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课件教学PPT

合集下载

(精品)工程热力学(全套467页PPT课件)

(精品)工程热力学(全套467页PPT课件)
从能源结构来看,2004年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 67.7%,石油占22.7%,天然气占2.6%,水电等占 7.0%;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中,煤炭占75.6%,石油 占13.5%,天然气占3.0%,水电等占7.9%。
我国能源现状
据预测,目前中国主要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储 采比分别为约80、15和50,大致为全球平均水平的 50%、40%和70%左右,均早于全球化石能源枯竭 速度。
工程热力学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绪论
工程热力学属于应用科学(工程科学) 的范畴,是工程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工程热力学 是一门研究热能有效利用及 热能和其 它形式能量转换规律的科学
工程热力学所属学科

工程热力学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流体力学 Hydrodynamics
工程热力学是节能的理论基础
能量转化的一般模式

次 能
热能

电能 机械能
问题:下面哪些是热机,哪些不是?
燃气轮机、蒸气机、汽车发动机、燃料电池、制冷机、 发电机、电动机
能量转化的一般模式
风 能

水 能
化 学 能
料 电 池
风 车
水 轮 机
水 车
燃 烧
核 能
聚裂 变变

生物质
地太 热阳 能能
利 光转 用 热换
大气压(at),毫米汞柱(mmHg),毫米水柱(mmH2O)
1 kPa = 103 Pa
1bar = 105 Pa
换 1 MPa = 106 Pa
算 关
1 atm = 760 mmHg = 1.013105 Pa

工程热力学课件ppt

工程热力学课件ppt

热力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 影响。
生命周期评价
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用于评估产品或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 的影响的方法。
热力系统的环境影响
热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环境影响,如排放污染物、消耗 能源等。
可持续性与可再生能源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高效热力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高效热力系统设计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研究开发高效热 力系统,如高效燃气锅炉、高效空调 系统等,通过优化系统结构和运行参 数,降低能耗和提高能效。
高效热力系统评估
建立和完善高效热力系统的评估体系 ,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为实际应用 提供指导和依据。
热力学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应用
热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热力发动机
热力发动机原理
热力发动机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 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活塞、 转子或涡轮等机构输出动力。
热力发动机类型
热力发动机有多种类型,如内燃 机、蒸汽机和燃气轮机等,每种 类型都有其特点和应用领域。
热力发动机效率
提高热力发动机效率是重要的研 究方向,通过优化设计、改善燃 烧过程和减少热量损失等方法可 以提高效率。
新型热力材料与技术
新型热力材料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热力材料不断涌现,如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 具有优异的热物理性能和热力学特性,为热力系统的优化和能效提升提供了新的 可能性。
新型热力技术
新型热力技术如热管技术、热泵技术、热电技术等在工程热力学领域的应用越来 越广泛,这些技术能够实现高效能的热量传递和转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热力系数是衡量热力学系统转换效率的参数,表示系统输 出功与输入功的比值。它反映了系统转换能量的能力,是 评价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热力效率是衡量系统能量 转换效率的参数,表示系统输出有用功与输入总功的比值 。它反映了系统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程度,也是评价 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工程热力学》课件

《工程热力学》课件

理想气体混合物
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性质
理想气体混合物具有加和性、均匀性、 扩散性和完全互溶性等性质。
VS
理想气体混合物的计算
通过混合物的总压力、总温度和各组分的 摩尔数来计算混合物的各种物理量。
真实气体近似与修正
真实气体的近似
真实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近似为理想气体。
真实气体的修正
由于真实气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因此需要引入修正系数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 修正。
特点
工程热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 ,需要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定律 和公式,同时还需要了解其在工程实 践中的应用。
工程热力学的应用领域
能源利用
工程热力学在能源利用领域中有 着广泛的应用,如火力发电、核 能发电、地热能利用等。
工业过程
工程热力学在工业过程中也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如化工、制冷、 空调、热泵等。
稳态导热问题
稳态导热是指物体内部温度分布不随时间变 化的导热过程,其特点是热量传递达到平衡 状态。
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的基本规律
对流换热的基本规律
对流换热主要受牛顿冷却公式支配,即物体 表面通过对流方式传递的热量与物体表面温 度和周围流体温度之间的温差、物体表面积 以及流体性质有关。
辐射换热的基本规律
辐射换热主要遵循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即物体发射的辐射能与物体温度的四次方成
正比,同时也与周围环境温度有关。
传热过程分析与计算方法简介
要点一
传热过程分析
要点二
计算方法简介
传热过程分析主要涉及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 和辐射)及其相互影响,需要综合考虑物性参数、几何形 状、操作条件等因素。
常用的传热计算方法包括分析法、实验法和数值模拟法。 分析法适用于简单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的传热问题;实验 法需要建立经验或半经验公式;数值模拟法则通过计算机 模拟传热过程,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工程热力学第一章基本概念PPT课件

