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赤壁赋》的创作背景、作者苏轼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赤壁赋》中的艺术特色,如辞赋的结构、语言、修辞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解读《赤壁赋》的文意。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了解《赤壁赋》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的关联和差异。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表达的豁达人生观和审美情趣。

学生能够从中汲取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赤壁赋》全文。

2.2 教学重点苏轼的生平及文学地位。

《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分析。

2.3 教学难点《赤壁赋》中的辞赋结构和修辞手法。

苏轼在文中所表达的人生观和审美情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苏轼能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全文,理解文意。

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句式等问题。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赤壁赋》中的艺术特色,如辞赋的结构、语言、修辞等。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深入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重点讲解苏轼在文中所表达的人生观和审美情趣。

3.5 课堂小结第四章:作业设计4.1 课后作业4.2 作业要求表达清晰,条理分明。

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苏轼人生观和审美情趣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课后收集团队成员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5.2 教学改进针对教学反思中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学生对《赤壁赋》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对苏轼人生观和审美情趣的认同。

6.2 评价方法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等。

《赤壁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赤壁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赤壁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和写作意图;2. 掌握《赤壁赋》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了解《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和写作意图;2. 掌握《赤壁赋》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和写作意图;2. 教师示范解读《赤壁赋》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3. 学生自主阅读与研究《赤壁赋》原文,并进行文本分析和理解;4. 学生小组合作解读《赤壁赋》中的重要段落,并展示给全班;5.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个人或小组写作活动,根据《赤壁赋》的启示,写一篇短文或小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什么是文学名篇,引导学生联想《赤壁赋》这篇名篇作品。

2. 了解作者和背景:通过PPT展示《赤壁赋》的作者——东晋末年文学家曹操和赤壁之战的背景,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作者的身份。

3. 分析赋文:先让学生阅读《赤壁赋》原文,并进行文本理解,然后老师带领学生分析《赤壁赋》的结构、语言风格、艺术手法等。

4. 学生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赤壁赋》中的一个重要段落进行深入研读,并进行个人或小组解读。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解读成果,以小组展示的方式呈现给全班。

展示结束后,全班进行互动和讨论。

5. 个人或小组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赤壁赋》的启示,展开思考,并写一篇独立的短文或小说。

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和角度的引导,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思考和创造。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包括课堂讨论的积极参与、解读展示的深度和准确性、写作的完整性和创造性等;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作业,包括内容的连贯性、表达的准确性和思考的深度。

七、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或文化人士到校,给学生进行赤壁文化讲解,加深学生对《赤壁赋》的理解和文化素养;2. 推荐学生拓展阅读《赤壁赋》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培养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和文化底蕴。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精品教案精选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精品教案精选

赤壁赋的公开课优秀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汉语》教材第四单元“宋词”章节,详细内容为《赤壁赋》。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东晋末年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壮丽场面,展现了作者对英雄豪杰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赤壁赋》的文学背景、作者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能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难点句子。

3. 通过学习《赤壁赋》,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与翻译,如“旌”、“檄”等。

教学重点:分析《赤壁赋》的文学特点,如对仗工整、辞藻华丽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汉语》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引出《赤壁赋》的学习。

