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2章 商品与货币(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一解释下列概念1 商品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③商品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
2 商品经济①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②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3 交换价值①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②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③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 价值①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
②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③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5 抽象劳动①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
②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③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 劳动生产率①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②劳动生产率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产品量 / 劳动时间③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8 价值规律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因此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②价值规律具有三大作用:⑴调节作用。
指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⑵刺激作用。
指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努力降低商品价格。
⑶分化作用。
指价值规律作用导致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③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2章
第2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货币相对价值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货币流通规律答案略二、选择题(下列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1、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的对立2、价值尺度职能的特点是()A.实实在在的货币B.足值的货币C.想象的观念形态上的货币D.不足值的货币3、赊购到期还债的货币执行的是()A.价值尺度的职能B.流通手段的职能C.贮藏手段的职能D.支付手段的职能4、货币()A.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B.是作为特殊等价物的商品C.体现着物与物之间的关系D.体现着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人与人的关系E.是价值的符号5、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A.进入流通的商品的数量B.商品的价格水平C.商品价格总额D.货币流通速度E.货币发行量6、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关系是()A.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B.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反映C.货币流通不能离开商品流通D.货币流通引起商品流通E.货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决定商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三、问答题1、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2、为什么说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完成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方面的职能?3、辨析“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同其他商品没有任何区别”。
4、如果某一时期社会上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0亿元,那么是否需要投入10亿元货币用于流通?为什么?如果用纸币作为流通中的货币符号,那么纸币的发行应遵循什么样的规律?5、通货紧缩的基本特征是价格持续下跌,是否通货紧缩不会像通货膨胀那样给社会经济运行带来不利的影响,而只会给消费者带来好处?答案一、名词解释答案略。
二、选择题1、D,2、C,3、D,4、AD,5、ABCD,6、ABC。
三、问答题1、参考答案:(1)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二章 商品答案
(1)从孤立的一次商品交换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价值;但从商品交换的总体来看,也就是从较长时期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跌落部分可以相互的,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第二章
⒈解释下列概念:
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
价值: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在特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又称为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
个别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产者耗费在同一种商品上的各自的劳动时间,叫做个别劳动时间。
第二,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不同,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从而个别价值不同,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出售商品,必然会产生经济利益上的差别,这关系到他们在竞争中的胜败、存亡和命运。那些劳动生产率高、单位商品中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少的商品生产者,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可以获得较多的利益;而那些劳动生产率低、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商品生产者,其较多的个别价值只能转化为较少的社会价值,从而只能获得较少收益,甚至赔本。劳动生产率高,其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商品生产者,即使在竞争中把价格降到社会价值以下,但只要在个别价值以上出售商品,仍可获得较多利益,因而在竞争中便处于有利地位;而那些劳动生产率低,其商品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商品生产者,即使在竞争中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也处于不利的地位甚至亏本,如果被迫把商品价格降到社会价值以下,就会陷于破产境地。
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共34页文档
▪
——马克思
▪ 商品世界分为两极,商品本身的对立统一关系, 发展为商品与货币的对立统一关系。
▪ 价值形式发展过程的科学分析揭示了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二、货币职能
▪ (一)货币的职能 ▪ 1、价值尺度 ▪ 2、流通手段 ▪ 3、贮藏手段 ▪ 4、支付手段 ▪ 5、世界货币 ▪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职能。
现的数量界限。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 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自发地 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 配。
▪ 2、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 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3、调节商品生产者的利益。 ▪ 商品经济下价值规律始终发挥作用,但在不同的
社会制度下价值规律作用的范围、程度和形式都 有所不同。
三、市场经济一般
▪ (一)市场经济的含义 ▪ 有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经济是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 市场经济是价值规律在社会经济中起主导
作用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 展成熟的产物 ▪ 传统市场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
(三)价值量的变动规律
▪ 动态地考察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的数量关 系
▪ 劳动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 ▪ 影响劳动生产力的因素: ▪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
度;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及其劳动熟练 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 规模与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的优劣等。
▪ 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这一商品中的劳动的 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
▪ 每一种商品都是由提供标准质量的该商品 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
政治经济学练习及答案(2)
