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笔记

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笔记

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笔记第一章总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新宪法总纲的一部分,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基本原则在第二章中,我们看到了对国家的一些基本原则的确立,如人民主权、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等。

这些原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以及国家治理的基本方针。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本章中,我们看到了对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包括人身权、政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等。

这些权利和义务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公民的全面发展。

第四章国家机构在这一章中,涉及到了国家的一些基本机构和职能,如国家主席、国务院等,以及他们的权利和责任。

这些国家机构的设立和运行,是为了有效地实现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的正常运转。

第五章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这一章中,涉及到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和职能。

这些机构是地方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处理各类地方事务,同时也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第六章法院和检察院这一章涉及到了司法机关的组织和职能,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法律尊严的重要力量,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权益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七章国旗、国徽、国歌这一章涉及到了一些国家象征的规定,国家象征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象征,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精神意义。

国家旗、国徽和国歌以及它们的使用,体现了国家的形象和国民的爱国情怀。

第八章宪法的修正这一章规定了宪法的修改程序和条件,强调了对宪法的尊重和保护。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修改宪法的规定和程序是为了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不断发展。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文件,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益和国家的正常运转。

通过学习和理解宪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国家的法律制度和运行,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宪法学习笔记

宪法学习笔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笔记)
序言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总纲
第一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国家机构
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我们党首先要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把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

要完善宪法监督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

宪法笔记摘抄要点

宪法笔记摘抄要点

宪法笔记摘抄要点
以下是 7 条宪法笔记摘抄要点:
1. 宪法可是咱们国家的根本大法啊!就像一栋大楼的基石,没有它可不行!想想看,要是没有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咱能这么安心地生活吗?比如选举投票,这可是咱们参与国家事务的重要权利呀!
2. 哇塞,宪法对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权也规定得明明白白!这不就是给国家治理画了一幅清晰的蓝图嘛!像政府各部门该干什么,界限清楚得很呢!比如说公安局管治安,教育局管教育,各司其职,多有序!
3. 宪法保障了咱们的自由呢!真的很重要哦!就像鸟儿需要广阔的天空一样,我们需要宪法来守护我们的自由呀!比如言论自由,让我们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棒啊!
4. 你们知道吗?宪法对少数民族也有特别的保护嘞!这就好比给少数民族送上了一份专属的温暖大礼包呀!像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传统能得到传承和发展,多有意义!
5. 哎呀呀,宪法还强调了法治原则呢!这简直就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神!就跟有一把尺子在衡量一切一样!比如说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这样才能让大家都守规矩呀!
6. 宪法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呢!可不是小事儿呀!就好像一艘大船在海上航行需要稳定的航向,宪法就是那个指引方向的罗盘!想想国家这些年的发展进步,宪法功不可没呢!
7. 咱可得好好尊重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呀!这就如同爱护我们自己的宝贝一样!如果有人违反宪法,那可不行!大家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守护咱们的宪法,不是吗?
总之,宪法超级重要,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它,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关于宪法的读书笔记

关于宪法的读书笔记

关于宪法的读书笔记宪法,这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东西,其实就像咱们生活中的一把大伞。

这把伞可不得了,它罩着咱们社会的方方面面。

我开始读宪法的时候,就感觉像是在探索一个神秘的宝藏图。

宪法里的条文啊,每一条都像是宝藏图上的一个标记。

比如说公民的基本权利那一块,就像是告诉咱们,在这个国家里,哪些宝贝是咱们可以稳稳拿在手里的。

言论自由就是一个特别耀眼的宝贝,咱们可以畅所欲言,把心里想的东西说出来。

当然啦,这也不是让咱瞎胡说,就像在一个大家庭里,虽然能说话,但也得讲点规矩。

你不能恶意中伤别人,要是那样的话,就好比在宝藏堆里乱抢别人的东西,那肯定不行。

还有平等权,这可是个大宝贝。

不管你是男是女,是高是矮,是有钱还是没钱,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

这就像在一场游戏里,大家的起跑线是一样的。

没有谁因为穿了一身好装备就可以比别人先跑几步。

我就想起我小时候玩游戏,有个小伙伴家里比较有钱,老是想用更好的玩具来定规则,我们其他小伙伴可都不答应,这就是一种对平等的追求,在国家这个大环境里也是一样的。

再看看宪法里关于国家机构的规定,那就是告诉咱们这个国家的大车是怎么组装起来的。

各个部门就像大车上的零件,有负责制定规则的,就像方向盘,指引着方向;有负责监督的,就像车上的刹车,防止出问题;还有负责执行的,就像发动机,让这个国家不断地向前发展。

