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悼亡词艺术风格研究

合集下载

最新 浅探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词风的审美特质-精品

最新 浅探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词风的审美特质-精品

浅探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词风的审美特质纳兰性德对亡妻的悼念,除了怀念失去的美好之外,其实也在述说自己随亡妻而逝的理想和自身坎坷的命运,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词风的审美特质的,欢迎阅读参考。

以悼亡为题材的创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特殊的领域,纳兰性德是有意识地把悼亡题材的作品作为自己文学创作的重要部分,在他全部的悼亡词里,更是他以真情贯穿一生的凄苦心境,从而形成其悼亡词独特的风格。

本文试从其悼亡词中对亡妻的怀念、对自身命运的伤悼、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三个方面,展开对其悼亡词的分析,以浅探纳兰性德悼亡词真挚哀婉、孤寂悲凉的词风的审美特质。

一、悼念亡妻,一往情深(一)青衫湿遍忍相忘读纳兰性德悼亡词最先感受到的便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这种真情是对亡妻真切的情感。

关于卢氏其人,历史上对她的评价是“生而婉娈,性本端庄”。

虽然他们的结合是封建社会贵族之间的婚姻,但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同样都是内心温柔、至纯至真的人,二人婚后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美满的婚姻生活更是激发了纳兰诗词创作的灵感。

卢氏故去后,纳兰性德的悲伤与痛苦难以自制,他将对妻子的思念与追怀都注之于笔,故而他的作品都弥漫着浓厚的悲怆凄婉的情绪,如他的自度曲《青衫湿遍·悼亡》,对纳兰来说,卢氏不仅是自己的妻子,更是难得的善解人意、知冷知热的朋友。

可惜世事无常,卢氏的早逝给纳兰带来的不仅是失去妻子的痛苦,更是失去知音的悲痛,短暂的欢愉换来一生的悔恨与内疚,纳兰此后的诗词创作便走向了“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此词作于卢氏离世半个月后,作者自编词牌以寄托对亡妻的哀思,应当是其悼亡词中的第一首。

他被深深的负疚感所束缚,陷入无法解脱的死结之中。

在纳兰眼中,妻子卢氏并不是政治婚姻下无言相对的傀儡,而是要和自己相守一生的人,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他对妻子的悼念,往往也是在怀念失去的美好,伤感自己的命运。

从这首词中已经感受不到那个从容舒缓的纳兰性德,随着知情解意的爱妻的亡故,纳兰的心也随之而去,现实中的他更像是飘忽游离的浮萍,永远不会再安顿下来。

浅论纳兰性德悼亡词的特色与成因_潘荣江

浅论纳兰性德悼亡词的特色与成因_潘荣江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odern chineseM33XIANDAI YUWEN2007.03汉文化的少数民族作家在创作时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把本民族的语言融汇进去,从而使中华民族文坛上几千年来的雅文化主流得到了一次极大的改变。

这样,少数民族语言的融入,促进了元杂剧中本色一派的出现。

与先进的中原地带相比,处于落后状态的女真、蒙古等族,生活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大草原,过着逐水而居、逐草而栖的游牧生活,不停地与来自各方面的灾害做斗争,从而形成了他们尚武的习俗和粗犷、豪放、勇猛、刚毅、质朴的性格。

同时,由于经济、政治等因素的相对落后,在道德文化上他们不但没有形成一套如汉民族一样对人们要求严格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礼法制度,而且还对其起到了巨大的冲击作用。

这些在少数民族作家的杂剧创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不拘格套使杨景贤敢于打破旧体制,建立新体制;向往自由、追求幸福、不拘礼法使石君宝敢于提出“整顿妻纲”;而对本民族生活的热爱则使李直夫演绎了一幅声情并茂的“家乡”画面。

可见,多元因素的结合,使少数民族作家的杂剧创作呈现出了独特的风貌。

这种独特,丰富繁荣了元杂剧剧坛,并为其“一代之文学”地位的确立做出了贡献。

注释:⑴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⑵⑶《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⑷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郭保红,河南省焦作市焦作大学中文系)词“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而再振于我国初(清),大畅厥旨于乾嘉以还也。

”这是清代词学理论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所描述的词学发展道路,而纳兰性德是清初以悼亡词将词推到全新高度的代表人物。

举例:《沁园春》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

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

觉后感赋长调。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研究】纳兰性德悼亡词的文献综述

【研究】纳兰性德悼亡词的文献综述

【研究】纳兰性德悼亡词的文献综述论纳兰性德悼亡词的文献综述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汉语言文学08级2班黄梦晓 08650214【摘要】悼亡词在纳兰性德的词作中占据了颇重的分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纳兰容若作为写作悼亡词最多的词人,深受后人喜爱。

本文以他的数首悼亡代表作为例,做了简单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纳兰性德纳兰词悼亡感伤中国古典抒情诗体之一词,始于唐、盛于宋,衰于明而重振于清。

清初词坛才人辈出,有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两大派系。

朱词搞逸绮丽,陈词词锋豪宕,而纳兰性德的词风兼有二者之长,与浙西、阳羡两派鼎峙,并称为“清词三大家”,被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洵足追美南唐二主”(吴梅《词学通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清?况周颐《蕙风词话》)。

纳兰性德的词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成为清初词坛甚至整个中国词史上的美锦奇葩。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后避太子胤礽幼名保成讳,改名性德),字容若,自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生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卒于康熙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享年三十一岁。

性德一生留下三百多首词,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

作词主情致,宗李煜,小令为有清一代冠冕,词风哀感顽艳、婉丽凄清。

悼亡之作,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邶风? 绿衣》篇,但明确以悼亡为题并著称于史的要数西晋潘岳的《悼亡诗》,而且自潘岳之后悼亡成为伤悼亡妻的专门符号。

