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人的主要饮食习惯
蒙古的饮食文化有什么特点
蒙古的饮食文化有什么特点蒙古族是一个有着悠久传承历史的游牧民族,不过它自己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特色美食。
以下便是店铺为大家所带来的蒙古的饮食文化的相关资料,希望各位会喜欢!蒙古族的饮食文化知识1、蒙古族菜点特色主要体现在蒙古族的菜点风味上。
蒙古族人的饮食比较粗犷,以羊肉、奶、野菜及面食为主要的菜点原料。
烹调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以烤最为着名。
菜点崇尚丰满实在,注重原料的本味。
内蒙古着名的菜点有:烤羊腿、全羊席、手抓羊肉、奶菜、马奶酒、莜麦面、资山熏鸡、肉干、哈达饼、蒙古馅饼、蜜麻叶、德兴元烧麦等。
2、蒙古族饮食品种丰富多彩有元代着名诗人白珽赋诗称赞的蒙古八珍,有滋味香醇的烤全羊,以及回味无穷的奶茶等等。
蒙古族饮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那富有神秘色彩的宫廷文化,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民俗、礼仪文化等等,无不渗透、浸渍在这些精美的蒙古族饮食中。
3、蒙古族传统饮食分为红食、白食两种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德”,意为“红食”,这种对食物的称呼富有色彩感和生动性。
孟根达来介绍说,白食和红食在制作过程中,多采用一些具有蒙古族特色的传统工艺。
客人们在品尝食品时,配以蒙古族待客的传统礼仪,使蒙古族的饮食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形成蒙古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4、蒙古民族的饮食与草原的生态环境有关据有关专家、学者介绍,蒙古民族的饮食有农业区、半农半牧区及纯牧区的差异。
在纯牧区,饮食分为夏季和冬季。
夏季从4月到10月,包括从母畜产犊到乳品加工结束及奶制品的冬贮,这一时期的口粮主要是奶制品,偶尔有些肉制品。
冬季主要食用宰杀和贮备的家畜肉,以及夏季贮备的各类型的奶制品。
清代蒙古族学者松筠在《绥服纪略》中写道:“瀚海大漠积沙缺水之地,居人凿井而饮,赖天雨以生草畜牧,为之瀚海。
”戈壁和半沙漠地理景观所特有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其畜牧经济的类型及与之相适应的饮食模式,以肉制品和奶制品为主要食物成为其饮食模式的重要标志。
独具特色的蒙古族的饮食文化(带你了解蒙古人的饮食)
独具特色的蒙古族的饮食文化(带你了解蒙古人的饮食)蒙古族特色主要体现在蒙古族的菜点风味上。
蒙古族人的饮食比较粗犷,以羊肉、奶、野菜及面食为主要的菜点原料。
烹调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以烤最为著名。
菜点崇尚丰满实在,注重原料的本味。
烧牛蹄筋:以牛蹄筋和大葱加工烧制的佳肴。
此菜用料讲究,色白透明:油清底亮,口香筋软,富含营养,常用于迎宾宴席。
马奶酒:当马奶变成清淡透明,味道酸辣时,即成为马奶酒。
奶皮子:味道纯香、营养丰富。
酥油:酥油味道独特营养价值极高,中西餐均可饮用。
奶酪:质硬而酸甜,是蒙古族民众喜爱的奶食品之一,蒙古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
在创造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时,也形成了相应的饮食习俗。
这些习俗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蒙古族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
先白后红蒙古族的饮食习惯为先白后红。
白指白食,乳及乳制品;红指红食,肉及肉制品。
这种称呼极富色彩感和生动性。
蒙古人以白为尊,视乳为高贵吉祥之物。
如果夸你心地像乳汁一样洁白,你就得到了最高的奖赏。
牧民有谁不慎撒了奶子,就会马上用手指蘸了抹在额上,说一声“啊唏,折福了”。
若是掉一点儿肉,或许就随手丢给了猫、狗。
不论大小宴席,都用白食开路。
主人端来一只盛奶的银碗,按照辈份年龄,让客人一一品尝,这是一种神圣的礼节。
客人即使七八十岁,大过主人几倍,也要跪接银碗。
不是给主人跪,是给乳汁跪。
婚礼上的人多,行这一礼节如果漏掉一位,对主人是最大的失误,对客人是最大的不敬。
每逢祭奠翁衮山神、敖包、苏鲁德的时候,都要用新挤的鲜奶向上天和圣主祭洒。
在喜庆和祈祷之后,往往挥动着桶里的鲜奶,进行招福致祥的仪式。
放羊背子的时候,一只绵羊割六七件,盛在一只大盘里,略似平日卧状。
羊头在上面,羊头上面又抹了黄油,表示红食仍要以白食为先导。
如果你到牧区,看到手扒肉上来就下手,不先品尝奶食,那就要被主人下看。
以饮为主谚云:“学之初啊(蒙文的第一个字母),食之初茶”。
茶是蒙古人的面子,又是蒙古人的主食。
蒙古族传统文化
蒙古族传统文化
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文化。
