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8.4焦耳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四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2.猜想与假设
教师:首先,我们先进行猜想和假设,我们都知道,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过程,电流做了功,把电能转化成了内能,而电流做功的多少与电流的大小有直接关系,所以你的猜想是什么?
教师:很好,电流做功的多少除了和电流的大小有关,和通电的时间也有关系,所以,你的猜想是?
二、内容概述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和电热的利用与防止”三部分内容。首先,通过引入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效应,帮助学生理解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接着,详细阐述焦耳定律引导学生认识电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二、学生对焦耳定律的初步认识
在学习焦耳定律之前,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电流的热效应这一概念,对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焦耳定律的具体内容、适用范围以及应用方法等方面,学生往往缺乏深入的认识。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焦耳定律的全面认识,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三、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重点
焦耳定律的理解、焦耳定律的应用、电热的计算。
难点
教学难点:电热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设计与分析、焦耳定律公式的物理意义
材料准备
干电池(5号)、干电池(1号)、锡箔纸,废旧钥匙、热熔胶、细铜丝、焦耳定律演示器、泡沫、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焦耳定律。首先,我们来观察两个演示实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采用观察法、讨论法、讲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8.4《焦耳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例如,讲解电热水壶加热水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热量与能量的关系。
2.设计实验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热量转换的过程,例如,进行热量转换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热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焦耳定律的实际应用场景,例如,播放电热器加热食物的实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焦耳定律。
3.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和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例如,让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或者分析电热水壶加热水的原理。
2.强调作业的完成标准和提交时间,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小组评价,使学生能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例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电流强度、电阻和通电时间下产生的热量,并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出焦耳定律的表达式。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热量转换的过程,例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强度、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相互交流和学习,例如,让学生互相评价小组合作实验的结果,共同提高。
第18章第4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18章第4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应该得到充分的满足和引导。
因此,我设计了这一节主题活动——《焦耳定律》。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实践操作、互动交流的方式,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焦耳定律。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物理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焦耳定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焦耳定律的基本概念。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深刻理解焦耳定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幻灯片。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焦耳定律实验套件,包括小电机、电阻丝、电池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焦耳定律的背景和基本概念。
2. 实践操作: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知识拓展:我通过幻灯片,向孩子们介绍焦耳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焦耳定律的基本概念。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深刻理解焦耳定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认真反思了本节课的实施情况,认为活动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孩子们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了焦耳定律,并对物理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我也考虑到了如何进行拓展延伸。
我计划在下节课中,让孩子们自己设计焦耳定律实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我相信,通过这一节主题活动,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观察、思考和实践,这对他们的成长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的实践性二、实践操作的互动性在实践操作环节,我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18 4焦耳定律 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焦耳定律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①能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电热的大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知道焦耳定律;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控制变量的物理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2.科学思维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方法。
3.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并确定研究方法及实验操作中各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难点: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及焦耳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分析焦耳定律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四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能与内能之间转化的具体体现。
教材在电功、电功率之后安排焦耳定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由“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和电热的利用与防止”三部分组成,研究电热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焦耳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教学中,做好实验及分析实验现象是关键。
同时,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实验时的不确定因素导致难于掌控时间和教学内容太多,我把本节内容教学设计为2课时,第1课时内容:电流的热效应和焦耳定律。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注重科学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18.4焦耳定律小明同学的爸爸出门前嘱咐他好好写作业,不要看电视。
爸爸回来时看到他在认真写作业,电视机也没打开,很高兴。
可是用手一摸电视机后盖后就发现,小明刚看过电视。
你知道小明的父亲是根据什么道理来判断的吗?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节课。
活动2【活动】电流的热效应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为内能,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问:电炉丝通过导线接到电路里,电炉丝和导线通过的电流相同。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18.4《焦耳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1.能够运用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焦耳定律的规律。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3.学会从生活教学过程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在实验环节,学生将观察热能转化的过程,并记录相关数据。在数据分析环节,学生将根据实验数据探讨热能转化的规律。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进行总结归纳。我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讨论中提到的焦耳定律的应用实例,并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焦耳定律的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作业小结
