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屏蔽系数和安全距离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探讨
关于安全距离及屏蔽系数计算的理解和探讨 (增加新规范)
![关于安全距离及屏蔽系数计算的理解和探讨 (增加新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9226068caaedd3383c4d3aa.png)
2、安全距离计算公式的讨论
(1)、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00年版)第6.3.2 条第一款中规定,安全距离ds/1的计算公式为: ds/1=W.SF/10 (0<W<5) (4)
而SF的计算由表6.3.2确定,以铜材为例,屏蔽系数按(2)式进行计算。 即: ds/1=W.SF/10=2 W.Log(8.5/W) (0<W<5) (5)
1、屏蔽系数计算公式的讨论
详细讨论如下:
①当代数式“(8.5/W)/(1+18.10-6/r2)1/2”大于1时,SF为正值。即
当“8.5/W>(1+18.10-6/r2)1/2”时,SF>0,此时有屏蔽效果。
②当代数式“(8.5/W)/(1+18.10-6/r2)1/2”等于1时,
Log[(8.5/W)/(1+18.10-6/r2)1/2=0,SF为零,即当“8.5/W=(1 +18.10-6/r2)1/2”时,SF=0。 对此式进行化简计算,求得r与w的函数关系式, 当r=[18.10-6.W2/(72.25- W2)]1/2时,SF=0。
2、安全距离计算公式的讨论
(2)、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00年版)第6.3.2 条第二款中规定,在闪电直接击在位于LPZ0A区的格栅形大空间屏蔽上的情 况下,安全距离ds/1的计算公式为: ds/2=W (6)
2、安全距离计算公式的讨论
雷电直接击在格栅形大空间屏蔽上对LPZ1区的影响应该比雷电击在格栅 形大空间屏蔽以外附近时对LPZ1区的影响要大,这是因为雷电不仅距LPZ1 区的距离要近,而且还有引下线上雷电流对LPZ1区的影响。所以 ds/2应该 大于ds/1。比较ds/2和ds/1,在SF>10时,ds/1=W.SF/10>W,也 即ds/2<ds/1,这是不合理的。在闪电直接击在位于LPZ0A区的格栅形大 空间屏蔽上的情况下,安全距离的计算不仅要考虑雷电本身的磁场影响,还 要考虑引下线上雷电流的影响,此时就要考虑分流系数的作用。
电缆屏蔽计算公式
![电缆屏蔽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ab2f6a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f.png)
电缆屏蔽计算公式
电缆屏蔽计算公式是一种用于计算电缆屏蔽效果的方法。
在电缆传输中,电缆外部的干扰会对信号的传输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屏蔽来保护电缆,减少干扰的影响。
电缆的屏蔽效果可以通过屏蔽系数来描述,屏蔽系数越高,表示屏蔽效果越好。
屏蔽因子=(1+4πσ/ωε)^-1
其中,σ为屏蔽材料的导电率,ω为工作频率,ε为电缆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
屏蔽因子越高,表示外屏蔽的效果越好。
电缆的内屏蔽采用铜丝编织、铜箔、铝箔等方式,其屏蔽效果可以通过衰减因子来描述。
根据电场理论,内屏蔽的衰减因子与屏蔽材料的传导率、电缆内径、屏蔽厚度等因素有关。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衰减因子=(1+4πσ/ωε)^-1
其中,σ为屏蔽材料的导电率,ω为工作频率,ε为电缆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
衰减因子越高,表示内屏蔽的效果越好。
在实际应用中,电缆常常同时具有外屏蔽和内屏蔽,屏蔽效果由两者共同决定。
总屏蔽效果可以通过屏蔽系数来描述,屏蔽系数被定义为外屏蔽因子与内屏蔽因子的乘积。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屏蔽系数=外屏蔽因子×内屏蔽因子
屏蔽系数越高,表示总屏蔽的效果越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是根据理论推导得出的近似公式,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电缆的具体结构、工作环境等因素,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正和调整,确保计
算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结合实测数据进行验证,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六章的详细解读)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六章的详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f374bd3d5bbfd0a78567307.png)
GB50057-2010
4.2.4电源总配电箱处所装设的电涌保护器,其每一 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当电源线路无屏蔽层时宜 按式(4.2.4-6)计算,当有屏蔽层时宜按式(4.2.4-7) 计算:
等电位连接网络
GB50057-2010
6 当电子系统为300kHz以下的模拟线路时,可采用S 型等电位连接,且所有设施管线和电缆宜从ERP处附 近进入该电子系统。 7 当电子系统为兆赫兹级数字线路时,应采用M型等 电位连接,系统的各金属组件不应与接地系统各组 件绝缘。M型等电位连接应通过多点连接组合到等电 位连接网络中去,形成Mm型连接方式。每台设备的 等电位连接线的长度不宜大于0.5m,并宜设两根等 电位连接线安装于设备的对角处,其长度相差宜为 20%。
L ≤ λ/20=c/(20f) = 3*108/(100*1067-2010
6.4.3 LPZ1区内两个LPZ2区之间用电气线路或信号 线路的屏蔽电缆或屏蔽的电缆沟或穿钢管屏蔽的线 路连接在一起,当有屏蔽的线路没有引出LPZ2区时, 线路的两端可不安装电涌保护器(图6.4.3)。
谐振
当功能性接地线的长度为干扰频率波长的1/4或 其奇数倍时将产生谐振,这时,接地线的阻抗成为无 穷大,它成为一根天线,能接收远磁场的干扰或发射 出干扰磁场,见图18。图18中的λ为干扰波的波长。
谐振
通常最好是按远离加于导体的电气干扰频率的 1/4波长来选择接地(等电位连接)导体的物理长度, 从图18可以看出,最好是≤λ/20。但是,现在数字 化电子系统的工作频率越来越高,如普通计算机的时 钟频率是100MHz,在此频率下要做到≤λ/20= 0.15(m)是很难的。所以推荐每台设备从基准平面引 两根接地(等电位连接)导体接于设备底的对角处,两 根导体一长一短,相差约20%,如一根为 0.5m,另 一根为0.4m。这样,其中一根产生谐振,即阻抗无 穷大,另一根是不会的。
