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第0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丘关源)
(6)恒压源并联任何元件其两端电压不变;
恒流源串联任何元件其流出电流不变;
a a
+ us
-
+ +
-
对外等效
us
-
b
c
b c
对外等效
is
+
-
d
is
d
(1-30)
例1 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i R5
R1 u1 + R2 R3 i
+
i=?
解:
-u3
R4
is
R5 u3 — R3 i
应 用 举 例
一、理想电压源的串联和并联
1、串联 + uS1_ _ uS2 +
+ 注意参考方向
º uS=+uS1 …-uS2 i + uS _ º
等效
+
uS _
º +
_ º
2、并联
条件:uS=uS1=uS2 方向相同 º 恒压源中的电流由外电路决定。相同的恒压源才能并联 。
(1-21)
uS1_
u S2
+ _
i
º
3、恒压源与任意支路(非恒压源)并联的等效 i i + + + + 任意 uS 对外等效 uS _ u _ u 元件 _ _ 4、实际电压源的串联等效
+ i +
uS1 _
R1
_ uS2 + u
R2 _
等效
uS _ R + i +
u
_
uS=+uS1-uS2
R=R1 + R2
(1-22)
二、理想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第二章 等效变换
例2:
求图2-9a电路中电流 I1, I2, I3 , I4。
I
I2 I1
解: 思路
Δ→Y
Req
I
Rb
48 2, 同理, 求得 : Rc 2, Rd 1, Req (1 Rb ) //(5 Rd ) Rc 4 4 48 1 Rb 18 I 3 A, 由分流公式, 可得: I1 I 1A, I 2 I I1 2 A 2 Req 1 Rb 5 Rd U db 5 I1 1 I 2 I3 0.75 A, I 4 I1 I 3 1.75 A 4 4
根据电路的对称性, 可知 c, d, e三点等电位, 故可用导线短接。
8 2 8 2 3 3 2 16 Req [( 2 // 1) 2] //(2 // 1) 2 // 2 8 2 3 3 15 3 3
§2-4电阻的Y-Δ 等效变换
R1, R2, R3 Y(星)形连接 R3, R4, R5 R1, R3, R4 Δ(三角)形连接 R2, R3, R5
②
'' Req R1 Req 6 6 12 ③
15 10 6 ②R R2 R34 15 10
'' eq ' R2 Req
Req R1 R2 //(R3 R4 ) R1
R2 ( R3 R4 ) 15(5 5) 6 12 R2 R3 R4 15 5 5
6 9 54 断开时,Req 2+4) 3 6) ( //( 3.6 6 9 15
结论:若电路中两点电位相等,则: ①可将这两点短路 ② 可将这两点之间连接的支路断开 对某些对称性电路可采用此方法处理
电路分析实用第2章 电路的等效变换
2.分流公式 ik Gk u Gk
n
i Gk
Gk Geq
i
k 1
u
i
G1 G2 Gn
i
i
n
Gk
Geq
k 1
第k个电阻上的分流公式为 ik Gk u Gk
n
i Gk
Gk Geq
i
两个电阻并联,分流公式为
k 1
i1
R2 R1 R2
接在n节点的两电阻乘积
Rn
三个电阻之和
2. Y - Δ 变换
R1
1
R2
2
R12
1
2
R3
R13
R23
3
R12
R1R2
R2 R3 R3
R1R3
3
R23
R1R2
R2 R3 R1
R1R3
R13
R1R2
R2 R3 R2
R1R3
电阻两两乘积之和 Rmn 下标不为 m,n的电阻
例2: 求等效电阻 Rab
U0
R2 R1 R2
US
R3 R3 R4
US
输出电压随热敏电阻值变化
根据的变化值来确定温度的值
2.5 输入电阻
从(输入)端口两端看进去 的等效电阻。
Ri
Rab
u i
例3:求输入电阻Ri。
R1 I1 I a
解:I I2 I1
U U U
+
μU
I2 +
R2 U
Ri
第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总电流
U S 18 I= = A = 6A R 3
由分流公式得
6 I1 = I = × 6A = 4A 4× 4 9 6 + (1 + ) 4+4
再分流得
6
1 I x = I 1 = 2A 2
返回
电路分析基础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2.4 Y形电路和Δ形电路之间 的等效变换
返回
电路分析基础
如何等效化简电桥测温电路? 如何等效化简电桥测温电路?
