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氏家族的历史兴衰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高氏家族简介

高氏家族简介

高氏家族简介姓最早出现在上古黄帝时期,中国最早系统记载姓氏来源的典籍《世本》载“黄帝臣高元作官室。

”《竹书纪年》说黄帝“居有熊”。

有熊,巳口今郑州新郑。

春秋时期,齐太公吕尚(姜子牙)的六世孙齐文公吕赤有个儿后代即以先人封邑为姓,姓高。

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源流众多,在《百家姓》中排第153位,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十九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三十位,人口约一千四百七十六万九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92%左右,多以渔阳、辽东、广陵、河南、辽东为郡望。

高氏主流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但在春秋以后,却以齐鲁之地分布居多。

历史发展起源始祖•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期的齐文公吕赤之子公子高。

姜姓,原是炎帝的后裔,高氏则是炎帝的后裔,高氏的血缘初祖是炎帝,得姓始祖为高一。

因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以姜为姓。

炎帝17世孙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

吕侯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

齐国传至太公8世孙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

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

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

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

高傒7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趸排挤,出齐奔燕。

高止9世孙高量为宋国司徒,高量10世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

高洪的一支后裔高隐、高瞻叔侄创立了渔阳高氏、辽东高氏,另一支后裔高悝创立了广陵高氏。

渤海高氏的后人高伯祥又创立了京兆高氏。

姜姓高氏族人大多尊奉高傒为得姓始祖,亦有尊奉高渠弥(姜渠弥)、高克为得姓始祖者。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惠公之子公子祁,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以王父字为氏。

齐惠公元是齐桓公小白与姬妾少卫姬所生的儿子,当了10年齐国国君。

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代也以高为姓,为山东高氏。

••源于鲜卑族:1.北魏孝文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熙元493~496年)大力实行政治改革,推行文化上汉化政策,在这个过程中,改北方胡人多音节复姓为汉字单姓,鲜卑族拓拔部寔娄氏部落改为高氏,后融合于汉族,是为河南高氏之一,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城西有单高楼村和双高楼村,猜测为鲜卑族楼氏一脉,并在单高楼村存有高氏祠堂。

高氏家族与云南佛教

高氏家族与云南佛教

氏子弟统治大理 国的八府 四郡 。元明清时期 , 高 氏土 司长 期统治鹤庆 、 永胜 、 姚 安三地。高 氏家族 笃信
佛教 , 高 氏家族 大力 出资在各地捐建寺庙 , 高 氏家族 中的不少重要成 员还 出家为僧 。高氏家族对 云南的 佛教 文化产生 了深远 的影响 , 云南 的很 多佛教名 山都和 高家有 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关键 词 : 历 史文化; 高 氏家族 ; 云南 ; 佛教 中图分类号 : B 9 4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8 8 7 9 ( 2 0 1 3 ) 0 1— 0 0 5 9—0 5
辞父 兄 出家 。 ” - 3 杨士宗 的《 水 目寺 诸 祖 缘 起 碑 记》 中也 有 皎 渊 智 玄 禅 师 的 记 载 : “ 皎 渊 智 玄 禅 师, 政 国公 高 明量 之 孙 , 护 法 公量 成之 子 …… 年 二十, 一 日辞 父 母 出家 。 … … 嗣 玄 凝 。后 居 此 山, 至天 开十 年 甲戌 十 月二 十 四 1 3, 端 坐而化 。 ”
家 为 僧 的庆禅 师 。 ( 四) 大理 国 时期 的高 氏家族 与 昆明 的佛教 华 亭寺 原名 圆觉 寺 , 历史 悠 久 。早 在 大理 国 时期 , 鄯 阐侯 高智 升 就在 山 上 建造 楼 台别 墅 , 作
灵源箐 , 又名观音箐 , 是滇西 的一处名胜 古
迹 。其 中最珍 贵 的是 唐 代 吴 道 子 的一 幅石 刻观 音像 。关 于 这 幅 观 音 像 的 来 历 , 根据《 永 胜 县
Vo 1 . 3 2 No . 1
2 0 1 3年 1月
J a n . 2 0 1 3
高 氏家 族 与 云南 佛 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高 金 和

高姓历史和名人

高姓历史和名人

高姓历史和名人一、高姓的历史渊源和起源高姓是中国常见的姓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起源。

根据《百家姓》的记载,高姓源自于姜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姓氏之一。

根据文献记载,高姓起源于商朝时期,是由王孙封赐的封号所衍生而来。

由于封号的神圣性和权威性,高姓从此成为了一族姓,并世代相传至今。

二、高姓的分布和人口数量高姓在中国的分布较为广泛,尤以北方地区为主要聚居区。

据统计,高姓在华北、华东和东北地区的人口较为集中,其中河北、山东和辽宁是高姓人口最多的省份。

此外,高姓还广泛分布于香港、台湾以及海外华人社群中。

根据不同的统计数据,高姓的人口数量在中国处于较高水平。

根据《中国姓氏排行榜》的数据显示,高姓在全国姓氏中排名第21位,约占总人口的0.534%。

这一数据反映了高姓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较高的人口基数。

三、历史上的高姓名人1. 高句丽高句丽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民族,其创建者即为高祖。

高句丽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政治制度,还曾与中国的北魏、东晋等国家有过多次战争和交往。

高句丽的建立者高祖在历史上被认为是高姓的始祖之一,他的后代也都以高为姓。

2. 高圆圆高圆圆是中国的一位著名演员,以其清纯甜美的形象和出色的表演技艺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她曾主演过多部影视作品,包括《新白娘子传奇》、《步步惊心》等。

高圆圆的演艺才华和美丽形象使她成为了当代中国影视界备受关注和推崇的明星之一。

3. 高仓健高仓健是日本影视界的一位杰出演员,他的父亲是中国人,因此姓氏为高。

高仓健不仅在日本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还受到了国际影迷的喜爱。

他曾主演过《别告诉她》、《男人之苦》等经典电影,以其深情的演技和独特的形象风格获得了众多奖项和赞誉。

4. 高尔基高尔基是俄罗斯作家和剧作家,他的全名是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佐尔格金,其中佐尔格金为他的姓氏。

高尔基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独特的写作风格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清代滇云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

清代滇云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

清代滇云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在繁盛的明代滇云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清代滇云文学,更是人才辈出,著述甚丰,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所产生的文学作品数量之多自不必说,袁氏兄弟于清乾隆年间撰《滇南诗略》,清代部分从十五卷到四十七卷,在四十七卷中据三十二卷,占诗作的一半以上。

在《滇南诗选》八卷中,清代诗占六卷,居三分之二强。

此外,清道光年间黄琮编次的《滇诗嗣音集》二十一卷,收录了《滇南诗略》和《滇南诗选》所遗漏的诗作以及嘉庆以后的诗,如刘大绅的《五华五子诗钞》、《五华诗存》,徐敏的《太华山诗纪》,赵联元的《丽郡诗征》以及许多别集散篇。

光绪年间又有石屏许印芳的《滇诗重光集》十八卷,收录道光以后至光绪年间云南诗人之作。

而已刊、未刊的个人诗文集,仅《新纂云南通志》就著录有千种左右。

就个人诗文看,创作甚丰者亦不在少数。

其中最著者如清末民初的赵藩,论者称他的存诗“不下数万千首,视放翁犹过之”。

目前能见到的尚有四五千首之多。

“诗名满昆华、苍洱之间”的李元阳,也曾著《苍华诗文集》及“诗余”、“诗话”、“外集”、“偶编”等,数量多少已不可知,仅今传他的《即园诗钞》仍有十四卷。

而有诗文作品传世的文人,其数量之多,更是难以胜数。

秦光玉编的《滇文丛录》,收录779人的作品二千二百余篇,袁嘉谷在继赵藩的《滇诗丛录》基础上收补成的《历代滇诗选》,收录二千余人的诗作,清代诗人的作品当不会在少数。

