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新高考数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新高考数学一模考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新高考数学一模考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新高考数学一模考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最早可见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卷下第二十六题,叫做“物不知数”,原文如下: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现有这样一个相关的问题:将1到2020这2020个自然数中被5除余3且被7除余2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一个数列,则该数列各项之和为( ) A .56383 B .57171C .59189D .61242【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被5除余3且被7除余2的正整数”,可得这些数构成等差数列,然后根据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可得结果. 【详解】被5除余3且被7除余2的正整数构成首项为23, 公差为5735⨯=的等差数列,记数列{}n a 则()233513512n a n n =+-=- 令35122020n a n =-≤,解得25835n ≤. 故该数列各项之和为5857582335591892⨯⨯+⨯=.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应用,属基础题。

2.如图1,《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个“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 意思是:有一根竹子, 原高一丈(1丈=10尺), 现被风折断,尖端落在地上,竹尖与竹根的距离三尺,问折断处离地面的高为( )尺.A .5.45B .4.55C .4.2D .5.8如图,已知10AC AB +=,3BC =,2229AB AC BC -== ∴()()9AB AC AB AC +-=,解得0.9AB AC -= , ∴100.9AB AC AB AC +=⎧⎨-=⎩,解得 5.454.55AB AC =⎧⎨=⎩ . ∴折断后的竹干高为4.55尺 故选B.3.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右焦点为F ,过右顶点A 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交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于M 点,MF 的中点恰好在双曲线C 上,则C 的离心率为( ) A 51 B .2C 3D 5【答案】A 【解析】 【分析】设(,)M a b ,则MF 的中点坐标为(,)22a c b+,代入双曲线的方程可得,,a b c 的关系,再转化成关于,a c 的齐次方程,求出ca的值,即可得答案. 【详解】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右顶点为(,0)A a ,右焦点为(c,0)F ,M 所在直线为x a =,不妨设(,)M a b ,∴MF 的中点坐标为(,)22a cb +.代入方程可得2222221a c b a b+⎛⎫⎛⎫ ⎪ ⎪⎝⎭⎝⎭-=, ∴22()544a c a +=,∴2240e e +-=,∴51e =(负值舍去).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的离心率,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求解时注意构造,a c 的齐次方程.A .12B .1-C .±1D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设()()()()2121g x h x ax g x h x x ax ⎧+=+⎪⎨-=+-⎪⎩,计算可得()()()()()()()2,2,g x g x h x f x h x g x h x ⎧≥⎪=⎨<⎪⎩,再结合图像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设()()()()2121g x h x ax g x h x x ax ⎧+=+⎪⎨-=+-⎪⎩,则()()221g x x axh x x ⎧=+⎪⎨=-⎪⎩, 则()()()()()()()()()()()2,2,g x g x h x f x g x h x g x h x h x g x h x ⎧≥⎪=++-=⎨<⎪⎩,由于函数()f x 的最小值为0,作出函数()(),g x h x 的大致图像,结合图像,210x -=,得1x =±, 所以1a =±.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段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考查转化思想,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属于中档题.5.设双曲线22:1916x y C -=的右顶点为A ,右焦点为F ,过点F 作平行C 的一条渐近线的直线与C 交于点B ,则AFB △的面积为( ) A .3215B .6415C .5D .6【答案】A 【解析】方程,通过解方程组求出点B 的坐标,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可知中:3,45a b c ==∴=,因此右顶点A 的坐标为(3,0),右焦点F 的坐标为(5,0),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43y x =±,根据双曲线和渐近线的对称性不妨设点F 作平行C 的一条渐近线43y x =的直线与C 交于点B ,所以直线FB 的斜率为43,因此直线FB 方程为:4(5)3y x =-,因此点B 的坐标是方程组:224(5)31916y x x y ⎧=-⎪⎪⎨⎪-=⎪⎩的解,解得方程组的解为:1753215x y ⎧=⎪⎪⎨⎪=-⎪⎩,即1732(,)515B -,所以AFB △的面积为:13232(53)21515⨯-⨯-=.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的应用,考查了两直线平行的性质,考查了数学运算能力. 6.已知集合{}2,1,0,1A =--,{}22*|,B x x a a N=≤∈,若A B ⊆,则a 的最小值为( )A .1B .2C .3D .4【答案】B 【解析】 【分析】解出22x a ≤,分别代入选项中a 的值进行验证. 【详解】 解:22x a ≤,a x a ∴-≤≤.当1a = 时,{}1,0,1B =-,此时A B ⊆不成立.当2a = 时,{}2,1,0,1,2B =--,此时A B ⊆成立,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解法,考查了集合的关系.7.已知a ,b ,c 是平面内三个单位向量,若a b ⊥,则232a c a b c +++-的最小值( ) AB.C D .5由于a b ⊥,且为单位向量,所以可令()1,0a =,()0,1b =,再设出单位向量c 的坐标,再将坐标代入232a c a b c +++-中,利用两点间的距离的几何意义可求出结果.【详解】解:设(),c x y =,()1,0a =,()0,1b =,则221x y +=,从而()()()()222223221232x y x y +++-=+++-+-a c a b c()()()22222234132x y x y x x y =++++++-+-()()()2222222325229x y x y =+++-+-≥+=,等号可取到.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平面向量的坐标、模的运算,利用整体代换,再结合距离公式求解,属于难题. 8.a 为正实数,i 为虚数单位,2a ii+=,则a=( ) A .2 B .3C .2D .1【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2||21230,3a ia a a a i+=∴+=∴=±>∴=,选B.9.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线段B 1D 1上有两个动点E 、F 且EF=22,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C ⊥BEB .EF //平面ABCDC .三棱锥A-BEF 的体积为定值D .异面直线AE,BF 所成的角为定值A .通过线面的垂直关系可证真假;B .根据线面平行可证真假;C .根据三棱锥的体积计算的公式可证真假;D .根据列举特殊情况可证真假. 【详解】A .因为11,,AC BD AC DD DD BD D ⊥⊥=,所以AC ⊥平面11BDD B ,又因为BE ⊂平面11BDD B ,所以AC BE ⊥,故正确;B .因为11//D B DB ,所以//EF DB ,且EF ⊂/平面ABCD ,DB ⊂平面ABCD , 所以//EF 平面ABCD ,故正确;C .因为11224BEFSEF BB =⨯⨯=为定值,A 到平面11BDD B 的距离为1222h AC ==, 所以11312A BEF BEF V S h -=⋅⋅=为定值,故正确; D .当1111AC B D E =,AC BD G ⋂=,取F 为1B ,如下图所示:因为//BF EG ,所以异面直线,AE BF 所成角为AEG ∠,且222tan 12AG AEG GE ∠===, 当1111AC B D F =,AC BD G ⋂=,取E 为1D ,如下图所示:因为11//,D F GB D F GB =,所以四边形1D GBF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1//BF D G ,所以异面直线,AE BF 所成角为AEG ∠,且tan 3AGAEG GE∠===,由此可知:异面直线,AE BF 所成角不是定值,故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的综合应用,涉及到线面垂直与线面平行的证明、异面直线所成角以及三棱锥体积的计算,难度较难.注意求解异面直线所成角时,将直线平移至同一平面内. 10.已知锐角α满足2sin 21cos2 ,αα=-则tan α=( ) A .12B .1C .2D .4【答案】C 【解析】 【分析】利用sin 22sin cos ,ααα=2cos 212sin αα=-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由已知,24sin cos 2sin ααα=,因α为锐角,所以sin 0α≠,2cos sin αα=, 即tan α=2.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公式的应用,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是一道基础题. 11.不等式42,3x y x y -⎧⎨+⎩的解集记为D ,有下面四个命题:1:(,),25p x y D y x ∀∈-;2:(,),22p x y D y x ∃∈-;3:(,),22p x y D y x ∀∈-;4:(,),24p x y D y x ∃∈-.其中的真命题是( ) A .12,p p B .23,p pC .13,p pD .24,p p【答案】A 【解析】 【分析】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然后对四个选项一一分析可得结果.1(,),25,x y D y x p ∀∈-为真命题;2(,),22,x y D y x p ∃∈-为真命题;34,p p 为假命题.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着重考查作图能力,熟练作图,正确分析是关键,属于中档题. 12.已知抛物线C :()220y px p =>,直线()02p y k x k ⎛⎫=-> ⎪⎝⎭与C 分别相交于点A ,M 与C 的准线相交于点N ,若AM MN =,则k =( )A .3B .223C .22D .13【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抛物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中位线,斜率的定义表示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显然直线()02p y k x k ⎛⎫=-> ⎪⎝⎭过抛物线的焦点,02p F ⎛⎫⎪⎝⎭如图,过A,M 作准线的垂直,垂足分别为C ,D ,过M 作AC 的垂线,垂足为E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知MD=MF ,AC=AF ,又AM=MN ,所以M 为AN 的中点,所以MD 为三角形NAC 的中位线,故MD=CE=EA=12AC 设MF=t ,则MD=t ,AF=AC=2t ,所以AM=3t ,在直角三角形AEM 中,2222922AM AE t t t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求抛物线的焦点弦的斜率,常见于利用抛物线的定义构建关系,属于中档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高考数学质检试卷(学生版+解析版)(4月份)

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高考数学质检试卷(学生版+解析版)(4月份)

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高考数学质检试卷(4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设集合A ,B 满足{1A B =,2,3,4,5,6},{2AB =,4},{2A =,3,4,5},则(B = ) A .{2,4,5,6}B .{1,2,4,6}C .{2,4,6}D .{1,2,4}2.(5分)复数z 满足|1|||z i z +-=,若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x y ,则( ) A .10x y -+=B .10x y --=C .10x y ++=D .10x y +-=3.(5分)设0.2log 0.3a =,2log 3b =,4log 6c =,则( ) A .a b c <<B .b a c <<C .c a b <<D .a c b <<4.(5分)被誉为我国“宋元数学四大家”的李治对“天元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探讨,于1248年撰写《测圆海镜》,对一元高次方程和分式方程理论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我国古代用算筹记数,表示数的算筹有纵式和横式两种,如图1所示.如果要表示一个多位数字,即把各位的数字依次横列,个位数用纵式表示,且各位数的筹式要纵横相间,例如614用算筹表示出来就是“”,数字0通常用“〇”表示.按照李治的记法,多项式方程各系数均用算筹表示,在一次项旁记一“元”字,“元”向上每层增加一次幂,向下每层减少一次幂.如图2所示表示方程为327203364184883200x x x x++++=.根据以上信息,图3中表示的多项式方程的实根为( )A .43-和52-B .56-和4-C .53-和2-D .203-和12- 5.(5分)已知平面向量||3a =,||2b =,()8a a b ⋅-=,则cos a <,(b >= ) A .13B 6C .16D .236.(5分)一组数据由10个数组成,将其中一个数由4改为1,另一个数由6改为9,其余数不变,得到新的10个数,则新的一组数的方差相比原先一组数的方差的增加值为( )A .2B .3C .4D .57.(5分)设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以12F F 为直径的圆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交于点A ,直线1AF 与双曲线的另一个交点为B ,若1||3BF =,2||5AF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2B .53C D 8.(5分)在四棱锥P ABCD -中,3DC AB =,过直线AB 的平面将四棱锥截成体积相等的两个部分,设该平面与棱PC 交于点E ,则(PEPC= )A .12B C D .23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021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高考数学仿真模拟试卷(五)(含答案解析)