返回
电路分析基础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 等效变换
电阻电路
线性电阻电路
非线性电阻电路
简化线性电阻电路的主要依据是等效变换
返回
电路分析基础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1 一端口网络的定义
二端网络
一端口网络
流入一个端子的电流必定等于流出另一端子的电流
Ig =
Rp Rg + R p
× 10 × 10 −3 = 1 × 10 −3 mA
解之得应并联的电阻为
0.1RG 2 × 10 3 Rp = = Ω ≈ 222.22Ω 0.9 9
返回
电路分析基础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2.3 电阻的混联
判别电路的串并联关系根据以下原则: 判别电路的串并联关系根据以下原则: (1)看电路的结构特点。 看电路的结构特点。 (2)看电压、电流关系。 看电压、电流关系。 (3)对电路作变形等效。 对电路作变形等效。 (4)找出等电位点。 找出等电位点。
R4 R5 R2(R3 + ) R4+R5 R = R1 + R4 R5 R2 + (R3 + ) R4 + R5
第二章 电阻电路等效变换
2、说明下图所示三个电路对端口而言,是否互 为等效电路。
§2-5 实际电源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一、实际电源的模型 实际电压源
u Us
理想电压源 实际电压源
理想电压源: 0 其特性仅由唯一参数 us来描述,且与外电路无关。
i
实际电压源:其端电压是随着输出电流 的改变而变化的。 原因:实际电压源内部存在电阻,即内 部有损耗。
R31 i3'
i'1 2
R23
i'2 3
2)形等效为Y形,有
R31 R12 R1 R12 R23 R31 R12 R23 R2 R12 R23 R31 R23 R31 R3 R R R 12 23 31
i1'
R12
R31
N1
2、等效电导
a
i i1 G1
+ u b
i2 G2
…
in Gn
a b
i + u Geq N2
N1
i = i1+ i2++ in = G1u+G2u++ Gnu =(G1+ G2+… +Gn)u 令 Geq= G1+ G2+… +Gn=Gk;则有: i = Geq u 可见: Geq= Gk —等效电导 或1 / Req=1/ Rk,Req R k
I
a Is b
I' Rs'
a
b
(3) 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不能等效互换 a I' a I + Uab' Us Is b b
Us Us IS (不存在) Rs 0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法
i
R1
+
u
R2
-
VAR:
i + u VAR:
R=R1+R2
注意:当电路中的某一部分用其等效电路替代后,未被替代部分的电压电流均 应保持不变,即“对外等效”。
§2-1 引言
三、等效法
1、等效法:将复杂电路进行等效化简,从而求出各i. u, p的一种分析方法
2、本章内容
电阻的等效变换 电源的等效变换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法
R4
Rg
R2
R3
若R1 R3=R2 R4
R1
R4
则电桥平衡
或者
R2
R3
R1
R4
x
R2
R3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法
§2-3 Y—△等效变换
一、电阻的Y、△联接 1、为什么需Y—△变换 2、Y形联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3 Y—△等效变换
3、△形联接 a
4、举例: 上图:R1.R2.R3 R3.R4.R5——△ R1.R3.R4 R2.R3.R5——Y
+
i
+
US -
U
R0 -
i
+
US R0
R0
U
-
§2-5 两种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
2、实际电流源——实际电压源
iS R0
+
i
iSR0 -
R0
3、说明: 注意极性 等效对外电路等效,内部不等效 举例说明其应用 受控源也可以同样等效(但不能将受控变掉)
§2-5 两种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
+
U1
-
R0
电路基本分析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法
Chapter 2
方法二:将Y→△(如下图),自己练习。
1
2Ω
R12
2
1Ω 2Ω
1
2Ω
1Ω
2
1Ω
3
1
1
R12
R13 2 Ω
2
1Ω
2 1Ω
R23
3
1
R12
2
说明:使用△-Y 等效变换公式前,应先标出三个端头标 号,再套用公式计算。
Chapter 2
小结: 1 .一个内部不含独立电源的单口网络对外可以等效为一
电路对外可等效为一个理想电压源us和一个内阻Rs串 联的电压源模型。
Chapter 2
2. n个实际电流源并联:
isn
Gsn
i s2
is1
is3 Gs3
Gs2
i +a Gs1 u
-
b
i'
a
+
is
Gs
u'
-
b
由KCL得端口电压电流关系:
i i s 1 i s 2 i s 3 i s n G s 1 G s 2 G s 3 G s n u
解得:
i1
R1R2
R3u12 R2R3
R3R1
R1R2
R2u31 R2R3
R3R1
i2