工程热力学第一章基本概念PPT课件
等压过程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详细描述
等压过程在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蒸汽机、汽轮机、燃气轮机等热力机械中的工作过程。此外, 在制冷技术、气体压缩、气体分离等领域也广泛应用等压过程。在生活中,等压过程也随处可见,如气瓶的压力 保持、气瓶压力的调节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6
热力学第三定律
绝对零度不能达到原理
绝对零度是热力学的最低温度,理论 上不可能通过任何有限过程达到。
这一定律对于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和原理非常重要,因为它揭示了热力 学过程不可逆性。
这是由于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熵在 绝对零度时为零,而熵是系统无序度 的量度,因此系统必须经历无限的过 程才能达到绝对零度。
04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
1 2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 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热力学能
系统内部能量的总和,包括分子动能、分子位能 和内部势能等。
3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ΔU = Q + W,其中ΔU表示系统能量的变化,Q 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W表示系统对外做的功。
热量与功的转换
是与系统相互作用的其它物质或 能量的总和。
状态与状态参数
状态
描述系统在某一时刻的物理状态,包括宏观和微观状态。
状态参数
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如压力、温度、体积、内能等。
热力学平衡
热力学平衡
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 之间达到相对静止的一种状态。
热力学平衡的条件
系统内部不存在宏观的净力、净热和 净功。
热力学的应用领域
能源转换
热能转换为机械能: 如内燃机、蒸汽机和 燃气轮机等。

工程热力学PPT课件

工程热力学PPT课件
另一种表述是,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还有一种表述是,自然发生的热传递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即系统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演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
01
在能源利用领域,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导我们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能源,避免能源 浪费。例如,在发电厂中,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优化蒸汽轮机的设计和运 行,提高发电效率。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是揭示了自然界的不可逆性,即自然界的自发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这意味着自然界的能量转化和物质转化总是向着无序和混乱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向着有序和规则的 方向发展。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还表明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和改造是有限制的,我们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来无 限地利用能源和资源。因此,我们需要更加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界的能源和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
0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是: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 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
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02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可以表述为:在封闭系统中,能量守恒。
03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可以表述为:系统总能量的变化等于系 统与环境之间传递的热量和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之和。
制冷与空调技术
制冷与空调技术
制冷和空调技术是利用热力学原理实现热量转移和控制的工程技术。
制冷剂的选择
制冷剂是制冷和空调技术中的重要物质,需要具备适当的热力学性质 和环保性能。
制冷循环的类型
制冷循环有多种类型,如压缩式、吸收式和吸附式等,每种类型都有 其特定的应用场景。
空调系统的优化
为了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和降低能耗,需要对空调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如采用变频技术、智能控制等措施。