2021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高考数学仿真模拟试卷(五)(含答案解析)

2021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高考数学仿真模拟试卷(五)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0分) 1.若集合A ={1,2,3},B ={1,3,4},则A ∩ B 的子集个数为( ).A. 2B. 3C. 4D. 162.“a ≤−2”是“函数f(x)=|x −a|在[−1,+∞)上单调递增”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在△ABC 中AC =BC =3,AB =2,P 为三角形ABC 内切圆圆周上一点,则PA ⃗⃗⃗⃗⃗ ⋅PB ⃗⃗⃗⃗⃗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 )A. 4B. 2√3C. 2√2D. 24.若a =log 0.23,b =log 232,c =|m ⃗⃗⃗ |,其中m ⃗⃗⃗ =(0.216,√562),则a ,b ,c 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a <c <bB. a <b <cC. b <a <cD. b <c <a5.关于下列几何体,说法正确的是( )A. 图①是圆柱B. 图②和图③是圆锥C. 图④和图⑤是圆台D. 图⑤是圆台6.已知点F(c,0)(c >0)是椭圆x 2a2+y 2b 2=1的右焦点,F 关于直线y =√33x 的对称点A 也在椭圆上,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 ).A. √3+2B. √3−1C. √3−12D. −√3+27.将编号为1、2、3、4的四个小球任意地放入A 、B 、C 、D 四个小盒中,每个盒中放球的个数不受限制,恰好有一个盒子是空的概率为( )A. 916B. 14C. 34D. 7168.9、设,若函数,有大于零的极值点,则( )A.B.C.D.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9.等差数列{a n }中,a 5=11,a 12=−10,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则( )A. a 1+a 16=1B. S 8是{S n }中的最大项C. S 9是{S n }中的最小项D. |a 8|<|a 9|10. 在△ABC 中,A =π3,AB =4,若解此三角形仅有一解,则边BC 长度的可能取值为( )A. √3B. 2√3C. √13D. √1711.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已知e 1⃗⃗⃗ 和e 2⃗⃗⃗ 是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a ⃗ =2e 1⃗⃗⃗ +3e 2⃗⃗⃗ ,b ⃗ =k e 1⃗⃗⃗ −4e 2⃗⃗⃗ 且a ⃗ ⊥b ⃗ 垂直,则实数k =−6B. 已知A(1,1,0),B(0,3,0),C(2,2,3),则向量AC ⃗⃗⃗⃗⃗ 在AB⃗⃗⃗⃗⃗ 上的投影向量的模长是√55C. 圆x 2+y 2=4上有且仅有3个点到直线l:x −y +√2=0的距离等于1D. 不过原点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xa +yb =1表示12. 已知函数f(x −2)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且对任意的x 1,x 2∈[0,+∞)(x 1≠x 2),总有f(x 1−2)−f(x 2−2)x 1−x 2>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f(−6)<f(0)B. f(0)<f(−3)C. f(0)<f(−6)D. f(−3)<f(0)三、单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13. 在(x +√x )6的展开式中,常数项等于______.14.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n 2,n ∈N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 .设b n =2a n +(−1)n a n ,则数列{b n }的前2n 项和T n = ______ .15. 若曲线y =ln(x −1)(x >2)的切线y =kx +b 与曲线y =2(e x −1)也相切,则实数3k +b =______.16. 已知正三棱柱(底面是正三角形,侧棱与底面垂直)的体积为3√3cm 3,其所有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则球O 的表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___cm 2.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0分) 17. (本题满分13分)如图,某巡逻艇在处发现北偏东相距海里的处有一艘走私船,正沿东偏南的方向以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我海岸行驶,巡逻艇立即以海里/小时的速度沿着正东方向直线追去,小时后,巡逻艇到达处,走私船到达处,此时走私船发现了巡逻艇,立即改变航向,以原速向正东方向逃窜,巡逻艇立即加速以海里/小时的速度沿着直线追击.(Ⅰ)当走私船发现了巡逻艇时,两船相距多少海里?(Ⅱ)问巡逻艇应该沿什么方向去追,才能最快追上走私船?18. 已知{a n}是无穷数列,且a1<0.给出两个性质:①对于任意的m,n∈N∗,都有a m+n>a m+a n;②存在一个正整数p,使得a n+p>a n,对于任意的n∈N∗都成立.(Ⅰ)试写出一个满足性质①的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 n}(结论不需要证明)(Ⅱ)若a n=−2−n,判断数列{a n}是否同时满足性质①和性质②,并说明理由;(Ⅲ)设{a n}为等比数列,且满足性质②,证明:数列{a n}满足性质①.19. 在正三角形ABC中,E、F、P分别是AB、AC、BC边上的点,且满足===(如图(1)),将△AEF沿EF折起到△EF的位置,使二面角EF B成直二面角,连接B、P(如图(2)).(1)求证:E⊥平面BEP;(2)求直线E与平面BP所成角的大小.20. 某校为了解学生一周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对其进行调查.下面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一周学生阅读时间(单位:分钟)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且将一周课外阅读时间不低于200分钟的学生称为“阅读爱好”,低于200分钟的学生称为“非阅读爱好”.(1)根据已知条件完成下面2×2列联表,并据此判断是否有97.5%的把握认为“阅读爱好”与性别有关?非阅读爱好阅读爱好合计男50女14合计(2)将频率视为概率,从该校学生中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人,记被抽取的四人中“阅读爱好”的人数为ξ,若每次抽取的结果是相互独立的,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Eξ.附:P(K2≥k0)0.010.0500.0250.0100.001k0 2.706 3.841 5.024 6.63510.828K2=n(ad−bc)2,n=a+b+c+d.(a+b)(c+d)(a+c)(b+d)2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F1,F2是x轴上关于原点O对称的两定点,点H满足|HF1|+|HF2|=2|F1F2|=4,点H的轨迹为曲线E.(1)求E的方程;(2)过F2的直线与E交于点P,Q,线段PQ的中点为G,PQ的中垂线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M,N,问△OMN≌△GMF2是否成立?若成立,求出直线PQ的方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2. 已知函数f(x)=ln(x+1),g(x)=xx+1(1)求ℎ(x)=f(x)−g(x)的单调区间;(2)求证:当−1<x1<0<x2时,f(x1)g(x2)>f(x2)g(x1);(3)求证:f2(x)≤xg(x)。

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高考数学质检试卷(3月份)一、选择题(共8小题).1.复数z满足=i,则复平面上表示复数z的点位于()A.第一或第三象限B.第二或第四象限C.实轴D.虚轴2.“tanθ=”是“sin2θ=”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设a=30.5,b=40.4,c=50.3,则()A.a<b<c B.c<b<a C.c<a<b D.a<c<b4.已知正整数n≥7,若(x﹣)(1﹣x)n的展开式中不含x4的项,则n的值为()A.7 B.8 C.9 D.105.从3双不同的鞋子中随机任取3只,则这3只鞋子中有两只可以配成一双的概率是()A.B.C.D.6.某圆锥母线长为2,底面半径为,则过该圆锥顶点的平面截此圆锥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为()A.2 B.C.D.17.过抛物线E:y2=2px(p>0)焦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过A,B分别向E的准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C,D,若△ACF与△BDF的面积之比为4,则直线AB的斜率为()A.±1 B.±C.±2 D.±28.设函数f(x)=2sin(ωx+φ)﹣1(ω>0),若对于任意实数φ,f(x)在区间[,]上至少有2个零点,至多有3个零点,则ω的取值范围是()A.[,)B.[4,)C.[4,)D.[,)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图中矩形表示集合U,A,B是U的两个子集,则阴影部分可以表示为()A.(∁U A)∩B B.∁B(A∩B)C.∁U(A∩(∁U B))D.∁AUB A10.已知函数f(x)=,则有()A.存在x0>0,使得f(x0)=﹣x0B.存在x0<0,使得f(x0)=x02C.函数f(﹣x)与f(x)的单调区间和单调性相同D.若f(x1)=f(x2)且x1≠x2,则x1+x2≤011.两个等差数列{a n}和{b n},其公差分别为d1和d2,其前n项和分别为S n和T n,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为等差数列,则d1=2a1B.若{S n+T n}为等差数列,则d1+d2=0C.若{a n b n}为等差数列,则d1=d2=0D.若b n∈N*,则{a}也为等差数列,且公差为d1+d212.设函数f(x)=e2x﹣8e x+6x,若曲线y=f(x)在点P(x0,f(x0))处的切线与该曲线恰有一个公共点P,则选项中满足条件的x0有()A.﹣ln2 B.ln2 C.ln4 D.ln5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021年湖北省武汉一中高考数学模拟试卷(二)

2021年湖北省武汉一中高考数学模拟试卷(二)
2021 年湖北省武汉一中高考数学模拟试卷(二)
一、选题:木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属目要求的.
1.(5 分)已知集合 A={x|﹣5<x<1},B=(x|x2≤4},则 A∪B=( )
A.[﹣2,1)
B.(﹣5,1)

2.(5 分)已知复数 z 满足
是符合属目要求的.
1.【解答】解:∵A={x|﹣5<x<1},B={x|﹣2≤x≤2},
∴A∪B=(﹣5,2].
故选:C.

2.【解答】解:
3+
= 2+ai,∴z=6﹣a+(2+3a)i,
∵|z|=5 2,
∴ (6 - a)2 + (2 + 3)2 = 5 2,
解得正数 a=1.
故选:A.


3.【解答】解:根据题意,设向量 a与 b的夹角为 θ,
“自倒函数”
三、填空题:木题共 4 小题,何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5 分)已知随机变量 X 服从正态分布 N(10,σ2),若 P(X<8)=0.23,则 P(X<
12)=

第 2 页(共 17 页)
14.(5 分)某城市新修建的一条路上有 12 盏路灯,为了节省用电而又不能影响正常的照明,
22


在直角三角形 F′EF 中,由|F′E|2+|EF|2=|F′F|2,化简可得:2b2=a2,
代入 2b2+a2﹣8=0,得 b2=2,a=2,c2=2,
所以|EF|=|F′E|=2,
1
所以 S△OEF = △′ = 1,
2

湖北省新2021年高考数学试卷和答案解析(新课标Ⅰ)

湖北省新2021年高考数学试卷和答案解析(新课标Ⅰ)

