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精典)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c91e42687cd184254b35356a.png)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考点一、生产决定分配
【特别提示】 在社会再生产中,生产是处于决定 作用的环节,分配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 带。
• 【拓展思维】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 (1)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2)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4)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 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
高考复习策略
3.本课时的主线是个人收入的分配,所以复习中我们必 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 ①结合不同所有制经济中的收入所得,区分各种不同的分配 方式。 ②结合“国强民富”发展规划,认识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 ③结合社会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调节收入差距的具体措施 ,分析社会公平维护的具体策略。 ④分析财政和税收在维护社会公平中的作用。 ⑤运用收入分配公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知识,认识 我国事业单位将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制。
为什么
(4)对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主体”的认识
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特别提示】 1.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①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 配、按劳动要素分配。②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资本、 技术、信息、管理等要素分配。 2.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并非都是按劳分配
考点考向概览
考点概览
7、个人收入的分配 ⑴分配制度 ①生产决定分配 ②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③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 ⑵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①收入分配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 关系
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重点考查 收入分配方式和社会公平的维护 。社会公平的维护经常与宏观调 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结合
2.从试题类型上看:选择题和 材料题都是考查的重点,选择题 聚焦于分配方式和维护社会公平 的具体措施。材料题多立足生产 、分配、消费的关系,考查收入 分配公平的维护对我国经济发展 的影响及其措施。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https://img.taocdn.com/s3/m/7894351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7.png)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活动。
国民收入分配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国民收人分配决定个人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分配原则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之上的:因此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
按劳分配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而且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按劳分配作为分配方式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所决定的。
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不是为了否定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恰恰相反,只有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其他分配方式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做到效率和公平的正确结合。
经济学上的效率,可以用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来衡量。
公平的内涵主要包括:第一,机会均等。
第二,规则平等。
第三,差距适度,共同富裕。
3、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人们才有可能去实现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尽可能全面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尽快增加物质财富。
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
实现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首先,劳动者之问劳动存在着差别,这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根本原因。
其次,经济条件的差别也必然造成劳动者的富裕有先有后。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收益不平衡,必然造成富裕程度的不同。
最新届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课件
![最新届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80cdfe7375a417876f8f8c.png)
⑤ 政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 区域经济发展
⑥ 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物 质保障的作用
2、效率 : 含义、重要性 3、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特别提醒
1.我国的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和分配政策。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是要先提高 效率,然后注重公平,而是要同时进行。
3.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均兼顾了效 率与公平,不能认为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而忽略 了效率,也不能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 而忽略了公平。
解题注意 (1)先判断企业的性质。 (2)科技人员的收入要具体分析 (3)按劳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劳动收 入 (4)能判断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5)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会拉开收 入差距,但不意味着导致两极分化
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国企上班 在私营或外资企业工作 存款利息收入 做个体生意 炒股股息收入 下岗领取生活保障金 房屋出租
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是社会主 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②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 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 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
适用范围:个体经济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适用范围:私营或外资经济
(新教材去掉)
②具体内容:按劳动、土地、资本、信息、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分配。 《名师》P40右深度剖析 P39左特别提醒 ③ 意义和优越性:
(3)福利性 、社会保障收入 等
分清: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 财产性收入 《名师》P40深度剖析(两个)
(定稿)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课
![(定稿)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课](https://img.taocdn.com/s3/m/745a89209b89680202d8258e.png)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1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
【例1】(2009·安徽)为了“扩内需、保增长”,2009年国
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 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
省注级意预:算管理。居民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属于
农而A.村农债集民务收体流入经转济土B.红中地利,所收得农入的民收承C.入包劳土,动收地是入经以营土D.所地资得要本素是收入所按(得劳的分D收配)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 ——资本、技 术、土地、劳动力 等要素
3、生产要素参与社会分配的意义
①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 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 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 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 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3、意义
