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006拨叉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C6410车床拨叉831006修改好的说明书

C6410车床拨叉831006修改好的说明书
据以上原始资料及加工路线,分别确定各家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
1.外圆表面延轴线方向长度方向的加工余量及公差(φ25,φ55端面)。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以下称《工艺手册》)表2.2~2.5,取φ25,φ55端面长度余量均为2.5(均为双边加工)
铣削加工余量为:
粗铣1mm
所以
故满足条件,校验成立。
3.计算工时
由于所有工步所用工时很短,所以使得切削用量一致,以减少辅助时间。
扩铰和精铰的切削用量如下:
扩钻:
铰孔:
精铰:
工序四铣16×8槽
1.加工条件
工件材料:HT200,σb=0.16GPa HB=190~241,铸造。
加工要求:铣16×8槽
机床:X60铣床
选择钻头:高速钢镶齿三面刃铣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的φ25孔与操纵机构相连,φ55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1)决定进给量
查《切》
按钻头强度选择 按机床强度选择
最终决定选择Z550机床已有的进给量 经校验 校验成功。
(2)钻头磨钝标准及寿命
后刀面最大磨损限度(查《切》)为0.8~1.2mm,寿命
扩孔后刀面最大磨损限度(查《切》)为0.9~1.4mm,寿命
铰和精铰孔后刀面最大磨损限度(查《切》)为0.6~0.9mm,寿命
工序Ⅰ粗,精车φ55圆与两端面

ca6140拨叉(831006)

ca6140拨叉(831006)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工序10:粗铣φ75的叉口上端面。

1. 加工条件工件材料:HT200,σb =0.16GPa HB=190~241,铸造。

加工要求:粗铣φ75孔下端面。

机床:X5020A立式铣床。

刀具:硬质合金钢端铣刀,牌号YG6。

故据《工艺手册》取刀具直径d=100mm。

齿数z=5,选择刀具前角γo=+5°后角αo=8°,副后角αo’=8°,刀齿斜角λs=-10°,主刃Kr=60°,过渡刃Krε=30°,副刃Kr’=5°过渡刃宽bε=1mm。

2. 切削用量1)铣削深度因为切削量较小,故可以选择ap=1.9mm,一次走刀即可完成所需长度。

2)每齿进给量机床功率为7.5kw。

查《工艺手册》af=0.14~0.24mm/z。

,选较小量阿af=0.14 mm/z。

3)查刀具寿命查《工艺手册》,寿命T=180min4)切削速度查《工艺手册》,Vc=90m/min。

则主轴转速n=1000Vc/(3.14×d)=90×1000/(3.14×100)=286.6r/min,取主轴转速n=280r/min。

故实际切削速度Vc=87.92m/min。

5)校验机床功率查《工艺手册》Pcc=1.1kw,而机床所能提供功率为Pcm>Pcc。

故校验合格。

最终确定 ap =1.9mm,nc=280r/min, Vc=87.92m/min,fz=0.14mm/z。

3. 计算基本工时tm=L/ nf=(75+11+100)/(280×0.14×5)=0.94min。

工序20:铣φ40的下端面1. 加工条件工件材料:HT200,σb =0.16GPa HB=190~241,铸造。

加工要求:粗铣φ40的下端面。

机床:X5020立式铣床。

刀具:硬质合金钢端铣刀,牌号YG6。

故据《工艺手册》取刀具直径d=100mm。

1692“CA6140车床拨叉831006”零件机械加工.

1692“CA6140车床拨叉831006”零件机械加工.

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CA6140车床拨叉”部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艺设施设计者指导教师 xx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CA6140车床拨叉”部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则及工艺装备内容:1.部件图1张毛坯图1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张构造设计装置图1张构造设计部件图1张课程设计说明书1张前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使我们学完了大学的所有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多半专业课以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以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质的训练,所以,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据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经过此次课程设计对自己将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下一个优秀的基础。

因为能力所限,设计另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赐予指导。

一、部件的剖析(一部件的作用题目所给的部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

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展转运动依据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取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

部件上方的φ20孔与操控机构相连,二下方的φ50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

经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

两件部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二部件的工艺剖析CA6140车床共有两处加工表面,此间有必定地点要求。

