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功率调频发射机设计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小功率调频发射机设计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班级 0802班
学号************
姓名刘石海
指导教师刘正青老师
2011年6月11日
湖南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题目小功率调频发射机设计
专业班级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刘石海
学号************
指导老师刘正青
审批
任务书下达日期:2011 年5月23日星期一设计完成日期:2011 年6月11日星期五
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
一、设计内容:
设计一小功率调频发射机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发射功率P A≥80mW,
负载电阻(天线)R L=75Ω,
工作中心频率f0=10MHz,
最大频偏,20khz
总效率。
二、设计要求:
1、拟定发射机的组成方框图;
2、完成增益分配与单元电路设计,通过具体计算,选择器
件给出设计电路;
3、完成发射机的系统调试(调频震荡器、中间推动级、功
率放大器各级的测量)
4、给出最终实现电路
5、写出设计报告;
目录
一、资料整理 (6)
1、发射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6)
2、变容二极管主要特性 (7)
3、宽带功率放大器 (8)
4、丙类功率放大器 (9)
二、总体方案设计 (10)
1. 系统框图: (10)
2、单元电路设计 (10)
1) 功放级电路设计和分析 (10)
2)功放电路参数计算 (12)
3) 甲类功率放大器 (14)
4) 缓冲隔离级 (16)
5) 调频振荡级 (18)
三、整机电路 (22)
四、电路装配测试和总结 (23)
五、总结与体会 (26)
附录 (27)
参考文献 (28)
课程设计评分表 (29)
一、资料整理
1、发射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 发射功率 一般是指发射机输送到天线上的功率。 ● 工作频率或波段 发射机的工作频率应根据调制方式,在国家或有关 部门所规定的范围内选取。
● 总效率 发射机发射的总功率 与其消耗的总功率
P’C 之比,称为发射机的总效率 。
● 非线性失真 要求调频发射机的非线性失真系数γ 应小于1 %。
● 杂音电平 杂音电平应小于 – 65 dB 。
● 输出功率 高频功放的输出功率是指放大器的负载RL 上得到的最大不失真功率。也就是集电极的输出功率,即
● 效率 常将集电极的效率视为高频功放的效率,用η表示,当集电极回 路谐振时,η的值由下式计算:
● 功率增益 功放的输出功率P o 与输入功率P i 之比称为功率增益,用 AP (单位:dB)表示
AP=P o/P i
A
ηA
P 0
2
C1m
02Clm Clm Clm o 212121R V R I I V P ⋅
===CC
C0L
2L D C V I R V P P =
=η
2、变容二极管主要特性
● 主振频率 LC 振荡器的输出频率fo 称为主振频率或载波频
率。用数字频率计测量回路的谐振频率f o ,高频电压表测量谐振电压V o ,示波器监测振荡波形。
● 频率稳定度 主振频率f o 的相对稳定性用频率稳定度表示。
● 最大频偏 指在一定的调制电压作用下所能达到的最大频率
偏移值。将 称为相对频偏。
● 变容二极管特性曲线 特性曲线C j-v 如图1-1示。 性能
参数V Q 、C j0、及Q 点处的斜率k c 等可以通过C j-v 特性曲线估算。
图1-1 变容二极管的C j-v 特性曲线
变容二极管的Cj-v 特性曲线如图1-1所示。设电路工作在线
小时/o
min
max o o f f f f f -=
∆o m f f
∆
性调制状态,在静态工作点Q 处,曲线的斜率为
图1-1是变容二极管2CC1C 的Cj-v 曲线。由图可得
VQ =–4V 时 CQ = 75pF ,
● 调制灵敏度 单位调制电压所引起的最大频偏称为调制灵敏度,以 表示单位为 kHz/V ,即
为调制信号的幅度; 为变容管的结电容变化时引起的最大频偏。 ∵回路总电容的变化量为
在频偏较小时, 与 的关系可采用下面近似公式,即
∴ p ↑- △f ↑ , ↑- △f ↑。
调制灵敏度
式中 为回路总电容的变化量;
调制灵敏度
可以由变容二极管C j-v 特性曲线上V Q 处的斜率k c 及上式计算。 越大,说明调制信号的控制作用越强,产生的
频偏越大。
3、宽带功率放大器
● 宽带功放要为下一级丙类功放提供一定的激励功率,将前
m
Ωm
V f S f ∆=
j
2C p C ∆=∆∑m
f ∆∑∆C ∑∑
∆⋅
-≈∆Q o m 21C C f f j C ∆m
ΩQ o 2V C C f S f ∑
∑∆⋅=
∑
∆C f S f
S Ωm V m
f ∆f
S
j C ∆V
C k ΔΔ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