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合集下载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兼论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启示比较优势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波特教授在80年代发表了其著名的三部曲,即《竞争战略》(1980年)、《竞争优势》(1985年)、《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理论。

那么,比较优势论与竞争优势论到底有何异同?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取向。

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应追求竞争优势来发展对外贸易,另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还是应该以比较优势为基础。

本文首先从学术背景上对这两个理论进行概念辨析,然后介绍波特教授最新提出的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一、比较优势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萨缪尔森认为,比较优势这一概念是经济学中的一种美妙想法。

对于这一经济学概念的内涵,80年代初期我国国际贸易学界曾经热烈讨论过。

正是通过对它的讨论,迎来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确实,比较优势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概念。

说它古老,因为在古典经济学时代,李嘉图就创立了它;说它年轻,是因为其内涵在当代还在发展。

比较优势概念内涵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古典经济学时期,比较优势的含义是比较成本。

李嘉图坚持劳动价值论,他本人提出的是比较成本论。

他以英国和葡萄牙生产毛呢和葡萄酒为例,证明对外贸易发生的原因是两国劳动生产率差异造成的劳动成本的不同。

李嘉图也考察了技术对贸易的影响。

但他没有考察技术进步的原因,即技术是外生决定的。

以现代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李嘉图的例子,李嘉图确实具有机会成本的思想,只不过他考察的只有劳动这一稀缺要素。

2.新古典经济学阶段,比较优势的含义是机会成本。

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市场交换关系,而不是生产关系。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变成对稀缺资源如何进行配置。

实质上是论证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即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

这样,比较优势这一概念,实际上是机会成本概念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研究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研究
平的优势 。
国的某产业形成国际竞争优势; 相反, 一定程度的逆境往往成为刺激 一国特定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两种理论表现的生 5、 产力不同。竞争优势是各国各产业的(与他国相同产业相对的 较生 )比 产力, 而比较优势体现的是一国特定产业与本国产业的生产率差异 与他国各产业的生产率差异比较所具有的相对优势。 (二)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之间的联系。 比较优势可以转化为竞 1、 争优势。 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 也就是说 , 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 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 换句话说, 比较优势是形成 竞争优势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 它可以促进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 高。 、 2 两种优势的同时性和不可替代性。同时性是指在一国的产业发 展中, 一旦发生对外经济关系,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就会同时发生作 用0 3、 两种优势的相互依存性。 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要通过竞争优势 才能体现, 即使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如果缺乏国际竞争力, 也无法 实现其比较优势。 反之, 非常缺乏比较优势的产业, 往往较难形成和 保持国际竞争优势a 4 、 两种优势都是生产力优势的比较。比较优势和 竞争优势的本质都是生产力的国际比较, 所不同的是, 比较优势强调 的是各国不同产业之间的生产率的比较, 而竞争优势强调的则是各国 相同产业之间生产率的比较。 四、 对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简要评价 应当肯定 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对中国经贸发展的指导 作用 , 忽略任何一个方面或者重此轻彼都是不科学的。 比较优势理 论的指导作用是具体的、 局部的、 策略性的, 而非思想性的、 全局性的、 战略性的。比较优势原理, 只能说明静态条件下国际贸易的格局。竞 争优势理论在研究方法上突破了各种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范式, 从 全新的角度演绎了竞争力理论的研究。 但在其内容和逻辑上并不是对 比较优势的否定, 而是对比较优势的拓展与深化, 有竞争优势一定会 有比较优势, 而具备比较优势不一定拥有竞争优势, 所以发展竞争优 势应该在传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 比较优势是获取竞争优势的 条件; 比较优势作为一种潜在优势, 只有最终转化为竞争优势, 才能形 成真正的出口竞争力。 发展中国家应当在利用 比较优势原理的同 时, 不断学习先进, 创造自己的新的比较优势和不断克服自己的劣势 从而平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那么,如何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 转变? 不否认竞争优势也可以从零做起, 但是, 培育竞争优势除了机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现代世界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各国之间进行经济合作和竞争的重要因素。

比较优势是指各国在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时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的成本优势。

这种成本优势可以是自然资源的丰富、劳动力成本的低廉、技术水平的先进等。

比较优势决定了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定位和角色,帮助各国在全球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比较优势同时也决定了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例如,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另一个国家拥有先进的炼油技术,两国可以通过贸易互利互惠地实现合作。

一方面,石油出口国可以通过出口石油获取经济利益;另一方面,炼油技术先进的国家可以通过进口石油进行加工和销售,实现经济增长。

比较优势的存在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互补发展。

除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也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因素。

竞争优势是指某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时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的技术、品牌、营销等方面的优势。

竞争优势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帮助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竞争优势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式来提升。

例如,一个国家可以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高的竞争力。

此外,品牌建设也是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通过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市场认可度,一个国家的产品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脱颖而出。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结合是国际贸易中的关键。

一个国家通过比较优势生产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进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优势地位。

例如,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棉花资源,通过其成本优势生产出价格较低的棉花纺织品,具有竞争优势。