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数学试卷(新课标Ⅰ)1.设集合,,则()A. B.C. D.2.已知,则()A. B.C. D.3.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其侧面展开图为一个半圆,则该圆锥的母线长为()A.2B.C.4D.4.下列区间中,函数单调递增的区间是()A. B.C. D.5.已知,是椭圆的两个焦点,点M 在C 上,则的最大值为()A.13B.12C.9D.66.若,则()A. B.C.D.7.若过点可以作曲线的两条切线,则()A. B. C. D.8.有6个相同的球,分别标有数字1,2,3,4,5,6,从中有放回的随机取两次,每次取1个球,甲表示事件“第一次取出的球的数字是1”,乙表示事件“第二次取出的球的数字是2”,丙表示事件“两次取出的球的数字之和是8”,丁表示事件“两次取出的球的数字之和是7”,则()A.甲与丙相互独立B.甲与丁相互独立C.乙与丙相互独立D.丙与丁相互独立9.有一组样本数据,,…,,由这组数据得到新样本数据,,…,,其中为非零常数,则()A.两组样本数据的样本平均数相同B.两组样本数据的样本中位数相同C.两组样本数据的样本标准差相同D.两组样本数据的样本极差相同10.已知O 为坐标原点,点,,,,则()A. B.C.D.11.已知点P 在圆上,点,,则()A.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小于10B.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大于2C.当最小时,D.当最大时,12.在正三棱柱中,,点P 满足,其中,,则()A.当时,的周长为定值B.当时,三棱锥的体积为定值C.当时,有且仅有一个点P,使得D.当时,有且仅有一个点P,使得平面13.已知函数是偶函数,则__________.14.已知O为坐标原点,抛物线C:的焦点为F,P为C上一点,PF与x轴垂直,Q为x轴上一点,且若,则C的准线方程为______.15.函数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16.某校学生在研究民间剪纸艺术时,发现剪纸时经常会沿纸的某条对称轴把纸对折.规格为的长方形纸,对折1次共可以得到,两种规格的图形,它们的面积之和,对折2次共可以得到,,三种规格的图形,它们的面积之和,以此类推.则对折4次共可以得到不同规格图形的种数为__________;如果对折n次,那么__________17.已知数列满足,记,写出,,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求的前20项和.18.某学校组织“一带一路”知识竞赛,有A,B两类问题.每位参加比赛的同学先在两类问题中选择一类并从中随机抽取一个问题回答,若回答错误则该同学比赛结束;若回答正确则从另一类问题中再随机抽取一个问题回答,无论回答正确与否,该同学比赛结束类问题中的每个问题回答正确得20分,否则得0分;B类问题中的每个问题回答正确得80分,否则得0分.已知小明能正确回答A类问题的概率为,能正确回答B类问题的概率为,且能正确回答问题的概率与回答次序无关.若小明先回答A类问题,记X为小明的累计得分,求X的分布列;为使累计得分的期望最大,小明应选择先回答哪类问题?并说明理由.19.记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已知,点D在边AC上,证明:;若,求20.如图,在三棱锥中,平面平面BCD,,O为BD的中点.证明:;若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E在棱AD上,,且二面角的大小为,求三棱锥的体积.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点M满足记M的轨迹为求C的方程;设点T在直线上,过T的两条直线分别交C于A,B两点和P,Q两点,且,求直线AB的斜率与直线PQ的斜率之和.22.已知函数讨论的单调性;设a,b为两个不相等的正数,且,证明:答案和解析1.【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运算,属于简单题.直接利用交集运算可得答案.【解答】解:,,故选:2.【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考查复数的基本概念,是基础题.把代入,再由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得答案.【解答】解:,故选:3.【答案】B 【解析】解:由题意,设母线长为l,因为圆锥底面周长即为侧面展开图半圆的弧长,圆锥的母线长即为侧面展开图半圆的半径,则有,解得,所以该圆锥的母线长为故选:设母线长为l,利用圆锥底面周长即为侧面展开图半圆的弧长,圆锥的母线长即为侧面展开图半圆的半径,列出方程,求解即可.本题考查了旋转体的理解和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圆锥底面周长即为侧面展开图半圆的弧长,圆锥的母线长即为侧面展开图半圆的半径,考查了逻辑推理能力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4.【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正弦型函数单调性,是简单题.本题需要借助正弦函数单调增区间的相关知识点求解.【解答】解:令,则,当时,,,故选:5.【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椭圆的定义,结合基本不等式,转化求解即可.本题考查椭圆的简单性质的应用,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解答】解:,是椭圆C:的两个焦点,点M在C上,,所以,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所以的最大值为故选:6.【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三角函数式的求值等知识,属于基础题.由题意化简所给的三角函数式,然后利用齐次式的特征将其“弦化切”即可求得三角函数式的值.【解答】解:由题意可得:故选7.【答案】D【解析】解:函数是增函数,恒成立,函数的图象如图,,即取得坐标在x轴上方,如果在x轴下方,连线的斜率小于0,不成立.点在x轴或下方时,只有一条切线.如果在曲线上,只有一条切线;在曲线上侧,没有切线;由图象可知在图象的下方,并且在x轴上方时,有两条切线,可知故选:画出函数的图象,判断与函数的图象的位置关系,即可得到选项.本题考查曲线与方程的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以及切线的关系,考查数形结合思想,是中档题.8.【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相互独立事件的应用,要求能够列举出所有事件和发生事件的个数,属于中档题.分别列出甲、乙、丙、丁可能的情况,然后根据独立事件的定义判断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两次取出的球的数字之和是8的所有可能为:,,,,,两次取出的球的数字之和是7的所有可能为,,,,,,甲,乙,丙,丁,A:甲丙甲丙,B:甲丁甲丁,C:乙丙乙丙,D:丙丁丙丁,故选:9.【答案】C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极差,是基础题.利用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极差的定义直接判断即可.【解答】解:对于A,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的差为c,故A错误;对于B,两组样本数据的样本中位数的差是c,故B错误;对于C,设原样本数据的样本方差和标准差分别为,,新数据的样本方差和标准差分别为,,因为…,,,,即,两组样本数据的样本标准差相同,故C正确;对于D,…,,c为非零常数,原数据组的样本极差为,新数据组的样本极差为,两组样本数据的样本极差相同,故D正确.故选:10.【答案】A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及运算,考查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两角和的三角函数,是中档题.由已知点的坐标分别求得对应向量的坐标,然后逐一验证四个选项得答案.【解答】解:,,,,,,,,,,则,,则,故A正确;,,不能恒成立,故B错误;,,,故C正确;,,不能恒成立,故D错误.故选:11.【答案】ACD【解析】【分析】求出过AB的直线方程,再求出圆心到直线AB的距离,得到圆上的点P到直线AB的距离范围,判断A与B;画出图形,由图可知,当过B的直线与圆相切时,满足最小或最大,求出圆心与B点间的距离,再由勾股定理求得判断C与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查转化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是中档题.【解答】解:,,过A、B的直线方程为,即,圆的圆心坐标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点P到直线AB的距离的范围为,,,,点P到直线AB的距离小于10,但不一定大于2,故A正确,B错误;如图,当过B的直线与圆相切时,满足最小或最大点位于时最小,位于时最大,此时,,故CD正确.故选:12.【答案】B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动点轨迹,线面平行与线面垂直的判定,锥体的体积问题等,综合性强,考查了逻辑推理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属于拔高题.判断当时,点P在线段上,分别计算点P为两个特殊点时的周长,即可判断选项A;当时,点P在线段上,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以及锥体的体积公式,即可判断选项B;当时,取线段BC,的中点分别为M,,连结,则点P在线段上,分别取点P在,M处,得到均满足,即可判断选项C;当时,取的中点,的中点D,则点P在线的上,证明当点P在点处时,平面,利用过定点A与定直线垂直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即可判断选项【解答】解:对于A,当时,,即,所以,故点P在线段上,此时的周长为,当点P为的中点时,的周长为,当点P在点处时,的周长为,故周长不为定值,故选项A错误;对于B,当时,,即,所以,故点P在线段上,因为平面,所以直线上的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又的面积为定值,所以三棱锥的体积为定值,故选项B正确;对于C,当时,取线段BC,的中点分别为M,,连结,因为,即,所以,则点P在线段上,当点P在处时,,,又,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即,同理,当点P在M处,,故选项C错误;对于D,当时,取的中点,的中点D,因为,即,所以,则点P在线的上,当点P在点处时,取AC的中点E,连结,BE,因为平面,又平面,所以,在正方形中,,又,BE,平面,故平面,又平面,所以,在正方体形中,,又,,平面,所以平面,因为过定点A与定直线垂直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故有且仅有一个点P,使得平面,故选项D正确.故答案选:13.【答案】1【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函数的奇偶性,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题意,可得也为R上的奇函数,即可得解.【解答】解:函数是偶函数,为R上的奇函数,故也为R上的奇函数,所以时,,所以,经检验,满足题意,故答案为:14.【答案】【解析】解:由题意,不妨设P在第一象限,则,,所以,所以PQ的方程为:,时,,,所以,解得,所以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故答案为:求出点P的坐标,推出PQ方程,然后求解Q的坐标,利用,求解p,然后求解准线方程.本题考查抛物线的简单性质的应用及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考查转化思想以及计算能力,是中档题.15.【答案】1【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利用导数求最值的应用,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求出函数定义域,对x分段去绝对值,当时,直接利用单调性求最值;当时,利用导数求最值,进一步得到的最小值.【解答】解:函数的定义域为,当时,,此时函数在上为减函数,所以;当时,,则,当时,,单调递减,当时,,单调递增,当时取得最小值,为,,函数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16.【答案】5【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数列的求和,考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及应用意识,属于中档题.依题意,对折4次共可以得到5种不同规格图形;对折k次共有种规格,且每个面积为,则,,然后再转化求解即可.【解答】解:易知有,,共5种规格;由题可知,对折k次共有种规格,且每个面积为,故,则,记,则,,,故答案为:5;17.【答案】解:因为,,所以,,,所以,,,所以数列是以为首项,以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由可得,,则,,当时,也适合上式,所以,,所以数列的奇数项和偶数项分别为等差数列,则的前20项和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数列的递推式,数列的求和,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由数列的通项公式可求得,,从而可得求得,,由可得数列是等差数列,从而可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由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数列的奇数项和偶数项分别为等差数列,求解即可.18.【答案】解:由已知可得,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20,100,则,,所以X 的分布列为:X 020100P 由可知小明先回答A 类问题累计得分的期望为,若小明先回答B 类问题,记Y 为小明的累计得分,则Y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80,100,,,,则Y的期望为,因为,所以为使累计得分的期望最大,小明应选择先回答B类问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及数学期望,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由已知可得,X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20,100,分别求出对应的概率即可求解分布列;由可得,若小明先回答B类问题,记Y为小明的累计得分,Y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80,100,分别求出对应的概率,从而可得,比较与的大小,即可得出结论.19.【答案】解:证明:由正弦定理知,,,,,,即,;由知,,,,在中,由余弦定理知,,在中,由余弦定理知,,,,即,得,,,或,在中,由余弦定理知,,当时,舍;当时,;综上所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难度不大.利用正弦定理求解;要能找到隐含条件:和互补,从而列出等式关系求解.20.【答案】解:证明:因为,O为BD的中点,所以,又平面平面BCD,平面平面,平面ABD,所以平面BCD,又平面BCD,所以;方法一:取OD的中点F,因为为正三角形,所以,过O作与BC交于点M,则,所以OM,OD,OA两两垂直,以点O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M,OD,OA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设,则,因为平面BCD,故平面BCD的一个法向量为,设平面BCE的法向量为,又,所以由,得,令,则,,故,因为二面角的大小为,所以,解得,所以,又,所以,故方法二:过E作,交BD于点F,过F作于点G,连结EG,由题意可知,,又平面BCD所以平面BCD,又平面BCD,所以,又,,FG、平面EFG,所以平面EFG,又平面EFG,所以,则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即,又,所以,则,故,所以,因为,则,所以,则,所以,则,所以【解析】本题考查了面面垂直和线面垂直的性质,在求解有关空间角问题的时候,一般要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将空间角问题转化为空间向量问题,属于中档题.利用等腰三角形中线就是高,得到,然后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得到平面BCD,再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即可证明;方法一: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由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出t的值,然后利用锥体的体积公式求解即可.方法二:过E作,交BD于点F,过F作于点G,连结EG,求出,,然后利用锥体的体积公式求解即可.21.【答案】解: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M的轨迹C是双曲线的右支,设C的方程为,根据题意,解得,的方程为;设,设直线AB的方程为,,,由,得,整理得,,,,设,同理可得,由,得,,,,,【解析】的轨迹C是双曲线的右支,根据题意建立关于a,b,c的方程组,解出即可求得C的方程;设出直线AB的参数方程,与双曲线方程联立,由参数的几何意义可求得,同理求得,再根据,即可得出答案.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考查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考查直线参数方程的运用,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22.【答案】解:由函数的解析式可得,,,单调递增,,,单调递减,则在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证明:由,得,即,由在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所以,且,令,,则,为的两根,其中不妨令,,则,先证,即证,即证,令,则在单调递减,所以,故函数在单调递增,,,得证.同理,要证,即证,根据中单调性,即证,令,,则,令,,,单调递增,,,单调递减,又,,且,故,,,恒成立,得证,则【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导数研究极值点偏移问题,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同构的数学思想等知识,属于难题.首先求得导函数的解析式,然后结合导函数的符号即可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同构关系将原问题转化为极值点偏移的问题,构造对称差函数分别证明左右两侧的不等式即可.。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数学试题(解析版)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数学试题(解析版)

