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电图诊断[1]简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时限 ≥ 0.12 s;V1或V2导联QRS呈rsR´或M形,I、V5、V6导联S 波增宽而有切迹
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时限 ≥ 0.12 s;V1或V2导联呈rS 或宽而深的QS波,I、aVL、V5、V6导联R波增宽
左前分支阻滞:心电轴左偏-30 - -90;II、III、aVF导联 QRS波呈rS型,III导联S波大于II导联S波,aVL导联呈qR, aVL导联R波大于I导联R波;QRS波群时限轻度延长,但< 0.12 s。
心室扑动时,无正常QRS-T波,代之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 大振幅波动,频率达150– 250次/分。
(六)传导异常与心律失常




1)房室传导沮滞(Ⅰ度、Ⅱ度、Ⅲ度)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I° AVB):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延 长。在成人P-R > 0.20 s(老年人 > 0.22 s)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II° AVB):心电图表现为部分P波 后QRS波脱漏,分为两型:j 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又称 Morbiz I型):表现为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 直到P波后脱漏一个QRS波群,漏波后传导阻滞得到一定 恢复,P-R间期趋于缩短,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 复始。k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又称Morbiz II型):P-R 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III° AVB):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 阻滞,P波与QRS波群毫无关系,房率快于室率。
(三)异位性心动过速。



(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该类心动过速有突发、突止的特点, 频率一般在160 – 250 次/分,节律快而规则;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 伴有束支阻滞或室内差异性传导时,可呈宽QRS波。 (2) 室性心动过速:频率多在130-180 次/分,大于180次/分少见。 节律可稍不齐;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常> 0.12 s;P波与QRS波群 无固定关系(房室分离);偶尔心房激动夺获心室或发生心室融合波。 (3)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可发生在心房、房室交界区或心室,又称 加速的房性、交界性或室性自主心律。此类心动过速多有渐起渐止的 特点。频率比逸波心率快,比阵发性心动过速慢。交界性心律频率多 为70 – 130 次/分,室性心律频率多在60 – 110次/分。易发生干扰性房 室脱节、心室夺获或出现融合波。 (4)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可见一系列增宽变形的QRS波群 以每3 – 10个心搏围绕着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方向,每次发作持续数 秒到数十秒而自行终止,但极易复发或转为心室颤动。
对第一度或第二度I型房室阻 滞、I型窦房阻滞、单纯左束支 或右束支阻滞,如室律在50次/ 分以上,又无明显症状者,一般 对心律无需特殊治疗。
(八)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1.S-T段异常 (1)缺血型S-T段降低最有意义。S-T段下移大于 0.05毫伏。 (2).近似缺血型S-T段降低,亦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其R波顶点垂线与S-T段所形成的交角接近直角, 而且下移大于0.075mv,下移的S-T段长度大于0.08 秒。 (3) S-T段水平化伴ST-T连接角变锐 ST段保持在等 电位线上的时间大于0.12秒。 (4) S-T段升高。S-T段升高多凹面向上或呈上斜性, 在对应导联S-T段下降。一般V4-V6导联显著
(1) 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① 有一系列规律 出现的P波,且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即 P 波在)Ⅱ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窦性心动过缓:① 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 /min;② 窦性心动过缓低于40次/min者少见.
窦性心动过速:① 窦性心律的频率在成人超过100 次/min③ 可伴有继发性S-T段压低和T波振幅低。
常见心电图的诊断
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功能科 sunmin
一、心电发生原理来自百度文库心电向量概念


1、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电图是心脏激动的电学活动的纪录 2、心电向量概念 每个心肌细胞激动时都可产生一个小电 偶向量。几个心电偶向量可以综合成一个 电偶向量称为综合心电向量。心电图就是 平面心电向量环在导联轴上的投影。
窦性心律失常处理

窦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主要针对原发疾病治疗。药物作用所致者, 宜停药或减量。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或长 时间的窦性心动停搏,应给予阿托品、麻 黄碱等药物治疗。如为慢性,特别是有昏 厥或阿-斯综合症,经过药物治疗无效者, 应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
(二)过早搏动(房性、室性、房室交界性)。
频发性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形成短 阵二联律
期前收缩处理

频繁的期前收缩会使心搏出量显著减少, 产生心悸、头晕等症状。偶发的单源性者 无重要意义,一般多在运动后减少或消失。 如果室性期前收缩在运动后出现或增多、 或呈多元性或连续成对或成串,常提示有 器质性心脏病。一般期前收缩大多数病例 无需特殊处理。如有明显症状可给予药物 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该类心动过速有突发、突止的特点,频率一般 在160 – 250 次/分,节律快而规则;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伴有束支 阻滞或室内差异性传导时,可呈宽QRS波。
(四)扑动与颤动