这个国家可以通过贸易出口其棉花纺织品,从而获得利润和就业机会。

然而,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并非一成不变。

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变化,各国之间的优势也在不断演变。

新兴技术的出现可能会改变某个国家的比较优势,导致其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兼论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启示比较优势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波特教授在80年代发表了其着名的三部曲,即竞争战略1980年、竞争优势1985年、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理论;那么,比较优势论与竞争优势论到底有何异同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取向;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应追求竞争优势来发展对外贸易,另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还是应该以比较优势为基础;本文首先从学术背景上对这两个理论进行概念辨析,然后介绍波特教授最新提出的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一、比较优势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萨缪尔森认为,比较优势这一概念是经济学中的一种美妙想法;对于这一经济学概念的内涵,80年代初期我国国际贸易学界曾经热烈讨论过;正是通过对它的讨论,迎来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确实,比较优势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概念;说它古老,因为在古典经济学时代,李嘉图就创立了它;说它年轻,是因为其内涵在当代还在发展;比较优势概念内涵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古典经济学时期,比较优势的含义是比较成本;李嘉图坚持劳动价值论,他本人提出的是比较成本论;他以英国和葡萄牙生产毛呢和葡萄酒为例,证明对外贸易发生的原因是两国劳动生产率差异造成的劳动成本的不同;李嘉图也考察了技术对贸易的影响;但他没有考察技术进步的原因,即技术是外生决定的;以现代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李嘉图的例子,李嘉图确实具有机会成本的思想,只不过他考察的只有劳动这一稀缺要素;2.新古典经济学阶段,比较优势的含义是机会成本;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市场交换关系,而不是生产关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变成对稀缺资源如何进行配置;实质上是论证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即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这样,比较优势这一概念,实际上是机会成本概念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当代;俄林运用一般均衡价格理论和经济地理理论,提出要素比例论,认为一国比较优势的源泉在于其天然要素禀赋,包括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3.当代经济学阶段,强调比较优势的内生性与动态性;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强调的是比较优势的外生性与静态性,如李嘉图的外生技术比较优势、俄林的外生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它们需要一系列严格的前提假设才能成立,包括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产品无差别、技术水平不变、要素质量相同及数量保持固定不变、要素在两国之间完全不流动、不考虑需求差别、无交易成本、实行自由贸易等等,显然这些前提假设与现实经济有严重背离;这是传统比较优势论无法解释当代国际贸易格局的一个主要原因;自70年代末以来,比较优势的内生理论取得了重大进展;所谓内生比较优势,是指比较优势可以通过后天的专业化学习获得或通过投资创新与经验积累人为创造出来,强调的是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知识创新与经验积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克鲁格曼、斯蒂格利茨等创立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认为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导致规模收益递增,从而产生内生比较优势;2贝克尔、杨小凯等运用分工与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专业化分工导致人力资本与知识的积累,产生内生比较优势;3卢卡斯、克鲁格曼等把技术作为内生变量,并结合新经济增长理论研究比较优势的内生性与动态转移;这包括技术知识的国际国内外溢、“干中学”、学习曲线以及技术创新对比较优势的影响;对于内生比较优势的研究是当前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前沿;总之,比较优势概念反映了经济学的逻辑,它论证的核心问题是,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以实现稀缺资源在国际范围内的最优配置;这一概念的最大优点是强调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只要市场价格机制起作用,只要存在资源稀缺性,比较优势就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地发生作用;但是,这也导致了它的最大缺点,这一概念忽视了“看得见的手”———企业作为竞争主体的作用;事实上,现代企业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战略选择来配置稀缺资源,进行人为比较优势的创造;如在当代国际贸易中,有相当多的贸易是发生在跨国公司内部,但主流国际贸易理论仍然没有把这一现象纳入其分析框架;波特的竞争优势论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这个微观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正好弥补了比较优势论的不足;二、竞争优势的背景与内涵哈佛大学商学院拥有一批着名的企业管理方面的学者;如企业史学家钱德勒,撰写过名着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中的管理革命1977年;跨国公司专家凯夫斯,撰写过跨国公司与经济分析1982年;哈佛商学院集中研究的是企业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其学术风格属于管理学风格;管理学本质上是综合性的;与经济学家强调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不同,这些管理学者更重视企业中管理和战略行为的作用;我们理解波特的理论,也需要从这样一个比较大的学术背景来着眼;波特的三部曲无疑是哈佛商学院学术传统的集中反映;波特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企业战略管理和产业经济学两个方面;因此,在他的着作中,单个的企业与产业始终是他的研究对象;他在竞争战略中提出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三种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在竞争优势中,他创立了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是价值链的不同;在国际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把他的国内竞争优势理论运用到国际竞争领域,提出了着名的波特菱形理论;我们通常所说的竞争优势论,即指波特的菱形理论,因为这个理论是从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角度提出来的;波特菱形理论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一国能在某个特定产业获得长久的国际竞争力,在当代国际贸易中,许多发达国家的出口高度集中在少数明星产业上;如日本的消费电子业,意大利的毛纺、皮革制品、金属珠宝业,英国的保险业,荷兰的花卉业,德国的化工、汽车业,美国的广告、高技术产业;波特认为,这要从当地企业所处的独特竞争环境来寻找答案;波特菱形理论包括四个因素:1要素条件,包括一国的天然禀赋与人为创造的高级要素,后者对竞争优势更为重要;2本国需求条件,包括本国的需求结构、规模、成长率、高级购买者压力及需求的国际化;3相关支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包括上游供给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4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程度,包括企业的形成与组织管理方式、竞争激烈程度、创新与企业家才能等;波特认为这四方面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加强,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激励创新的竞争环境,由此而产生具有一流国际竞争力的明星产业;波特提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的;80年代美国的一些传统支柱产业,如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被日本和西欧国家所超过;一些新兴产业也受到这些国家的强大竞争压力;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当时美国学术界、产业界、政府部门需要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1983年,里根总统设立产业竞争力委员会;波特就是这个委员会的成员之一;此外,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获取竞争优势成为一个现实需求;波特的理论反映了时代的需要,他的理论对90年代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1993年,克林顿总统在其上任伊始,就宣称他的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帮助美国在新的全球经济中“竞争取胜”Compete&Win;通过对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内涵的分析,我们可以对这两者进行一番比较;首先,从二者的联系来看,有如下几方面:1外生比较优势也是一种价格竞争优势;2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都受到资源稀缺性的约束,一国不可能在所有行业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3比较优势的实现离不开竞争优势;4内生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论所研究的一部分重要问题是相同的,如都关注知识与技术创新、规模经济对贸易的影响;从二者的区别来看,表现在:1比较优势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而竞争优势是属于管理学概念;2比较优势涉及市场价格机制,强调的是价格竞争;而竞争优势涉及企业与产业,强调的是非价格竞争和创新竞争;3比较优势关注的是要素供给的数量,竞争优势关注的是要素的质量及产品市场的需求档次;4比较优势采用的是一般均衡、静态均衡分析方法,竞争优势采用的是一种非均衡的动态分析和局部分析方法;总之,当代国际竞争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市场价格机制与企业机制都起作用,这一点和李嘉图时代不同;在李嘉