以下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几个方面:
1. 牧民生活
蒙古族人主要以畜牧为生,他们习惯在广袤的草原上放牧牛羊。
牛奶
和肉是他们的主要食物,他们还善于制作奶制品如酥油茶、奶酪等。
蒙古包是蒙古族人的主要居住方式,这种帐篷式的住宅具有很强的适
应性,可以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使用。
2. 饮食文化
蒙古族人的饮食文化具有独特的特色。
他们认为牛羊是大自然的恩赐,因此举办婚礼和节日时必须要宰杀牛羊来招待宾客。
著名的蒙古火锅
是蒙古族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使用的是清汤,配以新鲜的羊肉片
和蔬菜,清淡可口。
蒙古族人还特别喜欢喝茶,他们喝的是奶茶和酥
油茶,非常浓郁。
3. 文学艺术
蒙古族文学艺术非常丰富。
传统的蒙古族音乐包括长调、短调、莫力
达瓦等,这些曲子节奏明快、舒缓,非常具有地域特色。
蒙古族人还
善于制作民间工艺品,如蒙古铃、马鞍、马鞭等,这些工艺品均具有
强烈的草原文化风味。
4. 独特的服饰
蒙古族服饰十分独特,男女都喜欢穿草原上狩猎时的兽皮衣物。
男人们还喜欢将自己的胡须和头发长长、盘起来,称为“打结”,以显示自己的勇武。
而女性则爱穿彩色的衣裙,并在头上戴着精美的发饰,给人以美丽、温柔的感觉。
总之,蒙古族是一个充满狂野和美丽的民族,他们的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都非常独特,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内蒙古鄂尔多斯饮食习惯
内蒙古鄂尔多斯饮食习惯鄂尔多斯牧区蒙古族的主食是奶食、肉食和粮食。
奶食,蒙语叫“查干伊德”,直译为“白色的食品”,含有纯洁、吉祥的意思。
奶食分食品和饮料两种。
食品主要有白酥油、黄酥油、奶皮子、酪蛋子。
白酥油:把鲜羊奶或鲜牛奶装进瓷罐里发酵为酸奶后、用杵杆上万次左右,即可从酸奶里分离出糊状的白酥油。
好年景时,牛羊肥壮,鲜奶质量也高,百公斤鲜奶可提炼白酥油五、六公斤。
提炼酥油是一项最繁重的体力劳动,目前很多牧民用分离器代替。
黄酥油:把白酥油熬去水分后即成黄酥油,一般只得五成。
黄酥油是鄂尔多斯的特产,味道纯香,营养价值极高,是奶食中的精品。
奶皮子:鲜奶煮熬六、七小时后,表面即成一层皮,用筷子桃起;通风处阴干为奶皮子。
酪蛋子:将取出白酥油的酸奶经慢火煮熬后,放入布袋,挤出酸水,再制作成碎块状或面条状,晾干,即成酪蛋子。
酪蛋于质硬,味酸,泡奶茶炒米吃,咀嚼时酸中带有香味。
奶食品中的饮料主要有鲜奶、奶茶、卧奶子和奶酒等。
一日三餐,牧民早、午都喝茶。
奶茶配以酥油、酪蛋子、炒米、红糖和“宝高热苏格”(烙或油炸的面食品的通称,如月饼等),或者中年再加熟冷羊肉,吃来昧美无比。
“爱热格”俗称卧奶子,由鲜奶直接发酵而成,样子很象豆腐脑,味道特殊,香美可口,夏日食之消暑解热。
据民间传说,成吉思汗有一次在征战途中路经鄂尔多斯、天赐他三碗“爱热格”。
在他离钎鄂尔多斯时,挂在胡子上的奶滴了下来,此地才有独享“爱热格”的福分。
鄂尔多斯地区的奶酒,因原料和酿制方法不同可分为四类:一起叫“祈格”,即由鲜马奶直接发酵而成的酸奶,俗称马奶酒,这是奶酒类中最为上等的;二是“萨琳阿日何”、也称蒙古酒,其酿造方法是把提炼过白酥油的牛、羊酸奶煮熬、蒸馏而得;色透明,味酸甜酒精度小,饮后易兴奋但不易醉,但过量又不易解;三是叫“阿日吉”,即将“萨琳阿日何”再蒸馏而得,类同汉族酿制的二锅头酒;四是“洁日吉”,将“阿日吉”再进行蒸馏而成,质同酒精,一般人一次饮一杯足矣。
牧民生活知识点总结
牧民生活知识点总结一、牧民的生活方式1.居住方式牧民通常居住在蒙古包或毡房中。
蒙古包是一种类似于圆顶帐篷的传统蒙古族民居,主要由木桩和毡子构成,可以在草原上快速搭建。
毡房则是用毡子覆盖的固定式房屋,一般比蒙古包更加牢固。
这些居住方式符合牧民生活需要,便于迁徙和适应草原环境。
2.饮食习惯牧民的饮食主要以牛、羊肉为主,也会食用一些牛、羊奶制品,如奶酪、酸奶等。
此外,牧民也会食用一些当地的野菜和水果,如草原上生长的野生青菜、马奶酒等。
他们的饮食习惯简单朴实,以满足身体所需为主。
3.服饰牧民的服饰以蒙古族服饰为主,男性通常穿着长袍、短裤、长靴等,女性则穿着长袍、长裤、长靴等。
在寒冷的冬季,他们会穿戴厚重的皮毛衣物,以保暖。
他们的服饰款式多样,色彩鲜艳,富有艺术感和民族特色。
4.交通工具在草原地区,牧民主要以骑马和骆驼为交通工具,也会使用马车、驼队来进行货物运输。
在传统社会,马匹是牧民的重要交通工具和劳力动物,能够帮助他们在广袤的草原上快速移动。
二、牧民的社会组织1.社会结构牧民社会结构一般由家族、部落、联盟等组成。
在草原地区,牧民会根据自身的家族关系和族群联系,形成不同规模的部落组织,以协调牧民的生产生活活动。
而各个部落之间也会形成联盟关系,共同维护和发展草原地区的生产力。
2.社会生活在牧民社会中,社会生活主要围绕着牧民的生产活动展开。
他们通常会结伴而行,在草原上放牧牲畜,进行畜牧生产。
同时,他们也会在一定的时期内举行集会、庙会等活动,以此来增进部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婚姻习俗在牧民社会中,婚姻习俗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