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 能,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体现了劳动—者—共对同劳劳动动者﹑的平积等极分意配义的社会 地位。
——对社会的积极意义
(二)其他分配方式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其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
【答案】 C
2.(2009年天津高考文综·1)2009年初,我国政 府推出新医改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 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 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这项改革有利于( )
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解析】 审题时抓住题干中“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 卫生服务”等有效信息,体现了这一项改革有利于实现 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C是正确的。A、B、D都是 正确的,但与题干中人人享有基本医疗这一主题不相吻 合,不选。
高考政治 (必修ⅰ)一轮复习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考政治 (必修ⅰ)一轮复习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a002b8a001f69e31433294d3.png)
4.“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 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下列选项中
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 )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③扩大财产性收入 ④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设问强调的是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
施,①不属于再分配,③不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②④既是
再分配,又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故选 D。 [答案]D
11
考点 1 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答案]D
25
考点 2 效率与公平 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1)效率。 ①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 效利用的程度。②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如果分配方式有利 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发展;反 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发展。 (2)公平。 ①含义:A.“合理”。公平不在于差距的大小,而在于差 距是否合理。所谓“合理”就是差别既不能影响社会稳定,又
27
能给人以激励,促进效率。B.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 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 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②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A.从社会角度看——公平的收入 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即共同富裕)的体现。
B.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 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C.从国家、企业和 个人三者的关系看——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 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 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第七课高一上学期政治第七课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七课高一上学期政治第七课复习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69fbeb7f121dd36a32d82c6.png)
(注意:★代表知识重点,下划线表示必背知识哦)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 知识提纲(本课有两框: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2.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内容】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原因】实行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原因:(1)生产决定分配。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而且发展不平衡,所以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3)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3. 按劳分配【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不能实行按需分配);(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举例】(1)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2)农民承包集体的土地、林地、鱼塘等获得的收入。
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课件新人教必修1
![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课件新人教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00c660b5783e0912a3162ac5.png)
知识点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__生_产__要_素____ 按贡献参与分配的__制_度_____。
知识点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原因
? 1.基本内容:在__公_有__制_____经济中,在对 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 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__多__劳_多__得_____, ___少_劳__少_得_____。
2.原因
(1)必要性
由现实 的经济 条件决 定
? ②__再__分_配_____更加注重公平。
知识点5: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 表示_资__源__有__效_ __利__用__的__程__度_____ 。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一致性:效率
物质前提 保证
公平
(2)矛盾:二者分别强调 __不__同__的__方__面__ 。
??①前提: 生产资料公有制 。
?②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
? ?
的发展水平
。
??③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
? 的性质和特点 。
? (2)重要性(意义)
? 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 ___积_极__性____和__创_造__性_____,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_社__会_生__产____ 的发展。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d84cd10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6.png)
①数据广泛融入生产过程,具有独特创造力
②数据是最具流动性的基础性资源
③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
④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日益凸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表是某居民2021年一季度收入占比一览表。该表格表明( )
内容
收入比 例(%)
工资薪 金收入
40
国债 收入
7
股票 收入
10
利息 收入
温馨提示 公平不等于消除收入差距。
(2)原因
角度
社会主 义本质
具体经济意义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做大蛋糕与分好蛋 糕的关系
社会 再生产 分配政策
只有把蛋糕做大了,每个人分得的蛋糕才会多,如果蛋糕太小,怎么分 都难以令人满意;只有做大蛋糕的同时把蛋糕分好了,人民群众的积极 性、创造性才能不断发挥出来,把蛋糕不断做大
温馨提示 四种方法判定分配方式
依据范围 (所有制)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不一定都 是按劳分配,还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等
依据分 配尺度
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公有制中属于按劳分配,非公有制中属于 按生产要素分配);凭借资本、土地等获得的收入是非劳动收入所得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考点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1.我国的分配制度 (1)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客观必然性
提醒 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2.按劳分配为主体