图时代,企业还是传统式的家庭小企业和小工场手工业,企业在资源配置中不占主导地位,资源配置主要靠市场价格机制,外生比较优势能够发挥比较充分的作用;从钱德勒对西方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发展的历史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自1840年起现代工商企业作为一种制度,随着技术与知识的进步一直处在不断的演进中;二战后,跨国公司这种最典型的现代企业制度大量出现,说明在当代,现代企业已成为重要的资源配置主体和竞争主体;现代企业的国际竞争行为已成为国际贸易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1870年后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重心放在市场上,严重忽视了企业的组织生产功能与技术创新功能,导致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动态竞争能力无法纳入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当中;因此,赢得国际竞争力,需要同时发挥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而且,在当代强调获取竞争优势更有必要;三、波特的新竞争经济学90年代以来,波特对他的竞争优势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发展方向是把他的菱形理论与区位理论结合起来;他在最新一期的哈佛商业评论中提出了产业集聚Cluster这一新概念,并把它称为“新竞争经济学”;产业集聚是指经营同一种产业的一群公司在地理上集中在一起;产业集聚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的一个共同特征;以美国为例,重要的产业和资本的集聚有:微电子、生物技术、风险资本集聚在硅谷;汽车设备与零部件集聚在底特律;互惠基金、生物技术、软件与网络、风险资本集聚在波士顿;金融服务、广告、出版、多媒体集聚在纽约;飞机设备与设计、软件、金属加工集聚在西雅图;房地产开发集聚在达拉斯;化工业集聚在德克萨斯与路易斯安娜两州南部交界处;影视娱乐业集聚在好莱坞;德国汽车业集聚在慕尼黑等南部地带;化工业集聚在法兰克福一带;意大利的毛纺厂商集聚在南部的两个镇上;珠宝业集聚在中部的两个小区域内;皮类服装与皮鞋业集聚在北部城镇;荷兰的花卉业集聚在阿姆斯特丹与鹿特丹一带;瑞士三家最大的制药公司集聚在巴塞尔;英国的拍卖公司集聚在伦敦城的几个街区内;通常一个产业集聚集团内,既有主导产业企业,又有为主导产业提供配套服务的其他产业企业和机构;从垂直关系来说,包括提供专业化投入的上游企业,如零部件、机械设备、服务,以及下游的分销渠道与顾客;从横向关系说,包括提供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或有相关技能、技术和共同投入的属于其他产业的公司;此外,还包括政府和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研究与技术支持的机构,如大学、质量标准机构、思想库、短期培训机构及贸易协会;这些机构共同组成一支立体作战军团,既激烈竞争又相互合作,从而赢得企业与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葡萄酒产业集团为例,该产业集聚集团包括680家葡萄酒生产厂家以及几千个独立的葡萄酒生产者;为这二者提供服务的互补产业包括:葡萄存储、化肥生产、葡萄收割设备及灌溉技术;酿酒设备、酒桶、酒瓶、瓶盖及软木塞,标签、公共关系及广告,专业出版机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负责培养葡萄酒专业人才,当地有专门的酒研究所,在加州地方议会还设立了专门的葡萄酒委员会;该产业集团与当地的农业、食品、酒店旅游产业集团也有联系;由此可见,产业集聚实质上是波特菱形或者说企业的价值链在空间上的紧密结合;产业集聚这种新的空间产业组织形式,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表现在四个方面: 1.外部经济效应;集聚区域内企业数量众多,从单个企业来看,规模也许并不大,但集聚区内的企业彼此实行高度的分工协作,生产率极高,产品不断出口到区域外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从而使整个产业集聚区获得一种外部规模经济;2.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空间交易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信息成本、寻找成本以及合约的谈判成本与执行成本;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地理邻近,容易建立信誉机制和相互信赖关系,从而大大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区内拥有专业化的人才库,能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来工作,这就减少了在雇佣专业人才方面的交易成本;集聚区内有大量的专业信息、个人关系及种种社区联系使信息流动很快,这样减少了企业的信息成本;重要投入品大多可以从集聚区内其他企业就近获得,可以节省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还能享受供应商提供的辅助服务;因此,集聚区的企业之间保持一种充满活力和灵活性的非正式关系;在一个环境快速变化的动态竞争环境里,这种安排相对于垂直一体化安排和远距离的企业联盟安排,更加有效率;3.学习与创新效应;产业集聚是培育企业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温床;企业彼此接近,竞争激烈的压力,不甘人后的自尊需要及当地高级顾客的需求,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一家企业的知识创新很容易外溢到区内的其他企业,因为这些企业通过实地参观访问和经常性的面对面的交流,能够较快地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术;这种创新的外部效应是产业集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产业集聚也刺激了企业家才能的培育和新企业的不断诞生;4.品牌与广告效应;产业集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以后,会在消费者中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有时这种形象会波及到一些相关互补性产品上,由此产生一个优势产业群;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给人们的印象是经济活动将更加分散化,似乎地理区位的选择在企业和产业竞争中的重要性将下降;而产业集聚现象的普遍存在,说明经济全球化使一些重要的经济活动日益集中化;尤其是对企业和产业竞争优势非常关键的高级要素与创新活动,日益集中在发达国家;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无疑是一场重大挑战;四、几点启示1.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难以实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竞争优势;在现实经济中我们观察到,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难以实现或者需要借助外资才能实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市场价格机制不健全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但更重要的还是在企业制度方面存在缺陷,即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以我国为例,近年我国的出口贸易额中,外资企业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些出口产品中绝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这说明外资在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为什么国有企业无法充分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是国有企业目前还缺乏竞争优势,缺乏参与国际竞争和主动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2.内生比较优势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中已居主导地位,而且越来越重要;技术进步速度的加快,使外生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不断下降;如信息革命与知识经济的出现,单靠廉价的天然要素成本难以获得持久的国际竞争优势;以外生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贸易结构是非常脆弱的;因此,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发展内生比较优势;内生比较优势的核心是通过政府和企业投资进行知识积累、技术积累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积累;内生比较优势也可以说是政府和企业人为创造的比较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能力、学习速度与创新能力是创造内生比较优势的关键;3.政府的比较优势在于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二战后,发展中国家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贸易政策实验;现有的理论把它们总结为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两种贸易模式,强调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对产品市场进行直接干预;这种理论的最大缺点是忽视了知识与人力资本的作用;事实证明,如果政府不相应地投资生产人力资本与知识,不提供一个高效率的交通通信基础设施,不创造一个刺激竞争的环境,单靠贸易保护政策注定是不能取得成功的;政府对这些生产性基础设施进行社会投资,是一国企业与产业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外部条件;4.运用产业集聚原理培育我国对外贸易的新增长点;我国已建立了一批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出口加工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种做法是符合产业集聚原理的,因而是科学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对这些出口产业集聚区进行升级工作,主要是要提高产业集聚区的知识与科技含量,培育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创造我国对外贸易的新增长点;参考文献①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②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③MichaelE.Porter,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TheFreePress,1990.④MichaelE.Porter,ClustersandtheNewEconomicsofCompetition,HarvardBusinessReview,November—December1998,pp.77~90.⑤樊纲:论竞争力,管理世界1998年第3期;⑥洪银兴: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经济研究1997年第6期;⑦海闻: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经济研究1995年第7期;⑧杨小凯:经济学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责任编辑王瀛国际贸易问题1999年第8期经贸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比较

