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100例论文
慢性胃炎100例临床分析
慢性胃炎10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自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分为两组,A组50例给予单纯奥美拉唑治疗,B组50例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持续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A、B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00%,96.00%;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P<0.05);A、B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60.00%,92.00%,B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A组(P<0.05);A、B两组皮肤过敏、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00%、12.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幽门螺杆茵根除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胃炎;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胃黏膜炎症,根据病灶位置和病因的差异,主要可分为特殊型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三大类[1]。
慢性胃炎的治病因素主要是幽门螺杆菌感染(HP),随着医疗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现代化诊疗手段的在消化内科临床诊断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因此,彻底清除幽门螺旋菌是治愈慢性胃炎的关键[2]。
本院对5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自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
随机分为A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3~70岁,平均(43.12±5.26)岁;病程3个月至2年,平均(12.5±3.5)个月。
B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1~68岁,平均(42.68±6.14)岁;病程3个月至2年,平均(12.6±3.5)个月。
两组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综合治疗慢性胃炎100例临床分析
霉 素 1 , E3 , g 每 t0 疗程 2 月。 : 个 以上 药物 在 芬 等长 期服 用此 类 药 物 可 以 损 害 慢 性 胃 餐前服 用效 果 更佳 。 粘 膜 , 易引发 慢性 胃炎 。 极
13 3 中医 中药 ..
对所 有病 例进 行
() 门螺 旋 菌 感染 。 4幽 目前 研 究 发现 ,
慢 性 胃 炎 是 消 化 内 科 的 一 种 临 床 常 忌 食 刺 激 性饮 食 , 烟 酒 , 免 服 用对 胃 的 病 因有 : 戒 避 见 病 , 指不 同病 因 引起 的各 种 慢性 胃粘 粘膜 有 损 伤 的药 物 。 疗前 后 查血 常规 及 是 治 膜 炎 性 病 变 。 于 现 代 生 活 节 奏 的 不 断 肝功 能 均正 常 。 由
MEOI GALL A固口只AT 0口YS EN .] 医学检验 Gi C6S
综 合治疗慢性 胃炎 10 临床分析 0例
王 夕梦
( 南水 口山有色 金 属集 团有 限公 司职 工 医院 湖
湖 南衡 阳
4 11 ) 2 53
【 摘要 l 目的 探 讨慢性 ’炎的综合治疗方法。 法 回顾分析20年_20年 我院收治的10 r 方 03  ̄ 08 0例慢性 胃炎患者的治疗资料 , 采 用综合 性治疗方法治疗慢性 胃炎。 结果 7例症状体 征 完全 消失7% 9 8 8 ,侧症状 减轻, 倒无改变。 l 3 半年后复查血中幽门螺杆 茵抗 体, 倒阴转( . 结论 治疗慢性胃炎, 4 l 54 5 。 单纯应用西医或单纯应用中医方法治疗, 治疗效果不显著, 治疗慢性胃 炎应采取综合治 疗的方法, 以 理的饮食调理, 并辅 合 预防与治疗双 管齐下, 对治愈 慢性胃炎取得 良好的疗效奠定基 础。 将 【 关键词l 慢性 胃 炎 综合治疗 凼门螺杆 茵 【 中图分类号i 53 7 R 【 文献标 识码l A 【 文章编号 】 62 55( l) ( - 03 0 l _ 642 1 5 )05- 2 7 0 0b '
慢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论文
时间:2021 年 x 月 x 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1页 共4页
慢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论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本院门诊慢性胃炎患者 56 例。所有病例均具有 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在我院作纤维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病理诊断上符合 2000 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制定的病理诊断标准[1],其中男 35 例,女 21 例,年龄 15~67 岁,病程 1.5~18 年,平均 8 年。其中浅表性胃炎 36 例,萎缩性胃炎 17 例,糜烂性胃炎 3 例。 1.2 辨证分型与治疗 1.2.1 脾胃虚弱型共 26 例。症见胃脘隐痛,食后加重,喜暖喜按,纳 呆,神疲乏力,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以健脾益气、和胃,方用香 砂六君子汤加味:党参 20g,白术 15g,茯苓 15g,陈皮 10g,半夏 10g,木香 10g, 砂仁 6g,黄芪 20g,炙甘草 9g,当归 10g。 1.2.2 肝胃不和型共 14 例。症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暖 气频频、得矢气则舒,舌苔薄白,脉弦。治以舒肝理气、和胃止痛,方选加味四 逆散。方:柴胡 10g、白芍 20g、枳壳 12g、甘草 6g、延胡索 15g、佛手 10g、川 楝子 10g、旋覆花 12g、香附 12g、木香 10g、陈皮 10g。 1.2.3 脾胃湿热型共 10 例。症见胃脘胀痛或满闷不适、嘈杂嗳气、口 苦口腻、大便不爽、舌苔黄腻、脉滑数,化湿清热、理气和胃,方选芩连平胃散 加味:厚朴 15g,苍术 15g,陈皮 12g,黄芩 12g,黄连 10g,半夏 10g,霍香 12g,茯苓 15g, 石菖蒲 10g,薏苡仁 20g,蒲公英 30g。 1.2.4 胃阴不足型共 6 例。症见胃脘隐痛,灼热不适,口干喜冷饮,舌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 消化杂志,2000,20(3):199-201.
