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归纳总结
第1节浮力
1、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差产生的。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
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浸没在液体中物体,当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它所受的浮力小于所受
的重力时,物体下沉;当它所受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相等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面上。
反之亦然。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受到的重力。
2、浮力的应用
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水量。
排水量——轮船按设计的要求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
潜水艇:改变自身重来实现上浮下沉。
气球和飞艇: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实现上升下降。
人教版初中毕业九年级中考物理 教材系统复习 第10讲 浮力 第1课时 浮力与阿基米德原理

(1)物块未放入水中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物块的密度.
解:(1)物块未放入水中时,水的深度: h1=10 cm=0.1 m,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ρ 水gh=1.0×103 kg/m3×10 N/kg×0.1 m=1 000 Pa.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水面上升的高度: Δh=h2-h1=12 cm-10 cm=2 cm=2×10-2 m,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V 排=V=S·Δh=50×10-4 m2×2×10-2 m=1×10-4 m3, 浸没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F 浮=ρ 水 gV 排=1.0×103 kg/m3×10 N/kg×1×10-4 m3=1 N.
(1)在实验操作前,细心的明天同学指出:在情景甲中存在错误,该错误 是溢水杯中水面没没有有到到溢水溢口水.口 (2)纠正错误后,该探究实验的合理顺序为丁丁甲甲乙乙丙(丙用甲、乙、丙、丁 表示). (3)在情景乙的测量中,溢水口还在溢水过程中,义正同学便急忙把小杯 移开,开始测量小杯和溢出水的总重力,这样会导致测得“排开液体所 受重力”偏偏小小(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这种结果的原因:将将物物体体c 浸c浸入水入中水之中前,之溢前水,杯中溢没水有杯加满中水没(或有排加开 的的水水没没有全有部全流部入小满流桶水入).(小或桶排)开
变式 1:先将物体放入液体中测拉力,再测物体的重力,所测浮力偏偏大大. 变式 2:实验中,若先测桶和排开液体的总重力,再测桶的重力,这样会 导致测得“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偏偏小小.
(5)(2022·新疆改编)如右图所示,把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到台秤上,溢水 杯口下放置空量筒,将铜块缓慢浸入水中,且始终不与杯接触,从铜块 开 始 浸 入 直 至 浸 没 一 定 深 度 的 过 程 中 , 台 秤 的 示 数 不不变变( 选 填 “ 变 大”“变小”或“不变”).
初中物理《浮力》课件

验中F1、F2、F3、F4的关系式是( B )
A.F1=F2=F3=F4
B.F1 – F2 = F4 – F3
C.F1=F2、F3=F4
D.F1 – F3 = F4 – F2
(阿米原理实验的理解)
无忧PPT整理发布
完整版ppt
16
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
质量为0.3kg的物体全部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 中,溢出的水是100g,那么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 ( 1 )N.(g=10N/Kg)
浮力方向:
总是竖直向上。
无忧PPT整理发布
完整版ppt
4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画出下列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F浮
F浮
无忧PPT整理发布
完整版ppt
5
浮力的存在及大小
下沉的物体 受到 浮力
称重法测浮力:
G 空气中
F浮= G -G'
G'
为什么浸在液 体中的物体会 受到浮力的作
水中 用?