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比较

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比较联系: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相互依存,都是生产力的国际比较,比较优势认为一国竞争力来源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比较利益,而竞争优势认为一国竞争力来源于产业或企业内部的效率与创新。

二者并不排斥,是一种互补关系。

1、竞争优势是比较优势的拓展和深化。

在一国经济发展中,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同时发挥作用。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所有产业中都具有竞争优势,竞争优势不能完全消除和替代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理论在研究方法上突破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范式,从全新的视角演绎了竞争力理论的研究。

但在其内容和逻辑上并不是对比较优势的否定,而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丰富和深化,如竞争优势理论中的要素条件包括自然因素和推进要素。

H-O的要素禀赋理论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强调了自然资源禀赋对比较优势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后的新贸易理论在H-O理论框架上引入人力资源、技术等高级要素扩展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2、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换句话说,比较优势可以成为竞争优势的内在因素,促进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3、竞争优势是比较优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竞争优势的取得需要根据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情况循序渐进进行,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或者说,选择已经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产业进一步拓展竞争优势要比培育完全没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产业更可行,成本更低。

因此,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具有互补性,竞争优势是比较优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4、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要通过竞争优势才能体现出来,即使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果缺乏国际竞争力,也无法实现其比较优势。

相应地,非常缺乏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较难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

5、内生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论所研究的一部分重要问题是相同的,如都关注知识与技术创新、规模经济对贸易的影响。

区别:1、比较优势是经济学范围,侧重于对“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作用的研究;而竞争优势是管理学范畴,侧重于对企业、产业及政府等组织“看得见的手”作用的研究,强调的是非价格竞争和创新竞争。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侧重点不同
比较优势更侧重于国家层面的整体比较,而竞争优势则更侧重于产业或产品层面的比较。
动态性
比较优势是一个相对静态的概念,而竞争优势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技术、市场等因 素的变化而变化。
影响因素差异
资源禀赋
比较优势主要受资源禀赋的制约, 如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而竞 争优势则更多地受到技术、品牌、 营销等因素的影响。
技术水平
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越高, 其在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时 的成本就越低,从而比较优 势越明显。
市场规模
一个国家的市场规模越大, 其在生产某些产品时的规模 效应就越明显,从而比较优 势越强。
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一个国家在生产某一产品时所拥有的比较优势决定了其在国际贸易中的 地位和利益分配。
优势。
品牌形象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品牌形象,提高消 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市场营销
企业可以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 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与可持续性
01
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是指一个国家或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够在较 长时间内得以保持。
02
比较优势可以用相对价格来衡量,即一个国家 在生产某一产品时的价格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价 格。
形成原因
自然资源禀赋
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 种类和数量会影响其在生产 某些产品时的成本,进而影 响其比较优势。
劳动力成本
不同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存在 差异,这会影响其在生产劳 动密集型产品时的成本,进 而影响其比较优势。
创新与学习
比较优势主要依赖于现有资源和 条件,而竞争优势则更注重创新 和学习,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 品牌建设来获得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经济学领域中,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理解它们不仅有助于我们分析国家和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策略,还能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和资源配置提供有益的指导。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深入探讨这两个概念,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总结。

一、比较优势的概念和例题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个人在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时,相比其他国家或个人,所具有的相对较低的机会成本。

简单来说,如果一个国家能够以比其他国家更低的成本生产某种产品,那么它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例如,假设国家 A 和国家 B 都能生产汽车和电脑。

国家 A 生产一辆汽车需要 100 个单位的资源,生产一台电脑需要 50 个单位的资源;国家 B 生产一辆汽车需要 80 个单位的资源,生产一台电脑需要 40 个单位的资源。

通过计算机会成本可以发现,国家 A 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 2 台电脑(100÷50 = 2),生产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 05 辆汽车(50÷100 = 05)。

国家 B 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 2 台电脑(80÷40 = 2),生产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 05 辆汽车(40÷80 =05)。

虽然国家 B 在生产汽车和电脑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即使用更少的资源就能生产出相同的产品),但国家 A 在生产电脑上具有比较优势(因为其生产电脑的机会成本更低),国家 B 在生产汽车上具有比较优势。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家 A 应该专注于生产电脑,国家 B 应该专注于生产汽车,然后通过贸易,双方都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二、竞争优势的概念和例题竞争优势则是指一个国家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具有的独特的、能够使其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胜出的能力。

这种能力可能来自于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品牌形象、成本控制等多个方面。

以企业为例,假设两家手机制造商 C 和 D。

C 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研发能力,能够率先推出具有创新性功能的手机;D 公司则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提供类似性能的手机。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02
比较优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基于比较优势的国际贸易分工和交换,有助于各 国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比较优势也决定了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分工角色和地位。
03
竞争优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具有竞争优势的国家往往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 主导地位,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它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 竞争力,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创新。
类型
比较优势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绝对比较优势和相对比较优势。绝对比较优 势是指某一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拥有的成本低于其他所有国家,而相对比较 优势是指某一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时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较低的成本。
决定因素
要素禀赋
生产技术
一国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拥有的要素禀赋, 如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会直接影响该产 品的生产成本和比较优势。
应用场景比较
国际贸易
在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理论通常被用来解释国家之间贸易的动机和利益分配,而竞争优势则更侧重于企业自身能力和特点 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投资决策
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目的地时,除了考虑资源的相对价格和成本外,还会重视当地的市场环境、政策法规、文化等因素,这 些因素在比较优势理论中不被考虑,但在竞争优势理论中却是重要因素。
类型
竞争优势可以分为两类: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成本优势是指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或提高生产效率, 在市场上以更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差异化优势则是指企业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满足消 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并获得更高的收益。
决定因素
•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通过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企业可以提升产品品质 、降低生产成本,并满足消费者对新产品和新服务的需求。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对比分析兼论钻石模型对提升我国产业比较优势的启示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对比分析兼论钻石模型对提升我国产业比较优势的启示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企业和国家都需要寻找一种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以保持自身的竞争力。然而,在追求比较优势的过程中,企业和国家有时会陷入 所谓的“比较优势陷阱”。本次演示将探讨比较优势陷阱的概念、危害以及如何 通过创新、提高质量、增加综合实力等方式跨越这一陷阱,从而实现从比较优势 到综合竞争优势的转变。
总之,跨越比较优势陷阱对于企业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 创新、提高质量、增加综合实力等方式,企业可以逐步实现从比较优势到综合竞 争优势的转变,提升自身的竞争地位。同样,国家也需要注重科技创新、人才培 养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发展,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 此,企业和国家都需要不断努力跨越比较优势陷阱,追求综合竞争优势,才能在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竞争优势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Michael Porter提出,它从国家和企业的层面, 探讨了如何通过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来获取经济成功。竞争优势理论强调,一个 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竞争力不仅取决于资源禀赋和生产成本,更取决于其产业的结 构、企业战略、政府政策以及当地创新环境等因素。
与比较优势理论相比,竞争优势理论更加国家或地区在产业层面上的创新和 升级能力,以及政府和企业如何通过制定和执行战略来提高这些能力。此外,竞 争优势理论也更加重视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等现实情况。因此,竞争 优势理论对于指导国家或地区发展具有更高附加值和可持续性的产业具有更强的 指导意义。
比较优势陷阱是指过分依赖比较优势,而忽略了其他潜在的竞争优势,导致 经济困难和落后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它们往往为了追 求出口增长和市场份额,过度依赖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或产业,而忽略了技术创 新、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其他方面的竞争优势。结果往往是经济增长的质量不 高,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在商业领域中,了解和应用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非常重要的。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企业或个人在某个领域中相对其他竞争对手更具有优势的特点或能力。