至清前期,有影响的诗人,不下数百家,如赵士麟、徐崇岳、李崇阶、张端亮、朱昂、许弘勋、阚祯兆、张紫文、何其伟、段昕、赵元祚、窦琏、赵士英、王思训、孙鹏、张汉、刘文炳、卢夔、赵淳、傅之城、黄桂、那文凤、张旭、李因培、唐文灼、孙髯、李观、钱沣、李鸿龄、杨履宽、陆艺、师范、王崧、袁文典、袁文揆、倪蜕、刘大绅、李元阳、严煷、戴迥孙、罗觐恩、马之龙、池生春、周于礼、阮元、傅应台以及李含章、苏竹窗、周馥等女诗人。

《滇南诗略》说:“国初能诗者,不下数十家,而以赵玉峰、徐石公、朱子眉、张退庵为最。

一座姚州城半部云南史指的是

一座姚州城半部云南史指的是

一座姚州城半部云南史指的是光禄古镇。

光禄古镇是姚安最古的城镇,也是滇西及楚雄州最古老的城镇之一,汉武帝元封二年始置弄栋县,为益州郡所辖的二十四县之一,唐朝设姚州都督府,管辖今滇西、川南、黔西大部地区,史称“三川之门户,南诏之中枢,滇中之锁钥”,宋朝时期,姚州为大理国的八大名府之一。

现在的光禄古镇原有修复新事物,具有浓厚的楚中风情,古镇整体布局独特,呈“坤”字形,龙华寺、文昌宫、军民总管府及东关门形成一条建筑主轴线,贯穿“坤”字形民居街道,东南西北四关连接四方,形成“回”形建筑布局,“四合五天花板,光禄古镇经过一些保养,还留下了大量古建筑,一步一步地测量古镇,穿越时空,建设成唐代天佑年间的龙华寺、元代姚安路军民总管府、清代文昌宫、三丰祠、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建筑高雪君祠。

说到姚安光禄,必须提到的一定是高氏家族,高氏家族从宋代大理国功成名就,划分姚州后,这里成为高氏世袭领土,高氏在这里构筑城垣设府第一,现在的光禄古镇也基本上把当时高氏和其他五个家族留下的古建筑群其中姚安军民府和高雪君(西映)寺最有名,姚安军民府在高氏宗庙、雅署、舞台上呈现中心轴线布局,巍峨壮观。

姚安军民府和高雪君祠目睹了唯一的隔阂,一中一洋,一古一今,岁月变迁,在姚安的历史中,高氏家族的荣盛不衰,经历了宋、元、明、清、民国等五个朝代,在显著的滇中,可谓尊荣之极,世袭土司的职
位,累了54世之长,持续了700余年,700多年的庇护,因为这个家族的人才辈出,所以流传了“九爽七公八宰相、三王一帝五封侯”这一政坛佳话!。

元明清时期云南高氏三土司研究概述

元明清时期云南高氏三土司研究概述


还位 浅探》 ( 《 白族 学 研 究 》 第 1 4 期) , 张锡 禄 的 《 鹤 庆 高 土 司 世 系调 查 》 ( 《 白族 社 会 历 史 调查 》 , 民族出版社 2 0 0 9 年 版) , 史 园林 的《 鹤庆 、 姚 安 高 氏族 谱 异 同 的几 个 问 题 》 ( 《 鹤 庆 文 史 资料 》 第 7辑 ) , 赵 椿 的《 高姓土 官统 治鹤庆六 百年 》 ( 《 鹤 庆9 2 0 0 7年 第 1 期) , 梁 波 的《 高伦之死 》 ( 《 南 诏史 论 丛 》 第4 辑) 和《 高贞 明 与 鹤 庆 》 ( 《 南 诏史 论丛 》 第 5辑 ) , 张 了的《 鹤 庆 高 氏 土 官 宴— — 三 叠 水 》 ( 《 鹤 庆文史资料》 第 7 辑) 。 如今 , 经 过 几 百 年 的 繁衍 和 发 展 , 高 氏后 人 已 经 遍 布 鹤 庆 各 地 。据 笔 者 粗 略 统 计 , 高氏后人分 布的村子 有将近 2 O 个, 大约有 5 0 0 —6 0 0户 , 2 0 0 0多 人 , 而 且 这 些 高 家 后 人 绝 大 多数 都 是 白 族 。 在 坝 区 , 高家聚居的村子有土官村 、 新 生 邑、 高家营 、 康福、 高 家 登 等 村 。在 山 区 , 高 家 聚 居 的 村 子 有: 六合的碧龙 邑、 龙 门甸 、 大尤龙 、 小尤 龙 、 灵地 、 河东, 中 江 的蒿 子 箐 、 江东 塘 、 独家村, 松桂 的三庄 、 长头 、 文新 、 龙 珠, 西邑的南登 、 北 登 等 。在 鹤 庆 高 氏 后 人 聚 居 的 村 子 中 , 人 口最 多 的 是 高 家 营 和 高 家 登 。 高 家 营 有 一 百 多 户 人 , 其 中高 家 有 七 十 多 户 。 高 家 登 也 有 一 百 多 户 人 , 其 中 也 有 不 少 高 家 的后 人 。 经 过 详 细考 证 , 笔者认为高 家营 、 土官村 、 新生 邑、 高 家 登 这 四个 村 子在 鹤 庆 高 氏 家 族 的 历 史 上 起 着 举 足轻 重 的 作

2023年祠堂庆典致辞

2023年祠堂庆典致辞

2023年祠堂庆典致辞2023年祠堂庆典致辞篇1尊敬的各位宗亲、各位嘉宾:大家好!玉兔迎春,管族昌隆。

在新春佳节、喜庆吉祥之际,我们管氏宗亲相约孝南毛陈,欢聚一堂,祭祀祖宗。

值此良辰,首先,我谨代表云梦县吴铺镇的管氏宗亲,热烈祝贺管氏祠堂隆重落成!并借此机会,衷心祝愿各位宗亲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宗祠重建盛世间,祖先升座子孙甜。

管氏祠堂落成,是我们管氏家族文明、兴旺、发达的象征,是鼓舞人心、功德无量的好事,是传教后世、永留青史的善举!朱子云:“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有了祠堂,就有了供奉祖先、祭祀祖宗的场所;有了祠堂,就有了缅怀先祖、瞻仰族史的地方;有了祠堂,就有了团结宗亲、联络友情的纽带。

树发千枝同根生,江流万派共源头。

追溯管氏宗族的历史,可谓家风浩荡,祖德延绵。

管姓系自姬姓,为周文王、周穆王之后。

翻开浩瀚历史长卷,管仲等管姓英贤辈出,峥嵘自强。

我们作为管氏后裔,深感光荣和自豪。

扬先人风范,勉后代德行。

今天,我们怀着虔诚、崇敬的心情,认祖归宗,拜祭先祖,表达我们对于列祖列宗永远的爱敬和孝思。

颂祖宗功德,感先辈恩典,叙建祠经历,表后代贤达,树管氏声威,添家族光彩。

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敬宗睦族、明示昭穆,秉承祖德、增强凝聚,让千秋万代把老祖宗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发扬光大。