通常,牧民会遵循家族和部落的传统,进行相亲、聘礼等形式的婚姻仪式。
婚姻是牧民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族传承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形式。
三、牧民的文化传承1.语言传承牧民通常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进行交流和生活。
传统上,蒙古族牧民使用蒙古语进行交流,同时也会使用一些方言。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部分牧民也会学习国家通用的汉语。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PPT精选文档
10
射箭
• 是男射两种。
11
摔跤
男儿三技之一,蒙 古语称为“搏克”, 蒙古族的传统体育
活动。早在十三世
纪时已经盛行于北
方草原。既是体育 活动,也是一种娱乐 活动。
12
马头琴
• 是蒙古民族特 有的也是最喜 爱的民族乐器, 流传至今已有 一千三百多年 的历史。
13
蒙古象棋
14
“那达慕”大会
15
在大会上青年男女身穿民族盛装,参加各 种竞技活动。在射箭、摔跤、赛马等比赛中的
那达慕大会 是蒙 获胜者,总能赢得姑娘们爱慕的目光,如果姑
娘对哪个小伙子有意,那么她便会驰马迎向心
手扒肉 烤全羊
5
奶茶
6
奶食
奶豆腐
7
蒙古族的居住
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住所,呈圆形尖顶。 通常用羊毛毡子一层或二层覆盖。蒙古包是满 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古时称作“穹 庐”“毡包”。
8
蒙古族的娱乐风俗
• 赛马 • 射箭 • 摔跤 • 马头琴 • 蒙古象棋 • 那达慕
9
赛 马
• 是蒙古族男儿三技之一,赛手不穿靴 袜,只穿华丽的彩衣,头上束着红、
• 五十班------主题班会
1
蒙古族的靴子、腰带、首饰
靴子
腰带
首 饰
2
蒙古族长袍
•
• 蒙古族长袍
3
蒙古族的饮食
• 蒙古族的饮食大致分三大类, 即肉食、奶食、粮食。一日三 餐,两稀一干,早晨中午一般 喝奶茶泡炒米、奶食、手扒肉, 晚上氽羊肉下面条、吃包子。
4
肉食
内蒙古人饮食
内蒙古人饮食蒙古族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产发展状况的差异,在饮食习惯上也不尽相同。
在牧区,蒙古族以牛羊肉、乳食为主食,史书以“游牧民族四季出行,惟逐水草,所食惟肉酪”来形容游牧生活形成的饮食习惯。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内蒙古人饮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内蒙古人饮食蒙古族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产发展状况的差异,在饮食习惯上也不尽相同。
在牧区,蒙古族以牛羊肉、乳食为主食,史书以“游牧民族四季出行,惟逐水草,所食惟肉酪”来形容游牧生活形成的饮食习惯。
烤肉、烧肉、肉干、手抓肉均为蒙古族家常食品,其中手抓肉最有名,四季都可以食用。
而吃全羊则是宴请远方宾客的最佳食品。
在农区、半农半牧区,蒙古族因与汉族杂居.所以饮食习惯已逐渐与汉族大体相同。
农区的蒙古族主食以玉米面、小米为主,杂以大米、白面、黄米、荞面、高梁米。
随着温室、塑料大棚的普及,农区蒙古族食用蔬菜的品种不断增加。
在菜肴烹制上,农区以炖、炒为主.也加以烧烤,吃些牧区食品如手抓肉、奶制品等。
蒙古族农民多保留了牧区的好客习俗,来了客人要先敬茶,无茶或不沏新茶皆为不恭,而且以“满杯酒、满杯茶”为敬,不同于“满杯酒、多半杯茶”的汉族习俗。
内蒙古是个天然牧场,是祖国的一块宝地,占全国总草场面积的1/4 以上,居全国五大牧场的第二位。
是发展牧业的最好基地,适于马、牛、羊、驼等各种牲畜的饲养。
银色的兴安岭林区又是野生动物的天然宝库。
据有关方面调查,那里有鸟类360 多种,兽类有110多种,其中有些还是闻名世界的珍奇动物。
所以内蒙古除有独具特色的牧业外,狩猎业也很发达。
这样,“以乳肉为主”就形成了独特的内蒙古草原的饮食习俗,出现了一些特殊的食品,如“蒙古八珍”和“成吉思汗火锅”。
随着历史的发展,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科尔沁草原(它是东北松辽平原的一部分,也你辽嫩草原),自清朝中叶以后,随着“移民实边”政策的实施,种植业逐渐发展起来。
西部地区的土默川、河套地区的农业则更为发达。
蒙古人饮食习俗
蒙古人饮食习俗蒙古族食品以炒米、奶制品、牛羊肉为主。
明清时期,主要是奶茶、炒米、奶制品,稷米稀饭,手把肉。
早餐,一律奶茶泡炒米;副食:胡日达奶豆腐,西拉陶苏黄油、乌日莫熟奶皮子、苏来奶干、阿尔其奶酪干。
中午,炒米拌酸奶子,老年人炒米面拌奶。
晚餐,肉粥、奶粥或手把肉。