悼亡词是爱情词中的另一类题材,词体句式长短错落,更易于表达迂曲婉转的情怀。

悼亡题材出现于宋词中,堪称上乘佳作的首推苏轼《江城子?记梦》。

而纳兰性德是古代词史上写悼亡词最多的词人,在他的《饮水词》中,词题标明“悼亡”的有约六、七首,加上虽未标“悼亡”而词情实为悼念亡妇卢氏、怀旧伤逝的,有三四十首,这类悼亡词的写作时间,几乎涵盖了其后半生,可见悲痛之深。

性德用词来抒发悼亡的幽咽,寄托生死殊途的哀思,且投入时间之长,硕果之丰,境界之高,在文学史上尚无出其右者。

卢氏去世前后纳兰性德词风变化探究

卢氏去世前后纳兰性德词风变化探究

卢氏去世前后纳兰性德词风变化探究纳兰性德,这位满清第一才子,以其深情婉约的词作在词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他的妻子卢氏的离世,成为了他人生与创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词风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卢氏在世时,纳兰性德的词中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爱情的甜蜜。

此时,他的笔触轻快,情感真挚而热烈。

比如《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中的“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描绘出了夫妻间的柔情蜜意和浪漫情怀。

他用细腻的文字记录下与卢氏相处的点滴,那是一种充满希望和憧憬的情感流露。

然而,命运弄人,卢氏的香消玉殒给纳兰性德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从此,他的词风变得沉郁、凄婉,充满了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哀伤。

在卢氏去世后,纳兰性德的词作中常常出现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如《沁园春·丁巳重阳前》中的“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他回忆着曾经与卢氏共度的短暂而美好的时光,无法忘怀,字里行间透露出无尽的遗憾和痛苦。

他的词中也充满了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中的“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通过描写凄凉的环境,烘托出内心的悲哀,感叹命运的无常和生死的残酷。

同时,纳兰性德在卢氏去世后的词作中,更多地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孤独的体悟。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里“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萧萧风雨中,独守孤灯,那份孤独和寂寞跃然纸上。

从用词方面来看,卢氏生前,纳兰性德的用词较为明艳、生动,多以美好的意象来描绘爱情。

而卢氏去世后,其用词变得灰暗、冷峻,“寒”“瘦”“冷”“残”等字眼频繁出现,增添了词作的凄楚之感。

从意境营造上,前期多是温馨、浪漫的场景,后期则转为清冷、孤寂的氛围。

他用这些独特的意境,深刻地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纳兰性德对卢氏的深情,不仅体现在他的词中,更体现在他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生命的感悟上。

卢氏的离去,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也让他的词作具有了更深厚的情感内涵和更高的艺术价值。

纳兰词的悼亡词的抒情方式

纳兰词的悼亡词的抒情方式

纳兰词的悼亡词的抒情方式
纳兰词的悼亡词常常采用抒情的方式表达情感,其特点如下:
1. 倾诉哀思:纳兰词的悼亡词常常以倾诉哀思的方式开始,通过诗人的自述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之情。

诗人借用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来抒发内心的痛苦和伤感。

2. 描写细腻:纳兰词的悼亡词通常以细腻的描写展示诗人内心的悲痛。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之情,如描述逝者容貌、声音、性情等细节,表达诗人对逝者的深深怀念。

3. 感叹人生:纳兰词的悼亡词常常通过感叹人生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离去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人常常以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来反思人生的意义,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4. 追忆过往:纳兰词的悼亡词常常通过追忆过往的方式,回顾与逝者的往事,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诗人通过回忆与逝者的点滴往事,表达对逝者的深深的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

总的来说,纳兰词的悼亡词以其独特的抒情方式,通过倾诉哀思、描写细腻、感叹人生和追忆过往等手法,表达对逝者的深深思念和对生命的思考,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共鸣。

浅论纳兰容若悼亡词风格的成因

浅论纳兰容若悼亡词风格的成因

浅论纳兰容若悼亡词风格的成因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二年进士,大学士明珠长子,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

纳兰词,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当时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

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

但是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纳兰容若的悼亡词独树一帜,开创了纳兰词风的崭新形式,哀婉凄艳,“以白描见长,以深情取胜”,成功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造就了虚实相生的意象天地,抒情辞调少年老成。

对于一个生于温柔富贵,身处花柳繁华,行走于仕途的真正八旗子弟来说,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词风的形成呢?首先,这与纳兰容若的性格分不开。

容若,在他人眼中,他是丞相之子,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是个集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于一身的贵公子,虽无一般纨绔子弟的恶习,但至少也是风流倜傥,潇洒不羁,可他却一心想游离于繁华喧闹之外,寻找自己的“渔村蟹舍”,却不喜和八旗子弟一起挥霍青春,只喜结交落拓文人。

这样的他,感情丰富,至情至性,多情多义,敏感而多情的性格使他的词风细腻婉约,尤其在悼亡词的写作上,忧郁的个性将其中的哀伤浓墨淡染,氤氲如画。

其次,因为纳兰容若对妻子卢氏有着刻骨铭心的爱。

妻子卢氏嫁给容若时才十八岁,夫妻琴瑟和鸣,恩爱有加,可三年后,爱妻竟难产而亡,这对容若的打击可谓晴天霹雳,其好友叶舒崇说“于其殁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知很有神”,从卢氏死后,到纳兰不幸病逝的八年时间里,容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亡妻,那“当时只道是寻常”的“赌书消得泼茶香”,在现在看来是多么的遥不可及;那“吹花嚼蕊弄并线”的娇憨模样现在只能在脑海里一遍一遍温习了;“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一再嘱咐仆人们不要把你亲手为我缝的罗衣拿出去晒,怕衣上你残留的气息也会随你离我而去,你可知道,上面的颜色有些暗了,料子也有些皱了,但我不允许任何人来打理,我要一个人独享你缝在里面的丝丝情意。

