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火把节教案2语文版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及说课稿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火把节起源和相关文化背景;2.能够自主阅读《火把节》一文,并理解故事情节;3.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讲述故事情节;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阅读《火把节》一文,理解故事情节,熟练运用语言表达;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火把节”是什么,为什么要过火把节,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此的看法和想法。
2.讲解在学生表达后,向学生讲解火把节的起源和相关文化背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个节日,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3.阅读教师通过阅读,并指导学生朗读《火把节》一文,加深学生对节日的理解和感受。
“火把节”的主要情节是说一个小男孩发明了一个轮船,又因为别人的嘲讽而刻苦学习制造了更加完善的轮船,最终在火把节成功展示自己的发明。
4.理解在阅读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情节和主旨,帮助学生回答问题,加深促发学生对故事的思考。
5.表达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并与同学一起讨论,让学生表达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或话题,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讲述自己的“火把节”故事。
6.交流学生互相交流所写的文章,并互相点评和提出建议。
教师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评价。
7.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让学生充分回忆学习的过程,总结所学到的知识。
教师也可对学生总结的内容进行评价。
四、板书设计教师可将以下内容作为板书,帮助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并方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复习相关知识。
“火把节”故事情节小男孩的发明小男孩发明了一个轮船别人的嘲讽别人嘲讽小男孩的发明刻苦学习小男孩因嘲讽而刻苦学习发明更加完善的轮船火把节成功在火把节上,小男孩成功展示了自己的发明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为“火把节”故事,通过故事情节,让学生学习了如何熟练运用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及说课稿整合
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了解火把节的由来和习俗,了解彝族人民的生活状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把节的习俗和彝族人民的生活。
教学难点:1. 火把节习俗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对彝族人民生活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彝族人民的生活状况。
二、课文朗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
2. 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生字词学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并组词。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四、火把节习俗的了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火把节的由来和习俗。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了解火把节的习俗,并能够描述出来。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生能够了解火把节的由来和习俗,了解彝族人民的生活状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生也学会了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六、火把节习俗的深入理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火把节的习俗。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火把节》
《火把节》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⑴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累积“激情四溢”等词语。
⑵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绘的彝族火把节的热忱场面,认识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⑶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⑴经过收集有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忱场面,感觉彝族独有的民族风情。
⑵以学生为主体,指引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合的指引,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诵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⑴感觉彝族独有的民族风情。
⑵赞誉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权力,战胜灾害的英勇、坚毅、不卑不亢的优秀美德。
教课重难点:⑴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绘的彝族火把节的热忱场面,感觉彝族独有的民族风情。
⑵认识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誉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权力,战胜灾害的英勇、坚毅、不卑不亢的优秀美德。
教课时间: 2 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累积词语。
2、全作研究,整体掌握盲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具准备: 1、词词卡片。
2、收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
教课过程:一、预习。
1、收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分把节的一些状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虑: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依据什么区分出来的?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爱哪些节日?谈谈过节的状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 个民族,好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日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诵课文。
2、谈谈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认识?2、你最喜爱哪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觉。
3、谈谈彝族火把节的来历,认识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互相沟通。
五、有感情朗诵课文。
1、采纳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诵全文。
2、朗诵你最喜爱的段落,展现给大家听。
《火把节》五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
火把节-五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火把节的起源、发展与传统文化。
2.初步认识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3.能够描述火把节的风俗、活动、意义等,体验其中的文化氛围。
4.具备初步的文化交际能力,以简单的英文或其他语言表达述说节日文化的认识与体验。
教学材料1.集体活动课本。
2.视频材料:《火把节-喜马拉雅的盛宴》3.图片:相关火把节的照片。
4.普通话与英语的简单短语对话。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导入了解下课要做什么活动,所需要了解的知识是什么,在黑板上出示:•下课要与妈妈爸爸交流一个节日的了解体验,你们已经听过了国庆,元旦,春节、清明,等等. 今天,你们将要了解的节日很有特色。
2.学习•观看视频材料《火把节-喜马拉雅的盛宴》观看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猜测这个节日的名称以及它所在的地方。
•认识火把节:从视频中对火把节的瞬间呈现中,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火把节所在的地区及其历史、传说故事、传统乐器等方面的知识点,让学生将这些知识点进行讨论。
•学习火把节的主要内容:了解火把节的日子,风俗习惯和节日意义。
同时展示,相关图片,让同学通过照片了解火把节的活动。
3.提高•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自制一些小火把装饰品,在节日到来前,将制作的小火把悬挂在教室里,让教室气氛更加浓厚。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导入•巩固上节课通过多媒体和图片学习过的火把节相关内容,开始提问学生:火把节是哪个地区的节日?你们还能说出哪些信息?2.学习•观看视频材料《火把节-五彩缤纷的腰鼓舞》,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了解火把节的习俗中有一项活动就是“腰鼓舞”,让学生对这个活动进行了解。
•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模拟火把节的腰鼓。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对腰鼓进行良好的设计与制作。
3.提高•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小火把节游行活动。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导入•引导同学们了解外国节日。
有些节日,虽然与我们所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所不同,但同样地有它们自己的特色与魅力,认识和了解它们,也是我们学习他人文化的一种体验。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火把节2
