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定律一:分离定律实验 共26页
分离定律1
解题探究
2.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 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牛群中,两基因频率 相等,每头母牛一次只生产1头小牛。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 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
下列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
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D.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的分离
解析 基因型对表现型起决定作用,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 般也相同,环境条件同时影响表现型,A项正确。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着相对性状 的基因,B项正确。 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有纯合子出现,C项错误。 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的分离,D项正确。
5.核心概念的相互关系
不出现 出现
表现型
基因
等位基因
下列关于显性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杂合子F1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C B.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是纯合子 C.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自交后代一定会产生性状分离 D.显性性状是受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解析 具有显性性状的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1、实验过程——发现问题
P
纯种高茎 × 纯种矮茎(正交或反交)
显性性状
F1
高茎豌豆
性状分离
F2 表现型 个数 比例
高茎 矮茎 787 277 3 ∶1
特点:F1只表现显性性状,F2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约3:1
2、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
(1)生物的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决定的。
孟德尔分离定律2011
后代基因型Aa比aa为1 : 1, 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a X aa
后代基因型AA:Aa:aa为1 : 2:1, 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 X Aa
探究一:你能想到哪些方法能判断某显性 个体基因型?
1.测交:若后代出现隐性个体,则为杂合子。 若后代全是显性个体,则为纯合子。
单击画面继续
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
豌豆
1、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 花受粉的植物 2、豌豆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直发与卷发? 兔的白毛和狗的黑毛?
人的某些 相对性状
单击画面继续
下列生物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小麦种子的白粒与红粒 B、狗的卷毛与白毛 C、小麦的有芒与无芒 D、五指与多指
A
a
五、实质: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 的分开而彼此分离
1111 A
AA
A
Aa
A Aa a
a aa
a
分离 定律
1.F1全为显性性状(高茎) 杂交实验 2.F2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
为3:1。
理论解释(假说)
子代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
测交验证
高茎∶矮茎 = 1∶1
子代基因型及其比例
Dd∶dd =1∶1
2.自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
3.花粉鉴定法:若有两种类型的花粉,证明为杂合子。 若有一种类型的花粉,证明为纯合子。
玉米籽粒:糯性、非糯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的,分别控制着籽粒及其花粉粒中的淀粉性质 非糯性: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 糯性: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
孟德尔第一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全
隐性致死:隐性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显性致死: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分为显 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
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
从而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现象。
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方法一:定义法
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没有 表现出来的即为隐性:甲×乙→甲,则甲为 显性。
方法二:性状分离法 具一对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 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方法三:遗传系谱图中显、隐性判断 ①双亲正常→子代患病→隐性遗传病 ②双亲患病→子代正常→显性遗传病
基因的分离定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 组合定律Ⅱ 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
1.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概率 的判定及计算 2.遗传病系谱中遗传病(显、隐性) 类型判定及发病率的计算 3.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 有关问题 4.应用遗传基本规律分析解决一些 生产、生活中生物的遗传问题
方法Ⅱ
1、性状类概念
共显性:F1同时表现双亲性状的遗传现象。 如ABO血型中的IAIB为AB型。
异常的性状分离比
例如:两只杂合黑鼠生下的四只小鼠不一定符 合3黑1白,可能是全黑,也可能全白,甚至既 有黑又有白,但比值不是3:1。