在本节课的结束环节,我布置一道与焦耳定律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热能转化现象。通过作业小结,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合作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焦耳定律的知识。同时,我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学习和成长。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提问和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热能转化的关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焦耳定律的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热能转化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热能转化的现象呢?”然后,我可以展示一个实验现象,如烧水时水温升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热能转化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焦耳定律。
18.4焦耳定律(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8.4 焦耳定律(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案:18.4 焦耳定律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和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焦耳定律。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能量转换和能量传递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焦耳定律,理解其含义和应用。
2. 能够运用焦耳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焦耳定律的定义和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现象中抽象出焦耳定律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
2. 讲解:介绍焦耳定律的定义,解释其含义和应用。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焦耳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焦耳定律的定义和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现象中抽象出焦耳定律的概念。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焦耳定律的含义和应用,并能够运用它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学习,了解更多关于能量转换和能量传递的知识,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引入:我选择了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能量的转换。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电阻大小、电流强度和热量产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理解焦耳定律打下基础。
2. 焦耳定律的讲解:在讲解焦耳定律时,我会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其含义。
我会强调,焦耳定律是描述能量转换的一个重要规律,它指出,电流通过电阻时会产生热量,这个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的值以及通电时间成正比。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8.4焦耳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焦耳定律。具体包括:
1.提出问题:为什么烧水时水会变热?热水袋为什么能取暖?引导学生思考热能是如何转化的;
2.设计思考题:让学生结合实验和讨论,思考并回答思考题,如焦耳定律的定量关系是什么?如何运用焦耳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热量转化的规律,进一步理解焦耳定律。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详细讲解焦耳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涵。首先,我会介绍焦耳定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焦耳通过大量实验,总结出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定量关系,即每秒钟每千克物质吸收的热量是4184焦耳。然后,我会通过示例和公式,讲解焦耳定律的具体运用,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焦耳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焦耳定律。通过提出问题、设计思考题和问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和讨论。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分享和互补,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热能转化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我会拿出一个热水袋,提问学生:“为什么热水袋能取暖?”让学生思考热能是如何转化的。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能量守恒定律,提醒学生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与能量守恒定律有关。
(二)讲授新知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具体包括:
1.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反思自己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8.4《焦耳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3. 简介焦耳定律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焦耳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讲授新知
1. 讲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焦耳定律的公式及其意义。
2. 通过示例,解释电流热效应的应用,如电热器、电动机等设备的能量转换效率。
(二)问题导向
1. 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热效应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等,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2.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焦耳定律的奥秘。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解决问题。
2.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借鉴、相互激励,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持续改进和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电饭煲、电热水器等家用电器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电流热效应,激发学生学习焦耳定律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焦耳定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2.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合作、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通过对电流热效应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能量观念,认识到能源的宝贵和珍惜,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八章第4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1)复习焦耳定律的概念、公式及其影响因素。
(2)完成课本第十八章第4节后的练习题,重点关注与焦耳定律相关的计算题。
2.实践应用:
(1)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运用焦耳定律分析电流产生的热量,并撰写一篇短文,阐述焦耳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推荐优秀报告在全班分享。
5.家庭作业:
(1)完成一份焦耳定律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焦耳定律的定义、公式、影响因素、实际应用等。
(2)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鼓励孩子在家中尝试运用焦耳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注意事项: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焦耳定律的公式:教师推导并解释焦耳定律的公式,Q=I^2Rt,让学生理解各个物理量的含义。
3.影响因素:分析焦耳定律中各个因素对热量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电流、电阻、通电时间与热量的关系。
4.实际应用:介绍焦耳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器发热、电热器等,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如何验证焦耳定律?
(2)实际生活中,如何应用焦耳定律来节约能源?
(3)焦耳定律与电功率的关系是什么?