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本试卷共 4 页,22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设集合 A = {x -2 < x < 4}, B = {2, 3, 4, 5} ,则 A B = ()A.{2}B. {2, 3}C. {3, 4}D. {2, 3, 4}【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交集的定义可求A B .【详解】由题设有 A ⋂ B = {2, 3} ,故选:B .2. 已知 z = 2 - i ,则 z (A. 6 - 2i z + i ) = (B. 4 - 2i)C. 6 + 2iD. 4 + 2i【答案】C 【解析】【分析】利用复数的乘法和共轭复数的定义可求得结果.【详解】因为 z = 2 - i ,故 z = 2 + i ,故 z (z + i )= (2 - i )(2 + 2i ) = 6 + 2i故选:C.22 2 3. 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其侧面展开图为一个半圆,则该圆锥的母线长为()A. 2B. 2C. 4D. 4【答案】B【解析】【分析】设圆锥的母线长为l ,根据圆锥底面圆的周长等于扇形的弧长可求得l 的值,即为所求.【详解】设圆锥的母线长为l ,由于圆锥底面圆的周长等于扇形的弧长,则π l = 2π ⨯ ,解得l = 2 .故选:B.4. 下列区间中,函数 f (x ) = 7 sin ⎛x - π ⎫单调递增的区间是( )6 ⎪A. ⎛ 0, π ⎫ ⎝⎭B. ⎛ π , π ⎫C. ⎛π , 3π ⎫D.⎛ 3π , 2π ⎫⎪ ⎪ ⎪ 2 ⎪ ⎝ 2 ⎭⎝ 2 ⎭⎝ 2 ⎭⎝ ⎭【答案】A【解析】π π π【分析】解不等式2k π -< x - < 2k π + 2 6 2(k ∈ Z ) ,利用赋值法可得出结论.【详解】因为函数 y = sin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k π - π , 2k π + π ⎫(k ∈ Z ),2 2 ⎪ ⎝ ⎭对于函数 f (x ) = 7 sin ⎛ x - π ⎫ ,由2k π - π < x - π < 2k π + π (k ∈ Z ) , 6 ⎪ 2 6 2 ⎝ ⎭2k ππ 2π 解得- < x < 2k π + 3 3(k ∈ Z ) , 取 k = 0 ,可得函数 f ( x ) 的一个单调递增区间为⎛ - π , 2π ⎫,3 3 ⎪ ⎝ ⎭则⎛ 0, π ⎫ ⊆ ⎛ - π , 2π ⎫ , ⎛ π ,π ⎫ ⊄ ⎛ - π , 2π ⎫,A 选项满足条件,B 不满足条件;2 ⎪3 3 ⎪ 2 ⎪ 3 3 ⎪ ⎝ ⎭ ⎝ ⎭ ⎝ ⎭ ⎝ ⎭取 k = 1 ,可得函数 f ( x ) 的一个单调递增区间为⎛ 5π , 8π ⎫,3 3 ⎪ ⎝ ⎭⎛π , 3π ⎫ ⊄ ⎛ - π , 2π ⎫且⎛π , 3π ⎫ ⊄⎛ 5π , 8π ⎫ , ⎛ 3π , 2π ⎫ ⊄ ⎛ 5π , 8π ⎫ ,CD 选项均不满足条件. 2 ⎪ 3 3 ⎪ 2 ⎪ 3 3 ⎪ 2 ⎪ 3 3 ⎪ ⎝ ⎭ ⎝ ⎭ ⎝ ⎭ ⎝ ⎭ ⎝ ⎭ ⎝ ⎭故选:A.【点睛】方法点睛:求较为复杂的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时,首先化简成 y = A sin (ωx + φ) 形式,再求2 2= = θ ( θ + θ ) ⎝⎝y = A sin (ωx + φ) 的单调区间,只需把ω x + ϕ 看作一个整体代入 y = sin x 的相应单调区间内即可,注意要先把ω 化为正数.F F x 2 y 2 MF ⋅ MF5. 已知 1 , 2 是椭圆C :+= 1的两个焦点,点 M 在C 上,则1942的最大值为( )A. 13B. 12C. 9D. 6【答案】C【解析】【 分 析 】 本 题 通 过 利 用 椭 圆 定 义 得 到MF 1 + MF 2= 2a = 6, 借 助 基 本 不 等 式2MF ⋅ MF ≤ 即可得到答案. 1 22 ⎭【详解】由题, a 2 = 9, b 2 = 4 ,则 MF 1 + MF 2 = 2a = 6 ,2所以 MF ⋅ MF ≤ = 9 (当且仅当 MF 1 = MF 2 = 3 时,等号成立). 1 22 ⎭ 故选:C .【点睛】本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能够想到求最值的方法,即通过基本不等式放缩得到.sin θ (1+ sin 2θ )6. 若tan θ = -2 ,则 sin θ + cos θ= ()A. - 6 5B. -2 C.2 D. 6555【答案】C【解析】【分析】将式子进行齐次化处理,代入tan θ = -2 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将式子进行齐次化处理得:sin θ (1+ sin 2θ ) sin θ + cos θ sin θ (sin 2 θ + cos 2θ + 2sin θ cos θ ) sin sin cos sin θ + cos θsin θ (sin θ + cos θ ) tan 2 θ + tan θ 4 - 2 2 = = = = .sin 2 θ + cos 2 θ 1+ tan 2 θ1+ 4 5故选:C .【点睛】易错点睛:本题如果利用tan θ = -2 ,求出sin θ , cos θ 的值,可能还需要分象限讨论其正负,通过齐次化处理,可以避开了这一讨论.max max7. 若过点(a , b ) 可以作曲线y = e x 的两条切线,则( )A. e b < aB. e a < bC. 0 < a < e bD. 0 < b < e a【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导数几何意义求得切线方程,再构造函数,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图象,结合图形确定结果 【详解】在曲线 y = e x 上任取一点 P (t , et) ,对函数 y = e x 求导得 y ' = e x ,所以,曲线 y = e x 在点 P 处的切线方程为 y - e t = e t(x - t ) ,即 y = e t x + (1- t )e t , 由题意可知,点(a , b ) 在直线 y = e tx + (1- t )e t上,可得b = ae t+ (1- t )e t= (a +1- t )e t,令 f (t ) = (a +1- t )e t,则 f '(t ) = (a - t )e t.当t < a 时, f '(t ) > 0 ,此时函数 f (t ) 单调递增,当t > a 时, f '(t ) < 0 ,此时函数 f (t ) 单调递减,所以, f (t ) = f (a ) = e a ,由题意可知,直线 y = b 与曲线 y = f (t )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则b < f (t ) = e a,当t < a +1时, f (t ) > 0 ,当t > a +1时, f (t ) < 0 ,作出函数 f (t ) 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当0 <b <e a时,直线y =b 与曲线y = f (t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故选:D.【点睛】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且有效的方法8.有6 个相同的球,分别标有数字1,2,3,4,5,6,从中有放回的随机取两次,每次取1 个球,甲表示事件“第一次取出的球的数字是1”,乙表示事件“第二次取出的球的数字是2”,丙表示事件“两次取出的球的数字之和是8”,丁表示事件“两次取出的球的数字之和是7”,则()A. 甲与丙相互独立B. 甲与丁相互独立C. 乙与丙相互独立D. 丙与丁相互独立【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独立事件概率关系逐一判断【详解】P(甲) =1,P(乙) =1,P(丙) =5,P(丁) =6=1,6636366P(甲丙) = 0 ≠P(甲)P(丙),P(甲丁) =136=P(甲)P(丁)P(乙丙) =136故选:B≠P(乙)P(丙),P(丙丁) = 0 ≠P(丁)P(丙)【点睛】判断事件A, B 是否独立,先计算对应概率,再判断P( A)P(B) =P( AB) 是否成立二、选择题:本题共4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 分,部分选对的得2 分,有选错的得0 分.9.有一组样本数据x1,x2,…,x n,由这组数据得到新样本数据y1,y2,…,y n,其中y i=x i+c ( i = 1, 2,⋅⋅⋅, n), c 为非零常数,则()A.两组样本数据的样本平均数相同B.两组样本数据的样本中位数相同C.两组样本数据的样本标准差相同D.两组样数据的样本极差相同【答案】CD【解析】【分析】A、C 利用两组数据的线性关系有E( y) =E(x) +c 、D( y) =D(x) ,即可判断正误;根据中位数、极差的定义,结合已知线性关系可判断B、D 的正误.OP 1 = OP 2OA ⋅ OP 3 = OP 1 ⋅ O P 2 OP 2 4sin 2 α 2 【详解】A : E ( y ) = E (x + c ) = E (x ) + c 且c ≠ 0 ,故平均数不相同,错误; B :若第一组中位数为 x i ,则第二组的中位数为 y i = x i + c ,显然不相同,错误; C :D ( y ) = D (x ) + D (c ) = D (x ) ,故方差相同,正确;D :由极差的定义知:若第一组的极差为 x max - x min ,则第二组的极差为y max - y min = (x max + c ) - (x min + c ) = x max - x min ,故极差相同,正确;故选:CD10. 已知O 为坐标原点,点 P 1 (cos α , sin α ),P 2 (cos β , -sin β ) ,P 3 (cos (α + β ), sin (α + β )),A (1, 0),则()A B.C. D.【答案】AC【解析】【分析】A 、B 写出OP 1 , 、AP 1 , AP 2 的坐标,利用坐标公式求模,即可判断正误;C 、D 根据向量的坐标,应用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及两角和差公式化简,即可判断正误.【 详 解 】 A : OP 1 = (cos α , sin α ) , OP 2 = (cos β , -sin β ) , 所 以 | =1 ,| = 1 ,故| OP 1 |=| OP 2 |,正确;B : AP 1 = (cos α -1, sin α ) , AP 2 = (cos β -1, -sin β ) ,所以| == α= = 2 | sin | , 2同理| = 2 | sin β | ,故| AP |,| AP | 不一定相等,错误;21 2C :由题意得: OA ⋅ OP 3 = 1⨯cos(α + β ) + 0⨯sin(α + β ) = cos(α + β ) ,OP 1 ⋅ OP 2 = cos α ⋅cos β + sin α ⋅ (-sin β ) = cos(α + β ) ,正确;D :由题意得: OA ⋅ OP 1 = 1⨯cos α + 0⨯sin α = cos α ,OP 2 ⋅ O P 3 = cos β ⨯cos(α + β ) + (-sin β ) ⨯sin(α + β )= cos α cos 2 β - sin α sin β cos β - sin α sin β cos β - cos α sin 2 βAP 1 = AP 2OA ⋅ OP 1 = OP 2 ⋅ O P 3OP |= cos 2 α + sin 2 α 1 OP |= (cos β)2 + (-sin β )2 2 AP |= (cos α -1)2+ sin 2α 1cos 2α - 2 cos α +1+ sin 2α 2(1- cos α ) AP |= (cos β -1)2 + sin 2 β 211 534 = cos α cos 2β - sin α sin 2β = cos(α + 2β ) ,错误;故选:AC11. 已知点 P 在圆(x - 5)2+ ( y - 5)2= 16 上,点 A (4, 0) 、 B (0, 2) ,则( )A. 点 P 到直线 AB 的距离小于10B. 点 P 到直线 AB 的距离大于2C. 当∠PBA 最小时, PB = 3D. 当∠PBA 最大时, PB = 3【答案】ACD【解析】【分析】计算出圆心到直线 AB 的距离,可得出点 P 到直线 AB 的距离的取值范围,可判断 AB 选项的正误;分析可知,当∠PBA 最大或最小时, PB 与圆 M 相切,利用勾股定理可判断 CD 选项的正误. 【详解】圆( x - 5)2+ ( y - 5)2= 16 的圆心为 M (5, 5) ,半径为4 ,直线 AB 的方程为 x + y= 1,即 x + 2 y - 4 = 0 ,42圆心 M 到直线 AB 的距离为= = 11 5 > 4 , 5所以,点 P 到直线 AB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11 5 - 4 < 2 ,最大值为11 5 + 4 < 10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55误;如下图所示:当∠PBA 最大或最小时, PB 与圆 M 相切,连接 MP 、 BM ,可知 PM ⊥ PB ,BM ==, MP = 4 ,由勾股定理可得 BP == 3 2 ,CD 选项2212 + 225 + 2⨯ 5 - 4 (0 - 5)2 + (2 - 5)2BM 2 - MP 2正确.故选:ACD.【点睛】结论点睛:若直线l 与半径为r圆C 相离,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则圆C 上一点 P 到直线l 的距离的取值范围是[d - r , d + r ].12. 在正三棱柱 ABC - A 1B 1C 1 中,AB = AA 1 = 1 ,点 P 满足 BP = λ BC + μ BB 1 ,其中λ ∈[0,1] ,μ ∈[0,1] ,则()A. 当λ = 1 时, △AB 1P 的周长为定值B. 当 μ = 1 时,三棱锥 P - A 1BC 的体积为定值C. 当λ = 1时,有且仅有一个点 P ,使得 A P ⊥ BP21D. 当 μ = 1 时,有且仅有一个点 P ,使得 AB ⊥ 平面 AB P21 1【答案】BD【解析】【分析】对于A ,由于等价向量关系,联系到一个三角形内,进而确定点的坐标; 对于B ,将 P 点的运动轨迹考虑到一个三角形内,确定路线,进而考虑体积是否为定值;对于C ,考虑借助向量 平移将 P 点轨迹确定,进而考虑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来求解 P 点的个数;对于D ,考虑借助向量的平移将 P 点轨迹确定,进而考虑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来求解 P 点的个数.【详解】易知,点 P 在矩形 BCC 1B 1 内部(含边界).对于A ,当λ = 1 时, BP = BC + μ BB 1 =BC + μCC 1 ,即此时 P ∈ 线段CC 1 , △AB 1P 周长不是定值,故A 错误;AP = ⎛ - 3 = - 对于B ,当 μ = 1 时,BP = λ BC + BB 1 =BB 1 + λ B 1C 1 ,故此时 P 点轨迹为线段 B 1C 1 ,而B 1C 1 //BC ,B 1C 1 // 平面 A 1BC ,则有 P 到平面 A 1BC 的距离为定值,所以其体积为定值,故B 正确.对于C ,当λ = 1时, BP = 1BC + μ BB ,取 BC , BC 中点分别为Q , H ,则 BP = BQ + μQH ,所221 1 1以 P 点轨迹为线段QH ,不妨建系解决,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A ⎛ 3 , 0,1⎫ ,P (0, 0,μ ) ,B ⎛ 0, 1 , 0 ⎫, 1 2⎪ 2 ⎪ ⎝ ⎭⎝ ⎭则, 0, μ -1⎫ , BP = ⎛ 0, - 1 , μ ⎫, μ (μ -1) = 0 ,所以 μ = 0 或 μ = 1 .故 H ,Q 均满足,故 1 2⎪ 2 ⎪ ⎝ ⎭⎝ ⎭ C 错误;对于D ,当 μ = 1时, BP = λ BC + 1BB ,取 BB , CC 中点为 M , N . BP = BM + λ M N ,所以 P 点2 211 1轨迹为线段 MN .设 P ⎛ 0, y , 1 ⎫ ,因为 A ⎛ 3 ⎫ ⎛ ,0, 0,所以 AP = - 3 , y , 1 ⎫ , AB ⎛ 3 1 ⎫ , , -1 , 0 2 ⎪ 2 ⎪ 2 0 2 ⎪ 1 2 2 ⎪ ⎝ ⎭ ⎝ ⎭ 3 1 1 1⎝ ⎭ ⎝ ⎭所以 + y 0 - = 0 ⇒ y 0 = - ,此时 P 与N 重合,故D 正确. 4 2 2 2故选:B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等价替换,关键之处在于所求点的坐标放在三角形内.三、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13. 已知函数 f ( x ) = x 3 (a ⋅ 2x - 2- x )是偶函数,则a = .【答案】1【解析】【分析】利用偶函数的定义可求参数a 的值.【详解】因为 f (x ) = x 3 (a ⋅ 2x - 2-x ) ,故 f (-x ) = -x 3 (a ⋅ 2-x - 2x ),因为 f ( x ) 为偶函数,故 f (-x ) = f ( x ) ,时 x 3 (a ⋅ 2x - 2-x ) = -x 3 (a ⋅ 2-x - 2x ),整理得到(a -1)(2x +2-x )=0 ,故 a = 1 , 故答案为:114. 已知O 为坐标原点,抛物线C : y 2 = 2 px ( p > 0 )的焦点为 F ,P 为C 上一点,PF 与 x 轴垂直,Q 为p p 1 x 轴上一点,且 PQ ⊥ OP ,若 FQ = 6 ,则C 的准线方程为.【答案】 x =- 32【解析】【分析】先用坐标表示 P ,Q ,再根据向量垂直坐标表示列方程,解得 p ,即得结果.【详解】不妨设P ( , p )∴Q (6 + 2 2uuur , 0), PQ = (6, - p ) 因为 PQ ⊥ OP ,所以 p ⨯ 6 - p 2 = 0 Q p > 0∴ p = 3∴ C 的准线方程为 x =- 32 2 故答案为: x =- 32【点睛】利用向量数量积处理垂直关系是本题关键. 15. 函数 f ( x ) = 2x -1 - 2 ln x 的最小值为 .【答案】1【解析】【分析】由解析式知 f (x ) 定义域为(0, +∞) ,讨论0 < x ≤ 1 、 1< x ≤ 1、 x > 1 ,并结合导数研究的单调22性,即可求 f (x ) 最小值.【详解】由题设知: f (x ) =| 2x -1| -2 ln x 定义域为(0, +∞) , ∴当0 < x ≤ 1时, f (x ) = 1- 2x - 2 ln x ,此时 f (x ) 单调递减;2当 1 < x ≤ 1时, f (x ) = 2x -1- 2 ln x ,有 f '(x ) = 2 - 2≤ 0 ,此时 f (x ) 单调递减;2x当 x > 1 时, f (x ) = 2x -1- 2 ln x ,有 f '(x ) = 2 - 2> 0 ,此时 f (x ) 单调递增;x又 f (x ) 在各分段的界点处连续,∴综上有: 0 < x ≤ 1时, f (x ) 单调递减, x > 1 时, f (x ) 单调递增; ∴ f (x ) ≥ f (1) = 1故答案为:1.16. 