慢性胃炎100例论文
慢性胃炎10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和奥硝唑组成的三者联合应用治疗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50例,采用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和奥硝唑三者联合应用治疗;对照组50 例,采用奥美拉唑单独给药治疗,比较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和奥硝唑组成的三者联合应用对慢性胃炎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是一种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的新方法。
关键词:奥美拉唑;慢性胃炎;疗效【中图分类号】r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79-01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长期因不正确饮食习惯、不良嗜好、精神刺激常容易引起慢性胃炎。
针对我院近几年慢性胃炎患者所占比重的日益加剧。
现将2010年1月至 2011 年10 月我院所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治疗,现就对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以在本院2010年1月至 2011 年10 月期间住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经胃镜检查确定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个别患者伴有轻微性局部糜烂;所研究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 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26~51岁,平均(38.1±2.1) 岁;对照组50 例,男34 例,女16例;年龄27~53 岁,平均年龄(39.2±1.9)岁。
两组之间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足实验对象要求,具有可比性。
患者在治疗前的一周内没有服用其他任何相关的抗生素、抑酸剂等药物。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左氧氟沙星200mg和奥硝唑500mg 三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 单独给药治疗,上述药物均为2次/d,疗程为4周,治疗期间患者没有服用其他类药物。
慢性胃炎案例
慢性胃炎案例1 气虚挟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崔××,女,37岁,个体户,1995年7月初诊:自述胃脘满痛反复发作5年余,每次病证发作多因劳累或持重而诱发,曾多次服药,效果不佳。
半年前作胃镜检查,今又作胃镜复查,其结果无变化,检查结果是:胃粘膜红白相间,局部以白为主,并有充血水肿;病理组织检查:胃粘膜萎缩伴轻度肠化生。
一星期之前病情加重,前来就诊。
刻诊:胃脘疼痛而胀满,痛有定处,遇劳则作,时有呕吐,饮食不香,神疲,四肢无力,大便时干时溏,溏则一日二、三次,干则二、三日一次,舌质胖,边略有紫点,舌下静脉怒张明显,脉沉涩。
证属中气虚弱,瘀血梗阻。
其治当补益中气,活血祛瘀。
处方以黄芪建中汤加味:黄芪18g 桂枝9g 白芍18g 胶饴50ml 生姜9g 大枣12枚炙甘草6g 五灵脂12g 蒲黄10g 丹参15g 。
二诊:一日1剂,分二次煎合并分三服。
之后,在多次复诊中,以上方为基础方,时尔因病情变化而对症加减用药,累计服药120余剂,症状、体征消除,作胃镜复查:胃粘膜以白为主消失,肠化生不明显。
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胃痛日久不愈,极易耗伤正气,脾胃气虚,不能帅血于脉中,血失气的推动以此而成瘀,成为气虚血瘀病理特征,治当补气与祛瘀并举。
方中黄芪、大枣、炙甘草补益中气,益气有助于祛瘀;胶饴、白芍补益气血,使气从血中而化生,并能帅血于脉中;桂枝温阳通络散瘀;五灵脂、蒲黄、丹参活血化瘀;生姜调理脾胃气机,佐制补益不壅滞气机。
诸药相伍,共奏益气祛瘀之效。
2 阳虚挟瘀型(慢性萎缩性伴浅表性胃炎)赵××,男,48岁,教师,1993年8月6日诊。
自述患病业已3年余,屡用中药,西药治疗,服药期间症状减轻,胃脘舒服,但停药后诸证又现,治疗效果不理想。
经胃镜检查:胃粘膜红白相间,大部分粘膜以白为主,并见丝状血管,粘膜中度萎缩,伴有轻度增生,诊断为慢性萎缩性伴浅表性胃炎。
刻诊:胃脘痞满而疼痛,痛处固定不移,遇寒则痛甚,喜饮热食,脘腹畏寒尤显,大便不调,舌质较暗,苔薄白略腻,脉沉紧。
健康教育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效果观察论文
健康教育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应用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措施干预后,生活满意度以及睡眠质量在干预前后均获得明显的变化。
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措施进行干预有较好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健康教育干预;慢性胃炎;效果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10-01慢性胃炎疾病主要是由于免疫力较低、药物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不合理以及急性胃炎没有痊愈等原因造成的,该疾病给患者的生活以及睡眠治疗带来较大的影响,患者除了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合理地采取健康教育措施进行干预对患者病情的痊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措施进行干预,获得明显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男58例,女42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年龄523岁。