这些零件之间相互配合,才能让大车稳稳地行驶在发展的道路上。

我记得有一次,我家附近要修一条路。

开始的时候乱糟糟的,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弄。

后来才知道是有不同部门的职能在那里交错。

这时候我就想到宪法里说的各部门的职能划分了。

要是每个部门都能按照宪法规定的职能去做事,就像每个零件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作用,那就不会出现这种混乱的情况了。

从宪法里我还能看到这个国家的发展脉络。

从早期的一些基本框架到现在不断地完善,就像一棵大树在不断地长粗长高。

开始可能只是一棵小树苗,能给人们提供的庇护有限。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枝叶越来越茂盛,给咱们老百姓的保护也越来越周全。

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笔记

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笔记

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笔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其他形式行使国家权力。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五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组织,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先锋队。

全国各族人民高度重视党的领导。

第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第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八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本行政区域内的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部分。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部分。

第九条各级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十条国家根据地域特点和行政效率需要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包括主席、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第十二条国家实行主席制。

主席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部分。

主席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

第十三条国务院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

国务院行使行政权力。

第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是中国的最高司法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

第十五条最高人民检察院是中国的最高检察机关。

最高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

第四章国家经济和社会制度第十六条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七条国家组织和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十八条国家保护私有财产权,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十九条国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国家实行统一的人民币制度。

宪法自学笔记(一)

宪法自学笔记(一)

宪法自学笔记(一)什么是宪法•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宪法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职责权限、人民权利和义务等基本规范。

为什么要学习宪法•充分了解宪法,有助于增强法制观念,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

•学习宪法可以提高法律素养,提高法律意识,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法制秩序。

•学习宪法可以加深对国家制度和社会发展的理解,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特点。

如何进行宪法自学•首先要阅读宪法全文,逐条仔细阅读,理解宪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通过阅读宪法注释、解释,可以更深入了解宪法条文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学习宪法历史和发展,掌握宪法的演变和发展过程,理解各项宪法规定的内涵和外延。

•关注宪法实践和创新,了解宪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挥,掌握宪法条文的实际意义和实践效果。

宪法自学的意义和价值•宪法自学是加强法制教育、强化法治思想的重要途径。

•宪法自学能提高法律素养、增强法制观念,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宪法自学对增进全民法律意识、维护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结语宪法自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和思考,但只有通过努力,才能真正掌握宪法的精髓,增强法制意识,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如何将宪法落实到实际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宪法,自觉接受宪法的管辖和规范。

•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弘扬社会正气和时代精神。

•维护个人和他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正和谐,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信用。

•落实宪法精神,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建设,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

宪法自学对教师的意义和价值•教师是宪法的传播者和实践者,通过宪法自学,能更好地履行宪法教育的职责和使命,促进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通过宪法自学,教师能够提高个人法治素养,增强法制意识,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和作出表率。

•宪法自学能够使教师深入了解宪法条文的内涵和外延,为法律知识教育和法制思维培养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

宪法自学笔记

宪法自学笔记

宪法自学笔记一、宪法概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国家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发展变化起着直接作用,国际关系也对宪法发展趋势有所影响。

二、宪法的特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

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宪法是新型类型的法律,与其他类型的法律相比,宪法的内容最为重要、地位最为优越。

三、宪法的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权力必须由人民行使。

法治原则: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权力制约原则:国家权力必须受到制约,权力的行使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权利保障原则:国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

社会主义原则: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宪法的功能确认和规范国家权力:宪法通过规定国家机构的设置、职权范围和运作程序等,确保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保障公民权利: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并通过法律和其他手段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和精神。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宪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通过规定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学习宪法读书笔记

学习宪法读书笔记

学习宪法读书笔记学习宪法读书笔记范⽂(通⽤5篇) 读完⼀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得,是时候写⼀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下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是⼩编为⼤家收集的学习宪法读书笔记范⽂(通⽤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习宪法读书笔记1 进⼊了⼤学,我深刻地意识到读书是多么的重要,因此我⽤课余时间读了卡尔施密特的《宪法学说》,从中我得到了许多收获,对宪法的理解更深⼊了。

