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弗里德曼理论的中国货币需求函数实证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弗里德曼理论的中国货币需求函数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体制的深入改革一直都在不断摸索前进。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调整,货币政策的调控开始由供给调控向需求调控转变,使得以货币需求为重要内容的宏观调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对于货币需求的实证研究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条件下,进行了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并对相关货币政策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货币需求;利率;通货膨胀预期

一、引言

中国人民银行的宏观经济目标为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为达到预期政策目标需要采取一些常规的货币政策手段。其三大常规政策为调整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以及公开市场业务。同时人民银行还具有一些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控制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这些货币政策工具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运作与负债经营管理,进而同时影响了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供给、信用状况以及负债管理活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以及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将货币供应量确定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后,根据传统的货币需求理论,结合我国国内市场的货币实际需求,建立货币需求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对我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实施正确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背景

弗里德曼运用资产需求理论分析货币,创立其货币需求理论。其理论认为一项资产的需求量通常和财富正相关;一项资产的需求量与该资产相对于替代性资产的预期回报率正相关,与该项资产相对于替代性资产回报的风险负相关,与该项资产相对于替代性资产的流动性正相关。同时财富以永久性收入代表,指消费者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所能获得的平均收入,按照资产需求理论,货币需求也与财富即永久性收入正相关。由于永久性收入相对稳定所以货币需求基本不随产业周期的波动而波动。

在弗里德曼看来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三类:第一是预算约束,也就是说个人所能够持有的货币以其总财富量为限。并以恒久收入作为总财富的代表,恒久收入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收入的平均数。第二是货币及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包括货币的预期收益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预期物价变动率也即是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第三是影响货币持有者偏好的其他因素。弗里德曼将货币视同各种资产中的一种,通过对影响货币需求三类因素的分析,提出了货币需求函数公式。其最终所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为:md/p=f(y,w,rm,rb,re,gp,u)。其中,md表示名义货币需求量,p表示物价水平,y表示名义恒久收入,w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rm表示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b表示债券的预期收益率,re表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gp表示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动率,u表示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

基于中国实际情况对需求函数进行一定修正。选取相关影响因素为国民收入、利率和通胀预期。笔者选取了从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由于部分数据只存在年度数据,所以选取了相关数据替代。最终货币供应量选取的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公布的m2供应量的月度数据,收入选取的为工业总产值为其替代值,通货膨胀预期用滞后一期的通货膨胀率表示,而通货膨胀率选取的为消费者物价指数,利率选取为上海同业拆借利率,通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历史数据使用了其每月月末一年期存款利率的20日均值。首先对相关数据进行adf检验,由于一阶差分后其伴随概率p都小于0.05,说明数据一阶平稳,相关数据同阶单整。然后对其进行协整分析,通过协整分析结果得出,相关数据具有三个协整方程,说明数据具有长期相关性。然后建立回归模型:mt=aytbrctpt-1d ,其中m代表货币供应量,y代表工业生产总值,r代表利率,p代表通胀水平。对该式两边取对数,经过变换可以得到:ln

mt=lna+blnyt+clnrt+dlnpt-1。

运用eviews对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通过回归结果可以得出,线性回归的拟合优度r为0.95说明方程的拟合程度较好;f检验指标的伴随概率小于0.05,说明f检验通过,方程的总体线性关系显著;各项解释变量的t检验指标伴随概率都小于0.05,说明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都是显著地。

其次对模型进行异方差性检验,运用的是怀特检验方法。通过怀特检验结果可以得出,其伴随概率p值小于0.05拒绝怀特检验原假设,认为原方程的残差序列存在异方差,需要对原模型进行相应的修正以解决方程存在异方差的影响。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来对模型进行修正,选择的加权数为残差平方的倒数。然后做加权最小二乘线性回归,对加权后的回归方程再次进行怀特检验,经过修正过后其伴随概率约为0.61远大于0.05,说明经过修正后方程不存在异方差。

最后对方程进行自相关检验,由于模型不存在滞后被解释变量,所以可以运用dw检验的方法对方程进行自相关检验。首先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得出的回归结果得到其dw值为1.64,由于选取的解释变量为3个,选取的数据量为48组,通过查表可以得出dl=1.46,du=1.63。所以dl

lm=-14.873772+0.335219906*ly-0.32021058*lr+5.36968*dlp (二)模型分析

由最终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分析可以得出:首先,国民收入与货币需求量呈正向关系模型中ly的回归系数为0.34,说明了宏观经济增长时会增加居民的恒久收入,而居民的恒久收入提高会促进居民的消费影响其消费水平,使居民对于货币的需求增加。所以当国民收入加速增长时会扩大货币的需求量。

其次,利率与货币需求量呈反向关系模型中lr的回归系数为

-0.32,说明我国利率与货币需求量存在反向关系,符合货币需求理论的推断。与收入弹性相比,我国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相对较低。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一直注重利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利率作为中央银行调节我国货币需求的金融杠杆作用微乎其微。

最后,预期通货膨胀率与货币需求量呈正向关系,模型中通胀预期的回归系数为5.37,说明预期通货膨胀率与我国货币需求量呈正向关系,与货币需求理论的推测不相符。个人认为其原因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推动的通货膨胀明显小于货币的增量需求,使得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并不敏感,而由于收入增加导致出现了货币幻觉,使得人们的处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持有量增加。于是在一定的通胀预期下,并不会减少货币需求,反而会增加货币需求,从而最终导致预期通货膨胀率与我国货币需求量呈正向变动的关系。

四、结论

通过对于我国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发现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实际利率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确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从长期的货币需求函数来看,我国的货币需求收入弹性较低,说明我国已经开始出现金融脱媒的现象,即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的供给绕开商业银行等媒介体系,直接输送到资金需求方和融资者手里,形成资金的体外循环。同时我国的货币需求通胀预期弹性较高说明我国居民存在着货币幻觉。这对于我国政府部门有重要的政策意义,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