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方言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方言专题

声调方面:

不送气阴平:44 如:高,猪

送气阴平: 334 如:开,天

阳平:213 如:穷,床

阴上:31 如:古,好

阳上:21 如:近,是

阴去:45 如:正,世

阳去:24 如:大,饭

阴入:224 如:得,一

声母方面: p 布,波p'怕,破b 步,爬m 麻,门f 飞,灰V 话,元v 午,吴t 到,带t' 太,土d 道,徒n 难,兰l 路,留ts 焦,挤ts' 仓,粗s 生,洗z 从,字k 挂,过k' 客,哭kv贵,鬼k'v亏,跪gv 船,权......

共有三十六个声母,二十四个韵母(包括三个成音节辅音在内),由于那些古怪的国际音标我打不出来,只能这样了.很抱歉.

有些新化方言词非常特殊,如“蟮虫”(蚯蚓)、“果”(蛋)、“螗翅”(蜻蜓)、“猪屎鸟”(喜雀)、“郎把公”(女婿)、“单身阿嫂”(寡妇) 等, 不仅其他湘语中没有, 几乎所有汉语方言中都没有, 这是新化人的独创, 反映了新化人的造词观念, 值得好好分析。新化方言中保存了一些普通话里已经消失的古词古义。如“鼎”(饭锅)、“镬”(菜锅)、“斫”(砍)、“炙”(烤)、“湓”(水溢出)、“凊”(凉)、“执古”(固执)、“走”(跑)、“行”(走)、“吃”(吃饭、喝茶、吸烟)、“咸”( 都) 等。对有些字的字源本书作了一些考证, 如:“佮, 合。结交: 佮朋友。”引《集韵》入声合韵葛合切: 佮,《说文》: 合也。”“鐪, 冶补。”引《广韵》姥韵郎古切:“鐪, 釜属。”“汤+手(上汤下手), 用手挡住。”引《字汇》他郎切:“汤+手, 以手推也。”“日良, 晾。”引《信韵》去声宕韵郎宕切: “日良, 暴也。”这对读者是有启发的。不过, 考订方言字来源并不容易, 汉语词汇是不断发展的, 方言词的来源也不止一个, 不能都从古书中找到相对应的字。有的词只能以同音字记音, 如“潘, (把鸡鸭鹅等) 轰开。”“半,(把东西)藏起来。”“降, 使劲搓揉地踩。”“弄, 推。”“散,搂抱。”这里的“潘、半、降、弄、散”不是本字。

……

“闹”( 中毒)、“绊”(跌倒)、“拌”(生气摔东西)、“盘”( 抚养)、“湓”(水溢出)、“潽”(水上涌)、“捱”(拖延时间)、“嗍”(吸)、“行”(走)、“走”(跑) 等词, 不仅新化话有, 湘语其他地区有, 别的方言也有。它们可能是古汉语的共同继承,也可能有方言之间相互影响, 也还可能受别的语言的影响。

“潘, (把鸡鸭鹅等) 轰开。”可能对应南昌等地的/p…aŋ 阴平/,有人写成“羊平”,也有写成“扌亨”的。

“半,(把东西)藏起来。”可能对应一些赣、客方言里的/paŋ/或/piaŋ/,有人写成“偋”。

“汤+手”,上海同。南昌有个读如“汤”的说法是“禁受”的意思,也许是这个字。普通话里“趟不住”的“趟”可能一样。

《集韻·卷之十·去聲上·十九鐸》託小韵:“拓,手推物。或作 。”

《集韻·卷之八·去聲下·四十二宕》浪小韵:“㫰,暴也。”

廣韻·去聲卷第四·四十二宕·儻韻

標題:摥【查看原图】

內容:排摥

益阳话有很多极土的话,比如棉袄叫成“滚身子”,裤子说成“小衣”,短裤子则成了“章子小衣”,背心是“背达子”,毛巾喊“手袱子”,雨具称之为“脚沥”,额头叫“鸭刀”,嘴巴叫成“几巴”,接吻叫成“打拨”等等。

乡音的尴尬

叶梦

益阳人自以为自己的话很土。益阳人一到长沙,往往改腔换调。长沙人取笑益阳话,首先便是笑益阳人的茶、蛇、爬不分。益阳话中的这三个字都读旯(lá)。手里拿着一碗茶,看见地上一条蛇在那里爬。用益阳话说便是:“手里拿打一碗旯,看见地朗一条旯在恶哩旯。”

莫应丰的耶(父亲)到长沙看崽,莫应丰见他耶把茶碗放在床上,唯恐老人不小心碰翻茶杯,便喊:“耶嗳,嗯莫把旯碗放得狼朗啰。”莫妻听了,大惑不解,她不知“旯碗”就是茶杯,“狼朗”是指床上。

画家林凡十八岁离乡,如今年已花甲,仍讲得一口纯正的益阳话。当代的益阳话正不断地向普通话、长沙官话靠近,有许多很土很怪的字眼已逐渐淘汰。听了林凡先生讲话,才发现现在的益阳话已经不是原来的味道了。他讲河里的船叫划子,画人物叫画菩萨毑。

湖北某名牌大学有位中文系教授是益阳人,他在给学生讲授《红楼梦》的时候,讲到某章某节:“宝玉看见黛玉,心里一急,几巴都港不出了。”不料此言既出,即引起哄堂大笑。原来学生们完全误解了老师的话,益阳话把嘴巴说成“几巴”,把讲说成“港”,因为这个“几巴”才发生了这样一场尴尬。

益阳话中保留了很多古字。益阳话叫理发店为待诏铺,理发师称为待诏师傅,姓张的理发师叫张待诏,姓吴的便叫吴待诏。

益阳话喜欢用“趋”字,街坊妇人常常这样骂小孩:“你趋到哪里喀哒,你趋死啊!”若有人投河,便称之为“趋暑”(水)。

益阳话把“为什么”讲成“何解”,当然长沙人也讲何解,长沙人常常是:“何解啰?把何字强调用重音说出,这样的“何解”便气势逼人。然而益阳通常把“何解”讲成“何解的哪?”这样的“何解”较之长沙话的“何解”要委婉得多,是一种小心探问,不逼你回答。同样是“何解”,看来大不相同,用惯了“何解的哪”,便觉得北方话中的“干吗”是多么生硬和不文气。

益阳人把吃说成“呷”。如吃饭说成“呷饭”,喝茶说成“呷旯”,饮水说成“呷暑”,抽烟说成“呷烟”。

益阳话有很多极土的话,比如棉袄叫成“滚身子”,裤子说成“小衣”,短裤子则成了“章子小衣”,背心是“背达子”,毛巾喊“手袱子”,雨具称之为“脚沥”,额头叫“鸭刀”,嘴巴叫成“几巴”,接吻叫成“打拨”等等。

我初写作时,常常为文字所苦恼,我感觉同样是一句话,若用益阳话来写更能尽意表达我的意思,但往往苦于找不到这个字,有时候有这个字,是古字,只是我们不常见而已。

益阳话形容颜色一般是:“彤红的”、“浸黄的”、“刮绿的”、“嫩白的”、“抹黑的”、“翡蓝的”。也喜欢用叠字。如:黄灿灿里、蓝映映里、绿也也里、白飘飘里、黑浸浸里、皮皱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