先祖们的在天之灵,必然会庇佑各支各房、各家各户,生枝衍派、长发其祥、生贤出贵、世代隆昌!最后,我对毛陈管氏宗亲的盛情邀请和热情接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祝大家心想事成、财运亨通、四季宏发、五福常临!2023年祠堂庆典致辞篇2尊敬各位嘉宾、各位长辈,各位宗亲,各位来宾:大家中午好!今天,大地生辉,喜气洋洋。

在这个喜庆的大好日子里,我们迎来了张氏景江桥宗祠落成典礼。

这是我们张氏大家族的一件大喜事,在这大喜大庆之日,我谨向景江桥张氏家族,向来自各地的同宗家族、向各宗祠的特邀嘉宾,向景江桥村的乡亲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你们在百忙之中,能挤出时间,前来与我们共同庆典新祠堂的落成,使我们深受鼓舞,倍感荣幸。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永胜篇(一)】风云女杰高玉柱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永胜篇(一)】风云女杰高玉柱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永胜篇(一)】风云女杰高玉柱【编者按:值此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特编发高世祥先生的文章《风云女杰高玉柱》,以纪念为滇西抗战光荣殉国的美女将军高玉柱。

高玉柱是永胜末代土司高长钦的女儿,自幼聪明过人,能诗善画,才智超群,胆略过人。

三十年代在南京国民政府担任西南夷族驻京代表兼教育部编辑,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在上海、南京、重庆等地红极一时的风云人物,她通过发表演讲、撰写文章宣传西南少数民族的情况,为争取中央政府对西南边疆的重视和支持做出了重要贡献。

滇西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了动员西南各族群众投身滇西抗战,任命她为国民政府边疆宣慰团团长、陆军少将,到云南开展宣慰工作。

由于条件艰苦,工作劳累,于1942年在金平县染疾不治,光荣殉职,年仅36岁。

】温馨提示:本文略长,但其传奇性、史料性俱佳,请耐心阅读。

风云女杰高玉柱高玉柱在她生活的年代,以自己的才气学识和能力闯劲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为众多的人谈论追捧,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名震一时的风云人物。

由于我本人也是永胜高氏族人,加之担任过市文化局长的缘故,近几年来有机会接触了许多有关她的史料,在此基础上,我先后到上海图书馆,重庆图书馆、档案馆,南京图书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处,查寻获取了许多有关她的史料,研究了她所处年代的历史背景,对她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认真分析探究,从而形成了一个自认为较为接近真实的思路框架,现缉以成文,以飨读者。

宋美龄(中)邀请高玉柱(右一)演讲后到陵园野餐留影身出名门逢乱世高玉柱出生于1906年,是直隶北胜州最后一任土知州(俗称土司)高长钦的女儿。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封建朝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以夷治夷的政治制度。

在过去土和夷是用来泛指少数民族的称谓,是相对于汉族而言的,少数民族称为土民,少数民族的领导称为土司;汉民称为流民,汉族的领导称为流官。

高玉柱出生的家庭是一个极为特别的家庭,特别之处在于既是汉族又是土司。

这种情况是极其少见的。

南诏、大理国的兴衰历程(三)

南诏、大理国的兴衰历程(三)

南诏、大理国的兴衰历程(三)1096年,高升泰病逝。

原大理国诸部的反对,高升泰的儿子高泰明还真的就把政权还给了段家,这是在中土难以想象的事情。

篡位了的权臣,居然把到手的帝王宝座还给了旧东家。

其实高升泰表面是劝戒子孙还位段家,不要学他,似乎是有些真东西在的。

究其原委,自然是因为段氏仍有人心且颇有力量,高氏并不能完全控制局面的缘故。

他在时,固然可以镇服,但他一死,子孙就未必如意。

因此,比起中土的那些到死不悟最后祸延子孙的权臣来,高升泰老爷子真算的上是通明之人了。

他这一着,表面上是失了江山,实际上,却把江山攥的更牢了。

然而,这却是云南历史上的事实。

高泰明拥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为大理皇帝,史称“段氏复兴,号后理国”(南诏野史)段氏恢复了大理国,大理国的政权又重新掌握在段氏手中。

段正淳,大理国第十五任皇帝(后理国第一位帝王),段正明的弟弟。

段正明被高升泰篡位两年多后(1096年),在临死前要其子高泰明将政权还给段氏,段氏接受高氏归还的政权,于是段正淳便被拱上皇位。

“后理”其实国号还是“大理”,只不过史家如此区分而已。

段正淳复国后,虽然是后大理国的皇帝,但相国(宰相)却由高氏世袭,政事也全由相国管理,因而高氏在朝廷势力很大,高氏家族依然掌握实权,称“中国公”。

公元1100年,师宗、弥勒二部在首领自杞的领导下,“乌蛮”三十七部中的“于矢部”在混战中统一了贵州南部地区,建立“罗殿国”。

“些么徒”部以必罗笼(也称弥鹿城,泸西金马爵册)为都城,联合滇东三十七部,统一了滇池东南地区,建立“自杞国”。

一经自杞国之首倡,便立时出现了四夷八蛮叛逆“大中”(指高升泰建立的“大中”国)的壮观景象。

广南自立为特磨道;红河江外建立了白衣道和罗孔道;“邛部”的贵族扩充武装,“闭其境以专利”,自称“山前山后百蛮都鬼主”。

“金齿百夷”贵族叭真,兼并了周围各部,以西双版纳地区建立了号称的“景陇金殿国”。

大理国形成了“酋领星碎,相为雄长。

干戈日寻,民坠涂炭”的四分五裂的局面,一直延续到大理国灭亡。

姚安历史上的高氏家族(外三篇)

姚安历史上的高氏家族(外三篇)

姚安历史上的‎高氏家族(外三篇)姚安自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始臵弄栋县以‎来,至今已200‎0多年。

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自蜀汉时期随‎诸葛亮南征进‎入云南的高氏‎家族,历经54世风‎雨,其中袭任世职‎达26世之久‎。

在姚安的发展‎变迁史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据史载,高氏始祖名高‎翔,祖籍江西吉安‎府芦陵县井岗‎乡,随诸葛亮征南‎中入云南,随后定居并渐‎成大姓豪门。

至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因夷帅势力强‎盛,破坏郡县,奴役黎民,社会动荡,迫使高氏家族‎迁至洱海周围‎及附近地区,其中也包括姚‎安地区,开始大量繁衍‎,传至第28世‎高方时,正是南诏末期‎。

公元973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起兵讨伐‎杨干贞。

时任鄯据守高‎方借乌蛮37‎部兵马助之,使段思平得国‎称帝,国号大理。

封高氏为岳侯‎,其领地遍及云‎南大部地区。

直至段氏王国‎传至第12世‎段廉义时,段为权臣杨义‎贞所杀,值此大理国危‎亡之际,高氏岳侯高智‎升起兵诛杀杨‎义贞,使大理国得以‎续存,但段氏遭此重‎创,国运势微。

历二世不振,举国人心归附‎高氏,群臣拥高智升‎之子高升泰为‎帝,改国号为“大中国”,在位两年后因‎疾而亡,复留遗召还国‎政于段氏,其子高泰明遵‎遗命还位于段‎正淳,段氏复兴,始封高氏世为‎相国,一切政令皆出‎其门,国人称之为“高国主”,段氏仅拥虚位‎而已,不时出现避位‎为僧之举。

