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海上日出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的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的课堂笔记一、生字词。
1. 字音。
- 扩(kuò)大:注意“扩”是三拼音节,不要读错。
- 荷(hè)包:这里的“荷”读“hè”,不读“hé”。
- 刹(chà)那:“刹”是多音字,在“刹那”中读“chà”,还有“shā”的读音,如“刹车”。
2. 字形。
- “镶”:左右结构,右边部分较复杂,要注意笔画顺序。
- “紫”:上下结构,上半部分是“此”,下半部分是“糸”,不要写成“系”。
3. 字义。
- 重围:层层的包围。
“重”在这里表示多层的意思。
-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可以理解海上日出是一种非常壮观美丽的景象。
二、文章结构。
1. 总分总结构。
- 开头(第1自然段):点明“我”常常早起看海上日出,这是总起,引出下文对海上日出景象的描写。
- 中间(第2 - 5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不同天气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
- 第2 - 3自然段描写了晴天时海上日出的过程,从太阳还未露出海面时的浅蓝、红霞等色彩变化,到太阳慢慢升起时的小半边脸、努力上升、冲破云霞、跳出海面等动态描写。
- 第4 - 5自然段描写了有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云薄时太阳透过云片射出光芒,云厚时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光芒,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 结尾(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赞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三、描写方法。
1. 色彩描写。
- 在描写晴天日出时,“一片浅蓝”“一道红霞”“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颜色红得非常可爱”“深红的圆东西”等语句,通过对不同阶段太阳颜色的细致描写,展现了日出时色彩的奇妙变化。
- 在描写有云时的日出,“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等,描绘出太阳与云相互映衬下的绚丽色彩。
2. 动态描写。
- 描写太阳上升的过程,“太阳好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等句子,把太阳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太阳上升时的动态美。
五年级语文《海上日出》的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海上日出》的知识点五年级语文《海上日出》的知识点一、词语积累。
1.我会读词语,并能圈出生字。
一刹那夺目分辨镶金边一纵2.我会将词语写得工整美观。
分辨镶边纵横3.我能用三角形符号标出并摘录典型的多音字在下面。
(2—3组)4.我能用“目不转睛、一刹那、奇观”各说一句话。
二、初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绘日出景象的?日出时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2)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2.讨论交流:文章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3.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了我们的共同感受。
课堂导学三、预习检测。
四、品读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神奇壮观。
1.独立阅读并思考:为什么称“海上日出”为“伟大的奇观”?学习建议:按顺序研读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天空景象的变化,想象文字描述的画面,感受“奇观”。
2.理解重点句子:“太阳好像负着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1)为什么觉得“太阳好像负着重担”?(2)这句话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妙处?用这种方式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这句话朗读时可想象太阳升起时吃力的样子,使自己的语速语调和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
“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1)为什么不容易分辨出水和天?(2)你愿意跟谁比一比读这句话。
(赛读)3.自由品读第4、5自然段,抓住“透”、“镶”、“染”来体会太阳的光芒是不可阻挡的,光明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4.诵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我从段中感受到了: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要求:边读边在脑海中想像画面,感悟作者对日出的赞美之情。
四年级下册语文16课海上日出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16课海上日出课堂笔记一、检查预习1.认识“扩、刹”等生字,读准多音字“荷”,会“扩、范”等字,会写“清静、浅蓝”等词语。
2、作者简介巴金(1904-2005) 原名李尧棠,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代表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长篇小说《寒夜》等。
二、词语清静浅蓝扩大范围努力镶金一刹那夺目分辨灿烂紫色不仅三、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日出景象的?2.巴金爷爷在海上看日出有什么感受?从文中找出句子回答四、品析1、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环境是怎样的?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时间、环境、地点、环境2、自由朗读课文2、3自然段,看看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天气晴朗时海上日出的景色?天气晴朗:形状、颜色、亮光、动态3、小组合作:读第2、3自然段,填写下列表格。
4、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形状变化、颜色变化、亮光变化、动态变化努力上升、冲破云霞、日出变化5、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6、朗读指导作者通过颜色、光亮、位置等方面的变化把日出的过程写清楚了,让我们感受到了海上日出景象的神奇、壮丽,伴着音乐读出你的感受吧! 伴读音乐7、你来用下面的句式说说日出时的景象吧!刚开始时,天空是(一片浅蓝)。
转眼间,出现了(一道红霞)。
过了一会儿,太阳只露出了(小半边)脸,呈现出(红)色,却没有(亮光)。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海上日出》知识点
第16课《海上日出》知识点
【教材分析】
《海上日出》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