根据宪法,我国建⽴包括规范市场主体、调整市场主体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加强宏观调控、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到更⼤的发展。

施密特的宪法学构想是:在⾃由法治国的基础上,添加新的要素民主制,塑造民主法治国,或者说形成⽴宪民主制。

卡尔施密特的《宪法学说》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宪法的概念、近代宪法的法治国要素、近代宪法的政治要素和联邦宪法学。

前三部分是主要内容,第四部分可以看做是施密特对其“政治统⼀体”同⼀性理论的适⽤。

第⼀部分宪法的概念是基础理论,是第⼆部分、第三部分展开的前提。

在第⼀部分,施密特对宪法和宪法法律、制宪权和修宪权作了清晰的区分和细致的剖析,也对宪法的变迁作了深⼊的研究,并且提出了或完善了不少宪法学术语。

在第⼆部分,他探讨了近代宪法的法治国要素,对基本权利和制度性保障的区分和辨析⼗分精彩,⾮常宏观,极具导向性,让⼈⽿⽬⼀新。

在第三部分,他对民主制、君主制、贵族制和建基于三者之上的议会制作了深⼊的分析和透彻的论述,极其细致,甚有理论的张⼒。

在第四部分,他讨论了联邦的宪法学问题,实际上是对其第⼀部分“政治统⼀体”同⼀性理论的适⽤和诠释。

有的⼈说,《宪法学说》不仅是德国的,也是世界的。

《宪法学说》可说是⼀本⼏乎⽹罗了西⽅古今杰出思想家和公法学家、集思想精华⼤成之作。

这是因为卡尔施密特精通古典思想和现当代的各种思潮,既有深厚的历史功底,⼜有犀利锐敏的眼光,亦不乏深刻透彻的卓越⾮凡不同流俗的见解。

大一宪法知识点笔记

大一宪法知识点笔记

大一宪法知识点笔记一、宪法的基本概念和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总规范。

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组织形式、权力机构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权威性,对国家各级政府、政府工作人员和公民都具有普遍约束力。

二、宪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宪法包括序言、总纲和具体章节,主要内容涵盖了国家政治制度、国家机关的职权与权限、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等。

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主权、平等权利、民主原则、法治原则、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等。

三、宪法的修正和法律效力宪法的修正是指对宪法内容的修改和变更。

修宪是一个严肃而庄重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例如提案、审议、表决等。

宪法对于国家机关和公民的法律效力具有最高的约束力,其他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

四、宪法的权威性和监督机制宪法具有不可改变性和稳定性,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权威的保证在于宪法本身的规定以及国家机关和公民的遵守与执行。

同时,为了确保宪法实施的有效性,监督机制也十分重要,例如宪法审查制度、司法审查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五、宪法的国际地位和宪法保护宪法不仅对国家内部具有重要地位,也在国际关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宪法保护是指通过法定程序保护宪法不受侵犯和损害,包括对宪法的解释、适用和强制保护。

六、宪法对个人的权利保护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权、人身自由权、财产权等。

这些权利具有普遍性和不可侵犯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侵犯公民的基本权益。

七、宪法对政府机关和行政权力的制约宪法对政府机关和行政权力有制约作用,通过规定职权和权限、设立监察机关、实施司法审查等方式,使政府机关的行为合法、公正和透明。

八、宪法的时代性和科学性宪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法律文件,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进行及时修正和补充。

同时,宪法的制定需要符合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宪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九、宪法教育的重要性和途径宪法教育是培养公民宪法意识和宪法素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宪法学习笔记

宪法学习笔记

宪法学习笔记提起宪法,以前总觉得它离我的生活很遥远,是那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存在。

但最近的一次经历,让我对宪法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受。

前段时间,我所在的小区因为物业管理的问题,闹得是沸沸扬扬。

业主们对物业的服务质量不满,比如小区卫生打扫不及时,公共设施维修拖延,安保工作也做得马马虎虎。

大家觉得自己交了物业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服务,心里都憋着一股气。

于是,小区里几个热心的业主牵头,组织大家一起商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我也参与了其中。