分述以下:以φ20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含:φ2021.00+的孔,以及其上下端面,上端面与孔有地点要求,孔壁上有一个装置时钻铰的锥孔,一个M8的螺纹孔。

下端有一个47的°斜凸台。

这三个都没有高的地点度要求。

以φ50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含:φ5050.025.0+的孔,以及其上下两个端面。

这两组表面有必定的地点度要求,即φ5050.025.0++的孔上下两个端面与φ20021.00的孔有垂直度要求。

由上边剖析可知,加工时应先加工一组表面,再以这组加工后表面为基准加工此外一组。

1692_“CA6140车床拨叉831006”零件的机械加工.

1692_“CA6140车床拨叉831006”零件的机械加工.

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 CA614C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艺设备设计者指导教师XX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 CA614C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则及工艺装备内容:1.零件图1张2. 毛坯图1张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张4. 结构设计装配图1张5. 结构设计零件图1张6. 课程设计说明书1张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使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一、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

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 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

零件上方的© 20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二下方的© 5(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

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

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CA6140车床共有两处加工表面,其间有一定位置要求。

分述如下:1. 以© 2(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 2021.0 0 +的孔,以及其上下端面,上端面与孔有位置要求,孔壁上有一个装配时钻铰的锥孔,一个M8的螺纹孔。

下端有一个47的斜凸台。

这三个都没有高的位置度要求。

2. 以© 5(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 550.0 25.0 +的孔,以及其上下两个端面。

这两组表面有一定的位置度要求,即© 5050.0 25.0 ++的孔上下两个端面与© 20021 . 0 0+的孔有垂直度要求。

831006CA6140车床拨叉铣16x8夹具设计与工序卡片

831006CA6140车床拨叉铣16x8夹具设计与工序卡片

831006CA6140车床拨叉专用夹具设计(最后为夹具装配图截图)设计者指导老师学院日期目录一、零件的分析 (3)(一)零件的作用 (3)(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3)二.工艺规程设计 (3)(一)确定毛坯生产类型 (3)(二)基面的选择 (3)(三)制定工艺路线 (4)(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皮尺寸的确定 (5)(五)确立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6)三.夹具设计 (6)(一)问题的提出 (6)(二)夹具设计 (6)四.参考文献 (7)五.附(工序卡) (8)一、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

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

零件的φ25孔与操纵机构相连,φ55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

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

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为此以下是拨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1.大头半圆端面及其孔Ф4.0055; 2.小头孔φ25023.00 ;3.16×8槽; 4.φ40外圆斜面;5.大头半圆孔两端面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1mm ;槽端面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8m 。

由上面分析可知,可以粗加工拨叉底面,然后以此作为粗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

再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并且此拨叉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技术要求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二、艺规程设计(一)确定毛坯生产类型已知此拨叉零件的生产类型为中批量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大量采用专用工装。

零件材料为HT200。

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故选择铸件毛坯。

机械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拨叉(831006)

机械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拨叉(831006)

第一章零件的分析1.1 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拨叉的的拨叉。

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

零件上方的φ25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二下方的φ55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

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

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1.2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为此以下是拨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1小头孔以及与此孔相通的的锥孔、螺纹孔和叉口垂直。

2大头半圆孔Ф55。

3小头孔端面、大头半圆孔上下Ф75端面,大头半圆孔两端面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1mm,小头孔下端面与其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8mm。

由上面分析可知,可以粗加小头孔端面,然后以此作为粗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

再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并且此拨叉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技术要求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第二章工艺规程设计2.1 确定生产类型依设计题目知:Q=600台/年,n=2件/台;有设计题目可知,备品率α和废品率β分别取为5%各1%。

代入公式得该零件的生产纲领:N=600×2×(1+5%)/(1-1%)=1273件/年可确定该拨叉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大量采用专用工装。