《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
感情。
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
【作者介绍】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著书颇丰,代表作品《家》《春》《秋》。
巴金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语文四年级下册16课课堂笔记
语文四年级下册16课课堂笔记一、生字词。
1. 字音。
- “荷”:在“负荷”一词中读“hè”,不要读成“hé”。
2. 字形。
- “镶”:左右结构,右边是“襄”,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顺序和疏密。
- “紫”:上下结构,上半部分“此”的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3. 词语解释。
- 重围:层层的包围。
-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课文中指海上日出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 刹那间:极短的时间。
二、文章结构。
1. 总分总结构。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述“我”常常早起看日出,点明观看日出的地点是海上。
这一段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 第二部分(第2 - 5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 第2自然段:写日出前天空和海面的景色。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儿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 第3自然段:写日出时太阳的形状、颜色和亮光的变化。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到了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 第4自然段:写太阳上升过程中云片的变化。
有时候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
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 第5自然段:写薄云时日出的景象。
有时候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
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总述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这一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相呼应,再次强调了海上日出景色的壮观。
三、写作特点。
1. 按顺序描写。
- 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象,层次分明。
如日出前天空和海面的变化,从浅蓝到出现红霞并慢慢扩大范围、加强亮光;日出时太阳从慢腾腾地上升到冲破云霞跳出海面;日出后太阳在云堆中和薄云时的不同景象。
四年级下语文-16.海上日出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
一、我会认:扩kuò(扩大) (扩充) (扩散)范fàn (范围) (范畴) (模范)努nǔ(努力) (努嘴)刹chà(刹那) (古刹) (宝刹)烂làn (灿烂) (烂漫) (破烂)替tì(代替) (替换) (冒名顶替)镶xiāng (镶嵌) (镶边) (金镶玉嵌)紫zǐ(紫色) (紫红) (姹紫嫣红)仅jǐn (不仅) (仅此而已) (仅此参考)二、我会认:荷hè(重荷) (荷锄) (荷枪实弹)三、多音字:荷hè(重荷) hé(荷花)四、词语解释:1、清静qīng jìng (环境)安静;不嘈杂。
例句:爷爷退休后,找了一个清静的地方生活。
2、重荷zhòng hè过重的负荷。
例句:只有承受压力的重荷,喷水池才能喷射出银花朵朵。
3、夺目duómù(光彩)耀眼。
例句:一朵朵礼花在夜空中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4、分辨fēn biàn辨别。
例句:在森林里穿行,我依靠北极星分辨出了东南西北。
5、灿烂càn làn光彩鲜明耀眼。
例句:仰望灿烂的星空,我的脑海充满了美好的遐想。
6、放射fàng shè由一点向四外射出。
例句:朝阳放射出金色的光芒。
7、奇观qíguàn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例句:这座倾斜的高塔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
五、近义词:清静一安静果然一果真重荷一重担亮光一光亮分辨一-辨别灿烂一璀璨奇观一奇景六、反义词:清静一喧闹果然一居然重荷一轻装亮光一阴影分辨一混淆灿烂一暗淡七、辨字组词:扩(扩大)旷(旷课)犷(粗犷)范(范围)茫(苍茫)荡(空荡)努(努力)怒(发怒)奴(奴隶)刹(刹那)剂(剂量)跺(剁肉)烂(灿烂)栏(栏杆)拦(阻拦)替(代替)赞(赞扬)禁(禁止)镶(镶嵌)壤(土壤)嚷(叫嚷)紫(紫色)柴(木柴)絮(花絮)仅(不仅)权(权力)叹(叹气)八、主题归纳:本文通过描写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的几种不同景象,赞美了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16《海上日出》 课件(共27张PPT)
—巴金
• 《海上日出》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节选自小 学语文部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精读课文, ,本课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即了解按一定顺序写景 物的方法。课文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时间顺序来记叙的。课 文描绘了晴朗天气时日出和有云时日出两种景象,《海上日出》通过描写海上 日出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奇伟壮观的大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体现了 对光明的追求和向往。
总结全文
《海上日出》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 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 云时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展现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文章的语言文字优美、易懂。
主题概括
本文按照 早晨太阳变化 的顺序,记叙 了作者坐船在海上观看日出的情景,依次 描写 晴朗 天气的日出和 天边有云 情况下 的日出,表达了对这一自然奇观的 喜爱 之 情。
填空
本文按照 (
) 顺序,描写
(
)的景象。重点
写了( ) 和 ( ) 两种天气下的
日出,表达了作者 ( 热爱大自然 ) 和
(
) 的思想感情。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
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
——[宋]梅尧臣《登泰山日观峰》
作业:小练笔
仔细观察 ,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写 一段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景象,比如日 落、刮风、叶落等自然现象。
