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终稿
![《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终稿](https://img.taocdn.com/s3/m/47200f9b581b6bd97e19ea58.png)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旅游资源一、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内涵1.旅游资源的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核心是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形成旅游资源的必须具备的条件:①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②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3.旅游资源的类型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讲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说明:地文景观包括地貌景观(如丹霞地貌、岩溶地貌)、地质过程遗迹(如火山口、海蚀景观)等;水域风光如泉、瀑、景观河段、湿地等;生物景观如林地、草地、生物多样性景观;天象景观如日月食观测地等;气候景观如海市蜃楼、佛光发源地、避暑避寒地等。
二、旅游资源的特性三、旅游资源的形成:1.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2.人类活动可以认知、提升自然环境的文化内涵(从宏观、微观角度看)宏观方面:选择地理环境相对理想的地方居住(江河之滨、山前平原、植被繁茂之地);微观方面:修建园林、寺庙、宝塔、陵墓等,强调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
3.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形成众多的文化古迹。
如我国古代建筑群,世界遗产的11座古城(其中2座在中国——平遥古城、丽江古城)。
4.“红色旅游”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英烈事迹和献身精神。
四、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a.依托构造地貌形成的旅游资源(断层湖—高原构造带上:非洲的维多利亚湖、塔噶尼喀湖,我国的青海湖、滇池等;峡谷—深大断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b.依托气候条件形成的旅游资源—明显的地带性“白色旅游”:以冰雪运动为主的冬季度假型旅游——寒温带和中温带海景旅游资源(“三S”旅游大海、沙滩、阳光)——海陆地形和气候因素——亚热带和热带海滨地带(2)人文地理因素a.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古都、古城),附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中图版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归纳
![中图版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6ee44c433d4b14e85246879.png)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归纳整理第一章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旅游资源的含义: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既可以是风景的、文物的,也可以是风俗民情的。
2.旅游资源的内涵:(1)直接用于欣赏、消遣(不包括服务设施)。
(2)能被旅游业开发利用。
(3)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3.旅游资源的特性:(1)多样性①内容上:既有自然又有人文;既有景观又有文化;既有古迹又有现代;既有实物又有体验。
②地域上: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各具地方特色。
③季节上:同一旅游资源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景观。
④组成上:多要素相互组合。
⑤价值上:美学价值(形式美、朦胧美、色彩美、动态美、声音美)、艺术欣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
(2)独特性(3)变异性(4)观赏性4.旅游资源的两种基本类型:(1)自然旅游资源:自然赋予的,能使人们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或物象的组合。
(2)人文旅游资源:古今人类社会活动、文化、艺术和科学创造的载体和轨迹。
5.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1)世界遗产可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
(2)中国已有37处世界遗产(截止到2008年底)。
文化遗产:除教材上长城等24处,新增了2处:开平碉楼、福建土楼(共26处)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武陵源、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形地貌奇观、江西上饶三清山(7处)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黄山、峨眉—乐山大佛、武夷山(4处)此外,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古琴(4)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世界遗产本身都有一段漫长的历史,不仅有它的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还有它的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5)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中国的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认识和研究它的价值十分必要,一方面可提高和深化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知和主动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可提高旅游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bc7b85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a.png)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1.旅游的概念:旅游是指人们为了娱乐、放松、教育或其他目的而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点参观、游玩、居住或其他活动。
2.旅游对经济的影响: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行业之一,对经济的影响非常显著。
旅游业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市场活动,促进经济发展。
3.旅游的分类:旅游可以按照时间分类为长途旅游、短途旅游和近距离旅游。
按照目的地分类为国内旅游、国际旅游和境外旅游。
按照旅游活动的性质分类为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和探险旅游。
4.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设施三大类。
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人文景观包括历史建筑、文化遗址、民俗风情等,社会设施包括酒店、旅游服务中心、交通设施等。
5.旅游的影响因素:旅游的影响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
政治因素包括国家政策、政治稳定等;经济因素包括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消费等;社会因素包括文化交流、人口迁移等;环境因素包括景区环境质量、生态环境保护等。