患者的病程均在4-12年之间,平均病程62年。
本组患者临床上均出现食欲不振、呃逆、嗳气、呕吐、恶心、泛酸以及上腹胀痛等症状。
其中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慢性肥厚性胃炎、4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另外,将精神异常、意识障碍等情况排除。
12 方法通过对本组患者的家庭情况、文化程度、营养状况以及思想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首先向患者全面介绍慢性胃炎疾病的发病机制、发病原因、治疗方式以及病情预后等方面,另外,医护人员应该简单地告知患者如何自我观察病情以及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一旦发生反酸、嗳气、上腹疼痛、腹胀以及呕吐等情况时,则要用药物治疗以及食物治疗等方面互相结合,促进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
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论文
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论文1临床资料60例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18~58岁(29岁以下12例,30~49岁32例,50岁以上16例);病程18天~13年(半年以内10例,6个月~5年29例,5~10年16例,10年以上5例)。
患者多有胃脘痛,胃脘痞闷,嗳气,纳差,大便异常等症状,并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
凡镜下以粘膜充血、水肿,呈点状片状充血者为轻型,本组46例;凡镜下粘膜高度充血,或表层粘膜形成糜烂,或粘膜下出血者为重型,本组14例。
中医辨证:肝胃气滞型29例,脾胃气虚型15例,脾胃虚寒型3例,胃阴不足型7例,胃热内蕴型6例。
2辨证施治2.1方法肝胃气滞型(胃脘痞闷,食后腹胀或胀痛,嗳气方舒,或有嘈杂、吐酸,大便正常或稍干,恼怒后病情加重,脉弦或弦滑,舌象多正常):治宜疏肝和胃。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苏梗、陈皮各6g,佛手8g,川芎、炒枳壳、香附、白芍各5g,炙甘草2g。
脾胃气虚型(胃脘隐痛,绵绵不休,纳呆食少,面色白光白,舌质淡或胖淡,苔薄白,脉细沉):治宜健脾助运,升脾降胃。
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良附丸:人参10g,良姜、香附、白术、茯苓、陈皮各9g,半夏12g,木香、砂仁、甘草各6g、广三七粉10g。
脾胃虚寒型(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得温痛减,食欲不振,泛吐清水,或饮后水停心下,神疲畏冷,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胖淡而嫩,苔薄或呈水滑状,脉沉细而迟):治宜温中健脾,散寒止痛。
方选大建中汤:人参6g,饴糖30g,干姜5g,蜀椒(炒去汗)3g。
亦可选用黄芪建中汤。
以上三型,夹湿者(脘痞闷痛,便滞不爽,舌淡苔腻,脉濡滑)可于方中加藿香、杏仁、苍术各12g,草蔻、炒厚朴各15g,炒谷芽18g;夹瘀者(痛重于胀,痛有定处,舌质紫黯或有瘀斑)可于方中酌加土鳖虫5g,九香虫12g,延胡索、蒲黄、五灵脂各15g。
(在临床上,我常配清胃药加蒲公英、百合及土方其效更佳)胃阴不足型(胃脘隐隐灼痛,口干咽燥而不欲饮,似饥而不欲食,大便干,舌红少津,脉细弦或细数):治宜滋阴益胃。
综合治疗慢性胃炎100例临床分析
凝, 积极治疗糖尿病 、 高血压病。 近年来完善冠心病2 级预防, 一 重视 ③出现神经 系统症状早期行头部C 检查{ T ④纠正严重心 律 旦 明确 诊 断脑 梗塞 ,对 部 分 患 者 应 用 东菱 克栓 酶 或 降 纤 酶 治 疗 , 失 常 ,积 极 心 电 监 护 ;⑤积 极 溶 栓 、抗 凝 、对 症 治 疗 ;⑥权 衡 扩 适 当扩 容 、降 颅 压 、 动 功 能 锻 练 。结果 :死亡 l 例 , 复期 偏 容 与 增 加 心 衰 危 险 利弊 关 系 ,因 人 而 异 ,个 体 化 治 疗 。 被 0 恢
探讨10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
探讨10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措施及其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慢性胃炎患者10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对二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经胃肠道症状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治疗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常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慢性胃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常规治疗;效果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
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
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或无症状。
[1]很多患者可能认为慢性胃炎是小问题,不会危及到自己的生命健康。
其实慢性胃炎常长期持续存在,少部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发展为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
[2]极少数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经长期演变可发展为胃癌。
因此,慢性胃炎应积极就医诊治,接受对症治疗,争取早日摆脱病痛折磨,恢复身心健康。