2章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国家开放大学经济管理教学部王社荣第一部分学习要求重点掌握:1.名词:商品,货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社会必要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2.商品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3.劳动生产率与价值决定的关系;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5.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6.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掌握:1.名词: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熟练劳动,非熟练劳动,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2.价值形式的发展;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4.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
了解:1.一般经济规律及其特殊和个别表现形式;2.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命运。
第二部分习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首先是从()开始的。
A.资本主义私有制B.商品C.货币D.资本2.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数量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A.都具有使用价值B.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C.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3.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了商品的()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4.商品是()A.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C.不进入商品流通而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D.为他人而生产的劳动产品5.商品的二重性是指()A.价值与价格B.使用价值与价格C.使用价值和价值D.交换价值和价值6.商品的价值是()A.使用价值的内容B.交换价值的内容C.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D.价格的表现形式7.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A.简单劳动B.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A.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B.生产不同商品的劳动C.生产同一商品时的两次劳动D.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9.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10.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是()A.简单劳动B.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11.就不同部门而言,价值量的决定以()为计量单位。
政治经济学习题_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商品2、价值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4、货币5、价格标准6、货币流通规律二、选择题1、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这句话包含的意思是()A 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B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C 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因而不是商品D 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因而不是商品2、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A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B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C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E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3、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和一切商品交换。
这表明()A 金银作为货币,就不再是商品了B 金银作为货币,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C 金银天然具有作为货币的社会属性D 金银作为货币,其购买力大小是不变的4、在简单价值形式1只羊=2把石斧中()A 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B 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C 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D 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5、商品价格的变化同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化是()A 成正比例的B 成反比例的C 在方向上是一致的D 无关的6、商品价值量与下列因素的关系()A 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B 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C 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D 与使用价值成正比7、马克思曾经指出,从商品到货币的过程是商品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一定的商品所有者。
这一观点说明商品生产者进行商品生产时,必须()A 重视商品的产量和质量B 使自己生产的商品能成为货币C 使自己的商品能实现其价值D 让商品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价值8、对货币的正确认识有()A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B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C 货币和商品交换同时产生,用来作为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D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9、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政治经济学练习册计算题答案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现假定某国当年要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000亿元,其中赊销商品价格总额为450亿元,当年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600亿元,其中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350亿元,该年市场上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为6次,若发行纸币400亿元,试计算:(1) 当年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20004506003506300-+-==(2) 纸币贬值后,每元纸币价值多少?3004000.75== 第三章 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1、某资本家纺织厂原属于社会中等生产条件,月产棉纱1万斤。
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价值 6万元,一年耗费1.2万元;每月消耗原材料价值1.6万元;雇佣工人50名,每人月工资80 元,剩余价值率100%。
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劳动生产率比社会一般企业劳动生产率高50%,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按比例增加外,其他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
问:①每斤棉纱社会价值是多少?②该资本家本月获多少超额剩余价值?③本月剩余价值率是多少?流通中的纸币总额属量流通中所必要的货币金金属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112000/121600017000508040004000100%4000170004000400025000c v m v m w c v m =+=+==⨯==⨯=⨯==++=++=首先计算一个月的面纱的总价值机器设备的耗费劳动对象的耗费 元每斤面纱的价值=25000/10000=2.5元()()2 2.210000 1.52.5 2.2150004500⨯⨯⨯⨯=⨯=-⨯=面纱的个别价值=1000+16000 1.5+4000+4000=33000面纱的社会价值=10000 1.5 2.5=37500元超额价值=37500-33000=4500元1000+16000 1.5+4000+4000或者:每斤面纱的个别价值=超额价值元()'34000450085008500212.5%4000M m m v =+====元2、某纺纱厂,机器设备价值23万元,每年机器设备损耗1万元,耗费原材料价值15万元,工人工资总额2万元,工人一年生产的产品总价值为22万元。
政治经济学02商品与货币-文档资料
第二,对于特定的商品买卖双方,不能两 者兼得。
第三,商品两因素的矛盾必须通过交换才 能解决。
31.12.2020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11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的两因素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 定。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的有用劳动, 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它体现人与人之间 的社会关系,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31.12.2020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16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 纽”。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首先由马克思发 现并加以科学论证的。
他阐明了具体的有用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 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以此分析资本主义 生产过程,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 了剩余价值理论。
31.12.2020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12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具体的有用劳动 所谓具体的有用劳动,由它的目的、操作方式、