射线屏蔽防护计算
![射线屏蔽防护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6c92e0c58fb770bf78a55b5.png)
射线屏蔽防护屏蔽防护的原理是:射线包括穿透物质时强度会减弱,一定厚度的屏蔽物质能减弱射线的强度,在辐射源与人体之间设置足够厚的屏蔽物(屏蔽材料),便可降低辐射水平,使人们在工作所受到的剂量降低最高允许剂量以下,确保人身安全,达到防护目的。
屏蔽防护的要点是在射线源与人体之间放置一种能有效吸收射线的屏蔽材料。
对于X射线常用的屏蔽材料是铅板和混凝土墙,或者是钡水泥(添加有硫酸钡-也称重晶石粉末的水泥)墙。
屏蔽材料的厚度估算通常利用了半值层(半价层)的概念。
在X射线检测中利用的是宽束X射线,下表给出了宽束X射线在铅和混凝土中的近似半价层厚度T1/2和1/10价层厚度T1/10。
注意:由于铅板的纯度及纯净度、混凝土的配方以及组织结构上必然存在的差异,因此表中给出的半价层厚度只能作为参考值,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考虑增加保险量。
超过5rem,一年365天共52周,按国家法定工作时间(即扣除周六、日和法定节假日)应为250天约36周,但为了从严考虑(例如加班),取50周计算得到0.1rem/周的限值,公众人员个人受到的年剂量当量应低于0.5rem,即为0.1rem/周的限值。
如果射线照射工作场地邻近非职业射线照射工作人员的工作现场时,应考虑屏蔽的最大容许剂量当量按公众人员标准计算。
)R—X射线源到操作者的距离,米T—居留因子:全居留T=1(这是表示工作人员在工作场所停留情况的因子,分为全居留、部分居留、偶然居留三种情况。
全居留T=1是指经常有人员停留的地方所考虑的因子,适用于控制区,包括控制室、邻近的暗室、工作室、实验室、走廊、休息室和职业性照射人员常规使用的办公室,以及例如位于射线机房邻近建筑物中用于居留和商店、办公室、居住区、运动场、其他生产工作场所等;部分居留T=1/4是指有部分时间里有人员停留时考虑的因子,适用于非控制区,例如日常非职业性照射人员所用的公共走廊、公共房间、休息室、娱乐室、电梯、无人管理的停车场等;偶然居留T=1/16是指偶然有人员经过情况下考虑的因子,适用于非控制区,例如公共浴室、楼梯、自动电梯、行人、车辆通道等)U—使用因子:充分使用U=1(这是表示射线利用程度的一个因素,分为充分使用、部分使用、不常使用三种情况。
绝缘屏蔽安全间距防护ppt
![绝缘屏蔽安全间距防护ppt](https://img.taocdn.com/s3/m/7bcd671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c.png)
将建筑物或设备的金属外壳、电源线、信号线等通过接地线连接到地网上,以消 除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提高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05
工程案例分析
某工厂的绝缘屏蔽安全间距防护案例
案例概述
某工厂由于设备升级和改造,需 要对高压配电室进行绝缘屏蔽安 全间距防护,以保证员工的人身 安全和设备的稳定运行。
某大楼的绝缘屏蔽安全间距防护案例
案例概述
解决方案
某大楼存在大量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 ,电磁环境复杂,需要进行绝缘屏蔽 安全间距防护以保障大楼内的设备和 人员安全。
采用专业的绝缘材料和设备,对大楼 内的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进行绝缘处 理,同时对安全间距进行测量和记录 ,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经验总结
机械应力的影响
机械应力会降低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绝缘材料 施加过大的机械应力。
04
防护措施的实施
继电器与光隔离器的应用
继电器
可用于信号隔离,将输入信号通过磁性耦合,使得输出信号 与输入信号在电路和电源之间实现完全隔离,从而避免电路 受到干扰。
光隔离器
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将输入光信号隔离,防止后端电路受 前端电路的干扰,具有高隔离度、低插损和高稳定性等特点 。
绝缘屏蔽安全间距防护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概述 • 绝缘屏蔽的设计 • 安全间距的确定 • 防护措施的实施 • 工程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概述
绝缘屏蔽的概念
绝缘屏蔽是指利用屏蔽体将磁场、电场或电磁波等隔离、衰 减或反射,以保护相邻区域的人员、电子设备或其他导体不 受干扰或免受电磁辐射的损害。
解决方案
采用专业的绝缘材料和设备,对 高压配电室的进出线、母线、变 压器等进行绝缘处理,同时做好 安全间距的测量和记录,及时发 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安全距离计算表
![安全距离计算表](https://img.taocdn.com/s3/m/b7ab95cb8bd63186bcebbc78.png)
A源强Ci Kr放射衰减系数,单位:R·m 2/h·CiP照射剂量率,单位:C/Kg 100见下2.5uGy/h公式1:P=A·kr/R 2公式2:A 2/A 1=(1/2)(X/14)=(R 1/R 2)2Ir192的Kr放射衰减系数为0.472Se75的Kr放射衰减系数为0.2单位换算1Gy(戈瑞)=33.72C/Kg(库仑/千克)1R(伦琴)=2.58×10-4Gy注:Ir192半价层14mmSe75半价层15mm 根据公式1,进行单位统一根据公式2,在钢铁厚度为X的情况下Ir192的公众安全距离为R 2=(R 12×0.5(X/14))(1/2)根据公式2,在钢铁厚度为X的情况下Se75的公众安全距离为R 2=(R 12×0.5(X/6))(1/2)针对以上R 1结论公式,Ir192的R 2=(1642.5×A×0.5(X/14))(1/2)针对以上R 1结论公式,Se75的R 2=(695.98×A×0.5(X/6))(1/2)Ir192在没有任何屏蔽,照射剂量率为2.5uGy/h的情况下的公众安全1=(1642.5×A)(1/2)Se75在没有任何屏蔽,照射剂量率为2.5uGy/h的情况下的公众安全为1=(695.98×A)(1/2)钢铁厚度X,单位:mm R2安全距离,单位:m38158.2020041Ir19229.3789809Se75 2=(R12×0.5(X/14))(1/2)2=(R12×0.5(X/6))(1/2)众安全为R1=(1642.5×A)(1/2)安全为R1=(695.98×A)(1/2)。
绝缘屏蔽安全间距防护