6.旅游的影响:旅游对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
经济方面,旅游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创造财富。
社会方面,旅游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进步。
环境方面,旅游带来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7.旅游开发的原则:旅游开发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前提下,要保护好自然环境,确保资源的可再生利用,同时也要保护好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8.旅游线路规划:旅游线路规划是旅游行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根据目的地的特点和游客的需求设计出最佳的旅游线路。
线路规划需要考虑景点的时间安排、交通工具的选择、住宿的安排等因素。
9.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增加,旅游行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比如,旅游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使得在线旅游预订变得更加方便;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推动了文化旅游的发展。
旅游地理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旅游地理第三章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b172c0d02020740be1e9b47.png)
旅游地理第三章知识点归纳一句话知识(记忆)①我国古代建筑多木构建筑;②我国古代建筑主要以组合式的建筑群体为特征;③我国古典园林十分注重人地协调。
④自然美主要美在形式,美在千姿万态。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描述的是“听觉美”。
⑥“黄山四绝”之一的“云海”反映出自然景观的“朦胧美”。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一、知识·能力聚焦1、选择观赏位置(1)距离①观赏景观时,选择适当的距离很重要。
距离不当,往往观赏不到美;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峰峦之雄伟俊美,惟远观可得。
③观赏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收其形、色、声、动之美。
④远望取其姿,近看取其质。
(1)角度①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观测角度;②观赏角度举例:正面观赏、侧面观赏、平视、仰视、俯视等。
(2)动态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2.把握观赏时机①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秋观赏,越往南,山水风景的观赏季节越长,至华南地区,四季皆宜。
但是南方地区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如黄山、庐山等,也适宜夏季观赏。
②特定时间出现:青海湖的候鸟以五月份观赏最佳,钱塘江大潮以农历8月18左右(中秋节前后)观赏最佳。
③观赏佛光的机会是有限的,因为佛光只有在夕阳斜照、云雾飘飞的山谷之中才会出现,时间、地点、天气条件有一条具备都不行(峨眉山佛光、庐山佛光等)。
④赏云海、日出、夕阳、飞瀑、彩虹,以及观赏生物景观(比如藏羚羊大迁徙、非洲角马迁徙、大象迁徙等,青海湖候鸟等),也必须把握住时机。
⑤清明踏春、重阳登高、秋赏红叶、冬观腊梅。
杭州西湖——春季最好;北京西山观山红叶——金秋最佳;“冰城”哈尔滨——冬季观赏;松花江、太阳岛——夏季最宜;海南岛——11月前后最佳。
赛龙舟——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每年一次,每次一至数日,多在夏、秋季牧草繁盛、牛羊肥壮时举行。
3、抓住景观特色(1)做好景观观赏前的准备工作;①查看相关资料;②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③了解景观形成的原理。
完整word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c91eda17cd184254a353530.png)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1.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4]☆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关系: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娱※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1 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b(总体促进社会发展)-.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c+.促进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13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总体促进文化繁荣)特色和吸引力○2-.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b值)+.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影响区域环境:a○4复)-.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 b低了旅游质量4.有关“旅游业”的几种正确评价[4]旅游业是“朝阳产业”○。
1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2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3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心是开发式扶贫。
○4第二章旅游资源5.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a.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1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b.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地貌旅游景观
![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地貌旅游景观](https://img.taocdn.com/s3/m/adcd3ccd6529647d2628520b.png)
一、常见地貌类型(一)花岗岩地貌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花岗岩地貌景区最多的国家之一。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深层侵入岩,岩性坚硬,岩体造型丰富。
一般来说,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名山常有群峰簇拥、峭拔危立、雄伟险峻的特点。
花岗岩易发生球状风化,形成巨大的“石蛋”造型或浑圆多姿的巨石兀立形态。
的花岗岩地貌景观有山东泰山、崂山,安徽黄山、九华山,陕西华山,江西三清山,浙江普陀山,福建鼓浪屿等。
(二)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在巨厚的红色沙砾岩层上,由内外营力作用形成的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特的地貌形态,这种地貌以广东丹霞山最为典型,因此得名。
我国的丹霞地貌景观有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安徽齐云山、湖南崀山、贵州赤水、甘肃张掖等。