2.1 确定毛坯制造形式确定毛坯种类:零件材料为HT200。

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故选择铸件毛坯。

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CT9级。

2.3 基面的选择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

CA6140车床拨叉(831006)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

CA6140车床拨叉(831006)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

摘要拨叉的加工质量将直接影响机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本次设计旨在提高CA6140车床拨叉的加工效率,由此我们首先对拨叉的结构特征和工艺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然后确定了一套合理的加工方案,加工方案要求简单,操作方便,并能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在制定加工工艺规程的顺序如下:1分析零件;2选择毛坯;3设计工艺规程:包括制定工艺路线,选择基准面等;4工序设计:包括选择机床,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确定切削用量及计算基本工时等;5编制工艺文件。

此外,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保证加工质量,需设计专用夹具,本次设计选择了第六道工序铣断双体的专用夹具设计,以满足加工过程的需要。

关键词:拨叉; 工艺规程; 夹具设计IAbstractDials the fork processing quality directly will affect the machine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service life. This design is for the purpose of enhancing the CA6140 Lathe machine Dials the fork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first has carried on the careful analysis from this us to the Dials the fork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craft, then had determined set of reasonable processings plans, the processing plan request are simple, the ease of operation, and can guarantee the components the processing quality. In formul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ical process order as follows:1. analysis the components;2. choices semifinished materials;3.designs technological process: Including division Craft route, preferred orientation datum and so on;4.working procedures designs: Including chooses the engine bed, the determination processing remainder, the computation working procedure size and its the Semifinished materials size, the determination cutting specifications and the computation man-hour and so on;5. establishments technological document.In addi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labor productivity, reduces the labor intensity, guaranteed the processing quality, must design the unit clamp, this design chose the six working procedure to The mill breaks Catarmaran Special-purpose jig design, by satisfied the processing process the need.Key words: Dials the fork; technological process; jig desin。

CA6140车床拨叉(831006)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夹具设计说明

CA6140车床拨叉(831006)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夹具设计说明

课程设计指导设计题目:设计“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工艺设备(中批量生产)工业学院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题目:设计“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加工工艺及设备(中批量生产)1.零件毛坯如图1所示。

2.机械制造工艺综合卡13.结构设计和装配图14.一份课程设计说明书。

前言通过机床工艺和夹具的设计,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总结为一体(如协调中的公差、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技术等。

).让我们巩固、复习、应用所学的专业课,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我们更加深入的熟悉和理解各科的作用,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些设计中,我们主要设计了CA6140前叉的铣床夹具。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的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完成了设计。

期间查阅了大量书籍,得到了相关老师的建议,特别是教务处的雍丹老师和我们系的薛斌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我想在这里表达我的感受!G组,0202类,机械装置20**年1月15日目录前言3一.设计的目的:5二.零件的分析5(一)、零件的作用:5(二)、零件的工艺分析:6二、工艺规程设计6(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成。

6 (二)基准的选择。

6(三)制定工艺路线。

7(二)机械加工余量。

8(四)确定切削用量与基本工时。

9 夹具设计20(一)问题的提出20(二)夹具设计20参考文献22小结23械加工工序卡片24一.设计目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是学习《机械制造技术与夹具设计原理》课程后,通过生产实践获得感性认识的一个教学环节。

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在设计中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的所有课程,独立完成一项基础工程训练。

同时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课程设计,我们可以实现以下目标:1.能够熟练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理论和夹具设计原理知识,正确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合理制定工艺规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零件某一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习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

CA6140车床拨叉831006夹具设计

CA6140车床拨叉831006夹具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题目CA6140车床拨叉(831006)夹具设计课程名称机制工艺课程设计__________________序言 (2)第1章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3)1.1零件的作用 (3)1.2拨叉的技术要求 (3)1.3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和零件图的审查 (4)1.4确定拨叉的生产类型 (4)第2章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5)2.1确定毛坯的成形方法 (5)2.2铸件结构工艺性分析和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6)第3章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7)3.1定位基准的选择 (7)3.2各表面加工方案的选择 (7)3.3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8)第4章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 (11)第5章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15)第6章夹具设计 (22)设计心得........................................................................ .25 参考文献.. (26).言《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

在此次课程设计中我结合金工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中等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我本次设计的是CA6140机床的拨叉831006,通过这个设计让我直观地了解了拨叉831006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涌现,机械制造工艺正向着高质量、高生产率和低成本方向发展。