![绝缘屏蔽安全间距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4b33569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2.png)
利用导电材料或良导体将电磁波反射、吸收或引导到指定方向,以减少外部电磁 波对内部的影响。
绝缘屏蔽安全间距的计算方法
1
根据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的大小,计算出绝缘 屏蔽所需的安全间距。
2
根据绝缘材料的性能和屏蔽效果的要求,确定 绝缘屏蔽的结构和尺寸。
3
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设备的大小、重量、安装 位置等因素,对绝缘屏蔽的设计进行优化。
在高压或高电流情况下,绝缘屏蔽安全间距不足可能使人与带电 体之间存在电位差,增加电击危险。
热效应
绝缘屏蔽安全间距不足可能导致设备过热,影响其稳定性和可靠 性,甚至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
提高绝缘屏蔽安全间距的策略与措施
优化设计
通过改进设备设计和采用新型材料,提高绝缘屏蔽的安全间距 。
定期检查和维护
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 注意保持绝缘屏蔽安全间距。
《绝缘屏蔽安全间距防护》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绝缘屏蔽安全间距防护概述 • 绝缘屏蔽安全间距防护的基本原理 • 绝缘屏蔽安全间距的实践应用 • 绝缘屏蔽安全间距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案例分析与应用实例
01
绝缘屏蔽安全间距电作业过程中,为确保作业 人员安全而采取的一种防护措施。通过保持作业人员与带电 体之间的安全距离,以及使用绝缘屏蔽等措施,实现对作业 人员的保护。
案例二
总结词
城市电网的绝缘屏蔽安全间距优化方案是城市电力网 络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对提高城市供电可靠性和保障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针对城市电网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绝缘屏蔽安全间距 优化方案应注重合理布局和资源配置。在优化过程中 ,需充分考虑城市各种复杂环境和人文因素,如建筑 物高度、绿化带分布、交通状况等。同时,应运用先 进的测量和计算工具,精确确定各区域的安全间距, 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此外,还应注重与现有电 网设施的协调配合,确保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
X光-γ源(192Ir)两种射线源无屏蔽工况下安全距离
![X光-γ源(192Ir)两种射线源无屏蔽工况下安全距离](https://img.taocdn.com/s3/m/6df22badf524ccbff12184f0.png)
X光\γ源(192Ir)两种射线源无屏蔽工况下的安全距离摘要:针对射线探伤拍片作业的工程实践和作业时间的特点,根据国家有关辐射防护方面的标准、法规规定,为从理论上消除公众对射线源(x光、γ源)的恐慌心理,以免在施工中引起不必要的经济纠纷,特撰写此文。
关键词:射线源、屏蔽、辐射防护、剂量当量率、剂量当量、吸收剂量、安全距离1. 辐射防护的目的辐射防护的目的在于控制辐射对人体的照射,使之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保障个人所受到的剂量当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对工业射线探伤的外照射的防护而言,主要应考虑下面三个基本要素;即:时间、距离、屏蔽层。
在实际现场射线探伤拍片作业过程中,当人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无法改变,而时间又受到射线探伤工艺操作的限制时,欲降低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只有采用屏蔽防护;屏蔽防护就是根据辐射源通过物质时强度被减弱的原理,在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尽量减少照射剂量!具体到在装置区(如管廊上探固定口)等野外射线探伤作业的施工环境,如用γ源探伤时,在贴好胶片、对好γ源输源管管头后;探伤人员除用一块厚几毫米、长乘宽大约为200×400mm左右的铅板盖住γ源输源管管头外,尽可能地利用现场一切可用来屏蔽射线的自然障碍物(如墙、塔、换热器、钢结构等)来防护。
2 x光机无屏蔽作业时的安全距离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规定公众人员(非无损检测人员)的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msv/a (5毫希沃特每年)。
下面首先谈用x光机(开通高压后发射出x射线)在现场作业时的安全距离!射线探伤作业前须开具施工票,除由生产一线领导签字、通知当班操作工外;还需生产部、安环部分别签字,并由生产部调度在全厂晚值班会上通知全厂非相关车间;另外探伤人员在正式探伤前还派专人到相关操作室通知当班操作工,拉上警戒绳、放置警灯,并借用对讲机与操作室保持随时联系;如遇生产装置波动,操作工可随时通知探伤停止拍片作业,不会耽误操作工进装置区巡检、调整流程等作业。
对屏蔽系数和安全距离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探讨
![对屏蔽系数和安全距离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642b72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7.png)
对屏蔽系数和安全距离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探讨1. 引言屏蔽系数和安全距离是电磁波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其计算公式也是电磁透明性设计中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从这两个概念的定义、计算公式及数值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2. 屏蔽系数的定义屏蔽系数是指材料对电磁波的抑制能力,是一个比值,通常用db来表示。
当输入的电磁波功率为1时,经过材料屏蔽后输出的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就是屏蔽系数db值。
屏蔽系数越高,表明材料对电磁波的抑制能力越强,屏蔽效果就越好。