对象、手段和结果决定的生产活动。
有用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 系,创造出使用价值;
劳动的具体形态,体现为社会分工体系;
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31.12.2020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17
三、商品的价值量
1、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是指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实际消耗
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 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直接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利益、 地位和发展命运。
大学《政治经济学》第二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是()A、商品的社会属性B、商品的自然属性C、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D、商品的本质因素2.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怎样,其物质内容都是()A、价值B、货币C、使用价值D、自然资源3.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A、价值的比例关系B、劳动的比例关系C、使用价值的比例D、人与人的社会关系4.属于商品的是()A、阳光和空气B、工人生产出来的彩电C、农民种出来的粮食D、商店里出手的皮鞋5.抽象劳动体现了()A、人与自然的关系B、资本家和雇佣者之间的关系C、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D、商品生产中之间的经济关系6.劳动的二重性是()A、现有具体劳动,后有抽象劳动B、现有抽象劳动,后有具体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D、分别进行的两个劳动7.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意思是()A、在同一时间里,复杂劳动耗费的体力更多B、在同一商品里,复杂劳动耗费的时间更多C、在同一时间里,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更多D、在同一商品里,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更多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C、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9.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A、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C、通过市场实现商品交换D、简单劳动转化为复杂劳动10.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是货币的()A、流通手段B、价值尺度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11.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B、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D、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1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A、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价格和价值相一致C、价格和价值相背离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二、多项选择题:1、一个物品要想成为商品,必须是()A、对人们有用的物品B、人们的劳动产品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产品D、满足他人需要的产品E、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2、商品经济是()A、以商品生产和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B、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C、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D、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E、比自然经济优越和进步的经济形式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A、社会分工是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是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C、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决定性条件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决定性条件E、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4、商品的使用价值()A、满足人们需要的有用性B、商品的社会属性C、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D、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E、商品的本质属性5、商品价值是()A、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商品中共同的同质的东西C、商品的社会属性D、商品的本质属性E、交换价值的基础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式()A、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B、抽象劳动生产使用价值C、具体劳动反应人与自然的关系D、抽象劳动反应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E、两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统一的7、商品的价值量()A、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B、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反比C、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D、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E、与生产该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没有关系8、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来说()A、商品的价值越大,商品的价格越高B、商品价格和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C、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D、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E、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9、商品价格水平上涨了,可能是()A、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了B、流通中的货币量多了C、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了D、待售商品减少了E、待售商品增加了10、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范围有()A、租金B、利息C、工资D、赊欠账款E、先款交易和实物交易11、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A、供不应求时,价格降到价值以下B、供不应求时,价格涨到价值以上C、供过于求时,价格降到价值以下D、供过于求时,价格涨到价值以上E、供求引起价格波动,但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A、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的产物B、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前提和基础C、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D、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E、社会主义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
政治经济学第一、二章答案
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5;CDDBC;6—10:BDDAA二、多项选择题1—5;BC;BD;ABCD;ABDE;ABDE;三、辨析题1.政治经济学是既研究经济又研究政治的学科。
答:蒙克莱田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中首次提出政治经济学概念时,它主要是想说明政治经济学学科不同于古希腊社会色诺芬的经济学是研究家庭管理问题的学问,而是研究国家范围或社会范围内经济问题现象的意思,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政治经济学”理解为“政治学+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现代经济科学的学科,它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的一条分支。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学说,目的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既不同于主流经济学又不同于传统的政治学。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因而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答: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需要相对应的什么生产关系,适合的生产关系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超前或滞后于生产力水平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甚至导致生产力被破坏或暂时的倒退。
变革生产关系不一定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只有符合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的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四、回答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理论贡献?答(1)研究对象:指出是研究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重点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关系产生、发展及其历史趋势的科学。