2.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共同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课堂练习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与焦耳定律相关的实例,如电热水壶、电热毯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4节焦耳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实验操作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4.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进行学以致用的实践锻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设计实验情境,如串联电路中不同电阻产生的热量比较,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体验电流产生热量的现象。
3.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焦耳定律的发现历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焦耳的贡献,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尊重和热爱。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电流为什么会产生热量?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设计问题链,引导学十八章第4节焦耳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4节焦耳定律”,该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规律,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焦耳定律是提高学生物理素养的关键。本节内容主要从实验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探究电流产生热量的影响因素,进而得出焦耳定律的表达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焦耳定律的实验现象,解释电流产生热量的原因。
2.讲解焦耳定律的表达式Q = I^2 * R * t,引导学生理解电流产生热量的影响因素。
3.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电流热效应的理解和看法。
2.引导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共同完成实验报告。
《焦耳定律》优秀教案(精选9篇)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焦耳定律》优秀教案《焦耳定律》优秀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焦耳定律》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焦耳定律》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知道电流的热效应,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运用,知道电热器的原理及构造。
2、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学生能从感知事物→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动手动脑探究科学规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科学探究、知识迁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的思想和精神,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精神,渗透实事求是和科学献身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如何使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引导下的科学探究,加强组内同学间的合作、讨论和交流,加强师生间相互反馈,以问题和小组交流贯穿教学的始终,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解决新问题。
开学时就将学生4人一组分组,分组时男女生分开后,自由组合,便于讨论与交流,随着学习的深入,可适当调整小组成员,每个组至少有一个好的同学能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带领小组同学开展自主式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学生用:铁架台、学生电源、大号试管和温度计各三支、导线若干、量筒、煤油、电阻丝(5、10、10欧各一根,教师课前用电炉丝截取并焊好导线)。
每小组一套。
教师用:与学生的基本相同,温度计改用数字的,另加各种电热器(电炉、电饭锅、白炽灯、电风扇等)、多媒体课件及教学平台。
五、探究实验:研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
六、教学活动实录(部分):(一)导入新课师:(教师出示电饭锅,白炽灯、电风扇)这几种电器各有什么功能?生:煮饭、照明、吹风。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8.4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8.4 焦耳定律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体验,深入了解焦耳定律。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到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焦耳定律的定义和意义,掌握能量转化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焦耳定律的定义和能量转化的原理,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焦耳定律演示仪、能量转化演示仪、实验器材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能量的转化,引发学生对焦耳定律的好奇心。
2. 讲解:通过演示仪,向学生讲解焦耳定律的定义和能量转化的原理。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焦耳定律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活动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焦耳定律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焦耳定律。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课《焦耳定律》的教学设计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能量的转化,让学生对焦耳定律产生兴趣;如何讲解焦耳定律的定义和能量转化的原理,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焦耳定律的应用,并能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第一个重点细节,我采用了引入实验的方式。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能量的转化,引发学生对焦耳定律的好奇心。
在实验中,我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问他们对于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想法。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8章第4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5.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表现等,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设想实施:建立评价标准,定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练习结束后,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1.知识点回顾: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焦耳定律的概念、公式和应用。
2.重点强调:强调焦耳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注意焦耳定律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4.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设想实施:提供自主学习指导材料,设置小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3.实践体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亲身操作体验焦耳定律的应用,加深理解。
-设想实施: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实验项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实验后组织反思和交流。