(三)岩溶地貌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以碳酸岩为代表的可溶性岩石进行破坏和改造而形成的地貌。
喀斯特地貌有各种类型,一般可以分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两种,喀斯特景观有峰林、峰丛、石林、溶洞、峡谷、天坑、天生桥、地表钙华堆积、桌山等。
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发育最充分、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以广西、云贵高原最为集中。
代表性景观有广西桂林山水,云南石林,贵州织金洞、贵州荔波喀斯特,重庆武隆喀斯特、重庆金佛山、重庆奉节天坑一地缝景观,四川九寨沟、黄龙,湖南张家界黄龙洞,北京石花洞等。
(四)流纹岩地貌流纹岩地貌是火山喷发出的岩浆、火山灰等在流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流纹状构造。
在岩体节理和裂隙特别发育的部位,易形成奇峰异洞、峭壁幽谷等丰富奇特的造型地貌。
随着观者步移景迁,同一景物从不同角度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象特征。
的流纹岩地貌景观有浙江雁荡山、神仙居、仙都峰,杭州西湖宝石山等。
(五)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是在夹有薄层砂质页岩的石英砂岩地层中,由于地壳稳定上升,岩石垂直节理发育,经长期风化和重力作用而发生断裂和崩塌,同时充沛的地表流水又对其进行强烈的侵蚀而形成的密度和规模很大、千姿百态的砂岩石峰。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c2f8cfc50e2524de5187e52.png)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第一章 现代旅游及其作用【导言部分】1、什么是旅游业?旅游业是联系旅游者和旅游资源的纽带,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他们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它不仅能满足现代人的旅游需求,而且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起着促进和带动作用。
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条件并提供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简言之,旅游业是旅游(地理)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产业模式(经济)。
2、现代旅游业的主要特点3、旅游活动的三要素:(记忆)第一节 现代旅游及其发展一、旅游的发展(记忆)二、旅游的定义与判定(记忆、应用)旅游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表现为人们以娱乐、享受为主要目的,暂时离开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
判定方法与技巧:1、旅游活动以“活动空间”的“异地性”区别于“其他休闲活动”;2、旅游活动以“活动目的”的“娱乐性”区别于“其他经济活动”;3、旅游活动以“活动时间”的“临时性”区别于“人口迁移”;4、旅游活动以“消费活动”的“高层次性”区别于“一般的消费活动”;5、旅游活动一定要和消费结合起来。
特别提示:科技革命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契机。
四、现代旅游的特点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五、现代旅游的六要素(重点)现代旅游由食、宿、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
①食:只有吃的好,才能游的好,所以,一定要吃得饱、吃得好、吃的干净;②宿:不用住太贵的饭店,出来主要是为了旅游,而非睡觉,所以干净、舒适即可;③行:选择游览的目的地,一定要注意该处进得去,也出得来;④游:一定要同导游配合好,才可领略更多乐趣和学到更多知识;⑤购:在异地购买些物品,既有纪念意义,有时乐趣之一;⑥娱:娱乐乃人之常情。
提示:a、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绝大多数旅游者必须借助交通工具,才能实现旅游的愿望;b、“游”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览活动主要依托旅游景区开展;c、“购”和“娱”是增加旅游收入的主要途径;d、“宿”和“食”是人们的基本要求,也是旅游业必须满足的条件。
选修3旅游地理必备知识点大全
![选修3旅游地理必备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1877c2171fe910ef02df896.png)
选修3旅游地理必备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一、现代旅游基本知识1.旅游三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媒介—旅游业。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现代旅游由食、宿、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
食、宿、行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购”和“娱”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
六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3.现代旅游的基本特点: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②旅游形式的多样化;③旅游空间的扩大化;④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价值、分布与欣赏1.旅游资源的分类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核心是地貌景观;自然过程形成;以具体形式表现),它包括:①地文景观,如云南路南石林;②水域风光,如杭州西湖;③生物景观,如黄山迎客松;④天象与气候景观,如黄山云海。
(2)人文旅游资源(表现在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旅游方面的意义;核心是建筑景观;历史过程及人类活动形成;以具体形式和精神文化形式表现),它包括:①遗址遗迹,如北京故宫;②建筑与设施,如苏州园林;③旅游商品,如景德镇瓷器;④人文活动,如傣族泼水节。
2.旅游资源的特性(1)旅游资源共性:①多样性(旅游资源极其多样,且广泛存在);②非凡性(旅游资源是同类中具有非凡特点的事物或现象);③永续性(多数旅游资源可反复使用,并且使用是无消耗的,这是与其他资源相比是最突出的特点)。
(2)旅游资源独特性:①自然景观:A.季节性—有些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呈现不同特色,称为季节性,如雾凇形成于冬季。
B.地域性—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自然景观的地域差异。
②人文景观:A.可创造性—人文景观是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建设和创造的。
B.可变异性—人文景观的性质、功能随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3.旅游资源的价值(1)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一般都具有美学上的观赏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的最根本原因,也是人们去景区观光、度假、疗养的主要目的;主要为自然景观。
选修3·旅游地理总结
![选修3·旅游地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82b75102cc58bd63086bd1d.png)
本笔记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选修3》编写而成,2007年1月第2版,主编袁书琪。
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一、旅游概况1.旅游业是联系旅游主体(旅游者)和旅游客体(旅游资源)的纽带,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他们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2.发展1)古代:少数人旅游,事务性出游,出游距离较短。