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解除对蒙旗土地封禁政策后,汉族农民大批移入农耕。
受汉族饮食的影响,蒙古族在以肉食、奶制品、炒米为主的同时,开始吃五谷杂粮和少量蔬菜。
解放后,牧区蒙古族基本上保持过去的饮食习惯,但食谱丰富,花样增多。
如肉粥,除稷米肉粥、炒米肉粥外,还有小米、大米、玉米等肉粥。
用荞面、白面做吐古拉汤、猫耳朵汤。
有荞面、白面饺子、馅饼。
蒙古族馅饼形如小碗口,薄软透明,香柔可口,是兴安盟各族人民喜食之佳品。
用牛羊油炸制面食点心有“包日查嘎”、“哈必酥”饽饽。
奶制品除胡日达、西拉陶苏、乌日莫、苏来、阿尔其外,还有爱如格酸奶子、哈拉萨森乌鲁莫干奶皮子、乌鲁莫未提炼的奶脂肪等。
牧民野外游牧的肉食有:简易手把肉、烤肉串、烤干肉条等,食用方便。
农区蒙古族杀年猪时,喜食白片肉、面肠、肉片烩酸菜粉条。
每逢喜庆佳节或招待贵宾时,煮烤全羊蒙语“乌查”或羊背子。
即将全羊取其头、四肢,带尾入锅。
煮熟后用特备的灶火烤,边烤边涂油,加调味品,烤至皮焦肉熟后,置于盘内,谓之煮烤全羊。
羊背子,即将全羊由背上第7肋骨至尾部割去一段,四肢、肋、胛各为一件,带尾入锅,煮熟后置于大盘内。
煮全羊端上餐桌,由端盘人持刀从羊背右至左划出印,接着由主宾客或待客长者用刀将羊头右耳根部压出印,就餐人开始从羊背前部执刀割取食用。
这种礼仪一直延续至今。
火锅是蒙古族传统佳肴之一。
每当节假日或招待宾朋故友,即用火锅。
将切成薄片的肥肉猪、瘦肉羊、牛和切成条状的新鲜蔬菜白菜或圆白菜,放入锅内加调味品,汤滚沸后即可夹取食用,美味可口。
本世纪50~70年代,用炭火锅,80年代后,用电火锅,既经济又方便。
蒙古族饮食风俗_传统文化
蒙古族饮食风俗
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多分布在新疆、辽宁、吉林。
黑龙江、青海等省区。
自古以畜牧和狩猎为主,被称为“马背民族”。
蒙古族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
奶制品一向被视为上品。
肉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骆驼肉和少量的马肉,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
最具特色的是剥皮烤全羊、炉烤带皮整羊,最常见的是手扒羊肉。
蒙古族吃羊肉讲究清煮,煮熟后即食用,以保持羊肉的鲜嫩。
喜食炒米、烙饼、面条、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食品。
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
多数蒙古族人能饮酒,多为白酒、啤酒、奶酒、马奶酒。
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年节”,也称“白节”或“白月”。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全家团聚吃团圆饭、喝团圆酒;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初五过春节,称为“大年”,三十晚上要守岁,除夕户户都要吃手扒肉,也要包饺子、制烙饼。
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一些地区,夏天要过“马奶节”。
节前家家宰羊做手扒羊肉或全羊宴,还要挤马奶酿酒,节日里,牧民要用最好的奶制品招待客人。
蒙古族的饮食习惯
403 包阿如汗
蒙古族
蒙古族是我国东北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 主体民族。除蒙古国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国 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 邦(bang)。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 为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境内。位 于俄罗斯西南方的一块是卡尔梅克人。“蒙古” 最初只是蒙古诸(zhu)部落中的一个部落名称。 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 区诸(zhu)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
奶皮
奶皮(蒙语为乌日沫)有两种:一 种是将鲜奶、牛奶或马奶、驼 奶、羊奶放入器皿里存放一两 天,奶子发酸后,在表面上形 成一层薄皮,称图黑乌日沫, 也叫“珠黑”,即生奶皮子, 是做黄油的原料;另—种是将 鲜奶熬开后放入器皿(min)里 放凉后表面结成薄奶皮,称宝 勒森乌日沫,即熟的奶皮,是 酥油的原料。奶皮味道香甜可 口,是拌炒米吃的上等食品。
手把肉
手把肉是蒙古族人民经常吃的一种食品。做法是将在带骨牛羊肉分成 若干块,放入锅内,加少量盐(有的则不加盐)煮熟为止。味道鲜美, 易于消化,是招待客人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菜肴。
谢谢大家!