含义 形式 必然性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 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①工资、奖金、津贴(国家机关、公有事业单位、公有企业、公有控股企业中) ②联产计酬(农业集体经济中)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37e2a88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6.png)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收入差距扩大
如果过分强调公平,可能会导致 平均主义,抑制个人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从而影响整体效率。
效率低下
如果过分追求效率,可能会忽略 公平,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影响 社会稳定。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要保障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要提高效率,推动经济发展。
按需分配
根据个人的需求和贡献进 行分配,通常在共产主义 社会中实现。
分配方式的演 变
计划经济时期
实行按劳分配,强调公平 优先,但忽略了效率。
改革开放初期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注 重效率,但导致了收入差 距扩大。
当前阶段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度,兼顾公平和效率。
分配方式的改革
高三政治一复第 七个人收入的分配
contents
目录
• 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理论 •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 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分配方式的种 类
01
02
03
按劳分配
根据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 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 少得。
按生产要素分配
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进行 分配,包括资本、技术、 管理等要素。
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 率直接相关,体现效 率与公平的统一。
按劳分配的意义
促进效率
按劳分配能够激励劳动者提高劳 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保障公平
按劳分配能够保障劳动者获得与其 劳动付出相匹配的报酬,实现公平 原则。
稳定社会
按劳分配能够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 活需求,维护社会稳定。
按劳分配的优越性
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失衡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一)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01708ce826fff705cc170a8e.png)
该是相对的,是存在合理、适度的差距的。因此,维护这样的公平,
才能给人以激励,创造一个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 创造,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效益最大化,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
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
经济具有活力和效率,所以效率只能建立在这样的公平基础上。 2.要效率就不能讲公平,
(2)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
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民之间的经济利益,实现
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平均主义抹杀人们的贡献,其本质是
(3)如何实现社会公平:从根本上说,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增加人们收入,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 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 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要逐步提高居
【高考题例
(2010· 安徽卷3)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 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 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 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44000元 C.49000元 26000元 21000元 B.36000元 D.44000元 19000 11000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解析】党和国家倡导的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A说法 与现实不符;C说法错误,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说法错误,发挥 【答案】 B
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
![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6797a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a.png)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 的分配制度改革已经取 得了一定的成效,居民 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 入分配差距逐渐缩小,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 著提升。
05
个人收入分配中的问题与对
策
个人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与对策
总结词
个人收入差距过大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详细描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分化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仅会影响社会的 公平和稳定,还会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个人收入分配的意义
个人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作业布置
01
02
03
完成课后练习题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课后练 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加 深对个人收入分配的理解 。
思考题
过分追求效率可能导致不公平
03
如果过于强调效率,可能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造成社会不公
。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中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初次分配中兼顾公平与效率
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收入分配,同时加强政府对初次分配的调控, 防止收入差距过大。
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
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对收入进行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促 进社会公平。
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 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 分配课件
• 复习导入 • 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 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 • 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 • 个人收入分配中的问题与对策 •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目录
01
复习导入
上节课内容回顾
01 02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七课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七课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2ecd86658fafab069dc02ff.png)
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
国有企 业 承包土 地所得 政府、 事业单 位
按 劳 分 配 为 主 体
福 利 性 分 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社 保 获 得 收 入
多 种 分 配 方 式 并 存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 得分配(个体经济)
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 土地、房屋、资本、技 术、管理)(私营、 外资)
实施范围
分配依据
分配内容 分配原则
2.原因分析: --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直接原因:
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B.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 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现实意义:
A.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 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生产 力的发展 B.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1.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问题”和“收 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是我国最突出的三大社会问题。对 此,政府应该: A.积极发展经济,鼓励效率优先 B.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拉动经济增长 C.提高人民币汇率,增加社会财富 D.调整经济政策,更加注重分配公平