2)1841年,英国首次出现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化旅游服务。
3)20世纪50年代,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安定,交通改善,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3.特点1)旅游主体大众化。
2)旅游形式多样化: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文化旅游等。
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二、旅游基本要素1.六要素:食、宿、行、游、购、娱。
核心是游。
2.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购和娱是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旅游六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互相作用。
一、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5.过分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二、促进社会文化繁荣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3.促进文化交流。
三、影响区域环境1.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
2.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第二章旅游资源一、旅游资源的内涵1.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被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2.必备条件:1)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2)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1.自然旅游资源1)地文景观2)水域风光3)生物景观4)天象与气候景观2.人文旅游资源1)遗址遗迹2)建筑设施3)旅游商品4)人文活动三、旅游资源的特性1.多样性:包括内容上的多样性;空间上的广泛性。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e62a47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17.png)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旅游概述1、旅游的定义:旅游是人们在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活动,它是一种离开惯常居住地,前往异地他乡的休闲体验。
2、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具有异地性、短暂性、体验性、综合性等特点。
3、旅游活动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旅游活动可以被划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旅游区域划分,可以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按照旅游性质划分,可以分为休闲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
第二章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的定义: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参观游览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2、旅游资源的类型: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山水风景、动植物群落等;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文化景观等。
3、旅游资源的评价:对旅游资源的评价需要考虑其特色性、可进入性、规模与组合状况、地方依托因素和发展远景等因素。
第三章旅游业的发展1、旅游业的概念:旅游业是指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为旅游者的旅行、游览、住宿、餐饮、购物等活动提供有偿服务的行业。
2、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全球旅游业发展迅速,尤其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更为迅速。
同时,旅游业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3、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旅游规划与开发时,需要考虑资源状况、市场需求、环境影响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
第四章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与影响1、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等。
2、旅游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可能会对区域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
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3、旅游业的社会贡献:旅游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多种收入来源。
旅游业还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4、旅游业的经济贡献:旅游业是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它对全球经济有着巨大的贡献。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025479d1f34693dbef3ec5.png)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概括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一、旅游活动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服务业(中介体)。
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
2、基本类型:⑴按游览区域分: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
⑵按旅游目的分: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
我国,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步入度假保健型和购物型。
二、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的定义: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旅游资源的特性:位置相对稳定性;物质景象组合性;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非消耗性(长存性)。
3、旅游资源的类型:⑴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如五大连池,山水组合景观—如壶口瀑布,生物景观—如自然保护区,气象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景观—如松花雪柳)。
⑵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土风情)。