(1)心房扑动与颤动 心房扑动时,正常P波消失,代之连续的大锯齿状扑动波 (F波),在II、III、aVF导联比较清晰。F波间无等电位 线,波幅大小一致,间隔规则,频率多在250 – 350次/分, 大多不能下传,而以固定房室比例(2:1或4:1)下传,故 心室律规则。QRS波群多不增宽。 心房颤动时,正常P波消失,代之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 颤动波(f波),通常以V1导联最明显;f波频率为350 – 600次/分;心室律绝对不规则,QRS波群一般不增宽,伴 室内差异性传导时除外。 心房扑动和纤颤时,如病因可控制,应针对原发疾病治疗。
左腋前线V4水平处
左腋中线V4水平处 左腋后线V4水平处 左肩胛骨线V4水平处 左脊旁线V4水平处 右胸部与V3-V5对称处
无干电极
无干电极 无干电极 无干电极 无干电极 无干电极
反映左心室改变
反映左心室改变 反映左心室壁改变 诊断后壁心肌梗死 诊断后壁心肌梗死 诊断右心病变
三、心电图快速阅读的内容
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P 波后脱漏一个QRS波群,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恒定(正常或 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七)束支与分支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时 限 ≥ 0.12 s;V1或V2导联QRS呈rsR´或M形,I、V5、V6导 联S波增宽而有切迹,其时限≥0.04 s;aVR导联呈QR型, 其R波宽而有切迹;V1导联R峰时间 > 0.05 s;V1、V2导联 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I、V5、V6导联T波方向一般与 终末S波方向相反,仍为直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时,QRS形态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相似,仅其时限 < 0.12 s。 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时 限 ≥ 0.12 s;V1或V2导联呈rS或宽而深的QS波,I、aVL、 V5、V6导联R波增宽而有切迹,电轴左偏;I、V5、V6导 联q波消失;V5、V6导联R峰时间 > 0.06 s;ST-T与主波方 向相反。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时,QRS形态与完全性 左束支传导阻滞相似,仅其时限 < 0.12 s。
心电图成份的组成及各波段的测量
二、临床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




1、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组成与命名。 P波:反映心房除极过程 P-R间期: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正常范围为 0.12 - 0.20 s QRS波群振幅最大,反映心室除极全过程。时间在0.06 0.10 s的范围内。 ST段反映心室缓慢复极。ST段平行的压低或斜向下的压低 不正常,轻度抬高见于正常人,应与临床情况结合判断正 常与否。 T波反映心室快速复极。除在aVR导联为倒置外,余在R波 高于0.5 mV时均应直立 Q-T间期为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
导联
正极位置
负极位置
主要作用
V1
V2 V3 常 规 导 联
胸骨右缘第4肋间
胸骨左缘第4肋间 V2与V4连接线的中点
无干电极
无干电极 无干电极
反映右心室改变
反映右心室改变 反映左右心室移行变化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无干电极
反映左右心室移行变化
V5
V6 V7 V8 选 用 导 联 V9 V3R-V5R
2、T波与QRS-T角异常


(1) 房性期前收缩: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形态与窦性 者不同;P′-R间期常 > 0.12 s;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 前收缩前后两个窦性P波之间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2 倍。(2) 交界性期前收缩:期前出现的QRS-T波,其前 无P波,QRS-T形态与窦性下传者基本相同;可出现逆行P′ 波(II、III、aVF导联倒置,aVR直立),可发生于QRS波 群之前(P′-R间期 < 0.12 s)或之后(R- P′间期 < 0.20 s), 或与QRS波群重叠;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 后两个窦性P波间距等于正常P-P间距的2倍。 (3) 室性期前收缩:期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P波或相关 的P波;期前出现的QRS形态宽大畸形,时限常 > 0.12 T波 方向多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1、心律: (1)基本心律:分析心电图的首要步骤,是确定该图的基 本心律。为达此目的,首先要观察有无P波、P波的形态和 规律性以及与QRS波群的关系,从而确定主导心律是窦性 心律还是异位心律。 (2)附加心律:在规整的基本心律中,可以出现提早发生 的搏动,如早搏、并行心律,延迟发生的搏动如逸搏。 (3)有无传导障碍:包括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 和传导途径异常(预激)。 2、心率:测量P-P或R-R间隔格数,再以此去除1500,即为每 分钟心率。
2、导联体系:肢体导联与胸导联。


(1)肢体导联:包括双极肢体导联Ⅰ、Ⅱ、 Ⅲ及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红色 (R)端接右上肢电极;黄色(L)端接左 上肢电极;绿色(F)端接左下肢电极;黑 色(RF)端接右下肢电极。 (2)胸前导联:属单电极导联。其电极具 体安放的部位及其主要作用见表。
四、几种常见疾病的典型心电图特征




(一)窦性心律与窦性心律失常 (1) 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① 有一系列规律出现的P 波,且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即P 波在)Ⅱ导联 直立,aVR导联倒置;② P-R间期>0.12s;③ 正常窦性心 律的频率一般规定为60-100次/min。同一导联中P-P间期差 值应小于0.16s ; (2) 窦性心动过速:① 窦性心律的频率在成人超过100 次/min② P-R、QRS及Q-T时限都相应缩短;③ 有时可伴 有继发性S-T段轻度压低和T波振幅偏低。 (3) 窦性心律不齐:① 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 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大于0.16s或0.12s;② 窦性 心律不齐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存在。
(1) 房性期前收缩: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形态 与窦性者不同;P′-R间期常 > 0.12 s;为不完全性代 偿间歇,
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心室差异性传 导
室性期前收缩:期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P波或相关的P波; 期前出现的QRS形态宽大畸形,时限常 > 0.12 s,T波方向多 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心房颤动时,正常P波消失,代之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颤动波(f波), 通常以V1导联最明显;f波频率为350 – 600次/分;心室律绝对不规则, QRS波群一般不增宽,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时除外
(五)心室扑动与颤动。


心室扑动时,无正常QRS-T波,代之连续快 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频率达150– 250次/分。 心室颤动时,QRS-T波完全消失,出现大小 不等、极不均齐的低小波,频率250 – 500次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