各种新工艺的出现,已突破传统的依靠机械能、切削力进行切削加工的范畴,可以加工各种难加工材料、复杂的型面和某些具有特殊要求的零件,使工艺过程的自动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了解这些尤为重要的是巩固综合了大学三年以来学习的专业课知识,温故知新。

通过课程设计我增强了空间想象能力和结构构造能力,提前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下了基础。

在机械设计制造工艺中每个环节毛坯的设计,夹具的方案一次次的修改成最后的方案无不是我日思夜想的成果,对于方案抱有严谨挑剔的态度这个是我在设计中的最大的收获,也是不断地改进设计优化方案的最大动力。

拨叉831006设计说明书综述

拨叉831006设计说明书综述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艺设备(生产纲领10000件)设计者:指导教师:学号:设计日期:评定成绩:目录一、序言 (1)二、机床夹具概述 (1)2.1现代生产对夹具提出的新要求: (1)2.2机床夹具及其功用 (1)2.3机床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 (2)2.4机床夹具组成和分类 (3)2.5机床夹具的设计特点: (3)三、零件的分析 (5)四、工艺规程设计 (5)4.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5)4.2基面的选择 (5)4.3制定工艺路线 (5)4.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7)4.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1)五、夹具设计 (16)5.1提出问题 (17)5.2设计思想 (17)5.3夹具设计 (17)小结 (21)参考文献 (22)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 设计”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则及工艺装备内容: 1.零件图1张2.毛坯图1张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套4.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套5. 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6.夹具设计装配图1张7.夹具设计零件图1张专业班级学生指导教师一、序言课程设计在我们学完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对所学各课程的深入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另外在做完这次课程设计之后,我得到一次在毕业工作前的综合性训练,我在想我能在下面几方面得到锻炼:(1)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通过设计夹具的训练,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而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3)学会使用手册以及图表资料。

CA6140拨叉(831006)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Φ25孔的工艺装备设计

CA6140拨叉(831006)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Φ25孔的工艺装备设计

优秀设计课程设计题目:CA6140拨叉(831006)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Φ25孔的工艺装备设计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CA6140拨叉加工工艺设计及加工Φ25孔的夹具设计。

二、原始资料(1) 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1张(2) 生产类型:大批生产三、上交材料(1) 被加工工件的零件图1张(2) 工件的毛坯图1张(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张(4) 与所设计夹具对应那道工序的工序卡片1张(5) 夹具装配图1张(6) 夹具体图1张(7) 课程设计说明书(6000~8000字) 1份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章节)①目录②摘要(中外文对照的,各占一页)③零件工艺性分析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⑤指定工序的专用机床夹具设计⑥方案综合评价与结论⑦体会与展望⑧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包括书、期刊、报告等,10条以上)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律用A4纸、纵向打印.四、进度安排(参考)(1) 熟悉零件,画零件图2天(2) 选择工艺方案,确定工艺路线,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5天(3) 工艺装备设计(画夹具装配图及夹具体图) 9天(4) 编写说明书3天(5) 准备及答辩2天五、指导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日期成绩评定采用五级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优秀:设计方案合理并新颖,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纸规范、内容丰富。

在设计过程中勤奋好学、有创新思想;良好:设计方案合理,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纸比较规范、内容比较丰富。

在设计过程中勤奋好学、有创新思想;中等:设计方案一般,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纸欠规范、内容一般。

在设计过程中比较勤奋、创新思想不明显;及格:设计方案不完善,存在一些小错误,说明书及设计图纸欠规范、内容一般。

在设计过程中勤奋精神不够:不及格:设计方案有严重错误,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纸不规范、内容浅薄。

在设计过程中勤奋好学精神不够。

摘要这次设计的是CA6140车床(831006)拨叉,包括零件图、毛坯图、装配图各一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与工序卡片各一张。