浅析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浅析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浅析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目 录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引 言.................................................1 正 文.................................................3 1.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3 1.1 悼亡诗词溯源......................................3 1.2 纳兰性德创作的悼亡词..............................5 2.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氛围............................6 2.1 至真至深的情感世界................................7 2.2 超越世俗的精神家园................................11 2.3 虚实相生的意象天地................................13 2.4 传世经典的故事情境................................17 3.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创作动因............................18 3.1 多愁善感的纯真性情................................18 3.2与卢氏刻骨铭心的爱情...............................19 3.3壮志难酬的悲慨一生.................................20 结 论.................................................22 参考文献.................................................25 致 谢 (27)中文摘要纳兰性德是清代词人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位满族天才词人,他流传下来的词有三百四十多首,在他的《饮水词》中,词题标明“悼亡”的有七首,而虽未标“悼亡”,词情实为追忆亡妇、追念旧情的有三十一首。

纳兰性德的爱情_伤别_悼亡词探析

纳兰性德的爱情_伤别_悼亡词探析

一、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 — 纳兰性德的爱情词
爱情是人类精神的一种最深沉的冲动,它给人 带来欢乐和希望、痛苦和煎熬。爱情是人类最丰富 也最复杂的情感,它把人的种种体验熔于一炉。所 以,爱情成了文学永恒的主题。 纳兰性德写了许多 以爱情为题材的词。 纳兰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使他的 词所描写的爱情别有一种幽艳哀断、 凄婉深沉的美。 纳兰描画男女青年一见钟情的情景的词 《 如梦 令》含蓄蕴藉,婉曲凄迷。 4 如梦令 5 正是辘轳金井, 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 相逢, 心事眼波谁定。 谁省? 谁省? 从此簟纹灯影。 暮春季节,院落井边,满地残红,冷漠凄清,多愁 善感的人心绪迷茫、怅然若失。她,蓦然出现了! 刹那间四目相对、惊鸿一瞥,禁不住心神荡漾、迷 离恍惚。伊人眼波横流,而心事难度。从此,簟波 纹席之中、 灯光烛影之下, 伊人倩影驱之不离、 挥之
.$$/ 0((% 1 (023
星几点,爱人却久候不至。面对凄凉夜景,烦乱焦 虑,无法入眠。所谓 “ 瞿塘风雨”,暗示着横亘在 恋人们中间的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正是它,使 “ 曾有约”的人终于失约,使有情人被 “ 错恨无 情”,使伫望的人柔肠寸断、百感凄恻。 纳兰性德描写失恋者心情的词,低徊婉转,别 具韵味。 4 木兰花 5 人生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 闲却变故人心,却道故人心事变。 枝当日愿。 骊山语罢清 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
名作 欣赏
古代文学
!
古代文学
纳兰性德的爱情、伤别、悼亡词探析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 沈燕红 (
关键词:纳兰性德 摘 词风 哀感顽艳 婉丽凄清
宁波
!"#$%%)
要:纳兰性德,字容若,清朝满族成就卓异的重要词人。本文从纳兰的爱情、伤别、悼亡诸词探讨

浅谈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意象运用

浅谈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意象运用

浅谈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意象运用[摘 要]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哀婉凄美,又不失自然真切,这与其词意象的运用紧密相关,纳兰性德善于运用自然界和生活中种种平常的事物入词,同时给它们添上独特的情感色彩,使得其悼亡词有一种极动人的力量。

通过对纳兰性德部分悼亡词作的解析,探究其意象在塑造意境、表情达意中的重要作用。

[关 键 词]纳兰性德;悼亡词;自然意象;生活意象文艺菲纳兰性德,清康熙年间词人,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①。

他自幼博学,尤擅为词。

因其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颇有宋代词家晏几道的风韵,被后人称为“清代晏小山”。

在纳兰的词作中,为亡妻所作之悼亡词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传久远。

一、自然意象最初在《诗经》中,就已经有通过自然之物起兴,表达诗人情感的例子。

自然中的事物、景色无一不是文人们勾勒描绘的对象,在这些物象中,作家们往往寄托深情。

纳兰性德所选取的自然意象,都带有哀婉之情,突出表现的也是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1.月:辛苦最怜天上月“月”这一意象在历代的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诗人、词人们常常以此来表达他们羁旅在外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王安石);或借月的圆缺来阐明深刻的人生道理,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苏轼);也曾有借月来表达悼亡之情,如“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苏轼)。

不仅是诗歌创作,民间传说也常常将月作为神秘而优美的故事构造对象,人们总对月有着许多的遐想,因而月也成了美丽圣洁的代名词。

在纳兰性德的笔下,月则有了作者自身的寄托,是一种愁绪和一种细腻的缠绵,纳兰对其笔下的月常用“冷”“残”“阴”等带有悲凉色彩的词来形容。

《菩萨蛮》中的“月”正体现了这一说法。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鬓香雾成遥隔。

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其悼亡词作品精妙绝伦,留下
了不朽的艺术品。

其中最著名的悼亡词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这首悼亡词描绘了滚滚长江东逝水,向东流去的情景,与往事中逝去
的亲人、爱人相比,长江像是一条永不停止的路。

诗人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开篇,表达了对过去的懷念和對逝去的英雄的致哀。

在诗的后半部分,他用“纷纷暮雨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表现了
自己的痛苦,以及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

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优美流畅,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不仅是文学的杰作,更是他对逝去亲人和生命的
思考和反思,是他对生命的感悟和领悟,值得人们铭记和传颂。