(2)理论贡献:a.首次明确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关系。
b.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c.建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学说。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答: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本质上就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在存在对立阶级的情形下,政治经济学的客观内容就是表现为阶级性。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一解释下列概念1 商品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③商品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
2 商品经济①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②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3 交换价值①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②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③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 价值①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②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③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5 抽象劳动①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
②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③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 劳动生产率①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②劳动生产率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产品量 / 劳动时间③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8 价值规律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因此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②价值规律具有三大作用:⑴调节作用.指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⑵刺激作用。
指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努力降低商品价格.⑶分化作用。
指价值规律作用导致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③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9 市场经济①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②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政治经济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名词解释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不随社会关系变化而变化。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
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
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
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
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
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因此,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1、名词解释货币是指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纸制货币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或其价值可以忽略不计。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政治经济学商品和货币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构成一切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
A.商品的价值B.商品的交换价值C.商品的社会属性D.商品的使用价值正确答案:D2、价值是商品的()属性。
A.交换B.自然C.抽象D.社会正确答案:D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理论B.复杂劳动是几倍于简单劳动的理论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相矛盾的理论D.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理论正确答案:D4、某地连续干旱,农民采取各种措施,如打深井、扩大灌溉面积等,保证了蔬菜供应,但蔬菜价格普遍上涨,造成蔬菜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是()。
A.蔬菜运费增加B.蔬菜供不应求C.蔬菜价值增大D.蔬菜价格放开正确答案:C5、从本质上说,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
A.价值B.自然属性C.使用价值D.供求关系正确答案:A6、在某一生产部门,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变化,但是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则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该企业生产的单位商品价值量,()。
A.前者不变而后者变化B.前者变化而后者不变C.两者都变化D.两者都不变正确答案:A7、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
A.通过生产者分工协作B.通过商品交换C.通过提高产品质量D.通过消灭私有制正确答案:B8、在1只绵羊=2把斧子的交换中,绵羊的价值是通过斧子的()表现出来的。
A.价值B.价格D.交换价值正确答案:C9、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是()。
A.一般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正确答案:B10、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A.价值规律是价值如何决定和实现的规律B.价值规律决定其他规律的经济规律C.价值规律是经济中起基础性作用的规律D.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客观经济规律正确答案:A二、判断题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所有劳动产品也就是商品。
正确答案:ⅹ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正确答案:ⅹ3、一种商品中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其市场价格就越高。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2章 商品与货币(习题及答案)
旗开得胜第2章商品与货币一、单选题1.两种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换的原因是:A.它们都有价值B.它们都有效用C.它们都有交换价值 C.它们都是劳动产品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A.生产商品过程中的两次劳动B.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C.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D.生产商品的先后两次劳动3.商品价值的实体是:A.抽象劳动B.交换价值C.私人劳动D.社会劳动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与集体劳动的矛盾5.货币的本质是:A.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商品交换的媒介物C.稳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D.流通手段1旗开得胜6.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的特点是:A.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B.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社会关系C.是永恒的经济范畴D.是商品生产特有的历史范畴7.商品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是:A.商品价格与本身的价值成反比例变化B.以交换价值为基础而变动C.商品价格与本身的价值成正比例变化D.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二、多选题1.劳动生产率的两种表示方法是:A.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B.劳动生产力与使用价值量的比例C.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D.社会必要劳动与个别劳动的比例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价值尺度B.贮藏手段C.流通手段D.支付手段3.一定时期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A.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B.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C.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D.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2旗开得胜三、名词解释1.商品使用价值2.交换价值3.价值4.具体劳动5.抽象劳动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简单劳动8.复杂劳动四、分析判断1.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必定有价值;但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用处大的商品其价值就大;反之则相反。
3.简单劳动就是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就是脑力劳动。