一质量为5千克的铝块,用弹簧秤吊 住它,将其置于酒精中时,弹簧秤的读数 为30牛。求酒精对铝块的浮力。
分别浮着铁球、木球,甲杯水银面上没有浮物体, 三个杯内的水银面高度相同,
如图8所示,则:( ) A. 甲杯底部受到的压强最大 B. 乙杯底部受到的压强最大 C. 丙杯底部受到的压强最大 D. 甲、乙、丙三个杯底部受到的压强一样大
pgh F gV 浮 液 排 无忧PPT整理发布
完整版ppt
25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F浮=G排 =ρ液g V排
F浮液gV排
按在水底的木块放手后将上浮,在它浮出 水面之前,它所受到的浮力(不变 ),压强 ( 变小 )。(填变大,变小,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教学设计

第十章第1节《浮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浮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的延伸扩展,为以后研究物体浮沉条件奠定基础而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由于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
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视频学习,拓展延伸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感。
二、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浮力”既熟悉又陌生。
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等重要知识,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称重法求浮力的大小,视频学习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为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铺垫和准备。
三、教法选择1、将被动观察改为主动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验。
2、通过实验视频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四、学法指导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1、学生的活动空间。
让不同的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涉及相关的探究过程。
2、学生的思维空间。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3、学生的表现空间。
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五、课堂主线设计:情景线索:(明线)通过不同物体在液体气体中的浮沉情况,总结归纳对浮力的认识知识线索:(隐线)通过情景设置,体验用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逻辑线索:(思维线索)通过分析物体的浮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六、教学过程6、铁块在水中沉底,受到浮力吗? 在,了解到在生活和生产中浮力的各种应用。
进而引发浮力的概念的思考。
新课讲授教师活动演示实验(学生参与)1.怎样才能取出量筒中的乒乓球学生活动观察观察对比前后两次实验,分析什么是浮力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引出概念2.怎样才能使乒乓球浮起来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在浮力的作用下可以漂浮在水面上1•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起;2.将瓶下口堵住,乒乓球浮起。
【一线精品】初中物理-浮力76 人教版最新精品公开课件

许多人因为给自己定的目标太高太功利,因为难以成功而变得灰头土脸,最终灰心失望。究其原因,往往就是因为太关注拥有,而忽略做一个努力的人。对于今天的孩子们,如果只关注他们将来该做个什么样的人物,不把意志品质作为一个做人的目标提出来,最终我们只能培养出狭隘、自私、脆弱和境界不高的人。遗憾的是,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尽如人意。在人生的路上,不知要遇到多少人,然而,最终留下记忆的并不太多,能够常常眷念的就更少了。 这次回鄂西老家,总想着找一找阿三。阿三是我小学高年纪的同学。记得有一个学期,班主任分配阿三和我坐一位,让我帮助阿三学习。阿三很用功,但学习一般。他很守纪律,上课总四把胳膊背在身后,胸脯挺得高高的,坐得十分端正。 阿三年年冬天冻手。每当看到他肿得像馒头一样厚的手背,紫红的皮肤里不断流着黄色的冻疮水时,我就很难过。有时不敢看,一看,心里就酸酸地疼,好像冻疮长在我的手背上似的。 “你怎么不戴手套?”上早读时,我问阿三。“我妈没有空给我做,我们铺子里的生意很忙……”阿三用很低的声音回答。阿三说话的声音很好听,带着女孩子似的腼腆和温存。 知道这个情况后,我曾几次萌动着一个想法:“我给阿三织一双手套。”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一、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内容分析说明本实验选自初中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章第一节《浮力》,本实验开展之前,教材内容已经介绍了“称重法”测量浮力和浮力产生的原因,因此本节安排这个实验探究,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浮力的认识,同时巩固了初中物理中最常用的测量浮力的方法――“称重法”;而且为下一节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打下基础,减轻了下节“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内容,使教学难点分散,化难为易。
本节教材内容的编排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另外,学生分组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教学效果是其它教学手段不可代替的。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懂得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明确实验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测量方法;(3)会设计实验步骤,会选择实验仪器,能正确进行实验推理论证,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归纳总结规律、得出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2)体会“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3)通过实验、分析和探索的过程,提高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揭示物理规律,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教学目标分析说明探究实验,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因此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明确探究实验的主要过程,并且学会设计和进行实验操作,能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讨论出实验结论,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大单元教学】10.1教学设计:浮力教学设计 八下第七章《浮力》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

【大单元整体教学】物理学科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演示:出示一个装满水的水槽,用手将一个乒乓球压入水中,然后放手。
如图所示现象:乒乓球从水中浮起。
提出问题:浮在水面的乒乓球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谁?力的方向如何呢?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提出问题: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浮力作用吗?怎样来验证你的想法?“称重法”认识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浮力,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提出问题:为什么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实验观察:如图所示,将容器的两端蒙上橡皮膜,当水平进入水中时,观察左右两个橡皮膜的凹陷程度;当在水中竖直放置是,观察上下两个橡皮膜的凹陷程度。