工程热力学ppt课件

工程热力学ppt课件

{
但 T < T0 ,Q不能传回 T 0 。
结论:温差使过程不可逆。
进一步分析,为使Q能传回 T 0 ,需加热泵,但要消耗一 定的功 W泵 ,也不可逆(比较水泵)。
压力差的影响:压力差使过程不可逆。
F α P f
pA > F cos α + f pA = F cos α + f
非准静态过程—nonequilibrium process 非准静态过程 准静态过程, 准静态过程,不可逆 准静态过程, 准静态过程,可逆
定义:工质从中吸取或向之排放热能的物质系统。
热源
{
温度高低
温度变化
{ {
高温热源(热源 — heat source) 低温热源(冷源—heat sink) 恒温热源(constant heat reservoir)
变温热源(variational heat reservoir)
3.1 热力系统(热力系、系统、体系)和 外界及边界 系统(thermodynamic system or system)
3.6 热力系示例图
刚性绝热喷管
取红线为系统—闭口系 取喷管为系统—开口系绝热系?
§1-3 工质的热力状态及基本状态数
• 热力学状态— state of thermodynamic system
— 某一瞬间系统所呈现的宏观物理状况
• 状态参数— state of properties
— 描述系统所处状态的宏观物理量 a) .状态参数是宏观量,反映了大量粒子运动的宏观平均效果, 只有平衡态才有统一的状态参数。 常用的状参有:p, T,V,U,H,S等, 其中p,T,V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b)状态参数的特性:状态的单值函数 物理上:与过程无关 dx ∫ dx = 0, ∫abc dx = ∫adc 数学上:其微分是全微分

《工程热力学》课件

《工程热力学》课件

空调技术
空调系统的运行与热力学密切相关。制冷和 制热循环的原理、空调系统的能效分析以及 室内空气品质的保障等方面均需要热力学的
支持。
热力发电与动力工程
热力发电
热力学在热力发电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锅炉、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等设备的能效分析和 优化上。通过热力学原理,提高发电效率并降低污染物排放。
动力工程
热力学与材料科学的关系
材料科学主要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应用,而热力学为材料科学提供了材料制备、性能优 化和失效分析的理论基础。
在材料制备过程中,热力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和控制材料的相变、结晶和熔融等过程,优化材料的性能 。
在材料性能优化方面,热力学为材料科学家提供了理论指导,帮助人们理解材料的热稳定性、抗氧化性 等性能,从而改进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应用范围。
热力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热力学与物理学的关系
热力学与物理学在研究能量转换和传递方面有 密切联系。物理学中的热学部分为热力学提供 了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温度、热量、熵等。
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 定律,是物理学中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的具体 应用。
物理学中的气体动理论和分子运动论为热力学 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解释,帮助人们理解热现象 的本质。
高效热能转换与利用技术
高效热能转换技术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效热能转换与利用技术 成为研究的重点。例如,高效燃气轮机、超临界蒸汽 轮机等高效热能转换设备的研发和应用,能够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热能利用技术
除了高效热能转换技术外,热能利用技术的进步也是工 程热力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例如,热电转换技术、 热光转换技术等新型热能利用技术,为能源的可持续利 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资料课件

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资料课件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挑战与机遇并存
新能源开发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焦点,其中涉及大量的热力 学问题与挑战,如太阳能电池板效率、风能转换效率、燃 料电池的热管理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开发中 的热力学问题不断得到解决,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 遇。
工程热力学在未来可持续能源发展中的作用与贡献
总结词
背景
工程热力学是物理学、化学、材 料科学等学科交叉的产物,是能 源、动力、化工等领域的重要基 础。
工程热力学的应用领域
能源转换与利用
化工与材料
工程热力学在能源转换与利用方面有 着广泛的应用,如内燃机、燃气轮机 、锅炉等能源转换设备的优化设计。
工程热力学在化工和材料领域的应用 涉及化学反应、材料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加工等过 程的理论研究与优化。
制冷与空调
工程热力学在制冷与空调领域的应用 主要涉及制冷循环、热泵循环等,为 制冷和空调设备提供理论支持。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热力学系统、热力学过程和循环等,其中热力学系 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物质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研究方法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实验研究 是通过实验测定相关参数,理论分析是通过数学模型对系统进行描述和分析, 数值模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系统或过程的运行。
关键作用,不可或缺
详细描述
工程热力学是未来可持续能源发展的关键学科之一, 其在能源转换、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着重 要作用。通过深入研究工程热力学原理和技术,可以 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为实 现可持续能源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工程热力学》PPT课件