3. 屏蔽系数的计算公式屏蔽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dB = 10 log10(P1 / P2),其中P1为电磁波进入材料前的功率,P2为电磁波通过材料后的功率。
屏蔽系数往往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电磁波频率、电磁波入射角度、材料种类、厚度等因素。
4. 安全距离的定义安全距离是指在电磁辐射场中,保证人体或设备不会受到危害的距离。
安全距离的计算是十分关键的,它的大小与电磁场强度及频率有关,需通过专业人员进行电磁场的测量才能得出准确的数值。
5. 安全距离的计算公式安全距离的计算公式与电磁辐射的类型有关。
在电迁移场情况下,安全距离的公式为D=Kλ/2π,其中D为安全距离,K为根据工作环境确定的比例系数,λ为电磁波的波长。
而在静电场情况下,则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
6. 数值分析实际应用中,屏蔽材料的选择和安全距离的计算应该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和要求。
例如,在医疗设备中需要保证安全距离,以免对患者和医护人员产生不良影响;而在电子设备中需要使用高效的屏蔽材料,以避免电磁干扰对设备性能的影响。
总之,屏蔽系数和安全距离是电磁波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的计算公式及数值分析对于电磁透明性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计算,以达到最优的设计效果。
建筑物的电磁屏蔽
![建筑物的电磁屏蔽](https://img.taocdn.com/s3/m/a7ecb7d684254b35eefd34ef.png)
建筑物电磁屏蔽[一]1、建筑物直击雷防护装置接闪时的其顶部机房内的电磁环境当建筑物顶部直击雷防护装置接闪时,按照GB 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提供的二类建筑物雷击参数,首次雷击雷电流参数为:150KA;后续雷击雷电流参数为:37.5KA;则依据公式计算得,建筑顶部直击雷防护装置接闪时,当建筑天面的建筑钢筋网格为5m×5m时,在建筑物首次雷击(2 5kHz)的情况下,位于LPZ1区空间中心位置的计算如下:SF = ≈4.6 dB;d S/1=≈2.3m;H1 = ≈1899A/m;(相当于23.8Gs)上式中:ω=5m;dw=2.5m;d l/r=2.5m;依据GB 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附录七:环路中感应电压、电流及能量的计算公式,当建筑顶部直击雷防护装置接闪时,距离建筑顶层钢筋柱内引下线1 m布置有直径为16mm2,包裹面积为2m×2m的设备供电电源线时,其环路的感应电压和电流计算如下:开路电压U OC在波头时间T1(10μs)期间,U OC的最大值U OC/max :U OC/max = 2803.9(V)如果忽略导线的欧姆(最坏情况),短路电流为i SC的最大值i SC/max:i SC/max=357.1A依据GB 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第3.2.3条的要求,主机房内的磁场干扰环境强度不应大于800A/m。
因此,当建筑物顶部直击雷装置接闪时,依据上述计算,建筑物顶层机房内的电磁场强度高达1899A/m相当于23.8Gs,远远大于标准所规定的大于800A/m的磁场干扰强度,因此,必须对建筑物进行金属网格屏蔽。
从上述计算还可以看出,当建筑物顶部直击雷防护装置接闪时,其机房内部(LPZ1区)电源线、信号线及其相应的接地线所包裹的环路中的开路电压U OC是非常大的,足以造成设备的损坏。
如本文2部分定义的机房,其开路电压最大值U OC/max为2803.9V,远高于电子信息设备(I类设备)的1500V的耐压。
电磁屏蔽室的屏蔽计算及屏蔽方案选择
![电磁屏蔽室的屏蔽计算及屏蔽方案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22b12b187cd184254b3535b9.png)
电磁屏蔽室的屏蔽计算及屏蔽方案选择【摘要】针对某工程电磁屏蔽室的屏蔽要求进行屏蔽计算及屏蔽方案的选择,并简单介绍了电磁屏蔽设计的原理,对今后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电磁屏蔽室;屏蔽计算;屏蔽方案1.引言在进行某工程设计时,建设单位提出个别实验室的电磁场强度需小于15mG。
针对此要求,需对此实验室进行屏蔽计算及屏蔽方案的选择。
2.电磁屏蔽基本知识电磁波是电磁能量传播的主要方式,高频电路工作时,会向外辐射电磁波,对邻近的其它设备产生干扰。
电磁屏蔽的作用是切断电磁波的传播途径,用电磁屏蔽的方法来解决电磁干扰问题的最大好处是不会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因此不需要对电路做任何修改。
同一个屏蔽体对于不同性质的电磁波,其屏蔽性能不同屏蔽体的有效性用屏蔽效能(SE)来度量。
屏蔽效能的定义如下:式中:E1=没有屏蔽时的场强E2=有屏蔽时的场强如果屏蔽效能计算中使用的是磁场强度,则称为磁场屏蔽效能,如果屏蔽效能计算中使用的是电场强度,则称为电场屏蔽效能。
屏蔽效能的单位是分贝(dB)。
电磁屏蔽室利用金属板体(金属网)制成六面体,由于金属板(网)对入射电磁波的吸收损耗、界面反射损耗与板内反射损耗,使其电磁波的能量大大的减弱,而使屏蔽室产生屏蔽作用[1]。
3.电磁屏蔽效能选择本工程该电磁屏蔽实验室附近生产设备主要为一些机械加工类设备,其产生的电磁场相对较小。
为满足上述设备运行,在电磁屏蔽实验室周边配置了10kV 变配电间和排放机房等辅助设施。
查相关资料,该类厂房变配电间的变压器为主要电磁源,因此主要针对变配电间产生的电磁场进行屏蔽设计。
根据国家电网网站提供的1999年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理所对位于大楼内的10kV配电站的工频磁场实测值,10kV配电站对周边造成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11.69μT(1T=10000G)。
考虑周边其他杂散磁场的影响,取1.5的系数作为未进行电磁屏蔽前的电磁场强度进行计算。
该实验室针对变配电间的屏蔽效能应为:4.电磁屏蔽方案选择及屏蔽效能计算电磁屏蔽室的做法一般有以下几种:铜网式电磁屏蔽室、拼装式电磁屏蔽室、钢板直贴式电磁屏蔽室、整体焊接式电磁屏蔽室。
屏蔽系数及其计算
![屏蔽系数及其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ea753b0cde80d4d8d15a4f36.png)
屏蔽效应的定义
在多电子原子中,由于核外电子不止一个,它们之间彼此存在相互排斥作用,而这种排斥作用的存在是会削弱核(带正电荷)对电子的吸引力.我们把这种由于电子对另一电子的排斥而抵消了一部分核电荷对电子的吸引力的作用称为屏蔽作用(或效应),而把被其他电子屏蔽后的核电荷称为有效核电荷.用符号Z*表示.
