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荔枝图序公开课课件37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荔枝图序》课件4 北京课改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荔枝图序》课件4 北京课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827feb1a37f111f0855b45.png)
K12课件
37
作比较 如:叶如桂,冬青;华 如橘,春荣。
打比方 如:瓤肉莹白如冰雪。
K12课件
38
荔枝“树形____。
叶__,__;华__,
__;实__,__。
朵____,核___,
壳___,膜____,
瓤肉____,浆液
____。”
荔枝一旦离开本枝,
“一日___,二日__,
三日_____,四五日
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 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 评论本文内容。
《荔枝图序》是作者为《荔枝图》作
的序。
K12课件
6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 居士,文学家,新乐府 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的观点。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 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荔枝图序》属于 说明文,选自《白氏长庆集》。
晶莹,洁白,浆液像醴那样甜,像酪那
样酸。(关于荔枝的情况)大概也就如
同前面所说的情形,那实际的情况比介
绍的这些还要好。 K12课件
17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 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 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 尽去矣。
假如果实离开了枝体,一天颜色就
变了,两天香味就变了,三天味道就 变了,四五天以后,色香味就全消失 了。
过: 胜过、超过;
春荣: 春天开花;
大略: 大体;
工吏: 专门从事书画的小吏;
图: 画;
书: 写;
K12课件
13
1.通假字:
华如橘 “华”通花 ,花朵
2.一词多义:
实如丹 果实
实 其实过之
实际情况
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表转折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下《荔枝图序》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下《荔枝图序》](https://img.taocdn.com/s3/m/5a76768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5.png)
荔枝图序教师寄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教学目标】1、领略荔枝的鲜美和自然景观的美妙。
2、通读全文,明确说明对象,并能做到背诵全文。
3、学习精确、生动的语言,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教学重点】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预习导航】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认定目标关于荔枝,大家可能比较熟悉。
由于其色、香、味俱美,历来被公认为果中的珍品,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和赞美,荔枝的妙,在杨朔的《荔枝蜜》也曾有过,苏东坡的《惠州一绝》也有此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历史上,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不远千里从广东快马加鞭运送荔枝。
杜牧的《过华清宫》中就是讽刺这一现象,但我们能从中可看出荔枝保鲜不易的特点。
而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看看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二、整体感知1、解题。
⑴本文是作者为荔枝图作序,其目的是什么?在原文中有答案吗?⑵齐读最后一段,并请一名同学串译成现代汉语。
2、检查预习⑴通读课文,掌握下列字的注音。
帷wéi 枇杷 pī pa 缯 zēng 绡 xiāo 瓤 ráng 醴 lǐ酪 lào⑵四人一小组,试译课文,将不明白的字词句举手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
3、齐读课文。
四人小组讨论,本文围绕荔枝介绍了哪些知识?讨论出说明顺序。
顺序:由外到内,介绍果实的具体情况。
由整体到句,从树的形状。
四、文本研讨1、本文说明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呢?2、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语言生动形象,这是为什么呢?举例说说。
3、小结课文.4、学生散读课文,争取当堂背诵。
五、拓展训练1、全班齐读课文打比方的句子,并展现其它常见水果,利用课文句式“叶如桂,冬青……浆液甘酸如醴酪”写一种水果,尽量形象逼真。
2、交流作品。
【教后反思】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推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荔枝图序公开课课件26
![【推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荔枝图序公开课课件26](https://img.taocdn.com/s3/m/ced31ba3f61fb7360b4c656f.png)
序是一种文体。
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 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 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 的,多介绍或评论文章内容。
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画工所绘的 《荔枝图》写的一篇序,属于说明文。
学习目标:
一、了解课文中出现的常见的 文言字词的意义。
二、理解文章内容,学习简洁而富 有表现力的语言。
作者写序的目的是什么? (用文中原话回答)
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 及一二三日者云。
说明文
产地 树形
《荔枝图序》
巴峡间 如帷盖
说明顺序 层次分明
说明方法 形象生动
树叶
如桂
由
花
如橘
荔
朵
如葡萄
枝
核
果
壳 膜
如枇杷 如红缯 如紫绡
瓤肉 如冰雪
整
由体
打
外到 比
到局 方
内部
浆液 如醴酪
保鲜 不易 目的: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外——内
常用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
自主探究一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荔 枝的?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 样的?