一开始,大家的想法五花八门,有的说干脆拒交物业费,给物业点颜色瞧瞧;有的说要直接把物业赶走,重新找一家。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一位懂法律的大哥站了出来。

他清了清嗓子说:“咱们可不能乱来啊,做事得有法可依。

就说咱们和物业的这档子事儿,宪法里可都有规定的。

”这一下把大家都说懵了,宪法?这么高大上的东西,和咱们小区的这点事儿能扯上啥关系?大哥笑了笑,耐心地给我们解释起来:“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咱们作为业主,享有对小区物业管理进行监督和提出合理诉求的权利。

但同时,咱们也得依法行事,不能说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拒交物业费这种做法,看似解气,但实际上是不合法的。

咱们得通过合法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听他这么一说,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开始认真思考。

大哥接着说:“咱们可以先成立业主委员会,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物业进行沟通协商。

如果协商不成,还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甚至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咱们的权益。

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我在旁边听着,心里不禁暗暗感叹,原来宪法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刻保障着我们的权利。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按照大哥说的办法,一步步地行动起来。

先是选出了业主代表,成立了业主委员会。

然后,业主委员会的成员们收集了大家的意见和诉求,整理成详细的文件,和物业进行了正式的沟通。

在沟通的过程中,物业一开始还试图敷衍了事。

但我们拿出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义正言辞地表明了我们的立场。

学宪法讲宪法笔记

学宪法讲宪法笔记

学宪法讲宪法笔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以下是一些关于宪法的笔记,供您参考:1. 宪法的基本特征: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2. 宪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清末的《钦定宪法大纲》,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等。

3. 宪法的主要内容: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4. 宪法的学习方法: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或者参加课程来学习宪法知识。

同时,也可以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宪法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法律援助活动等。

5. 宪法的意义和价值:宪法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依据,对于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学习宪法也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和素质,推动社会的法治化进程。

6. 宪法与公民的关系: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同时,公民也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7. 宪法的修订程序:宪法的修订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经过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8. 宪法与国际法的关系:宪法与国际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国际法是国家之间的法律,而宪法是国家内部的法律。

在实践中,国际法和宪法应当相互协调,共同维护国际秩序和和平发展。

9. 宪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宪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

通过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宪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0. 宪法与法治国家建设的关系:宪法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础。

通过完善宪法制度,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可以有效地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发展。

总之,学习宪法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宪法》学习笔记

《宪法》学习笔记

《宪法》学习笔记第一部分:乡土社会的本质第一章乡土本色内容概述:我们常说乡下人“土”,排除这个字的情感因素,“土”字本身却道出了乡土社会的本质。

乡下人以种地为生,生于斯长于斯,土的内涵即为不流动。

不流动在人与人之间的表现就是空间上的隔离,而隔离的单位是村落,即乡土社会中农民是聚村而居的。

聚村而居的后果有二:一是对人熟悉,即乡土社会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这就决定了乡土社会是礼俗社会而非法理社会;二是对事熟悉,即在这个缺少变迁的社会里,不需要抽象的普遍概念,人们只需要依据经验在个别的情况下了解事情即可。

第二章论文字下乡内容概述:乡下人在城市人眼中是“愚”的,直接原因是乡下人多文盲。

因此要推行文字下乡。

但文字对于乡土社会自身来说真的必要吗?这就要讨论文字的作用了。

语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象征体系,文字更是。

语义经过多次象征体系的转换可能会歪曲或不准确,在人与人无法直接接触的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才需要文字来传递信息。

而乡土社会如前所述,是一个熟悉的社会,人与人是面对面接触。

由于彼此熟悉,有时即使不通过语言,也能很好的传情达意。

于是有了“眉目传情”、“闻步识人”的说法。

在这样的场景下,就更不需要依托文字作为桥梁了。

因此文盲并非因为“愚”,而是因为乡土社会的本质。

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内容概述:文字的发生是因为时间和空间上的阻隔。

上一章着眼于空间维度,即阐述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的”社会,因此不需要文字;本章着眼于时间格局。

时间格局有两方面内涵:一是个人的今昔之隔,指个人一生中不断学习的过程需要记忆来连接今昔之经验;二是社会的时代之隔,指社会共同创造集体记忆和文化经验并将之延续下去。

只有当生活发生变化时,感到记忆不够时,才需要借用外在的工具即文字,否则口口相传的语言已经足以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求。