(3)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种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形成天然形成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人类创造的文化事物和现象规模一般较大一般较小变化一般比较缓慢一般比较迅速分布野外较多居民地较多功能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度假旅游、健身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休闲旅游、购物旅游、会议旅游等示例山体、水域、植被、野生动物群、气象奇观、天文奇观、构景地貌、自然灾害遗迹、自然保护区等历史古迹、园林、工艺品、表演艺术、民俗、宗教礼仪、城乡风貌、社会风情等4、旅游资源的形成:⑴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华山:暖温带,花岗岩地貌;黄山、九华山:亚热带,花岗岩地貌;丹霞地貌:红色砂岩风化、流水侵蚀;长江三峡、玉龙雪山、黄龙:山水组合地貌)。
旅游地理选修三知识点归纳
![旅游地理选修三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cfdb14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e.png)
旅游地理选修三知识点归纳一、旅游地理概述旅游地理概述主要涉及到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范围和内容。
旅游地理是以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旅游现象和问题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旅游发展和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地域特点、区域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地理的研究范围涉及旅游景区、旅游地、旅游区扩展和旅游城市等。
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是旅游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主要涉及到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开发利用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等。
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山水风光、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等;人文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文化景观和民俗风情等;社会经济资源包括交通设施、服务设施和旅游产品等。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主要有自然景区型、文化古迹型和综合性旅游区型等。
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避免对环境和文化的破坏。
三、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规划与管理是保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主要包括旅游规划的原则和方法,旅游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等。
旅游规划要考虑到旅游资源的整合、旅游环境的保护和旅游市场的需求,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管理涉及到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企业的经营和旅游服务的质量等方面。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此外,旅游地理选修三还涉及到旅游市场调研与分析、旅游地图制作与阅读、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内容。
旅游市场调研与分析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统计分析等方法,了解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和旅游目的地的竞争状况,以制定合理的旅游计划和市场营销策略。
旅游地图制作与阅读是了解旅游地理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综合地图和专题地图,了解地理环境、景区分布和旅游线路等信息。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企业和旅游服务进行管理和监测,以提高旅游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旅游地理选修三主要涉及旅游地理概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旅游规划与管理三个知识点。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8163bf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f.png)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旅游地理学导论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1. 定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运动、相互作用以及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反馈。
它涉及人类在休闲、娱乐、探险等非居住性旅行活动中的空间行为和地理现象。
2. 研究内容:(1)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旅游者的行为模式、旅游动机、旅游消费等。
(2)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与特性:研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特色及其评价。
(3)旅游地的空间结构:探讨旅游地内部的布局、功能分区以及与周边地区的空间关系。
(4)旅游流的形成与分布:分析旅游者流动的规律、路径、流量以及影响因素。
(5)旅游市场分析:研究旅游市场的需求、供给、竞争格局以及市场细分。
(6)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估旅游活动对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7)旅游规划与管理:研究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二、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1.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1)早期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地理学家开始关注旅游现象,主要研究旅游资源的调查与描述。
(2)中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旅游地理学逐渐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关注旅游活动的社会经济影响。
(3)现代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更加多元化,强调可持续旅游和旅游规划。
2. 我国旅游地理学发展(1)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旅游地理学开始受到重视,主要进行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2)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旅游地理学研究范围扩大,关注旅游活动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成熟阶段(21世纪初至今):旅游地理学在理论和方法上不断创新,注重旅游教育与行业应用的结合。