• 当子代数目较少时,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异常的性状分离比
某些致死基因导致性状分离比发生改变:
交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摩尔根
找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据;沃森
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
相关训练:《讲》P55例2
解答遗传学试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审题,明确相对性状并判断显隐性 第二步:判断遗传方式(常染色体还是伴性遗 传)
第三步:推导基因型,写出遗传图谱
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普通遗传学课件)
一、遗传因子假设
(二)遗传因子假设的内容 1.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 (hereditary determinant)决 定的
2.每个植株的每一种性状都 分别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3.每一配子(性细胞)只有 成对遗物体所表现的性状,简称表型。它是基因型和外 界环境作用下具体的表现,是可以直接观测的。 豌豆:红花和白花 小麦:无芒与有芒 果蝇:红眼与白眼 人类:单双眼皮,有无酒窝,有无耳垂,蝶形与镰形红细
胞……
小麦的无芒与有芒
果蝇红眼与白银
三、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外界环境条件不变时
红花(CC) 白花(cc) 若纯合体 隐性纯合体
测交法
×
Ft
红花(Cc) 杂合体
编著者 申顺先;审阅者 卢良峰
红花(Cc) 白花(cc) 若杂合体 隐性纯合体
测交法
×
红花(Cc) 杂合体
白花(cc)
Ft
纯合体
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测交,若后代不分离全开红花则该红花植株 为纯合体(CC),若分编离著为者 申红顺先 花;与审阅白者花卢良则峰 其为杂合体(Cc)。
4.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 个体存活率相同。
三、分离比例的实现条件
5.各种基因型个体处在一致的正常环境条件下,并有较 大的群体。
结论
五个条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能满足都会导致偏离这 些比例。
由此可见,表型比例3∶1、1∶1只是分离定律的一种表
现形式而已。
《遗传学》
自交法验证分离定律
引言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是完全建立在一种假设的基础上,这个 假设的实质是杂种细胞里同时存在显性与隐性基因(即C与c 基因),并且这一成对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互 不干扰,因而产生C和c两种不同的配子。
孟德尔遗传定律课件
《孟德尔遗传定律》(何老师个性精品课件)
共27个幻灯片(第6页)
课堂巩固
1、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A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隐性亲本与杂合子亲本相交,其子代个体中与双亲遗传因子组 成都不相同的是 A.0% B.25% C.50% D.75%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同种生物:豌豆
同一性状:茎的高度
不同表现类型: 高茎1.5~2.0米,矮茎0.3米左右
双眼皮 单眼皮 食指比无名指长或短 有酒窝 无酒窝 挺直 背面弯曲 有耳垂 无耳垂
有卷舌 无卷舌 发际中央三角形突出
有美人尖 无美人尖
《孟德尔遗传定律》(何老师个性精品课件)
共27个幻灯片(第8页)
1yr
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高茎:矮茎 3:1 , 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为DD:Dd:dd 1:2:1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每个遗传因子决定某特定性状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人工异花授粉 示意图: 去雄→套袋→ 授粉→套袋
共27个幻灯片(第3页)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茎的高度 787(高) 277(矮)
种子的形状 5474(圆滑) 1850(皱缩)
子叶的颜色 6022(黄色) 2001(绿色)
1.1孟德尔分离定律共53张PPT课件
(三) 结果
为什么子一代中只表现一个 亲本的性状(高茎),而不 表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或不 高不矮?
F2中的3:1是一种规律现象 还是一种巧合呢?
F2表现型之比3∶1是不是巧合呢?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数据
性状 茎的高度
显性性状 787(高)
隐性性状 F2之比
277(矮) 2.84:1
种子的形状 子叶的颜色 花的位置 种皮的颜色 豆荚的形状 豆荚颜色
①显性遗传因子(如D) ②隐性遗传因子(如d)
2 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1)纯合子(如DD或dd):遗传因子组成相
同的个体 (2)杂合子(如Dd):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
个体
三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每个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 中的一个。
显性性状:
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二) 几个基本概念:
隐性性状: 杂种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 性状。
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 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三) 结果
1. 子一代(F1)只表现出显 性性状;
2. 子二代(F2)出现了性状 分离,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 状的数量比接近3 :1。
配子 D
d
F1 高茎 Dd
茎高 高茎
F1
Dd × Dd
配子 D d D d
F2 DD Dd Dd dd
高 高 高矮
茎 茎 茎茎
三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P 高茎 DD × dd
配子 D
d
F1 高茎 Dd
高茎 高茎
F1
Dd × Dd
配子 D d D d
F2 DD Dd Dd dd
分离定律
单 12
五 单×单
单5
一单一双× 双 一单一双 1
一单一双× 双
双1
一单一双× 单
单1
双×单
一单一双 1
关于基因、性状的概念及关系
控制
基因
性状
等位基因
控制Biblioteka 显性基因显性性状控制
隐性基因
隐性性状
基因型 +环境 表现型
相对性状
等位基因分离
导致
亲代,减Ⅰ后期
性状分离
子代
等位基因分离一定导致性状分离吗?