R1R2
R1u23 R2R3
R3R1
R1R2
R3u12 R2R3
R3R1
i3
R1R2
R2u31 R2R3
R3R1
R1R2
R1u23 R2R3
R3R1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1 学习要点1. 电阻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并联, Y 与△的等效变换。
2. 电源的串联、并联及等效变换。
3. “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
4. 输入电阻的求法。
2.2 内容提要 2.2.1 电阻的等效变换1. 电阻的串联:等效电阻: R eq =∑1=k nk R ;分压公式:u k =eqkeq ×R R u ; 2. 电阻的并联:等效电导:G eq =∑1=k nk G ;分流公式:qe G G i i keqk ×=;2.2.2. 电阻的Y 与△的等效变换1. △→Y :一般公式:Y 形电阻=形电阻之和形相邻电阻的乘积∆∆;即31232331*********231231212311++=++=++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2312=2. Y →△:一般公式:形不相邻电阻形电阻两两乘积之和形电阻=Y Y ∆;即:213322131113322123313322112++=++=++=R R R R R R R R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2.2.3 电源的串联、并联等效变换 电源的串联、并联等效变换见表2.1。
表2.1 电源的串联、并联等效变换图2.2.4 “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 1. “实际电压源”→“实际电流源” R i =R u 或 G i =1/R u i s =u s /R u 2. “实际电流源”→“实际电压源”R u =R i =1/G i u s =i s R i =i s /G i两者等效互换的原则是保持其端口的V AR 不变。
2.2.5 输入电阻的求法一端口无源网络输入电阻的定义(见图2.2):R in =u/ i1. 当一端口无源网络由纯电阻构成时,可用电阻的 串并联、Y 形与△形等效变换化简求得。
2. 当一端口无源网络内含有受控源时,可采用外加电压法或外加电流法求得: 即输入电阻R in =u s /i 或 R in =u/ i s方法是:在端口处加一电压源u s (或电流源i s ), 再求比值u s /i 或u/ i s ,该比值即是一端口无源网络的输入电阻。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4
Rab=10
15 10
a b
a b
7
20
15
3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例 2-8 求图 2-5电路 a b 端的等效电阻。
Req (2 // 2 (4 // 4 2) // 4) // 3 (1 4 // 4) // 3 1.5
21
复习
1、电阻的串联 等效电阻、分压
23
例2-4 图2-7所示电路每个电阻都是2Ω, 求a, b两端的等效电阻
解:
c
d
e
根据电路的对称性, 可知 c, d, e三点等电位, 故可用导线短接。
8 2 8 2 16 3 3 2 Req [(2//1) 2]// 2//1 2 // 2 8 2 3 3 15 3 3
26
R12 ( R23 + R31 ) R12 + R23 + R31
i1
i1
i3
i2
i3
i2
R12 R31 R12 + R23 + R31 R23 R12 R12 + R23 + R31 R31 R23 R12 + R23 + R31
27
同理,令i1=0, 可得: R23 ( R12 + R31 ) R2 + R3 = R12 + R23 + R31 同理,令i2=0, 可得:
25
二、 等效变换:保证伏安特性相同
对应端口电压、电流分别相等
i1
u12 = f1 ( i1 , i2 , i3 ) u23 = f 2 ( i1 , i2 , i3 ) u31 = f3 (i1 , i2 , i3 )
第二章 电路分析的等效变换法
R1R2 R2R3 R3R1 R12 R3 R1R2 R2R3 R3R1 R23 R1 R1R2 R2R3 R3R1 R31 R2
i1 =u12 /R12 – u31 /R31
+
+
5V
_
5V
_
_
2.3.2 电流源的串并联 并联: 可等效成一个理想电流源 i S º iS1 iS2 iSk º 串联: º 2A 2A 2A º º 电流相同的理想电流源 才能串联。但每个电流 iS
º iS= iSk (注意参考方向) º
源的端电压无法确定。 º
2. 3. 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串并联 Is
º
º
º
º
º
º
º
º
º
º
º
º
2.3 电源的等效变换
2.3.1 电压源的串并联 + uS1 _ + uSn _ º
º + uS _
º
串联: uS= uSk ( 注意参考方向。一致, 取+;否则,取 - 。) 并联: 电压相同的电压源才 能并联。但每个电压 源的电流无法确定。 º
º I
º
I
º + 5V º
=G1u2+G2u2+ +Gnu2
=p1+ p2++ pn 故可以直接用等效电阻计算并联电路“内部”的总功率。 (对照前面:“对外等效”,对内不一定等效。)
2.1.3 电阻的串并联 要求:弄清楚串、并联的概念。 计算举例: 例1.