某校学生在研究民间剪纸艺术时,发现剪纸时经常会沿纸的某条对称轴把纸对折,规格为20dm ⨯12dm 的长方形纸,对折 1 次共可以得到10dm ⨯12dm , 20dm ⨯ 6dm 两种规格的图形,它们的面积之和S = 240dm 2 ,对折 2 次共可以得到5dm ⨯12dm ,10dm ⨯ 6dm , 20dm ⨯ 3dm 三种规格的图形,它们的面积之和 S 2 = 180dm 2 ,以此类推,则对折 4 次共可以得到不同规格图形的种数为;如果对折n 次,+ 120n 2n -1( ) ( ) 2 ( )那么∑S k = dm 2.k =1【答案】(1). 5(2).720 -15(3 + n ) 2n -4【解析】【分析】(1)按对折列举即可;(2)根据规律可得 S n ,再根据错位相减法得结果.【详解】(1)对折 4 次可得到如下规格: 5 dm ⨯12dm , 5 dm ⨯ 6dm , 5dm ⨯ 3dm , 10dm ⨯ 3dm ,4 2 220dm ⨯ 3dm ,共5 种;4(2)由题意可得S = 2 ⨯120 , S = 3⨯ 60 , S = 4 ⨯ 30 , S = 5⨯15 , , S 120n +1 = , 12120⨯ 2 120⨯ 3 120⨯ 43120(n +1) 4n2n -1设 S = + + +L +, 20 21 22 2n -1则 1S = 120⨯ 2 + 120 ⨯ 3 +120 n +1 + , 22122 2n60⎛1- 1 ⎫ 1 ⎛ 1 1 1 ⎫ 120 (n +1) 2n -1 ⎪ 120(n +1) 两式作差得 S = 240 +120 + + + n -1 ⎪ - = 240 + ⎝ ⎭ - 1 n 2 ⎝ 2 2 2 ⎭ 2120 120(n +1)120(n + 3) 1- 22 = 360 -- = 360 -, 2n -1 2n240(n + 3) 2n15(n + 3)因此, S = 720 -= 720 -. 2n15 n + 3 故答案为: 5 ; 720 -.2n -42n -4【点睛】方法点睛:数列求和 常用方法:(1) 对于等差等比数列,利用公式法可直接求解; (2) 对于{a n b n }结构,其中{a n } 是等差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3) 对于{a n + b n } 结构,利用分组求和法;(4) 对于⎧ 1 ⎫ 结构,其中{a }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d ≠ 0) ,则1= 1 ⎛ 1 - 1 ⎫ ,利用裂 ⎨ ⎬na a⎪ ⎩ a n a n +1 ⎭nn +1d ⎝ a n a n +1 ⎭ n n项相消法求和.四、解答题:本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已知数列{a } 满足a = 1 , a= ⎧a n +1, n 为奇数, n1n +1⎨a + 2, n 为偶数. ⎩ n(1) 记b n = a 2n ,写出b 1 , b 2 ,并求数列{b n } 的通项公式;(2) 求{a n }的前 20 项和.【答案】(1) b 1 = 2, b 2 = 5 ;(2) 300 .【解析】【分析】(1)根据题设中的递推关系可得b n +1 = b n + 3 ,从而可求{b n } 的通项.(2)根据题设中的递推关系可得{a n } 的前20 项和为S 20 可化为 S 20 = 2(b 1 + b 2 + + b 9 + b 10 ) -10 ,利用(1) 的结果可求 S 20 .【详解】(1)由题设可得b 1 = a 2 = a 1 +1 = 2, b 2 = a 4 = a 3 +1 = a 2 + 2 +1 = 5又 a 2k +2 = a 2k +1 +1, a 2k +1 = a 2k + 2 ,故 a 2k +2 = a 2k + 3 即b n +1 = b n + 3 即b n +1 - b n = 3 所以{b n }为等差数列,故b n = 2 + (n -1)⨯ 3 = 3n -1 .(2) 设{a n }的前20 项和为 S 20 ,则 S 20 = a 1 + a 2 + a 3 + + a 20 ,因为a 1 = a 2 -1, a 3 = a 4 -1,, a 19 = a 20 -1 ,所以S 20 = 2 (a 2 + a 4 + + a 18 + a 20 ) -10= 2(b + b ++ b + b) -10 = 2⨯⎛10⨯ 2 +9⨯10 ⨯ 3⎫-10 = 300 . 129102⎪ ⎝ ⎭【点睛】方法点睛:对于数列的交叉递推关系,我们一般利用已知的关系得到奇数项的递推关系或偶数项的递推关系,再结合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来求解问题.18. 某学校组织“一带一路”知识竞赛,有 A ,B 两类问题,每位参加比赛的同学先在两类问题中选择一类并从中随机抽取一个问题回答,若回答错误则该同学比赛结束:若回答正确则从另一类问题中再随机抽取一个问题回答,无论回答正确与否,该同学比赛结束.A 类问题中的每个问题回答正确得 20 分,否则得 0 分: B 类问题中的每个问题回答正确得 80 分,否则得 0 分,己知小明能正确回答 A 类问题的概率为 0.8,能正确7 回答 B 类问题的概率为 0.6,且能正确回答问题的概率与回答次序无关.(1) 若小明先回答 A 类问题,记 X 为小明的累计得分,求 X 的分布列; (2) 为使累计得分的期望最大,小明应选择先回答哪类问题?并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 B 类. 【解析】【分析】(1)通过题意分析出小明累计得分 X 的所有可能取值,逐一求概率列分布列即可.(2)与(1)类似,找出先回答 B 类问题的数学期望,比较两个期望的大小即可. 【详解】(1)由题可知, 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 , 20 ,100 .P ( X = 0) = 1- 0.8 = 0.2 ; P ( X = 20) = 0.8(1- 0.6) = 0.32 ; P ( X = 100) = 0.8⨯ 0.6 = 0.48 . 所以 X 的分布列为(2)由(1)知, E ( X ) = 0⨯ 0.2 + 20⨯ 0.32 +100 ⨯ 0.48 = 54.4 .若小明先回答 B 问题,记Y 为小明的累计得分,则Y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 , 80 ,100 .P (Y = 0) = 1- 0.6 = 0.4 ; P (Y = 80) = 0.6 (1- 0.8) = 0.12 ; P ( X = 100) = 0.8⨯ 0.6 = 0.48 .所以 E (Y ) = 0⨯ 0.4 + 80 ⨯ 0.12 +100 ⨯ 0.48 =57.6 .因为54.4 < 57.6 ,所以小明应选择先回答 B 类问题.19. 记 ABC 是内角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a , b , c .已知b 2 = ac ,点 D 在边 AC 上,BD sin ∠ABC = a sin C .(1) 证明: BD = b ;(2) 若 AD = 2DC ,求cos ∠ABC【答案】(1)证明见解析;(2)cos ∠ABC = . 12X 0 20100 P0.20.320.48c a c b b 【解析】【分析】(1)根据正弦定理的边角关系有 BD = ac ,结合已知即可证结论.b(2)由题设 BD = b , AD =2b , DC = b,应用余弦定理求cos ∠ADB 、cos ∠CDB ,又 3 32 b 4 11b 2∠ADB = π - ∠CDB ,可得2a + = ,结合已知及余弦定理即可求cos ∠ABC .a 2 3【详解】(1) 由题设, BD =a sin C ,由正弦定理知: =b sin C ,即= c , sin ∠ABC ∴ BD =ac,又b 2 = ac ,b∴ BD = b ,得证.(2) 由题意知: BD = b , AD =2b , DC = b , 3 3sin C sin ∠ABC sin ∠ABC b2 + 4b 2- 2 13b 2 - c 2 2+ b 2 - 2 10b 2 - a 2 ∴ cos ∠ADB = 9 = 9 ,同理cos ∠CDB = 9 = 9 , 2b ⋅ 2b 4b 2 2b ⋅ b2b 2 3 3 3 3∵ ∠ADB = π - ∠CDB ,13b 2 - 9 c 2 a 2 = - 10b 292 211b 2∴4b 22b 2,整理得2a + c =,又b 3 = ac ,332b 4 11b 2 4 2 2 4 a 21 a2 =3 ∴ 2a + = a 2 ,整理得6a 3-11a b + 3b = 0 ,解得 b 2 = 3 或 b 22 ,a 2 + c 2 -b 24a 2由余弦定理知: cos ∠ABC == -, 2ac3 2b 2当 a 2 = 1时, cos ∠ABC = 7 > 1不合题意;当 a 2 = 3 时, cos ∠ABC = 7 b 2 36 b 2 2 12 2 ;综上,cos ∠ABC =7.12【点睛】关键点点睛:第二问,根据余弦定理及∠ADB =π-∠CDB 得到a, b, c 的数量关系,结合已知条件及余弦定理求cos ∠ABC .20.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平面ABD ⊥平面BCD ,AB =AD ,O 为BD 的中点.(1)证明:OA ⊥CD ;(2)若OCD 是边长为1 的等边三角形,点E 在棱AD 上,DE = 2EA ,且二面角E -BC -D 的大小为45︒,求三棱锥A -BCD 的体积.【答案】(1)详见解析(2)36【解析】【分析】(1)根据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得AO⊥平面BCD,即可证得结果;(2)先作出二面角平面角,再求得高,最后根据体积公式得结果.【详解】(1)因为AB=AD,O 为BD 中点,所以AO⊥BD因为平面ABD 平面BCD =BD ,平面ABD⊥平面BCD,AO ⊂平面ABD,因此AO⊥平面BCD,因为CD ⊂平面BCD,所以AO⊥CD(2)作EF⊥BD 于F, 作FM⊥BC 于M,连FM因为AO⊥平面BCD,所以AO⊥BD, AO⊥CD所以EF⊥BD, EF⊥CD,BD ⋂CD =D ,因此EF⊥平面BCD,即EF⊥BC因为FM⊥BC,FM I EF =F ,所以BC⊥平面EFM,即BC⊥MF3 17 y则∠EMF 为二面角 E-BC-D 的平面角, ∠EMF = π4 因为 BO = OD , OCD 为正三角形,所以 OCD 为直角三角形 因为 BE = 2ED ,∴ FM = 1 BF = 1 (1+ 1) = 2223 3从而EF=FM= 2∴ AO = 13Q AO ⊥ 平面BCD,所以V = 1 AO ⋅ S3 ∆BCD= 1 ⨯1⨯ 1 ⨯1⨯ = 3 3 2 6【点睛】二面角的求法:一是定义法,二是三垂线定理法,三是垂面法,四是投影法. 2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点 F 1 (- (1) 求C 的方程;17, 0) 、 F 2( 17, 0) MF 1- MF2= 2 ,点 M 的轨迹为C .(2) 设点T 在直线 x = 1上,过T 的两条直线分别交C 于A 、B 两点和 P ,Q 两点,且 TA ⋅ TB = TP ⋅ TQ ,2求直线 AB 的斜率与直线 PQ 的斜率之和.【答案】(1) x 2 2- = 1( x ≥ 1) ;(2) 0 . 16【解析】【分析】(1)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可知轨迹C 是以点 F 1 、 F 2 为左、右焦点双曲线的右支,求出a 、b 的值,即可得出轨迹C 的方程; (2)设点T⎛ 1 , t ⎫ ,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y - t = k ⎛ x - 1 ⎫,设点 A ( x , y ) 、B (x , y ) ,联立直线 AB 与 2 ⎪ 1 2 ⎪1 12 2⎝ ⎭ ⎝ ⎭曲线C 的方程,列出韦达定理,求出 TA ⋅ TB 的表达式,设直线 PQ 的斜率为k 2 ,同理可得出 TP ⋅ TQ 的表达式,由 TA ⋅ TB = TP ⋅ TQ 化简可得k 1 + k 2 的值. 【详解】因为 MF 1 - MF 2 = 2 < F 1F 2 = 2 ,- 2 = ( > > ) = = y 1 2 1 2 2 所以,轨迹C 是以点 F 1 、 F 2 为左、右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设轨迹C 的方程为 x a 2y 21 a 0, b 0 ,则2a2 ,可得 a 1 , b =b= 4 ,所以,轨迹C 的方程为 x 2 2-= 1( x ≥ 1) ;16(2)设点T ⎛ 1 , t ⎫,若过点T 的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此时该直线与曲线C 无公共点,2 ⎪ ⎝ ⎭不妨直线 AB 的方程为 y - t = k ⎛ x - 1 ⎫,即 y = k x + t - 1 k ,1 2 ⎪12 1⎝ ⎭⎧ y = k x + t - 1 k 2 联立⎪ 1 2 1 ,消去 y 并整理可得(k 2 -16) x 2 + k (2t - k ) x + ⎛ t - 1 k ⎫ +16 = 0 ,⎨ ⎪⎩16x 2 - y 2 = 16 设点 A ( x , y ) 、 B ( x , y1 1 1) ,则 x > 1 且 x > 1. 1 ⎪ ⎝ ⎭ 1 1 2 2 1 2 22⎛ 1 ⎫2k 2- 2k t t - k ⎪ +16 由韦达定理可得 x 1 + x 2 = 1 1, k 2 -16 x 1 x 2 = ⎝ 2 1 ⎭, 1 k 2 -16x + x 1(t 2 +12)(1+ k 2) 所以, TA ⋅ TB = (1+ k 2 )⋅ x - ⋅ x - = (1+ k 2 )⋅⎛ x x - 1 2 + ⎫ = 1 ,1 1 21 12 2 4 ⎪ k 2 -16 ⎝ ⎭ 1(t 2 +12)(1+ k 2 )设直线 PQ 的斜率为k 2 ,同理可得 TP ⋅ TQ =2,k 2-16(t 2 +12)(1+ k 2 ) (t 2 +12)(1+ k 2 )因为 TA ⋅ TB = TP ⋅ TQ ,即1=k 2-16k 2-162,整理可得k 2 = k 2,12即(k 1 - k 2 )(k 1 + k 2 ) = 0 ,显然k 1 - k 2 ≠ 0 ,故k 1 + k 2 = 0 . 因此,直线 AB 与直线 PQ 的斜率之和为0 .【点睛】方法点睛:求定值问题常见的方法有两种:(1) 从特殊入手,求出定值,再证明这个值与变量无关;(2) 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值.22. 已知函数 f ( x ) = x (1- ln x ) .(1) 讨论 f( x ) 的单调性;1 2 1 2 2a ⎪b ⎪ (2) 设a , b 为两个不相等的正数,且b ln a - a ln b = a - b ,证明: 2 <1 + 1< e . a b【答案】(1) f ( x ) 的递增区间为(0,1) ,递减区间为(1, +∞) ;(2)证明见解析. 【解析】【分析】(1)求出函数的导数,判断其符号可得函数的单调区间;(2)设 1 = x , 1 = x ,原不等式等价于2 < x + x < e ,前者可构建新函数,利用极值点偏移可证,后者a1 b2 1 2可设 x 2 = tx 1 ,从而把 x 1 + x 2 < e 转化为(t -1)ln (t +1) - t ln t < 0 在(1, +∞) 上的恒成立问题,利用导数可证明该结论成立.【详解】(1)函数的定义域为(0, +∞ ) ,又 f '(x ) = 1- ln x -1 = -ln x , 当 x ∈(0,1)时, f '(x ) > 0 ,当 x ∈(1, +∞) 时, f '( x ) < 0 ,故 f (x ) 的递增区间为(0,1) ,递减区间为(1, +∞) . (2)因为b ln a - a ln b = a - b ,故b (ln a +1) = a (ln b +1) ,即ln a +1 = ln b +1, a b故 f ⎛ 1 ⎫ = f ⎛ 1 ⎫ ,⎝ ⎭⎝ ⎭设 1 = x , 1 = x ,由(1)可知不妨设0 < x < 1, x> 1.a1b21 2因为 x ∈(0,1)时, f (x ) = x (1- ln x ) > 0 , x ∈(e , +∞) 时, f ( x ) = x (1- ln x ) < 0 ,故1 < x 2 < e . 先证: x 1 + x 2 > 2 ,若 x 2 ≥ 2 , x 1 + x 2 > 2 必成立.若 x 2 < 2 , 要证: x 1 + x 2 > 2 ,即证 x 1 > 2 - x 2 ,而0 < 2 - x 2 < 1,故即证 f (x 1 ) > f (2 - x 2 ) ,即证: f ( x 2 ) > f (2 - x 2 ) ,其中1 < x 2 < 2 . 设 g (x ) = f ( x ) - f (2 - x ),1 < x < 2 , 则 g '(x ) = f '( x ) + f '(2 - x ) = -ln x - ln (2 - x ) = -ln ⎡⎣x (2 - x )⎤⎦ ,因为1 < x < 2 ,故0 < x (2 - x ) < 1,故-ln x (2 - x ) > 0 ,max 所以 g '(x ) > 0 ,故 g ( x ) 在(1, 2) 为增函数,所以 g ( x ) > g (1) = 0 , 故 f (x ) > f (2 - x ) ,即 f ( x 2 ) > f (2 - x 2 ) 成立,所以 x 1 + x 2 > 2 成立,综上, x 1 + x 2 > 2 成立. 设 x 2 = tx 1 ,则t > 1,结合ln a +1 = ln b +1 , 1 = x , 1 = x 可得: x (1- ln x ) = x (1- ln x ) ,a b a 1b 21 12 2即:1- ln x = t (1- ln t - ln x ) ,故ln x = t -1- t ln t ,1 1 1t -1要证: x 1 + x 2 < e ,即证(t +1) x 1 < e ,即证ln (t +1) + ln x 1 < 1 ,即证: ln (t +1)+ t -1- t ln t < 1 ,即证: (t -1)ln (t +1) - t ln t < 0 ,t -1令 S (t ) = (t -1)ln (t +1) - t ln t , t > 1 ,则 S '(t ) = ln (t +1) +t -1 -1- ln t = ln ⎛1+ 1 ⎫ - 2,t +1t ⎪t +1 ⎝ ⎭先证明一个不等式: ln (x +1) ≤ x . 设u (x ) = ln ( x +1) - x ,则u '( x ) = 1x +1 -1 = -x , x +1当-1 < x < 0 时, u '(x ) > 0 ;当 x > 0 时, u '( x ) < 0 , 故u ( x ) 在(-1, 0) 上为增函数,在(0, +∞) 上为减函数,故u ( x ) = u (0) = 0 ,故ln ( x +1) ≤ x 成立由上述不等式可得当t > 1时, ln ⎛1+1 ⎫ ≤ 1 < 2,故 S '(t ) < 0 恒成立, t ⎪t t +1 ⎝ ⎭故 S (t ) 在(1, +∞) 上为减函数,故 S (t ) < S (1) = 0 ,故(t -1)ln (t +1) - t ln t < 0 成立,即 x 1 + x 2 < e 成立.综上所述, 2 < 1 + 1< e .a b【点睛】方法点睛:极值点偏移问题,一般利用通过原函数的单调性,把与自变量有关的不等式问题转化与原函数的函数值有关的不等式问题,也可以引入第三个变量,把不等式的问题转化为与新引入变量有关的不等式问题.。