而竞争优势则是指一个企业或个人在市场中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更具有竞争力的特点或能力。

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指在某个领域中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表现更出色的特点或能力。

不同的企业或个人可能具备不同的比较优势。

技术优势技术优势是指企业或个人在技术方面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具有突出的能力或资源。

这包括独特的技术专利、领先的技术设备、高效的技术开发团队等。

一个企业或个人如果在技术方面具备优势,将能够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或提供更好的服务。

成本优势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生产或提供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具有更低的成本。

这包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等。

拥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或个人可以以更低的价格销售产品或服务,从而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份额。

品牌优势品牌优势是指企业或个人在市场中拥有一个知名度高、信誉好的品牌。

一个强大的品牌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认知和信任,从而增加销售额并更好地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指一个企业或个人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在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的特点或能力。

竞争优势可以帮助企业或个人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创新能力是指企业或个人在产品或服务设计、市场营销策略、业务模式等方面具有独特、前瞻性的能力。

通过持续的创新,企业或个人可以推出独一无二的产品或服务,吸引更多的客户并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客户关系客户关系是指企业或个人与客户之间建立的稳固的关系。

一个良好的客户关系可以帮助企业或个人获取更多的重复性销售和口碑宣传,从而在市场中建立竞争优势。

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指企业或个人在市场中明确目标、制定长期发展计划,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实现这些目标的能力。

良好的战略规划可以使企业或个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相互关联的,两者都可以帮助企业或个人在市场中获得成功。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在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比较优势指的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在特定商品或服务的生产上具有更高效率或更低成本的能力。

竞争优势则强调的是企业或产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和强度。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探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一、比较优势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并在后来被大卫·里卡多和埃尔斯特·奥廖森发展和完善。

该理论认为,不同国家或地区在资源配置和生产能力上存在差异,因此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有相对优势的商品或服务,然后通过贸易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交换,以实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互利共赢。

比较优势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自然资源:国家或地区拥有的自然资源种类和丰富程度会影响其在特定行业中的比较优势。

例如,油气资源富集的国家在能源领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2. 劳动力成本:不同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差异也是比较优势的重要因素。

低成本的劳动力可以使该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具备竞争优势。

3. 科技水平:高新技术和创新能力是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4. 政策环境: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也会对比较优势的形成产生影响。

通过降低关税、取消贸易壁垒和提供相关扶持政策,政府可以促使某些产业形成比较优势。

二、比较优势的实践案例1. 沿海地区的出口加工区: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沿海地区设立了众多的出口加工区,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设备,利用廉价劳动力和便利的海运条件,迅速崛起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这是中国比较优势的一个典型实践案例。

2. 瑞士钟表制造业:瑞士钟表制造业长期以来以高品质和精准度闻名于世,这得益于瑞士在制表技术和工艺传统上的比较优势。

尽管瑞士成本高企,但其在高端钟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得益于优质的制造工艺和品牌形象。

四优势

四优势

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竞争优势和绝对优势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后发优势理论指出,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处于经济绝对劣势地位的同时,又会获得一种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

这种后发优势完全由于其落后的经济地位产生,它主要来源于后发国家对发达国家技术、制度和结构的低成本移植和模仿。

同时,后发优势理论还指出,只要后发国家能够有效地运用这种后发优势,它就能够成功实现对发达国家的经济赶超。

在过去的这段时期里,后发优势理论一直是后进国家对先进国家进行经济赶超的理论依据,该理论的正确性早已被一个个后发国家的成功经验所证明。

虽然后发优势理论形式上是一个基于国家层次的宏观理论,但是其内容作为一项基本原理,对后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

竞争优势理论的特点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相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具有如下特点:1.前提不同比较优势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作为理论前提,竞争优势理论则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作为理论前提。

后者比前者更符合当前的现实。

2.角度不同比较优势理论从全球角度考虑,认为一个国家只要按照比较成本原则分工,就会增加自身的福利,并提高世界范围的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水平。

竞争优势理论从国家角度出发,考虑怎样才能使一国在贸易活动中得到的福利更多一些,生产效率提高得更快一些,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3.范围不同比较优势理论只考虑某些产品或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而且主要是对其成本即价格的竞争能力进行比较。