4.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商品与货币1(1)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劳动的两重性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3)具体劳动创造物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物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①从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来看:相同时间内生产的全部价值总量相等;②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来看:劳动生产力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3 ①社会分工;②排它性占有关系。
4(1)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或交换价值关系;(2)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要求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一种商品来充当。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功能被固定在某种特殊的商品上,这种商品就变成了货币。
5(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作用:①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各部门间的分配;②促进生产者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优胜劣汰,促进社会发展;③拉大收入分配差距,造成两极分化。
6(1)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2)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经济形式,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态,是近代以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见书。
7(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也有私有制经济。
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2)体现:①公有制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多种形式劳动者合作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普遍充分发展;③体现在社会生产关系方面。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1(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在流通中实现了价值增值通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之间的矛盾;(2)增值发生在特殊商品W的自行运动中,这种特殊的商品即是劳动力;(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①劳动者拥有个人劳动力的所有权;②劳动者不拥有使自身劳动力得以实现的所必须的生产资料,也没有足以维持自身与家庭成员物质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4)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取得自主择业、自主处置自身劳动能力的充分权利;另一方面劳动者个人并不拥有公有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
现代政治经济学 程恩富 第二章
• 特点:没有价值,国家强力支持,以金属货币为 基础。
• 纸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性代表的 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 纸币流通导致货币贬值、引发通货膨胀。
① 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 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价格标准 :包含一定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 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关系:
① 前者通过后者实现,后者为前者作出技术规定。 ② 前者衡量不同商品价值,后者衡量货币本身价值;前者
随着劳动生产率而变化,后者则不会;前者是商品经济 产物,后者国家法律规定。
(二)流通手段
定义: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形式。
• 等式:
1 把斧子
80斤粮食
1只绵羊= 60尺布
5张兽皮
一定量的其他商品 • 局限性:无统一的等价物。
三、一般价值形式
• 概念: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某种特殊的商品
上。
2 把斧子
• 等式:
80斤粮食
60尺布
=1 只绵羊
0·1克金子
一定量的其他商品
• 特点:价值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 局限性:一般等价物不固定。
五种职能的关系: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 其他职能是派生职能。
二、货币流通规律
• 概念: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货币 量的规律。
• 变量:待流通的商品数量Q;商品的价格水平P;
货币流通速度V。
公式:
PQ
M = ————
V
• 关系:1、M与PQ 成正比 2、M与V成反比。
三、 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和紧缩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商品与货币1(1)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劳动的两重性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3)具体劳动创造物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物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①从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来看:相同时间内生产的全部价值总量相等;②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来看:劳动生产力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3 ①社会分工;②排它性占有关系。
4(1)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或交换价值关系;(2)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要求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一种商品来充当。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功能被固定在某种特殊的商品上,这种商品就变成了货币。
5(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作用:①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各部门间的分配;②促进生产者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优胜劣汰,促进社会发展;③拉大收入分配差距,造成两极分化。
6(1)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2)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经济形式,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态,是近代以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见书。
7(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也有私有制经济。
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2)体现:①公有制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多种形式劳动者合作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普遍充分发展;③体现在社会生产关系方面。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1(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在流通中实现了价值增值通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之间的矛盾;(2)增值发生在特殊商品W的自行运动中,这种特殊的商品即是劳动力;(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①劳动者拥有个人劳动力的所有权;②劳动者不拥有使自身劳动力得以实现的所必须的生产资料,也没有足以维持自身与家庭成员物质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4)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取得自主择业、自主处置自身劳动能力的充分权利;另一方面劳动者个人并不拥有公有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
02第二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单元测试题二——商品与货币】一、单项选择题1 、商品的二因素指的是()A 使用价值和价值B 价值和价格C 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D 价值和交换价值2 、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商品属性是()A 使用价值B 价值C 交换价值D 价格3、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说明这两种商品必定具有在质上相同的东西。
这个同质的东西就是商品的()A 使用价值B 供求关系C 价值D 自然属性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C 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没有价值D 没有价值的物品一定没有使用价值5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C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D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6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 劳动价值论B 劳动二重性理论C 剩余价值理论D 资本积累理论7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叫做商品的()A 使用价值B 交换价值C 价值D 价格8 、商品价值量是由()A 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B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C 商品的效用决定的D 市场供求状况决定的9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赢利,就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的()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剩余劳动时间C 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0、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为计量单位的。