831006设计说明书

831006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艺设备设计者:院系:机电工程学部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日期:2014年6月16日目录设计任务书 (3)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 (4)一.序言 (4)二.夹具的概述 (4)2.1现代生产对夹具提出的新要求2.2机床夹具及其功用2.3机床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2.4机床夹具组成和分类2.5机床夹具设计特点2.6机床夹具的设计要求三.零件的分析 (7)3.1零件的工艺分析四.工艺规程设计 (8)4.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4.2基面的选择4.3制定工艺路线4.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4.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五.夹具设计 (18)5.1定位基准的选择5.2夹具参数分析5.3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课程小结 (19)参考文献 (19)致谢 (20)一、序言课程设计在我们学完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对所学各课程的深入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另外在做完这次课程设计之后,我得到一次在毕业工作前的综合性训练,我在想我能在下面几方面得到锻炼:(1)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通过设计夹具的训练,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而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3)学会使用手册以及图表资料。

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的运用。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本人将表示真诚的感谢!二、机床夹具概述2.1现代生产对夹具提出的新要求:(1)、能迅速方便地装备新产品的投产以缩短生产准备周期;(2)、能装夹一组相似性特征的工件;(3)、适用于精密加工的高精度的机床;(4)、适用于各种现代化制造技术的新型技术;(5)、采用液压汞站等为动力源的高效夹紧装置,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CA6140车床拨叉831006课程设计说明书

CA6140车床拨叉831006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CA6140车床拨叉831006分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成绩2012 年 1 月 5 日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计划书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进行了项目教学之后的一个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

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以及在项目教学中学到的实践知识进行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加工装备等基本知识。

通过给定设计题目,初步掌握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方法。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题目1、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2、编制项目教学中,加工零件的工艺规程三、课程设计的内容(一) 画零件图,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二) 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三) 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1.选择加工方案,制订工艺路线2.选择定位基准。

3.选择各工序所用的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等)4.确定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和公差5.确定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四)填写工艺文件1、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2、填写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五)编写设计说明书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一)通过本课程设计,应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得到锻炼:1、能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基本理论和项目教学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基本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使学生学会使用机械工程师手册及图标资料,掌握与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及用途,做到熟练运用。

3、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任务,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工艺设计,设计资料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二)在规定时间内应完成以下任务:1、零件图2、零件毛坯图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5、设计说明书一份(规格A4竖版)6、设计资料装订格式:(1) 设计说明书封面(见设计说明书封面样板)(2) 设计计划书(3) 设计任务书(4) 目录(5) 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内容部分(6) 总结五.课程设计的时间课程设计二周时间集中安排,一周为绘制××零件零件图、绘制××零件毛坯图、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草图;一周绘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绘制项目教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拨叉(831006型号)的机械工艺规程及钻床专用夹具设计

拨叉(831006型号)的机械工艺规程及钻床专用夹具设计

.机械制造工程学 课程设计题 目CA6140车床拨叉(831006型号)的机械工艺规程与钻-扩-铰725H φ 孔,以及扩1255H φ 孔的专用钻床夹具设计姓 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所在学院 指导教师20xx 年x 月xx 日目录第1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机械工艺规程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设计工艺规程的内容及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熟悉原始资料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4)2.1.2定为基准的选择 (5)2.2计算零件的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6)2.3选择毛坯类型和制造方法 (7)2.4工艺路线的拟定 (7)2.5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7)2.6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辅助时间 (9)第3章铣夹具设计 (17)3.1夹具设计分析 (17)3.2夹具设计 (18)3.2.1专用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 (18)3.2.2专用夹具的设计步骤 (18)3.2.3.定位基准的选择 (19)第4章夹具三维造型 (20)总结 (23)参考文献 (24)第1章绪论1.1概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1.2课程设计目的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设计“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年产量为4000件)起止日期:2016 年12月19日至2016年12 月24 日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成绩指导教师(签字)机械工程学院2016年12月24日目录一、零件分析 (1)1.1零件的功用分析 (1)1.2零件的工艺分析 (1)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2)2.1确定生产类型 (2)2.2确定毛坯的铸造形式 (2)2.3基面的选择 (2)2.4制定工艺路线 (3)2.5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4)2.6确立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4)三、总结 (9)参考文献 (10)一、零件分析1.1零件的功用分析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

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

零件的φ25孔与操纵机构相连,φ55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

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

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1.2零件的工艺分析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为此以下是拨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1.小头孔Φ25+0.023 02.大头半圆孔Ф55+0.4 0 及其端面;3.16×8槽;4.φ40外圆斜面;5.大头半圆孔两端面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1mm;6. 槽端面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8mm。