杂合子连续自交问题
1、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纯种非糯
性水稻和纯种糯性水稻杂交,后代全都是非糯性水稻。 显性性状是___非__糯___性____。
2、两头黑牛交配生了一头棕色小牛。 显性性状是__黑___色____
3、 亲代
子代
圆粒
皱粒
圆粒×圆粒
21
7
显性形状是_圆__粒__,秦代基因型为: __A__a___×___A___a__
二、实验探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一:——高茎和矮茎的豌豆杂交
P
正交
(亲本) 高茎
× 矮茎
(杂交)
P
(亲本)
反交
矮茎 × 高茎
(杂交)
F1
(子一代) 高茎
F1
(子一代) 高茎
P
(亲本) 高茎
×
(杂交)
矮茎
F1
(子一代)
显性性状:杂种一代 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杂种一代
高茎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注意:同种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 类型
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 状的是 ( D )
孟德尔分离定律-共张课件 (一)
孟德尔分离定律-共张课件 (一)孟德尔分离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础定律之一,同时也是生物学和农学领域中重要的理论和方法之一。
本文将从定义、实验过程、分析和应用等方面来详细介绍孟德尔分离定律。
一、定义孟德尔分离定律是指遗传形质在杂种中不再表现混杂的现象。
即假定有两个由不同父母所生的基因分别控制同一性状,这些基因随机组合至子代,从而产生了该性状的各种可能性。
而某一性状的两个基因只有在纯合体状态下才能全部表现出来,当这两个基因杂合在一起时,只有其中一个基因被表现出来。
二、实验过程孟德尔用豌豆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选取具有明显的两性状的豌豆品种,包括花色、种皮、果形等,进行一系列自交和异交。
在控制自交的过程中,孟德尔开发了一种自授花的方法,保证每一次受精是由同一个质体所提供的。
通过长时间的实验观察,孟德尔证实了存在两种基因,并成功地解释了种间杂交中产生的四型遗传比例,即1:2:1。
三、分析孟德尔分离定律将遗传现象正式成为科学研究的课题,并开创了遗传学的研究方向,为后来的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验方法、理论解释和实验结果,揭示了遗传现象的本质规律,为从单个分子到整个生命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四、应用孟德尔分离定律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中最基本的遗传原理,在农业、家畜繁殖、医学等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分离定律的应用可以用来预测子代表现的遗传性状,帮助人们进行高效、可持续的资源利用,优化动植物品种,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在医学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之,孟德尔分离定律是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通过对豌豆的实验研究,孟德尔成功地揭示了遗传规律的控制机制,为解决当前各种生物学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先决条件。
孟德尔遗传定律课件详解
上一页
下 一 页 本章目录
总目录 生命科学与理学院普通生物学课程组
普通生物学CAI课件
细胞学基础:
Y-y等位基因位于这一对同源 染色体上;
R-r等位基因位于另一对同源 染色体上。
F1基因型是YyRr,孢母细胞 进行分裂时,可以形成4种配子:
YR Yr yR yr 配子比例 1 : 1 : 1 : 1 表型比例 9 : 3 : 3 : 1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上一页
下 一 页 本章目录
总目录 生命科学与理学院普通生物学课程组
普通生物学CAI课件
一、分离定律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试验材料 豌豆(Pisum sativum) 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
研究的性状 7对相对性状
成熟种 子叶的 种皮的颜 豆荚的 未成熟 花的着 茎的高
紫花
X
紫花 白花
705
224
3 :1
豌豆单因子杂交实验与分离定律
上一页
下 一 页 本章目录
总目录 生命科学与理学院普通生物学课程组
普通生物学CAI课件
孟德尔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结果
性状
杂交
显性 隐性
F1(性状) F2(统计数) 显性 隐性 总数 显性
F2(百分比) 隐性
花的颜色 红 花×白花 花着生部位 腋生×顶生 豆荚形状 饱满×缢缩 豆荚颜色 绿色×黄色 种子形状 圆形×皱缩 子叶颜色 黄色×绿色 茎的高度 高茎×矮茎
预,保持其独立性,在形成配子时各自(A或a) 分配到不同配子中去。
分离定律的核心问题:等位基因的分离
上一页
下 一 页 本章目录
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
考向4遗传定律中的名称辨析
【例4】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解析: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个体的现象;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短毛都是相对性状。
也可以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得到新品种育种自交植物的或同株异花授粉基因型的动物个体间的交配提高纯合度判断显隐性及纯杂合子的有效方法自由交配即随机交配各种相同及不同基因型之间均可交配满足遗传平衡定律不同自花相同测交杂合子与相交是一种特殊的杂交验证杂交实验中对的解释可用于高等动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的父本和母本分别是反交中的和11常用于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隐性纯合子实验现象母本父本2基因类型相同基因
A.3/5B.1/2C.3/8D.2/3
解析:亲代高茎(用AA表示)与矮茎(用aa)表示,F1为Aa。F2中AA∶Aa∶aa=1∶2∶1,F2植株成熟时,拔掉所有的矮茎植株,即将F2中的aa去掉,剩下的AA∶Aa=1∶2,其中AA占1/3,Aa占2/3,将F2自交,AA自交后代全是高茎AA,而Aa自交后代中高茎AA为2/3×1/4=1/6,高茎Aa为2/3×1/2=1/3,故理论上高茎F3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1/3+1/6)/(1/3+1/6+1/3)=3/5。