4.火把节教课目的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累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绘的彝族火把节的热忱场面,认识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4.经过收集有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忱场面,感觉彝族独有的民族风情。
5.以学生为主体,指引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合的指引,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诵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6.感觉彝族独有的民族风情。
教课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绘的彝族火把节的热忱场面,感觉彝族独有的民族风情。
2.认识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誉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害的英勇、坚毅、不卑不亢的优秀美德。
教课安排: 2 课时第1课时教课目的: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累积词语。
2.合作研究,整体掌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具准备:1.词词卡片。
2.收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
教课过程:一、预习。
1.收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分把节的一些状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虑: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依据什么区分出来的?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爱哪些节日?谈谈过节的状况和心情。
2.我国有 56 个民族,好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日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诵课文。
2.谈谈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认识?2.你最喜爱哪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觉。
3.谈谈彝族火把节的来历,认识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互相沟通。
五、有感情朗诵课文。
1.采纳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诵全文。
2.朗诵你最喜爱的段落,展现给大家听。
六、作业1.抄录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进一步收集彝族人民过分把节的资料。
教课反省:第2课时教课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绘的彝族火把节的热忱场面,感觉彝族独有的民族风情。
推荐精品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火把节》优质课教案第二课时
《火把节》教案教学目标1.品读内容,感受火把节热烈的场面和彝家人的民族风情。
2.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3.体会彝家人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各个民族的节日材料及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导课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彝家的火把节,去了解彝族的民族风情以及火把节的来历和纪念意义。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为什么?(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二、新授1.彝家人为了火把节都做了哪些准备?找出相关的语句。
播放的手机典型的导学成果“我为你……”A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
(这些句子充分表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和对火把节的盼望)B指导朗读:热情、盼望、兴奋地。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文描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在小组内说说你最喜欢哪些场面、情景?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A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准备节日的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B出示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内容。
3.默读文章第三部分,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表现出了彝族人民的哪些品质?(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表现了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4.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话,你能找出来,并谈谈它的作用吗?“来吧,……”(这个句子把全文内容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示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
这个句子反复出现,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的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有一种回环之美。
三、练习修改病句。
1.气象组的同学每天仔细考察天气的变化。
2.小明这个月又被评为“规范生”的称号。
3.全体老师都下班了,只有李老师还在办公室改作业。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火把节 课时2|语文S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认识6个字,学会11个字,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⑵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在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2.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学习难点: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授1.听写下列词语。
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奖励蝗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兴高采烈不约而同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谈话:同学们。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
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的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㈠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做什么准备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来。
2.学生在文中画出。
3.集体交流砍好蒿枝扎好火把(板书:扎火把)彩衣与头帕披毡和花包(板书;民族服饰)杀好鸡鸭宰好牛羊买来美酒和水果(板书:美酒佳肴)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热情地、盼望地、兴奋地)㈡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用心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火把节教案(含三维目标)
⒌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⒈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
⒉指名说说这个拟说。
⒊小组内交流。
⒋集体交流。
⒌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⒍学生有感情地再朗读文段。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四、作业:
1
2
教学方法:
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第
一、预习。
1
2
二、导入新课。
1
2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2
3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
2
3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
2
六、作业
1
2
第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
2
3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⒈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⒉学生在文中画出。
⒊集体交流
⒋有感情计朗读第一部分。(指导读地热情、盼望、兴奋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⒈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出来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出示图片或演示文稿)
⒉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⒊交流反馈
课文描写了彝家人在过火把节时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跌、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
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及说课稿整合
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及说课稿整合一、教材分析《火把节》是一篇描写彝族人民传统节日的散文。
