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9151 热防护服性能测试仪测试标准介绍

合集下载

灭火防护服质检报告

灭火防护服质检报告

灭火防护服质检报告一、引言灭火防护服是一种专门用于灭火救援行动中保护消防人员安全的重要装备。

本次质检报告旨在对灭火防护服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以保障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

二、外观检查1. 外观质量:灭火防护服表面应平整,无明显起毛、褶皱、断裂等缺陷。

2. 缝制质量:检查灭火防护服的接缝是否牢固,无明显脱线、开胶现象。

3. 尺寸合适性:灭火防护服应根据不同人体尺寸设计,并确保穿着舒适、自由活动。

三、物理性能测试1. 阻燃性能:将灭火防护服样品置于明火中,观察其燃烧情况,要求样品自燃时间不得超过规定标准。

2. 热阻性能:采用热阻测试仪测定灭火防护服的热阻值,确保其能有效隔热,保护消防人员免受高温伤害。

3. 透气性能:使用透湿仪测试灭火防护服的透湿性,确保其能够排汗散热,提高穿着舒适度。

四、功能性能测试1. 耐磨性:使用磨损测试仪对灭火防护服进行磨损测试,确保其耐用性。

2. 水压性能:采用水压测试仪对灭火防护服进行水压测试,确保其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

3. 防静电性能:使用静电仪测定灭火防护服的表面电阻,确保其具备良好的防静电性能。

五、化学性能测试1. 防化性能:将灭火防护服暴露于化学物质中,观察其是否发生腐蚀、变色等现象,确保其具备一定的防化性能。

2. 防酸碱性能:使用酸碱测试仪测定灭火防护服在不同酸碱环境下的耐受性,确保其能够有效防护。

六、结论经过全面评估和测试,本次质检发现所检测的灭火防护服样品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其外观质量良好,物理性能和功能性能均达到预期目标,化学性能也能有效保护消防人员免受化学物质侵害。

因此,可以确认该批次灭火防护服质量合格,可投入使用。

七、建议1. 消防部门应加强对灭火防护服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状态。

2. 厂家应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高灭火防护服的耐用性和舒适性,以满足消防人员日益增长的需求。

八、总结本次灭火防护服质检报告对灭火防护服的外观、物理性能、功能性能和化学性能进行了全面评估和测试,并得出了质量合格的结论。

热防护服隔热防护性能测试方法及皮肤烧伤度评价准则

热防护服隔热防护性能测试方法及皮肤烧伤度评价准则
.. L 】 与国内相 比 。 美国、 洲等 西方 212 限 氧 指 数 (OI 欧
肤 模 拟 传感 器 。测 试 通 过服 装 面 较早 .目前已制定并 实施 了一 系列 规定的 试验条件 下 . 使材料 恰好能
料 的 热 流量 .从 而通 过 将吸 收 的 先进 和 完 善 的热 防 护服 产 品标 准 保持 燃烧 状 态 所 需氧 氮 混 合气 体 热 量转 化 为皮 肤烧 伤 的级 别来 判 和测试 方法标准 。在热防护 性能的 中氧 的最低体积浓度。试验在氧指
不 仅 要 求其 阻 燃性 好 。且具 有 高 了防护 服抗 辐 射 热 渗透 性 能 试验 59 6 3 0 、英国标准 B 93 S26 A和我 国
的隔热性 能 。一般 来说 , 测试 防护 方法 。 服 装 的热 防护性 能 需 要 在 背 离织 物 受 热一 面 放 置铜 片 热 流 计或 皮 发达围家对 热防护服 的研究和开发 标 准 G 4 5 9 7 。 B 5 5-19 等 该方法简称氧指数法 .是指在
21 织物与服装阻燃性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试方法 .
警 ■ 嚣 搿
2热防护织物和服装豫 攥萄热葡 感到闷热 , 因此 , 应正确选择防 护服 护性 能测试方法 蔓 j -
到最佳 。 能阻燃 隔热 , 既 又能使 人穿
服 装材 料 阻 燃 性 能评 价 一 般
的 指标 为 : 易程 度 、 焰表 面 传 难 火
.. v r la i c l - 阻燃性能 的测 试与评 价 。 目前 , 我 211 燃烧试验法 (et a f mma
国 已建 立 了较 完 整 的 织 物 阻燃 性 b i s) Uyt t t e
能测试 方法 与标 准 , 中包括 垂直 其

防护服检测标准

防护服检测标准

防护服检测标准防护服检测标准防护服是一种用于保护人体免受外界危害的重要装备。

在特殊环境下,如医疗、化工、生物实验等领域,防护服的作用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防护服的质量和性能,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防护服检测标准。

防护服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测试:防护服通常由特殊材料制成,如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等。

材料测试主要包括拉伸强度、撕裂强度、耐磨性等指标的测试,以确保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阻隔性能测试: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隔有害物质和微生物。

因此,阻隔性能测试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测。

该项测试通常包括液体阻隔性能和气体阻隔性能两个方面。

液体阻隔性能测试主要通过模拟液体喷溅来评估材料对液体的阻隔能力,而气体阻隔性能测试则通过模拟气体渗透来评估材料对气体的阻隔能力。

3. 透气性测试:防护服在保护人体的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透气性,以确保穿戴者的舒适度。