32.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 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更加注重公平” 有助于: ①让一部分人首先富裕起来 ②全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④实现整个社会的同步富裕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 33.以下反映初次分配中有利于社会公平的措施有: A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B .提高行为税 C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D .免征个人所得税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学案全面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学案全面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601be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3.png)
个⼈收⼊的分配教案学案全⾯版第七课个⼈收⼊的分配教案(复习课)李洪丽⼀、新课标要求与教学⽬标新课标基本要求:阐述我国实⾏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教学⽬标:知识⽬标1、识记按劳分配、按⽣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按⽣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前存在的多种分配⽅式,并确认按⽣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4、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5、理解为什么要坚持效率优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涵义;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6、结合现实⽣活中存在的收⼊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意义。
能⼒⽬标1、培养学⽣全⾯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活中的收⼊分配差距,提⾼综合分析问题的能⼒。
2、培养学⽣全⾯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活中的收⼊分配差距,提⾼综合分析问题的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产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1、我国实⾏这种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2、合理的收⼊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三、教法设计讲授法合作探究归纳法四、两情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解决为谁“⽣产的问题”⼀个⼈消费⽔平的⾼低在很⼤程度上取决与收⼊⽔平,⽽收⼊主要是劳动创造的、“分配”⽽来的。
“怎样分配”是每个劳动者息息相关的事情。
第⼀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并存”分析了“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多种⽅式并存及社会意义。
第⼆节“兼顾效率与公平”,解析了效率、公平的含义,提出坚持这⼀原则的基本要求学情分析学⽣的总体⽔平不⾼,多知识掌握和获取的能⼒较差,缺乏⾃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对于学习的⽬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
再加上本课设计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分配原则的相关知识点较抽象枯燥,离现实⽣活相差太远,学⽣理解和把握起来有⼀定的难度。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课件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d9a1df80eb6294dd886cdd.png)
解 析
D
外资企业的年薪为按劳动要素分配,转让一项专利技术收 入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炒股收入为按资本要素分配。
核心考点一 考点梳理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 重点整理 1、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必要性和意义)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考点四、收入分配公平 • 1、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体现(是什么)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 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 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 特别提示: (1)收入分配公平不是坚持平均主义 (2)收入分配的公平是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 围之内,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考点四、收入分配公平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 的重要制度保证。 • (2)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 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 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 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 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为什么?)
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 济发展、社会和谐。 ②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 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要用新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课件
![要用新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c71bf7770bf78a652954ea.png)
你认为还有哪些措施也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 平?
1.根本上,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2.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劳动报酬增长 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增长
3.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5.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调节收入分配。 6.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 政策。 。。。。。。
1. 收 入 分 配 公 平
考点四、收入分配公平
(1)效率与公平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 公 缩 高效率的保证。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 平 小 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2)分配与消费: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的收 经 入 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利于引导生产,扩大内 需。 济差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 意 距 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 义 、 富裕的目标。 维 (4)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 护 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要求。 (5)经济发展方式: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社 会 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投资、出口与消费协调拉 动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复习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承上启下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四大环节及其关系
分配、交换 (桥梁和纽带)
生产
(决定环节)
消 费 (最终目的和动力)
高考复习策略
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阐述了个人消费品的分 配方式,我们可以从“分什么”、“谁来分”、“怎么分” 三个角度来复习。 “分什么”强调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谁来分”主要 涉及国家、企业和个人;“怎么分”主要强调按劳分配为 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分配过程中强调 “把蛋糕做大”和“把蛋糕分好”两个方面,即效率与公 平的关系。 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本单元主要强调了社会再生 产中的分配环节,复习本单元必须把握一个重点,认识两 个领域,明确三项保障。 一个重点就是社会公平的维护。两个领域就是初次分 配和再分配如何维护和实现公平。三项保障就是健全制度 保障、财政保障和税收保障、分配政策保障。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78a53fd647d27284b7351d1.png)
②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
劳动 资本 技术 管理
:县一小对面的“天津狗不理汤包”
:“粤北行”有限公司是由董事长蔡能强于请问① “天津狗不理汤包”的
2003年创办的总投资400多万元,占地面积 8000多平方米的企业。2004年聂宗仁带着技术
老板个人收入是什么分配方式?