《工程热力学》PPT课件

n从到0,放热→0 →吸热;等温线右内能增加,左内能减少。 例如压缩机压缩过程:K>n>1
第五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
重点掌握: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2、热力循环的热效率; 3、卡诺循环的热效率。
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1、热量不可能自发的、不付任何代价的由一个低温物 体传至高温物体。—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冷物体转移到
K= cp/cν:绝热指数
3、参数间的关系: 由 Pvk=常数 →P1v1k=P2v2k →P1/P2=(v2/v1)k 又 Pv=RT →P=RT/v →Tvk-1=常数 →T1/T2=(v2/v1)k-1 →T2=T1(v1/v2)k-1 =T1εk-1 4、过程量的计算: 推出: w=-u q=w+ u q=0
一、定容过程
1、定义: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容积(比容)保持不变
的过程。
2、过程方程式:ν =常数 3、参数间的关系: 由 PV=RT 知,P/T=常数, 所以: P1/P2=T1/T2, P1/T1=P2/T2 4、过程量的计算: 又 q=Δ u+w, 由 W=∫PdV, 且 dV=0
→ w=0
→ q=Δ u
热力系统从一个平衡状 态到另一个平衡状态的变 化历程。
力过程。
二、膨胀功W(J)
气体在热力过程中由于体 积发生变化所做的功(又 称为容积功)
规定:热力系统对外界做功为正,外界对热
力系统做功为负。 由δ W=PdV得: dV>0,膨胀,δ W>0, 系统对外界做功; dV<0,压缩,δ W<0, 外界对系统做功; dV=0,δ W=0, 系统与外界之间无功量 传递。
四、课程的特点、要求、学时分配、考核
特点:本课程理论性较强,无多少实物供参照,课堂上的 讲授以理论分析和推导为主。

