从整体 . - I I s 上规划和设计架构于子系统 的开发模式,制定 了适用于交通规划 的数据结构 ,明确了数据对象 间的相 互关系,实现 了 G 信息系统 与 EM 3 l s M E 模型的数据交换与集成 ,总结 了关键 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最后, 通过实践应用,阐述 了系统在交通规划及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sr c u e n n f r s se p af r , a a a q i i o i c ly a t n p ra i n p a n n n o ma i n s se o tu t r , o u i m y t m l to o m d t c u s t n d f u t , r s o tto l n i g i f r t y tm c mb n d o i i a o ie n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轨电车试验线规划及设计-武汉交通发展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轨电车试验线规划及设计1.项目概述随着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全面推进,机动车拥有量的迅猛增长,示范区人口、岗位及交通出行必将出现大幅提升状况,现有平衡状态将很快被打破,构建具有前瞻性的、科学合理的交通体系,引导和支撑示范区的发展势在必行。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型公交体系实施性规划》中明确了示范区建设中运能公交系统的必要性,并规划了由9 条线路组成的中运能公共交通系统,总里程达168km,其中包含8 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
图1 有轨电车线网规划图在2014 年1 月召开的示范区常务会上,明确了将有轨电车T1 线和T2 线作为示范线,要求尽快开展相关规划与设计方案的研究工作,尽早推动有轨电车示范线建设。
受光谷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委托,我院作为主体单位,联合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了有轨电车方案的研究工作。
2. 规划方案2.1线路方案有轨电车试验线T1 线和T2 线体现了服务功能多元化的原则,沿线覆盖了特色欧洲风貌区、现代都市展示区、绿色休闲风情区、科技研发产业区、体育健康活力区和金融服务商业区等区内典型特色区域,在规划理念、交通功能方面各有特点。
T1线为南北走向,秉承DOT理念,布设于建成区,满足现状出行需求,改善公交出行条件。
全长约16km,设站22座,平均站距750m。
沿关山大道—珞瑜路—珞雄路—步行街北路—关山大道—三环线—光谷一路—光谷大道布设。
能够实现与轨道交通2号线、11 号线、BRT线、有轨电车T3线及T4线的一体化衔接。
T2线为东西走向,秉承TOD理念,将西部建成区与东部拓展区相连接,支撑主轴东拓。
全长约20km,设站25座,平均站距约816米。
起于汤逊湖城铁站,沿天恒路—大学园路—三环线—武黄高速—神墩五路—光谷七路—九峰一路布设,止于珊瑚北路九峰一路路口。
能够与汤逊湖城铁站、轨道交通2号线及11号线、有轨电车T3线、T4线及T5线一体化衔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综合效益水平 试图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选取合适指标加
以描述,这也是公交水平评价的重要部分。
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公交企业的运营效益,通过分析千车公里成本、
千车客运收入、运营车辆人车比等指标,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衡量企业的管理效率。
社会效益是衡量公交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选取居民对公交的满意
程度反映公交的社会影响力,选取出行时间节约的效益作为反映公交 对社会经济效益作出的贡献,用噪声、废气排放量和振动来衡量对城 市环境和生态循环的影响。公交的发展水平还包括促进国土和自然资 源的开发利用、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条件的改善以及对城市政治、经 济、文化古迹及风景名胜等方面的影响。相对于经济效益评价来说, 社会效益评价具有长期性、多目标性、间接影响多等特点,因此评价 指标很难定量化。
❖
策 信出可随对随业通 高
, 息行以着于着调过 也 ,前通信信生度乘 比 将 有、过息息活手客 较 提 助出乘技的节段信 难 高 于行客术要奏先息 以
效 性 指 标
公 更中信的求的进获 定
交 好的息普越加程得 量
吸 地公系及来快度程 化
引 选交统应越,来度 ,
力 择服获用高人反、 主
。决务得,,们映企 要
构建评价体系目的:评价现有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可
能发挥的潜力,把握公交总体发展水平,可以为公交进一步发展提供规划、 作用。
建立评价体系的原则:
1.整体完备性原则:应该从不同侧面反映公交发展的特征和状况。 2.客观性原则: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公正,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准 确性和评估方法的科学性。 3.科学性原则:指标的选择与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与合成必 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4.非线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评价指标选取应遵循非线 性原则,实现指标体系的结构最优化。 5.实用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工作的意义在于分析现状,认清 所处阶段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因此,尽量选取日常 统计指标或容易获得的指标,以便直观、简便地说明问题。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采用目标层次分类法,层层展开 。
一、建设水平指标
(线网、场站、车辆配置)
二、运营服务指标
(方便、迅速、准点、舒适) 武
三、综合效益指标
汉
(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交
通
交通系统评价体系权重
系
统
综合效 益 30%
建设水 平 20%
评 建设水平 价
运营服 务
运营服务 体 综合效益 系
❖ 线网密度: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上有公共交通经过的 中心线长度,其大小反映居民接近公交线路的程度.