4.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和练习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5.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焦耳定律的理解与应用:焦耳定律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学生需要理解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掌握焦耳定律的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生动的物理实验和形象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起焦耳定律的直观认识。同时,设计梯度性的习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开始时,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8.4《焦耳定律》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8.4《焦耳定律》教案设计第一篇: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8.4《焦耳定律》教案设计备课大师:免费备课第一站!焦耳定律●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2.知道利用电热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到科学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热爱科学的兴趣.2.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学生用:烧瓶、温度计、铜丝、电炉丝、导线、煤油、电源.演示用:电炉、电熨斗、热得快等电热器、投影仪.●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一定能举出许多电能变成热能的例子.通过对电能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谁还记得这是电流的什么效应?[生]这叫电流的热效应.[师]在前面课程小灯泡的发光实验中,同学们曾有意地去触摸过小灯泡,感觉小灯泡(同学们一起说)热.有没有同学触摸过导线,如小灯泡连接的导线热不热.[生]我摸过,没感觉到热.[生]我也在家里摸过做饭的电饭锅,饭都熟了,导线也没感觉到热.[师]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的电流相同吗?[生]相同.[师]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了相同的电流,用电器发热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今天同学们就来一起探讨电流经过用电器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有关.二、进行新课1.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想想做做][师]同学们四人一组,选择你们面前的仪器设计实验,讨论如何做,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生]为什么要用煤油,用水不可以做吗?第二篇:九年级物理教科版焦耳定律教案《焦耳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 知道电流的热效应②知道焦耳定律③ 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知道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 通过学习电热的利用和危害,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②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电流产生热效应跟什么因素有关(也就是焦耳定律)。
18.4《焦耳定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
18.4《焦耳定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在进行《焦耳定律》这一节的教学设计时,我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在理解能量转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能量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从而引入焦耳定律的概念。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一节课的时候,我采用了从实践到理论的思路。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能量转换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能量转换中的损失问题,引入焦耳定律。
这样的设计方式旨在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感受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能量转换的概念。
2. 让学生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焦耳定律的公式及其含义。
难点:焦耳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仪器、投影仪、电脑。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记本。
五、活动过程1. 实验观察: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能量转换的过程,记录下实验数据。
2. 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能量转换中的损失问题,让学生尝试解释损失的原因。
3. 引入焦耳定律:在学生对能量转换损失问题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引入焦耳定律的概念,解释其含义。
4. 公式推导: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推导出焦耳定律的公式。
5. 应用讨论:让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焦耳定律的公式及其含义。
难点:焦耳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学生写了实验报告,并对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了反思。
同时,我布置了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
在课后拓展延伸中,我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焦耳定律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能量转换和焦耳定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实验操作和实际问题解决中,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推导焦耳定律公式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18.4焦耳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知识运用能力。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存在的疑问。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人性化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2.设计实验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电流的热效应,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创设生活实际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是什么?
2.组织学生进行探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假设和解决方案。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分析,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和能力发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报告、课堂提问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掌握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4.引导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八章第4节焦耳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如实验操作是否准确,数据记录是否可靠,问题解决是否彻底。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实验和解决问题中的表现和进步。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并提出改进建议。
4.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掌握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比的规律。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问和解答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认真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假设和观点。
本节课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注重解题的步骤和逻辑性。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深入理解焦耳定律的原理和应用。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四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3)思考焦耳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2.选做题:
(1)查阅资料,了解焦耳定律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并撰写一篇短文。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焦耳定律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的适用性。
3.思考题:
(1)为什么电流通过电阻会产生热量?这与电阻的物理本质有何关系?
(3)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焦耳定律的正确性?
2.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布置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计算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焦耳定律的正确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焦耳定律的理解与应用:焦耳定律是描述电流热效应的重要规律,学生对定律的理解和运用是教学的重点。特别是如何将定律与实际电路相结合,解决具体问题,是教学的难点。
2.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操作不规范、数据记录不准确等问题,需要教师着重指导。
(2)给出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讲解如何通过实验验证焦耳定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验证焦耳定律。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4.总结与拓展: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焦耳定律,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引导学生思考焦耳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庭电路的热损耗问题。
2.生活实例:教师展示电热水壶加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8.4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本节课学到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
2.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巩固所学内容。
3.教学策略:鼓励学生主动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有效的学习体验。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物理规律在科技发展和人类进步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敬畏和探索精神。
6.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表现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电热现象,如电热水壶加热、电热毯取暖等,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电热器是如何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吗?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思考电流与热量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教学策略:运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电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介绍焦耳定律的概念、表达式及适用条件,解释电流、电阻、通电时间与产生热量之间的关系。
2.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图示、示例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焦耳定律的内涵。
3.实验设计题:请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焦耳定律。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所需器材,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4.计算题:布置一些涉及焦耳定律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电流产生的热量、电阻的发热功率等。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8.4焦耳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8.4焦耳定律的内容,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需要理解焦耳定律的内涵,掌握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二次方、导体的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设计一系列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等环节,深入理解焦耳定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这些教学策略的运用,我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焦耳定律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4.利用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学习支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电流热效应的实例,如电热毯、电热水壶等,引发学生对电流热效应的好奇心和兴趣。
2.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共同分析实验结果,归纳出焦耳定律的规律。
3.组织小组分享,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实验过程和发现,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2.鼓励学生评价他人的表现,学会给予肯定和提出建设性意见。
3.小组合作:在实验和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并分享结果。小组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焦耳定律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焦耳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热效应的现象及能量的转化。
2、通过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能够利用焦耳定律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利用焦耳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简单现象。
4、举例说出生活中利用电热的实例,了解电热的危害和防止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和理论分析的能力,体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进行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树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焦耳定律、电流热效应的应用、电热的计算难点:电热大小的影响因素的猜想和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多媒体课件、电阻丝(1个10欧、3个5欧的电阻丝)、密封容器(2个)、U形管(装有颜色的液体)、橡胶管、烧瓶(1个)、煤油、温度计(1个)、学生电源(12V)、开关、秒表、导线(若干)【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景创设】: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观看并思考二、进行新课实验准备2008百年一遇的雪灾席卷整个南方,电线上结了厚厚的冰,竿倒线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造成经济损失2000亿。
科技人员攻关研究出“直流融冰”新技术,对冰熔化,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你知道这种新技术的基本物理原理吗?(设计意图:利用中国重大事件为背景,激发学习兴趣)【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十八章第四节《焦耳定律》【引入】:像电暖气等生活中很多用电器,通电以后会产生热量。
你还知道哪些电加热的设备吗?【小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要发热,电能转化成内能,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质疑】:“小太阳”电暖气和电炉都是由电炉丝发热,电炉丝A和导线B相连,通过它们的电流相同。
为什么电炉丝热的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热呢?换句话说,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请同学们作出合理猜想。
(注:学生猜想因素有哪些,不一定能想到,老师适时给以提示。
)【实验指导】:电流产生热量有多有少,你能从提供的器材中,比较出热量的多少吗?电阻丝、密封容器(带有小孔)、U形管(装有颜色的液体)、橡胶管、烧瓶、煤油、温度计【播放课件&点拨】:转换法反映产生热量的多少电热水器、电熨斗、热得快、电饭锅等等猜想:1、与电流的大小2、与电阻的大小3、与通电时间的长短4、……小组讨论1、电阻丝加热密封容器中的空气,推探究实验1、探究产生热量Q 与电阻R 的关系方案一方案二(说明:若学生想不到,老师可展示课件。
)方案一:电阻丝加热密封容器中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形成;液面差越大,产生的热量越。