高氏为相国位‎显权重,将其子分封于‎国下各府主政‎其事并世守其‎地。

大理国时期,洱海地区为大‎理国执政中心‎,鄯阐(今昆明)为东都,由高智升两个‎儿子分别驻守‎,至其子高升泰‎即帝位又还位‎于段氏后,所生三子除长‎子高泰明及子‎孙在大理世为‎国相外,次子高泰惠及‎后世在大理以‎北地区任职,三子高泰运于‎大理以西任职‎。

高泰明后又生‎三子,长子高明顺为‎相国,次子高明亮封‎于威楚(今楚雄),封三子高明清‎为姚安演习,自高明清之后‎,高氏家族驻守‎姚安二十余世‎,历经了无数朝‎代更迭和杀戮‎动乱的腥风血‎雨。

中国历史上高姓人建立的七个政权(六)高升泰的大理国(大中国)

中国历史上高姓人建立的七个政权(六)高升泰的大理国(大中国)

中国历史上高姓人建立的七个政权(六)高升泰的大理国(大中国)大理国(大中国)是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民族政权。

后晋天福二年(937),通海节度段思平自立为王,国号为大理,亦即段氏大理。

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

4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

寿辉传位给段正明。

清平官(宰相)高升泰于宋元祐九年(1094),接受大理国王段正明禅位,称“大中国表正帝”,改国号为大中国(大理国)。

升泰去世后,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正明之弟正淳。

段氏复立,史称后理国。

高氏世为后理国清平官(相国),号中国公,掌实权。

据云南鹤阳土司村《高氏家谱》(万斯年1942年手抄本)载,出于宋代大理国世袭清平官的白蛮高氏,原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景冈村。

先世可上溯至唐代高崇文,及其孙唐安南都护高骈、重孙高芳。

自高芳之子高望奏始,皆如同今彝白等族实行父子联名制,例如高奏晟、高晟君、高君补……这说明原本是江西汉族的高姓人,从这一代开始融入白族之中。

直至清末,白族高氏世袭鹤庆土司之职。

可见高崇文后裔广泛分布于川赣皖闽滇等地。

如果万斯年的手抄本不误,则同时说明,高升泰受禅的“大中国”(大理国),亦可算“渤海高”建立的第三个王朝。

高升泰后裔世袭的清平官(宰相)又称“高国主”,历13代,位高权重,为治理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的大理政区,推行汉族文化,加速大理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大理与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贸易往来,创立僰(白)文、壁画、木刻艺术以及传播儒、佛文化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一段不容忽视的历史。

不列滇史第六章【三】后大理时代的高氏幕府

不列滇史第六章【三】后大理时代的高氏幕府

不列滇史第六章【三】后大理时代的高氏幕府(一)高氏幕府的分封以高氏还国,大中国结束作为标志。

大理开始进入后期阶段。

在其后期的8世150年政中,进入了极为稳定的“祭由段氏,政由高氏”的情况,大理政权的实际操纵者始终在高氏家族手中。

公元1069年,高升泰死,其子高泰明还位段氏。

拥立段正明弟段正淳继位。

段正淳以高泰明为相国,执掌政柄,后沿袭成例:年代约当帝王相国1096-1117 段正淳、段正严高泰明1117-1119 段正严高泰运1119-?段正严高明顺段正严高顺贞1141-1150 段正严、段正兴高量成1150-1162 段正兴高贞寿1162-1174 段正兴、段智兴高寿昌1174 段智兴高贞明1174-1176 段智兴高寿昌1176-?段智兴、段智廉高观音妙段智廉、段智祥高观音政1212-1225 段智祥高阿育1225-1237 段智祥高逾城隆1237-1253 段智祥、段祥兴、段兴智高泰祥形式上段氏仍然为国主,世代不替。

事实上,一切大权皆归高氏,“赏罚政令,皆出其门”,“诸蛮来贡者,皆先谒相国”,“段氏拥虚位而已”。

有鉴于此,大理国人亦然称高氏家族为“高国主”。

为了稳固自己家族的统治,高氏还大分封子孙于诸滇各地,把原南诏时代的中央直辖的重要区域进行再分封,尽管限于资料,高氏分封的情况具体不得而知。

但就已有资料,兹分录于下:威楚(今云南楚雄)天明六年(公元1102年),段正淳于威楚筑城,封高明量驻守。

明量之后,量成辞相退居威楚,子孙世守其地,直至裔孙长寿降蒙古。

姚州(今统矢府,在今云南姚安)文治、永嘉年间,段正严封高明清为统矢演习,世守其地,子孙相传20余世。

姚安(今云南姚安)高护隆为布燮,封其子隆政为姚安、会昌、建昌三地演习,出居姚安。

蒙古平定大理,隆政降附。

腾冲(今云南腾冲)段正严时,高泰运辞相,封腾冲,号黑演习。

传至高救,蒙古平大理,高救出降。

永昌(今云南保山)高升泰之子高泰贤分封永昌,世袭土官。

高姓的研究报告

高姓的研究报告

高姓的研究报告《高氏家族的研究报告》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要向大家汇报关于高氏家族的研究报告。

首先,我将从家族历史、传承、贡献以及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介绍。

高氏家族源远流长,起源于中国古代。

据史书记载,高氏家族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家族的迁徙和聚居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等地。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拼搏,高氏家族逐渐扩展壮大,并在各个时代有着不同的影响力和辉煌的贡献。

家族的传承是高氏家族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

从古代开始,家族中的成员注重家族价值和传统的传承。

无论是家族行商、农耕还是学术研究,家族成员都以高尚的品德和精湛的技艺著称,成为当时社会的翘楚。

在现代,高氏家族中的人才更是层出不穷,涌现出一大批在各个领域有杰出成就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力量为家族增光添彩。

高氏家族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历史上,家族从事商业、农业、官员等职位,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家族中也有很多人参与了教育、文化、医疗等事业,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高氏家族的人才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舞台上也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声誉。

在高氏家族的发展过程中,家族价值观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家族推崇儒家文化,重视家庭和谐、诚实守信、尊敬长辈等品质,这些品质将代代相传,成为家族成员共同的精神纽带。

这些价值观的传承也使得高氏家族成为社会的榜样和向往的对象。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高氏家族在今后发展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辉煌贡献的家族,高氏家族应该继续坚持家族传统,传承家族文化,并且积极参与当今社会的建设和进步。