1. 处在被屏蔽电子的轨道外面的轨道组σ为零,即近似的认为外轨道组电子对内轨道组电子没有屏蔽作用.
2. 与被屏蔽电子处在同一轨道组的电子其σ为0.35(1s组除外,它是0.30)
3. 如果被屏蔽电子处在ns或np轨道上,则(n-1)轨道组的每个电子的σ为0.85,而更内的轨道组上的电子的σ则为1.00。
4. 如果被屏蔽电子处在nd或nf轨道上,则位于它左边各轨道组上的电子的σ均为1.00.
由上述经验数据可估算出某原子中其它电பைடு நூலகம்对该电子的σ值,从而计算出对该电子相应的有效核电荷Z*的值.
于是有: Z*=Z-σ Z为未屏蔽时的核电荷数(即原子序数),σ称为屏蔽系数.σ值越大,表示目标电子受到的屏蔽作用就越大.
对于氢原子,Z=1,核外只有一个电子,不存在屏蔽效应,则其电子的能量只与主电子数n有关,即:
而对于多电子原子中的一个电子来说,由于这时有效核电荷取代了核电荷,所以其电子的能量:
斯莱特经验规则
影响屏蔽系数的因素很多,有产生屏蔽作用的内层电子的数目和离核远近,还有目标电子所处的原子轨道的形状等因素.为了估算屏蔽系数σ,斯莱特(Slater,J.C)根据光谱数据归纳出一套经验规则:
首先把各能级按下面方法分成若干组(同一括号内的能级处于同一组(1s)(2s,2p)(3s,3p)(3d)(4s,4p)(4d)(4f)(5s,5p)(5d)余此类推.这些组被认为是从核向外依次排列的(即能量依次增高).
射线屏蔽防护计算
![射线屏蔽防护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1e7ca711336c1eb91a375d67.png)
射线屏蔽防护屏蔽防护的原理是:射线包括穿透物质时强度会减弱,一定厚度的屏蔽物质能减弱射线的强度,在辐射源与人体之间设置足够厚的屏蔽物(屏蔽材料),便可降低辐射水平,使人们在工作所受到的剂量降低最高允许剂量以下,确保人身安全,达到防护目的。
屏蔽防护的要点是在射线源与人体之间放置一种能有效吸收射线的屏蔽材料。
对于X射线常用的屏蔽材料是铅板和混凝土墙,或者是钡水泥(添加有硫酸钡-也称重晶石粉末的水泥)墙。
屏蔽材料的厚度估算通常利用了半值层(半价层)的概念。
在X射线检测中利用的是宽束X射线,下表给出了宽束X射线在铅和混凝土中的近似半价层厚度T1/2和1/10价层厚度T1/10。
注意:由于铅板的纯度及纯净度、混凝土的配方以及组织结构上必然存在的差异,因此表中给出的半价层厚度只能作为参考值,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考虑增加保险量。
在屏蔽防护计算中,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即由射线源直接穿过屏蔽物的初级辐射屏蔽,还有射线在屏蔽物上引起的散射辐射也是需要考虑屏蔽的。
下面结合具体例题予以说明:[1]初级X射线屏蔽:首先确定屏蔽透射量,然后根据由实验测量得到的射线减弱曲线求出所需要的屏蔽层厚度。
屏蔽透射量B=PR2/WUT式中:B—X射线的屏蔽透射量 R/(mA•min) (在1米处) 数值上:1R≈1remP—每周最大容许剂量当量:职业性照射为P=0.1rem/周;放射性工作场所邻近人员P=0.01rem/周(注:根据GB4792-19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规定放射性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剂量当量不应超过5rem,一年365天共52周,按国家法定工作时间(即扣除周六、日和法定节假日)应为250天约36周,但为了从严考虑(例如加班),取50周计算得到0.1 rem/周的限值,公众人员个人受到的年剂量当量应低于0. 5rem,即为0.1 rem/周的限值。
如果射线照射工作场地邻近非职业射线照射工作人员的工作现场时,应考虑屏蔽的最大容许剂量当量按公众人员标准计算。
电磁屏蔽室屏蔽效能基本原理、数学公式、其他的有关信息、测量技术选择指南、初测和改进
![电磁屏蔽室屏蔽效能基本原理、数学公式、其他的有关信息、测量技术选择指南、初测和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d6bf79be6edb6f1afe001f3c.png)
附录A(资料性附录)基本原理A.1概述本标准规定的测量方法保证了技术的有效性,简化了测量过程,可以避免财力和物力的浪费。
这些明确规定的测量方法构成了本标准的基础。
A.2一些考虑A.2.1标准测量在标准频率范围内(表1)的测量结果可用来比较不同屏蔽室的屏蔽效能特性。
标准测量位置如下:1)屏蔽室入口屏蔽壁上预选的门缝和结合部位;2)所有屏蔽面上穿墙装置可接近的部位。
A.2.2初测在正式测量开始之前可以先进行初测,以便找到屏蔽效能比较差的部位。
如果屏蔽效能达不到要求,可以对其进行改进。
经验表明:在低频段,磁场屏蔽效能已经体现了最严格的要求,本标准没有给出电场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因此,低频段电场屏蔽效能可不测量。
A.2.3非线性特性在强发射情况下,可能出现显著的非线性特性,这将导致屏蔽效能的变化。
附录C提供了在规定照射范围内界定明显非线性特性的可选方法。
A.2.4扩展的频率范围按照本标准正文推荐的方法,并使用下面三个频率范围内的任何非典型频率,可得到附加的测量结果:——低频频段:50Hz~20MHz;——谐振频段:20MHz~300MHz;——高频频段:300MHz~100GHz。
A.3腔体谐振A.3.1腔体谐振的考虑在屏蔽室谐振频率范围内进行测量时,应考虑结果是否正确。
该频率范围大概从0.8r f到3r f, f是指屏蔽室的最低固有谐振频率。
在该频段测量时,应考虑采取专门的预防措施。
对尺寸比较r大的屏蔽室,其最低固有谐振频率可能在20MHz以下。
由于屏蔽室壁面呈电连续性,因此其是一个谐振腔体。
在一定条件下,当电磁波注入到屏蔽室内时,在高于其最低固有谐振频率r f的频段内将产生驻波。
由于驻波的影响,屏蔽室内部的电磁场不再均匀,出现了与该激励频率相关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谐振频率和模式取决于屏蔽室的几何尺寸和形状。
几乎任何形状的屏蔽室都可以产生谐振,但通常只对相对简单的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屏蔽室的谐振频率进行数学分析。
伽马射线安全距离计算公式
![伽马射线安全距离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675ad59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8.png)