(1)提出假设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
孟德尔定律
孟德尔思想的超前性。颗粒遗传观念、统计分析方法、 严密的逻辑思维等都超出了同时代学者们思想和接受 能力。遗传因子是一个抽象概念,当时对生物有性生 殖过程及其机制知之甚少,连染色体也是1888年才命 名的。
孟德尔本人 对其理论普遍适用性的研究遇到了挫折。 尽管孟德尔对7对豌豆相对性状的试验是完全能够自 圆其说,但他的假说不能解释蜜蜂、山柳菊属植物等 的遗传现象。所以,可能连他自己也怀疑其理论的正 确性或适用范围。
为了解决杂交中的遗传问题,他1858—1865年间进 行了大量的试验工作,以豌豆为主要材料,辅以菜 豆、石竹等其它材料,发现了前人未认识到的规律, 这规律后来称为孟德尔定律(Mendel’s laws)。 通常分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021/7/23
孟德尔及其杂交试验
1856-1871年间进行大量植物杂交试验研究。 研究对象为:豌豆差别明显的7对简单性状。
叫做分离现象。
* 性状(character):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 理、生化等特性的统称。 *单位性状: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分割 成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分割的性状, 就称为单位性状。 *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杂交:在遗传学上指的是具有不同遗传性状的 个体之间的交配。所得到的后代叫杂种。
2021/7/23
四、孟德尔假设的验证
孟德尔分离定律
孟德尔分离定律豌豆是白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精植物,且经过孟德尔两年的试种后更加保障了他所使用的品种是纯种(truebreeding)。
所谓纯种,是指相对于某一或某些性状而言在自交后代中没有分离而可真实遗传的品种。
这是保证他实验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只有用不同的纯种作亲本才能得到真正的杂种。
孟德尔的实验过程是在严格控制传粉的条件下进行的,并同时采用了正反交进行比较。
下面以结圆形种子的植株和结皱形种子的植株为亲本杂交为例,说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无论正交还是反交,二亲奉杂交产生的F1代杂种植株的种子全部为圆形,而在F2中,除圆形种子外,也出现了与亲代一样的皱形种子,性状出现了分离(segregation) (图2—3),他统计了这些种子的数目,其中圆形种子5474颗,皱形种子为l 850颗,二者之比为2.96:1,接近3:1。
孟德尔将7对相对性状在杂交后代中的表现都做了仔细的观察、记载,结果如表21所示,并且对有些性状一直进行到了第七代。
上面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显示下列共同的结果:(1)正反交的结果总是相同的;(2)所有的F1代只表现亲本的某个性状,整齐一致,但是这一性状不像亲本那样能真实遗传,在F1代中拥有在凹代中表达而在Fl中消失的亲本性状的潜力;(3)在F2代中总是出现Fl中表现的亲本性状,同时也出现在F1中不出现的亲本性状,这样使F2代变得不一致,这种现象叫性状分离,并且它们的比例总是接近3:1。
根据以上事实,盂德尔推测:每对相对性状是由细胞中相对的遗传因子(heredit—aryfactor)所控制的,因为没有观察到性状的混合,所以认为遗传因子的本质是颗粒式的。
他推测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在配子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配到不同的配干中去,每个配子只具有成对的遗传因子之一,这便是我们现在公认的“孟德尔分离定律”。
孟德尔进—-步推测在纯种豌豆中无论是卵子和花粉都带有一致的遗传因子,由于在F2中两个性状都可以看到,而在F1中仅能看到一个,因此在F1中一定含有这两种遗传因子,每——种因子控制一种性状,并且那个可见的性状遮盖了那个消失的性状,他将那个可见的性状叫显性性状(dominant character),而将那个被遮盖的性状叫隐性性状(rec~s,sivecharacter)。
分离定律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孟德尔第一定律 孟德尔分离定律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F1的体细胞内有两个不同的基因,其中一个必然为隐 性遗传因子,这2个基因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③配子中遗传因子只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配子中只含每对基因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雌雄配子结合后,每个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又重新成对
∶
1 矮茎
∶ 34株≈1︰1
总结:1、分离定律中要掌握的符号:
亲本:P
子代:F
杂交:×
父本: 母本:
子一代:F1 子二代:F2
自交:
亲本
父本:提供精子(雄配子)的个体。 母本:提供卵细胞(雌配子)的个体。
21
总结: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内容分为4块: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现象:能观察到的实验结 果
2、对现象的解释,也就是假说:假说是现象的内 在原因,从遗传因子方面解释。遗传图解也属于 假说内容。
D. 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接近1∶1
5、在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发现过程中,“演绎推理”过程指的是
( A)
A. 根据成对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说,设计测交实验并推断测交后 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l:1
B. 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提出“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彼此分离”
C. 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学习目标 :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 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 50~100次的含义是什么?