透气性测试主要通过测量材料的透湿性和透气性来评估。

4. 燃烧性能测试:防护服在特殊环境下可能会接触到火源,因此燃烧性能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测。

该项测试主要通过测量材料的燃烧速度、燃烧时间和火焰蔓延等指标来评估。

5. 人体工效学测试:防护服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物理性能,还需要考虑穿戴者的舒适度和灵活度。

因此,人体工效学测试也是防护服检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

该项测试主要通过模拟穿戴者在特殊环境下进行各种动作来评估防护服对穿戴者活动范围和舒适度的影响。

以上是防护服检测标准的主要内容。

通过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检测,可以确保防护服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为穿戴者提供有效的保护。

同时,不断完善和更新防护服检测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危险和挑战。

国外热防护服装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究

国外热防护服装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究
术标 准的调研 , 总结性能测试标 准的共性 内容 , 包括主要性能测试方 法、 实验设 备 、 实验 步骤 、 烧伤 评估 、 人体模型和测试报告等。整套 防护服装 的性能测 试技术 及标准是研 究 的重 点 , 出汗暖体假 人将在防护服装性能测试领域被更为广泛 的应用 。最后 , 提 出我 国研制热 防护服性 能测试技术标
第 9卷
第 7期
中 国 安 全 生 产 科 学 技 术
J o u r n a l o f S a f e t y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V0 l _ 9 No . 7
2 0 1 3年 7月
J u l y 2 0 1 3

要: 热防护服是热环境下人体安 全防护 的主要装备 , 其标 准的科学 性和 系统 性对热环境 下 的
人 体安全 防护具有重要 的支持作用 。国外对热防护服相关 的技术标准予 以充 分重视 , 以性能测试
技术方 法为主体 , 建立了较为科学 、 完善的标准 , 并体现 出新 的发展趋势 。r a c t :H e a t p r o t e c t i v e c l o t h i n g i s t h e ma i n p r o t e c t i v e e q u i pme n t o f h u ma n s a f e t y i n t h e r ma l e n v i r o n me nt .T h e
文章编号 : 1 6 7 3— 1 9 3 X( 2 0 1 3 ) 一 0 7— 0 1 6 4— 0 5
国 外 热 防 护 服 装 性 能 测 试 技 术 标 准 研 究
张 超 , 秦挺鑫 , 吴 匙 , 王金玉

MMS 防护服金属熔珠飞溅试验DIN EN ISO 9185

MMS 防护服金属熔珠飞溅试验DIN EN ISO 9185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Standard International Group(HK) Limited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MMS 防护服金属熔珠飞溅试验DIN EN ISO 9185
符合标准: ISO9185
产品描述:
评价材料抵抗液态金属飞溅性能
测试过程中,适量的熔融金属溅射到一定角度放置的样品上。

将一个 PVC 薄膜附在样品背面与之接触。

通过记录溅射过程后的PVC 薄膜的变化来评价损坏情况。

根据测试结果,使用更大或更小的金属量进行重复试验,直至PVC 薄膜损坏程度最小。

带感应线圈和高频发生器的熔炉将金属融熔。

高性能光纤双色高温计用于温度控制和测量溅射温度。

温度控制器将温度调整在700°C 和1800°C 之间。

步进电机控制倾斜速度和倾斜角度。

冷却装置使用连接设备的进口和出口的水流进行冷却。

技术参数:
样品: 织物
测试标准:DIN EN ISO 9185
传感器: 温度
电源: 3 ~ 400 VAC / 7.5 kVA
水源: 冷却水
尺寸: 1300 x 1500 x 700 mm (W x D x H)
重量: 100 kg。

热防护服防护性能测试评估方法

热防护服防护性能测试评估方法

热防护服防护性能测试评估方法热防护服是指对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人体进行安全保护,从而避免人体受到高温伤害的各种保护性服装,它主要用来减少热在人体皮肤上的积聚,从而保护皮肤不被烧伤或灼伤。

因此,许多安全防护行业要求职工工作中须穿着防护服装,以防高温辐射。

即使在穿着防护服装的情况下,在极高温环境中人体也有可能被高温灼伤皮肤,因此,很多研究者就热防护服装和织物的热防护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目前已研制出小规模(Bench—top tests)测试、火人测试及美国伍斯特军事学院的热属性评价装置(Thermal Properties Test Fixture,T阳F)¨J,用来评价各种热危险环境下织物或服装的热防护性能。

从国外所述文献[8—11]来看,定量的评价热防护服装的热防护性能过程中,需要运用皮肤传热模型,并结合Henriques皮肤烧伤方程,才能得到人体皮肤达到二级烧伤所需时间t:,但是所有的皮肤传热模型都是基于如下的Pennes传热方程建立的:从物理学与生理学来说,Pennes皮肤传热方程的本身就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瞬间的高温传热过程中。