只有这样,高氏家族才能在未来继续发扬光大,为社会做出更加杰出的贡献。

以上就是关于高氏家族的研究报告,谢谢大家!。

历史上真实的大理段氏

历史上真实的大理段氏

在金庸先生地武侠小说里,存在着一个特殊地武学门派大理段氏,他们不仅凭借“一阳指”、“六脉神剑”等武林绝学独步天下,而且各个贵为皇子王孙,地位身份极高.大理段氏虽然偏居西南一隅,却也是威震天下.无论是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地痴情小王爷段誉;还是嗜武如命,最后出家地“南帝”(一灯大师)段智兴;以及风流成性地、四处拈花惹草地镇南王段正淳;还有为国为家毅然剃度地大理皇帝段正明.这些在小说中、影视剧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地人物,其实在历史中真真切切地存在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据记载大理段氏地祖先是从甘肃武威迁徙而来,一位名叫段俭魏地因辅助当时(唐中期)云南统治集团地蒙氏有功,被封为官,从此世代承袭.到第六代地子孙段思平时,大理国内政局动荡,统治者更换频繁,国内民众怨声载道.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深得民心地段思平于年发动起义,并得到了云南地区个部族地支持,率兵夺取羊苴咩城(今大理),正式建立大理国.作为大理国地开创者,段思平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推动了大理政治、经济、文化地发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段思平病死,他地儿子段思英即位.但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矛盾,一年后段思英被废;段思平地弟弟段思良即位.而段思英则被迫出家为僧,在大理崇圣寺修行,法号宏修大师.此以后,大理国地皇位在思平、思良两支系展开争夺,而大理皇帝们在激烈政治斗争中,也经常剃发为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此后段思良、段思聪、段思顺相继即位,别看都是“思”字辈,但他们是祖孙三代人.段思顺统治时期,年赵匡胤派兵灭了盘踞在四川地后蜀,大臣们劝他趁机出兵云南.但赵匡胤用玉斧划大渡河为界,说道“此外非吾有也”,大理国得以保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段素顺之子段素英即位年段素英之子段素廉即位年段素廉病死无子,于是他地侄子段素隆即位.也许是厌倦了血腥权力斗争,段素隆不愿意为帝,禅位给侄子段素真,自己出家为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当了年皇帝后,段素真也禅位为僧,将皇位传给了自己地孙子段素兴.即位后段素兴荒淫无度,三年后被掌握大理国实权地高氏废除.拥立段思平地玄孙段思廉为帝,皇位重回段思平子孙一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这段说着可能比较乱,但比较一下就明白了,就如同赵匡胤(段思平)开国,但是皇位一直在弟弟赵光义(段思良)地子孙中传承,知道南宋孝宗(段思廉),皇位才回归.下面这段就进入大家比较熟悉地节奏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段思廉统治时期大权旁落,高智升家族逐渐掌握大权,此后杨氏家族也有很大势力.年,杨义贞发动政变,杀国君段廉义(段思廉地儿子)而自立为帝.但时间不久,高智升派其子高升泰率兵诛杀杨义贞,拥立段寿辉(段廉义之侄)为帝.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小说中《天龙八部》中四大恶人之手地段延庆地原型就是段廉义地儿子,因为杨义贞之乱而身受重伤,没能继承皇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没有实权地段寿辉不敢贪恋皇位,一年后出家为僧,禅位给堂弟、段思廉之孙段正明.段正明性格谨慎、生活节俭,在位年,但其实是个完全没有实权地傀儡.年于崇圣寺出家为僧.他地禅位不因为鸠摩智,也没有禅位给弟弟段正淳,而是权臣高升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高升泰称帝后,改国号为“大中国”,但在临终前吩咐其子高泰明将皇位还于段氏.于是年高泰明拥立段正明地之弟段正淳为大理第十五位皇帝,后人通常称之为“后大理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不过在真实地历史中,段正淳地妻子不是什么刀白凤,而是叫高升洁(高氏家族地成员),现在还流传着一段段正淳写给妻子地书信:“国有巾帼,家有娇妻.夫不如妻,亦大好事.妻叫东走莫朝西,朝东甜言蜜语,朝西比武赛诗.丈夫天生不才,难与红妆娇妻比高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而且段正淳不是被人杀死地,而是出家为僧了.年他退位为僧,让位于其子段正严.段正严还有两个名字段和誉、段誉.关于他地相貌、事迹已经不可考证,但值得一提地是段誉在位长达年,是大理所有皇帝中最长地一位.在位期间曾经派人到宋朝进贡,当时地皇帝宋徽宗派人册封段誉为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但段誉皇帝做地并不开心,掌权地高氏家族地内讧引起政局动荡,诸部不时反叛,加上天灾频繁而降,诸子争位,心灰意冷地段誉于年退位出家,其子段正兴即位.段正兴在位年,于年同样禅位为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大理国迎来了第三位知名皇帝段智兴.没错,就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大名鼎鼎地“南帝”(一灯大师)段智兴!段智兴在位年,在位期间崇信佛教,大建佛寺,经常延请僧人入宫,早晚做法事,不理国政,国力衰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但恐怕又要让读者不爽了,段智兴虽然信佛,但却没有出家为僧.金庸先生却以段智兴为原型,成功塑造了“南帝”段皇爷(一灯大师)地形象.而真实地历史上段智兴是段正兴地儿子,也就是段誉地孙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南帝”段智兴病死,他地两个儿子段智廉、段智祥先后继位,被段皇爷折腾够呛地大理国国力有所恢复.但皇位传到段祥兴(段智祥之子)时,又发生了动乱,因为强大地蒙古骑兵开始大举南侵.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大理末代皇帝段兴智(段祥兴之子)即位.第二年,蒙古大军在忽必烈、兀良合台绕过南宋统治地四川地区,从吐蕃迂回直取大理.在抵达金沙江时,当地部落献计,将几张牛皮筏子连接到一起,成功渡江,史称“元跨革囊”.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此后蒙古大军势如破竹,将当时地高氏国相高泰祥擒获后斩杀,但忽必烈认为他是忠臣,对其后代“许以世其官”.年秋,蒙古大军攻破昆明,段兴智被俘,至此建国余年地大理国灭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不要以为至此大理段氏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亡国之君段兴智没有被处死,反而被封为大理总管,依旧掌管云南城、府、郡,只是由皇帝变成了土皇帝而已.从此段氏世代相承,总管云南代百余年,直到年朱元璋派兵入云南才彻底结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由于蒙古大军、明军两次入云南作战,许多文献资料毁于战火.所以关于段正淳、段誉、段智兴等人事迹非常之少,而起他们大多出家为僧,甚至生卒年龄都不详.同样大理历代皇帝出家地崇圣寺(小说中天龙寺地原型)也毁于战火之中,只有三塔犹存于洱海之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云南高氏家族的历史兴衰及其影响

云南高氏家族的历史兴衰及其影响
子孙被遍封到大理 国的 “ 八府 四郡 ” 。八府是腾 冲 府 、永昌府 、谋统府 、威楚府 、鄯 阐府 、统矢 府、 会川府 、 建 昌府 。 四郡是 秀山郡 、 河 阳郡 、 石城郡 、
第一 阶段 ,高 氏崛起时期 。公元 9 3 7 年, 善 巨 郡 守高方 帮助段思 平建立 大理 国 ,立下 了汗马功 劳。 段思平 即位后 , 封 高方 为岳侯 , 令 其分治 巨桥 、
重新兴起 。

改 国号为 “ 大 中国” 。绍圣三年 ( 公元 1 0 9 6年 ) , 高升泰死后 , 高秦 明遵照他父亲的遗嘱立段正淳 为 王 ,改 国号为 “ 后理 国” 。 此后 , 高家世袭宰相 , 分封高氏子孙 到八府 四 郡 。在 中央 ,高 氏世袭宰相 。高泰 明、高泰运 、高
南各地 ,对 云南的佛教 文化、文化教 育、社会公 益事业 、民族 关系等方 面产 生 了深远 的影响 ,高氏 家族
的人格魅力也值得 我们 继承和发扬。
关键 词 :高氏家族 ;兴衰 ;影响
中图分类号 :K 2 0 7 文献标识码 :A
云南 高氏始祖 高光 , 原籍江西吉安府卢陵县井
冈村人 ,自汉朝元封二年 ( 公元前 1 0 9年 ) 征 西南 夷 为中郎将 , 封为护 国大将军 , 成为高氏入滇 始祖 。 此后 , 高 氏沉寂 了数百年 。直到南诏后期 ,高氏才
除大理一带为段氏掌握 ,并 屯八 万重兵 于龙首关 、
是从这里渡过金沙江灭亡大理国的。 三、高氏家族对 云南的影响 高氏家族在云南 的统治时间之长 、 统 治范嗣之 广、 影响之深远实在是其他家族所难 以比拟 的。 高 氏家族在云南 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 第一, 高氏家族对云南的佛教文化产生 了深刻 的影响。 云南 的很多佛教名I 上 I 和高家都有深厚 的历