多音字
chà(刹那 )
刹
shā(刹车 )
造句
刹(chà)那间,太阳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司机手疾眼快,及时刹(shā)车,避免了一次事故。
多音字
hé(荷花 )
荷
hè(重荷 )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知识点及练习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知识点及练习知识点【教材分析】:《海上日出》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
《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
【作者介绍】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著书颇丰,代表作品《家》《春》《秋》。
巴金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词语积累(表示时间短的词语)转眼间刹那间一刹那一眨眼—瞬间眨眼间词语分析:结构梳理日出前海晴天日出伟上日出时薄云日出大日有云日出的出日出后厚云日出奇观主题概括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象,重点写了晴天和有云两种天气下的日出,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描写日出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忙江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一[唐]刘禹锡《竹枝词》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
—[宋]梅尧臣《登泰山日观峰》课后习题答案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冲”字,一个“跳”字,生动地写出了太阳顽强的生命力和势不可当的威力,作者笔下的红日出海图是多么壮观,多么辉煌。
《海上日出》知识点整理课堂笔记
第16课海上日出课堂笔记知识点思路:1.本节课以“海上日出”为主题,讲述了作者父亲在船上观赏日出的心情和感受。
该篇文章语言质朴生动,情感真挚,适合小学生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感受。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活动,了解日出的形象,认识日出对人类的积极意义,培养环保意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可以了解日出的美丽形象以及对人类的积极意义,感受作者的情感描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发展语感和表达能力。
4.对比“海上日出”与其他类型的日出,理解驾船观日出的特殊感受以及在课文中体现出的含义。
课堂流程:1.导入课文主题,引起学生阅读和学习的兴趣。
2.可以通过展示海洋和日出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和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和神奇,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自然铺垫。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新单词、短语和句型,提升语文文化素养。
(1)预习自读课文,教师进行解读、翻译和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了解并预先掌握文章中的重要内容。
(2)课文朗读,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3)新单词、短语和句型学习,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示范等多种方式教授新词语和句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4)小组讨论,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热烈的讨论,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和思维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5.教师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问答,让学生把课上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确认听懂了什么,掌握了什么,也可以让学生表达对海洋和日出的个人看法,提升思考和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再次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表现,并为下一堂课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练习题记录:1、请用一个形容词来描述诗歌中的“海”。
答案:浩瀚。
形容词“浩瀚”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诗歌中“海洋”的广阔和宏大,与“海上日出”的感觉相得益彰。
2、根据诗句“我看见——/近岸边的小渔村”,填写下一句。
答案:毗邻蓝天和海洋。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6《海上日出》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
原创连载,转载必究统编版四语下学问点易考点名师梳理(持续更新中)16.海上日出学习目标1.生疏“扩、刹”等3个生字,会写“扩、范”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清静、浅蓝”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复述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依据肯定挨次观看事物的方法,观赏文中质朴而美丽 的语言。
作者简介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有名作家。
他是20世纪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被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巴金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作品。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1.我会读。
一类字:扩ku ò 范f àn 努n ǔ 刹 ch à 烂l àn 替t ì 镶xi ān ɡ 紫z ǐ 仅j ǐn二类字:扩ku ò 荷h è 刹 ch à 镶xi ān ɡ易错音:刹那(ch à sh ā) 刹车(ch à sh ā) 荷花(h é h è)重荷(h é h è ) 不仅(j ǐn j ìn ) 努力(n ǔ nu ǒ)重围(zh òng ch óng ) 转瞬(zhu ǎn zhu àn )答案:ch à sh ā h é h è j ǐn n ǔ 多音字:刹ch à(一刹那) sh ā(刹车) 冲chōnɡ(冲动 ) chònɡ(冲着 ) 重chónɡ(重新) zhònɡ(重量) 荷hè (负荷) hé(荷花) 转zhuǎn(转身) zhuàn (转动)2.我会写。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质教案(送全册知识点总结)