马奶酒
马奶酒(蒙语为策戈)是牧区用马奶酿 制的一种饮料。味道醇香,清凉解渴, 是牧民款待贵客的最佳冷饮。将新鲜 马奶装入生皮囊中,挂在向阳处,用 一根特制的木棍每日搅拌数次,使马 奶逐渐发酵变酸。当马奶变成清淡透 明、味道酸辣时,即成马奶酒。蒙古 人酿制马奶酒的历史悠久,常喝奶酒 可治胃溃疡、肺结核等疾病。酸奶于 是牧区的优质饮料之一。牧民一般不 爱喝鲜牛奶,而喜欢喝酸奶子。制造 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鲜牛奶倒入大 锅中烧开,放在通风处晾凉,使其发 酵,产生酸味;一是将鲜牛奶置于阳 光下温度高的地方,使其受热发酵, 产生酸味,便成为酸奶子。酸奶子营 养丰富,醇香扑鼻,夏季常饮,止渴 祛火,帮助消化。
[蒙古族的饮食风俗]蒙古族饮食,,蒙古族特色美食有些什么
[蒙古族的饮食风俗]蒙古族饮食,,蒙古族特色美食有些什么说起美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想法,或许喜欢吃辣喜欢吃一些其它国家的特色食品。
我们的少数民族可也都有着不少的特色美食,也是各有特色。
“烤全羊”是内蒙古一种传统而具有独特风味的宴客佳肴。
由于“烤全羊”的加工方法特殊和讲究,以前只供蒙古王爷享用,一般牧民根本吃不到,如今这一传统美食一般人都有机会品尝了。
手扒肉:是红食中的一种。
蒙古族人民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
顾名思义,“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蒙古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是牧民们的家常便饭。
手扒肉的做法是把带骨的羊肉按骨节拆开,放在大锅里不加盐和其他调料,用原汁煮熟。
吃时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下羊肉,蘸上调好的佐料吃。
根据牧民的习惯,手扒肉一般用作晚餐。
呼伦贝尔全鱼宴:呼伦湖产的鲤鱼、鲫鱼、白鱼、红尾鱼等,肉质肥美,营养丰富。
用呼伦湖产的鲜鱼和湖虾,可烹制鱼菜120多种,称为“全鱼宴”。
鱼菜不但营养丰富,而且鲜嫩味美,百吃不厌。
全鱼宴有12、14、20、24道菜一桌的,甚至有上百道菜一桌的。
主要名贵鱼菜有二龙戏珠、鲤鱼三献、家常熬鲫鱼、梅花鲤鱼、油浸鲤鱼、鲤鱼甩子、松鼠鲤鱼、芙蓉荷花鲤鱼、湖水煮鱼、清蒸银边鱼、葡萄鱼、葱花鲤鱼、金狮鲤鱼、普酥鱼、蕃茄鱼片、鸳鸯鱼卷、荷包鲤鱼、煎焖白鱼、拌生虾、拌生鱼片等。
奶食:蒙语叫“查干伊德”是纯洁吉祥的意思。
奶食品主要有六种:白油:将鲜奶放入桶内,搅拌后,使其发酵等脂肪在上面呈白色,即成白油。
黄油:将白油用纱布过滤,然后倒入锅中加温火炼,用勺频频搅动,待色泽微黄,即成黄油。
奶皮子:夏秋季,将鲜奶放在锅中,用小火烘,稍滚,用勺扬,使奶泡沫在上面,同时点上生奶,奶上即成皮一层,用筷子挑起,放在通风处阴干就是奶皮子。
奶豆腐:将奶放入器皿中发酵,将上面一层“卓口”取出后,再放入锅中煮沸将酸奶汤抛出,经多次搅拌后,再倒入木模中,便成各种型块,然后切成长条或小放块,在太阳下吹晒、晾干,即成为奶豆腐。
蒙古族饮食礼仪范文
蒙古族饮食礼仪范文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和饮食礼仪。
蒙古族的饮食以牛羊肉为主,擅长烤肉和奶制品。
下面将重点介绍蒙古族的饮食文化以及他们的饮食礼仪。
蒙古族的饮食文化:1.奶制品:蒙古族以奶制品为主要食物之一,特别是酸奶和奶酪。
蒙古牧民以奶制品为主食,如奶茶、奶豆腐等。
他们还擅长用奶制品制作各种点心和甜食。
2.烤肉:蒙古族善于烤肉,尤其是牛羊肉。
蒙古族人们喜欢将肉串放在炭火上烤制,用特殊的调料腌制肉串,使得味道鲜美。
烤肉在蒙古族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每年的春节和其他重要节日都必不可少。
3.主食:蒙古族的主食主要是面食,如牛肉面、羊肉面等。
另外,蒙古族还有一种特殊的手抓肉食品,即将牛羊肉和面粉搓揉成团,然后在炭火上烤熟,搭配特制的调料食用。
蒙古族的饮食礼仪:1.客人优先:蒙古族的饮食礼仪非常讲究尊重和待客之道。
在蒙古族家中,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陌生人,客人都会被优先招待。
主人会将最好的食物留给客人,用手将食物夹给客人。
2.切肉仪式:在蒙古族的聚会或宴会上,主人会选中一位长者或尊贵的客人来烤肉。
他们认为这是一种重要的荣誉和美好的享受。
烤肉前,主人会用刀将肉块切成适合烤制的大小,然后由负责烤肉的人员负责烤制。
3.茶礼:蒙古族非常重视茶的礼仪。
在蒙古族家庭中,奶茶是最常见的茶饮料。
主人会用特制的茶壶将奶茶倒入碗中,并用右手将茶碗递给客人。
客人要用右手接受,并在喝茶时要用右手提起茶碗。
4.酒仪式:在蒙古族的宴会上,主人通常会敬酒给客人。
敬酒时,主人会用牛角杯或银器来装酒,然后用右手将酒杯递给客人。
客人接过酒杯后要用右手接住,并在喝酒时要举杯碰杯,表达敬意。
5.排序就座:在蒙古族的聚会或宴会上,人们会按照地位高低来就座。
通常,主人和尊贵的客人会坐在最显眼的位置,其他人则按照年龄和地位的顺序依次就座。
总结起来,蒙古族的饮食文化以奶制品和烤肉为主要特色,他们注重待客之道,尊重长者和尊贵客人。
蒙古国的生活习惯
蒙古包通常由木杆和毛毡构成,内部装饰华丽,富有 民族特色。
居住方式
蒙古包内部空间宽敞,可容纳多代同堂,是蒙古族人 民的主要居住方式之一。
现代住宅
01 城市住宅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蒙古国城市居民开始住 进公寓或独立住宅。
02 设施