高姓的由来与影响:跨时代的族群研究

高姓的由来与影响:跨时代的族群研究

高姓的由来与影响:跨时代的族群研究在中国姓氏中,高姓是比较常见的一个姓氏。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高姓的由来、发展以及对族群的影响。

高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据史书记载,高姓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的黄帝时代。

黄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说时期,据传黄帝是中国的共同祖先。

高姓在黄帝时代就已经出现,可见高姓的历史相当悠久。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姓逐渐分布到了各个地区。

根据《百家姓》统计,高姓在现代的中国各地都有分布,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更为集中。

这也说明了高姓在中国族群中的较为广泛的影响力。

高姓作为一个常见姓氏,其带来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首先,在宗族系统中,高姓有着自己的家族规模。

高氏宗族在中国各地有着庞大的家族群体,这些家族相互联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高氏宗族网络。

这种宗族系统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非常重要,高姓的族谱记录了家族的来源、历史和家族成员的情况。

这些族谱不仅是家族历史的重要载体,也是高姓家族凝聚力的象征。

其次,高姓在社会地位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影响。

作为姓氏,高姓在中国对应着一个特定的社会身份,这种身份和地位受到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不少高姓的人才和名人,他们在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他们的成功不仅为高姓在社会中树立了一定的声望,也为后代高姓成员树立了榜样。

同时,高姓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也为高姓族群带来了一定的特权和机遇。

再次,高姓在家族传承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也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家族传承,家族是社会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之一。

高姓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对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高姓人士在家族中担任着传承者的角色,他们传承着家族的传统,弘扬着家族的文化,为家族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总结来说,高姓作为一个常见姓氏,其历史渊源和影响力都非常显著。

从黄帝时代起,高姓就已经存在,并逐渐发展壮大。

高姓在中国各地都有分布,在社会地位、家族传承和传统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云南名家大姓高氏家族与佛教

云南名家大姓高氏家族与佛教

云南名家大姓高氏家族与佛教云南高氏家族是云南千年历史中最为著名的大姓家族之一。

他们的家族历史已经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

据传高氏家族的祖先是一位西域僧人,他沿着茶马古道来到了滇南,并在当地定居下来。

作为佛教信仰的传承者,高氏家族一直都与佛教密不可分。

下面,我将详细讲述云南名家大姓高氏家族与佛教的关系,并举出五个例子证明他们的这一关系是多么的密切。

第一,高氏家族的始祖高曼尼,便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

他在滇南的丝绸之路上传承佛教,为佛教在当地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他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的几十年中,他荒野求佛,不懈的努力让许多当地的乡亲也接受了佛教信仰。

第二,高氏家族里面有许多著名的高僧。

这些高僧不仅仅对佛教的宗旨有着深厚的理解,同时也在思想理念以及坐禅等方面有着杰出的表现。

例如:高峰和高僧一带人,他们在佛学上的造诣和成就都让人们叹为观止,在传承佛法的道路上,展现了高氏家族的风范。

(类似这种举例)第三,高氏家族喜欢修建,不仅仅在盖房子上有着许多杰出表现,在建造佛寺方面也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

这些佛寺不仅仅涵盖着精美的建筑风格和技艺,更加包含着高氏家族对佛教信仰的虔诚与执着。

例如:高岳,他修建的重阳寺,是云南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佛寺之一,而且被誉为云南佛教精神文化的重要代表。

(类似这种举例)第四,高氏家族是历代当地政权的支持者。

这种支持并非一味的投资,而是为了推广佛教信仰,发扬佛教文化,让更多的人受益。

例如:高佩瑶,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上台后把文化教育作为第一要务的民族政权,他在治理云南的过程中,积极推广了佛教信仰并修建了许多佛寺,让佛教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类似这种举例)第五,高氏家族始终坚持着佛教信仰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他们不仅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到自己的家族文化之中,还借鉴了传统文化中那些与佛教理念相关的部分,打造出了独特的家族文化。

例如:高晃,他是一位喜欢文化遗产保护的艺术家,他传承了佛教文化中的莲花文化,将其融入到家族文化之中,让整个高氏家族都充满了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

百科知识精选光禄古镇

百科知识精选光禄古镇

基本信息中文名:光禄古镇所在地: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开放时间:全天开放类别:古镇景区等级:AAAA级著名景点:龙华寺、军民总管府、龙华盛会主要景点军民总管府公元1328年,元文宗在高氏土衙旁设姚安路军民总管府。

明太祖时,为姚安军民总管府。

总管府坐西朝东。

沿中轴线,依次是仪门,为迎送宾客之地。

一堂,处理政务之地。

两厢为“吏户礼兵刑工”六房。

二堂,处理军务之地,两厢为会文馆、会武馆。

三堂,为最高长官生活起居及平时阅审文案、读书之地。

主体建筑南侧,两个院落宽敞明亮,有花圃廊榭亭台,十分幽静。

总管府是保存较为完整、雕梁画栋原模原样的古代建筑群,斗拱错综叠加,雕绘灵动,明清风格明显。

龙华寺又名活佛寺,始建于唐天祐年间,是全省保留最完整的古寺之一。

山门巍峨,气吞平畴广川;钟鼓楼一左一右,编织着天圆地方美丽传说;两耳两厢,禅房禁地;大雄宝殿,供奉诸佛;后轩北院百余间,曲径相通。

禅院林园台榭,古树名花异草,是一个清幽清凉之地,是一方大彻大悟之境。

寺宇背靠重峦叠嶂,又临幽箐林壑,近山泉,远尘嚣,占尽地利;有菩堤女之传说,承龙华盛会之传统,游客多,香火旺,占尽人和。

故古往今来,政客商贾,骚人墨客时常慕名前来,或拜佛还愿,或发古今之幽情,或浏览赏玩,不一而足,是光禄四境之“佛寺寻春”。

龙华盛会龙华会始于元朝初期,有着700多年的历史渊源,源自姚安历史上一段感人的故事。

宋末,元世祖平云南,大理国灭。

大理国王段兴智逃到昆明,相国高泰祥逃回姚安后被执送回大理,斩于五华楼。

高相国的九子一女也跑得五零四散,相互失去联系。

排行第七的女儿菩提悲痛国破家亡,兄弟离散,于是在光禄镇的龙华寺出家。

随后她在寺内种了九粒菩提树籽,以占兄弟九人的凶吉。

不久九粒树籽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之后从香客手中收到菩提籽的九兄弟在二月初八这天化装成耍刀、耍枪、卖药等各种身份的人前往光禄镇寻找菩提女,劫后余生的十兄妹终于得以重逢团圆。