实际上,该模型是在基于经典的Fourier热流定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也就是隐含着这样的一个假设,即认为介质中的热传播速度无限大,这就相当于只要介质内某处温度发生变化,就会瞬间引起另一点的温度变化,然而对于像人体皮肤这类生物组织来说,热量从一点传输到最近一点需要对热扰动响应作出反映的松弛时间丁H3。

,因此,在评价热防护服热防护性能时,需要考虑到皮肤组织传热速度有限的因素,以使烧伤预测值更接近实际皮肤烧伤结果。

笔者介绍一种新型皮肤传热方程,即考虑了热量在皮肤传递速度有限的热波皮肤模型来测量皮肤的烧伤度,从而以此热防护服用织物层下皮肤烧伤级别来评价织物的热性能。

首先,通过模拟皮肤器表面的热电偶测量模拟器的温度,通过将温度值代入Diller法则公式决定皮肤模拟器吸收的热量值;然后,再将得到的热量值作为热波皮肤模型的边界条件预测皮肤基面温度,结合Henriques皮肤烧伤模型得到皮肤二级烧伤的时间;同时还比较了运用Pennes皮肤模型与TWMBT模型预测皮肤烧伤时间与皮肤温度变化的结果。

医用防护服用复合面料检测标准

医用防护服用复合面料检测标准

医用防护服用复合面料检测标准医用防护服是医疗工作中必备的防护装备之一,主要用于保护医务人员免受感染性病原体、化学品等的侵害。

医用防护服通常由复合面料制成,此类面料具有一定的防护功能,并且能够符合质量标准和性能要求。

为了确保医用防护服的质量,需要对复合面料进行检测,以确保其符合标准。

医用防护服复合面料的检测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性能测试:包括面料的抗拉强度、撕裂强力、抗磨损性、抗洗涤性等指标。

这些测试可以评估面料的强度和耐久性,从而确认面料的质量。

2.阻燃性测试:防护服面料的阻燃性能是确保医用防护服在风险环境中使用安全的关键特性之一。

阻燃性测试可以评估面料的阻燃性能,包括面料的燃烧点、燃烧速度等指标。

3.抗菌性能测试:医用防护服需要具备一定的抗菌性能,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抗菌性能测试可以评估面料的杀菌率和抑菌率等指标,从而确认面料的抗菌性能。

4.防液性能测试:医用防护服需要具备一定的防液功能,以阻止液体的渗透。

防液性能测试可以评估面料的液体阻力、液体渗透性等指标,从而确认面料的防液性能。

5.透气性能测试:医用防护服需要具备一定的透气性能,以确保穿戴者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透气性能测试可以评估面料的透湿性、透气性等指标,从而确认面料的透气性能。

6.化学安全性测试:医用防护服的面料需要通过化学安全性测试,以确定面料中无害物质的含量。

化学安全性测试可以评估面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

以上是医用防护服复合面料常见的检测标准,这些检测标准能够评估面料的物理性能、阻燃性能、抗菌性能、防液性能、透气性能和化学安全性等方面的指标。

只有通过这些严格的检测,才能确保医用防护服的质量和性能,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医用防护服的使用和测试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和国家而异。

因此,在进行医用防护服材料的检测时,应根据当地的法规和标准进行相应的检测,并确保符合当地的要求。

此外,医用防护服的设计和使用也应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指导,以确保其在真实的医疗工作环境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热防护服性能测试仪设计原理解析

热防护服性能测试仪设计原理解析

热防护服性能测试仪设计原理解析防护服即能防御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保护人体的工作服。

根据使用领域和防护用途不同,防护服种类包括消防防护服、工业用防护服、医疗款防护服、军用防护服和特殊人群使用防护服。

防护服主要应用于消防、军工、船舶、石油、化工、喷漆、清洗消毒、实验室等行业与部门。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秘书长陈海达介绍,仅就工业用防护服来说,种类也很多,其中防静电、阻燃、耐酸碱 3 类防护服已经有了国家强制性标准,并被列入国家生产许可证管理范围。

除此之外,还有微波屏蔽服、高压绝缘服、射线防护服等等,但这些类别的防护服有的执行行业标准,有的还没有相关的产品标准。

记者查阅了两种防护服的国家标准。

在《防静电服》(GB12014-2009)中,对面料的点对点电阻、服装的带电电荷量等关键性能做出了要求,同时还规定了质量测试方法;《阻燃服装阻燃防护第 1 部分:阻燃服》(GB8965.1-2009),面料的阻燃性能从热防护系数、续燃时间、阴燃时间、损毁长度、熔融滴落几方面被分为 A、B、C 三个等级。

同样的,标准对测试方法也做出了细致规定。

我国生产的防护服质量状况又如何呢?上海市质监局近期在其官网上通报了 2015 年上海市防静电服产品、阻燃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

从抽查结果来看,阻燃服产品没有发现不合格情况,质量状态令人满意;但个别被抽查的防静电服却不符合标准的规定,而且不合格指标涉及到服装带电电荷量,质量问题严重。

一些企业不给工人配防护服但是,为工人的生命安全提供切实保障的防护服在实际中的使用情况却并不让人满意。

来自中国劳动防护用品联盟的一份统计显示,中国应穿阻燃防护服的人数大约为 3000 万,但实际阻燃防护服着装人数却只有 85 万,占应穿阻燃防护服人数的 2.83%;而这一比例在美国为40%,在欧洲则为 44.4%。