而乡土社会的特点正是“不流动”——生活形态定型,缺乏变化,因此从时间格局来看,乡土社会也没有文字的需求。

第二部分:差序格局第四章差序格局内容概述:我们常说乡下人“私”,但私的问题其实是群自、人我如何划分的问题,因此这一章即讨论社会结构的格局。

宪法的知识点笔记总结

宪法的知识点笔记总结

宪法的知识点笔记总结一、宪法的概念和作用1. 宪法的概念宪法是一部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的最高法律,是国家的基本法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权力机构及其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是一部全面的、基本的、总体性的法律。

2. 宪法的作用宪法具有约束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统一国家法律体系、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治局势等作用。

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规范了政府的行为,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实现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宪法的起源和发展1. 宪法的起源宪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就曾有宪法;古罗马的《十二表法》是最早的宪法;英国的《大宪章》是宪法的先河。

现代宪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英国《权利和自由法案》和18世纪的美国宪法。

2. 宪法的发展宪法的发展经历了历史上的变迁和演变。

从最初的单纯约束政府权力到后来的保障公民权利、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权力分立体系等内容的不断完善,宪法的发展一直在推进。

现代宪法普遍包括了宪法的权利保障、政府组织和职权、司法审查、修宪程序等内容。

三、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组成1. 宪法的主要内容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政府机构及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宪法是一部全面的、基本的、总体性的法律,包括了国家组织形式、国家根本制度、政治体系、宪政原则、司法制度、宪法解释和修改等内容。

2. 宪法的组成宪法通常包括宪法章程和各种宪法法律。

宪法章程是宪法的总纲,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宪政体制;宪法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内容,包括各种法律法规、法令和法律文件等,是宪法章程的细化和具体化。

四、宪法的制定和修改1. 宪法的制定宪法的制定是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通常需要经过立法机关或宪法制定机构的一系列程序。

宪法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公民的意愿和利益,遵循宪政原则,进行广泛的社会听证和民意调查,最终由立法机关或宪法制定机构表决通过。

2. 宪法的修改宪法的修改是对宪法内容的修改和变更,通常需要经过立法机关或宪法修改机构的一系列程序。

学习宪法读书笔记

学习宪法读书笔记

学习宪法读书笔记一、宪法的基本理论1、宪法的概念宪法的特征:国家根本法;公民权利的保证书;是民-主事实的法律化根本法:内容上规定一个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法律效力上具有最高性;制定修改程序具有严格性;提出宪法修正案的主体不成文法国家的宪法与其他法律的效力是相同的公民权利的保证书:宪法以保障公民权利是根本出发点民-主事实的法律化:民-主主体的普遍化,是宪法得以产生的前题。

2、宪法与法律的关系1)宪法是法,具有法律规范的基本属性;2)宪法是高级法,针对的是政府的行为,针对立法机关行为,是管法的法,法网的宽松由宪法决定,它是一个国家的组织法,规定国家机关的构成,是衡量普通法律是否有效的标准,违宪无效3、宪法的分类: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成文宪法:具有成文的法典形式,宪法之前贯以国名,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没有法典形式,散见于,惯例,判例等,英国是不成文宪法国家第二种分类:刚性宪法,柔性宪法看制定与修改的程序,若于普通法程序相同为柔性宪法第三种分类:从制定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协定宪法马克思主义实质为类:资产阶级宪法,社会主义国家宪法;正式的宪法,虚假的宪法4、宪法的历史发展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经济条件:商品经济普遍发展的结果;政治条件:资产阶段民-主制度的形成思想条件:资产阶段启萌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人权,法制等理论三个国家的宪法:英国宪法:英国近代宪政的母国,它是不成文宪法的典型代表的国家美国宪法: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由序言和7条正文构成,正文确立了分权制衡,,,,正文中并没有对基本权利作规定。

在《权利法案》中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法国宪法:1789年《人权宣言》确定了三权分立,天赋人权,判断一个国家有没有真正意义标准: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无宪法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的产生: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奠定了社会主义产生的基础 1918年《苏俄宪法》,第一个社会主义宪法新中国的宪法1949年以后是新中国,旧中国一系列的宪法有10几部,《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现行宪法,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笔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笔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指导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问题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近代意义上的宪法起源于英国、美国和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是伴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主制度而产生的。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除序言外,共7章,60条。