文章通过讲述彝族人民在火把节期间的庆祝活动,展现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火把节的来历和习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会抓住文章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主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火把节的来历和习俗。
3. 学会抓住文章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主旨。
四、教学难点1. 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火把节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彝族文化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了解火把节的来历和习俗。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5.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喜悦心情,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火把节的重要意义。
7. 课后作业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彝族文化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彝族风情的学习氛围。
2.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气、节奏和情感朗读课文。
3. 关键词句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5. 文化渗透:引导学生了解彝族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及说课稿整合
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及说课稿整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火把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火把节。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探究火把节的特点和魅力。
(3)学会对比、分析不同节日的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了解火把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意义。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火把节习俗和文化意义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火把节的氛围。
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对比分析法:比较其他节日的习俗,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火把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对火把节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的含义。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火把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意义。
(2)教师补充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小组讨论:(1)paring the customs of the torch festival with other festivals,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diversity of our national culture.(2)小组成员互相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火把节》五年级下册语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
《火把节》五年级下册语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德。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火把节》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 《火把节》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4、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 5、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 6、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 教学重、难点:> ⑴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 ⑵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 2、全作探究,整体把握盲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教具准备:> 1、词词卡片。
> 2、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
> 教学过程:> 一、预习。
>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五年级下册《火把节》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火把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火把节的由来和习俗,并能正确朗读相关的课文。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习掌握课文内容,了解火把节的由来和习俗。
2. 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录音机、火把节的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火把节的相关材料。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火把节的相关图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火把节的兴趣。
Step 2:学习课文(15分钟)1. 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确保学生清晰、正确的朗读。
2. 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1)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2)每年的火把节在什么时间举办?(3)为什么人们要举办火把节?(4)火把节有什么主要的庆祝活动?Step 3: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火把节的相关话题,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展示所讨论的内容。
Step 4:合作练习(20分钟)学生按照小组,合作完成以下练习:1. 合作朗读课文,互相检查并给出建议。
2. 小组内互换观点,讨论火把节的好处和不足之处,并记录下来。
3. 小组内选择一种庆祝火把节的方式,设计相关海报。
Step 5:展示和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设计的海报,并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Step 6: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播放火把节的视频、图片等,展示火把节的更多细节,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力量。
同时,通过展示和分享环节,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除此之外,通过拓展延伸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进一步了解火把节的背景和习俗。
总体来说,这堂课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对传统节日的尊重,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火把节的来历和历史背景,理解火把节的文化内涵。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汇。
3.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理解文章的意思,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2.了解火把节的来历和历史背景。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合作交流。
四、教学内容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火把节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阅读课文:放映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火把节的氛围。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听到语言中的节奏和感性的情感。
3.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火把节的来历和历史背景,并结合课文中的介绍,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探究结果。
4.阅读理解: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并就问题展开交流。
例如:(1)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2)火把节的起源有哪些传说?(3)火把节有哪些庆祝活动?(4)火把节有哪些独特的饮食习惯?五、教学方式1.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
2.合作探究、研讨式教学。
3.学生自主阅读,教师辅助指导。
六、教学手段1.图片、视频等视觉手段。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课件等多媒体教学工具。
七、教学评估1.教师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阅读理解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2.学生自评: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表格,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3.同伴互评: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对小组内的同伴进行互评。