汉语言文学论文 浅析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风格

汉语言文学论文 浅析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风格

中国网络大学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浅析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风格院系名称:中文系专业: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学号:123456789指导老师: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2018年03月01日目录摘要 (1)Abstract (1)一、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风格 (2)(一)至真至深的情感世界 (2)(二)清新自然的创作手法 (3)1.生活典型事物的刻画 (3)2.寓功力于白描,寄巧丽于自然 (3)(三)虚实相生的意象天地 (4)(四)似真似幻的美丽梦境 (4)(五)深婉凄清的词中环境 (5)二、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风格形成的形原因 (5)(一)政治环境 (5)(二)家庭环境 (5)(三)个人因素 (5)三、纳兰性德悼亡词较前人的独特之处 (6)(一)艺术上的创新 (6)(二)少年老成的基调与即浅为美的特色 (6)注释 (7)参考文献 (7)致谢 (9)摘要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开创悼亡词作一代清丽之风,他以至真至深的情感、清新自然的创作手法、虚实相生的意象运用、美丽梦境和凄冷词境的构建带人们走进了人性最美的精神世界。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风格形成深受政治环境、家庭环境、个人因素这些方面的影响。

在对前人悼亡诗词的继承中,纳兰性德独辟蹊径,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纳兰性德;悼亡词;风格;成因;独特性AbstractNalanxingde word Memorial a lament for the generation of fresh wind, bringing people into the most beautiful spiritual world of humanity to build his deepest feelings and true, pure and fresh and natural creation technique, virtual and real images using, beautiful dreams and cold word boundary. Nalanxingde word Memorial Art style influence these aspects bypolitical environment, family environment, personal factors. In order to inherit the previous Memorial poetry,Nalanxingde inventive, continuous innovation, and formed its own unique artistic style.Key words:Nalanxingde;Lament;Style;Cause; U niqueness浅析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风格如果从《诗经》的《邶风·绿衣》算起“悼亡”算是一个比较古老的题材, 它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特殊的类别。

浅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浅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浅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清代着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一生都具有传奇色彩,他的词作广为流传,特别是悼亡词,新颖而凄婉。

他原有的洒脱与豪迈都随着妻子的亡故而慢慢消逝了,最终形成了他哀婉凄美的词风,也打破了传统悼亡之作的模式,独树一帜的开创了纳兰氏悼亡词。

.纳兰悼亡词打破了传统悼亡模式悼亡之作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特殊文学题材,严格意义上讲它归属于爱情题材。

《说文》中说:“悼,俱也。

陈楚谓惧曰悼,从心急声。

”《方言》有云:“悼,伤也。

秦谓之悼。

广雅释洁》上说:“悼,哀也。

”从以上三部书的解释来看,悼亡应该是对死者的哀痛伤怀之意。

直到西晋潘岳首先以悼亡为题作“悼亡诗”三首,抒发对亡妻的思念与词人自身的感伤,悼亡这一主题就变为思念亡妻的专利。

以悼亡谓题材的作品最早要追溯到诗经中的《邶风.绿衣》,这是一首睹物思人的悼亡诗。

通过对亡妻亲手缝制的绿衣的描写流露出对妻子的无限怀念,此诗对后世影响颇深,从而也揭开了悼亡诗的创作的序幕。

其后潘岳的悼亡诗是最早用悼亡作为题目的诗歌,通过对妻子生前所用过的物品的描写抒发了他对妻子的悼念之情。

此后,沈约等人也有悼亡之作流传于世。

自唐宋以后,悼亡主题日益增多,其中最着名的是元稹的《遣悲怀三首》。

从“故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洁洒拔金钗”到“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都充满了对亡妻的歉意与悔恨之情。

作者最后言志:“惟将终衣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此诗是用真情抒写,含泪的唱,是悼亡题材中的名篇佳作。

此后的李商隐,梅尧臣,陆游等也都有悼亡之作。

悼亡之作出现于词中最早应见于南唐后主李煜的《谢新恩》词作的题材多是抒发女怨男痴之情的作品,到了李煜这里他将悼亡带入词中,悼亡之作一直以诗的形式流传于世,后主将其扩大,对悼亡题材的发展极为有利。

但有些悼亡之作似乎表达的不是完全的“情”而是有一种“理”在其中。

所谓“理”是指理性、伦理。

伦理有很多种定义,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是夫妻之间的伦理道德,伦理是关于人性、人伦关系及结构等问题的基本原则的概括。

浅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浅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浅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中文系03级4班周小多学号:20030213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伤悼文学有着悠久的传统。

纳兰性德在其妻卢氏去世后,或因景生情,或睹物伤情,或记梦托月,写下了为数众多的悼亡词祭奠亡妻,这些悼亡词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在内容上纳兰性德以真情实感注入词作中,使其具有一种真诚的感人力量,表现出了情感真挚浓郁的特点;在风格上,纳兰性德将自己丧失爱妻之后沉重而又悲凉的心情,将自己对爱妻的愧疚之情全部融入到这些悼亡词中,把对亡妻的一往情深,以满腔的清泪遣句填词,使极痴极恸的悲欢离合之情充溢在悼亡词中。

词人在词中还常常选取凄凉悲怨的景象入词如清泪、纸灰、断肠、黄叶、西风、荷灯、湿月、冷雨凄风等,营造出了凄清的氛围,凄苦辛酸,悲沉着之气充满整个悼亡词作之中,使其悼亡词呈现出凄凉哀怨的特点。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进一步完善了悼亡这一题材,是我国词苑的一朵奇葩。

本文即围绕着这些悼亡词,分析其在内容上和风格上所呈现出来的特点。

关键词:纳兰性德、悼亡词、特点纳兰性德被晚清词家况周颐誉为:“国初第一词人”1,他的创作风格既不同于崇尚豪放的阳羡词派,也不同于崇尚婉约的浙西词派。

而是把豪放与婉约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纳兰性德师承李后主、晏小山,他的词兼有陈维松的雄浑和朱彝尊的清丽,并且真率自然。