本文我们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慢性胃炎患者10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100例患者,均随机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确诊慢性胃炎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中,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15~65岁,平均年龄为31.34±7.5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在14~66岁,平均年龄为32.46±7.63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并发症上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具有可比性。
1.2 评价标准[3]胃镜检查下的消化道症状评分按症状程度分0-3分:尚不存在症状为0分;症状较轻,偶然发生,需要提醒患者后才能意识到症状的发生者为1分;症状较前者稍重,时常发生,患者正常情况下可以意识到存在的症状,但是日程工作和生活不受影响者为2分;重度症状,经常习惯性发生,病人的意识症状相对较为明显无法达到自行缓解,日常工作活动明显受到限制,需要长期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者为3分。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探究论文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探究论文【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方法:利用中医辨证论治,对慢性胃炎分型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热炽盛型、肝胃气滞型、瘀阻胃络型、胃阴亏虚型)的诊治方法。
结果:大部分患者病情好转,症状明显减轻。
结论:在临床通过健脾和中、清脾泻热、降逆和胃、疏肝泄热、调气和胃、活血化瘀、养阴益胃等治法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论文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辩证分型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居消化系统疾病的首位,近年来亦有上升趋势。
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具有疗效好、价格廉、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的特点,适用于广大农村推广运用,现将个人的诊疗体会介绍如下。
1西医对本病的认识慢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发炎、病程长,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
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一般要借助胃镜检查,虽从临床表现很难做出肯定性诊断。
其症状的轻重与胃镜所见的病变程度往往不一致,部分病员毫无症状或只诉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①上腹痛:是最常见的表现,部位多在上腹,以隐痛、钻痛、胀痛、刺痛较为多见,上腹部压痛范围较广泛,无节律性疼痛,无饥饱加重或减轻的特征;②腹胀:上腹饱胀或全腹胀,进食后更明显,伴有嗳气;③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泛酸、舌苔厚腻,大便隐血阳性等症状;④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时以上腹不适,食欲不振、乏力、消瘦、贫血、腹泻等症状较为突出;⑤巨大皱襞型肥厚性胃炎,除上腹痛等症状外,由于血清蛋白经病变的胃黏膜中丢失,因此突出表现为低蛋白血症,以及由此引起的水肿。
胃腺增生性肥厚性胃炎由于大量胃酸的分泌,临床症状酷似十二指肠溃疡。
2中医辩证施治可根据以上特点,结合胃镜及X线检查再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思维去对应进行辨证施治。
我们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常分五型论治。
2·1脾胃虚寒型脘痛绵绵,胀满不舒、喜热、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温、大便多溏、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弱。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100例疗效观察
患者1 0 ,年龄 2 ~6 岁, 1 0 病例随机 分 为对照 组( 0 和治 疗组(0 , 0例 5 3 将 0个 5 例) S 例)对照 组仅 以西医治 疗, 治疗组则在 西医 治疗的基础上 ,
再 以中 医辨证 治疗 。 果 治疗组 5 例 中 , 效( 状较 治疗前 明显 减轻 2 例(2 )有效( 结 0 显 症 6 5%, 症状有 所减 轻)0 4% , 2 例(0 )无效( 治疗前 后临
能的效果 。
冶疗组5例中, 0 显效 ( 状 较 治 疗前 明 显减 轻 2 例(2 , 症 6 5 %)有效
( 状 有 所 减 轻 )0 (0 , 症 2 例 4 %)无效 ( 治疗 前 后 临 床 症 状 无 改 善 )例 4 (%)有 效 率 9 % ; 对 照 组 2 例 中 , 效 2 例 ( 0 , பைடு நூலகம் 1 例 8 , 2 其 5 显 0 4 %) 有 8 (6 , 3%)无效 1N (4 )有效 率 7%, 2 2% , 6 见表 l 观察 组 的 治 疗效 果 优 于 。 对 照 组 ,组 治 疗 后 总 有效 率 比较 有 统 计 学 差 异 ( 0 0 ) 2 .5 。
慢 性 胃炎 是 一 种 常 见病 , 与幽 门 螺旋 杆菌 感 染 有 关 , 性 胃 炎 慢
慢性胃炎保守治疗及日常注意事项论文
慢性胃炎的保守治疗及日常注意事项【摘要】慢性胃炎分类及临床表现,保护胃粘膜、消除有害因素及胃动力药物三大类药物的西医治疗,中药治疗胃炎具有改变胃病本质作用,按摩针灸疗法刺激身体的穴位,达到改善胃肠功能、疏通胃部经络。