进入公司并担任生产厂长,负责公司生产管理
分配原则:
效率原则 公平原则
矛
斗争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盾
同一性(一致性)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如何实现这一原则:
①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 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 达到共同富裕
②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③正确处理好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和再次分配注重公 平的关系
练习
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 则,这一原则的含义是( )
A、既要防止收入过分悬殊,又要防止平均主义 B、既要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
距;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C、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提倡先富帮
后富 D、人民生活水平既要不断提高,又要依法纳税
练习
兼顾公平,就是要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防止 两极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要防止两极 分化,实现社会公平( )
A、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 节,不可忽视
B、初次分配注重公平,以兼顾社会各方面的利益, 促进效率提高
C、再分配注重效率,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促进社 会公平的实现
D、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才能调动人们劳动创造的积 极性,再分配注重公平,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才能实 现社会稳定
一轮复习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轮复习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657a5fcaaa00b52acfc7cac6.png)
【特别提示】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①“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平均富裕”、“同等 程度富裕”。想让所有的人同时同等程度地富裕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否则只能导致“共同贫穷”。 ②正确解决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允许和 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逐 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又称无偿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 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 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 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是二级分配的一种手段 这些大都具有福利支出的性质,如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 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农产品价格补贴也是 政府的转移支付。由于政府的转移支付实际上是把国家的财政收入 还给个人,所以有的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负税收。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4、我国收入差距存在的现状与国家政策
收入差距的表现 区域收入差距,主要指 东西部收入差距 行业收入差距,主要指 垄断行业收入过高 城乡收入差距
国家宏观政策 统筹区域发展 加强对垄断行业改革
统筹城乡发展
完善一个分配制度,提高两个比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 重;实现两个同步;加大财政对 , 保障人民生活的支出力度 配中的比重过低
合作探究三: 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2013年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基尼系数自 2003年的0.479呈波动向上趋势,直至2008年的峰值0.491,然后逐 年回落至2012年的0.474。按照国际标准,基尼系数警戒线为0.4, 一旦超过这一数值就表示收入差距处于较高水平。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诸多改革措施中,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 革是我国当前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缩小收入差距。 材料二“十二五”期间处理好“做蛋糕”与“分蛋糕”之间关系意 义重大。“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基础与前提,否则可能因 为“蛋糕”根本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要而引发“分配性冲突”。另 一方面,当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分好蛋糕”可以为持续 “做大蛋糕”提供持久动力,也可以为持续“做大蛋糕”营造和谐 稳定的内部环境。 问题一:材料一的信息说明什么? 问题二:材料是如何体现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的?
人教版高中经济生活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经济生活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574de70a32d7375a417809e.png)
①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
具体内容 ②分配尺度: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和要求 ③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
④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原因
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意义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随堂练习 P34
2、(2015·山东文综)国务院决定,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基 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 380元。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 ( )。 A. 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B. 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C. 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D. 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①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