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空间分析:(1)地图分析:使用地图来展示和分析旅游资源的分布、旅游流的路径等。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高中旅游地理知识点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高中旅游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eec48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b.png)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高中旅游地理知识点
1. 旅游资源分类: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 自然资源:指景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景观,包括山川河流、湖泊海洋、森林草原、动植物种类等。
- 人文资源:指景区的人文景观和人文活动,包括历史古迹、文化遗产、民俗风情、节庆活动等。
2. 旅游线路规划:
- 线路设计:根据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时间,选择合适的旅游线路,考虑到交通便利性、景点之间的距离、景点的开放时间等因素。
- 线路安排:确定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制定出行计划,安排酒店住宿和交通工具。
3. 旅游目的地开发与规划:
- 旅游目的地选址:根据景点资源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作为旅游目的地。
- 旅游设施建设:包括酒店、景区门票、交通设施、游客服务中心等,提供便利的旅游服务设施。
- 旅游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利用好旅游资源,平衡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高中旅游地理的一些知识点,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旅游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旅游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0c3d28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e.png)
旅游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在旅游地理必修三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资源、旅游开发和旅游规划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旅游的基本概念1. 旅游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到外地、外地区或外国进行休闲活动,并在一定期限内返回原居地的活动。
旅游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人们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
2. 旅游的特点旅游具有临时性、跨地域性、目的地性、休闲性、消费性、服务性等特点。
旅游者一般会选择在假期、节假日等有空闲时间去进行旅游活动,旅游地点往往跨越不同地域,旅游的目的是为了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旅游需要消费和依赖服务等。
3. 旅游的分类旅游可以按照出发地和目的地的不同来进行分类,常见的有国内旅游、国际旅游、境内旅游和边境旅游等。
此外,还可以按照旅游的类型来进行分类,如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等。
二、旅游资源1. 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能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客观条件,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经济资源等。
2.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旅游业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资源,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湖泊、河流、海洋、山地、滩地等。
自然资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满意程度,也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
3. 人文资源人文资源是指与人类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迹、古迹、寺庙、古镇、民俗风情等。
人文资源是旅游的一大魅力,能够让旅游者了解和感受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4. 社会经济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包括餐饮、住宿、交通、娱乐、购物等服务设施,这些资源能够满足旅游者的日常生活和娱乐需求。
三、旅游开发和旅游规划1. 旅游开发的概念旅游开发是指通过对旅游资源进行利用和开发,创造出旅游商品,并推广销售、服务旅游者,从而实现旅游活动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的过程。
旅游开发的核心是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旅游资源,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服务和产品,以满足其不同的需求。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资料讲解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资料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8129f9252ea551810a687ac.png)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1.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4]☆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关系: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娱※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总体促进社会发展)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促进文化交流(○1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总体促进文化繁荣)特色和吸引力○2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4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4.有关“旅游业”的几种正确评价[4]○1旅游业是“朝阳产业”。
○2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3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4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心是开发式扶贫。