现代住宅通常配备暖气、电力、自来水等基础设 施,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帽子与鞋子
蒙古族的传统帽子有布帽、皮帽等,鞋子则多为长筒靴或马靴。这些帽子和鞋子通常与蒙古袍配 套穿着。
饰品
蒙古族的传统饰品包括项链、耳环、手镯、戒指等,多由金银、宝石等制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和收藏价值。
现代服饰
西装与便装
随着时代的变迁,蒙古国的年轻人越来越 倾向于穿着现代服饰,如西装、衬衫、牛 仔裤等。同时,便装也成为许多人日常穿 着的选择,如T恤、短裤、运动鞋等。
03 建筑风格
城市住宅建筑风格多样,既有传统蒙古族风格, 也有现代简约风格。
城市与乡村的居住差异
01
人口密集度
城市人口密集,居住空间相对狭 小;乡村人口稀疏,居住空间宽 敞。
配套设施
02
03
文化氛围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生活便利; 乡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生活便 利程度较低。
Hale Waihona Puke 城市文化氛围浓厚,文化活动丰 富;乡村文化氛围相对单一,文 化活动较少。
汽车与摩托车
01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蒙古国的汽车和摩托车数量
逐渐增多。
02
城市中,许多人选择乘坐汽车或摩托车出行,尤其是
在上下班高峰期。
03
汽车和摩托车在蒙古国已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但道
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拥堵和事故时有发生。
蒙古人饮食习惯
蒙古人饮食习惯蒙古族饮食文化古老而且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
也是蒙古族及其先民们根据所生活的地域、条件、食物来源等经过数千年,甚至更久的日子而逐步形成的。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蒙古人饮食习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蒙古人饮食习惯蒙古族一般的饮食习俗为,先白后红,以饮为主,米、面为辅。
1 、白食为先。
白食,即乳及乳制品;红,是指红食,即肉及肉制品。
这种称呼多么的生动,多么富有色彩感啊。
蒙古人以白为尊,视乳为高贵吉祥之物。
在祭火、山神、翁衮、敖包、苏鲁德的时候,要用新挤的鲜奶向上天和圣主祭洒。
在喜庆和祈祷之后,还要挥动奶桶里的鲜奶,以示招福致祥。
不论大小宴席,都用白食开路。
有一种神圣的礼节,如果主人端来盛着鲜奶的银碗,按照辈分或年龄,让客人一一品尝,客人不论年龄大小都要跪接银碗,不是给主人跪,而是给乳汁跪。
在蒙古人家中做客,如果不先品尝奶食,看见肉食上来就下手,是要被小看的。
即便是蒙古人待客的最高礼节;全羊宴,也要先在羊头上象征性地抹上点新鲜奶食,才可以食用,表示红食仍然要以白食为先导。
奶食,主要有:鲜奶、奶皮、卷肯、奶豆腐、黄油、乳油、白油、酸奶、马奶酒、奶酪、奶渣等。
2 、以饮为主。
茶,是蒙古人的面子,又是蒙古人的主食。
客人来家,主人必定双手给你捧上茶水,这是给你面子。
“有好茶喝,有好脸看”。
蒙古人在祭祀或供奉时,茶也是作为饮食的头份儿献祭。
亲友们互相拜年时,也要把整块的砖茶作为礼物互相赠送。
一直到今天,纯牧区的蒙古人还是早上、中午喝茶,晚上吃一顿饭。
有时忙起来,晚饭也用茶代替了。
所谓“宁可一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
当然了,蒙古人饮茶时,也配有吃的东西,也能止饿。
一般在夏天、秋天配以糙米、酥油、卷肯、奶豆腐、白糖等;冬天、春天还有熟肉或干肉。
但是,早茶或午茶时吃的东西仅能止饿,并不能达到饱的程度。
蒙古人从小吃惯稀的东西,吃干的就不舒服。
平日里喜欢吃的酸奶稀饭、稀肉粥、烩饼丝等,其实也是半流食。
内蒙古人饮食文化
内蒙古人饮食文化蒙古族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产发展状况的差异,在饮食习惯上也不尽相同。
在牧区,蒙古族以牛羊肉、乳食为主食,史书以“游牧民族四季出行,惟逐水草,所食惟肉酪”来形容游牧生活形成的饮食习惯。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内蒙古人饮食文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内蒙古人饮食文化蒙古族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产发展状况的差异,在饮食习惯上也不尽相同。
在牧区,蒙古族以牛羊肉、乳食为主食,史书以“游牧民族四季出行,惟逐水草,所食惟肉酪”来形容游牧生活形成的饮食习惯。
烤肉、烧肉、肉干、手抓肉均为蒙古族家常食品,其中手抓肉最有名,四季都可以食用。
而吃全羊则是宴请远方宾客的最佳食品。
在农区、半农半牧区,蒙古族因与汉族杂居.所以饮食习惯已逐渐与汉族大体相同。
农区的蒙古族主食以玉米面、小米为主,杂以大米、白面、黄米、荞面、高梁米。
随着温室、塑料大棚的普及,农区蒙古族食用蔬菜的品种不断增加。
在菜肴烹制上,农区以炖、炒为主.也加以烧烤,吃些牧区食品如手抓肉、奶制品等。
蒙古族农民多保留了牧区的好客习俗,来了客人要先敬茶,无茶或不沏新茶皆为不恭,而且以“满杯酒、满杯茶”为敬,不同于“满杯酒、多半杯茶”的汉族习俗。
内蒙古是个天然牧场,是祖国的一块宝地,占全国总草场面积的1/4 以上,居全国五大牧场的第二位。
是发展牧业的最好基地,适于马、牛、羊、驼等各种牲畜的饲养。