八、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交流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自身的差异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式。
3.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多种手段的运用,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出更加生动、有效的教学活动。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火把节教案2语文版
4火把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认识5个字,学会11个字,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⑵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在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难点: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3.关键: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介绍火把节,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火把节”:同学们,这个节日你们一定不陌生吧!能用你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下吗?(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对火把节的了解。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2.教师谈话,导人:同学们,彝家人的火把节就非常有特色。
他们也热情地邀请我们去欢度他们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彝家人的火把节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前广泛地搜集有关的资料,在资料的搜集和阅读中,丰富对火把节的认识和了解。
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及说课稿整合
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及说课稿整合第一章:教案概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火把节的来历、意义和习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彝族人民的热情和勇敢,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2. 火把节习俗的描述。
三、教学难点1. 火把节习俗的深入了解。
2. 文中生僻词汇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文音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火把节的基本信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火把节的了解,激发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了解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火把节的习俗,分享学习心得。
4. 说课稿展示: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说课稿,分享对火把节的理解。
5. 总结:教师总结火把节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价值。
一、说课稿目的1. 加深学生对火把节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说课稿结构1. 引言:简要介绍火把节。
2. 来历:详细阐述火把节的起源和意义。
3. 习俗:分析火把节的各项习俗及其寓意。
4. 感受:谈谈对火把节的独特感受。
5. 强调火把节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1. 语言通顺,表达清晰。
2. 内容丰富,具有逻辑性。
3. 观点鲜明,具有个性。
四、说课稿示例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我国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2. 来历:火把节起源于古代,是为了纪念彝族英雄而设立的。
3. 习俗:火把节期间,人们会点燃火把,进行舞蹈、歌唱等活动,祈求平安吉祥。
4. 感受:火把节让我感受到了彝族人民的热情和勇敢,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5. 火把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加以传承和弘扬。
六、教学评价一、评价标准1. 学生对火把节的来历、意义和习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二、评价方式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火把节知识的了解。
《火把节》教学设计
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
2.小结:课文运用了呼应的手法。文章开头、文章中间、文章结尾互相呼应,对同一内容“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反复强调,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地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
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种手法的好处。
2.学生应用心意达K7展示收集到的资料、图片
3.学生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根据图片、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5.小组合作交流,指名反馈
6.指名读一读。
7.全班读一读。
8.指名反馈
9.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10.指名反馈“激情四溢”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课堂教学,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要有想学的欲望,要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探究,去解决问题。基于此,为了让学生融入课文,和作者走在同一条感情线上,教学中,我扮演游客,学生扮演导游或者主人,师生在“宾主”友好的氛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融入读一读,讲一讲,评一评,看一看等特有的语文学习活动,师生的情与智会得以飞扬,实现精神生命的同构建。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概括法和点拨法。概括法是在学生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学生叙述对课文的初步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并用简单的文字加以概括、板书,并且使学生能够用已经概括的提纲知识,叙述讲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点拨法,主要用于学生在品读感悟课文或句子时使用,把学生没说到位、没表达到位的话加以引导,使孩子们的表达更完美。
五年级下册《火把节》教学设计范文
五年级下册《火把节》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火把节》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火把节》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德。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第三部分(第11—14自然段)写彝族火把节是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全文中“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的四次出现把全文各部分内容串连起来,向我们展现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这一盛典,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更感受到了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热情豪放、热爱生活的特点。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教学难点: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课文重点:第二、三部分;朗读训练点:“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的四次反复,朗读全文的时候,要在这四句话的引领下读出节奏,从火把节的'精心准备,到火把节的盛况展现,再到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使学生的理解逐步加深,感情逐步加强读写结合点:写一段庆祝节日时的场面描写。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教学时间三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火把节教案2语文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认识5个字,学会11个字,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⑵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在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难点: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3.关键: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介绍火把节,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火把节”:同学们,这个节日你们一定不陌生吧!能用你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下吗?(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对火把节的了解。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2.教师谈话,导人:同学们,彝家人的火把节就非常有特色。
他们也热情地邀请我们去欢度他们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彝家人的火把节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前广泛地搜集有关的资料,在资料的搜集和阅读中,丰富对火把节的认识和了解。
再通过课堂的反馈、交流,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火把节的整体认知。