他诗、词、文皆通,其中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纳兰词以爱情词见长,特别是在妻子卢氏去世后,纳兰性德创作了大量的悼亡词祭奠亡妻,这些词作以真挚的情感注如其中,读之使人潸然泪下,感人至深。

一纳兰性德,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生于京城。

性德初名成德,字容若,别号伽楞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康熙十四年(1675年)为避东宫嫌名更名性德。

然不久都太子保成改名允礽,于是成德、性德二名皆可使用了。

其父纳兰明珠,曾官至宰相、太子太傅。

生于乌衣门第、繁华世家的纳兰性德可以说是很幸运的。

其父明珠非常重视对儿女的教育,曾聘请清代著名的诗人查慎行为他家的教习。

苏轼、纳兰性德悼亡词的对比研究

苏轼、纳兰性德悼亡词的对比研究

苏轼、纳兰性德悼亡词的对比研究悼亡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是词人在现实与理想中的徘徊与纠结。

苏轼、纳兰性德是文学史上出色的词人,同时又是悼亡词中的佼佼者,他们的悼亡词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用语精妙,感情真挚,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苏轼与纳兰性德三者的悼亡词进行比较研究,重点集中在对两者的悼亡词进行相异比较上,并对产生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最后,在以上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对悼亡词进行总结。

标签:苏轼;纳兰性德;悼亡词;对比一、悼亡词的发展过程悼亡文学古已有之。

悼亡,广义即是活的人对已逝去的人的怀念,悼念的对象可以包括妻子、侍妾、歌妓、亲朋、好友,甚至可以是自己的祖国等;狭义来讲就是对自己的已逝的爱人的深深悼念,可以是丈夫悼念妻子的,也可以是妻子悼念丈夫的。

悼亡文学产生年代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诗经·邶风·绿衣》《诗经·唐风·葛生》被认为是悼亡文学的始祖。

《诗经·邶风·绿衣》中:“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1)睹物思人,看见亡妻生前穿用过的衣物,那种长久以来的思念之情便不可阻止,不禁悲从中来;《诗经·唐风·葛生》中:“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2)所爱之人已经离去,姐姐生活之路漫漫却更加孤独,所以希望死后能同穴。

这两首悼亡诗可以说是开后代悼亡诗词之先河。

自此之后,悼亡诗词作为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得到了更加深远地发展。

潘岳、江淹、沈约、李商隐、元稹、梅尧臣、韦应物、苏轼、贺铸、刘克庄、吴文英、史达祖、吴伟业、纳兰性德等众多中国文人都创作了数量不等的悼亡诗词,为悼亡诗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苏轼、纳兰性德悼亡词的差异对比1.思想内容不同苏轼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育,所以有着文人的满腔的政治抱负,但是在仕途的道路上却历尽坎坷,一生可谓是宦海沉浮。

悼亡与自悼——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悼亡与自悼——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心路漫漫彷徨无依纳兰希望能通过文字的心灯收容所有的情绪和流离失所的灵魂重新找回知足感恩三悼念过去美好往昔一当时只道是寻常原本应当过着只羡鸳鸯不羡仙这般美满幸福的生活然而上天仅眷顾容若三年逝去的时光不可重来失去的美好亦不可重现所以纳兰心中的内疚和悔恨才更加深重
安徽文学
W ENXUE 文 ANHUI 学
盈盈 , 一 片伤 心 画 不 成 。 别语忒分明。 午夜 鹣 鹣 梦早 醒 卿 自早 醒 侬 自梦 . 更更 . 泣 尽 风 檐 夜 雨铃 纳 兰 在 这 首 词 中 表 达 了 自己 的 思 乡情 切 及 怀 念

人。 是 生 命 中最 重 要 的人 。 他 对 妻 子 的 悼念 , 往 往 也 是 在 怀 念失 去 的美 好 , 伤 感 自己 的命 运
亡 妻 的 悲 痛 之情 . 亦 能 使读 者感 受 到 卢 氏 的亡 故 使 纳 兰 伤 心 哀 痛 他 为卢 氏在 世 时 自 己不 够 珍 视夫 妻情 深 而 内疚 、 悔恨不 已 , 故 而 通 过 描 绘 一 幅 亡 妻 的 画 像 来 追忆卢氏 . 同时 也 期 望 减 轻 自己 的相 思 之 苦 逝 去 的 人得到了解脱 . 而 活 着 的 人 却 徘徊 在 梦 里 . 无 法 自拔 。 纳兰还借用马嵬兵变 . 玄 宗 悼 念 杨 贵妃 的典 故 来 表 示 自己虽 然 肉体 仍 存 . 但 已心 如 死 灰 对 于贵 族 出身 的 纳兰 而言 . 要 娶三妻四妾本是正常不 过的事情 . 然 而 他 与 卢 氏 之 间 深 厚 的情 感 . 使 他 宁愿 身 陷 梦境 中苦 苦 折 磨 自己 . 以减 轻 思 念 的痛 苦 和 自己 的 内疚 悼亡 是 种追念 . 卢 氏甘 愿 妥 帖 付 出 . 而容 若 后 知 后 觉 。 有若 花期 错 落 。 卢 氏开 在 暮 春 . 而 容若 盛 于 初 夏 。 二、 自伤 自悼 。 孤 苦 飘 零 卜一 ) 飘 零 人 物 怕 难 认 纳兰性德对亡妻的悼念 . 除 了怀 念 失 去 的 美 好 之 外. 其 实 也 在 述说 自己 随亡 妻 而 逝 的 理 想 和 自身 坎 坷 的命 运 。纳 兰 性 德 虽 是 王 公 贵 族 之后 . 又 是 康 熙 皇 帝 的 贴 身 侍 卫 .但 他 却 将 这 些 虚 名 视 作 禁 锢 自己 的 枷 锁: “ 于 世 无 所 芬 华 .若 戚 戚 于 富 贵 而 以 贫 贱 为 可 安 者。 身 在 高 门广 厦 , 常 有 山泽 鱼 鸟 之 思 。 ” ② 这也导致 了 他从此性格忧郁寡 欢 。 形 成 壮 志 难 酬 的情 怀 . 这 种 现 实 与 内心 的矛 盾 、 自我 压抑 的痛 苦 是 普 通 人 所 无 法 觉 察 和 承受 的 这 一 首 《 鹊桥仙 . 梦来 双倚 》 诉 说 的 正 是 哀 婉 的怀 思 和 对 身 世 的 隐 怨 : 梦 来 双倚 , 醒 时独 拥 , 窗 外一 眉 新 月。 寻 思 常 自悔 分 明, 无奈 却 、 照人 清切 。 宵灯 下 , 连朝镜里 . 瘦 尽 十 年 花 骨 前 期 总 约 上