竞争优势理论则是将一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即其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它国进行比较。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政府行为对产业竞争优势的 作用实际上是通过以上者四个 要素来综合表现的,二机会对 于长夜竞争力的影响有具有不 确定性。所以,我们在分析国 家及产业竞争力是暂不对政府 行为和机会进行分析,除这两 个因素以外的“四因素”是分 析国家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
这四个因素对每一个产业的影响并不相同,应 该分别加以评估之,更重要的是,钻石体系是 一个动态的体系,它内部的每个因素都会相互 拉推影响到其它因素的表现。
四、「企业的策略、结构和竞争对手」 这是最后一个影响竞争优势的因素。企业 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竞争方式都取决 于所在地的环境与历史。若是一个企业的 家乡鼓励创新,有政策与规则刺激企业往 训练技术、提升能力与固定资产投资,企 业自然有竞争力。另外,当地若是有很强 的竞争对手,也会刺激企业不断的提升与 改进。
波特提出「钻石体系」(又称菱形理论) 的分析架构。他认为可能会加强本国企业 创造国内竞争优势的速度包括:
一、「生产要素」 一个国家将基本条件,如天然资源、教育、基础 建设转换成特殊优势的能力。现今国家都已具备 完善的交通系统与电信网络,也有最优良的人力, 因此基本的生产要素已经不能永保竞争优势,而 是建立特殊的优势,比如说高度的专业技巧与应 用科技,像荷兰,它并不是因为位居热带而有了 首屈一指的花卉业,而是因为在花卉的培育、包 装及运送上都有高度专精的研究机构。
机会
企业的策略、结构和 竞争对手
生产要素
需求条件
相关及支持产业
政府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对比分析
各个学者的观点
• 金培认为:“各国产业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的,从国际分工的角度看, 比较优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产业竞争的角 度看,竞争优势又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在现实 中,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实际上共同决定着各 国各产业的国际地位及其变化趋势。” • 林毅夫认为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是彼此相容的。 • 蔡昉认为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并不是相互排斥, 产业竞争力的大小与其是否遵循比较优势原则 直接相关。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 企业应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优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05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互补与协同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互补性分析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互补性
互补性的实际应用
•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之间存在互补性,即一个企业在某
• 企业可以利用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互补性,实现资源
个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可能在另一个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 都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 比较优势强调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竞争优势强调核心
• 都强调资源配置和战略选择的重要性
竞争力和战略选择
• 比较优势主要适用于国际贸易领域,竞争优势主要适用
于企业竞争领域
02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衡量方法
比较优势的衡量指标
资源丰度
动生产率,那么这个国家就具有该商品的比较优势。
• 托马斯·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 1848年,托马斯·穆勒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进一步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
• 他认为,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是两国商品的相对需求,而不是生产商品的绝对成本。
• 穆勒的理论强调了贸易利益的分配,即国际贸易可以使贸易双方都获得利益,但利益分配取决于两国商品的相
配置。
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服务
• 企业应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服务,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利用比较优势,开展国际贸易
• 企业可利用比较优势,开展国际贸易,实现利益最大化。
基于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
01
根据竞争优势,选择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 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竞争优势,选择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的优化配置和战略协同。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制订产业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资源配置的均衡与效率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即市场供求关系与价格杠杆调节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竞争机制决定企业的进退和存亡。

产业政策作为政府行为,其作用主要是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

在发展中国家以及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政策还具有实施赶超战略、增强产业竞争力、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作用。

比较优势是静态的竞争力,是一国绝对竞争力的基础。

而竞争优势是一种动态的、综合的竞争力,所以拥有比较优势并不等于拥有现实的竞争力,而拥有竞争优势才称得上真正拥有现实的竞争力。

因此应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人力资本投入和技术投入,提高其技术密集度,使其由简单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智力劳动密集型,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权威理论声称,各国根据自己在某些行业的特长,专心发展产品,可以取得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优势,这对于各国都是最优选择。

这种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主要用来解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但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象的解释力有限。

如果我们奉之为圭臬,那么中国企业就应该只将资本投入服装、玩具、农产品、装配等行业,我们也许永远只能悲惨地用一亿条裤子去换一架飞机,中国就只能甘做穷国。

中国企业普遍具有廉价而充裕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非常明显,产品成本低于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

但是国内企业缺乏品牌和渠道优势,产品技术含量一般。

光靠低价优势有时并不能敲开国际市场大门。

国内企业更多则是利用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充当国外品牌厂商的加工厂,赚取低廉的加工费。

严格地讲,多数中国企业只是被结合进全球生产链条的低端环节,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取得应有的独立地位。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如何将产品成本优势转变成商品竞争优势。

不同行业的企业利用比较优势的结果不太一样。

在技术发展较成熟而创新机会较少的行业,如家电、个人电脑,企业已经获得了规模生产效益,技术和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销售额和利润率仍未达到国际领先企业水平。

分析国际贸易的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

分析国际贸易的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

分析国际贸易的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国际贸易的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国际贸易中,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是两个关键概念。

竞争优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方面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具有的优势。

而比较优势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方面的相对优势。

竞争优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种商品或服务方面具有竞争优势,意味着它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或更高的质量生产这种商品或提供这种服务。

这种竞争优势可以来自多个方面,包括自然资源的丰富、劳动力的廉价、技术的先进、市场的规模等等。

例如,中国在制造业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因为它拥有庞大而廉价的劳动力,以及成熟的供应链和规模经济效应。

然而,竞争优势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比较优势也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在某种商品或服务方面的相对优势。

比较优势是基于资源配置的效率差异而产生的,它可以使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实现互利互惠。

比较优势的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其比较优势所在的商品或服务,然后通过贸易与其他国家交换所需的其他商品或服务。

比较优势的实现需要通过国际分工来实现。

国际分工是指各国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分工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优势的发挥。

通过国际分工,各国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和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例如,沙特阿拉伯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中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基础,两国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然而,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并非一成不变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各国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也会发生变化。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个领域的竞争优势可能会因为其他国家的技术进步或市场变化而减弱,而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个领域的比较优势也可能会因为其他国家的资源配置调整而发生变化。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活动,提高创新效率。
创新需要关注市场需求和竞争态 势,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和创新战 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
挑战。
品牌建设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好的品牌可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 的客户和消费者。
品牌建设需要注重品质和服务,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水平,以满足 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实践应用
比较优势
在实践中,比较优势理论指导各国根据其资源禀赋和生产成本进行国际分工,专注于生产具有相对优 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获得利益。
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理论则指导企业通过创新、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等方式,在全球市场上获得和保 持竞争优势。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分工,提高各国的经济效率和福利水平。 通过发挥各自国家的比较优势,可以实现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全球经济 的发展。
依靠竞争优势领先的企业
01 02 03 04
案例一:某智能手机品牌
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提供卓 越的用户体验,在智能手机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案例二:某电商平台
通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算法,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体验,建立强大的 品牌忠诚度,在电商市场获得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协同发展的企业
在利用低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同时,注重技 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差异化
竞争优势,实现协同发展。
利用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增长的比较优势,加大 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形成竞争优势,实现可持
续发展。
案例一:某汽车制造企业 案例二:某新能源企业
感谢观看
THANKS
05
案例分析
利用比较优势成功的企业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经济学领域中,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对于理解国际贸易、企业战略以及国家经济发展都具有关键意义。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探讨这两个概念,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比较优势的概念与例题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产品时,相比其他国家或地区,所具有的相对较低的机会成本。

简单来说,就是在生产不同产品时,各国或地区按照自身相对成本的高低来进行分工和贸易,能够实现资源的更有效配置和经济福利的增加。

例如,假设 A 国生产 1 单位的服装需要 2 个单位的劳动,生产 1 单位的电子产品需要 5 个单位的劳动;B 国生产 1 单位的服装需要 3 个单位的劳动,生产 1 单位的电子产品需要 4 个单位的劳动。