伽马射线安全距离计算公式伽马射线这玩意儿,咱平时生活中不太容易碰到,但在一些特定的领域,比如科学研究、医疗、工业等,了解它的安全距离计算公式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咱先来说说伽马射线是啥。
伽马射线其实就是一种能量特别高、穿透力超强的电磁波。
它就像个超级厉害的“隐形高手”,能轻松穿透很多东西,对咱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那怎么算出和它保持多远才安全呢?这就得提到伽马射线安全距离的计算公式啦。
这个公式一般会涉及到伽马射线的能量、辐射源的强度,还有一些复杂的物理参数。
具体公式是这样的:安全距离 = (辐射源强度×屏蔽系数)/ 允许的辐射剂量率。
给您举个例子吧。
有一次我去一个科研机构参观,正好碰到他们在研究一种新的放射性物质,会释放出伽马射线。
工作人员特别谨慎,一直在根据各种数据计算伽马射线的安全距离。
我就在旁边看着,心里那叫一个紧张,生怕出点啥差错。
只见他们拿着各种仪器测量辐射源的强度,然后对照着厚厚的资料查屏蔽系数,再根据相关规定确定允许的辐射剂量率。
经过一番紧张的计算,终于确定了安全距离,然后迅速拉起了警戒线,贴上了警示标志。
这一幕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个计算公式可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能保障咱们安全的重要工具。
再来说说这个公式里的几个关键因素。
辐射源强度越大,那安全距离就得越远。
就好像一个大力士扔石头,力气越大,石头飞得越远,咱们就得站得更远才不会被砸到。
屏蔽系数呢,就像是给咱们加的一层保护罩,好的屏蔽材料能让伽马射线的威力大大减弱,这样安全距离也能相对缩短一些。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伽马射线的安全距离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得考虑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环境因素、人员活动范围等等。
有时候为了更精确地计算,还得用上超级复杂的计算机程序和模型。
总之,伽马射线安全距离计算公式虽然复杂,但却是保障我们在可能接触到伽马射线的环境中生命安全的重要工具。
咱们可不能小瞧它,得认真对待,这样才能让伽马射线为我们服务,而不是伤害我们。
屏蔽计算资料知识讲解
![屏蔽计算资料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151fbc95b9f3f90f76c61b5a.png)
屏蔽计算资料: 一、X射线探伤机房4.4屏蔽设计的核实与评价4.4.1评价方法4.4.1.1屏蔽评价原则(1)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对源的设计、建造和运行中留有足够的安全裕量,以确保可靠的正常运行。
(2)在对四周墙体、天花板的屏蔽厚度计算时,对泄漏X射线的能量,按原初辐射能量计算;对散射X射线,四周墙体(包括防护门)按有用线束90°散射计算,对天花板取90°散射X射线计算。
(3)同一屏蔽体按泄漏辐射和散射辐射分别计算屏蔽厚度,若两者的厚度相差不到一个1/10值衰减层厚度时,则在其中较厚的一个厚度上再加一个半值层厚度。
4.4.1.2辐射屏蔽的计算方法(1)原初X射线屏蔽计算(主防护体的屏蔽厚度计算)按下式计算最大允许透射量B pp 2B=H×dW×T×U(1)式中:B p——屏蔽墙最大允许透射量,mSv·m*m·mA-1·min-1;H——周剂量约束值,mSv·wk-1;d——焦点至计算点的距离,m;W——周工作负荷,mA·min·wk-1;U——使用因子;T——居留因子。
计算出B p后,取负对数(-logB p),得出相应1/10值(TVT)层厚度个数N TVT,查相应能量的X射线在混凝土和铅的1/10值层厚度,可计算原初X射线屏蔽厚度。
《放射物理与防护》(2)散射X射线屏蔽计算(副防护体屏蔽厚度计算)散射X 射线的透射量B s 按下式计算: B s =H ·(d 1d 2)2/(αWAT) (2) 式中 :B s ——屏蔽墙最大允许透射量,mSv ·mA -1·min -1; H ——周剂量约束值,mSv ·wk -1;d 1——电子靶到散射表面的最近距离,m ; d 2——散射点至计算点的距离,m ; α——反散射因子, 90°散射角可取0.07%; A ——散射表面面积,m 2;W 、T 、H 的含义与公式(1)相同。
对屏蔽系数和安全距离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探讨
![对屏蔽系数和安全距离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893012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3.png)
对屏蔽系数和安全距离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探讨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积极的推进,科学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推动了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不管是道路还是铁路,给大众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随着社会的发展,道路或者铁路的建设也日渐增多。
然而,当新建的道路或者铁路与原有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发生碰撞时,会引起破坏,和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因此,就有了屏蔽系数的概念。
屏蔽系数是指在道路与构筑物、建筑物碰撞时,某一类建筑物所能实现的最大避撞能力。
根据屏蔽系数的不同,可分为台、壁、柱和梁类屏蔽系数。
台类屏蔽系数表示的是台类建筑物在道路碰撞时可以起到的最大防撞能力;壁类屏蔽系数表示的是壁类建筑物在道路碰撞时可以起到的最大防撞能力;柱类屏蔽系数表示的是柱类建筑物在道路碰撞时可以起到的最大防撞能力;梁类屏蔽系数表示的是梁类建筑物在道路碰撞时可以起到的最大防撞能力。