银色的兴安岭林区又是野生动物的天然宝库。
据有关方面调查,那里有鸟类 360 多种,兽类有110多种,其中有些还是闻名世界的珍奇动物。
所以内蒙古除有独具特色的牧业外,狩猎业也很发达。
这样,“以乳肉为主”就形成了独特的内蒙古草原的饮食习俗,出现了一些特殊的食品,如“蒙古八珍”和“成吉思汗火锅”。
随着历史的发展,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科尔沁草原(它是东北松辽平原的一部分,也你辽嫩草原),自清朝中叶以后,随着“移民实边”政策的实施,种植业逐渐发展起来。
西部地区的土默川、河套地区的农业则更为发达。
蒙古族日常食俗
蒙古族在很长时期内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 生活,畜牧业生产历史悠久,出产的牛、羊、 马、骆驼等牲畜及畜产品,名声远扬,因此 也形成了以肉、奶制品为主主食的饮食习惯。
饮食餐具
白食——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査干伊得”, 意思是圣洁、纯净的食品。 他们一般用得最多的就是牛奶,其次是羊奶、 马奶、鹿奶和骆驼奶等,除一部分做鲜奶饮用 外,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 一般可以将白食分为饮用的和食用的。
奶茶
砖茶
(二)酒文化
蒙古人虽然把酒视为饮食之最,耐日之魂,可也不提倡把它不 分岁数的随意乱用,随意喝上几口的。对此,蒙古人在长期的 生活实践中,对喝酒的岁数、敬酒、献酹、请曲等方面,都确 立了具体而固定的标准和明确的礼节禁忌,创立了蒙古族独特 的酒文化。 不到三十七岁之前饮酒沉醉者是属于不懂规矩的人,受到人们 讨厌,被社会抛弃。 敬酒是蒙古人将提升耐日宴会、招待仪式的气氛、巩固人际交 往时常用的恭敬礼节。敬酒的礼节从敬策格(酸马奶)开始的。 同时需要唱酒歌,这样才能增加趣味性。
炒米:
在蒙古族中除白食和红食以外的一种,同样在 蒙古族日常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就是炒米。
人们常常用炒米做“崩”,加羊油、红枣、 糖等拌匀,捏成小块,当做饭吃。 蒙古人每日两顿茶一顿饭,茶茶不离炒米。 不可一日无茶,也不可一日无炒米。炒米 是用蒙古出产的糜米制成的,俗称蒙古米。 在出牧、游猎或旅行时,干嚼进食。
蒙古族主要饮品
蒙古族的主要饮品是茶和酒。茶是他们每天 不可缺少的有饮料,而奶茶最具特色。每天 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用茶、鲜奶、 盐等制成,有时要加黄油、奶皮子、炒米及 植物的果实、花叶等。蒙古族人都喜欢饮酒 ,常常豪饮,而最具特色的就是奶酒和马蒙古族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一件事。 蒙古族民间有句俗语说:―可以三日无饭,不可一日 无茶。”可见人们和茶的关系。 过去,蒙古人喜欢喝奶茶。奶茶用砖茶和牛奶煮 成。 20世纪,清政府推行 “移民实边”后,由于饮 食习惯变了,奶食少了,人们开始习惯于喝沏茶, 也称“清饮”。蒙古人用茶素有早茶、午茶、晚茶之 分。 蒙古族是个注重礼仪的民族。客人来了,首先 必须敬茶。 蒙古人十分讲究茶具的品位,以及茶具的清洁和沏茶 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族人的主要饮食习惯
蒙古族人一般喜欢油多、肉多,吃稀饭也放肉。
一般一日三餐,早餐为奶茶、馍馍和酥油,中餐不定时,晚餐多为吃肉。
烤肉、烧肉、手抓肉均为蒙古族家常食品;蒙古族的传统食品分为白食和红食,以白食待客是最高礼遇,而吃全羊则是宴请宾客的最佳食品。
蒙古人喜欢砖茶。
饮料有马奶、牛奶及奶茶,此外还有奶子酒。
牧区的蒙古族人以牛肉、羊肉、乳品为主食,以粮食为辅;农区蒙古族人的主食则一般以粮食为主,肉食为辅。
藏族人的主要饮食习惯藏族人在饮食上忌食奇蹄五爪类禽兽类动物。
藏族牧区饮食多为一日四餐,午餐以食肉为主,晚餐以稀饭为主;农区农闲时一日三餐,农忙时为四至五餐,饮食以粮为主,蔬菜为辅。
糌粑是藏族的日常食品,酥油茶是藏族时刻不可缺少的饮料佳品,青稞酒是藏族过节必备饮品。
回族人的主要饮食习惯
回族人一日三餐。
喜欢吃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及带鳞的鱼类,爱吃蔬菜,但不吃马、骡、驴、狗的肉,不食动物的血液,不食自死的禽畜和非穆斯林宰杀的牲畜和牛、羊罐头,尤其忌食猪肉。
回族人的饮食以大米、面粉为主,辅以杂粮。
回族人一般不嗜烟酒,喜欢喝茶。
维吾尔族人喜爱和喜欢吃的主食和副食
馕是维吾尔族家常主食之一,抓饭、拉面也是维吾尔族人喜爱的食品,还喜欢吃包子和玉米粥;副食有牛、羊、鸡肉和各种蔬菜,但不吃素菜,做菜须加肉。
朝鲜族人的主要饮食习惯
朝鲜族人主食习惯吃米饭、冷面和米糕。
每餐必喝汤,最讲究的是汤浓味重的浓白汤。
朝鲜族人爱吃狗肉、瘦猪肉、咸菜和各种海鲜,不喜欢吃羊肉、肥猪肉和河鱼。
朝鲜族人特别爱吃泡菜,每日都离不开大酱和清酱。
朝鲜族人爱喝烧酒,但不饮茶。
中国是一个餐饮文化大国,长期以来在某一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文化传统以及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有一定亲缘承袭关系、菜点风味相近,知名度较高,并为部分群众喜爱的地方风味著名流派称作菜系。
其中,鲁菜、川菜、苏菜和粤菜、享称为“八大菜系”,加上京菜和鄂菜,即为“十大菜系”。
本网刊就着重介绍“中国八大菜系”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如何发展和演变以及其特点,高超技法和著名代表菜。
同时也略带介绍一下京菜和鄂菜.