第17题 数列解答题的两大主题:通项与求和-2021年高考数学真题(新高考全国Ⅰ卷)(含答案解析)

第17题 数列解答题的两大主题:通项与求和-2021年高考数学真题(新高考全国Ⅰ卷)(含答案解析)
【详解】(1)∵ ,故 ,
而 ,(n∈N*),∴ ,
∴当 且 时,有 ,
又 ,也满足 ,
∴对任意的n∈N*,都有 .
(2)将 代入 ,得 ,
进而 ,而 ,故 ,故 ,
∴数列 是首项为2,公比也为2的等比数列,
∴ ,∴ .
(2021湖北省恩施高中、龙泉中学、宜昌一中高三4月联考)
4.已知数列 的前n项和为 , , .
(1)证明:数列 为等比数列,并求出 ;
(2)求数列 的前n项和 .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
【解析】
【分析】(1)由 带入 整理即可得解;
(2)由(1)可得 ,再利用 和 之间的关系,可得 ,利用等比数列,直接求和即可得解.
【详解】(1)由已知 ,整理得, ,
(2)设 前 项和为 ,则 ,
因为 ,
所以
.
【就题论题】这是近年来全国卷首次在解答题中以分段数列为载体命题,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但计算时容易出错,如把 理解为n为偶数时 .
二、考题揭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与求和,考查分类讨论思想数学运算与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试题难度:中等偏易.
【考情分析】数列解答题是新高考必考题.通常考查数列的通项与求和,难度一般为中等偏易或中等.
因为 为等比数列,所以其公比为 ;
又 ,所以 ;
(2)由(1)可得 ;,所来自 .【点睛】结论点睛:
裂项相消法求数列和的常见类型:
(1)等差型 ,其中 是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
(2)无理型 ;
(3)指数型 ;
(4)对数型 .
(2021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三调)
2.已知数列 是等差数列,设 为数列 的前n项和,数列 是等比数列, ,若 .