通过计算机会成本可以得出,A 国生产服装的机会成本是 04 单位的电子产品(2÷5 = 04),生产电子产品的机会成本是 25 单位的服装(5÷2 = 25);B 国生产服装的机会成本是 075 单位的电子产品(3÷4 = 075),生产电子产品的机会成本是 133 单位的服装(4÷3 ≈ 133)。

由此可见,A 国在生产服装上具有比较优势,因为其生产服装的机会成本更低;B 国在生产电子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A 国应该专注于生产服装,B 国应该专注于生产电子产品,然后通过贸易来交换彼此的产品,这样两国都能从中获益。

二、竞争优势的概念与例题竞争优势则强调的是一个企业或国家在市场竞争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这种优势能够使其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例如,某手机品牌 X 不仅拥有先进的技术,能够生产出性能卓越的手机,还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相比其他竞争对手,这些因素使得品牌 X 在市场上更具吸引力,从而获得了竞争优势。

再比如,一个国家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力、发达的基础设施、创新的科研环境等,这些因素使得该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从而形成了国家层面的竞争优势。

利用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

利用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

利用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公司或组织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在某一方面具有优势。

利用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是企业竞争的核心战略之一,它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持续发展。

下文将从不同层面讨论如何利用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

首先,比较优势可以体现在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上。

一个企业可以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来获取竞争优势。

例如,苹果公司以高质量的产品和卓越的用户体验,获得了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优势。

他们的产品设计独特,品质可靠,因此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苹果产品,从而使公司保持了市场份额和利润。

其次,比较优势可以体现在成本效益上。

一个企业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得竞争优势。

成本优势使企业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例如,亚马逊通过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规模经济,获得了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竞争优势。

他们能够以较低的价格销售产品,同时提供快速和可靠的送货服务,因此成为了顾客的首选。

另外,比较优势可以体现在市场渗透上。

一个企业可以通过扩大市场份额来获得竞争优势。

市场渗透可以通过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增加销售渠道、提供定制化的产品等方式实现。

例如,得益于全球化的战略,可口可乐在全球范围内打造了一个强大的品牌形象,实现了在饮料市场的竞争优势。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可口可乐都能够进入市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比较优势还可以体现在创新能力上。

一个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创新来获得竞争优势。

创新可以是产品的创新、营销策略的创新、生产工艺的创新等。

例如,特斯拉以其领先的电动汽车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获得了在汽车市场的竞争优势。

他们的产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设计和高端的性能,还提供了全新的驾驶体验,因此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最后,比较优势可以体现在品牌形象上。