“有的企业觉得配备工装的目的就是统一企业形象,至于防护不防护极少考虑。

热防护服装性能测试与评价

热防护服装性能测试与评价
在热防护性能方面除了比较完整的评定阻燃性能的方法,还 建立了该方面其他方面的各项测试标准,如热防护服产品的 隔热性,完整性和抗液体通过性。及反映综合热防护性能的 TPP法、Thermo-man法。
Page ▪ 3
YOUR LOGO
研究现状
·国内
在该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方法。 研究前期着重于热防护服阻燃性能的测试与评价,目前我国 已经建立了较完整的织物阻燃性能测试方法与标准。 测试方法与标准:垂直法、水平法、氧指数法、45°倾斜法、 烟浓度法
然而TPP并没有将织物的蓄热性能考虑在内,2008年ASTM机构重新定义 了热性能评估(TPE)和(RHI)2个指标,具体如下表:
YOUR LOGO
织物与服装防护性能测试方法
·2 NFPA 1971 建筑结构防火用防护装备
NFPA 1971是ASTM D 4108标准方法的一个修改版本,它们的测量原理大概相 同,主要差别为:
试样夹持装置:将试样夹持并垂直放置于辐射热源前。
铜片热流计:放置在试样后用于测定透过试样的热流量,并将其转化为
电压输出。
Page ▪ 14
YOUR LOGO
织物与服装防护性能测试方法
绘图记录仪:绘出铜片热流计的温度随热辐射作用时间的变化曲线。 大规模
·4 服装热防护性能”火人“测试方法
目前主要有三种”火人“测试系统: 杜邦公司的Thermo-Man假人 北卡州立大学PyroMan"火人" 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的"火人"
Page ▪ 13
YOUR LOGO
织物与服装防护性能测试方法
试验仪器:
辐射热源装置,热源预热屏蔽装置,试样夹持装置,铜片热 流计,绘图记录仪。

Iso 9151 热防护服性能测试仪测试标准介绍

Iso 9151 热防护服性能测试仪测试标准介绍

ISO 9151 热防护服性能测试仪测试标准介绍Foreword等同于EN 367IntroductionHTI(Heat transfer index)热传递指数HPI(Heat protective index)热防护指数实际火焰源的大小和服装的厚度,包括在该暴露区的中间空气间隙实验方法:用模板裁取140mm x 140mm试样(裁剪时注意离材料边缘50mm,避开疵点),复合材料按照实际使用情况取样,每种材料或复合材料至少取样三块。

试验前放置在温度(20±2)℃,湿度为(65±2)%的环境中进行调湿,如果调湿过的试样不能立即进行实验,放置在密封的容器中,等到进行实验时取出试样,在3min内进行实验。

在温度为10℃-30℃,湿度为15%-80%的不通风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初步实验:把试样支撑架安装在支撑基座上,使试样的上表面离燃烧器的上表面距离50mm,建议使用一个定位器使燃烧器迅速定位到试样的中心轴线上。

把燃烧器放置在一旁,点燃燃烧器,放置几分钟使火焰稳定。

连接热电偶到冷端,连接输出电压到记录设备。

在进行热通量密度调整或试样评价之前,应该使铜热量计的温度稳定在环境温度的±2℃以内。

冷却可通过干的冷冻散热片或者强制通风进行,加热可通过手掌或短时间暴露在火焰上。

量热计安装台不能与水接触,如发生,应迅速擦干。

入射热通量密度的调整调节气流量和火焰,至火焰呈现稳定的淡蓝色,用量热计测量入射热通量密度。

把量热计定位板安装在试样支撑架上,把量热计放在量热计定位板的孔中,使铜盘朝下,选择记录设备的速度,使燃烧器迅速滑动到量热计下方,直到触动停止键,如果有挡板,打开挡板。

让燃烧器在此位置保留10s。

退出燃烧器并关闭挡板。

记录器的输出是在开始暴露后短时间内温度和时间是非线性区域,持续暴露一段时间后是线性区域。

调节需要的气体流量,直到达到要求。

(13.77℃/s、14.5℃/s、15.22℃/s)安装在试样支撑架上的试样最外层朝下,把定位板放置在试样顶部,如果试样包含不接触的多层,移开定位板,按组件使用时的顺序和方向安装每一个间隔层,使用定位板的重量没有附加压力去给要安装的前面一层施加压力。

防护服整体防护性能测试室测试内容

防护服整体防护性能测试室测试内容

防护服整体防护性能测试室测试内容≤30%;一、适用范围:防护服整体防护性能测试。

要求防护服对颗粒物向内泄漏率Ljamw.82/90≤15%。

每件防护服的总向内泄漏率L5.8/10二、满足标准:GB/T29511-2013防护服装固体颗粒物化学防护服三、制造商:东莞市环仪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四、产品名称:防护服整体防护性能测试室/防护服向内泄漏率测试室五、试验中的词汇主要介绍说明5.1固体颗粒物particle在气体介质中具有可以忽略降落速度的固体悬浮物或固体微粒。

