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原子中的电子_图文.ppt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共16张PPT)
离子“碰碰碰”
第一步 温故而知新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核外电子
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
定义: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 如:Na+ 、Mg2+、 Al3+
分类: 在阳离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 带负电的离子 如:O2- 、 Cl-
在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A.Na2SO4 、Ba(OH)2、 HCl B.CuSO4、 H2SO4、 HNO3 C.FeCl3、 NaOH、 Ca(OH)2 D.K2SO4 、Na2CO3、NaCl
动动手
3、结合离子对知识,选择合适的试剂除去括号内的杂质。
(1)NaOH (Na2CO3)
.
(2) HCl(H2SO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3)Na2SO4(H2SO4)
第二步 实践出真知
动动手
根据下面的提示,利用面前摆放的仪器和试剂,进行实验并 书写出对应的方程式:
同学们注意滴加时滴瓶标签向手心,滴管悬空在试管的中上方,液体混合时 震荡
提示编号 方程式
反应前粒子 反应后粒子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提示
(1)氯离子遇到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且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2):钡离子遇到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且该沉淀不溶于 稀硝酸 (3):碳酸根离子遇到钙离子会生成碳酸钙沉淀,且该沉淀溶于酸 (4):碳酸根离子遇到钡离子会生成沉淀碳酸钡,且该沉淀溶于酸 (5):氢氧根离子遇到镁离子会生成沉淀,且该沉淀溶于酸
.
(4) NaCl(BaCl2)
.
原子的构成PPT课件52 鲁教版
核这些粒子中选择填空(填序号):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1 2
;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2
;
(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 1 2
;
(4)能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3 4
;
(5)带正电的粒子是 3 6
;
(6)带负电的粒子是 5
;
(7)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1 2 4
;
(8)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6_______________。
D.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方法提升 道尔顿实心 球模型
汤姆森西瓜式 无核模型
卢瑟福行星式 有核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电 子云模型等等
假说与模型方法
一般程序是: 提出假说→建立模型→实验 论证→形成理论
挑战自我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 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
【小试牛刀】
1.___原__子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它是由__原__子__核__和__核__外__电__子___构成的. 2.原子核是由_质__子_____和__中__子____构成的.
3.我国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
其任务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3
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
•
30、时间,带不走真正的朋友;岁月,留不住虚幻的拥有。时光转换,体会到缘分善变;平淡无语,感受了人情冷暖。有心的人,不管你在与不在,都会惦念;无心的情,无论你好与不好,只是漠然。走过一段路,总能有一次领悟;经历一些事,才能看清一些人。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不带电)
电子 (一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的构成PPT课件(30)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一、原子的结构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不
(居于原子中心)
原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子
显 电 性
电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核外)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叫核电荷数
对于原子来说: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观察表格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铁
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
注意点:
1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个比值 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略去不写)
找规律: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铁
质子数
1 6 8 11 17 26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0
1
6
6
8
8
12
11
18
17
30
26
相对原子质量 (近似值)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 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
归纳: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 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绕核 作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 在原子中只占很小的体积,但集 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的质量;原 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的数, 它们数量相同电性相反,所以原 子不带电
二、相对原子质量
4、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 如: H+ 、Na+、 Mg2+ 、Al3+
氯化钠的形成
Na
Cl
Na+
Cl-
NaCl
化学反应中的离子:
NaCl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1)
课题: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总第10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也具有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认识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1、认识一种表示原子质量的方法----相对原子质量,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简单计算,同时初步认识科学计量的方法。
4、通过学习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5、通过了解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形成化学科学史不断发展的认识,同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得出原子的结构;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考点、易错点:原子结构及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的等量关系●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从围观的角度认识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电解、氢气燃烧等变化事实,并且以此为载体形成对于分子、原子的一些基本认识。
本节课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张上述认识,但学生缺乏推断原子结构的只是基础,因此适宜用动画模拟来完成,变抽象为直观,辅助学生的想象、推理,帮助其理解。
●课时: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通过对分子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那原子内部有没有复杂的结构呢【课件】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也具有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
思考、回答。
知道哪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回忆分子和原子,进一步认识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认识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其基本特征。
活动一:通过道尔顿“的实心球”学说,初识原子活动二:通过汤姆森的“西瓜”模型和@粒子散射实验,打开原子活动三:通过对原子质量很小的认识,学习相对原子质量。
【堂堂清检测】智慧学习P17:1-6【板书设计】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
化学八年级鲁教版(五四学制) 2.3原子的构成课件2
汤姆森原子模型: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森 (J.J.Thomson ,1856~1940)
α粒子散射实验(1911年)
1911年,卢瑟 福等人,用一束带
正电的、质量比
电子大的多的高速
的α粒子轰击金箔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 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 再分割。
挑战自我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 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 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 瓜瓤”。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 构成的。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 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 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 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 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 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
挑战自我
1939年,德国化学家奥托·哈 恩发现了元素铀235的原子核在 中子的轰击下可以发生核裂变并 同时放出大量能量。
根据你对原子的构成的认识,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 子的带电情况如何?
