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跨文化交际理论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学者对跨文化交际理论的研究有了质的飞跃。1983年,对于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初步探讨首次出现在《国际与跨文化交际年鉴》中。随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探索渐入佳境,学者们互相借鉴、综合研究,使跨文化理论的发展突飞猛进,至今已有十几种之多,涵盖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各个方面。本章主要就一些研究比较成型、实践性较强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作以详细论述。

4.1 意义协调理论(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Meaning, CMM)

人们常常把谈话当成生活中最理所当然的事。其实人们在交谈时经常按照大家预期的方式说话,这是约定俗成的方式。为了了解交谈的本质,人们常常使用意义协调理论(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Meaning, CMM)。该理论是由美国传播学大师W·巴内特·皮尔斯和弗农·克罗农(W. Barnett Pearce and Vernon Cronen)提出的。他们认为交际过程受到规则制约和指导,因此,规则在该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意义协调理论一般指个体如何确立规则,创造和解释意义以及这些规则如何在交谈的意义协调中使用。

皮尔斯和克罗农把生活比作是“没有导演的戏剧”,谈话则是这场戏剧中的主要产品。由于没有导演也没有剧本,所以情节错综复杂,演员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获得意义,同时又不停地与他人协调着他们的剧本。实际上,那些能够读懂他人剧本的人在交谈中能够保持前后一致;而那些读不懂剧本的人则需要协调他们的意义。可见,对谈话剧本达成共识非常困难。皮尔斯和克罗农这个鲜活的比喻阐明了意义协调理论的本质。该理论是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之上提出的。

4.1.1 意义协调理论的前提假设

意义协调理论关注的是个人以及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并且它揭示了个体如何把意义赋予某个信息。该理论有以下几个前提假设:

1.个人生活在交际之中。

2.人类共同创造社会实在。

3.信息传递依赖于个人意义和人际间的意义。

意义协调理论的第一个假设说明了交际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皮尔斯认为人类交际的重要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也就是我们生活在交际之中。意义协调理论认为社会情景是互动创造的。也就是说,正在进行社会交往的两个人共同创造了谈话的意义。交际活动中的每个人都是人际交往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同时人际交往系统又能帮助解释每个人的行为和反应。可见,个体创造了交谈的现实,所以每个互动都具有独特性。西方学术界倾向于把交际看成是无色无味的思考和表达工具,皮尔斯和克罗农则与传统观念相悖,他们认为只有重新审视交际,在新的语境中理解交际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所以,首先要承认交际的重要性。

意义协调理论的第二个假设是人类共同创造社会实在。这里所说的社会实在(social reality),是指个体对意义和行为的理解与他人交际互动的符合程度。在两个人交谈之前,就已经有各自的交谈经验,在谈话中,两个人从不同的起点进入交谈,交谈的结果又会产生新的社会实在。可以说,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新的社会实在。

意义协调理论的第三个假设是信息传递依赖于个人意义和人际间的意义。所谓的个人意义(personal meaning)指的是个人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从个人独特的经验出发获得的意义。

个人意义来源于人们过去和他人交往的经验,所以在这一点上体现了巨大的个体差异。个人意义在交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人们发现关于自己的信息和关于他人的信息。当互动的双方对彼此的解释达成一致意见时,他们也就获得了人际间的意义(interpersonal meaning)。人际间的意义是由参与者共同创建的,它来自不同的情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所以获得人际间的意义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交谈中,人们是不假思索地获得了个人意义和人际间的意义。

以上是意义协调理论的三个假设,可见该理论关注的中心是交际、社会实在和意义。4.1.2 意义协调理论的应用

意义协调伴随着人们交谈的始终,但是却很难描述,唯一的办法是观察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为。由于人们的能力和天赋所限,意义协调经常出现问题。当人们试图从谈话信息中获取意义时,意义协调也就开始了。人们交谈中意义协调的结果只有三种:第一种是双发达成一致;第二种是没有达成一致;第三种是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协调一致。而在现实中,第三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比较大。

4.1.2.1 意义结构的等级

意义协调理论的学者认为,意义可以分为六个层次:内容、言语行为、契约、情节片段、生活剧本和文化模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层次包含在另一个层次之中,内容是意义的低级层次,文化模式为最高级的层次。高级层次的意义能够帮助人们理解低级层次的意义,同时,人们是在不同的层次上对意义进行解释。

内容是人们接触到的原始数据,也可以说是未经解释的刺激,它包括行为、噪音、视觉刺激等形式。内容层次是原始数据向意义转换的第一步。

言语行为是指“通过说话而执行的行为,包括抱怨、侮辱、承诺、断言和质疑等”。言语行为传递了讲话者的意向而且指明了一个特定的交际应该如何进行。例如,当你对爱人说出“我爱你”的时候,这几个字就是言语行为,因为这句话还充满着感情语气。皮尔斯认为,言语行为不是物体,它们以意义的逻辑和交谈行为表现出来。人们共同创造了言语行为。

契约是第三个层次。它是指处于一定关系中的人对双方关系的可能与限制达成的同意。契约对行为做出规定,是行为的指导方针。契约还规定了关系的边界,帮助区分了我们和他们,而且它为态度和行为提供参考,比如,双发如何发言,或者有哪些话题是交谈中的禁忌。

情节片段是指有明确的开始、发展和结局的交际惯例,它描述了人们行为的语境。人们在情节片段的强调程度上存在分歧。不同的强调意味着对情节片段的不同表达,因此,就有同一情节片段的局内人视角和局外人视角。值得注意的是文化是情节片段的基础,当人们在决定情节片段该如何发展时,总是怀有各自的文化期望。

生活剧本是指一系列过去的、现在的情节片段,生活剧本是与人们的自我感觉相关联的事物。每个人经历的生活剧本各不相同,存在很大差异。生活剧本还包括两个人一起创造的那些情节片段。

文化模式是关于世界秩序以及与世界秩序的关系的整体图像。在解释意义时,个人与文化的关系非常重要。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以各自不同的视角解释意义时,就会产生交际的障碍。

在交谈的过程中,意义层次的作用十分重要。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互动的方式也不同,因此,人们之间的意义等级有很大差异。意义等级的区分有利于我们理解意义协调和管理意义。

4.1.2.2 影响协调过程的因素

意义协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道德感和是否可获得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