2. 朗读:让学生齐读《赤壁赋》,感受其语言美。

3. 讲解:分析文章的文学特点,如对仗、辞藻等,并对生僻字词进行解释。

4. 例题讲解:选取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翻译,解释翻译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文中的其他句子,并进行点评。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赤壁赋》2. 主要内容:作者:苏轼背景:赤壁之战文学特点:对仗工整、辞藻华丽重点字词:旌、檄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简述《赤壁赋》的文学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答案:(1)……(2)《赤壁赋》的文学特点为对仗工整、辞藻华丽,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被誉为“千古绝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赤壁赋》的文学特点掌握程度较好,但部分学生对生僻字词的翻译仍存在困难,今后需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有关赤壁之战的作品,如《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章节,加深对赤壁之战的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与翻译。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集合7篇)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集合7篇)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赤壁赋》公开课教案(集合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赤壁赋》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1学习目标:1、学习文言知识2、体会感情,领悟思想教学过程一、导入:先看一组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沧海一粟遗世独立不绝如缕正襟危坐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水光接天成语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瑰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如此多的成语竟然出自同一篇文章《赤壁赋》,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的生命力之旺盛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篇文章二、诵读1、让我们在朗朗书声中走进文本要求标画出体现感情变化的字眼,同时标画出和你产生共鸣或者电到你的句子2、学生交流自己标的句子,读给同位听,之后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老师作出点评同时告诉大家诵读的几个层次:读准字音――学会断句(语法结构、句首句末语气词)――控制语速――融入感情3、老师可以给学生示范背诵第二段前三个层次只是技术层面的,最后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需要心灵的参与让我们更加的接近苏轼,走进心灵三、感情概况刚才大家已经把有关情感的字眼标画了是哪几个词语呢?乐――悲――喜(考验大家的筛选能力)这里有赋的写法:往往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内心的一种斗争,或者为了便于表达自己复杂在情感那么为何而乐,为何而悲,又为何而喜呢?四、赏析“乐”1、为何而乐?赏到了美景如何表达自己的乐?喝酒、吟诵、唱歌2、大家选取一句表现“乐”的句子先解释,之后赏析给同位听沟通交流达到悟读3、文言知识:纵??凌??:替代法翻译3、指导赏析的角度:翻译、内容、字词的表现力(语言)、情感、联想(诗词、东坡其人、自己经历体会)老师示范赏析: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写出了喝酒唱歌的场面,一个甚字写出了自己快乐的程度,而扣舷的动作则表现了沉醉其中的心情这让我忽然就想到了笑傲江湖里面的一个场景,一群人围坐篝火旁齐唱“沧海一声笑”,当时看了非常感动,沧海?为何还笑?那种经历江湖一切险恶之后笑看苍生的心态体现了出来4、快乐到一定程度,人们都会唱起来那么苏轼唱了什么呢?体会唱词,前后四人一起研讨,一个同学按照自己体会的感情读出来,其他三人一起分析读析融为一体1兮:来自屈原,屈原经常叹息,所以此字要拉长读,属于长叹2美人:来自屈原,往往以香草美人入诗,香草自比,美人则是自己在理想或者圣主贤臣的代表对美人什么态度?从悲伤中我们体会出苏轼那种不放弃人生追求的精神?什么追求?还是有儒家思想的入世精神所以我们要从悲伤的歌声中体会出这种昂扬向上写作此文,被贬偏远的黄洲做团练副使,相当于被流放,远离都城这时他已年迈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知人论世)五、赏析“悲”1、想起自己的遭遇,本来还喝酒唱歌的忽然悲从心来那么,悲伤哪些内容呢?在朗读中体会并且赏析,有体会你先别告诉别人,一会儿考考别人提问要具体2、文言知识:渺:渺小哀:哀伤羡:羡慕(补字翻译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结构分析(对文: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到底算什么?这个问题引发古今中外无数人的感慨比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比如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比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比如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4、方其??而今安在哉!:1读出前后情感的变化最后一个句子重读以表达感慨之情2体现了苏轼的什么情感?有钦佩,有羡慕,有悲哀为何钦佩?因为自己也希望有象曹操一样的功业,强烈的入世思想的体现到这里如果文章结束,那就不是苏轼了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够在这种无路可走的时候,找到一个突破口,从而超越自己,从而也就超越了别人正如莫泊桑所言:人的一生,不像你想的那么好,也不像你想的那么坏关键看你如何突围六、感悟“喜”苏轼如何超越了自己呢?他的超越体现在哪些方面?讨论给你带来什么感悟(1)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回扣了首段,一开始本来就沉浸在美景之中的回归自然,回归纯净,回归自我(2)“物与我皆无尽也”如何理解?物是永恒的,但人为何也说永恒呢?从儒家思想来说,人可以不朽,但需要通过一些途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达到三者任何一个,都算作永恒从道家思想来说,讲究“一死生”,注意道家思想和道教的区别道家尊崇崇尚自然,顺应事物发展规律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方式佛家思想的禅宗:讲究生死轮回,生命完成一次生死如同月亮完成一次圆缺,生生死死循环不止,生命的轮回让人不再感觉生命的短暂(3)苟非吾之所有??:轻视物质的东西,轻视有限的时空《观棋》: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渡海》:兹游奇绝冠平生当别人都在关心你到底能飞多高的时候,有个人还在关心你飞的累不累,这就是友情(4)这里的“喜”和开头的“乐”内涵一样吗?区别是什么?乐:面对突来的美景的欣然反应,未经思考的接受,侧重感官的体验如同当今很多人登山后的“啊??啊??”但我们已经看到“乐极生悲”喜:是理性思考之后达到的一种精神的解脱,是感情淬火后发自内心的欣喜,这里的喜是“喜从悲来”七、自我救赎在入世与出世,在积极与消极的斗争中,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儒释道多种文化的浸润,三种思想完整的融入了苏东坡的内心并达到了和谐与统一为何会达到这种和谐?的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情商比较高当然情商的来源还是一个人不断的积累当年苏轼从海南回内陆,运河夹道千万人观看,他们看的哪里是苏轼,他们的表现只能解释为对文化的敬仰,对一种豁达人生态度的执着,这观摩的人群在空间上的延伸我们不可考,在时间的延伸上我们也是观摩者之一这充分的说明了苏轼的不朽,中国文化的不朽当年苏轼看到这种情况,他怎么反应?既没有挥手“同志们好”,也没有受宠若惊他的一句“莫非看杀轼否”,以苏东坡式的豁达与幽默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八:背诵你最喜欢的句子板书设计赤壁赋苏轼诵读:字音、断句、语速、情感《赤壁赋》公开课教案2教学目标:1、指导预习,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字词句意的习惯。