共同纲领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方面的基本政策,在1954年前发挥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除序言外,共4章,106条。

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制定,规定比较完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新宪法,这部宪法除序言外,共4章,仅30条。

1975年宪法是在极“左”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带有强烈的文革痕迹,条文过于简略和粗糙,规范性、逻辑性都很差。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又通过了一部新宪法,除序言外,共4章,60条。

1978年宪法体现了拨乱反正的努力,改正了许多1975年宪法的错误,但从总体上说,由于这部宪法是在文革结束后不久制定的,仍然体现了“左”的思维和文革的残余,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国家的需要。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全国人大又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对这部宪法进行了修正,共31条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序言和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组成,共13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及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是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学笔记大全

宪法学笔记大全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一、宪法的定义古代中外典籍和立法中所称的宪法,均指一般的法律和典章制度,且多含刑法之意,或者是指法律的公布。

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并取得国家政权后产生的,是规定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基本原则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是反映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二、宪法的法律特征1.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着一个国家有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一些根本、重大的问题。

包括国家性质、政治制度、国家结构形式、社会经济文化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的组织系统、职责权限、工作原则和制度。

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包括两层含义:(1)宪法在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处在最高地位,与普通法律相比较,其效力最高。

(2)宪法是一国之内所有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也是人们进行各项活动的依据和基础。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较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严格的程序是为了确保宪法的相对稳定性,以维护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宪法的实质宪法是阶级斗争中各种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表现,也可以说宪法是现实政治的反映。

1.从宪法产生的过程来看,它以阶级斗争为先导,经过了阶级斗争之后由取得胜利并掌握政权的阶级来制定。

2.从宪法的内容来看,它是阶级斗争胜利成果的记载和总结。

3.从宪法的发展变化来看,它是随着各个时期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四、宪法的分类1.宪法的形式分类(1)按宪法是否具有统一书面文字形式为标准,可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2)宪法的修改是否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为标准,可分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3)按制定宪法的主体不同为标准,分为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2.宪法的实质分类马克思主义宪法学者运用阶级分析的分法对宪法所作的科学分类,即以宪法的阶级本质为标准,将世界各国的宪法分为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两大类。

《宪法》学习心得笔记

《宪法》学习心得笔记

《宪法》学习心得笔记;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 从中央政治局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到《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从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这次宪法修改,始终贯穿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精神和原则,是我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的生动实践,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生动体现。

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和历史担当。

; 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必须体现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进步,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

通过修改宪法及时把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

回顾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都离不开宪法的全面有效实施,离不开全社会对宪法精神的尊崇。

任务在手,责任在肩,学习宪法、尊崇宪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才能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国家根本法作用,让宪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这次宪法修改共有十一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宪法确认并进入新时代,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宪法保障;宪法赋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法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确立了新时代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领导写入宪法正文,与宪法序言阐明的“四项基本原则”形成呼应,使我国国体的性质更加鲜明,有利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

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笔记

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笔记

一、宪法概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全体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

自1954年颁布以来,我国宪法历经四次修订,分别于1982年、1988年、1993年、2004年进行了四次修正。

2023年,我国宪法迎来了新的修订,以下是关于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一些笔记。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1. 人民主权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 社会主义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3. 法治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4. 民主集中制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三、宪法的主要内容1. 国家制度(1)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家机构: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

2.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秘密受法律保护;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

(2)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照法律纳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法》学习笔记第一部分:乡土社会的本质第一章乡土本色内容概述:我们常说乡下人“土”,排除这个字的情感因素,“土”字本身却道出了乡土社会的本质。

乡下人以种地为生,生于斯长于斯,土的内涵即为不流动。

不流动在人与人之间的表现就是空间上的隔离,而隔离的单位是村落,即乡土社会中农民是聚村而居的。

聚村而居的后果有二:一是对人熟悉,即乡土社会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这就决定了乡土社会是礼俗社会而非法理社会;二是对事熟悉,即在这个缺少变迁的社会里,不需要抽象的普遍概念,人们只需要依据经验在个别的情况下了解事情即可。