引导提示:利用液体压强的知识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上、下表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方向如何?压力差的作用效果体现在哪里?方向又是如何呢?结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由于液体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所以浸没在液体中并静止的立方体侧面每个位置上受到的液体压力,都会有正对的侧面上同一深度处受到的压力与之抵消。
这样立方体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力的合力为零。
但是,上、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不同,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小;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如图所示)。
于是,就产生了竖直向上的压力差。
立方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压力差就是浮力。
归纳总结,得出利用压力差求浮力的方法:F浮=F合=F向上-F向下。
1.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
从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2.同学们都知道“死海不死”,请联系死海的特点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总结各小组的验证结论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跟物体浸没时所处的深度、物体的形状无关。
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下册配人教版 第10章 第1节 浮力

第1节浮力知能演练提升一、能力提升1.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才受到浮力,在空气中的物体不受浮力B.乒乓球和玻璃球,浸在水中,乒乓球受到浮力,玻璃球不受浮力C.物体浸在液体中,由于受到浮力,物体的重力要变小D.铁球浸没在水中缓慢下沉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说明铁球所受浮力不变2.在浅海中潜入海底观光是人们旅游休闲的方式之一。
人从水下2 m继续下潜的过程中受到海水的浮力和压强变化的情况是()A.浮力逐渐变小B.浮力逐渐变大C.压强逐渐变小D.压强逐渐变大3.有一铜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铜块浸入水中并保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A.铜块的体积B.铜块的重力C.铜块受到的浮力D.铜块的重力和浮力之差4.两手分别拿着一小木块和一大石块,把它们都浸没到水中,同时松开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则它们受到的浮力()A.因为木块上浮,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较大B.因为石块下沉,所以石块受到的浮力较小C.因为木块体积较小,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较大D.因为石块体积较大,所以石块受到的浮力较大5.小聪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对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以下探究:①选择器材a、c、d、e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②选择器材a、d、e、f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③选择器材a、b、d、e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小聪在上述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A.比值法B.等效法C.控制变量法D.估算法6.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圆柱体未浸入水中),如图甲所示,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图乙所示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深度的变化情况,则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
7.如图所示,一个棱长为10 cm的正方体悬浮在水中,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F1为5 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F2为13 N。
则正方体受到的浮力为 N,正方体上表面到水面=1×103 kg/m3)的距离为 cm。
初中物理_浮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章浮力第一节:浮力创设情境教学过程引导:要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必须要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一种力——(板书)浮力展示图片(轮船、航空母舰、救生圈、热气球、飞艇等图片)一.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一种向上的力叫浮力2.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演示)(1)一细线一端系住乒乓球,另一端固定在烧杯底,向杯内倒水(2)倾斜杯子,观察细线所处状态3.方向:竖直向上(演示实验)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如:铁块)是否也受浮力作用?4.测量:F浮=G-F拉二、浮力产生的原因(引导分析)明确:物体上下表面处于不同深度,受到观察图片并思考生活、生产中的浮力的实例观察并进行思考:利用二力平衡分析浮力方向观察并归纳出浮力的测量方法思考并讨论展示几个与浮力相关生活实例,体现知识就在身边。
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认识浮力的存在,了解到在生活和生产中浮力的各种应用。
进而引发浮力的概念的思考。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体验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教学过程的压强不同,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产生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不同,存在压力差即:F浮=F上-F下演示并引导思考:为什么拧上瓶盖乒乓球会浮起来?点拨: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三.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思考:(1)不会游泳的人在淡水中会下沉而在死海中为什么会漂浮在海面上?说明了什么?(2)(体验)将空纯净水瓶朝上慢慢压入水中过程,手的感受有何不同?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1.浮力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2.浮力可能与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引导探究方法和步骤并点评: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2.将物体悬挂于弾簧测力计下端,部分浸入水中,读出弾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入表格3.将物体浸没入水中,读出弾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入表格思考并讨论思考并猜想分组实验合作探究让学生明确: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依据事实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
渗透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第十章第一节《浮力》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为14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在此过程中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为依托。