❖ 非直线系数:公交线路首末站之间的实际距离与空间直线距 离之比,反映线路曲折程度。
❖ 重复系数:公交线路总长度与线路网长度之比,反映公交线 路在主要道路上的密集程度。
❖ 站点覆盖率:站点服务面积
占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反 映居民接近公交的程度。
❖ 保养面积:保养面积除以车
辆保有量。
❖ 车辆进场:是全市停车场所
能停放车辆数与车辆总数的比 例。
这些指标反映公交场站的建设 规模是否与拥有车辆相匹配。
❖ 万人拥有标台数:一定
空间内每万人拥有的公交 车辆标台数,反映公交客
运能力。
❖ 车辆更新率:反映车辆 的投入速度。
合
运营车辆人车比
效
满意度
益
出行时间节约效
指 社会效益 益
标
噪声废排环境影
响
建设投入水平指标
公共交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公交发展的基础,是公 共交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有了良好的设施基础,才能发 挥高水平的服务。
运营服务 水平:与 居民对公 交的满意 度息息相 关,反映 出企业的 运营管理 水平。
迅速性通过出行时耗、公
交运营速度指标反映。出行时耗 为车内时间和车外时间的总和, 车内时间主要和公交运营速度有 关,从这一指标也反映出道路条 件和交通环境对公交的影响;车 外时间包括到离公交站台时间、 等车时间、换乘时间等几方面, 主要和网络布设有关。高水平的 公交服务,应在缩短出行总时耗、 提高运营速度上下功夫,只有在 同等出行距离条件下,相较其他 交通方式,公交能提供较为迅速 的出行,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出 行者,才能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50%
线网密度
建 设 水 平 指 标
线网 场站 车辆配置
非直线系数 重复系数 站点覆盖率 保养面积 车辆进场 万人拥有台数 车辆更新率
完好率
公交出行比例
运 营
方便性
换乘系数 换乘距离
服
发车频率
务 指 标
迅速型 准点率 舒适性
出行时耗 公交运营速度
高峰满载率 平峰满载率
千车公里成本
综 经济效益 千车客运收入
❖ 公交的准点率 也是反映
公交服务的又一重要方 面。行车准点性与企业 调度管理、运营组织、 道路条件等因素相关, 准点率越高,公交发展 水平越高。
舒适性 主要通过高峰和平峰满载率反映。随着生
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交出行的要求也越高, 这就要求车厢内的拥挤不能超过一定限度。此外 从车型配置、非直线系数等方面也能反映乘坐的 舒适程度。
❖ 完好率:反映实际运能
状况.
❖ 行车安全性通过安全行驶
间隔即公共交通车辆总行
驶里程与行车责任事故次
数的比率(万公里/次)
反映。
文明行车 路自宽
方便性指标 包括公交出
行比例、换乘系数、换乘 距离、换乘站距、发车频 率等公交基本运营特征指 标。公交出行比例从总体 上反映居民对公交的选择, 换乘系数、换乘站距反映 了线网布局、站点设置的 合理程度,直接与乘坐方 便性相关;发车频率直接 反映在乘客等车时间上, 发车间隔太高,会影响居 民选择公交,发展水平必 然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