自此,这个日子便成为老百姓祈求平安的传统节日,多年来经久不衰。

云南高氏土司和丽江木氏土司历史上的联姻

云南高氏土司和丽江木氏土司历史上的联姻
政治联姻 ,在不 同时期呈现 出不 同的特点 。虽然各个时期双方 的联姻形式上相似 ,但实 质却有很大 的不 同。 关键词 :高 氏土 司;木 氏土 司;联姻
中 图分 类号 :C9 5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8 — 9 1 2 8( 2 0 1 3) 0 6 — 0 0 3 1 — 0 4
收 稿 日期 :2 0 1 2 — 1 1 - 2 3 作 者简介 :高金 和 ( 1 9 7 9 一 ),男 ( 白族 ),云南鹤庆人 ,讲师 ,研究方向 :云南民族 历史文化 。
3 2
红河 学 院学 报
2 0 1 3 . 6 1 民族 文 化 研 究
共传 袭2 4 代 ,统治 丽江 前后 长达 5 0 0 多年 。 即使 是从 明朝洪武 十六年 ( 1 3 8 3 年 )木得受封 到清朝雍 正元年
高 氏家 族 是 云南 历 史 上 的一 个 名 门 。从 大 理 国时期 高泰
国时期 ,高氏世袭宰相 ,高氏子孙遍 封八府 四郡。 元 明清时期 ,高氏土司仍 长期统治鹤庆 、永胜 、姚 安 三 地 。元 明 清时 期 ,木 氏家 族 长期 统 治丽 江 。元 朝 末 年 ,木 氏 家族 兴 起 。 明代 ,木 氏 土 司处 于 鼎 盛 时期 。清代 ,木氏土司统治终结 。明清时期 ,由于 双 方 势 力 大 体 相 当 ,高 氏 土 司 和木 氏 土 司 世 代 联 姻 ,这种联 姻 属于典 型 的政治 联姻 。
明封其子高明清任统矢演习开始 ,到清朝雍正七年 ( 1 7 2 9 年 )姚 安 土府 同知 高厚 德 被 改土 归 流 ,高 氏 土 司统治 姚安7 0 0 年。 第二 ,从统 治范 围上看 ,鹤庆高 土司辖 区包 括 大 理州 北 部 的鹤 庆 县 、剑 川 县一 带 ,永胜 高 土 司 辖 区包 括 丽 江 市 的永 胜 县 、华 坪 县 、宁蒗县 一 带 , 姚 安 高土 司辖 区包 括 楚 雄州 西 北 部 的姚 安 县 、大 姚 县 、永仁县一带。明朝初期 ,鹤庆高氏土司鼎盛时 期 ,辖 区包 括 一府 、六 州 ,一 府 即 鹤庆 府 ,六 州 即 剑 川 州 、兰 州 、顺 州 、北胜 州 、蒗 蕖州 、永 宁州 。 此 后 ,鹤 庆 高 土 司仍 然 长期 统 治一 府 、两 州 ,一 府 即鹤 庆府 ,两 州 H p  ̄ . , I J s I 、顺 州 。永 胜 高 氏土 司鼎 盛 时期 ,辖 区 包 括北 胜 、顺 州 、蒗 蕖 、永 宁这 四个 州 。姚安高 氏土司鼎盛时期 ,辖区包括三姚大地 , 即姚 安府 、姚 州 、大姚县 。 第三 ,从地缘上看 ,鹤庆 、永胜的高氏土 司辖 区和木氏土司辖区接壤 ,姚安的高土司辖区也距离 丽 江 不远 。单 是从 地 缘 的 角度 考 虑 ,木 土 司是 这 三 家 高土 司联姻 的最 佳选择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卷 第2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2 No.2 2013年2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Feb. 20139文章编号:1008-8717(2013)02-0009-03云南高氏家族的历史兴衰及其影响高 金 和(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 临沧 677000)摘 要:高氏家族是云南历史上的一个名门望族。

大理国时期,高氏家族世袭宰相,分封高氏子弟统治大理国的八府四郡。

元明清时期,高氏土司长期统治鹤庆、永胜、姚安三地。

高氏家族长期统治云南各地,对云南的佛教文化、文化教育、社会公益事业、民族关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氏家族的人格魅力也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高氏家族;兴衰;影响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云南高氏始祖高光,原籍江西吉安府卢陵县井冈村人,自汉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征西南夷为中郎将,封为护国大将军,成为高氏入滇始祖。

此后,高氏沉寂了数百年。

直到南诏后期,高氏才重新兴起。

一、大理国时期云南高氏家族的统治 大理国时期,高氏家族势力的兴衰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高氏崛起时期。

公元937年,善巨郡守高方帮助段思平建立大理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段思平即位后,封高方为岳侯,令其分治巨桥、成纪等地,滇池流域成为高氏的势力范围。

第二阶段,高氏鼎盛时期。

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杨允贤发动叛乱。

岳侯高智升平叛,段思廉封高智升为鄯阐侯,并把白崖、茹甸一带赐给高智升。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杨义贞在洱海地区发动政变。

鄯阐侯高智升命令其子高升泰起兵平叛,立段寿辉为王。

段寿辉封高智升为布燮(即宰相),封高升泰为鄯阐侯,高氏的势力从滇池流域扩大到洱海流域。

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段正明为君不振,人心归高氏,段正明禅位给高家,高升泰即位后,改国号为“大中国”。

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高升泰死后,高泰明遵照他父亲的遗嘱立段正淳为王,改国号为“后理国”。

此后,高家世袭宰相,分封高氏子孙到八府四郡。

在中央,高氏世袭宰相。

高泰明、高泰运、高明顺、高顺贞、高量成、高贞寿、高寿昌、高观音妙、高观音政、高阿育、高踰城隆、高泰祥等人先后担任大理国宰相。

[1]从而形成了“段氏为王,高氏为相”的局面,大理国政令皆出自高氏,国人称为“高国主”,段氏仅拥虚位而已。

在地方,高氏子孙被遍封到大理国的“八府四郡”。

八府是腾冲府、永昌府、谋统府、威楚府、鄯阐府、统矢府、会川府、建昌府。

四郡是秀山郡、河阳郡、石城郡、东川郡。

从中央到地方都是高氏控制,虽然段氏名义上还是国王,却毫无实权,成为徒有虚名的傀儡。

当时,高氏子孙分封情况如下:高智升的两个儿子中,高升泰和他的子孙分封在滇西一带;高升祥和他的子孙分封在滇东一带。

高升泰的三个儿子中,高泰惠和他的子孙在大理以北,高泰运和他的子孙在大理以西,其余则是高泰明和他的子孙。

高泰明因为是嫡传的缘故,子孙世代为相国。

高泰明的三个儿子中,高明清封在姚安,高明量封在威楚,收稿日期:2012-11-01作者简介:高金和(1979—),男,云南鹤庆人,临沧师专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云南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和东南亚问题研究。

高明顺担任国相。

高泰明镇守楚威,高祥明入主鄯阐,高泰惠受封鹤庆,世称“高氏三雄”。

大理国除大理一带为段氏掌握,并屯八万重兵于龙首关、龙尾关二城外,其余皆为“高氏三雄”分治,皆世袭。

后来,高家封建主轮番称霸,分为以高泰明之孙高观音隆为首的“观音派”和以高明清之子高踰城生为首的“踰城派”。

[2]第三阶段,高氏衰落时期。

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蒙古军队入侵大理。

段祥兴派大将高禾迎战,高禾在丽江九河一带战死。

宋朝为了表彰高禾抵抗蒙古兵的功绩,特地派遣使节前往大理祭吊。

淳佑十二年(公元1252年),忽必烈亲自率兵征大理。

高泰祥宁死不降,被斩于五华楼下。

大理国灭亡,高氏家族的势力受到沉重打击。

二、元明清时期云南高氏三土司的统治元明清时期,高氏家族仍然继续在云南各地世袭土司,其中势力最为强大的是鹤庆、永胜、姚安这三家高氏土司。

这个时期高氏家族的统治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传袭时间长。

从大理国时期高泰惠任鹤庆演习,到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鹤庆土知府高伦被改土归流,高氏土司统治鹤庆600年。

[3]从大理国时期高惠球任北胜州土官,到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北胜土知州高长钦被改土归流,高氏土司统治永胜800多年。