纳兰性德的词有什么特点?

纳兰性德的词有什么特点?

纳兰性德的词有什么特点?纳兰性德的词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情感真挚与深情方面:1. 悼亡情深:他的大量悼亡词情真意切,对妻子卢氏的思念和深情跃然纸上。

如“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用生活细节表达对亡妻的追思和失去后的无尽哀伤。

2. 友情真挚:在赠别友人的词作中,情感深厚。

如《金缕曲·赠梁汾》中,坦诚相见,对友人的遭遇感同身受,表达出对友情的珍视和豪放的情感。

自然风格方面:1. 语言自然:以自然之舌言情,不刻意雕琢,明白晓畅,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文字简洁易懂,却又意境深远。

2. 白描手法: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抒情表意,使词中意象显得自然清新,画面感强。

意境营造方面:1. 空灵之美:常常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比如写自然景象时,能将自然与心境融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2. 凄美哀怨:整体意境偏于哀怨凄美,无论是爱情还是人生感慨,词中常常弥漫着一种忧伤的基调,如“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题材内容方面:1. 爱情题材突出:除了悼亡词,其写爱情的词作多反映出对纯真爱情的向往、爱情的受阻以及相思之苦等。

2. 边塞羁旅:有不少词描写了边塞风光和自己扈从生涯中的感受,“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写出了边塞的苍凉和自身的漂泊感。

3. 人生慨叹:对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奈、时光的流逝等有着诸多感慨,抒发了一种淡淡的愁绪和对生命意义的思索。

艺术表现手法方面:1. 善用对比:用往昔和现在对比,来凸显情感的落差和命运的无常,如“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2. 意象典型:多选取一些典型意象如残灯、冷月、落花、寒鸦、西风、秋雨等,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

3. 以小见大:从细微的生活场景、小事物、小情绪入手,去反映广阔的人生和社会问题以及深刻的情感世界。

漫谈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漫谈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漫谈纳兰容若的悼亡词摘要:他是一代权相纳兰明珠之子,皇亲贵胄;他是康熙身边的一等侍卫,深受器重;他是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天之骄子;如此的一代风流才子,大家眼中的少年俊才,本该是春风得意、吟风弄月之时,却写出了那么多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的悼亡之作。

周颐称其为“……国初第一词人……㈠”王国维云:“……北宋以来一人而已……㈡”尼采曾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㈢《饮水词》清新隽秀、自然飘逸、清丽凄婉,而容若的悼亡词更是字字血泪凝结而成,哀感顽艳。

顾贞观言:“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㈣为什么如此一个少年科第的文武全才却是一位“古之伤心人”呢。

余育民先生说“漂泊天涯、行役之苦”、“怀念亡妻、伤悼之苦”、“英雄壮志、未酬之苦”三个导因。

㈤本文主要从“伤悼亡妻”这一方面来述说容若的悼亡词作。

关键词:纳兰容若悼亡词一纳兰性德生平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原名成德,后为避太子讳始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其父纳兰明珠,字端范,历任兵部、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权倾朝野。

其母觉罗氏,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诰封一品夫人。

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

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

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

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

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㈥容若自幼聪颖过人,工诗文、擅骑射,文武全才,十七岁入国子监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

十八岁中举人。

二十二岁时参加殿试,得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纳兰性德被称为清初“满族第一词人”,尤以悼亡词最为突出。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欢迎大家阅读!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正黄旗人。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妻卢氏,两人生活幸福温馨。

可是,天妒红颜,三年后,温柔娴淑的卢氏永远地离开人世,这噩耗使纳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难以自拔,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1]。

写下了多首哀怨凄楚的悼亡诗词,一直到八年后自己病逝,悼亡之作从未间断。

在他的词集《饮水词》中,题中明确标有“悼亡”的有七首,而“题虽未见标出‘悼亡’,而词情实系追思亡妇,忆念旧情的尚有五十阙左右。

”[2]。

本文中,笔者以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代表作为例,说明其艺术特色,进一步感受词中的深切情意。

记梦写哀迷离恍惚的梦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也曲折地反映出了词人内心最真实隐蔽的情感。

纳兰悼亡词中记梦的佳作当推《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此词开头便不同寻常,一句“何时已”道出了词人心中对卢氏绵长无尽的哀思。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内心的伤感和惆怅更是有增无减。

词人幻想着能向冥间通个书信,让他知道这三年来爱妻的苦乐,可是自己心中深知这是不可能的。

一个“若”字交织着希望与幻灭,“与谁相倚”是深情曲折的体现。

全诗可谓惊心动魄,难以卒读。

故去的缠绵缱绻仿若是一场美丽的梦,梦中相生相守的誓言让词人无奈地觉察到阴阳相隔的悲哀。

词人因情而起相思意,因思而忆旧时景,因忆而作相会梦,因梦而作相思词,这般如痴如梦、痴心不改的深情真挚而感人。

纳兰性德悼亡词艺术风格研究

纳兰性德悼亡词艺术风格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纳兰性德悼亡词的情感艺术,意象艺术和语言文字的高超运用进行深入分析,探究纳兰性德悼亡词的现实意义和文学意义,对明清悼亡词发展进行逻辑分析,同时也可以通过纳兰性德悼亡词,了解这位伟大词人一生的爱恨情仇,浮沉心境,悲欢离合,透过词作看尽作者一生,探究其艺术风格对后期词作发展的影响。