5.2向内泄漏率inward leakage从防护服各部位,包括面料及连接处泄漏人服装内的污染物浓度与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的比值。

5.3穿透率penetration efficiency颗粒物透过防护服面料的百分比。

六、测试过程6.1在被测对象的膝部(侧面)、腰部(背面)、胸部(右侧)等3个位置分别取样测量NaCl颗粒气溶胶浓度。

计算并且报告每-项试验动作最后100s的平均浓度和每一个取样点的平均浓度。

应使用积分记录仪测量平均浓度。

6.2完成件防护服的测试,关闭气溶胶发生器,停止取样检测。

6.3按以上步骤,依次完成5个被测对象,共10件防护服样品的检测。

七、注意事项a)试验进行过程中,不应向被测对象提供任何有关试验结果的暗示。

b)每一件防护服测试结束时,测试室环境中NaCl颗粒气溶胶浓度,不应超过测试前,测试室环境中NaCl颗粒气溶胶浓度士10%的范围内。

如超出范围,应舍弃试验结果,找出问题修正后,重新测试。

c)步行与蹲坐之间站立稳定时测量并记录浓度,但不进行计算与报告。

东莞市环仪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整理防护服整体防护性能测试室资料。

防护服检测标准

防护服检测标准

防护服检测标准一、材料测试1.确定材料种类和规格,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材料质量,确保无瑕疵、无破损、无污染。

3.测试材料物理性能,如拉伸强度、撕裂强度、耐磨性等。

4.测试材料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耐候性、耐高温等。

二、阻隔性能测试1.测试防护服的防水性能,确保在规定压力和时间内无渗漏。

2.测试防护服的隔热性能,确保在规定温度和时间内无过热。

3.测试防护服的透气性能,确保在规定条件下具有合适的透气性。

4.测试防护服的抗菌性能,确保对常见细菌具有抗菌作用。

三、透气性测试1.在规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对防护服进行透气性测试。

2.观察并记录防护服的透气性能,确保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会过于闷热。

3.比较不同材料和工艺的防护服透气性能,以便选择更合适的材料和工艺。

四、结构检测1.检查防护服的结构设计是否符合规范和标准。

2.检查防护服的附件和连接件是否牢固可靠。

3.测试防护服的穿戴舒适度和灵活性,以便评估其人体工程学性能。

五、燃烧性能检测1.对防护服进行燃烧试验,评估其阻燃性能。

2.测试防护服在火焰中的燃烧速度和燃烧行为,确保其具有理想的阻燃效果。

3.比较不同材料和工艺的防护服燃烧性能,以便选择更安全的材料和工艺。

六、抗静电性检测1.对防护服进行抗静电试验,评估其在高湿度和/或高压力环境中的抗静电性能。

2.测试防护服的电阻率和电荷衰减特性,确保其在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静电火花或电击。

3.比较不同材料和工艺的防护服抗静电性能,以便选择更适合特定工作环境的产品。

七、微生物检测1.对防护服进行微生物试验,评估其对细菌和病毒的阻隔效果。

2.使用标准试验方法检测防护服对常见细菌和病毒的抗菌和抗病毒性能。

热防护服国内外标准比较分析

热防护服国内外标准比较分析

93热防护服国内外标准比较分析赵 越 李 杰 狄宏静 吴国平*(江苏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摘 要:本文综述了热防护服的发展趋势和标准现状,通过比较分析欧盟、美国和中国标准中热防护服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指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结合热防护场景的实际需求,提出未来热防护服的发展方向及标准修制订建议。

关键词:热防护服,热防护性能,损毁长度,续燃时间DOI编码:10.3969/j.issn.1674-5698.2021.02.018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tandards forProtective Clothing against Heat and FlameZHAO Yue LI Jie DI Hong-jing WU Guo-ping*(Jiangsu Textiles Quality Service Inspection Testing Institute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standard status of the protective clothing against heat and flame. It comparatively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of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he test methods among the standards in Europe, US and China, and identifies the gaps between these standard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heat and flame protection scene, it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he protectve clothing and the revised suggestion of the standards.Keywords: protective clothing against heat and flame, thermal protective performance, damaged length, afterflame time作者简介:赵越,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纺织品检测与管理。

TPP对流热源(明火)性能测试仪

TPP对流热源(明火)性能测试仪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Standard International Group(HK) Limited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TPP 对流热源(明火)性能测试仪
符合标准:ISO 9151/EN 367
产品描述:
将防护材料暴露在火焰上检测通过的热量。