《赤壁赋》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赋》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赋》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赤壁赋》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1《赤壁赋》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赤壁赋》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运用文学知识分析文学作品,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体验文学的美感和趣味。

3. 帮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写出感人至深的散文或诗歌。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以《赤壁赋》为中心,围绕历史背景、作者简介、诗句鉴赏、主题思考、写作等方面展开教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来呈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2. 诵读《赤壁赋》教师可以分段分句进行诵读,同时注重语音语调、情感感染、形象塑造等方面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

3. 作者简介和作品解读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苏轼的生平、思想、作品创作背景等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赤壁赋》的内在含义,激发他们对苏轼的赞赏和敬意。

4. 诗句鉴赏教师可以以《赤壁赋》中的诗句为突破口,教授学生文学鉴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清高、豁达和才情。

5. 人物塑造的分析教师可以通过《赤壁赋》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情感表达和思想倾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和作家心境。

6. 主题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赤壁赋》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7. 作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诗句或文段,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者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教学,包括诵读、讲解、讨论、分析、思考和写作等多种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同时提高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总结通过对《赤壁赋》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认识这一文学名篇,深入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塑造他们的人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经过对《赤壁赋》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理解其中的意蕴,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教学,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赤壁赋》教案5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赋》教案5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赋》教案5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赤壁赋》教案5 教案教学设计1《赤壁赋》教案5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赤壁赋》的背景和内容,理解作者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抒发的感情。

2.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通过对获得的诗句的研究,增加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3.让学生发现文学作品与生活的联系,在分析鲁迅的《阿Q正传》等文学作品时加深对人生的洞悉。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历史常识和文学常识。

2.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辅助学生了解诗词在历史和社会中的地位,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和看法。

2.读本法:全班或个人或小组读本,让诗词在班内流传,增强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其中,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介绍《赤壁赋》的基本背景,让学生对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指导学生阅读《赤壁赋》,学习诗词鉴赏方法,让学生能够领会作者的表达和情感。

3.课后布置阅读和诗词鉴赏题目。

第二课时1.学生上台朗读《赤壁赋》和发表自己对诗词的看法,学生进行集体讨论。

2.老师介绍诗词鉴赏的技巧,让学生学习如何分析诗词的句子,如何从中提炼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3.课后布置分析诗词的作业。

第三课时1.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分析的结果,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2.再次读《赤壁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析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可以与小组中的同学分享。

3.课后布置阅读和分析鲁迅的《阿Q正传》。

第四课时1.学习《阿Q正传》的相关知识和背景,让学生熟悉文学作品和社会背景的关系。

2.让学生自己分析鲁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分享分析的结果。

3.课堂结束前,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学习经验。

五、作业1.《赤壁赋》的鉴赏。

《赤壁赋》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赤壁赋》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赤壁赋》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赤壁赋》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赤壁赋》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赤壁赋》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和意图:《短歌行》、《赤壁赋》文质兼美,音韵和谐,而且都饱含了诗人对人生、理想和自身处境的清醒而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遂成传世名篇。