日常注意及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
【关键词】慢性胃炎;西药中药按摩针灸治疗;日常注意1 疾病分类及临床表现慢性胃炎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分为非萎缩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类。
慢性胃炎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
上腹疼痛。
约占85%。
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隐痛、胀痛,没有规律性,当进食生冷、硬食、饮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或受凉后加重,少数与情绪和气候变化有关;腹胀、嗳气。
占70%左右。
上腹胀满,饭后食物不向下走。
嗳气常与腹胀伴随,嗳气后自感腹胀减轻;恶心呕吐。
胃粘膜发生炎性改变后,受到各种理化因素的刺激,或胃肠道过度膨胀时常可引起恶心呕吐;还可有食欲差、烧心反酸、嘈杂不适、便秘或腹泻。
少数上消化道出血、黑便;萎缩性胃炎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
体格检查时可有上腹压痛,少数患者可有消瘦及贫血。
诸多病人可完全无体征。
2 疾病治疗2.1 西药治疗保护胃粘膜、消除有害因素及胃动力药物。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常用药物:2.1.1 硫糖铝形成保护膜,防止胃酸、胃蛋白酶和胆汁酸的渗透。
每次1.0mg,每日3-4次,于餐前1小时咀嚼成糊状用温水吞服。
铝离子在肠道内与食物中的磷酸结合成为不溶性的磷酸铝,影响磷的吸收,可引起低磷血症。
不宜长期服用。
2.1.2 生胃酮可增加胃粘膜液分泌、延长胃上皮细胞寿命及轻度抑制胃蛋白酶活力的作用。
每次50mg,每日3次。
副作用有水、钠潴留。
心脏病、高血压及肾脏病病人慎用。
2.1.3 铋剂可与炎症部位的蛋白质形成不溶性含铋沉淀,较牢固地粘附于糜烂面上形成保护屏障,抑制胃酸与蛋白酶对粘膜的侵蚀并能刺激胃粘液分泌、加速粘膜上皮修复,同时清除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临床观察论文:慢性胃炎患者的饮食指导
临床观察论文:慢性胃炎患者的饮食指导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慢性胃炎患者的饮食指导,通过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总结出适宜的饮食原则和注意事项,以帮助患者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胃炎;饮食指导;临床观察一、引言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精神压力等。
饮食在慢性胃炎的治疗和预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饮食可以减轻胃部负担,缓解症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而不当的饮食则可能加重病情,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为慢性胃炎患者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慢性胃炎的概述(一)慢性胃炎的定义和分类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可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
(二)慢性胃炎的症状慢性胃炎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
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
(三)慢性胃炎的病因慢性胃炎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饮酒、吸烟、饮食不规律、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自身免疫因素等。
三、饮食对慢性胃炎的影响(一)饮食与胃黏膜损伤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过冷、过热的食物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损伤,加重慢性胃炎的症状。
(二)饮食与胃酸分泌高糖、高脂肪食物以及咖啡、浓茶等可促进胃酸分泌,增加胃部的酸度,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和损伤。
(三)饮食与营养吸收慢性胃炎患者由于胃黏膜功能受损,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长期营养不良可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四、慢性胃炎患者的饮食原则(一)少食多餐慢性胃炎患者的胃容量和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可以减轻胃部负担,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引起的胃胀、胃痛等不适。
(二)清淡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蒸蛋等。
慢性胃炎中医研究论文
慢性胃炎中医研究论文慢性胃炎中医研究论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慢性胃炎的患者共有62例,男有34例,女有28例,年龄在16~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5岁;萎缩性的胃炎有15例患者,浅表性慢性胃炎有34例患者,特殊性的慢性胃炎有13例患者;病程3~14个月的有19例,15~25个月的有16例,26~36个月有11例,17个月以上的16例。
1.2治疗方法治疗该病,主要是根据不同的症状:寒、热、虚、实结合性的辩证论治,针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中药中有特效药进行治疗,例如:蒲公英、黄芪、半枝莲、蜥蜴、白花蛇舌草等。