用于测定纺织品、消防用品及其他材料的防火性能。

水平固定的样品暴露于冲击热流密度为80千瓦/米2的丙烷燃烧器火焰,用热量计测量通过试样的热量。

分别量热器中上升12°C 和24°C 所需的时间。

传热指数为三个试样结果的平均值。

该装置由燃烧器、盖板以及带有试样夹持器的热量计组成。

设备是由软件控制的气动装置进行控制的。

软件包含了标准规定的计算和评估方法。

此软件还可控制丙烷气体的输送开关。

安全起见,燃烧器还配备了电子引火保险。

在计算机WINDOWS 平台下可以控制整个试验过程,包括校准、启动试验、任意时间终止试验以及更改软件设置,试验过程中温度以图表形式实时显示;试验结束后,可进行数据分析,并保存试验和打印报告。

技术参数:
样品: 织物
测试标准:DIN EN 367
传感器: 温度(量热计)
电源: 230 VAC / 30 VA
气源: 压缩空气
尺寸: 500 x 500 x 500 mm (W x D x H)
重量: 50 kg。

热防护性能测试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热防护性能测试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热防护性能测试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概述热防护性能测试仪是一种专业用于测试防护服、制服等防护用品热阻、热透性等性能指标的仪器,属于高精度精密仪器。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保证测试人员的健康安全,同时也是对仪器的有效保护和延长使用寿命,应严格执行下列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1. 仪器检查每次使用前应进行检查,检查包括检查电源插头、电缆、传感器、控制开关等配件有无损坏或缺失以及有无泄露、过热等现象。

同时,还应检查仪器与电压、电流等参数是否匹配。

2. 电源连接仪器接通电源前,应确保使用电源符合要求,电源插头和电缆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水、油、污垢等杂质进入插座和电缆。

3. 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调试或维修仪器。

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取样、测量、切换等操作,不得任意拆卸仪器或改变仪器配置。

4. 实验环境仪器应安装在平稳平整的工作台面上,周围环境应干燥、无积水、杂物等。

仪器使用时,应避免直接阳光照射,禁止使用与该仪器无关的电器设备。

5. 保持清洁使用完毕后,应将仪器表面、传感器、控制开关等部分进行清洁,擦拭干净后,可使用防尘罩或盖布覆盖。

同时,应每季度对仪器进行内部及电路清洁,并严加保养。

6. 人员安全使用仪器时,应使用专业的测试用品,不得使用家庭安全用品。

同时,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规范的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防护措施以保障人身安全。

使用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合格后方可操作仪器。

7. 维护保养仪器维护保养包括日常保养和定期维护两个方面。

日常保养包括仪器清洁、传感器清洁等,定期维护包括校准、维修、更换损坏构件等。

维护保养应按照仪器说明进行,不得以任何理由违规或延误维护。

注意事项1.使用仪器前必须先阅读操作手册,了解仪器的使用要求和操作规程。

2.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避免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3.准备好防护用品后,才能进行操作。

若发现防护用品损坏、无法使用时,应及时更换,保证人身安全。

热防护服隔热防护性能测试方法及皮肤烧伤度评价准则

热防护服隔热防护性能测试方法及皮肤烧伤度评价准则
筒状(如图所示),用火焰长19·一
的燃烧器。从0.5 s、1 s到12 s,每隔 1 s在该筒状试样下端的不同部位 各接触火焰3次。观察试样有无着 火并测定着火的时间。用以表示着 火性。
单位:mm
图2蘑菇型服装燃烧试验方法 燃烧筒示意图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热防护织物 的热防护性能小规模标准测试方法 主要有3种:ASTM D 4108。NFPA 1971和NFPA 1977,下文分别进行 叙述。
比起小规模测量方法,“火人” 等大规模测试方法能提供比较全 面的服装热防护、热收缩等信息,但 其测试费用较高,操作更为复杂,国 际上有很多机构和标准化组织已经 着手研制热防护服装测试装置并且 制订了相应的标准。“火人”是一个 装有若干个测温传感器的模拟消防 员或高温工作人员的人体,每个测 温传感器测的温度值代表某一部 分人体皮肤的表面温度,采用了“火 人”技术并配备以模拟高温辐射环 境或者火场条件.结合计算机数据 采集、处理和图像显示技术,对工作 人员防护服装整体热防护性能进行 评价研究.既能切合热防护服装的 特定使用情况.又能快速、直观、定 性、定量地显示“工作人员”烧伤分 布图像。
该方法主要用于测试材料的燃 烧广度(炭化面积和损毁长度)、续 燃时间、阴燃时间。其方法是将一 定尺寸的试样在规定的燃烧箱里 用规定的火源点燃12 s,除去火源 后测定试样的续燃时间、阴燃时间, 阴燃停止后,按规定方法测出损毁 长度(炭化长度)。这是一种基本的 测试方法,各国均有相应的测试标 准,如:美国标准AATcc 34—66、 NFPA 70卜1966、德国标准DIN 53906、英国标准Bs 2963A和我国 标准GB 5455—1997等。 2.1.2限氧指数(LOI)

图1消防战斗服装典型三层 结构示意图

国际常用热防护服热防护性能测试方法

国际常用热防护服热防护性能测试方法

国际常用热防护服热防护性能测试方法热防护服性能测试的方法是将垂直放置在特定的辐射热源面前的,在一定的距离之内,热源对试样进行热辐射,用试样后面的铜管量热计测量出造成人体皮肤二度烧伤所需要的时间,并且计算出一定时间以及暴露条件下的总热量RPP。