初中物理《浮力》优秀说课稿

初中物理《浮力》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浮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浮力》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
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力、二力平衡、压强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又为后面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入浮力的概念。
接着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最后通过理论推导得出阿基米德原理,使学生对浮力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浮力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压强等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浮力现象比较复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对于浮力的本质和规律还缺乏系统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通过推导阿基米德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浮力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浮力的概念和方向。
(2)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十~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下知识要点归纳第十章《浮力》10.1浮力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物体上下两个表面存在压力差,即浮力。
4、求浮力的方法:①称重法:F 浮=G-F 示(图1)②F 浮= F 向上- F 向下(F 2- F 1)(图2) 5、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图3)(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求浮力的方法:称重法(先称物重G ,再用F 浮=G-F 示)(3)实验步骤:①浮力大小是否跟物体浸没时的深度有关?(无关)可选①③④图浸没可以保证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改变物体浸没后深度。
②浮力大小是否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可选①②④图放在同种液体中,保证液体密度相同。
③浮力大小是否跟液体密度有关?可选①④⑤图准备不同种液体,浸没在液体中保证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
(4)结论:①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水中后的深度无关。
②同一液体中,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③物体浸在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10.2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排开液体的体积1、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图4)①先称物重G ②称G 杯③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读出示数求浮力④称溢出的液体和烧杯G 总,用G 排=G 总-G 杯求G 排2、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F 浮=G 排、导出式(公式法求浮力):F 浮= G 排= m 排g=ρ液 gV 排 (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图1称物重G图2图3 图4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10.3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1、物体的浮沉条件研究条件:实心物体浸没(V排= V物)在液体中,受重力和浮力。
初中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一边长为10cm的实心正方体塑料块挂于弹簧测力计正下方,此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为5N,此时塑料块下方刚好与水面接触,且距底面积为300cm2的容器底部5cm,现往容器中缓慢加水,已知弹簧的形变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1N的拉力时伸长1cm。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塑料块的密度为5g/cm3B.当加入1000cm3水时,正方体物块所受浮力为5NC.当加入3000cm3水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1500PaD.当加水至塑料块刚好漂浮时停止加水,然后将容器内的水以50cm3/s的速度向外排出,同时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以1cm/s的速度向上移动,则经过约2.86s之后,弹簧测力计示数再次回到5N2.如图所示,密度分布均匀的圆柱形棒的一端悬挂一个小铁块并一起浸入水中。
平衡时棒浮出水面的长度是浸入水中长度的n倍。
若水的密度为ρ,则棒的密度为()A.11nρ+B.1nnρ+C.21(1)nρ+D.22(1)nnρ+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高为10cm、横截面积为200cm2的柱形物块缓慢放入底面积为400cm2,质量为200g且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内的水中。
当柱形物块直立静止时,物块浸入水中深度为4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6N,已知弹簧测力计的称量范围为0~30N,刻度盘上0~30N刻度线之间的长度为30c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柱形物块所受重力大小为16NB.向容器中加水,注入水的质量为7.2kg时,物块刚浸没C.物块刚浸没时,相对于如图状态,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的变化量为1200PaD.向容器中加水,当注入水的质量为5kg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4.如图所示,将一长方体木块放入水平放置的圆柱形盛水容器中,静止时木块有1/4的体积露出水面,这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跟木块未放入水中时相比增大了150Pa;若在木块上放一块铁块,使木块刚好全部压入水中,且木块没接触容器底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的密度为0.4g/cm3B.则铁块的重力与木块重力之比是1:4C.则铁块的重力与木块重力之比是1:5D.这时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跟木块未放入水中时相比,增加了200Pa5.下列的数据估计正确的是()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0kgB.本溪桓仁大雅河最深处的压强为7×105PaC.一位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500PaD.一位成年人浸没水中时受到浮力约为600N200cm,里面装有一定量的水(图甲)。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第十章第一节浮力》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析概括能力逐步提高。
1.在本节课中使学生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
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
和谐相处的情感。
2.争取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 教学策略选
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 择与设计