荔枝图序
白居易
产地—巴峡间 形状 —树形团团如帷盖 朵— 朵如葡萄 树叶 —叶如桂,冬青 核— 核如枇杷
花 —花如菊,春荣 壳— 壳如红缯 果实 —实如丹,夏熟 膜— 膜如紫绡
2019/8/3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6
谢谢欣赏!
2019/8/3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7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作出简单回答。 课堂笔记,最祥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荔枝图序》PPT课件 (共27张PPT)
![《荔枝图序》PPT课件 (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46adf5727d3240c8447ef57.png)
… 叶子像桂花树的叶子, 冬天还是青青的;
大致像上面说的那些东西,但实际情况要胜过它们。 (果实)如果离开树枝,一天过去颜色就变了,
…
元和十五年夏天,南宾郡太守乐天让官府的画 工画《荔枝图》,并且写下了这篇序,是为没见 过 荔枝或虽然见过但还没有看到摘下三天以内的荔 枝 的人们写的。
你知道吗?
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是 从哪些方面介绍荔枝的?请根 据屏幕上的提示,从文中找出 相应的词语或句子回答。
用课文的语 言注解图片
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
华如橘,春荣
实 如 丹 , 夏 熟
核如枇杷
膜如紫绡
瓤 肉 莹 白 如 冰 雪
浆 液 甘 酸 如 醴 酪
结合课下注释小组翻译课文
提示
1.通假字: 华如橘 2.一词多义: 实如丹 实 其实过之 而 之 “华”通花 ,花朵 果实 实际情况
一日而色变
其实过之
表顺接
表转折 它们,代词,代上面的描述
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代词,指这篇《荔枝图序》 3.古今异义词: 古义 消失,没有 色香味尽去矣 到 今义 4、词类活用 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名词作动词 画图 写
译文
荔枝生长在巴州、峡州之间, 树的形状圆圆的,像周围带有围帐的伞盖。
瓤肉—瓤肉莹白冰雪 浆液—Fra bibliotek液甘酸如醴酪保鲜—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 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 色香味尽去矣 (从外到内)
逻辑顺序
整体——局部 外观——内部 观赏——品尝
牛刀小试
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 候,使用了哪些说明 方法?试举例说明。
作比较 如:叶如桂,冬青;华 如橘,春荣。 打比方 如:瓤肉莹白如冰雪。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荔枝图序》课件1 北京课改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荔枝图序》课件1 北京课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47f671f4f524ccbff0218445.png)
序是一种文体。
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 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 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 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文章内容。
《荔枝图序》是作者为《荔枝图》作的序。
K12课件
4
朗读课文
荔枝/生巴、峡间。 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
K12课件
树 形 团 团 如 帷 盖
6
叶如桂,冬青
K12课件
7
华如橘,春荣
K12课件
8
实 如 丹 , 夏 熟
K12课件
9
K12课件
朵如葡萄
10
核如枇杷
K12课件
11
壳如红缯
K12课件
12
膜如紫绡
K12课件
13
瓤肉莹白如冰雪
K12课件
14
浆 液 甘 酸 如 醴 酪
K12课件
15
结合课下注释, 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 二三日者云。”
K12课件
22
问题思考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从整体到局部 从外到内
K12课件
23
牛刀小试
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使 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K12课件
24
作比较 如:叶如桂,冬青; 华如橘,春荣。 打比方 如:瓤肉莹白如冰 雪。
K12课件
25
课后练习
请同学们仿效课文采用由整体 到局部或由外到内的顺序,写一种你 熟悉的水果。字数150字左右。
K12课件
26
K12课件
16
通假字:
华如橘 “华”通花 ,花朵。
词类活用:
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优秀课件之《荔枝图序》24页PPT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优秀课件之《荔枝图序》24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2c665613d5bbfd0a78567374.p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优秀课件 之《荔枝图序》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谢谢
语文:北师大版八年级下《荔枝图序》教学课件
![语文:北师大版八年级下《荔枝图序》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4d4054bed5b9f3f90f1cae.png)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 如帷盖。葡萄, 核如枇杷, 壳如红缯, 膜如紫绡, 瓤肉莹白如 冰雪,浆液 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
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 去矣。
仿照本文写你喜欢的一种水果, 200字以内。 注意: 1、抓住特征进行说明。 2、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作业:
1.《名师点拨(同步配套练 习)》第68页:第1—12题。
2.“荔枝生巴峡间”,为什么巴 峡间现在没有荔枝呢?