4 º 2
3 Req = 4∥(2+3∥6) = 2
第0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i
R0=R , is=us/R
u us Ri
u is R0 R0 i
i
i
i' Ru 0 O
u
is
i
R=R0, us=Ris
所以,如果令
R R0
us R is
电压源、电阻的串联组合与电流源、电阻的并联组合 可以相互等效变换。 i R + + u i +
1
1
R3
3
R1
R2
2 3
R31
R12
R23
2
星接(Y接)
三角接(△接)
R1 R2 R2 R3 R3 R1 R12 R3 R1 R2 R2 R3 R3 R1 R23 R1 R1 R2 R2 R3 R3 R1 R31 R2
三式相加后通分可 得,Δ形连接变Y形 连接的电阻等效变 换关系式为(下页)
例2-2 求电流i 和 i5
④
i5
② ①
③
i5
②
④
① i1
③
等效电阻 R = 1.5Ω
i5
②
④ ③
i = 2A
i1
①
×
i5
-
i1 1A
2 1 - 6 2 1 1
1 A 3
②
*电阻的混联
电阻串并联的组合称为电阻混联。处理混联电路问 题的方法是:利用电阻串联或并联的公式对电路进 行等效变换,将复杂的混联电路转化成简单的电路 。 〖例1-6〗 求图1-19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Rab, 已知图中各电阻的阻值均为20Ω 。
R2
2
3
R31
R12
R23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结论 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等效:对外部电路(端钮以外)效果相同。
2.串联电阻上电压的分配
R1
Rk
Rn
i + u1 _ + uk_ + un _
+
u
_
表明
uk
Rk i
Rk
u Req
Rk u Req
u
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因此串联电阻电路可作分压电路。
两个电阻的分压:
i
+ u
u-+__1
等效的目的:化简电路
电阻的串联: Req= Rk
电 阻 电
2.2 电阻的等效变换 ( ,★ )
电阻的并联:Geq= Gk 电阻的Y- 等效变换
uk
ik
Rk GRk eqi
Geq
u
路
电压源串联:uS= uSk
的 等 效
2.3 独立源的等效变换 (,★)
电流源并联: iS= iSk 实际电源两种模型间的等效: uS=iSRS
(3)等效电导等于并联的各电导之和。
Geq=G1+G2+ ... +Gk+ ... +Gn= Gk = 1/Rk
3. 并联电阻的分流: 由 ik u/Rk Gk i u/Req Geq
ik
Gk i Geq
电流分配与
电导成正比
对于两电阻并联,有:
i
+ i1
i2
u_ R1
R2
1 Req
思考与练习
1.等效变换的概 念是什么?“电 路等效就是相等” 这句话对吗?为 什么?
2.电路等效变 换的目的是 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n
isk
iS1
iS2
iSn
等效电路
i
②串联
iS1
iS2
i is1 is2
i
注意 相同的理想电流源才能串联, 每个电
流源的端电压不能确定。
返回 上页 下页
3.电流源与支路的串、并联等效
可以证明,不含独立源单口线性电阻电路的端电 压和端电流之比为一常数。
定义不含独立源单口线性电阻网络的等效电阻 (输入电阻)为:
Ri
u i
a
i +
b u-
N
注意 u、i 应为关联参考方向。
返回 上页 下页
例2: 求图示二端电
ia
路的VAR及其 + 等效电路。 u1
-
3Ω i1 3Ω 3Ω
-+
例3 a 6
cd 5
15
5
b
求: Rab , Rcd
Rab (5 5) //15 6 12Ω
Rcd (15 5) // 5 4Ω
等效电阻针对端口而言
返回 上页 下页
例4 求: Rab
ab
Rab=70
20
100 10
40 80 60 50
ab
20 100 100
注意参考方向
①串联 uS1 +
_
u
+
uuS2s1
us2
_
usk
+u
_ 等效电路
+
_
u
②并联 u us1 us2
等效电路
i
注意 相同电压源才能并
联,电源中的电流不确定。
+
uS1
_
+
uS2
_
+
u
_
返回 上页 下页
③电压源与支路的串、并联等效
uS1 _ +
uS2 +
_
+ uS _ R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 等效二端网络 2.2 电压源及电流源串、并联电路的等效变换 2.3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4 电阻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2.1 等效二端网络