实践活动。并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
望。
3.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
③将石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
④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注意事项(着重提醒,确保每位学生分得清以下物 理名词): (1)“浸没”指物体完全处在液体下方。 (2)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可以采用控 制变量法。 4.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自主发言的形式展示实验结论,教师引导 学生进行总结: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 密度和物体浸入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物体浸入在液体 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 清楚的知道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同时也培 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很多同学有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共 课例研究综
同验证实验结论,部分以往不够积极的同学也体会到了 述
实验的乐趣并且也萌发了对实验结论进行验证的意识, 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得到发展。
它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密度有关。
1.本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且通
学生学习能 过实验认识浮力。
力分析
2.令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教会学生尝试应用平衡力和液体压强的相关规
律去解释生活中的浮力问题,以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2. 使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液体、物体、测量工具。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浮力现象,如物体在液体中浮起来的原因。
2. 讲解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的定义,解释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阐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说明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方法:介绍浮力的计算方法,公式为F浮 = G排 = ρ液gV排。
5. 浮力的应用:讲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6. 例题讲解: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浮力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浮力实验,观察浮力现象,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十章第一节浮力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 浮力的计算方法:F浮 = G排= ρ液gV排。
4. 浮力的应用:船舶、救生圈等。
七、作业设计(1)物体A,体积为10cm³,液体密度为1.0×10³kg/m³。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八年级物理下册 10.1 浮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

第十章浮力第一节浮力【教学目标】1.知道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2.会用称重法求解物体受到的浮力。
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4.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预习提示】1.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
3.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流程】一、学生展示1.浸在液体中的石块会受到的力,叫做浮力,它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正方体铝块浸在水中,它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是20N,它的下表面受到的压力是30N,这个铝块是否受到了浮力?若它受到的浮力,浮力大小是 N。
3.用弹簧测力计称得一石块在空气中25N,①把它部分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20N,此时石块所受浮力为N;②若全部浸入水面下10cm处,示数为15N,此时浮力为N;③在全部浸入水面下50cm 处,此时浮力将。
比较①②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和有关,而由②③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和无关。
力和力的作用,当它匀速上升时,这两个力的关系是。
5.用弹簧秤在空气中称一物块,测得重为20 N,当把这个物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6 N,这时物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 N。
若将物块全部浸没在水中,物块所受浮力为15 N,这时弹簧秤的示数将变为_____ N。
6.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铁块重7.9 N,当它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6.9 N,此时铁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 N,当铁块一半进入水中时,浮力是_____ N。
7.轮船、鸭子、木块能浮在水面,这是因为它们受到了水的_____,方向________。
8.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铁块重7.9 N,当它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6.9 N,此时铁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 N,当铁块一半进入水中时,所受浮力是_____ N二、目标定向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
三、学生自学1.什么是浮力?(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精品解析:人教版初中物理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1节浮力测试题(解析版)

《浮力》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浮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所在深度无关;B. 物体只有浸没在液体中才受到浮力;C. 物体受到液体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D. 物体受到液体的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密度和体积有关.【答案】BD【解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判断。
A.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有关,与物体所在深度无关,故A正确;B. 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时都会受到浮力,不一定是浸没才受浮力,故B错误;C.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无关,故C正确;D. 根据可知,物体受到液体的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的体积有关,故D错误;故BD错误。