屏蔽系数能够做到一定程度上防撞,但是如果想要完全避免碰撞,那么必须要考虑安全距离的问题。
安全距离是指道路碰撞时,道路与构筑物、建筑物之间所保留的最小安全距离。
计算安全距离的公式是:安全距离=宽度(B)+深度(D)+高度(H)+防护长度(Pl)+屏蔽系数X。
其中,宽度(B)是指道路的实际宽度;深度(D)是指道路的实际深度;高度(H)是指构筑物、建筑物的实际高度;防护长度(Pl)是指构筑物、建筑物之间空间的实际长度;屏蔽系数X是指构筑物、建筑物所能实现的最大避撞能力。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屏蔽系数和安全距离是相互制约的,而且也是维护公路安全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安全距离,若受到屏蔽系数的影响,会对公路的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对此,我们应当重视起来,加大资金力度,做好公路设计及维护工作,从而确保公路安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确得出:屏蔽系数和安全距离是设计者在规划道路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时候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必须加以了解,为此应实施有效的计算方案,使之更好地融合于现有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
绝缘屏蔽安全间距防护
![绝缘屏蔽安全间距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c70a600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6.png)
随着电气设备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绝缘屏蔽安全间 距防护对于保障人员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它 可以有效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供电 可靠性。
绝缘屏蔽安全间距防护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04
隔离带电部分
应确保带电部分与其他部分完 全隔离,防止人员接触。
使用合格材料
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绝缘材 料和屏蔽材料,确保防护效果
。
合理设计间距
应根据设备电压等级和工作环 境,合理设计绝缘屏蔽安全间
距,以满足安全要求。
定期维护检查
应对绝缘屏蔽安全间距进行定 期维护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
潜在的安全隐患。
绝缘屏蔽安全间距防护的应用场景
高压电气设备
电子设备
在高压电气设备中,绝缘屏蔽安全间 距防护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可以有效 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具有极高的表面积与体 积比,可以提供更强的电磁屏蔽 效果,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材料的 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
技术创新与改进
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
通过引入传感器和智能化技术,实时 监测绝缘屏蔽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 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提高预警准确 性和响应速度。
高效能冷却技术
针对高功率设备产生的热量问题,研 发高效能冷却技术,确保设备在长时 间运行中保持稳定,延长使用寿命。
安装施工
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安装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测试与验收
对完成的绝缘屏蔽设施进行测试,确保其性能达标,然后进行验 收并交付使用。
维护与检查
01
02
03
日常检查
定期对绝缘屏蔽设施进行 检查,查看是否有异常情 况或损坏。
超高商业大厦内部磁场强度的研究与分析
![超高商业大厦内部磁场强度的研究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e52b7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c.png)
超高商业大厦内部磁场强度的研究与分析李承昊;王悦;马晓晨;张黎黎【摘要】该文对国家标准,以沈阳某超高商业大厦的建筑用途、建筑电气系统特征、操作环境等综合数据为基础,分析该建筑遭直接雷击时流过引下线的雷电流及其周围磁场强度,并研究采用不同材质屏蔽网格时,不同屏蔽网格尺寸下电子设备距离屏蔽网格的安全距离,以期对超高建筑的机房及监控室设计、变电室选址等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期刊名称】《科技资讯》【年(卷),期】2017(015)003【总页数】2页(P44-45)【关键词】超高层;磁场强度;屏蔽网格;安全距离【作者】李承昊;王悦;马晓晨;张黎黎【作者单位】辽宁省防雷技术服务中心辽宁沈阳 110010;辽宁省防雷技术服务中心辽宁沈阳 110010;辽宁省防雷技术服务中心辽宁沈阳 110010;辽宁省防雷技术服务中心辽宁沈阳 11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758.11该工程的建筑防雷,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考虑。