比较:
《荔枝图序》与
《芙蕖》相比,哪一篇 对事物的特点介绍得更直观可感?
本文用一连串人们熟知的美 妙事物打比方,色彩更丰富,给 读者的视觉、味觉、触觉感官刺 激更强烈,更为直观可感。
层次清晰:
文章先交代了荔枝的 产,地再对 荔枝的各个部位及其 特征进行了细致具体 的描述说明。开篇以“ 荔枝”二字领起、 点题、统领全文。然后紧扣“ 荔枝”二 字,从其 形、 、色 、 香、 味 诸方面由整体到局部,由外到内层次分明 地介绍说明。
惠州一绝 宋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过华清宫 唐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图序》
白居易
目标:
1、理解、背诵全文。 2、积累文言知识和文学常
识。 3、学会运用说明事物的顺
序和方法。
导读:
白居易(772-846), 字 乐,天晚号 香山,居唐士 代伟大诗人。生活在社会动 荡、人民痛苦的中唐时期。 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四 川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 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 之作序,目的是
【推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荔枝图序公开课课件15
![【推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荔枝图序公开课课件15](https://img.taocdn.com/s3/m/66fec29158f5f61fb736666f.png)
编后语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作出简单回答。 课堂笔记,最祥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课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 最讲授的主题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记就越需要完整。 所讲授的知识材料在教科书或别的书刊上是否能够很容易看到——如果很难从别的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 有的同学一味追求课堂笔记做得“漂亮”,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笔记上,常常为看不清黑板上一个字或一句话,不断向四周同学询问。特意把笔记做得很
荔枝图序
白居易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 自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 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作品有《长恨歌》、《琵琶 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 《荔枝图序》属于说明文, 选自《白氏长庆集》。
序是一种文体。 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 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 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 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文章内容。
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 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 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 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 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 乐天 , 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 唐 代著名诗人,文学家,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章合为时 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作品有 《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 诗.《荔枝图序》属于说明文,选自《白氏长庆集》。
学习目标:
一、了解课文中出现的常见的 文言字词的意义。 二、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 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 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 熟。
译文:
荔枝生长在巴郡三峡一带。树的形 状圆圆的像车的围幔和车盖。叶子像桂 树叶,冬天还是绿色的;花像橘树的花, 春天开花;果实的颜色像丹砂那样红, 夏季成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 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 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 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 过之。
过华清宫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惠州一绝
〔北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图序
白居易
古代的一种文体,又名“序 言”“前言”“引言”,是放
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一、解题
序是一种文体。
《荔枝图序》是作者为 《荔枝图》作的序。
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 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 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 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 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
色香味尽去矣 (从外到内)
常用的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上
下、
左
前
后、
整体
内
外
逻辑顺序
常用的说明方法:
右、 局部、
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 的?