2.如图所示,密度均匀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现沿虚线将下部分截去,则剩下的部分将()A. 上浮一些B. 静止不动C. 下沉一些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木块原来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重力,则有ρ木Vg=ρ水V浸g,可得:木块浸在水中的体积与整个体积之比V浸/V=ρ木/ρ水,木块与水的密度不变,所以木块浸没水中的体积与整个体积之比不变,所以截去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将下沉一些,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3.把悬挂着的金属球A依次浸没在清水和浓盐水中,则A球两次所受浮力相比较是:()A. 两次的浮力一样大B. 浸没在盐水里受的浮力较大C. 浸没在清水里受的浮力较大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两次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可知,液体密度大的受到的浮力大,所以浸没在盐水里受的浮力较大,故B正确,ACD错误。
选B。
4.同一物体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中的情况如图所示,比较物体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和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则正确的是:()A. F甲=F乙B. F甲>F乙C. ρ甲=ρ乙D. ρ甲<ρ乙【答案】A【解析】如图木块两次漂浮在液体中,根据浮沉条件知,两次的浮力相等,故A正确,B错误;根据可知,浮力相等时,排开液体体积大的,液体密度小,排开液体体积小的,液体密度大;如图,在甲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小,所以甲的密度大,故CD错误。
初中物理 第十章 浮力 思维导图 A3打印

第十章 浮力 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 定义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力 方向 竖直向上 产生原因
液体对物体下表面和上表面的压力差 大小浮下上
浮力的测量
浮力等于浮弹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液体密度大,浮力大 浸在液体里的体积大,浮力大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 等于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公式浮排浮ρ液
排 适用范围 液体和气体 物体沉浮条件应用 沉浮条件 上浮 浮力>重力
液体密度大于物体密度 漂浮
浮力=重力 液体密度大于物体密度 悬浮
浮力=重力 液体密度等于物体密度 联想到二力平衡的知识点 下沉
浮力<重力 液体密度小于物体密度
沉底 浮力<重力 液体密度小于物体密度 应用 轮船 空心,排水体积大,浮力大 潜水艇
增大或减少自身重力
潜艇加水,下沉
潜艇排水,上浮 热气球飞艇 改变气体密度 上浮的最终结果 下沉的最终结果。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知识汇总笔记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知识汇总笔记单选题1、水平桌面上的深桶容器中装有水,小明在空玻璃瓶口蒙上橡皮膜,将其置于水中某一深度处,恰好悬浮,如图所示现沿桶壁向容器中缓慢加水,在水面上升的过程中,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玻璃瓶保持静止B.玻璃瓶下沉至容器底C.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D.桌面对容器的支持力增大答案:AAB.由题意可知,空玻璃瓶口蒙上橡皮膜悬浮在水中时,竖直方向受浮力和重力且这两个是一对平衡力,当向试管中加入水时,橡皮膜所处的深度增加,压强增加,会向里凹陷,排开水的液体变小,浮力变小,重力不变,所以空玻璃会下沉到容器底部。
故A错误,A符合题意,B正确,B不符合题意;C.向试管中加入水时,水的深度增加,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桌面对容器支持力的大小等于容器自身重力和容器中水的重力之和,向试管中加入水,水的重力增大,所以桌面对容器支持力的大小增大,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在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甲和乙两种液体,把质量也相同的实心小球A和B放入杯中,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B.小球A的密度大于小球B的密度C.甲、乙烧杯底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D.球A受到的浮力比球B大答案:CA.由图可知,液体的质量相同,由于不知道小球A和B的体积的大小,所以无法判定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无法判定液体的密度关系,故A错误;B.小球的质量相同,小球的体积大小关系未知,无法判定A和B的密度的大小关系,故B错误;C.小球的质量相同,液体的质量相同,则两烧杯中液体和小球的总重力相同,液体对杯底的压力等于液体和小可知,甲、乙烧杯底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故C正确;球的重力,则压力相同,由于底面积相同,根据p=FSD.A球在液体中悬浮,浮力等于重力,B球在液体中漂浮,浮力等于重力,两个小球的质量相同,重力相同,所以受到的浮力相同,故D错误。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浮力》精品课件

看谁快
1、轮船、鸭子、木块能浮在水面,这是因为它们受到 了水的 __浮__力_,施力物体是__水___,方向竖__直_向__上.
2、.用弹簧秤在空气中称一物块,测得重为20 N,当把 这个物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6 N, 这时物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4NN.若将物块全部浸没在水 中,物块所受浮力为15 N,这时弹簧秤的示数将变为 _____ 5NN.
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气体向 竖直向上的 __托__力。
理解浮力 .
1. 什 么是浮力(F浮) 2、浮力的方向
竖直向上
二、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人能在死海里看书,轮船能在海面上航 行,都是因为液体对浸入的物体有浮力 作用,那么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
浮力产生实验
轮船与大鲸鱼所受浮力产生原因示意图:
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
2、静止在空气中的气球受到____重____力和
__空__气_浮___力的作用,其施力物分别是 ___地__球____和____空__气___。
3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 到液体对它__竖__直_向__上________ 的力,叫做浮力。
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
的作用,那么浮力的施力物是 ____液__体_____. 5把一个塑料球放到水中(如图
说说曹冲 称象的步 骤。
为什么淹不 死他们?是 神在保护他 们吗?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 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气体向上的托力
体验浮力
将瓶盖旋紧的空矿泉水瓶压入水中时, 有什么感觉?
F浮
G
结论: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 托力(即浮力).
铝块
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托 力(即浮力)作用 , 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 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思路:让学生通过经验和体验及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习知识。 主要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视频 展台 优教网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引入新课 通过图片引入, 1 苹果从树上下 落。2 苹果落入水中。3 中国第一 艘航空母舰“辽宁舰”。4 核潜艇。 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落到地上发 现了万有引力,同学们看到苹果 落入水中是否也发现了一种力?