第二章旅游资源5.旅游资源的内涵○1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a.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b.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4eda9355727a5e9856a61ae.png)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1.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4]1 2 3 4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旅游6要素:、、、、、、关系:总体、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六要素的核心: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拉动经济发展:1、2、3、4、○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1、(总体促进社会发展)2、3、○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1、(总体促进文化繁荣)2、○4影响区域环境:1、2、4.有关“旅游业”的几种正确评价[4]○1旅游业是“产业”。
○2旅游业基本上是密集型的产业。
○3旅游业是性和性很强的产业。
○4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心是扶贫。
第二章旅游资源5.旅游资源的内涵○1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2、○2旅游资源的核心是。
6.旅游资源的分类○1分类:自然旅游资源:1、2、3、4、人文旅游资源:1、2、3、4、7.旅游资源的特性1、2、3、4、8.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1价值1、价值2、价值3、价值4、价值(考虑、)○2(重要条件之一)○3○49.我国的旅游资源概况○1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最为重要。
○2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最为重要。
○3其他:等。
10.我国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对国家:1、2、3、4、对游客:1、2、11.我国的世界遗产价值1、2、3、4、12.我国的世界遗产概况○1我国于年加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到2010年已经有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和,居世界第三位。
○2我国的世界遗产分布(见下图)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13.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1自然美:a.形象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具体表现: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
如:山的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大漠烟波之旷;秘洞之奥;丛林荒原之野等)b.色彩美(特征:丰富且富于变化。
如:时间变化、季节变化、天气变化)c.动态美(特征:动静相对,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地理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一句话知识(记忆)
①我国古代建筑多木构建筑;②我国古代建筑主要以组合式的建筑群体为特
征;③我国古典园林十分注重人地协调。
④自然美主要美在形式,美在千姿万态。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描述的是“听觉美”。
⑥“黄山四绝”之一的“云海”反映出自然景观的“朦胧美”。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一、知识·能力聚焦
1、选择观赏位置
(1)距离
①观赏景观时,选择适当的距离很重要。
距离不当,往往观赏不到美;
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峰峦之雄伟俊美,惟远观可得。
③观赏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收其形、色、声、动之美。
④远望取其姿,近看取其质。
(1)角度
①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观测角度;
②观赏角度举例:正面观赏、侧面观赏、平视、仰视、俯视等。
(2)动态
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
2.把握观赏时机
①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秋观赏,越往南,山水风景的观赏季节越长,至华南地区,四季皆宜。
但是南方地区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如黄山、庐山等,也适宜夏季观赏。
②特定时间出现:青海湖的候鸟以五月份观赏最佳,钱塘江大潮以农历8月18左右(中秋节前后)观赏最佳。
③观赏佛光的机会是有限的,因为佛光只有在夕阳斜照、云雾飘飞的山谷之中才会出现,时间、地点、天气条件有一条具备都不行(峨眉山佛光、庐山佛光
等)。
④赏云海、日出、夕阳、飞瀑、彩虹,以及观赏生物景观(比如藏羚羊大迁徙、非洲角马迁徙、大象迁徙等,青海湖候鸟等),也必须把握住时机。
⑤清明踏春、重阳登高、秋赏红叶、冬观腊梅。
杭州西湖——春季最好;北京西山观山红叶——金秋最佳;“冰城”哈尔滨——冬季观赏;松花江、太阳岛——夏季最宜;海南岛——11月前后最佳。
赛龙舟——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每年一次,每次一至数日,多在夏、秋季牧草繁盛、牛羊肥壮时举行。
3、抓住景观特色
(1)做好景观观赏前的准备工作;
①查看相关资料;②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③了解景观形成的原理。
(2)游览建筑、园林景区要把握节奏
建筑、园林以及一些风景区的机构布局都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为序幕、发展、高潮和结束等景区。
4、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和谐生美
①旅游风景区的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我国自然风景区的特色之一。
②非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
我国古代园林要求再现自然,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基本准则。
(2)一方水土一方情
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比如西双版纳的热带风光和傣族风情、内蒙古风光和内蒙古风情等。
1、以情观景
只有以情观景,才能深刻感悟到自然的美。
(1)综合感受;(2)发挥想象:①观赏地貌的酷似造型,只有与想象中的事物或者情景合二为一之时,才会顿觉天工之巧、美仑绝伦。
②观赏形如卧佛、仙桃、猴子、八戒望月等造型的地貌景观,只有与想象中的景物一致之时,才能领会到天工造物的奇妙。
(3)移情于景,情景交融;(4)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6、品味文化内涵,洞悉文化定位:许多旅游资源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身后的文化底蕴,文化内涵构成了内在美的核心。
【方法技巧】
1、中国的园林艺术(记忆)
(1)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
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
(2)我国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有主配、层次、框景和借景。
主配即主景和配景,主景是全园的精华,配景起到烘云托月作用;层次是借有限的空间,造无限的风景;框景是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画框,把景象限制在框内,是园林中的局部特写;借景是借园外风景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远景。
2、对山水的鉴赏
(1)山的内在意蕴鉴赏
①力量之美;②刚毅之美;③文化之美;④精神之美。
(2)水的内在意蕴鉴赏
①以水寄情,游水抒情;②以水寓意,观水体验;③以水寓理,观景升华。
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