因此,而今的我们很有必要跟学生一起,诵读、品味、鉴赏《短歌行》、《赤壁赋》精美的语言,体悟的精美高妙,深入地探讨他们对待人生、理想和生死的深沉、悲凉而又历久弥新的思想观念,从而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同时,引导和增强他们看待人生、世界的理解能力和选择判断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二、学生学情及其学习态度:高一的学生有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能够牵线地理解文言文基本文理。

但对文言文整体阅读和感悟任然需要加强引导,要把学生机械枯燥地积累文言文的语言知识的困扰和负担中解脱出来,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欣赏《短歌行》、《赤壁赋》的深沉高雅的美感的同时,对曹操和苏轼产生人格魅力和思想观念认知上的共鸣,从而带着美好的情感体验去形成对于自身理想和价值的独特而深刻的认识。

三、学习难点和重点:1.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2.体会景、情、理交融的特点,感受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怀。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发、讨论法、情境体验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六、课时安排:三课时七、教学过程与内容1.给学生提出诵读指导建议,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并争取背诵课文⑴读出韵律。

赋体押韵如“望﹑章﹑江”,“焉﹑间﹑天﹑然﹑仙”等⑵读出重音。

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问词重读。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它描绘了三国时期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壮丽场景,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

设计一堂赤壁赋公开课,意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和分析赤壁赋,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以下是我为您设计的《赤壁赋》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赤壁赋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2. 掌握赤壁赋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点;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力和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复印赤壁赋的文本,每人一份;2. 播放赤壁赋的相关音乐或视频,营造氛围;3. 准备相关的课件或PPT,包括赤壁战役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画作。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利用音乐或视频的形式,营造出赤壁战役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激发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

步骤二:背景介绍(10分钟)简要介绍赤壁战役的历史背景,包括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参战人物等。

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对该历史事件有初步的了解。

步骤三:赤壁赋的学习(30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赤壁赋,并在课本上进行标注和批注;2. 分组讨论:学生按小组讨论的形式,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合理的互动和辩论;3. 小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各组的讨论结果,归纳赤壁赋的主题、文学特点和思想内涵。

步骤四:赋诗与文学创作(30分钟)1. 学生选择赤壁赋中的一段进行背诵,并解读自己的理解;2.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可以是写诗、写赋或者写对赤壁赋的感悟等。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

步骤五:展示与评价(15分钟)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学创作成果,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评价和反思。

步骤六: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进行简要总结,强调赤壁赋的重要性和学生的收获。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读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高超的写景技巧。

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变化,体会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疏通文意。

(2)欣赏文中的写景语句,学习作者的写景技巧。

(3)理解作者情感从乐到悲再转乐的变化过程及原因。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和人生哲理。

(2)探究文中景、情、理的有机结合。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有关赤壁的视频或展示一些赤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赤壁的历史文化意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赤壁之战吗?在赤壁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赤壁赋》,就是苏轼在游览赤壁时所写的。

那么,苏轼在赤壁又有怎样的所见所感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篇文章。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包括他的文学成就、政治生涯等。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

(2)介绍《赤壁赋》的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年),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两年多了。

他在黄州期间,多次游览赤壁,写下了多篇与赤壁有关的作品,《赤壁赋》就是其中之一。

此时的苏轼,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心情较为苦闷,但他在自然山水之间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标注字音和节奏。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赤壁赋教学设计(5篇)

赤壁赋教学设计(5篇)

赤壁赋教学设计(5篇)赤壁赋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赤壁赋》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后,处在事业和人生的低谷,闲暇与朋友月夜泛舟游赤壁,借以排遣内心苦闷忧愤而写的一篇游记。

文章虽然采用赋体的形式,但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及由景物引发思想情感的复杂变化和最后作者旷达人生境界的呈现,使文章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体会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学*体会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设想:立足文本以朗读为依托,抓住关键问题师生研究探讨。

教学法:朗读法,研讨法,圈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设计:读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时,我们看到了一位享受闲适的苏轼;读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时,我们认识了一位充满理趣的苏轼;读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时,我们读出了重情而伤痛的苏轼;而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时,我们更能感受到一位豪迈而旷达的苏轼。

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人生经历,同一个创作个体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不同的生命特质,那么通过《赤壁赋》的学*,我们从中又能品出一个什么样的苏轼呢?(板书课题)文体介绍:“赋”以楚辞为源头,到了荀况才有定名。