2.1.1 单口网络和等效单口网络 2.1.2 单口网络端口伏安关系(VAR)的求取 2.1.3 不含独立源单口电阻网络的等效电阻
一个单口网络对电路其余部分的影响,决定于其 端口电流电压关系(VAR)。
返回 上页 下页
二. 等效单口网络
a
i +
b u-
N
u f (i)
a
i +
b u-
N'
u f (i)
若网络 N 与 N 的VAR相同,则称该两网络
为等效单口网络。
将电路中一个单口网络用其等效网络代替(称 为等效变换),电路其余部分的工作状态不会 改变。
i5 10 7.5 2.5A
返回 上页 下页
例2
I1 I2 R I3 R
I4
求:I1 ,I4 ,U4
+ 12V
_
++ 2R U_1 2R U_2 2R
+ 2R U_4
解 ①用分流方法做
I4
1 2
I3
1 4
I2
1 8
I1
1 8
12 R
3 2R
U4 I4 2R 3V
电阻电路 分析方法
仅由电源和线性电阻构成的 电路
(1)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是分析电阻电路的依据;
(2)等效变换的方法,也称化 简的方法
返回 上页 下页
2.1.1 单口网络和等效单口网络
一、单口网络
N
i
N1
+
u-
N2
将电路 N 分为 N1和 N2两部分,若 N1 、 N2内
部变量之间无控制和被控的关系,则称 N1和 N2 为单口网络(二端网络)。
6
i1 5
i1 5
+
165V
i2 6 i3
+
i2
i3
-
18
4 i4
i5
165V
-
18
9
12
i1 165 11 15A i2 90 18 5A i3 15 5 10A i4 30 4 7.5A
u2 6i1 615 90V u3 6i3 610 60V u4 3i3 30V
返回 上页 下页
2.1.2 单口网络端口伏安关系(VAR)的求取
将单口网络从电路中分离出来,标好 其端口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假定端电流i 已知(相当于在端口接 一电流源),求出 u = f (i) 。或者, 假定端电压 u 已知(相当于在端口接 一电压源),求出 i = g (u) 。
返回 上页 下页
例1:求图示二端
a
电路的VAR及其等 效电路。
i
5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V
u
u
解:设端口电压u 已知,有
20Ω b
i u 20 (u 10) 5 0.25u 2
或者 u 8 4i
根据VAR,可得等效电路:
a
2A
i
u
或者
4Ω b
4Ω 8V
a i
u
b
返回 上页 下页
2.1.3 不含独立源单口电阻网络的等效电阻
iR
对称电路 c、d等电位
c R i 断路
R
c
R
a i1 R
i2 b R
a
b
R
R
d
d 根据电流分配
1 i1 2 i i2
Rab R
uab
i1R i2 R
(1 i 2
1 i)R 2
iR
Rab
uab i
R
返回 上页 下页
2.2 电压源及电流源串、并联电路的等效变换
1.理想电压源的串联和并联
ab
20 100 60
120 60
ab
20 100 60
40
返回 上页 下页
例5 求: Rab
5
15
6
a 20 b
7
6
缩短无 电阻支路
Rab=10
4
ba
15
10
20
5
a
15 b
7 6 6 4 a
b
15 7 3
返回 上页 下页
例6 求: Rab
②用分压方法做
I1
12 R
U4
U2 2
1 4
U1
3V
I4
3 2R
返回 上页 下页
从以上例题可得求解串、并联电路的一般步骤:
①求出等效电阻或等效电导; ②应用欧姆定律求出总电压或总电流; ③应用欧姆定律或分压、分流公式求各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 以上的关键在于识别各电阻的串联、并联关系!
i
R1
+
u
R2_
i +u _
u us1 R1i us2 R2i (uS1 uS2) (R1 R2)i uS Ri
i
i
+
+
+
+
uS _
任意 元件
uR _
uS
u
_
_
对外等效!
返回 上页 下页
2. 理想电流源的串联并联
注意参考方向
①并联
i
is1
i
is 2
5u1 u
i
解: 设端口电流 i 已知,有
b
i1 (3 9)i , u1 3i1 1 i
u 5u1 6i1 7 i
根据VAR,可 得等效电路:
a i
u
7Ω b
返回 上页
下页
3. 电阻的串并联 电路中有电阻的串联,又有电阻的并联,
这种连接方式称电阻的串并联。
例1 计算各支路的电压和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