NO:1 八大菜系之鲁菜NO:2 八大菜系之粤菜
八大菜系之首当推鲁菜。
鲁菜的形成和发展与由山东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习俗尚好有关。
山东是我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
地处黄河下游,气候温和,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间。
境内山川纵横,河湖交错,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文化发达。
其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蔬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是号称“世界三大菜园”之一。
如胶州大白菜、章邱大葱、苍山大蒜、莱芜生姜都蜚声海内外。
NO:3 八大菜系之川菜
川菜系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菜系,其发源地是古代的巴国和蜀国。
据《华阳国志》记载,巴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并出产鱼盐和茶蜜;蜀国则“山林泽鱼,园囿瓜果,四代节熟,靡不有焉”。
当时巴国和蜀国的调味品已有卤水、岩盐、川椒、“阳朴之姜”。
在战国时期墓地出土文物中,已有各种青铜器和陶器食具,川菜的萌芽可见一斑。
川菜的形成大致在秦始皇统一到三国鼎立之间。
NO:5 八大菜系之闽菜
闽菜系历来以选料精细,刀工严谨,讲究火候、调汤、佐料,和以味取胜而著称。
其烹饪技艺,有四个鲜明的特征,一是采用细致入微的片、切、剞等刀法,使不同质地的原料,达到入味透彻的效果。
粤菜系由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
广州菜包括珠江三角洲和肇庆、韶关、湛江等地的名食在内。
地域最广,用料庞杂,选料精细,技艺精良,善于变化,风味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
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擅长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
潮汕菜故属闽地,其语言和习俗与闽南相近。
NO:4 八大菜系之湘菜
湘菜系即湖南菜,是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地区和湘西山区等地方菜发展而成。
湘江流域的菜以长沙、衡阳、湘潭为中心,是湖南菜的主要代表。
其制作精细,用料广泛,品种繁多,其特色是油多、色浓,讲究实惠。
在品味上注重香酥、酸辣、软嫩。
湘西菜擅长香酸辣,具有浓郁的山乡风味。
湘菜历史悠久,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烹调技艺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NO:6 八大菜系之浙菜
南菜系以杭州、宁波、绍兴三种地方风味菜为代表,成名较早。
浙菜系的历史也相当悠久。
京师人南下开饭店,用北方的烹调方法将南方丰富的原料做得美味可口,“南料北烹”成为
故闽菜的刀工有“剞花如荔,切丝如发,片薄如纸”的美誉。
如凉拌菜肴“萝卜蜇”,将薄薄的海蜇皮,每张分别切成2~3片,复切成极细的丝,再与同样粗细的萝卜丝合并烹制,凉后拌上调料上桌。
苏菜系即江苏地方风味菜。
江苏是名厨荟萃的地方。
我国第一位典籍留名的职业厨师和第一座以厨师姓氏命名的城市均在这里。
制作野鸡羹供帝尧食用,被封为大彭国,亦即今天的徐州,故名彭铿,又名彭祖。
夏禹时代,“淮夷贡鱼”,淮白鱼直至明清均系贡品。
“菜美之者,具区之菁”,商汤时期的太湖佳蔬韭菜花已登大雅之堂。
春秋时齐国的易牙曾在徐州传艺,由他创制的“鱼腹藏羊肉”千古流传,是为“鲜”字之本......浙菜系一大特色。
如过去南方人口味并不偏甜,北方人
南下后,影响南方人口味,菜中也放糖了。
汴京名菜“糖
醋黄河鲤鱼”到临安后,以鱼为原料,烹成浙江名菜“西
湖醋鱼”。
皖南的徽州菜是徽菜系的主要代表,起源于黄山麓下的歙县,即古代的徽州。
后因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镇成为“祁红”、“屯绿”等名茶和徽墨、歙砚等土特产品的集散中心,饮食业发达,徽菜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屯溪,在这里得到进一步发展。
宋高宗曾问歙味于学士汪藻,汪藻举梅圣俞诗对答“雪天牛尾狸,沙地马蹄鳖”。
牛尾狸即果子狸,又名白额。
徽菜系在烹调技艺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较少,重油、重色、重火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