由上面分析可知,可以粗加工拨叉底面,然后以此作为粗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

再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并且此拨叉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技术要求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2.1确定生产类型按设计任务书,车床拨叉年产量为4000个/年,因此,根据表5-8,由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的关系可确定该零件的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其毛坯制造、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择应呈现中批生产的工艺特点,如多采用通用设备,配以专用的工艺设备等。

2.2确定毛坯的铸造形式已知此拨叉零件的生产类型为中批量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阶段划分,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大量采用专用工装。

零件材料为HT200。

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故选择铸件毛坯。

2.3基面的选择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按有关基准的选择原则,即当零件有不加工表面时,应以这些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若零件有若干不加工表面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

对本零件而言,则应以零件的底面为主要的定位粗基准。

2)精基准的选择:考虑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依据“基准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

对本零件而言,大头半圆孔两端面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1mm,槽端面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8mm,则应以φ25小头孔为精基准。

2.4制定工艺路线制订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达到合理的保证。

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1.工艺路线方案一工序Ⅰ车φ55圆与两端面工序Ⅱ铣断,使之为两个零件工序Ⅲ铣16×8槽工序Ⅳ铣φ40外圆斜面工序Ⅴ加工φ25小头孔2.工艺路线方案二工序Ⅰ铣断,使之为两个零件工序Ⅱ加工φ25小头孔工序Ⅲ铣16×8槽工序Ⅳ车φ55半圆与两端面工序Ⅴ铣φ40外圆斜面3.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上述两个方案的特点在于:方案一是先加工φ55圆与两端面,以便于后续加工,并利用了两件合铸的优势,提高了工作效率,然后在铣床上把所有铣的工序全部弄完,省去了在各机床间切换的麻烦,最后加工孔;方案二是先切开工件,分别加工,然后加工小头孔,再铣、再车、再铣…显然,工序上不如方案一效率高。

但由于圆与槽都与小头孔有垂直度要求,可以先加工小头孔,后加工槽;圆应该利用两件合铸的优势,所以还是先加工φ55大圆。

故可以将工序定为:工序Ⅰ粗,精车φ55圆与两端面工序Ⅱ铣断,使之为两个零件工序Ⅲ加工φ25小头孔工序Ⅳ铣16×8槽工序Ⅴ铣φ40外圆斜面这样,看起来工序简洁且保证了垂直度的要求,还能充分利用两件合铸的优势。

以上工艺过程详见附表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2.5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CA6140车床拨叉”,零件材料为HT200,硬度190~210HB,毛坯重量约为1.5kg,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铸造毛坯。

根据以上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1. 外圆表面沿轴线长度方向的加工余量及公差(φ25,φ55端面)。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以下称《工艺手册》)表2.2~2.5,取φ25,φ55端面长度余量均为 2.5(均为双边加工)铣削加工余量为:粗铣1mm 精铣0mm2. 内孔(φ55已铸成孔)查《工艺手册》表2.2~2.5,取φ55已铸成孔长度余量为3,即铸成孔直径为49mm。

工序尺寸加工余量:钻孔2mm 扩孔0.125mm 铰孔0.035mm 精铰0mm3.其他尺寸直接铸造得到由于本设计规定的零件为大批量生产,应该采用调整加工。

因此在计算最大、最小加工余量时应按调整法加工方式予以确认。

2.6确立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工序一粗,精车φ55圆与两端面1. 加工条件工件材料:HT200,σb =0.16GPa HB=190-241,铸造。

加工要求:粗,精铣φ55圆以及上下端面。

机床:卧式车床CA6140刀具:YW2内圆车刀YW3端面车刀2. 计算切削用量1)铣削深度因为切削量较小,故可以选择ap=1.5mm,一次走刀即可完成所需长度。

2)每齿进给量机床功率为7.5kw。

查《切削手册》f=0.14~0.24mm/z。

由于是对称铣,选较小量f=0.14 mm/z。

3)查后刀面最大磨损及寿命查《切削手册》表3.7,后刀面最大磨损为1.0~1.5mm。

查《切削手册》表3.8,寿命T=180min4)计算切削速度按《切削手册》Vc=据卧式车床CA6140铣床参数,选择nc=475r/min,Vfc=475mm/s,则实际切削速度Vc=3.14*80*475/100=119.3m/min,实际进给量为fzc=Vfc/NcZ=475/(300*10)=0.16mm/z.5)校验机床功率查《切削手册》Pcc=1.1kw,而机床所能提供功率为Pcm>Pcc。