②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③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
④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考点二:效率与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 (1)必要性:
①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 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 国家的宏观调控
4、缩小收入差距,目的在于实现同步富裕。 ×
分析:缩小收入差距,目的在于实现共同富裕。
1,生活不会惯着你,想要不被抛弃,必须自己争气2,所有的嫉妒都只是因为你没出息。3,敬往事一杯酒,自此不再回头4,人只能活一回,梦想却有无数个,唯有放手一搏,才能知道机会属不属于自己。5,只要肯努力,想要的都能自己得到。6,不 努力你要未来干什么。7,因为不能天生丽质,所以只能天生励志。8,没有什么才能比努力更重要。9,现在的你决定将来的你。10,路是走出来的,而不是空想出来的。11,拼搏到无能为力坚持到感动自己。没有野心的女人不漂亮。12,梦像是永远 不可凋零的花。13,你一事无成,还在那里傻乐。4,今天做的一切挣扎都是在为明天积蓄力量,所以别放弃。15,未来可能遥远,但不轻易放弃。16,历史只会记住有野心的人。17,我的青春不要留白,我敢异想就会天开。18,你还年轻,别凑合过。 19,这个世界没有重来二字,所以不如一切趁早20,要么努力向上爬,要么烂在社会最底层的泥淖里。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21,曾经输掉的东西,只要你想,就一定可以再一点一点赢回来22,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 个名字。23,时间告诉我们,无理取闹的年龄过了,该懂事了。24,你必须跳下悬崖,在坠落空中生出翅膀。25,坚持了才叫梦想,放弃了就只是妄想26,跌倒不算是失败,爬不起来才算是失败。27,你的人生除了你自己,谁也毁不掉28,你才十七八 岁,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29,有梦想并为之努力的人都好可爱哦,我也要做可爱的人。30,因为生活就如此,弱小就该死。31,只有蓬勃野心,没有日月风情。32,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33,你要记住你不是为别 人而活,你是为自己而活。34,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35,姑娘,好好的活下去,活给那些瞧不起你的人看着。36,成功的速度一定要超过父母老去的速度37,爱就努力,不爱就放弃,一生那么短,你有什么理由不勇敢。38,天赋比你好的人 都在努力。39,没有人会嘲笑竭尽全力的人。40,别人拥有的,你不必羡慕,只要努力,你也会拥有。41,别只顾着羡慕别人忘了给自己掌声。42,只要你不跪着这个世界没人比你高。1.靠谁不如靠自己,做谁都不如做自己,谁好都不如自己好。2.不 要拿我跟任何人比,我不是谁的影子,更不是谁的替代品,我不知道年少轻狂,我只懂得胜者为。3.我的个性取决于我是谁,我的态度要看看你是谁4.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5.我不是天生 的王者,但我骨子里流着不服输的血液6.不是我不好,而是你不配7.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8.做真实的自己,不要为了取悦别人或试图成为某个人。做你最原始的自己,比做任何人的复制品都来得好。9.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 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10.你必须去面对你不愿意面对的各种人,你的承受力会越来越好。生活就是你开始接受你不得不做的那些你不喜欢的事。但是,当你发现,所有你不愿意做的事情,都是为了那件你喜欢 的事而做准备,所有的忍耐和痛苦就都会觉得是值得的了。11.人生总是这样,在不经意间伤害到别人,又在不经意间被别人伤害。12.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13.无论你昨晚经历了怎样的 泣不成声,早上醒来这个城市依旧车水马龙。14.好好过你的生活,不要老是忙着告诉别人你在干嘛,也许他们并不想知道。15.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16.做该做的事,按照自己的愿望,踏踏实 实地去学好本领。17.人生修的就是无常,请珍惜每一个当下,珍惜眼前人,失去了就回不来了。18.一个人能坏到什么程度,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同样,一个人会好到什么程度,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得意的时候看他做什么,落魄的时候看他 不做什么,从放纵和坚守透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19.奋斗的火苗在冒发,碰触心的温度,简单的充实,简单的满足。一个人的道路,也不孤独。20.失败,并不是说明你差,而是提醒你该努力了。一、混就混出个名堂,学就学出个样子,要么出人 头地,要么人头落地。二、我们这么拼,这么努力赚钱,就是为了要用“老子有钱”四个字,去堵住所有人的嘴。三、做自己的决定。然后准备好承担后果。从一开始就提醒自己,世上没有后悔药吃。四、只有不断超越才有不断进步,在人生道路上, 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战胜自己的胆怯就坚强,任何浮躁心态,都会给成功带来巨大的祸害。五、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吸引来的朋友才是长久的。要知道,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永远抱一颗谦 卑的心,才能让自己更加完善。人生没有完美,只有完善;岁月没有十全十美,只有尽量。七、不要做廉价的自己,不要随意去付出,不要一厢情愿去迎合别人,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八、生活再不如人意,都要学会自我温暖和慰藉,给自己多一点欣 赏和鼓励。九、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要问别人好不好看。喜欢胜过所有道理,原则抵不过我乐意。十、世界上最好的保鲜,就是不断进步,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这比什么都重要。十一、千万别因为别人宠你包容你呵护你,就以为他们喜欢你的 所有,该改的还是要改,这样才能对得起别人毫无保留的偏袒和纵容十二、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你就是优雅的;能控制好自己的心态,你就是成功的。十三、当你觉得自己不如人时,不要自卑,记得你只是平凡人。当别人忽略你时,不要伤心,每个 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谁都不可能一直陪你。十四、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在约定俗成的世界里,倔强地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大胆尝试做不一样的自己。十五、我们都得经历一段努力闭嘴不抱怨的时光,才能熠熠生辉,才能去更酷的地方, 成为更酷的人。十六、不要放弃自己的内心,因为你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只能自己走下去,如果违背了自己的本心,那便无法快乐。十七、年轻,那么短暂,那么迷茫。如果你不能给自己一张耀眼的文凭,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那么,你还可以给自 己一个九成九会遭到嘲笑的梦想。因为,总有一天,它会让你闪闪发光。十八、做你自己,说出你的感受,因为那些对你重要的人不会介意,而那些介意的人对你并不重要。十九、除了靠自己,靠谁都是不靠谱。这世上没有谁会心甘情愿一直被你依靠。 靠自己,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靠自己,才能学到真本事,真正解决问题;靠自己,人生才不会输。二十、做一个特别简单的人,不期待突如其来的好运,经营好自己,珍惜眼前的时光。往事不回头,未来不将就,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二十一、不要 为别人委屈自己,改变自己。你是唯一的你,珍贵的你,骄傲的你,美丽的你。一定要好好爱自己。二十二、这个世界上已经有很多人和事让你失望了,而最不应该的,就是自己还令自己失望!二十三、过去的事不要想,因为你无法改变过去;将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一.整体结构