A 体力劳动为尺度的B 脑力劳动为尺度的C 简单劳动为尺度的D 复杂劳动为尺度的11、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是A 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B 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C 与商品价值总量成反比D 与商品价值总量成反比1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是A 成正比B 成反比C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D 无比例关系13、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 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 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 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 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14、部门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 A 越多 B 越少 C 不变 D 无法确定15、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表现是A 商品交换成功B 提高产品质量C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 竞争1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 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7、由商品的赊买赊卖所引起的货币职能是()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支付手段D 贮藏手段18、打破商品直接交换所受的限制,引起商品交换买卖脱节的货币职能是()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支付手段D 贮藏手段19、货币的本质是A 金银B 一般等价物C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D 商品20、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A 支付手段职能B 流通手段职能C 价值尺度职能D 贮藏货币职能21、在商品买卖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所执行的是A 价值尺度职能B 流通手段职能C 贮藏手段职能D 支付手段职能2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A 竞争规律B 价值规律C 剩余价值规律D 货币流通规律23、在商品交换中,价格与价值A 偶然不一致B 经常不一致C 经常相一致D 完全相一致24、1 只羊=2 把斧子这个价值表现形式是A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 一般价值形式D 货币形式25、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的职能是()A 价格标准B 价值尺度C 价格D 流通手段、多项选择题2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联系与区别是A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B 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C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D 两者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27、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C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D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29、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是C 一般价值形式D 货币形式30、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 A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B 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C 可以是纸币 D 必须是金属货币31、货币的基本职能包括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支付手段D 贮藏货币32、可能引起经济危机的货币职能有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支付手段D 贮藏货币33、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是A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B 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C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34、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是A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以简单劳动为基准B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以复杂劳动为基准C 简单劳动是多倍的复杂劳动D 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35、商品是( )A 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B 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C 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D 生产的使用价值量降低 28、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后, 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 而对价值量的影响A 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降低B 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提高A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 扩大的价值形式A 生产者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B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C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D 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名词解释36.商品37.商品的价值38.货币39.货币流通规律40.通货膨胀41.市场机制四、判断题42.自家种的粮食由于可以拿出去卖钱,因此是商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旗开得胜第2章商品与货币一、单选题1.两种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换的原因是:A.它们都有价值B.它们都有效用C.它们都有交换价值 C.它们都是劳动产品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A.生产商品过程中的两次劳动B.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C.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D.生产商品的先后两次劳动3.商品价值的实体是:A.抽象劳动B.交换价值C.私人劳动D.社会劳动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与集体劳动的矛盾5.货币的本质是:A.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商品交换的媒介物C.稳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D.流通手段1旗开得胜6.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的特点是:A.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B.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社会关系C.是永恒的经济范畴D.是商品生产特有的历史范畴7.商品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是:A.商品价格与本身的价值成反比例变化B.以交换价值为基础而变动C.商品价格与本身的价值成正比例变化D.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二、多选题1.劳动生产率的两种表示方法是:A.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B.劳动生产力与使用价值量的比例C.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D.社会必要劳动与个别劳动的比例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价值尺度B.贮藏手段C.流通手段D.支付手段3.一定时期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A.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B.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C.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D.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2旗开得胜三、名词解释1.商品使用价值2.交换价值3.价值4.具体劳动5.抽象劳动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简单劳动8.复杂劳动四、分析判断1.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必定有价值;但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用处大的商品其价值就大;反之则相反。
3.简单劳动就是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就是脑力劳动。
4.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所以,商品价值的每一变化都必然引起3旗开得胜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商品价格的每一变化也必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化。