教 师 活 动
师: (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 若学生想不到,教师来解答) 演示: 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铁块的 重力,然后把铁块逐渐侵入水中待 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读数发现弹 簧测力计示数变小了,说明铁块受 到了一个向上托的力,也就是说下 沉的铁块受到了浮力。 师:同时我们也知道了测量在液体 中会下沉物体的浮力的方法。我们 来表示下浮力:F
课堂教学设计
姓名 课题 徐帅 学科 物理 单位 爱辉区幸福中学
第十章 第一节 浮力
教材分析:本章是前三章“力” “运动和力” “压强”内容的延伸。本节是 在综合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由“浮 力”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两部分内容构成。教科书通过三个过程来 呈现对浮力的认识。1、感知浮力。2、测量浮力。3、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决定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要通过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使学生进一步认 识浮力概念也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体验能够初步认识浮力。学生学习了力、 运动和力知识后能够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在经历过之前 的探究实验中学生也学会了控制变量的实验思想能够自主探究实验。但我 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分析问题能力较弱,在语言表述上可能会有不顺畅。 教学目标: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 向是竖直向上的。能通过实验证明上述结论的正确性。2、能认识浮力产生 的原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3、经历探究 浮力大小跟哪个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 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教学重点: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 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
师:我们知道了由于浸在液体中的 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 使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 那么同学们是不是所有放入液体 中的物体上下表面都会有压力差 是不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 到浮力?同学们可以与小组内同
实验解释清 楚。而且通 过 观看视频实 验 来分析浮力 。 比起自己做 实 验研究能够 节 省时间实验 效 果更好。
与教师一起做实验:将放有系着细线与 容器 底部相连的 乒乓球和水 的容器 倾
教 师 活 动
师:我们知道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 会受到液体给的一个向上的力那 为什么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 这样的一个力呢?也就是说浮力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通过观察视频来研究浮力产 生的原因。 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能自己来总结下浮力产 生的原因吗? 师:F 观看视频。
浮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究实验打好 基 础。 表示出浮力 很 重要教师要 加 强学生的认 识。这是下 面 探究浮力大 小 的基础。
生: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的示数减 去弹簧测力计在液体中的示数。
=G-F 拉
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是不是所 有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 用? 学生在生活 中 会经常发现 物 体与底部相 连 生: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 师:我们在来看这种情况:多媒体 展示插入河底桥墩的图片,大坝图 片)给学生思考时间后,直接告诉 学生们这种情况下,物体在液体中 不受浮力作用。请同学们想一想为 什么? 师:底面上不受液体压力,所以不 受浮力。 生:我们刚刚研究了为什么浸入液体 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作用。因为浸入 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有压力差。但 像图中物体与容器底部连在一起物体 下表面没有液体的这种情况下,物体 不受浮力。 师:在我们研究重力、弹力、摩擦 力时老师和大家介绍过我们每研究 一种力都要从研究力的产生原因以 及力的三要素入手。我们现在就来 研究一下浮力的大小。同学们首先 要根据你的生活体验来猜想影响浮 力大小的因素。最关键的是,你的 猜想要有合理的依据。然后通过实 活动悟新知四:有依据的猜想浮力大 小影响的因素, 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活动四让学 生 先有依据的 猜 想。让学生 认 识到无论的 学 力作用。 的现象所以 老 师需要在这 里 讲解下这个 问 题来解释生 活 中的这个现 象 这对学生认 识 浮力很有必 要 避免学生对 这 个现象的误 区。同时也 能 加深对浮力 产 生原因的认 识。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使学 生即对新课 知 识产生兴趣 又 觉得物理就 在 我们身边同 时
学生回答:浮力
发现如果有 一 双发现问题 的 眼睛我们离 科 学家们并不 遥远。
师:你认为浮力是怎样一种力? 有依据的说出浮力的方向? 小组讨论: 活动悟新知一: 说说生活中物体受到浮力的现象?设计 小实验体会浮力?通过观察和体验,说 明浮力是怎样一种力以及浮力的方向? 依据: 依据: 浮力概念: 浮力方向: 活动悟新知 一 让学生根据 自 己观察和体 验 到的浮力来 定 义浮力能够 增 强对浮力概 念 的认识,也 能 通过实验体 验 感受到浮力 的 方向比理论 讲 解更直接。
学 生 活 动
活动悟新知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设计意图
教材中对浮 力 产生的原因 已 经进行了说 明,学生通 过 自学教材学 习 能力较强的 同 学应该可以 理 解。课上再 通 过观看视频 实 验能够更直 观 即使自学会 的 同学加深印 象 又能使不太 理 解的同学通 过
浮力
=F 向上—F 向下
生: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深度越深,压 强越大,因此浸在液体中物体下表面受 到的液体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 力。那么,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上下表面 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
生: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和小实验中手感 到水给的一个向上托的力,浮力是浸在 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力。通过对 浮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 师:是不是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 向下的呢?同学们可以用桌子上 的实验器材感受下浮力的方向。 演示:将放有系着细线与容器底 部相连的乒乓球和水的容器倾 斜。 二力平衡可知浮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 反,竖直向上。 通过实验再 次 认识浮力方 向 加深对浮力 方 向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