(摘要内容应为宋体小4 )关键词:纳兰性德;悼亡词;艺术风格;情感;意象;在清初词坛崛起的时代背景下,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算是独具匠心的词坛巨人。

纳兰词中最令人心生向往,足以代表词人思想风格的,是为纪念亡妻卢氏所赋的数十首悼亡词。

纳兰性德在妻离世后异常悲痛,写下诸多哀感悲叹、凄婉欲绝的悼亡词,纳兰性德悼亡词在悼亡题材的开拓方面成就最突出,意义最重大。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特点之一,在于他的悼亡词是一种心灵对话,是生者与逝者的语言沟通。

观其悼亡之作,悲情深切,字里行间悲悼之情满溢,已是悼亡词的上乘之作,他也被称为“清初学人第一”。

纳兰性德一生笔耕不辍,妻子卢氏病故后,大量的悼亡之词出自他手,其目的在于追忆和悼念离他而去的妻子,悼念亡妻的词作,数量众多,而这也为纳兰性德在词作方面的地位奠定了基础,使得他在悼亡词词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在这种背景下,纳兰性德不仅仅继承前人悼亡词的精华,而且又有所创新。

悼亡词基本表现为情真、意切、至情、至浓、灵动、细腻、表露内心,不仅仅是情感的单纯表达,更是自己与亡妻的心酸对话,尤其令人称赏的是,他的悼亡词悲郁中飘过缕缕自然清新,悼亡词清丽词风的风格被开启。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有灵气的词人之一,“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国学大师王国维对他评价极高,足见其在词坛地位之高。

他的词风清丽灵动,佳句百出,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当时只道是寻常”、“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通过对纳兰性德悼亡词的情感艺术,意象艺术和语言文字的高超运用进行深入分析,探究纳兰性德悼亡词的现实意义和文学意义,对明清悼亡词发展进行逻辑分析,同时也可以通过纳兰性德悼亡词,了解这位伟大词人一生的爱恨情仇,浮沉心境,悲欢离合,透过词作看尽作者一生,探究其艺术风格对后期词作发展的影响。

(摘要内容应为宋体小4 )关键词:纳兰性德;悼亡词;艺术风格;情感;意象;在清初词坛崛起的时代背景下,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算是独具匠心的词坛巨人。

纳兰词中最令人心生向往,足以代表词人思想风格的,是为纪念亡妻卢氏所赋的数十首悼亡词。

纳兰性德在妻离世后异常悲痛,写下诸多哀感悲叹、凄婉欲绝的悼亡词,纳兰性德悼亡词在悼亡题材的开拓方面成就最突出,意义最重大。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特点之一,在于他的悼亡词是一种心灵对话,是生者与逝者的语言沟通。

观其悼亡之作,悲情深切,字里行间悲悼之情满溢,已是悼亡词的上乘之作,他也被称为“清初学人第一”。

纳兰性德一生笔耕不辍,妻子卢氏病故后,大量的悼亡之词出自他手,其目的在于追忆和悼念离他而去的妻子,悼念亡妻的词作,数量众多,而这也为纳兰性德在词作方面的地位奠定了基础,使得他在悼亡词词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在这种背景下,纳兰性德不仅仅继承前人悼亡词的精华,而且又有所创新。

悼亡词基本表现为情真、意切、至情、至浓、灵动、细腻、表露内心,不仅仅是情感的单纯表达,更是自己与亡妻的心酸对话,尤其令人称赏的是,他的悼亡词悲郁中飘过缕缕自然清新,悼亡词清丽词风的风格被开启。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有灵气的词人之一,“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国学大师王国维对他评价极高,足见其在词坛地位之高。

他的词风清丽灵动,佳句百出,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当时只道是寻常”、“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每一首足见功底。

研究纳兰词,对补充婉约词风的发展史,了解清代文学内涵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欣赏纳兰词,有泪不尽的眉头心上悲愁连绵,阅不完的字里行间情爱不断。

同时从纳兰词中,我们也可以了解这位伟大词人一生的颠沛流离,前合后离的巨大变1化使他无法面对,我们也可以透过词作看尽作者一生,探究其艺术风格对后期词作发展的影响。

纳兰性德悼亡词,是怀念逝去的人和物,对已失去的至爱的追寻和呼唤,更是对自己的命运的伤悼。

纳兰性德对于家境的显赫、地位的尊贵不屑一顾,这些对于他来讲不过是半世浮名,能带给他的唯有剪不断的烦恼和理还乱的愁苦。

在这个悲惨的世界里,现实无情地粉碎他仅有的,对于世界的美好期望,所有的不如意汇集在纳兰性德柔弱的心中,就像是投下了千金的重量,世事如此,生有何欢,死亦何惜?他注定要哀惋凄凉地过完自己的一生。

纳兰性德作为一个亡妻者是不幸的、是凄惨的、是可怜的、是值得同情的。

他的一生,都在向往美好纯粹人生爱情,但他想要的那种爱情和生命状态却是那个时代不能够得到的,人已亡,心未死,他执着着、坚持着、从未想过放弃,所以他“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

一曲《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才是他人生相思梦的真实写照吧!一、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情感艺术(一)至真至深的情感世界清末词评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五中曰:“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