对于脾胃虚寒的患者使用六君子汤并加上黄芪进行加减,通常情况的用量为:黄芪30g、大枣12g、白术12g、人参12g、陈皮9g、生姜9g、茯苓9g、半夏6g、甘草6g。
针对血瘀凝滞着,以蜥蜴为君药,配上丹参和失笑散进行加减(当归15g、蒲黄和五灵脂各9g等);若为热证型的加以蒲公英15g,半枝莲11g,蛇床子10g并加上疏肝散进行加减。
2结果2.1疗效的判定标准无效果:患者在服用该药3周之后,病症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善,或者是病情加重。
有效果:患者在服用该药3周之后,消化道的症状基本上消失,并且在3个月之内病情没有复发,也没有加重。
治愈:患者在服用该药3周之后,病症完全消失,无复发。
2.2治疗效果本组的62例患者在使用该药3周内的效果:治愈的患者:在服用1周后治愈7例患者,2周之后治愈10例患者,3周之后治愈了29例患者,一共治愈46例,治愈率为74.2%;有效的患者为:在服用3周之后病症得到明显改善的有14例,有效率为22.6%;无效的2例,无效率为3.2%。
因此总的有效率为96.8%。
3讨论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胃炎主要是因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而造成的,进行西药治疗时,短期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因而副作用是很强的,并且易复发。
在本文中,我们所采用的纯中药进行治疗,并且使用的还是特效药进行组方加减,以便提高疗效,降低该病的复发率。
临床观察中药对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研究
临床观察中药对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研究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消化不良和胃肠道不适等。
为了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许多研究人员进行了临床观察,探究中药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疗效。
本文将就临床观察中药对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进行探讨。
一、研究设计及方法研究采用了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共纳入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接受中药治疗,另一组接受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关注中药组的疗效观察。
二、中药组的治疗法中药组的患者接受了中药治疗,治疗方案包括xxx中药。
该中药以其具有益胃消食、抗炎镇痛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中。
患者每天口服一定剂量的中药,并持续观察其疗效。
三、临床观察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中药组的患者在治疗后表现出明显的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的患者整体症状减轻,胃肠道不适感明显减少,消化功能得到恢复。
此外,中药组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也显示胃黏膜炎症程度较对照组低。
这一结果证实了中药对慢性胃炎患者的良好疗效。
四、慢性胃炎治疗的优势除了中药组的显著改善之外,慢性胃炎患者采用中药治疗还有一些其他优势。
首先,中药治疗相对温和,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
其次,中药在治疗过程中可能改善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增强免疫力,对全身健康的恢复也有一定帮助。
五、讨论与展望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中药对慢性胃炎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些限制,例如样本量较小,耗时较长等。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增加研究的可靠性,并对中药治疗的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总结起来,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的方式发现,中药在慢性胃炎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这为慢性胃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药治疗具有温和的特点,且对患者整体身体状况的改善也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本研究面临一些限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机制。
相信随着进一步研究的开展,中药将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运用和法治疗慢性胃病的研究分析论文
运用和法治疗慢性胃病的研究分析论文运用和法治疗慢性胃病的研究分析论文慢性胃病运用和法治疗的探讨,不论从理论上和临床实践中均有很重要的意义。
慢性胃病包括各种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属中医学“胃腕痛”、“痞满”范畴。
经长期临床观察,通过和解和调和的作用,使表里、寒热、虚实夹杂证候和脏腑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状况得以改善,使胃痛得以康复,用之恰当,效果显著。
作者在临床上应用和法结合实践经验加减用药治疗胃病,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叙及体会如下。