它出现在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

这种文体一般描绘客观事物,极尽夸张铺排之能事,形象绚丽,规模壮阔动人,多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行文。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

赋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泛读课文,解决句读。

2、设置问题,学生参照课文注释自由朗读课文。

圈点法勾画文中写景、议论和抒情的语句;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文章感情变化的脉络,梳理文章结构。

赤壁赋教案(优秀6篇)

赤壁赋教案(优秀6篇)

赤壁赋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是作者美丽的编辑帮助大家分享的赤壁赋教案(优秀6篇),仅供参考。

《赤壁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诵读,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2、通过研习探讨,把握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

2、通过预习交流,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如“属”、“如”等实词,“之”、“然”、等虚词,同时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2、个性化鉴赏:景、情、理的融合,语言特点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学生课前预习1、阅览相关材料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二、作者和解题: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教师明确: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较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

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一次挫折时。

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

三、一环节: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

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第二环节: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1、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骈句,用心读。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五、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师点拨: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落实教学目标。

六、第四环节:学生按四组展开讨论:1、文章写了怎样的景?2、文章写了怎样的情?3、文章写了怎样的理?七、课堂演练,强化双基(略)八、布置作业: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1)搜集苏轼相关作品(词赋)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赏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体会苏轼对自然的态度。

公开课《赤壁赋》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赤壁赋》全文;(2)理解《赤壁赋》的历史背景、作者苏轼的生平和思想;(3)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赤壁赋》;(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2)理解苏轼对友情、人生、自然的深刻认识;(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赤壁赋》的历史背景、作者苏轼的生平和思想;2. 《赤壁赋》的韵律、对仗、意象等艺术特色;3. 苏轼的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和对友情、人生、自然的深刻认识。

三、教学难点1. 《赤壁赋》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 苏轼的文学成就和思想特点;3. 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赤壁赋》的历史背景、作者苏轼的生平和思想;2.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 案例分析法:分析《赤壁赋》中的典型意象、韵律和对仗,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友情、自然等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赤壁赋》的历史背景和作者苏轼的生平和思想;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赤壁赋》,感受其韵律和意境;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赤壁赋》中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4. 案例分析:选取《赤壁赋》中的典型片段,深入剖析其文学价值;5.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从《赤壁赋》中思考人生、友情、自然等主题;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赤壁赋》的情况;2. 学生对《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分析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展示;3. 学生对人生、友情、自然等主题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体现;4.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如心得体会的内容和创新性。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反复诵读,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处世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能准确翻译全文。

(2)体会文中景、情、理交融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1)领悟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和人生哲理。

(2)探讨文章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有关赤壁之战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

然后提问:“对于赤壁之战,大家都有所了解,那么宋代文学家苏轼在游览赤壁时又有怎样的感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赤壁赋》。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经历,突出他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他一生多次被贬的坎坷遭遇。

2、讲述苏轼创作《赤壁赋》的背景,让学生了解他在被贬黄州期间的心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3、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分组讨论,逐句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针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中的“冯虚”等。

3、让学生总结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做好笔记。

(五)研读课文,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描绘了怎样的赤壁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讨论后明确:文章描绘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白露横江等优美的景色,营造出一种空灵澄澈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夜游赤壁时的舒畅心情。

2、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1)提问:作者的情感在文中有没有发生变化?是如何变化的?(2)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苏轼《赤壁赋》教学设计(通用10篇)

苏轼《赤壁赋》教学设计(通用10篇)

苏轼《赤壁赋》教学设计(通用10篇)苏轼《赤壁赋》教学设计(通用10篇)《赤壁赋》是指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中的《前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表现了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

下面是《赤壁赋》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苏轼《赤壁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苏轼,了解苏轼的人生感悟,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2、体会本文诗情、画意、理趣完美融合的艺术特色;3、探讨本文中的人生哲理,从中得到启发。

教学重点:1、学习和积累有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本文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2、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的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诗情、画意、理趣的完美融合教学方法:串讲+探究、鉴赏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利用学习小组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着重了解被贬赤壁这段经历及与之有关的材料,了解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简单知识等。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籍解决字词问题,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2、教师准备(1)若用多媒体教学,收集资料,制作好多媒体教学课件。

(2)准备好相关的巩固练习课前课中课后的资料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人生是由不连续的幸与不幸组接而成的。