五、问题解答1.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2.怎样理解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习题答案(第2章)一、单选题1.A2.C3.A4.B5.C6.D7. D二、多选题1.AC2.AC3.AB三、名词解释41.商品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交换价值是指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3.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特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4.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定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结果的各种具体形式的千差万别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5.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简单劳动是指简单劳动力的支出,即任何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头脑和肌体平均具有的劳动力的耗费。
8.复杂劳动是指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具有一定的技能和知识的复杂劳动力的支出。
四、分析判断1.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必定有价值;但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5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①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有价值。
如一种物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它就不具有价值;一种物品虽然有使用价值,同时也是人类劳动的产品,但如果不是通过市场进行交换来满足社会需要,这种物品也不是商品,也不具有价值。
②有价值的东西必定有使用价值。
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不会具有价值。
2.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用处大的商品其价值就大;反之则相反。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①各种商品具有不同质的使用价值,在量上是无法比较的。
所以,使用价值不能成为决定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基础,只能是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商品的价值实体是抽象劳动。
所以,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商品的价值量越大;反之,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
3.简单劳动就是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就是脑力劳动。
4.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所以,商品价值的每一变化都必然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商品价格的每一变化也必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化。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①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也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比率。
商品价格的变化,同商品本身价值的变化成正比,同货币本身的价值变化成反比。
所以,即使商品的价值没有变,商品的价格也会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变化而变化。
如果商品本身的价值6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按同一程度、同一方向变化,商品的价格并不发生变化。
②商品的价格变动还受商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即使商品的价值与货币的价值都没有发生变化,而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商品的价格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
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
这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所以,商品的价格变动并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化。
同样,商品价值的每一变化也并不一定带来价格的变化。
五、问题解答1.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在:两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一方面,价值必须以使用价值为物质承担者,无用之物不能成为商品,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也没有价值。
另一方面,使用价值必须具有价值,无价值之物,不是劳动产品,也不会成为商品。
(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性表现在:两者互相排斥、相互对立。
①生产使用价值的直接动机是为了实现价值。
商品生产者为了实现价值,才不得不关心使用价值。
②在商品交换中,双方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对买者来说,他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会失去价值;对卖者来说,他获得商品的价值,就会失去使用价值。
③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以商品交换为条件,只有把商品卖出去,才能使商品内部两个因素的矛盾获得解决。
2.怎样理解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7(1)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首先创立的。
在马克思以前,古典学派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虽曾提出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但他们不懂得劳动二重性,不知道什么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和怎样形成价值,所以他们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不但对一些经济现象无法说明,有时还自相矛盾。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他们的正确思想的同时,第一次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因为只有以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基础,才能深刻地揭示商品的价值实体、价值量、价值形式以及价值规律,从而形成完整的、科学的价值理论。
所以,没有劳动二重性理论,就没有科学的价值论。
(3)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
没有劳动二重性理论,就没有劳动力商品、资本划分的理论,而没有这些理论就无法说明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
也就不能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也就没有剩余价值理论。
(4)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创立,解决了政治经济学中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
如价值形式理论、货币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等,从而建立起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性,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
可见,政治经济学中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都与劳动二重性理论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它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产生的。
商品生产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即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与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8者的生产都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用于满足社会需要,因此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性质,是社会劳动。
由于生产资料属于不同所有者,生产者的劳动又是私人的事情,他们的劳动又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
这就形成了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一切矛盾的根源。
因为,商品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彼此不发生直接的社会联系,他们劳动的社会性不能直接表现出来,要表现劳动的社会性质,必须进行交换,把不同的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由此产生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由此产生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因此,商品生产中的各种矛盾都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的不同表现。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小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因为,在私人劳动的条件下,每个商品生产者都不知道其商品是否符合社会需要,也不清楚他们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距,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得到证明。
因此,商品能否在市场上顺利售卖,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决定他的经营赚钱、赔钱还是破产,在竞争中形成两极分化,在一定条件下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