整体——局部 逻辑顺序 外观——内部
观赏——品尝
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使用了哪些说 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译文:
果实聚成的串像葡萄,核儿像枇杷,外 壳像红色的疙瘩绸,果肉外的薄膜好像紫色 的薄绸,果肉晶莹洁白得像冰雪,果汁酸甜 得像甜酒和奶酪。大致像上面所说的那些东
西,那实际的情况却超过了它们。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 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 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译文:
荔枝如果实离开了树枝,一天 颜色就变了,两天香味就变了,三天 味道就变了,四五天以后,色香味就 全部消失了。
பைடு நூலகம்
1.通假字: 华如橘
2.一词多义: 实如丹
实 其实过之
“华”通花 ,花朵
果实 实际情况
而 一日而色变
表顺接
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表转折
之 其实过之
它们,代词,代上面的描述
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代词,指这篇《荔枝图序》
3.古今异义词: 色香味尽去矣
古义 今义
消失,没有 到
4、词类活用
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名词作动词 画图 写
哪些说明方法?
我来答
荔枝图序
白居易
产地-—巴峡间
形状 —树形团团如帷盖 朵— 树叶 —叶如桂,冬青 核— 花 — 花如菊,春荣 壳— 果实 —实如丹,夏熟 膜—
朵如葡萄 核如枇杷 壳如红缯 膜如紫绡
(从整体到局部) 瓤肉—瓤肉莹白冰雪 浆液— 浆液甘酸如醴酪
保鲜—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
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
1.通假字:
华如橘 “华”通花 ,花朵
2.古今异义词: 华如橘,春荣
古义: (开放) 今义: (繁荣)
色香味尽去矣 古义: (消失,没有)
今义: (到)
盈盈荷瓣风前落 片片桃花雨后娇
飞焰欲横天 红云几万重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
陈辉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署静,几株斜覆石栏杆。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 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 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 三日者云。
译文:
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 郡太守乐天命专门从事书画的 小吏把荔枝画好画,题上字, 是为了让没见过和虽然见过却 不是在采摘后三天之内见过的 人看的。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
面介绍荔枝的?
我来答
2、在说明过程中,是
按什么顺序说明的?用了
6、壳:
壳如红缯
7、膜: 膜如紫绡
瓤肉莹白如冰雪
8、瓤肉:
9、浆液:
浆
液
甘
酸
如
醴
酪
译读课文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自主译读 文章,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重点字词注释
彼:指前面所说的情形; 过:胜过、超过; 春荣:春天开花; 大略:大体; 工吏:专门从事书画的小吏; 图:画; 书:写;
友情提示
请从以下水果或者自己喜欢的水果中任 选一种,用现代汉语写一段文字介绍给大 家。要求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运用恰当 的说明方法,必须用上打比方。
编后语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作出简单回答。 课堂笔记,最祥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荔枝“树形____。 叶__,__;华__,__; 实__,__。 朵____, 核___, 壳___,膜 ____, 瓤肉____, 浆液____。” 荔枝一旦离开本枝, “一日___,二日__, 三日_____,四五日 外,____。”
作者写序的目的是什么? (用文中原话回答)
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 及一二三日者云。
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lǐ lào
ráng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
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
三日者云。
1、树形:
用课文的语 言注解图片
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
2、叶:
3、华:
华如橘,春荣
3、实:
实
如
丹
,
夏
熟
4、朵:
朵如葡萄
5、核:
核如枇杷
1、作比较 如:叶如桂,冬 青;华 如橘,春荣。
2、打比方 如:瓤肉莹白如冰雪。
说明文
产地 树形
《荔枝图序》
巴峡间 如帷盖
说明顺序 层次分明
说明方法 形象生动
树叶
如桂
由
花
如橘
荔
朵
如葡萄
枝
核
果
壳 膜
如枇杷 如红缯 如紫绡
瓤肉 如冰雪
整
由体
打
外到 比
到局 方
内部
浆液 如醴酪
保鲜 不易 目的: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三、了解课文条理清晰的特点。
一、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huā 荔枝图序 白居易 zēng
xiāo
pípa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
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
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
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
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课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 最讲授的主题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记就越需要完整。 所讲授的知识材料在教科书或别的书刊上是否能够很容易看到——如果很难从别的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 有的同学一味追求课堂笔记做得“漂亮”,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笔记上,常常为看不清黑板上一个字或一句话,不断向四周同学询问。特意把笔记做得很
2019/8/3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9
谢谢欣赏!
2019/8/3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