当不幸降临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是自怨自艾,消极的躲避还是乐观豁达的积极面对呢?其实所谓幸与不幸,是与非,只是看问题角度不一样而已。

当我们学会珍惜不幸的价值时,它就是我们人生的财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赤壁赋》,是一篇面对人生不幸的文章,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处于人生底谷的苏轼是如何去面对的。

二、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21岁中进士,一生仕途坎坷。

正是人生的苦难造就了这位“古今第一才子”的文学成就,而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赤壁赋》文笔优美,文采飞扬,骈散结合。

写景部分精警凝练。

形象鲜明。

议论部分自由豪放,恣肆雄健。

许多句子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特别便于学生诵读。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赤壁赋》优秀教案一【设计说明】本单元学习的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这类文章借对山水风物的描绘,往往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本文是苏轼的代表作,在语言和思想情感上都是上上之作。

对这类作品的解读往往是多层次,多角度的。

我的设计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体会为主,让学生了解本文诞生的背景,了解苏轼这位“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物;重在启发、引导,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蕴含在文字里的感情,从喜欢这篇文章开始,喜欢苏轼。

思考苦难、坎坷给生命带来的价值;思考当有一天世界以痛吻我时,我该以何相报。

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很注重学生自主的学习,合作的探究,独立的表现,课后的延伸,我想把一颗种子埋进学生的心里,可能现在看不见他们的不同,但也许在他们成长的路上,这颗种子就会生出根,发出芽,甚至长出一棵参天的大树。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文体知识,督促学生读懂本文的字词句含义,并自主对内容进行梳理。

2、启发、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并表现本文的情感变化和思想意蕴。

3、让学生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和他面对人生风雨时的达观态度,从而对自己的成长有所启示。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诵读合作探究延伸阅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根据你课前的学习和阅读,说说这三个词之间的关系:黄州赤壁苏轼由于“乌台诗案”苏轼才与黄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谁能根据我们自学方案中的资料,点出这个案子的关键。

冤案,文字狱余秋雨说:“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赤壁赋》的作者、时代背景和文学地位。

1.1.2 掌握《赤壁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1.1.3 分析《赤壁赋》中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赤壁赋》。

1.2.2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1.3.2 领悟友谊、忠诚、勇敢等传统美德。

1.3.3 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激发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赤壁赋》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1.2 《赤壁赋》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技巧。

2.1.3 《赤壁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2 教学难点2.2.1 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

2.2.2 文中涉及的典故和历史文化知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简介《赤壁赋》的作者苏轼及其文学地位。

3.1.2 概述《赤壁赋》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梗概。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2.2 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言文句子。

3.3 合作探讨3.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技巧。

3.3.2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讲解3.4.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4.2 解析课文中的典故和文化内涵。

3.5 文学鉴赏3.5.1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领悟传统美德。

3.5.2 欣赏课文的优美语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6 课堂小结3.6.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4.3 查阅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和其他作品。

第五章:教学反思5.2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

5.3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6.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讨精神。

1《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2

1《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2

1《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教学设计寄情山水突出重围教学目标:1.语言构建与运用:梳理文章,了解“赋",积累文言知识点。

2.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本文思路,把握作者情感变化。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赋文的语言、形象、情感之美。

体会其情景理交融的特点。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学习其旷达的人生态度。

儒释道各家思想各有所长,从中汲取营养,助力我们生命成长。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赤壁赋》中的文言词汇用法以及特殊句式。

2.鉴赏赋文的语言、形象、情感之美。

体会其情景理交融的特点。

难点:1. “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

2. 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1.学情分析:(1)《赤壁赋》是一篇赋文,结合课文注释,高一学生完全能读懂文章字面大意。

关于本文的文史知识、文言知识以及文章基本内容的梳理,在教师引导组织下能很好地完成。

(2)对于古文的鉴赏,通过一个多学期的高中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和能力,但是对于“骈散结合"特点的文章鉴赏应该有一定难度。

所以,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播和引导。

(3)而关于作者作者复杂的思想,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大一些,所以要有足够的知识材料补充,个人经历背景的介绍,精当的点播和引导。

2.教材分析:(1)《赤壁赋》是一篇文言文,所以首先要做好文言知识的积累。

结合课文注释,学生自己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这项学习任务。

(2)《赤壁赋》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对于这一任务群,高中新课标在“学习目标与内容"上有要求“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公开课《赤壁赋》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赤壁赋》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并欣赏《赤壁赋》中的优美词句和独特的文学手法。

