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治疗新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脑梗死治疗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7-08-17T15:26:51.91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8期作者:翟晨[导读] 急性脑梗死是卒中最常见的因素,根据流行病学数据可以得知急性脑梗死占据卒中的2/3,拥有很高的致死致残发生的可能。(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丹阳 212300)

【摘要】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且疾病结局欠佳,致死致残率很高。引入新型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对急性脑梗死进行研究目

前已经初现成效。本文将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现状进行阐述,并就其治疗新进展包括新疗法和新药物进行详细介绍,希望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治疗;新进展;新疗法;新药物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008-02 1.引言

急性脑梗死是卒中最常见的因素,根据流行病学数据可以得知急性脑梗死占据卒中的2/3,拥有很高的致死致残发生的可能。从病理基

础上来说,发生脑部血管梗阻后,缺血中心的神经细胞由于缺少血供很快坏死,在周边的缺血半暗带脑细胞处于休眠状态,代谢率低,能承受相较于缺血中心部位稍长的缺血时间,是否能在半暗带脑细胞能够承受的缺血时间里面恢复大脑血液灌注,从而逆转急性脑梗死的结局是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点。针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本文将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现状尤其是目前治疗新进展进行阐释。

2.急性脑梗死治疗现状

急性脑梗死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溶栓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溶栓治疗对时间要求比较严格,虽然目前世界上的溶栓治疗时间窗的设定标

准不一,但是一般是在4.5~6个小时,在这个范围内的病人在排除禁忌症后可以进行动脉或者静脉溶栓。使用药物主要是尿激酶、链激酶、rt-PA等,需要说明的是,静脉注入药物操作简便,很快就能操作,但是使用溶栓药的剂量大,相对来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而动脉溶栓虽然量小,但是操作比较繁琐。两者各有利弊,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药物治疗主要是指脱水剂、神经保护剂和抗凝和抗血小板的药物。脱水剂的使用是针对急性脑梗死时出现的细胞毒性脑水肿和血管性脑水肿双重作用导致的脑水肿而言,尤其是为了防止脑疝的发生。目前最常使用的脱水剂是甘露醇、甘油果糖和复方甘油,在脱水剂的使用时,如果患者没有心肾基础疾病,且年龄较轻,建议甘露醇多次小剂量静脉滴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而如果是有心肾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建议使用后两者。神经保护剂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可能,降低自由基的产生,稳定细胞膜,因此神经保护剂的使用时间目前临床建议越早越好。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的双抗是急性脑梗死必须要使用的药物,对于减少血栓复发,提高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急性脑梗死治疗新进展

经历不断的科研投入,科学家对于急性脑梗的研究始终都在进行,针对脑梗的治疗也取得了很多进展,以下主要对治疗方法和治疗药

物的使用进行介绍。

3.1 急性脑梗死治疗疗法新进展

3.1.1急性脑梗死的狭窄血管内膜剥离术狭窄血管内膜剥离术能够显著改善大脑供血,但手术难度较大。脑血管狭窄是脑缺血性梗死

的独立危险因素。流行学数据显示,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脑卒中占据缺血性脑梗的15%。而且在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中卒中发生率高达

13%,其中无症状者达到2%,临床发现这可能是狭窄处形成了稳定的动脉粥样斑块的原因。因此,对动脉做狭窄内血管内膜的剥离开始逐

渐得到重视。近半个世纪,对于颈动脉狭窄造成的缺血性卒中治疗的金标准就是颈动脉狭窄血管内膜剥脱,已经获得肯定疗效。进而针对大脑其他血管采用血管内膜剥脱的可能进行探究,但是由于大脑内血管直径较小,发生急性脑梗死的一部分患者动脉发育不全,难以进行狭窄部位血管内膜的剥脱,目前这一研究依然在研究中。

3.1.2针对急性脑梗死发病机理的基因治疗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基因治疗飞速发展,利用全能或者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使其分化成

神经细胞对坏死的或者损伤的神经细胞的功能补偿已经成为可能。目前通过股髓源性干细胞诱导向神经、血管组织进行分化,减少缺血、出血的损伤的研究正在进行中,有学者就干细胞植入在脑卒中的治疗进行meta分析,纳入1992~2012年20年间的61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已有多个实验关于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的动物模型,多个临床Ⅰ期或Ⅱ期试验已经完成,而且效果均显示明显的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这一治疗方式存在的问题包括干细胞的来源以及如何进行移植、干细胞在宿主体内的整合方式以及生存率,还有移植的有效性等等,因此,这一治疗方式目前还等待进一步的研究。

3.1.3针对脑梗后遗症的康复治疗目前康复治疗逐渐在神经系统的回复中得到广泛使用,尤其是急性脑梗死具有致残率高的特点,加

之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和功能重组,因此,在脑梗死患者基本情况稳定后需要及时进行康复,较少并发症的发生,回复功能。并且,脑梗死的恢复治疗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可以是医院和家庭以及社区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过早会阻碍神经功能的回复,影响治疗效果,但是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h后开展康复治疗比较合适,康复方法是运动再学习、强直性运动以及机器人辅助等多种方式复合的。

3.2 急性脑梗死的药物使用新进展

在溶栓药的选择上,在尿激酶、链激酶为代表的的第一代溶栓药和以rt-PA为代表的第二代溶栓药的基础上,出现了第三代溶栓药,代

表药物是瑞替普酶(rPA)、重组去氨普美和替奈普酶(TNK-t-PA),它们具有特异性高、溶栓效果佳且半衰期长的优点,但是这些药物的应用剂量以及有效的时间窗仍然有待研究。除外,还出现了一批效果良好的药物,包括抗凝药奥扎格雷钠、溶栓药巴曲梅等等。中医也逐渐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通过药理学验证出现了很多中药,可以配合西药或者独立使用。

4.结论

急性脑梗死是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并肩的世界三大致死率高的疾病,因此,针对它的研究始终不曾停止。对于既往的治疗方法进行改

进,并引入新型的疗法以及药物,利用中医进行脑梗的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向,需要进一步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验证。

【参考文献】

[1]杨红专.脑卒中的康复治疗进展[J].中外医疗,2011,02:182-1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