方案二:烧瓶内装有煤油,电阻丝产生热量会使温度升高,用测量温度;温度越高,产生热量的越。
【小结】:实验中,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其它直观形象显示出来,我们称之为转换法。
以上两种方案中,加热空气快?还是加热煤油速度快?【过渡】:所以我们就选用第一种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实验一:探究产生热量Q与电阻R的关系【实验指导】:1、通过我们的猜想电流产生的热量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应该采用什么探究方法?2、当探究产生热量Q与电阻R的关系时,如何控制变量呢?一个10欧、两个5欧的电阻丝,我们怎么选?3、如何才能更好地让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通电时间一样?【进行实验】:动U形管中液体,形成液面差2、电阻丝加热煤油,用温度计测量煤油的温度液面差、多温度计、多方案一快;方案二煤油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大,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才会升高,所以慢小组讨论1、控制变量法2、应让电流、通电时间一样,改变电阻的大小;选一个5欧和一个10欧的2、探究产生热量Q 与电流I的关系3、探究产生热量Q 与通电时【引导】:哪个电阻的液面差明显?说明了哪个电阻产生的热量多?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其过程。
)实验二:探究产生热量Q与电流I的关系【实验指导】:1、当探究产生热量Q与电流I的关系时,如何控制变量呢?2、一个10欧、两个5欧的电阻丝,我们怎么选?3、两个容器中密封同样的电阻,在另一个容器的外部,将一个电阻和这个容器内的电阻并联,因此通过两容器中的电阻的电流就不同。
【进行实验】:(设计意图:通过电路图便于学生更好理解通过两密封容器内电阻丝的电流为何不等)【引导】:哪边液面差明显?是电流大的还是电流小的产生的热量多?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实验三:探究产生热量Q与通电时间t的关系【实验指导】:当探究产生热量Q与通电时间t的关系时,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第一次通电5s,第二次通电10s.3、将两个电阻串联观察实验现象1、10欧的液面差大2、电阻大的产生热量多3、当通过导体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小组交流、讨论1、让电阻、通电时间一样、改变通过电流的大小2、选两个5欧的电阻丝观察实验现象1、左边液面差明显2、电流大的产生热量多3、当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间t的关系焦耳定律【进行实验】:【引导】:哪次通电形成的液面差明显?可见产生的热量多少与通电时间有什么关系?【师生共同总结】:当电流通过导体时,电流越大、电阻越大、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
【自学指导】: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首先对此作出了卓越的探究,请大家阅读课本100页第二部分以及图18.4-4《焦耳简介》,回答以下问题:1、焦耳定律的内容是什么?2、公式如何表示?3、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焦耳定律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焦耳定律。
公式:Q = I ²R t【例题】一根60Ω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源上,在5min内共产生多少J热量?【学生示范】解:通过电阻丝的电流为:AVRUI6.06036=Ω==电流产生的热量为:Q=I²Rt =(0.6A)²×60Ω×5×60s =6480J【指导】理清学生的解题思路,规范解题过程【针对练习】某导体的阻值为4 Ω,通过0.5 A量越多。
学生回答让电阻、电流一样、改变通电时间的长短观察实验现象1、第二次液面差大2、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3、当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大小相同时,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自主学习、回答问题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焦耳定律。
2、Q=I²Rt3、Q—焦耳(J)I—安培(A)R—欧姆(Ω)t—秒(s)产生热量Q与消耗电能W的关系的电流时,则1 min产生多少热量?(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让学生养成规范解题过程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以致用】1、我们学习了焦耳定律,你能回答当电炉丝A和导线B通过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的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2、你知道“直流融冰”新技术,即在输电线路中输入3000A左右的大电流,对冰熔化的物理原理吗?(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中走进物理,探索物理知识的奥秘,再从知识的殿堂中回归生活。
)【设疑】电视机、电动机、电暖气都标有“220V,200W”,把它们并联在220V的电压下,则相同时间内产生热量Q最多是?为什么?【点拨】(1)电流通过导体时,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而没有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Q和消耗的电能W的关系是Q=W,这样的电路称为纯电阻电路。
例如电炉,电饭锅,电热水器,电烤箱,电热水壶等用电器,计算热量还可用Q= = = = 。
(2)像电动机、电视机消耗的电能除转化为内能还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这样的电路称为非纯电阻电路,Q W。
所以计算非纯电阻电路产生的热量只能用公式Q=I²Rt。
练习产生60J的热量讨论、交流1、导线的电阻很小,而电炉丝的电阻很大,由焦耳定律Q=I²Rt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电流越大、热量越多,因此电炉热得发红,而导线却不热。
2、当电阻、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讨论、交流由W=Pt可知,消耗的电能一样多;电视机:W=Q+光能电动机:W=Q+机械能电暖气:W=Q所以,电暖气产生的热量多电热的利用和防止(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流产生的热量Q的计算,认识得到提升,能够灵活运用公式。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101“电热的利用和防止”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电热对我们是有利还是有害的?(2)、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利用电热的?(3)、有时电热会给我们造成什么危害?我们又是如何防止的呢?【展示课件】电热器的优点: 清洁卫生,无污染,效率高,便于调节温度。
电热的危害:电热过多,损坏物品电熨斗忘记关电源在高温下,长时间使用电脑防止措施:设法散热<自主学习回答问题1、既有利又有害2、电熨斗、电饭锅、电热水器等3、烧坏用电器;烫伤4、(1)电视机的后盖有很多孔,就是为了通风散热,使用时一定要把防尘布罩拿开。
(2)电脑里安装了微型风扇,把热吹走(3)不要长时间使用观看课件增强安全意识(1)加散热窗(2)加风扇(设计意图:从课堂走向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电热的利与弊,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生活是最深刻的实验”,渗透安全用电教育,体现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方法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见附件1 学生梳理知识课堂检测师巡视、讲评见附件2 完成检测题布置作业见附件3 课后完成【板书设计】第四节焦耳定律一、电流的热效应:三、焦耳定律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焦耳定律。
2、公式:Q=I²Rt3、与消耗电能的关系:Q= W(纯电阻电路)四、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电热器的优点:清洁卫生,效率高,方便调温。
防止措施:设法散热(1)加散热窗(2)加风扇【教学反思】一、教案的“亮点”1、本节重点内容探究电热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全过程,从猜想到设计实验到得出实验结论,都是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和讨论而完成的。
尤其是设计实验的环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能力,设计出了多种实验方案,并对每一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评估,使学生的设计实验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较好的渗透了物理思想。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提高了他们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辩证分析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整堂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思想,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育理念。
例如:(1)用“转换法”体现产生热量的多少,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比较产生热量多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