1.一条主线:国民收入的分配(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分配的两个方面(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分配环节(财政、税收)
3.整体把握:
一个制度---分配制度,
一个关系---效率与公平;
两个作用---财政和税收的作用;
三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
四种财政收入,四种违反税法行为;
五种财政支出;
六个基本概念---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公平、财政和税收。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重点思考
1、识记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2、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按劳分配的意义?
3、重点理清各种分配方式的分配范围(重难点,理解,区别)
二、基础知识点理解
(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
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原因及其作用
1、按劳分配的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
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突出强调:
按劳分配的对象:个人消费品。
按劳分配的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①工资、奖金、津贴(国家机关、公有事业单位、公有企业、公有控股企业中);②联产计酬(农业集体经济中)。
按劳分配的的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
按劳分配的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判断:
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有:
1 企工人的收入( );②国企工人的工资、奖金、津贴(
)。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相互区别)
①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体现了效率)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体现了公平)
突出强调:
1、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收入与其劳动成果及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
2、现阶段,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企业尚不能实现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存在于个体经济中)
②特点:个体劳动者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
(1)生产要素的内容:资本、土地、劳动、技术、管理等。
判断:
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 )
②按劳分配体现公平,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效率,利于克服平均主义。
( )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B、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知识总结: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A.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为什么:
①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当前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
②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④坚持和完善此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⑤实践证明,坚持此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
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重点思考
1、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
2、理解并识记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理解,必记)
3、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知道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二、基础知识点理解
(一)收入分配公平
的基本生活需要。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公平的重要体现。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2、收分配公平的意义(理解并识记):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实现社会公
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③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⑤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二)效率与公平(理解并识记)
1、效率与公平二者的关系: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理解: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理解: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存在矛盾
2、如何处理好效率和公平二者关系(重点,理解并识记)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③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突出强调: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而不仅仅是再分配才注重公平。
2、与公平背道而驰的有两种分配不公:①平均主义;②收入悬殊(差距过大),甚至两极分化。
三、补充知识——主观题知识总结:(理解必记)
(一)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及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原因:
1、公平的收入分配时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
2、现阶段我国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较大也要求收入分配公平。
3、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措施(理解,必记)
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2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
④再分配更注重公平。
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5 完善社会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
6 积极扩大就业,切实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
⑦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