当这个RPP值越大的时候,那么表示防护服的防热辐射性能越好,如果相反的情况,那么说明了防热辐射的能力差。

这个实验的方法是需要用一起来完成的,主要有辐射热源装置热源预热屏蔽装置试样夹持装置铜管量热计和绘图记录仪组成,辐射热源装置由五根500W的红外石英管作为辐射热源,垂直地对试样进行热辐射。

热源的话是辐射热量是由调压变压器控制的,通过电压的改变,使得石英管辐射出规定的热流量为0.5cal/(cm2・s)或2.0cal/(cm2・s)。

那么忧郁红外石英管需要时间才能达到恒定的辐射热流量,做预热的过程当中,试样不应该受到辐射,应该和热源之间设置预热的屏蔽装置,为的是防止过早的受到热辐射。

这样就可以让试验的结果更加的准确了。

试样夹持装置将试样夹持并垂直放置于辐射热源前。

它由两块中间开有长方形孔的金属板组成。

放置在试样后的铜管量热计用于测定透过试样的热流量,并将量热计的温度转换为电压输出,在记录仪中绘出输出电压(量热计的温度)随热辐射时间的变化曲线。

在实际试验中,首先剪取尺寸为22.86cm×10.16cm的五块试样,并在标准大气下调湿,然后将试样放入试样夹持装置内,保持试样夹持平整,并将其放入试验仪中。

然后将电源打开,将调压的变压器输出电压调到规定的电压,保证红外石英管可以是受到规定的辐射热量。

当红外石英预热60秒之后,将热源屏蔽的装置去除,使得试样可以垂直的暴露在规定的热辐射下,同时就要将记录仪打开。

这样的暴露需要30秒,然后将电源和记录仪关掉,将预热屏蔽装置放上,取下铜管量热计并冷却,试验完毕。

只有温度热量下降到33摄氏度的时候,才能重新进行一次实验。

防火服织物的服用热防护性能评价方法

防火服织物的服用热防护性能评价方法

防火服织物的服用热防护性能评价方法
1热防护性能评价方法
防火服织物的服用热防护性能评价方法是衡量服装热护性能的重要指标。

热防护性能是指服装的热保护能力,它的评价要综合考虑织物的热防护能力以及其穿着体验感受。

一般来说,认为热防护效果越高,服装穿着舒适度就越好。

1.1评价指标
1.热防护性能检测:热防护性能可通过应用专业和试验机器检测技术来检测,针对热传导性能、表面热放射性能、抗洗水能力等可以进行专业的检测评价。

2.穿着舒适度:前述的对热防护性能的评价,有较为专业的试验技术;而对服装的舒适度,则可以通过实际的穿着体验来加以评价,主要从服装的透气性、质检、轻便、弹性等方面来考察。

1.2评价方法
1.根据穿着者及其服装给出的感受评价:通过问卷调查、人体模拟试验、与有关实验和专家给出的感受评价等方法来对服装的人体穿着舒适度进行评价。

2.计算机模拟评价:根据热护性能与穿着舒适度的试验结果,建立热防护性能模型,并将其用于计算机模拟热防护性能的穿着舒适度的评价。

1.3结论
以上就是防火服织物的服用热防护性能评价方法,它将服装热护能力和实际穿着体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其中,热防护性能检测和穿着舒适度调查评价技术是其中的关键。

而利用计算机模拟建模技术,可以更加准确有效的评价热防护性能。

热防护性能试验仪校准规范 - 报批稿(2)

热防护性能试验仪校准规范 - 报批稿(2)

人体组织对二级烧伤的忍耐程度表D.1 人体组织对二级烧伤的忍耐程度1热防护性能试验仪校准原始记录参考格式委托方: 设备编号: 原始记录号:型号规格: 产品编号: 出厂日期: 发证编号:制造厂: 温度: ℃湿度: %RH 校准日期: 年月日校准地点:校准依据:JJF(纺织) 088─2020 热防护性能试验仪校准规范一、校准前准备:二、计量特性校准:使用主要计量标准器具:设备名称/型号编号证书号/有效期技术特征器具状态校准单位: 校准员: 审核员:热防护性能试验仪校准证书(内页)参考格式校准结果证书编号:原始记录编号:第页,共页以下空白热防护性能试验仪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D.1 热通量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D.1.1概述用测量范围为(0~100) kW/m 2,分辨力为0.1 kW/m 2,最大允许误差为±0.5%的绝对辐射计在热源下测量热防护仪热通量示值误差。

校准的实验操作:选取41.5 kW/m 2和83 kW/m 2两个校准点,将绝对辐射计传感器放置在距离热源工作距离位置上,调整绝对辐射计传感器接受面,使热源光束垂直入射到接受面。

待绝对辐射计示值稳定后开始读数,读取绝对辐射计示值s F 。

将热防护仪热通量传感器替换绝对辐射计传感器,调整热防护仪热通量传感器接受面与绝对辐射计传感器接受面处于同一平面,并使光束垂直入射到接受面,待热通量示值稳定后,读取热防护仪热通量示值F ,热通量示值读数F 与绝对辐射计示值读数s F 之差为热防护仪热通量示值误差。