[4]从大理国时期高明清任统矢演习,到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姚安土府同知高厚德被改土归流,高氏土司统治姚安700年。

第二,统治范围广。

鹤庆高氏土司鼎盛时期,辖区包括“一府六州”,即鹤庆府、剑川州、兰州、顺州、北胜州、蒗蕖州、永宁州,[5]即现在的鹤庆县、剑川县、兰坪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县。

永胜高氏土司鼎盛时期,辖区包括北胜、顺州、蒗蕖、永宁四个州,[6]即现在丽江市的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县。

姚安高氏土司鼎盛时期,辖区包括“三姚大地”(即姚安府、姚州、大姚县),即现在楚雄州的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

鹤庆、永胜、姚安的三家高氏土司辖区面积高达30877平方公里。

第三,统治区域具有重大的战略地位。

鹤庆南通大理,北通丽江,是滇藏边境的交通要道。

永胜西通丽江,北走宁蒗,东通华坪,是滇川边境的交通要道。

姚安位于滇池和洱海之间,同时也是滇川边境的交通要道。

早在南诏统治时期,这里就是吐蕃、唐朝、南诏的兵家必争之地。

大理国统治时期,也在金沙江沿岸布有重兵防守。

后来,蒙古军队也是从这里渡过金沙江灭亡大理国的。

三、高氏家族对云南的影响高氏家族在云南的统治时间之长、统治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实在是其他家族所难以比拟的。

高氏家族在云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高氏家族对云南的佛教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云南的很多佛教名山和高家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一方面,高氏家族大力出资捐建寺庙。

明清时期,高氏家族修建的庙宇、楼阁,包括鸡足山在内,多达130多处。

对大理国时期,高逾城光在姚安重建了兴宝寺,高观音政、高观音明兄弟捐建了昆明的地藏寺。

元明清时期,姚安高氏土司在鸡足山捐建了慧幢庵、迦叶殿、大觉寺、西竺寺、藏经阁、石钟寺、金顶寺等七处寺庙,[7]在姚安捐建了龙华寺、妙光寺、兴宝寺,在大姚捐建了至德寺和觉云寺。

永胜高氏土司在鸡足山捐建了传灯寺,在永胜捐建了灵源箐、他留大德寺。

鹤庆高氏土司在大理捐建了海东寺,在剑川捐建了石宝山的宝相寺、沙溪的兴教寺,在鹤庆捐建了玄化寺、龙华寺。

另一方面,高氏家族中不少重要成员还出家为僧。

大理国时期,高泰明担任大理国相时大力弘扬佛法,被段氏封为“护法明公”。

高顺贞(即净妙澄法师)在水目山祝发为僧。

高量成对佛教贡献突出,被册封为“护法公”。

高量成之子高成宗(即皎渊法师)在水目山出家为僧,被尊奉为水目寺三祖,是云南禅宗的重要传人。

元明清时期,姚安土司高和高奣映父子也很热心佛教。

高(即悟祯禅师)先在宾川鸡足山出家,后又前往大姚的昙华山,成为一代高僧。

高奣映虽未削发为僧,但他终身倾心向佛,和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二,高氏家族对云南的文化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代表人物首推清代姚安土司高奣映,他对当时三姚大地的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奣映生前留下81种著述,保存至今的仍有十多种。

他的研究覆盖了哲学、史学、文学、佛学等领域。

他的代表作有《太极明辨》《迪孙》《鸡足山志》《滇鉴》《妙香国草》《金刚慧解》。

高奣映归隐结璘山后,开馆授学。

据记载,在他的门下弟子中,考取进士的有22人,考取举人的有47人,考取庠生的有135人。

[8]第三,高氏家族对云南的社会公益事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清代姚安土司高奣映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他的义举主要有助婚、养生、敬老、施药、施棺等。

10高奣映资助辖区内家庭贫困而无法成婚的人钱和物,帮助他们完婚。

高奣映收养辖区内无人抚养的婴儿,开办了“育婴堂”。

高奣映为辖区内生活无着的老人建了一座“百老庵”,按月供给米、钱,直到老人去世,把他们发送上山。

高奣映出资为辖区内贫困看不起病的穷人开办了一个“疗俗轩”,免费给百姓发放药品。

高奣映免费送给辖区内那些死后穷得买不起棺材的穷人棺材,帮助其下葬。

第四,高氏家族世代与云南各民族联姻,为维护边疆的民族团结作出重大贡献。

大理国时期,高氏世代与大理国段氏联姻。

元明清时期,鹤庆、永胜、姚安这三家高氏土司又世代与丽江木氏土司联姻。

大理国时期,高氏世代与段氏联姻,故有“段高一家”之说。

高氏和段氏的联姻情况如下:大理国相国高顺贞把他的女儿嫁给国王段智兴。

国王段正兴把他的一个女儿嫁给相国高量成,把另一个女儿段易长顺嫁给相国高妙音护。

元代大理总管段功的正妻也是高家的人。

木氏土司和鹤庆高氏土司世代联姻。

木氏土司先后娶了鹤庆高氏土司的2个女儿:木土的正妻阿室甫是鹤庆府土官知府高仲之女高护(或高获);木嵚的正妻阿室顺是鹤庆府土官高知府之女高观音善。

[9]鹤庆高氏土司先后娶了木氏土司的3个女儿:高材、高葵、高玉都娶了木氏土司之女为妻。

[10]木氏土司和永胜高氏土司世代联姻。

木氏土司先后娶了永胜高氏土司的2个女儿:木定的正妻阿室香是北胜州土官高知州之女高延寿妙香;木东的正妻阿室鲁是北胜州土官高知州之女高娴。

永胜高氏土司先后娶了木氏土司的5个女儿:高聪娶木土司之女为妻;高崙娶木公的四妹为妻;高德娶木高的次妹木节为妻;高承祖娶木旺的三妹木加为妻;高斗光娶木靖之妹木英为妻。

[11]木氏土司和姚安高氏土司世代联姻。

木氏土司先后娶了姚安高氏土司的2个女儿:木尧的正妻阿室加是姚安府土官高知府之女高宁;木钟的正妻是姚安府土官高知府之女高寿。

姚安高氏土司先后娶了木氏土司的6个女儿:高凤娶木钟之女为妻;高齐斗娶木公长女木贞(即光加)为妻,生高钦;高金宸娶木东之女为妻;高光裕娶木旺之女木姒为妻;高守藩娶木增之女木淑为妻;高娶木懿之女木荣为妻,生高奣映。

[12]第五,高氏家族的人格魅力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大理国时期,高氏家族先后涌现出一些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人物,代表人物有高智升、高升泰父子、高禾、高泰祥。

在大理国统治时期,杨氏家族发动叛乱的时候,高智升、高升泰父子能力挽狂澜。

在“人心归高氏”的情况下,高升泰在临终前还嘱咐其子高泰明把王位还给段氏,高泰明遵照父亲的遗嘱立段正淳为王。

这就是高家对段氏忠贞的体现。

在蒙古军队入侵大理国的时候,是高禾率兵抵抗元军直至战死,从而延缓了蒙古军队的进攻速度,为南宋抗元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当蒙古军队渡过金沙江的时候,高泰祥仍然继续抵抗蒙古军队,不幸被蒙古人抓获,蒙古人对其诱降,高泰祥宁死不降,在大理五华楼下英勇就义。

这就是高家民族气节的体现。

综上所述,高氏家族是云南历史上的一个名门望族。

大理国时期,高氏家族世袭宰相,分封高氏子弟统治大理国的八府四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