16 海上日出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海上日出》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
《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
【作者介绍】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著书颇丰,代表作品《家》《春》《秋》。
巴金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名人评价:冰心:巴金是“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他的可佩之处,就是他为人的‘真诚’……”萧乾:“巴金的伟大,在于敢否定自己。
”鲁迅:“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舒乙:“他说,人活着,说的和做的要一致,这是达不到的,达不到也要这样做,这个社会才能变得光明。
”金庸:“巴金是中国伟大的作家。
”王蒙:“他是我们的一面旗帜,也是榜样。
”贾平凹:“巴老是我国当代文学巨匠,他的道德和文章,都是当代作家的一面旗帜。
”毕淑敏:“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正直、光辉,包括他提议建文革纪念馆,让整个民族反思、自省,都让我们敬佩。
我要向巴老学习,做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学习他是一种精神的星火传承。
海上日出 课堂笔记
海上日出课堂笔记一、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他的作品情感真挚,文字朴素,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展现了巴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字词积累1. 生字- 扩(kuò)大:使(范围、规模等)比原来大。
例如:这个城市正在不断扩大它的商业区。
- 范(fàn)围:周围界限。
比如:这片森林的范围很广,大约有几千公顷。
- 努(nǔ)力:尽量使出力量。
- 刹(chà)那:极短的时间;瞬间。
科学研究发现,人眼能够感知的刹那最短可以达到0.04秒。
- 镶(xiāng)嵌:将一物体嵌在另一物体中。
文中形容太阳像是镶嵌在天边。
2. 多音字- 荷:- hè,如“负荷”,表示承载、担负。
一艘大型货轮的负荷量可能达到数万吨。
- hé,如“荷花”。
- 刹:- chà,刹那。
- shā,刹车。
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刹车距离会根据车速有所不同,例如时速100公里时,刹车距离可能达到几十米。
3. 近义词- 亮光 - 光亮:都表示明亮的光线,但“亮光”更强调光线本身,“光亮”还可形容物体明亮。
- 分辨 - 辨别:二者都有区分的意思。
“分辨”着重于分清是非真假等,“辨别”侧重于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4. 反义词- 亮光 - 黑暗:形成鲜明对比,一个代表光明,一个代表无光的状态。
- 出现 - 消失:互为相反的状态,一个是事物从无到有,一个是从有到无。
三、文章结构1. 总起(第1自然段)- 点明“我”常常早起看日出,为下文具体描写海上日出做铺垫。
这一段简单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日出的喜爱和期待之情。
2. 分述(第2 - 5自然段)- 晴天时的海上日出(第2 - 3自然段)- 第2自然段描写日出前天空的变化。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颜色很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知识要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知识要点+图文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海上日出》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
《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作者介绍:巴金(1904.11.25-2005.10.2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代表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随想录》、长篇小说《寒夜》等。
1982年获“但丁国际奖”。
扩:扩大扩充扩容扩张扩音器范:范围范畴示范师范范例防范努:努力努嘴钩努努膊刹:古刹宝刹一刹那刹那间烂:灿烂腐烂烂醉烂熟破烂烂摊子替:替代代替接替顶替替身兴替镶:镶嵌镶牙金镶玉嵌镶接紫:紫色酱紫姹紫嫣红大红大紫仅:不仅仅仅仅存仅有绝无仅有形近字:扩(扩张)旷(旷达)范(模范)茫(苍茫)努(努力)怒(发怒)烂(灿烂)拦(阻拦)镶(镶嵌)嚷(叫嚷)仅(仅有)汉(汉字)荷:hè电荷hé荷花刹:chà刹那间shā刹车近义词:清静——安静忽然——突然容易——简单灿烂——耀眼反义词:出现——消失扩大——缩小加强——减弱容易——困难理解词语:【清静】(环境)安静;不嘈杂。
【扩大】使(范围、规模等)比原来大。
【夺目】(光彩)耀眼。
【分辨】辨别。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句子解析:1、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用船上的“响声”反衬看日出时气氛清幽的“静”的环境,还有交代具体地点的作用。
2、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这句话具体地、形象地描述了海上日出的情景。
16海上日出课堂笔记
16海上日出课堂笔记
今天,我参加了一堂特别的课程——16海上日出课堂。
这是一种独特的教学形式,是在海上举办的。
在这堂课中,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海洋生态和环保的知识,也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和狂妄。
下面,是我的课堂笔记:
1. 海洋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之一。
它提供了大量的食物、能源和交通资源,而且还能调节气候和维持生态平衡。
2. 然而,当前海洋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
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气候变化等问题都威胁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3. 保护海洋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可以从个人、团体和政府层面出发,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海洋污染、控制捕捞量、促进海洋环保等。
4. 在海上观察日出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
当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时,它的光芒洒在海面上,形成了一幅绚丽的画面。
这也让我更加珍惜自然和环境。
5. 旅游是促进海洋保护的一种方式。
通过旅游,我们可以了解和感受到海洋生态的重要性,从而更加支持海洋保护工作。
总之,这次16海上日出课堂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大海的伟大和美丽,也让我更加珍惜环境和生态资源。
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保护好海洋,让未来的世界更加美好。
- 1 -。
第16课海上日出课堂笔记
第16课海上日出课堂笔记