故校验合格。

最终确定ap=1.5mm,nc=475r/min,Vfc=475mm/s,V c=119.3m/min, f z=0.16mm/z。

6)计算基本工时tm=L/ Vf=(32+80)/475=0.09min。

工序二 铣断,使之为两个零件1. 加工条件工件材料:HT200,σb =0.16GPa HB=190~241,铸造。

加工要求:铣断,使之为两个零件机床:X60铣床。

刀具:高速钢镶齿三面刃铣刀工序三 加工φ25小头孔1. 加工条件工件材料:HT200,σb =0.16GPa HB=190~241,铸造。

加工要求:加工φ25小头孔机床:立式钻床Z535选择钻头:选择高速钢麻花钻头φ25mm ,钻孔至φ23mm , 扩孔至φ24.8mm ,铰孔至φ24.94mm ,精铰孔至φ25mm2.选择切削用量(1)决定进给量查《切削手册》f=0.70-0.86mm/r l/d=30/20=1.5<3,所以f=0.70mm/r 按钻头强度选择f=1.75mm/r 按机床强度选择f=0.53mm/r最终决定选择机床已有的进给量f=0.48mm/r 经校验Ff=6090<Fmax,校验成功。

(2)钻头磨钝标准及寿命后刀面最大磨损限度(查《切削手册》)为0.5~0.8mm ,寿命T=60min(3)切削速度查《切削手册》vc=18mm/r 修正系数Ktv=1.0 Kmv=1.0 Kfv=1.0 Kxv=1.0 Klv=1.0 Kapv=10 故Vc=18mm/r Ns=01000d v =318.3r/min查《切削手册》机床实际转速为Nc=272r/min 故实际的切削速度Vc=10000nsd π=15.4mm/r(4)校验扭矩功率Mc=60Nm Mm=144.2Nm 所以Mc<Mm Pc=1.7-2.0kw<Pe 故满足条件,校验成立。

3.计算工时 Tm=nf l =45.12721030⨯+=0.10min 由于所有工步所用工时很短,所以使得切削用量一致,以减少辅助时间。

扩铰和精铰的切削用量如下:扩钻: n=272min/r f=0.48mm/r vc=15.4m/min d0=19.3mm 铰孔:n=272min/r f=0.48mm/r vc=15.4m/min d0=19.94mm精铰:n=272min/r f=0.48mm/r vc=15.4m/min d0=20IT7工序四 铣16×8槽1. 加工条件工件材料:HT200,σb =0.16GPa HB=190~241,铸造。

加工要求:铣16×8槽机床:X60铣床选择钻头:高速钢镶齿三面刃铣刀2.选择切削用量(1)决定进给量查《切削手册》f=1.0-1.2mm/r按钻头强度选择f=2mm/r 按机床强度选择f=0.53mm/r最终决定选择Z550机床已有的进给量f=0.40mm/r 经校验Ff=12260<24250=Fmax 校验成功。

(2)钻头磨钝标准及寿命后刀面最大磨损限度(查《切削手册》)为0.8~1.2mm 寿命T=140min 扩孔后刀面最大磨损限度(查《切削手册》)为0.9~1.4mm 寿命T=60min 铰和精铰孔后刀面最大磨损限度(查《切削手册》)为0.6~0.9mm 寿命T=120min(3)切削速度查《切削手册》Vc=20mm/r 修正系数Ktv=1.0 Kmv=1.0 Kfv=1.0 Kxv=1.0 Klv=1.0 Kapv=10 故Vc=20mm/r. Ns=01000d v π=132.6r/min 查《切削手册》机床实际转速为Nc=125r/min 故实际的切削速度Vc=10000nsd π=18.8mm/r3.计算工时 Tm=nf l =53.01251817⨯+=0.52min 所有工步工时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