1慢性胃病的治疗当以“和”为先胃痛为中医内科常见的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甚高,中医药治疗近期疗效虽然显著,小少病情反复、辗转就诊者,有的多呈“坏病”之象,究其根源,误药、误食、劳复者居多。
《内经》云:“必优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深入探讨致病因素,防范于未然,也是防治胃病的措施。
祖国医学经典医藉及历代医家论述颇多。
如“木郁之发,民病胃腕当心而痛”(《内经》);“形体劳役则脾病……脾既病,则胃小独行津液,故亦从病焉”(《脾胃论》);“饮食小节,而生于胃肠”(《难经》)。
临床上重视脾胃的调理,是治疗胃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治疗上小外补其小足,以助升降;纠其发作,以益气举陷;调和肝脾(胃),以复气机顺行。
调其偏盛,扶其小足,贵在调和。
小论虚、实、补、泻均应以护脾顾胃为首要。
根据脾胃的生理特点,与其他脏腑的关系用药应注意升降调和,补勿太腻,攻勿太过,寒勿过凉,热勿过燥,紧紧抓住治疗慢性胃病宜健脾调和这个法则。
2和法的具体运用和解剂是和法的具体体现,其组成特点是攻补兼施、寒热并用以达到和解表里、调和脏腑、平衡阴阳之目的,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
就其慢性胃病而言,即指现代医学的各种胃炎消化h}溃疡、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吸收小良综合征、胃神经官能症等。
临床上运用和法治疗,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1和解少阳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的'要方。
《伤寒论》98条云“……胸胁苦满,默默小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
100例慢性胃炎Hp阳性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
100例慢性胃炎Hp阳性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本文就慢性胃炎Hp阳性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Hp 阳性患者分为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的对照组及采用枸橼酸铋钾、奥美拉唑三联治疗观察组,观察和对比两组治疗效果、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疗效96%、Hp根除率86%及不良反应发生率6%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枸橼酸铋钾与奥美拉唑三联治疗慢性胃炎Hp的效果显著,有效减轻了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幽门螺旋杆菌超标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因素[1],危害极大。
基于此,本文选择了100例慢性胃炎Hp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采用不同方案治疗,选择最佳的慢性胃炎Hp 阳性治疗方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胃炎Hp阳性患者,共计100例。
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区间在26岁至63岁,中位年龄为(42.42±4.36)岁;最短病程为1年,最长病程为7年,平均病程为(3.42±1.73)年。
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区间在26岁至68岁,中位年龄为(43.35±5.43)岁;最短病程为1年,最长病程为6年,平均病程为(3.52±1.46)年。
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经SPSS19.0计算后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联合治疗。
奥美拉唑Sig20mg,p.o,b.i.d;阿莫西林Sig1000mg,p.o,b.i.d;克拉霉素Sig500mg,p.o,b.i.d。
观察组患者在奥美拉唑三联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枸橼酸铋钾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胃炎100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和奥硝唑组成的三者联合应用治疗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50例,采用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和奥硝唑三者联合应用治疗;对照组50 例,采用奥美拉唑单独给药治疗,比较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和奥硝唑组成的三者联合应用对慢性胃炎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是一种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的新方法。
关键词:奥美拉唑;慢性胃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3783(2012)04-0179-01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长期因不正确饮食习惯、不良嗜好、精神刺激常容易引起慢性胃炎。
针对我院近几年慢性胃炎患者所占比重的日益加剧。