2021年高考真题——数学(新高考全国Ⅰ卷)+Word版含解析

2021年高考真题——数学(新高考全国Ⅰ卷)+Word版含解析

2021年高考真题——数学(新高考全国Ⅰ卷)+Word版含解析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卷,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请考生注意以下事项:1.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用2B铅笔填涂试卷类型(A)。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A=x-2<x<4$,$B=\{2,3,4,5\}$,则$A$为()A。

$\{2\}$。

B。

$\{2,3\}$。

C。

$\varnothing$。

D。

$\{3,4\}$2.已知$z=2-i$,则$z(z+i)$为()A。

$6-2i$。

B。

$4-2i$。

C。

$6+2i$。

D。

$4+2i$3.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其侧面展开图为一个半圆,则该圆锥的母线长为()A。

2.B。

2$\sqrt{2}$。

C。

4.D。

4$\sqrt{2}$4.下列区间中,函数$f(x)=7\sin\left(x-\dfrac{\pi}{6}\right)$单调递增的区间是()A。

$\left(0,\dfrac{\pi}{2}\right)$。

B。

$\left(\dfrac{\pi}{2},\pi\right)$。

C。

$\left(\dfrac{3\pi}{2},2\pi\right)$。

D。

$\left(\dfrac{\pi}{2},\dfrac{3\pi}{2}\right)$5.已知$F_1,F_2$是椭圆$C:x^2+y^2=1$的两个焦点,点$M$在$C$上,则$MF_1\cdot MF_2$的最大值为()A。