解读并运用文中的历史知识和哲学思想。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赤壁赋》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关联和区别。

运用角色扮演等互动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个人情感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引导学生从《赤壁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赤壁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分析并欣赏《赤壁赋》中的词句和文学手法。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历史知识和哲学思想。

2.2 教学难点《赤壁赋》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

理解并解读《赤壁赋》中的深层含义。

将《赤壁赋》中的知识和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赤壁的图片或相关文物,引发学生对赤壁的兴趣。

简要介绍《赤壁赋》的作者苏轼及其文学地位。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赤壁赋》的主题和意义。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理解文意。

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分析《赤壁赋》中的词句和文学手法。

3.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或讨论。

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赤壁赋》中的难点问题。

组织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3.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赤壁赋》中的历史知识和哲学思想。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指导学生运用《赤壁赋》中的知识和思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强调《赤壁赋》中的重要观点和价值观。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口头报告、写作等多种评价方式。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

公开课《赤壁赋》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赤壁赋》全文;(2)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赤壁赋》的思想内容;(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对比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豪放洒脱,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2)领会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赤壁赋》全文;(2)掌握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3)学会文言文阅读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字、难词的释义;(2)苏轼的文学思想及作品中的哲理;(3)如何把握作品中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苏轼的其他作品,深入理解《赤壁赋》的特点;4.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赤壁赋》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2)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3)提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理解大意;(2)分组讨论,解答生僻字、难词的含义;(3)教师辅导,解答疑难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赤壁赋》的创作背景;(2)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3)阐述苏轼的文学思想及作品中的哲理。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并背诵《赤壁赋》;(2)对比分析苏轼的其他作品,总结《赤壁赋》的特点;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文言文阅读技巧的重要性;(3)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古代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教学设计1.能引导学生熟读、背诵全文,正确翻译全文。

2.能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情感变化和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

3.能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对人生意义的讨论,揣摩体味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

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

一、导入:余秋雨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

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二、诵读【要求】1、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一遍文章,注意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2、请四位同学读诗,各读一段。

阅读中注意更正读音。

三、整体感知阅读全文,感受苏轼和客人在黄州的心情的变化?试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思想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

板书:乐甚——愀然——悲——喜而笑乐————悲————乐四、鉴赏文本【问题1】作者在第二段开头说:“于是饮酒乐甚”,请问作者因何而“乐”?(在第一段中,放开让学生找,要求学生结合诗句分析。

老师总结提升。

)夜游赤壁之乐(山水之乐)——澄清之美、浩瀚之美【教师参考】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沏,如梦境一般清风、白露、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使人赏心悦目,陶醉其中,不仅是“乐”,还是“乐甚”。

也可以换一种问法:第一段写了哪些美景?能否为我们描绘这些画面?(结合诗句回答)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凉爽的秋风徐徐吹来,江面上荡起漾漾微波。

这时,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了:“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②、清风与明月相伴,白露与水光交织,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飘荡。

这澄澈幽美、如梦境一般的夜景,使作者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之中◆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好?好在哪里?徘徊:不只写出月亮令人不易觉察的缓慢移动,生动形象,而且写出了月亮对于游人的依依眷恋,脉脉含情。

1、饮酒赋诗之乐(诗酒之乐)【教师参考】1、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的动词:诵、歌、纵、凌,写出了泛舟秋江赏美景的愉悦,任凭、凌越、身心自由2、找出诗人主观感受的句子:浩浩乎飘飘乎小结:情景交融,记叙、描写和抒情相结合【问题2】作者泛舟赤壁既然如此之乐,那么,他为何在第三段开头突然就“愀然”呢?(什么叫愀然?)悲从何来?第二段有没有提到?1、来自“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歌词中的“美人”,“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美人”?【教师参考】预设:我心里想得很远啊,眺望着美人啊,她却在天的那一边。

美人:象征圣主贤臣、美好理想。

(屈原《离骚》“恐美人之迟暮”,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王贤臣。

)而“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句话其实是在说,皇帝啊,皇帝啊,我想念你呀,想念你,何时才能回到您的身边去!美人比君,说明作者仍然惦念着心中的君主,写出忠君之殷切,希望能重用自己,为宋王朝分忧。

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用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的一句话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对苏轼来说,“美人”意味着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而此时,在“天一方”的“美人”,却成了他可望而不可即的追念。