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和借助资料学习课文的习惯。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根据图片、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兴高采烈不约而同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4.给课文分段。
(设计意图: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
通过小组自读,化难为易,简单的内容自己学,复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
这样不仅可以克服学生独立学习的畏难情绪,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1.检查生字新词。
⑴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⑵全班读一读。
⑶教师: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多,而且有些字还比较难写。
你能不能给同学提个醒呢?(指名反馈,教师强调:“毡、寨、嫉”三字。
)⑷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2.指名反馈“激情四溢”等词语的位置以及意思。
激情四溢:充满着强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感。
数不胜数;本课指蝗虫多得数不清。
不屈不挠:不屈服。
矫健:强壮有力。
嫉妒:忌妒。
3.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4.教师:如何分段?第一部分(1~3):讲彝家人做好各种准备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4~9):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
第三部分(10~13):写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第四部分(14):邀请人们和彝家人欢度火把节。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反馈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加强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
通过集体的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使学生感受到合作探究的乐趣。
)四、初谈写作方法,感受彝家人的热情1.教师:在这个充满民族风情的节日里,我们处处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
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2.学生画出相关段落.自由朗渎。
3.指名交流;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参加这三天三夜激情四溢的盛典。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庆祝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怎么样?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4.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5.学生根据朗读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
6.教师小结:课文运用了呼应的手法。
文章开头、文章中间、文章结尾互相呼应,对同一内容“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反复强调,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地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
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
7.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种手法的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语句,了解课文写作上的特点,体会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为进一步学习打下感情基础。
)五、课堂小结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
下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去感受彝族的民族风情。
六、布置作业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词。
矫()幕()瞪()跤()搏()陪()娇()暮()蹬()狡()博()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的感想。
3.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
教具准备:抄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授1.听写下列词语。
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奖励蝗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兴高采烈不约而同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谈话:同学们。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
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的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㈠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做什么准备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来。
2.学生在文中画出。
3.集体交流砍好蒿枝扎好火把(板书:扎火把)彩衣与头帕披毡和花包(板书;民族服饰)杀好鸡鸭宰好牛羊买来美酒和水果(板书:美酒佳肴)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热情地、盼望地、兴奋地)㈡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用心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3.交流反馈。
课文描写了火把节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
(教师板书。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感受。
)⑴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
(从“兴高采烈”,“都穿上节日盛装”,“忙着烧火宰鸡,准备节日饭莱”,体会到人们盼望、喜悦之情。
)⑵斗牛:“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把斗牛场团团围住”写出人多、热闹、快乐。
“矫健的公牛,在主人的逗引下,在观众的助威声中,瞪着血红的双眼,顽强地顶住对方的犄角。
”写出了斗牛比赛的精彩。
⑶摔跤:“各路摔跤好手灵巧地抗击着对手,企盼着对手脊背着地不能翻身的那种欢愉,企盼着得胜奖励的红布披在身上的骄傲。
”体会摔跤手的欢愉和骄傲。
⑷点燃火把:“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
”想象这时壮观的场面。
“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让一个个山寨都沸腾起来了。
”体会人们在节日里情绪高涨。
⑸围着篝火跳舞:“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积满灰尘的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没有摸了的笛子;姑娘们来了,手拉手脚碰脚地跳起欢快的舞蹈;孩子们来了,围着火堆唱着,跳着,追逐着,嬉闹着……’’这段话是一句排比句,写出山寨里所有的人围着篝火跳舞的欢乐场面,感受人们的快乐与幸福。
4.学生一起渎一读这些句子。
5.教师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㈢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
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和同学交流。
2.指名说说这个传说。
(板书: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3.在小组内学生复述这个传说。
4.集体交流。
(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5.教师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板书: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让我们再用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个传说。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本环节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进行品读,谈感受,想象画面,感受彝族的民族风情。
通过复述火把节的传说,赞美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三、课堂小结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的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看拼音,写词语。
pī zhān jiǎo jiàn shuāi jiāo jī qíng sì yì()()()()jí dù jiǎng lì huáng chóng bù qū bù náo()()()()3.补充词语,再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不()而同约:人声()沸沸:激情四()溢:数不()数胜:兴高()烈烈:()山遍野遍:4.完成课后第2题。
5.按课文内容填空,并作答。
夜幕降临了,天上刚刚露出几颗星星,年轻人就()早已准备好的火把,()屋门,()三圈,然后()田野,()山川。
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
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让一个个山寨都沸腾起来了。
⑴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⑵这一段的比喻句是。
把()比作(),写出。
⑶“沸腾”一词说明了什么?6.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附:板书设计火把节准备:扎火把、民族服饰、美酒佳肴场面: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来历: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