现将2010年1月至 2011 年10 月我院所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治疗,现就对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以在本院2010年1月至 2011 年10 月期间住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经胃镜检查确定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个别患者伴有轻微性局部糜烂;所研究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 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26~51岁,
平均(38.1±2.1) 岁;对照组50 例,男34 例,女16例;年龄27~53 岁,平均年龄(39.2±1.9)岁。
两组之间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足实验对象要求,具有可比性。
患者在治疗前的一周内没有服用其他任何相关的抗生素、抑酸剂等药物。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左氧氟沙星200mg和奥硝唑500mg 三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 单独给药治疗,上述药物均为2次/d,疗程为4周,治疗期间患者没有服用其他类药物。
1.3 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痊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完全消失;显效: 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或个别临床症状依旧存在,但已经明显减轻;无效: 临床症状无减轻或与比之前临床症状加重。
其中将痊愈、显效例数相加之和和总例数百分比作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用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50例患者,经过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奥硝唑联合应用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50例患者,经过奥美拉唑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80.0%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3.1 慢性胃炎(chronic gestritis):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
本病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2]。
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
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缩(粘膜丧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
慢性胃炎最为明显的临床表现特征为恶心、泛酸、食欲不振、嗳气、没有规律可循的腹痛等症状,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
3.2 奥美拉哇(商品名:洛赛克,奥西康):是一对活性旋光对映体的消旋混合物,对消化性胃溃疡确有良好疗效,具有高效低毒,治愈率高,治愈时间短,耐受性好,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
该品属于质子泵抑制剂类,可直接作用于酸泵,抑制其分泌胃酸,并且对hp有杀灭作用[3]。
左氧氟沙星它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细菌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阻碍细菌dna复制[4]。
奥硝唑的代谢主要集中在肝内代谢,在人体内它的存在形式主要以细胞毒作用的原药和中间代谢产物形式作用于厌氧菌的dna,促使其阻断其转录复制或者是螺旋结构断裂,从而导致其死亡,以达到抗菌的目的[5]。
3.3 合理的饮食和适宜的生活环境对胃黏膜的萎缩和肠化生有
着密切的联系,不合理饮食它是慢性胃炎发病的根源。
在生活中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返流而发生慢性胃炎。
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对胃粘膜产生有害的刺激作用,过量吸烟会引起胆汁返流。
过量饮酒或长期饮用烈性酒能使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慢性胃炎发生率明显增高。
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长期滥用会使胃粘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溃疡。
综上,联合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和奥硝唑应用治疗慢性胃炎与单独用药的奥美拉唑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联合用药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单独用药,进一步验说明联合用药疗法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案是可行的,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68-73
[2] 李建生,李永胜. 慢性胃炎的诊治现状与对策.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8): 789-790
[3] 聂浩鸿,田维霞. 克拉霉素与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治疗慢性胃炎82例. 中国药业,2008,17(9):55
[4] 滕春媛,赵清喜. 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联用治疗慢性胃炎效果. 齐鲁医学杂志,2010,25(2):165-166
[5] 叶任高. 内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