工程热力学全部课件pptx

工程热力学全部课件pptx

与外界没有物质和能量交 换的系统。
孤立系统
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
热力学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零定律
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那么这两个系统也必定处于热平衡状态。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能量互相转换,但是在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保持 不变。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循环
由一系列热力学过程组成的闭合路径,如卡诺循环、布雷顿循环 等。
02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原理
1
能量不能自发地产生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 换为另一种形式。
2
在一个孤立系统中,总能量始终保持不变。
3
能量转换过程中,各种形式的能量在数量上保持 平衡。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Q = ΔU + W
其中,Δ(mv^2)/2表示系 统动能的变化量;
开口系统能量方程可表示 为:Q = ΔU + Δ(mv^2)/2 + Δ(mgh) + Δ(mΦ)。
Δ(mgh)表示系统势能的 变化量;
03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 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热力学系统内的不可逆过程总是朝着 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具有加和性
理想气体基本过程
01
等温过程
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如等温膨胀 和等温压缩
等容过程
体积保持不变的过程,如等容加热 和等容冷却
03
02
等压过程
压力保持不变的过程,如等压加热 和等压冷却
绝热过程
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过程, 如绝热膨胀和绝热压缩
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c wnet
h2
h1 h4
h3 h1
h4
T2
T1 T4
T3 T1 T4
1
1
1
1
T1 T2
T1
T2 T1
1
T3 T4
定比热—invariable specific heat capacity
12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特点
• 优点:工质无毒,无味,不怕泄漏。
• 缺点:
一.简介 3
冷却水 2
冷却器
膨胀机 4
冷藏室
压缩机 1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过程
四个主要部件;工质:空气
1 2 绝热压缩 p T 2 3 等压冷却 向环境放热,T
3 4 绝热膨胀 T <T1 (冷库)
4 1 等压吸热 T
T1
理想化处理:①理气; ②定化热; ③ 可逆;
p
3
4
P-v图和T-s图
T
2 3Βιβλιοθήκη 1 42T01 T2
1
v 2 绝热压缩
s
s
2 3 等压冷却 p
3 4 绝热膨胀 s
逆布雷登循环
4 1 等压吸热
p
二.制冷系数—the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
qc qc
wnet q1 qc
q1 h2 h3
qc h1 h4
wnet h2 h1 h3 h4 h2 h3 h1 h4
T
卡诺逆循环
q1T1
w
C
q1 w
q1 q1 q2
T1 T1 T0
T1不变, T0 εC
T0 qT2 2
T0不变, T1 εC
q1 w q2
s
制冷能力和冷吨
生产中常用制冷能力来衡量设备产冷量大小
制冷能力:制冷设备单位时间内从冷库取 走的热量(kJ/s)。
商业上常用冷吨来表示。 1冷吨:1吨0°C饱和水在24小时内被冷
冻 水的凝结到(0熔°化C的)冰热所r需=3冷34量k。J/kg
1冷吨=3.86 kJ/s 1美国冷吨=3.517 kJ/s
制冷循环种类
√ 空气压缩制冷
压缩制冷
√ 蒸汽压缩制冷 √ 吸收式制冷
制冷循环
吸附式制冷 蒸汽喷射制冷 半导体制冷 热声制冷
8
§12-2 压缩气体制冷循环
-- Gas-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cycle
工程热力学课件
第十二章 制冷循环
—refrigeration cycle
§12-1 概述
• 动力循环 —正循环 输入热通过循环输出功
• 制冷(热泵)循环 —逆循环 输入功量(或其他代价),从低温
热源取热
• 热泵循环 —逆循环 输入功量(或其他代价),向高温
热用户供热、
3
制冷循环和制冷系数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wnet 40.04kJ / kg
(2) 求有回热时的压力比 据题意,参照教材图12-4,有
T3' 401 .13K T2 293 .15K 且
循环的净功为:
wnet wc wT 148.72kJ / kg 108.68kJ / kg 40.04 kJ / kg
循环的净热量为
qnet q0 qc 108 .52kJ / kg 68.48kJ / kg 40.04 kJ / kg
故循环的制冷系数为:
qc 68.48kJ / kg 1.71
k
压缩机耗功为
wc h2 h1 c p (T2 T1 )
1.005kJ /(kg K) (401.13K 253.15K) 148.72 kJ / kg
膨胀机作出的功为
wT h3 h4 c p (T3 T4 ) 1.005kJ /(kg K) (293.15K 185.01K) 108.68 kJ / kg
14
例:导出以空气为工质的斯特林制冷机的工作系数
解: wnet w12 w34
RgT0
ln
v1 v2
RgTc
ln
v1 v2
Rg
ln
v1 v2
T0
Tc
qc
Tcs34
Tc Rg
ln
v1 v2
qc wnet
Tc T0 Tc
c
三.回热式压缩空气制冷循环 压缩空气制冷,qc较小, 且随π上升,ε下
解: (1)求无回热时的和 据题意,
T1 Tc 253 .15K T3 T0 293 .15K
p2 0.5MPa 5 p1 0.1MPa
1
且由 故 T2 T1
p2 p1
T3 T4
1
1.41
T2 T1 253 .15k 5 1.4 401 .13
k
1
1.41
T4 T3 293.15k 5 1.4 185.01
COP q2
w
T
卡诺逆循环
C
q2 w
q2 q1 q2
T2 T0 T2
T0不变, T2 εC T2不变, T0 εC
TT001环1境 T2 q1 w T0 qT2 2
s
热泵循环和供热系数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1
COP ' q1
w
T1房间1
T0 T1
1. 无法实现 T , < C
2. q2=cp(T1-T4),空气cp很小, (T1-T4)不 能太大, q2 很小。
若(T1-T4)
3. 活塞式流量m小,制冷量Q2=m q2小,
• 使用叶轮式,再回热则可用。
讨论: 1)相同温度的T 0和TC
2) , 但qc
c
Tc T0 Tc
T1 T2 T1
降,为兼顾 Qc及ε,采用大流量叶轮压缩 机 并回热。
16
回热后: 因为 面积12nm1=面积45gk4
所以 qc=面积1mg61 q1=面积34kn3=面积3’5’gm3’
ε相等, π下降
17
例:假定空气进入压气机时的状态为p1=0.1MPa, t1=-20 ℃,在压气机内定熵压缩到p2=0.5MPa, 然后进入冷却器。离开冷却器时空气的温度为 t3=20℃。若tc=-20℃,t0=20℃,空气视为定比 热容的理想气体,κ=1.4。试求:(1)无回热时的制 冷系数及每kg空气的制冷量;(2)若保持不变而采用 回热,理想情况下压缩比是多少?
空气在冷却器中放热量为
q0 h2 h3 c p (T2 T3 ) 1.005kJ /(kg K) (401.13K 293.15K) 108.52 kJ / kg
每kg空气在冷库中的吸热量即为每kg空气的制冷量:
qc h1 h4 cp (T1 T4 ) 1.005kJ /(kg K) (253.15K 185.01K) 68.48 kJ / 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