一个企业可以通过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来获得竞争优势。

一个强大的品牌形象可以帮助企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并建立消费者的忠诚度。

例如,耐克以其“Just do it”(只管做)的口号和与体育明星的合作,获得了在运动鞋和运动服装市场的竞争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优势战略实现发展赶超的
理论与现实
实现发展赶超需要获得相对较多的贸易效
万方数据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 年第6 07 期
益, 较优势只是实现上述目 而比 标的必要条件, 而 不是充分条件。从理论上看, 单纯的比 较优势战 略并不足以 保证落后国家实现发展赶超; 从实践 的角度看, 许多国家比较优势战略的实施, 并没有
品各国的劳动价值比率区间内, 否则交换不是导 致一国损失就是导致一国不能获得受益。在李嘉 图例举的葡萄牙和英国酒和布的商品交换中, 只 要酒与布的国际价值比率, 其上限和下限处于两 国国内两种商品价值 比率的区间中, 那么贸易就 可能发生, 这种贸易对两国都会有益。也就是说, 李嘉图的比 较优势理论解释了贸易发生的条件, 其要义是贸易可能性。 用机会成本的大小来解释两个生产者之间的 贸易关系, 相比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来说有了 很大进步。它从专业化的角度, 说明分工对于所 有生产者来说, 都能提高生产效率, 然后通过贸易 都可能提高社会福利。但贸易比率的大小依然是 不确定的, 贸易双方获利的大小也是不确定的。 要素察赋论实际上从要素的丰裕程度, 进一
一 2 一 9
万方数据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 年第6 07 期
成本获得较高的贸易效应, 无论是采用垄断的手
段, 还是利用信息充分的优势。贸易效益在物物 交换中主要体现在交换比率上; 在现代贸易体系 下, 卖出商品获得贸易效益主要体现在商品的成 本价格对比 上。 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贸易,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 也必然遵循理性原则, 即获得贸易效益。但国家 间贸易效益的获得, 相对于个人来说, 较为复杂。 发生贸易的两个国家, 既会大量卖出商品, 也会大 量买进商品。国家贸易效益的获得, 不仅看成本 价格比, 而且要看用于贸易的商品成本价格差额
了交换双方贸易效益的不同。进一步引申, 开展 国际贸易对每个国家来说可能会导致社会福利的 提高, 但不必然导致两个国家获得同等受益。也 就是说, 国际贸易使得单个国家纵向比较有所进 步, 而横向比较可能会出现差距拉大。因此, 发挥 比 较优势, 发展中国家并不能保证通过贸易交换 导致资本积累的速度快于发达国家。 如 果进一步考虑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 资 本逐利性流动的加强, 那么比较优势理论实现发 展赶超的理论解释更显不足。因为, 发展中国家 交换的主体可能是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 贸易交
波动很大, 但长期是下降的, 每年大约下降 06 另据一些研究表明, 1 7 92 . %。 在 9 -1 年间, 7 9 非石油初级商品的出口 价格相对于出口的制成品 价格下降了 将近6%, 1 2 0 致使 9 年下降到9 年 9 0 来的最低点。由于它们的实际出口 价格的急剧下 降, 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出口 更大量的初级产品才 能换回 一个既 定数量的 制成品。一项估计表 进口
明, 在过去1年中, 0 发展中国家因贸易条件的 恶
化而支付的额外成本每年达2 亿美元, 5 结果, 第 三世界贸易余额在上世纪5年代和0 年代早期 0 0 持续地下降, 91 从1 年的58 8 5亿美元下降到1 4 9 9
年 4 亿 元1 的2 美 [ 9 ] 0
在1 0 9 9年的 9 -1 3 二十多年间, 7 发展中国家 出口 发生了变化, 产品 大多数国家(6 3 个国家中 有3个) 4 初级产品出口比 重下降了, 相应地, 制成 品出口比 重上升了。尽管如此, 大多数发展中国
收稿日 0 0 2 20. . 期: 7 9 0 作者简介: 沈桂龙,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博士研究生, 0 0 20, 02
经济理性主义是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分析和由 此得出的经济理论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 一个基本 假定。所谓理性的经济行为, 是指人在经济活动 中总是受个人利益的驱使, 在作出经济决策时, 总 是深思熟虑地对各种可能的抉择权衡比较, 以便 找出一个方案, 这个方案能够使他耗费给定的劳 动或金钱, 带来最大限度的利益。商品交换中的 经济人大多数情况下, 总是希望花费较小的交换
来, 为了更好地解释现实, 很多经济学家不断对其 进行修正, 不断吸取各种理论进行完善, 增加了比 较优势理论的说服力。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过程 也是理论纷争交织的过程。从实践来看, 里昂惕 夫之迷与产业内贸易的兴起, 以及发展中国家与 发达国家差距的拉大, 也是比较优势理论倍受争 议的重要原因。竞争优势是贸易和发展过程处于
一国商品的出口 很可能是非本国企业的出口, 这 进一步说明了 外贸顺差不能等价于外贸效益的内 在本质。因为, 跨国企业的贸易收人需要在资本 和劳动力之间分配, 这种分配在资本相对于劳动 力更为稀缺的国家中, 往往会导致劳动力收人的 偏低, 从而导致商品输出国贸易效益的减少。 2 实现发展赶超需要持续获取较多贸易效益 .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发达和先进, 可以从政治、 经济、 文化等很多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价。经济作 为社会发展的基础, 对政治和文化等具有较强的
长的 机”e i f gw ) 从一个侧面 发动 ( ge rt 命题, nn o o h r
说明贸易指标的好坏对其他经济指标具有较强的
影响。
品也获益, 国家间的贸易效益大小则取决于贸易 商品的数量对比。当然, 不同商品单位数量的获 益情况, 表明了 交换中获益能力的大小。因此, 贸 易顺差会导致外汇收人的盈余, 但却不能保证总 体贸易效益的提高。 从作为国家间贸易活动主体的企业来看, 全 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 资本逐利的本性, 使得跨国 企业的生产场所可以位于非资本所有权的国家。
的相对情况, 以及贸易商品的数量。
影响, 加上经济指标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因此, 衡 量一国发达程度往往用一系列经济指标, 如经济 总量、 GP产业结构水平、 人均 D 、 贸易竞争力等。 落后国家赶超发达国家, 首先和主要的任务在于 能否快速发展经济、 提升人民水平、 增强国家经济
竞争能力。
贸易顺差并不能完全说明贸易效益。外贸顺 差只是表明一国 一段时间内出口 商品的价格总和 超出进口 商品的价格总和。从价格成本的角度来
看, 商品尽管可以获得大量外汇, 出口 但很可能是 亏损的商品交易, 也就是说, 成本高于其销售 出口 价格; 而进口 商品完全存在用超过成本的价格购 人的可能, 从而导致失衡的等价交换。这种情况
下, 国际贸易数量越大, 两国间贸易效益获得的差 距越大。当一国卖出商品获益, 而另一国卖出商
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 一个开放型经济体, 其贸易竞争能力的提高在所有经济发展指标中 具 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贸易竞争能力提高是其他经 济指标增强的表现。 科研能力的增强、 产业结构 水平的提升等都会对贸易竞争能力产生积极影 响, 反过来, 贸易竞争能力提高会进一步对经济增 长产生积极影响, 增加资源总量, 改善国民福利, 并通过对国内各经济部门的传递影响, 带动国民 经济发展的全面提升。2 世纪 3 年代经济学家 0 0 罗宾逊(. o r n提出对外贸易是“ DHRb t ) . s eo 经济增
取得理想的发展成绩, 取得成功的的价格差异, 由此也决定
1比 . 较优势理论的要义不是贸易效益 李嘉图提出的经典比 较优势理论, 从劳动价
值论的角度, 论述了两国两商品交换的基本模型。 这两种商品的国际价值交换比率, 必须在两种商
相对优势的一种状态, 它可以保证一国在国际分 工中的有力地位, 可以在贸易中获得长期的较高 贸易效益。本文在讨论比 较优势理论及其战略的 基础上, 探讨如何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培育竞争优 势, 最终实现发展赶超。
中国家实现发展赶超的国家战略, 但按照比较优 势理论建立的贸易战略和发展战略, 并不能自 动
实现发展的赶超。 比较优势理论自 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以
发展赶超与对外贸易效益
获得贸易效益是理性国家进行国家贸易的根 本出发点, 也是一国对外贸易的长远战略目 标。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落后国家实现发 展的赶超, 需要持续地获得更多的贸易效益。 1获取贸易效益是国际贸易交换的 . 核心问 题
. 沈桂龙
比较优势 、 竞争优势 与 发 展 的赶 超
【 比较优势理论的要义是贸易可能性, 内容提要」 而不是贸易效益。比较优势
战略作为比较优势理论在发展战略上的具体运用, 并不能保证一国获得持续、 较高的 贸易效益。追求贸易 效益的最大化是理性国家对外贸易长期追求的目 只有在比 标, 较优势基础上, 获得贸易的竞争优势, 才能实现发展的赶超。中国比较优势战略的实 施对贸易 水平的提高和贸易结构的提升有积极的意义, 应在贸易和经济发展的新阶 段, 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 比较优势 贸易效益 经济理性 竞争优势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0 F4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 一3920)一 09 0 7 A 1 7 1 ( 76 02一 7 0 6 0
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 国家竞争力衡量的 一个重要指标是贸易竞争力。发展中国家实现发 展赶超, 通常需要提升贸易竞争力, 获得持续较高 的贸易效益。低层次国内产业结构决定的贸易结 构, 长期来看, 并不能获得持续较高的贸易收益, 从而实现发展赶超。比较优势战略是大部分发展
步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发生。对于某个国家来说, 如果某种生产要素丰裕, 需求相对于供给来说占 有优势, 那么大量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的成本相对 便宜。假设贸易双方生产的商品是同质的( 价格 相同)那么该商品大量使用的要素在哪个国家丰 , 裕, 哪个国 家就占有相对优势。不同国家交换各 自 具有优势的商品, 由于商品质的不同和需求的 差异, 导致价格的存在差别, 从而使得某一交换比 率下, 贸易双方获得不同的贸易效益。 由此可见, 比较优势理论主要从成本角度考 虑了贸易的可能性, 它的要义并不是贸易效益。 大多数情况下, 贸易双方共同发挥比较优势的情 况下, 贸易获取量的大小是不相同的。 事实上, 由 于垄断、 差异化产品等因素的存在, 导致商品需求
家初级产品出口在全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