每个校准点重复测量3次,计算每个校准点热通量示值误差算术平均值。

D.1.2 测量模型s F F F ∆=- (D.1.1)式中:F ∆ — 热通量示值误差,单位:2/kW m F — 热防护仪热通量示值,单位:2/kW m s F — 绝对辐射计示值,单位:2/kW m由于绝对辐射计与热防护仪彼此独立,互不相关,因此,热防护仪热通量示值误差标准不确定度可由式(D.1.2)计算:22222()()()()()c s s u F c F u F c F u F ∆=+ (D.1.2) 灵敏系数:()1c F =,()1s c F =- D.1.3 输入量F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D.1.3.1输入量F 标准不确定度来源分析输入量F 的标准不确定度()u F 来源主要是热防护仪热通量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1()u F 和热通量分辨力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2()u F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O 9151 热防护服性能测试仪测试标准介绍
Foreword
等同于EN 367
Introduction
HTI(Heat transfer index)热传递指数
HPI(Heat protective index)热防护指数
实际火焰源的大小和服装的厚度,包括在该暴露区的中间空气间隙
实验方法:
用模板裁取140mm x 140mm试样(裁剪时注意离材料边缘50mm,避开疵点),复合材料按照实际使用情况取样,每种材料或复合材料至少取样三块。

试验前放置在温度(20±2)℃,湿度为(65±2)%的环境中进行调湿,如果调湿过的试样不能立即进行实验,放置在密封的容器中,等到进行实验时取出试样,在3min内进行实验。

在温度为10℃-30℃,湿度为15%-80%的不通风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初步实验:
把试样支撑架安装在支撑基座上,使试样的上表面离燃烧器的上表面距离50mm,建议使用一个定位器使燃烧器迅速定位到试样的中心轴线上。

把燃烧器放置在一旁,点燃燃烧器,放置几分钟使火焰稳定。

连接热电偶到冷端,连接输出电压到记录设备。

在进行热通量密度调整或试样评价之前,应该使铜热量计的温度稳定在环境温度的±2℃以内。

冷却可通过干的冷冻散热片或者强制通风进行,加热可通过手掌或短时间暴露在火焰上。

量热计安装台不能与水接触,如发生,应迅速擦干。

入射热通量密度的调整
调节气流量和火焰,至火焰呈现稳定的淡蓝色,用量热计测量入射热通量密度。

把量热计定位板安装在试样支撑架上,把量热计放在量热计定位板的孔中,使铜盘朝下,选择记录设备的速度,使燃烧器迅速滑动到量热计下方,直到触动停止键,如果有挡板,打开挡板。

让燃烧器在此位置保留10s。

退出燃烧器并关闭挡板。

记录器的输出是在开始暴露后短时间内温度和时间是非线性区域,持续暴露一段时间后是线性区域。

调节需要的气体流量,直到达到要求。

(13.77℃/s、14.5℃/s、15.22℃/s)
安装在试样支撑架上的试样最外层朝下,把定位板放置在试样顶部,
如果试样包含不接触的多层,移开定位板,按组件使用时的顺序和方向安装每一个间隔层,使用定位板的重量没有附加压力去给要安装的前面一层施加压力。

最后一层(最里面)安装上以后,重新安装定位板,把量热计放置在定位板孔中,使铜量热计与试样的最里层接触。

试样暴露:
把燃烧器快速滑到正确的位置,立即移开挡板,如果合适从试样下移开,当试样暴露在火焰下,开启记录设备。

持续试验知道温度上升24±0.2℃。

记录实验过程中试样表面发生的任何变化,比如:收缩、烧焦、炭化、破洞、发光、熔融和滴落。

安上挡板,退出燃烧器,关闭记录设备。

取下量热计,清理任何燃烧产物,此时量热计仍然是热的,冷却到环境温度的±2℃范围内。

记录量热计上身24℃所用的时间。

对另外两个试样重复以上实验步骤。

数据分析:
Q=80kW/m2 (±5%,76-84kW/m2)
M=18g=0.018kg
cp=0.385kJ/(kg.℃)
A=πr2=3.14x(0.04/2)2
计算结果(13.77℃/s-15.22℃/s,14.5℃/s)
简易实验流程:
裁样
①试样尺寸140mm x 140mm
②试样数量3块
调湿
温度20±2℃,湿度(65±2)%
试验环境
温度10℃-30℃,湿度15%-80%
校准
调节气流量,使火焰按照要求稳定燃烧(14.5℃/s±0.725)实验
①安装试样
②暴露在火焰上
③记录铜量热计上升24℃所用时间
④对其他两个试样重复此实验步骤试样器件和安装:
仪器安装步骤:
①把试样支撑架安装在仪器基座上,使试样上表面离燃烧器的上表面50mm;
②安装试样,如果不止一层,使用量热计定位板给每层施加压力;
③安装量热计定位板;
④安装量热计;
⑤把燃烧器移到试样支撑架下面,打开挡板;
⑥记录器开始记录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