防雷分区:外墙金属框架外部为防雷分区的LPZ0区,其中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以外的为LPZ0A区,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以内的为LPZ0B区;玻璃幕墙、铝合金窗、钢筋混凝土构成格栅形大空间屏蔽体内部为防雷分区的LPZ1区;如果内部在房间或设备外加装屏蔽体,屏蔽体内部构成防雷分区的LPZ2区,以此类推。
依据规范GB50057-2010和GB/T 19271.2-2005/IEC TS 61312-2:1999,针对以下两种情况:(1)直接雷击;(2)邻近雷击,估算建筑物内部的磁场强度。
根据规范GB50057-2010和GB/T 19271.2-2005/IEC TS 61312-2:1999,以下主要估算建筑物内部空间的磁场强度。
沈阳恒隆市府广场1A期办公楼1座利用建筑物柱内两根主筋(不小于D16)上下焊通,作为引下线,引下线为18根(按周长除以基础网格尺寸计算)。
当其遭受直接雷击时,依据GB50057-2010和IEC61024-1-2可按如下方法估算引下线分流系数:顶1层、顶2层、顶3层、顶4层、顶n层(n>4)分流系数:其中:h1~hn为环接引下线各环之间的距离;Cs、Cd为某条引下线顶雷击点至两侧最近引下线之间的距离;n为引下线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i d h i ma lrt a . 9m , t e s f it n e f r rd wi t s s l h n 2 6 e h ae d sa c o te l h n n t srk d r cl o t e rd — s p d h i t i g o tie ie t g y n h g i ha e lr e— s a es il ss l rt a h to h u sd f ag p c h ed i mal h n t a n t e o ti e o e
大 防 雷 技 术 人 员 深 入 理 解 此 部 分 修 改 内容 .并 在 实 际
几 个 不 合 理 之 处 : 当铜 材 半 径 和 屏 蔽 体 的 网格 尺 寸 符
G 05 B 5 0 7—2 1 建 筑 物 防雷设 计规 范 》 ( 0 0《 以 下简 称新 《 规》 ,将 G 0 5 —9 ( 雷 ) B 5 0 7 4 以下 简称 旧
《 规 》 中关 于 屏 蔽 系 数 和 安 全 距 离 计 算 的 内容 作 了 雷 ) 很 大 修 改 ,部 分 内容 甚 至 作 了 颠 覆 性 的 改 动 E。为 广 6 ]
A b ta t S me irto a o ns i h ac lto sr c o rain lp it n t e c lu ain
0 引 言
各 种电子信 息设备 的广泛应用 。为人们 的学习 、
生 活 、工 作 带 来 了许 多 便 利 ,但 这 些 电子 设 备 由于 耐
压 低 、抗 干 扰 能 力 弱 等 特 点 .容 易 受 到 雷 击 电磁 脉 冲
fr ls f r s il i g fco a d s f d sa c a e o mu a o h ed n a tr n ae it n e r
a ay e n lz d: wh n h r d u o se l p o u t ha a e t e a i s f te r d cs s c ran eain et i r lto wi t e rd ie f h s il t h g i sz o t e he d, t e h h
式 ,而 并 未 对 公 式 的正 确 性 或 严 谨 性 进 行 考 究 。这 势 必 会 影 响到 分 析 的结 论 。
lg t i g ih n n
S il i g fco h ed n a tr
S f dsa c ae itn e
摘
要 分 析 屏 蔽 系数 和 安 全 距 离计 算 公 式 的
对屏蔽系数和安全距离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探讨
马 金 福 冯 志 伟 汝洪博 朱奎 荣 ( 州市 防 雷 中心 ,浙 江 省 湖 州 市 湖 3 30 ) 100
Co p e e so n t d n Ca c l to s F r u a fS i l i g F c o nd S f s a c m r h n i n a d S u y o lu a i n o m l so h e d n a t r a a e Dit n e
建 筑 物 内或 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房 内部 电 磁 环 境 的分 析 口 ] ,这 些 分 析
o a rd s a e lr e —s a e he d, wh n h gi f g i -h p d a g p c s il e t e rd wi t s l re h n 3 1 . te a e it n e wi b dh i a g r t a .3 m h s f d sa c l e l
te s il . h h ed
Ke wo d y rs P o e t n o sr t e a a n t r t c i f tucur s o g i s
大 多 基 于 G 05 B 5 0 7—9 《 筑 物 防 雷 设 计 规 范 》 4 建 (0 0年 版 ) 中所 给 出 的 屏 蔽 系 数 和安 全 距 离 计 算 公 20
的损 害 ,造 成 设 备 故 障甚 至 影 响 系 统 的 正 常 运 行 。 ] 在 对 有 电子 信 息 系 统 的 建 筑 进 行 雷 电防 护 时 ,屏 蔽 是 降 低 被 保 护 空 间 内干 扰 磁 场 强 度 的 主 要 措 施 ,重 要 的 电 子 信 息 系 统 机 房 或 对 电磁 干扰 敏 感 的 电 子 设 备 ,需 要根 据安 全距离 的计 算确 定其 合理 的放 置位 置 。 目 前 .国 内 已有 很 多关 于建 筑 物 或 其 附 近遭 雷 击 时 .对
c lu ae r s l o t e s il ig f co ma b a ac lt d e ut f h he dn a tr y e
n g tv au e aie v l e; frt e l hn n o srk n t e o ti e o h i ti g t ti e o h u sd g
n aJn u F n i i Ru Ho g o Zh io g ( zo ihnn rtcin C ne , if e gZhwe n b u Kur n Huh uLg tigPoet e tr o
Huh u 3 0 ,Z e agPoi e hn ) zo 00 hj n rv c ,C ia 1 3 i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