3、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 个原子不显电性?
核电荷数
挑战自我
1、将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等粒子用序 号分别填入下列适当空格中: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________①___②_____ (2)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______③___④__⑤_____ (3)带正电的粒子是__________③______ (4)原子结构中数目一定相等的粒子是_____③___⑤_____
原子结构ppt课件
表3-1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序数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氢
1
0
1
6
碳
6
6
6
8
氧
8
8
8
11
钠
11
12
11
17
氯
17
18
17
①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②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③原子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氢、氘、氚)④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 子
(带正电)
(不带电)
(带负电)
(带正电)
(不带电)
讨论:原子中存在着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一、原子的构成
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 负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可见,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等于 核内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着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能量低能来自高离核近离核远
(用圆圈表示)
(用“+”和数字表示)
(用弧线表示)
(用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第一层
第二层(最外层)
原子结构示意图:
(最外层电子数)
K层
L层
第一周期
第二周期
第三周期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②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如果只有一层,最多排2个)③排满第一层,再排第二层,以此类推;④每个电子层最多排2n2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
观察表格,得出什么规律?
3.2.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共26张PPT)
课时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更小
原子 因此,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不停运动着
课时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Ⅱ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为了研究方便假设的
核外电子的运动区域由内到外依次为第一至七层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电子层:1 2 3 4 5 6 7
+13 2 8 3
钠Na
镁Mg
铝Al
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课时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非金属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7 2 5
+8 2 6
+16 2 8 6
+17 2 8 7
氮N
氧O
硫S
氯Cl
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课时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时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 2
+10 2 8
+18 2 8 8
氦He
氖Ne
氩Ar
原子最外层一般都有8个电子(氦为2个电子),这样的结构被认为是 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课时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金属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1 2 8 1
+12 2 8 2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在此 基础上,他提出了一种原子模型,认为正电荷均匀 分布在整个原子内,带负电荷的电子镶嵌其中
实心球模型
我国古代哲学家提出了“端”的观点, 古希腊哲学家也提出了意义相近的 “原子”的概念。1808年,道尔顿提 出了原子论。上述“端”和“原子” 可被认为是原子的“实心球模型”
《原子的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PPT课件【优质】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小结 原子的构成 电子层
原子核 核外电子的排布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排布规律
原子结构示意图
课后反馈总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特别提醒】整个原子 不显电性并不说明原子 中没有带电粒子,而是 质子所带电荷与电子所 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 相反。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几种原子的构成
质子数
1 6 8 11 17
中子数
0 6 8 12 18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7
【小组讨论】 1.是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几种原子的构成
质子数
1 6 8 11 17
中子数
0 6 8 12 18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7
【小组讨论】
3.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吗? 不一定。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几种原子的构成
质子数
1 6 8 11 17
中子数
0 6 8 12 18
核外电子数
【课外拓展】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 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金箔
α粒子
小部分粒子
大多数粒子
极少数粒子
每个电子带1单位负电荷
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 不带电 1单位正电荷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 正电荷数。
原子不显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