以下是一份可能有用的第 16 课《海上日出》课堂笔记:
1. 课文内容:本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爷爷写的一篇散文,描述了他在海上观看日出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教学目标:本文教学目标包括会认 3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会写 9 个词语,读准 1 个多音字;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构建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了解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的方法;以及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课文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
3.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了解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4.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课文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
5. 教学设计:本文的教学设计包括创景激情,导入新课;初读课文,理清思路;学习第 1 自然段;以及教学难点的突破等内容。
6. 课堂笔记思维导图:本文的课堂笔记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7. 课后习题:本文课后习题包括填空题和阅读理解题,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
教材分析:
《海上日出》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
《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作者介绍:
巴金(1904.11.25- 2005.10.27)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代表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随想录》、长篇小说《寒夜》等。
1982年获“但丁国际奖”。
我会写:
扩:扩大扩充扩容扩张扩音器
范:范围范畴示范师范范例防范
努:努力努嘴钩努努膊
刹:古刹宝刹一刹那刹那间
烂:灿烂腐烂烂醉烂熟破烂烂摊子
替:替代代替接替顶替替身兴替
镶:镶嵌镶牙金镶玉嵌镶接
紫:紫色酱紫姹紫嫣红大红大紫
仅:不仅仅仅仅存仅有绝无仅有
形近字:
扩(扩张)旷(旷达)范(模范)茫(苍茫)
努(努力)怒(发怒)烂(灿烂)拦(阻拦)
镶(镶嵌)嚷(叫嚷)仅(仅有)汉(汉字)
多音字:
荷:hè电荷hé荷花
刹:chà刹那间shā刹车
近义词:
清静——安静忽然——突然
容易——简单灿烂——耀眼
反义词:
出现——消失扩大——缩小
加强——减弱容易——困难
理解词语:
【清静】(环境)安静;不嘈杂。
【扩大】使(范围、规模等)比原来大。
【夺目】(光彩)耀眼。
【分辨】辨别。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课内词语:
句子解析:
1、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用船上的“响声”反衬看日出时气氛清幽的“静” 的环境,还有交代具体地点的作用。
2、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这句话具体地、形象地描述了海上日出的情景。
作者先将太阳在海上升起的情形比作“负着重荷”,又用“一步一步”“慢慢地”等词语描写海上日出的动态,生动地写出了太阳上升的缓慢和吃力,也写出了“我”观看海上日出时的感觉。
一个“冲”字,一个“跳”字,生动地写出了太阳顽强的生命力和势不可挡的伟力。
“深红的圆东西”指太阳,既状太阳之形,又绘太阳之色,还表达出作者对太阳的喜爱之情。
3、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
“走”是人或动物的动作,这里借用形容太阳,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4、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
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
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使用“透”“镶”“染”等动词,形象地描绘出黑云毕竟遮不住红日的奇特景观,也赞美了太阳奋力冲出黑云重围的勇不可挡的上升力量。
5、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光明战胜了黑暗,万物都享受着太阳的光泽,连作者自己也沐浴在一片灿烂的阳光之中,享受着无限的温暖。
这是作者情不自禁从内心发出的欢呼,是作者对光明的追求的热烈情绪的流露。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写作者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环境。
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2~5):具体描绘了天气晴朗时和天空有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色。
第三部分(6):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运用反问肯定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写作者在晴朗天气和多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向我们展示了这一伟大奇观,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和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课后习题答案:
二、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具体地、形象地描述了海上日出的情景。
作者先将太阳在海上升起的情形比作“负着重荷”,又用“一步一步”“慢慢地”等词语描写海上日出的动态,生动地写出了太阳上升的缓慢和吃力。
一个“冲”字,一个“跳”字,生动地写出了太阳顽强的生命力和势不可挡的伟力,作者笔下的红日出海图是多么壮观,多么辉煌。
三、选做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日出,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课文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太阳当作人来写,突出了太阳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
其中有一句:“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这其中的“冲破”和“跳”使用得恰到好处,把海上日出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课外拓展:
初升水面的太阳为什么红得很?为什么没有亮光?
“红得很”是因为早晨海面上有大量的水蒸气,太阳透过水蒸气发生折射,呈现为七色,而红光穿透力强,所以人们只能看见红色。
“没有亮光”是因为太阳刚升起时透过海面上饱含水蒸气的空气层时,光线被反射、吸收,能量消耗很多,光线透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