词人能得此赞誉,也是因为他是重情而敏锐的,与其说是敏感的情愫,倒不如说是敏锐的“心思”。

陆机《文赋》云:“诗缘情而绮靡。

”钟嵘《诗品序》曰:“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都指出了写诗作词要抒发真情,有所寄托,纳兰词也不可违之。

他在《绿水亭杂记》中提出:“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

”表现了他“情真”的创作原则。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这出封建社会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却因二人同心合意而为人所赞叹。

他们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成婚,少年夫妻跟随唱和、恩爱有加,却终究是天人永隔,或许,人生种种总是不尽如人意吧!《沁园春》“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

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2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

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

真无奈,倩声声檐雨,谱出回肠”作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重阳之日,作为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代表之作。

词作开篇便以痛惜之词对亡妇的逝去发出叹息,下篇则深度刻画追寻亡妻而不得的无限怅惘、沉痛之情。

结句以幻境诉衷肠,一曲三叹,让人产生“悲痛却无法自抑”的情感。

这首悼亡词丝毫不逊于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沉痛;也不逊于贺铸“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的凄凉。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因情感深厚向我们展现了真挚哀婉、缠绵动人的爱情悲剧美,所以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更多体现了他风格上的哀婉动人。

综上所述,纳兰性德在悼亡词的创作过程中表达情感的手法有以下几点:1.真情(情真意切的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透过词的内涵表达自己的深情)2.自然(没有修饰,雕琢,王国维评价“纳兰词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语言情)3.追忆(沉浸在往事的怀恋中,如“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而今才道当时错”)4.伤心(人称“千古伤心词人”顾贞观曾说“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

(二)超越世俗的精神家园《生查子》“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

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

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这首词主要写长夜思念的苦恼。

上阕写彩云飞逝,不知道飘落在哪里了。

合欢花已不见,只有空倚相思树的荒凉情境了;下阕写别时的情境总是念念不忘、不断浮现,让纳兰性德心绪不宁、彻夜不能入眠,孤独凄冷的苦,一夜又一夜在忍受,连喜爱雨的纳兰性德都感觉到了厌恶。

“惆怅”为全词奠定了伤感的基调,“合欢花”和“相思树”的对比,让人更感到纳兰性德心中的悲和痛。

“雨”的意象,放在词的末句,表面上是雨,实际上是纳兰性德眼中“泪”的诗化。

以雨代泪,“厌厌雨”又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愁思。

纳兰性德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青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理当日愿。

”时常,我们会不知疲倦地做着这样的遐想----假如时光会倒流。

可是现实又3给我们当头一棒,当肉体无法超脱生死之界而延续时,孜孜不倦的人类于是期待着精神的永垂不死。

于是,诗文词作便成为我们唯一的寄托:活在回忆中,将过去固化;活在当下的激情中,将现在激活;活在期待中,将未来畅想。

如果时光真会倒流,我会去追寻。

在内心里,他是极度矛盾的,他是对过去存在着百般不舍,时已至此,只能独自凄凉。

纳兰性德的精神是丰富的,是超越了世俗和现实的,是值得我们追寻的最高品格。

(三)虚实结合的意象天地纳兰性德词意境上的情景交融、凄婉深致。

诗人经常用虚拟的境界反衬现实,以虚像显实景。

作者通过这种手法可以设想未来的环境,回忆已逝的境遇,还可以方便联想,拓展诗文描述的空间。

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以烘托氛围,较好地表达诗人的强烈情感,同时通过对比突出主旨。

比如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就是实写,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却是虚写,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可感知。

再如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更是虚实结合,令人遐想无限。

纳兰词善于将虚实的意象进行结合,构成新的意境,使用想象、设问、衬托等手法,达到景语、情语的完美统一,也即“一切景语皆情语”如:“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青衫湿·悼亡》)以浪漫的情境化再现自己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与追怀。

又如《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

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作者以实景“三更雪”与虚像“桃花月”进行对比,把风雪交加的塞外寒夜与闺中的温情作了鲜明地对比。

在寒风刺骨的深夜,思念之情更加强烈。

本文选取风、雨两个意象,探析其在纳兰性德悼亡词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对纳兰性德悼亡情感表达的影响。

谁念西风独自凉———以“风”为意象是古代文人的惯用手法,“东风”“西风”“南风”“北风”分属于春季、秋季、夏季、冬季。

写“东风”如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并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写“西风”如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槛4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南风”如刘攽的《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写“北风”如岑参《白雪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风”作为常见的自然意象,带有自然特征的本色,却经常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其主要作用是表达自身的情感。

在此,我们选择包含“风”意象的一首词进行分析:《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

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词首句“云鬟香雾成遥隔”,表达纳兰性德与妻子已经天人永隔,自从妻子逝去后,没人照顾纳兰性德的饮食起居,与妻子在世时的关爱有加进行对比,表达内心难以承受的落差感。

纳兰性德妻亡后无法入睡,却错怪于西风,来表现“西风”的无情和不解风情。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一个“欲”字写出哀伤至极却又无泪痛哭的内心世界。

“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以“雨”意象为中心,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雨”意象主要表现两种情感体验:一是写愁苦,如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和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

二是表达欢乐的气氛和感受,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和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纳兰性德悼亡词中“雨”的意象出现得最多,反映着他内心泪如雨下,凄凉哀怨的心境。

在纳兰性德的词中,雨表达着一种凄婉哀惨的情感和现实,是他表达悲、戚、伤、痛、幽、怨、苦感情的重要载体。

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雨有“檐雨”“杏花微雨”“寒更雨歇”“雨歇梧桐泪乍收”“幽窗冷雨一灯孤”“泣尽风檐夜雨铃”“和雨和烟两不胜”等。

雨本身有疏密、大小、缓急等不同,但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纳兰性德悼亡词中“雨”的主色调还是冷的,大部分“雨”也都是写“夜雨”以及“夜雨”给人带来的孤独、飘摇的感受和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