湖北省省实验学校、武汉一中等六校2021-2022学年高考数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省实验学校、武汉一中等六校2021-2022学年高考数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1-2022高考数学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函数()()sin 0,2f x x πωϕωϕ⎛⎫=+>< ⎪⎝⎭,1,03A ⎛⎫ ⎪⎝⎭为()f x 图象的对称中心,若图象上相邻两个极值点1x ,2x 满足121x x -=,则下列区间中存在极值点的是( ) A .,06π⎛⎫-⎪⎝⎭B .10,2⎛⎫ ⎪⎝⎭C .1,3π⎛⎫⎪⎝⎭D .,32ππ⎛⎫ ⎪⎝⎭2.已知函数()2cos sin 6f x x x m π⎛⎫=⋅++ ⎪⎝⎭(m ∈R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0x =( )A .32π B .56π C .76π D .43π-3.胡夫金字塔是底面为正方形的锥体,四个侧面都是相同的等腰三角形.研究发现,该金字塔底面周长除以2倍的塔高,恰好为祖冲之发现的密率355113≈π.设胡夫金字塔的高为h ,假如对胡夫金字塔进行亮化,沿其侧棱和底边布设单条灯带,则需要灯带的总长度约为 A .24(4)h 2π+πB .216(2h π+π+C .2(8421)h π+π+D .2(2216)h π+π+4.已知圆22670x y x +--=与抛物线()220y px p =>的准线相切,则p 的值为()A .1B .2C .12D .45.在ABC 中,点P 为BC 中点,过点P 的直线与AB ,AC 所在直线分别交于点M ,N ,若AM AB λ=,(0,0)AN AC μλμ=>>,则λμ+的最小值为( )A .54B .2C .3D .726.已知20,()1(0),{|()},{|(())()}a f x ax x x A x f x x B x f f x f x x >=-+>=≤=≤≤,若A B 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B .3(0,]4C .3[,1]4D .[1,)+∞7.已知△ABC 中,22BC BA BC =⋅=-,.点P 为BC 边上的动点,则()PC PA PB PC ⋅++的最小值为( ) A .2B .34-C .2-D .2512-8.陀螺是中国民间较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但陀螺这个名词,直到明朝刘侗、于奕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一书中才正式出现.如图所示的网格纸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粗线画出的是一个陀螺模型的三视图,则该陀螺模型的表面积为( )A .()85424π++B .()85824π++C .()854216π++D .()858216π++9.某单位去年的开支分布的折线图如图1所示,在这一年中的水、电、交通开支(单位:万元)如图2所示,则该单位去年的水费开支占总开支的百分比为( )A .6.25%B .7.5%C .10.25%D .31.25%10.已知向量a ,b ,b =(13,且a 在b 方向上的投影为12,则a b ⋅等于( ) A .2B .1C .12D .011.函数()1sin f x x x x ⎛⎫=-⎪⎝⎭(x ππ-≤≤且0)x ≠的图象是( ) A . B .C .D .12.已知函数()()cos 0,02f x x πωϕωϕ⎛⎫=+><<⎪⎝⎭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且满足()()f x f x ϕϕ+=-,则要得到函数()f x 的图像,可将函数()sin g x x ω=的图像( ) A .向左平移12π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移12π个单位长度C .向左平移512π个单位长度 D .向右平移512π个单位长度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新高考数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点()11,P x y ,()11,Q x y --在椭圆C 上,其中1>0x ,10y >,若22PQ OF =,113QF PF ≥,则椭圆C 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A.10,2⎡⎫⎪⎢⎪⎣⎭B.(2⎤⎦C.12⎛⎤⎥⎝⎦D.(1⎤⎦【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22PQ OF =可得四边形12PFQF 为矩形, 设1PF n =,2PF m =,根据椭圆的定义以及勾股定理可得()22242c m n n m a c =+-,再分析=+m n t n m的取值范围,进而求得()222422c a c <≤-再求离心率的范围即可. 【详解】设1PF n =,2PF m =,由1>0x ,10y >,知m n <,因为()11,P x y ,()11,Q x y --在椭圆C 上,222PQ OP OF ==, 所以四边形12PFQF 为矩形,12=QFPF ;由11QF PF ≥,1m n≤<,由椭圆的定义可得2m n a +=,2224m n c +=①, 平方相减可得()222mn a c=-②,由①②得()2222242c m n m nmn n m a c +==+-; 令=+m nt n m ,令m v n ⎫=∈⎪⎪⎣⎭,所以1432,3t v v ⎛⎤=+∈ ⎥ ⎝⎦, 即()222443232c a c <≤-, 所以()22222233a c c a c -<≤-, 所以()22223113e e e -<≤-, 所以214232e <≤-, 解得2312e <≤-.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椭圆的定义运用以及构造齐次式求椭圆的离心率的问题,属于中档题.2.如图,点E 是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DD 1的中点,点F ,M 分别在线段AC ,BD 1(不包含端点)上运动,则( )A .在点F 的运动过程中,存在EF//BC 1B .在点M 的运动过程中,不存在B 1M ⊥AEC .四面体EMAC 的体积为定值D .四面体FA 1C 1B 的体积不为定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采用逐一验证法,根据线线、线面之间的关系以及四面体的体积公式,可得结果. 【详解】 A 错误由EF ⊂平面AEC ,1BC //1AD而1AD 与平面AEC 相交,故可知1BC 与平面AEC 相交,所以不存在EF//BC 1 B 错误,如图,作11B M BD ⊥由11,,AC BD AC BB BD BB B ⊥⊥⋂=又1,BD BB ⊂平面11BB D D ,所以AC ⊥平面11BB D D 又1B M ⊂平面11BB D D ,所以1B M AC ⊥ 由OE //1BD ,所以1B M OE ⊥AC OE O =I ,,AC OE ⊂平面AEC所以1B M ⊥平面AEC ,又AE ⊂平面AEC 所以1B M AE ⊥,所以存在 C 正确四面体EMAC 的体积为13M AEC AEC V S h -∆=⋅⋅ 其中h 为点M 到平面AEC 的距离,由OE //1BD ,OE ⊂平面AEC ,1BD ⊄平面AEC 所以1BD //平面AEC ,则点M 到平面AEC 的距离即点B 到平面AEC 的距离, 所以h 为定值,故四面体EMAC 的体积为定值D 错误由AC //11A C ,11A C ⊂平面11A C B ,AC ⊄平面11A C B 所以AC //平面11A C B ,则点F 到平面11A C B 的距离1h 即为点A 到平面11A C B 的距离, 所以1h 为定值所以四面体FA 1C 1B 的体积1111113F A C B A C B V S h -∆=⋅⋅为定值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线面、线线之间的关系,考验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熟练线面垂直与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性质定理,中档题.3.已知函数()2sin()(0,0)3f x x A ωωπ=->>,将函数()f x 的图象向左平移3π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g x 的图象,若函数()g x 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是6x π=,则ω的最小值为A .16B .23C .53D .56【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将函数()f x 的图象向左平移3π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2sin()33g x x ωωππ=+-的图象,因为函数()g x 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是6x π=,所以sin()1633ωωπππ+-=±,即,6332k k ωωππππ+-=+π∈Z ,所以52,3k k ω=+∈Z ,又0>ω,所以ω的最小值为53.故选C . 4.明代数学家程大位(1533~1606年),有感于当时筹算方法的不便,用其毕生心血写出《算法统宗》,可谓集成计算的鼻祖.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其著作中的“李白沽酒”问题.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出的y 的值为2,则输入的x 的值为( )A .74B .5627C .2D .16481【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程序框图依次计算得到答案.34y x =-,1i =;34916y y x =-=-,2i =;342752y y x =-=-,3i =;3481160y y x =-=-,4i =;34243484y y x =-=-,此时不满足3i ≤,跳出循环,输出结果为243484x -,由题意2434842y x =-=,得2x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程序框图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5.某单位去年的开支分布的折线图如图1所示,在这一年中的水、电、交通开支(单位:万元)如图2所示,则该单位去年的水费开支占总开支的百分比为( )A .6.25%B .7.5%C .10.25%D .31.25%【答案】A 【解析】 【分析】由折线图找出水、电、交通开支占总开支的比例,再计算出水费开支占水、电、交通开支的比例,相乘即可求出水费开支占总开支的百分比. 【详解】水费开支占总开支的百分比为25020% 6.25%25045010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折线图与柱形图,属于基础题.6.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1(0)a a a =≠,且+1n n a ka t =+,其中k ,t R ∈,*n N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n a 是等差数列,则一定有1k =B .若{}n a 是等比数列,则一定有0t =C .若{}n a 不是等差数列,则一定有 1k ≠D .若{}n a 不是等比数列,则一定有0t ≠【解析】 【分析】根据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A :当0,k t a ==时,+1n a a =,显然符合{}n a 是等差数列,但是此时1k =不成立,故本说法不正确;B :当0,k t a ==时,+1n a a =,显然符合{}n a 是等比数列,但是此时0t =不成立,故本说法不正确;C :当1k =时,因此有+1n n n n a a ka t a t -=+-==常数,因此{}n a 是等差数列,因此当{}n a 不是等差数列时,一定有1k ≠,故本说法正确;D :当 0t a =≠时,若0k =时,显然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故本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考查了推理论证能力,属于基础题. 7.已知函数321()(0)3f x ax x a =+>.若存在实数0(1,0)x ∈-,且012x ≠-,使得01()()2f x f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2(,5)3B .2(,3)(3,5)3⋃ C .18(,6)7D .18(,4)(4,6)7⋃ 【答案】D 【解析】 【分析】首先对函数求导,利用导数的符号分析函数的单调性和函数的极值,根据题意,列出参数所满足的不等关系,求得结果. 【详解】()22f x ax x '=+,令()0f x '=,得10x =,22x a=-.其单调性及极值情况如下:若存在0111,,022x ⎛⎫⎛⎫∈--⋃- ⎪ ⎪⎝⎭⎝⎭,使得()012f x f ⎛⎫=- ⎪⎝⎭, 则()21221112a a f f ⎧-<-⎪⎪⎪->-⎨⎪⎪⎛⎫-<-⎪ ⎪⎝⎭⎩(如图1)或3122a a -<-<-(如图2).(图1)(图2)于是可得()18,44,67a ⎛⎫∈⋃ ⎪⎝⎭,故选:D.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根据函数值的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画出图象数形结合,属于较难题目.8.如图,ABC V 中260A B ∠=∠=︒,点D 在BC 上,30BAD ∠=︒,将ABD △沿AD 旋转得到三棱锥B ADC '-,分别记B A ',BD '与平面ADC 所成角为α,β,则α,β的大小关系是( )A .2αβα<≤B .23αβα≤≤C .2βα≤,23αβα<≤两种情况都存在D .存在某一位置使得3a β>【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作出垂线段,表示出所要求得α、β角,分别表示出其正弦值进行比较大小,从而判断出角的大小,即可得答案. 【详解】由题可得过点B 作BE AD ⊥交AD 于点E ,过B ′作CD 的垂线,垂足为O ,则易得B AO α=∠',B DO β=∠'.设1CD =,则有2BD AD ==,1DE =,3BE =∴可得23AB AB '==,2B D BD '==.sin ,sin OB OB AB DB αβ''==''Q , sin 3sin βαα∴=>,βα∴>;Q 3]OB '∈,∴1sin [0,]2α∈; Q 2sin 22sin cos 2sin 1sin αααα==-,21[3,2]sin α-,∴sin 23sin ααβ=…,2αβ∴….综上可得,2αβα<„.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大小关系,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9.已知12,F F 是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左右焦点,过1F 的直线与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交于,A B 两点(A 在右支,B 在左支)若2ABF ∆为等边三角形,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3B .5C .6D .7【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得2ABF ∆的边长为4a ,然后在12AF F ∆中应用余弦定理得,a c 的等式,从而求得离心率. 【详解】由题意122AF AF a -=,212BF BF a -=,又22AF BF AB ==, ∴114AF BF AB a -==,∴12BF a =, 在12AF F ∆中2221212122cos60F F AF AF AF AF =+-︒,即22214(6)(4)2642c a a a a =+-⨯⨯⨯228a =,∴.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求双曲线的离心率,解题关键是应用双曲线的定义把A 到两焦点距离用a 表示,然后用余弦定理建立关系式.10.圆锥底面半径为5,高为2,SA 是一条母线,P 点是底面圆周上一点,则P 点到SA 所在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是( ) A .253B .453C .3D .4【答案】C 【解析】分析:作出图形,判断轴截面的三角形的形状,然后转化求解P 的位置,推出结果即可.详解:圆锥底面半径为5,高为2,SA 是一条母线,P 点是底面圆周上一点,P 在底面的射影为O ;543SA =+=,OA SO >,过SA 的轴截面如图:90ASQ ∠>︒,过Q 作QT SA ⊥于T ,则QT QS <,在底面圆周,选择P ,使得90PSA ∠=︒,则P 到SA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空间点线面距离的求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计算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作出轴截面图形,属中档题.11.函数f x x 2()cos(2)3π=+的对称轴不可能为( ) A .65x π=-B .3x π=-C .6x π=D .3x π=【答案】D 【解析】 【分析】由条件利用余弦函数的图象的对称性,得出结论. 【详解】对于函数()2cos 23f x x π⎛⎫=+ ⎪⎝⎭,令22,3x k k Z ππ+=∈,解得,23k x k Z ππ=-∈, 当1,0,1k =-时,函数的对称轴为65x π=-,3x π=-,6x π=.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余弦函数的图象的对称性,属于基础题. 12.给定下列四个命题: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则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不垂直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 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③和④D .②和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利用线面平行和垂直,面面平行和垂直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对四个命题分别分析进行选择. 【详解】当两个平面相交时,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也可以平行于另一个平面,故①错误;由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可知②正确;空间中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还可以相交或者异面,故③错误;若两个平面垂直,只有在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垂直的直线才与另一个平面垂直,故④正确.综上,真命题是②④.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是中档题.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