“为什么“美人”在“天一方”?苏东坡生存的年代恰好王安石变法新党与司马光旧党斗争,由于坚持正义,夹在两种势力中间,屡遭贬谪与磨难。

这时的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一生忠君,却被贬他乡,壮志难酬。

理想不能实现,怎能不“愀然”?他在去世前曾写过一首《自题金山画像》:【课件】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惠州、儋州是他人生的三处贬所,也是他人生中的三杯苦酒。

在他自己看来,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在政治上是个地地道道的失败者。

所以他“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结合文章背景,三次被贬,心已万念俱灰,只能随波逐流)2、来自客人悲怨的“萧声”,怎样描述“萧声”的?(齐读)【教师参考】幽怨、凄凉。

怨、慕、泣、诉。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

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问题3】第三段末尾借客人之口发出了“托遗响于悲风”的感叹。

客人为何而“悲”?(齐读第三段)【教师参考】①来自“一世之雄”的曹操和“吾与子”的处境对比:(古人与今人对比——英雄不在)由眼前的水月联想到像曹操这样不可一世的英雄尚目随“大江东去”,销声匿迹,“而今安在”?何况“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的“吾与子”,只能是白添几许白发而己,悲!②悲叹生命的短暂:(人生与宇宙的对比——人生不永恒)宇宙无穷而人生短暂,渺如沧海一粟;江水无穷而人生须臾。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许浑“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③由理想现实矛盾生悲。

(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脱俗不得)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

小结:同学们,你看,作者真可谓乐极悲来,至悲至痛啊!(读:“方其破荆州……”)【问题4】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讨论)(齐读第四、五段)(另一种提问方式)心病还须心药医。

听了苏子的一翻理,客人思想上得到了顿悟。

苏子是怎样说理的?你能为我们阐述一下吗?【教师参考】“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说的是水,它千百年来一直不停的奔流,永不停息,流走了多少岁月,也流走了多少英才伟人;“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说的是月,它虽有圆有缺,但却并没有增加也不见减少。

从这两个角度推广到天地万物的话,可以来说明一个事理:(1)变与不变角度一:变。

天地万物时刻都在变化着,即使是一瞬间的功夫也不停止,就像水的奔流不息,月的阴晴圆缺一样。

角度二:不变。

天地万物包括我们人,一样都是永恒的。

什么意思?高山、明月、江水、天空星辰,它们的恒久我们是可以认同的,但人怎么是永恒的呢?人也在万物之内,人看山,看江水,看明月是永恒的,是因为它们和人的寿命相比,要长久得多;对于寿命短暂的蜉蝣、蝼蚁、落叶等来说,在它们的眼中,我们人类又何尝不是和高山、江水、明月一样永恒呢;再推,那些比蜉蝣、蝼蚁、落叶等寿命更短的生物,在他们的眼中,蜉蝣、蝼蚁、落叶不也是永恒的吗?即使再推,那些比人更为恒久的高山、江水、明月相对于广袤的宇宙而言,它们还是永恒的吗?因此,苏子便得出了一个结论:“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我们又何必感叹那人生的苦短呢?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真正的脱胎换骨,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他——真正地成熟了。

变不变逝者如斯(水)未尝往矣(水)盈虚者如彼(月)卒莫消长(月)时刻在变无尽也(我)水与月、人都是即变又不变的(2)取与不取取不取清风明月非吾之所有这种成熟让“客人”最终“喜而笑”。

(读最后一段)此时的喜是大彻大悟的喜,是彻底悟透人生后的喜。

【问题5】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消极局限的出世入世思想“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作者的复杂思想: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

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问题6】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教师参考】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世界;而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但也有负面因素,主张随遇而安也可能导致斗志的消减。

但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旷达和强烈的生活信念,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主流。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小结:同学们,你看,作者从游之乐,到生悲,到最后的喜而笑。

在赤壁下,他一次次看穿生命的短暂,一次次悟透生命的永恒。

五、练习(任选一个)【练习1】请用你认为最有文采和最有意蕴的话,写一段对苏轼进行评价的文字。

苏轼是参考答案:最浪漫的诗人,最豪放的词家,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附: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林语堂《苏东坡传》【练习2】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背诵。

赏“乐”之景解“悲”之情悟“乐”之理望美人适风月入世出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