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高茎
矮茎
请
测交
Dd × dd
预
测
配子 D
d
d
实
验
结
测交后代 Dd
dd
果
高茎
矮茎
?
1 :1
假说-演绎法
科学实验发现事实
D.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
7.人的卷舌对非卷舌是显性,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生了一个
不能卷舌的孩子,这对夫妇和孩子的遗传因子型依次是:
√( ) A.Rr、Rr、rr
B.RR、RR、rr
C.Rr、rr、Rr D.RR、Rr、rr
谢谢!
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高茎
矮茎
P
DD × dd
配子 F1
D
d
(受精)
Dd 高茎
F1
Dd
×
Dd
配子 D
d
D
d
F2 DD
Dd
Dd
dd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1∶
2∶
1
3
∶
1
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两个小桶 中的D小球和d小球代表什么?
2.为什么每个小桶内的d小球和D 小球数目都是10个?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纯种高茎豌豆:DD 纯种矮茎豌豆:dd
F1高茎豌豆:Dd
纯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杂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 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
√A. 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家鸡长腿和毛腿 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3.一对杂合白羊,生有4只小羊,则4只小羊的表现型可
√ 能为( ) A.全白 B.全黑 C.三白一黑 D.A.B.C均可能
√ 4.下列几组杂交,哪组属于纯合子之间的杂交(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相对性状 :
一种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豌豆种子的圆滑和皱缩,豆荚的饱满和不饱满 水稻的抗病性和不抗病性
豌豆7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人工异花授粉示意图
1、去雄 2、套袋 3、扫粉 4、授粉 5、套袋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温馨提示:
P (亲本)
F(子代)
F1(子一代) F2(子二代)
×(杂交) (自交)
技能训练:P7
提示: 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
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 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课堂练习
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豌豆先开花后授粉 C.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的植物
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2.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为什么F1都是高茎? 难道矮茎性状消失了吗?
什么原因使F1矮茎隐而未现, 而在F2中又表现呢?
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 比是偶然的吗?
787 : 277 ≈3 : 1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同一种性状的一对相对性状 (同一个字母的大小写)
图1耳垂的位置 1、有耳垂 2、无耳垂
图2 卷 舌 1、有卷舌 2、无卷舌
图3前额中央发际有一三角形突出称美人尖
1、有美人尖 2、无美人尖
图4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 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
图5上眼脸有无褶皱
1、双眼皮 2、单眼皮
图6 食指长短
1、食指比无名指长 2、食指比无名指短
图 7 脸颊有无酒窝
*性状分离、F2中3:1关系·····
大胆猜测推出假设
*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演绎推理实验检测
*测交实验
反复实验揭示规律
*得出结论
四、分离定律的内容
(孟德尔第一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 __成__对__存__在__,不相__融__合___;在形成配子时,成 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分__离___,_分__离___后的遗传因 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_配__子__遗传给后代
生命是美丽的。探索生命的奥秘 一定会使我们的人生更美好,也 将使生命世界更美好!
----杨焕明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
• 孟德尔 G.J.Mendel 1822-1884
• 奥地利人, 职业传教士和中学教师
• 贡献:通过在1856年-1864年8年间 的豌豆杂交试验,于1865发表了论 文《植物杂交试验》提出遗传因 子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雌性个体/母本) ♂(雄性个体/父本)
P去雄蕊 传粉 ×
(杂交)
高茎
♀
矮茎
♂
F1
高茎
(自交) ×
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 种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
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 种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
显性性状Βιβλιοθήκη F2787高茎 277矮茎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性状分离
1、有酒窝 2、无酒窝
图8 双手手指嵌合
1、右手拇指在上 2、左手拇指在上
Life is beautiful ! Exploring the secrect of life will make our life more beautiful, also make the living world more beautiful !
)
5.下列关于遗传因子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
A.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B.具有显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为显性类型
√C.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 D.具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为隐性类型
6.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杂交实验时,需要( )
A.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
√B.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 自然科学-遗传学奠基人 • 现代遗传学之父
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易成功?
1. 1.豌 { 自花传粉
豆
闭花受粉
自然状态下,
永远是纯种 2. 2.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3. 性状能稳定遗传
4. 豌豆花大,易于做 人工实验
自花传粉 闭花受粉
性状 :
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形态特征如豌豆种子的形状、颜色; 生理特征如植物的抗病性、耐寒耐旱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