第二章论文字下乡内容概述:乡下人在城市人眼中是“愚”的,直接原因是乡下人多文盲。

因此要推行文字下乡。

但文字对于乡土社会自身来说真的必要吗?这就要讨论文字的作用了。

语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象征体系,文字更是。

语义经过多次象征体系的转换可能会歪曲或不准确,在人与人无法直接接触的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才需要文字来传递信息。

而乡土社会如前所述,是一个熟悉的社会,人与人是面对面接触。

由于彼此熟悉,有时即使不通过语言,也能很好的传情达意。

于是有、“闻步识人”的说法。

在这样的场景下,就更不需要依托了“眉目传情”文字作为桥梁了。

因此文盲并非因为“愚”,而是因为乡土社会的本质。

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内容概述:文字的发生是因为时间和空间上的阻隔。

上一章着眼于空间维度,即阐述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的”社会,因此不需要文字;本章着眼于时间格局。

时间格局有两方面内涵:一是个人的今昔之隔,指个人一生中不断学习的过程需要记忆来连接今昔之经验;二是社会的时代之隔,指社会共同创造集体记忆和文化经验并将之延续下去。

只有当生活发生变化时,感到记忆不够时,才需要借用外在的工具即文字,否则口口相传的语言已经足以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求。

而乡土社会的特点正是“不流动”——生活形态定型,缺乏变化,因此从时间格局来看,乡土社会也没有文字的需求。

第二部分:差序格局第四章差序格局内容概述:我们常说乡下人“私”,但私的问题其实是群自、人我如何划分的问题,因此这一章即讨论社会结构的格局。

西洋社会是团体格局——如同一捆捆的柴,即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定的团体,团体有明确的界限和层次组织,丝毫不乱。

在这种公和私有明确的界限的格局下就产生了个人主义以及平等观念和宪法观念。

与此相对的,乡土社会是差序格局——如同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中心是自己。

在这样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差序格局下就产生了自我主义,人和人之间讲交情而不计较权利与义务。

第五章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内容概述: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

团体格局中的道德观念是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团体的象征产生了“神”,即宗教观念;而神的代理者在现实中也就是团体的代理者,有代理者就会要求代理者保证人人平等的原则,也就产生了道德中权利和宪法的观念。

与此相对,差序格局中的道德观念的出发点是自己,我们常说“克,正体现了这种以己为中心的道德理念。

推己及人,己复礼”、“修身为本”每一种以自己为中心的私人联系都被一种道德要素维系着,比如:自己与亲属的道德联系是孝悌;自己与朋友的联系是忠义……因此说乡土社会中的道德是维系着私人的道德。

第三部分:家族及两性关系第六章家族内容概述:本章主要用结构的眼光去分析中国与西洋的“家”。

在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中,家庭是沿着父系延伸的,从而形成了氏族,其主要功能是作为事业组织。

因此乡土社会中家庭的主轴在父子之间,这就可以解释家谱、家法的传统,并且可以用于理解夫妻疏离、两性间感情矜待和保留的原因——生育在这里是次要的,要为家族事业让步,事业就要求纪律,而纪律排斥私情。

而在西洋社会,家庭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生育抚育组织,因此主轴在夫妇之间,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

第七章男女有别内容概述:“感情定向”是指一个人发展他感情的方向。

感情定向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响。

在这里,作者引用《西方陆沉论》中提出的两种文化观来理解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在感情定向的区别。

乡土社会是亚普罗式,即相信存在先置的秩序,人只需要维持。

乡土社会中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无距离,了解彼此很容易,唯一的阻碍是性别。

现代社会是浮士德式,即相信冲突是存在的基础,生命在于不断冲破阻碍的过程。

浮士德式文化观倾向于不断求同,“恋爱是一场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但这个企图没有实用性,是在过程中创造生命意义,其结果是必定失败,而且不利于社会事业的稳定发展。

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感情的激动引起破坏和创造,感情的淡漠带来稳定。

因此追求稳定的乡土社会中,两性关系这一可能造成破坏性的因素必须要被遏制,因此有了“男女有别”——认定男女不必求同,不必了解彼此或追求心灵上的接洽。

这种原则就导致在乡土社会家族代替了家庭,同性为主,异性为辅。

同时也可以解释中国传统的实用精神和现世色彩——对天国没有兴趣,只关心切身生活。

第四部分:礼治秩序与权力结构第八章礼治秩序内容概述:与现代社会追求法治不同,乡土社会是“礼治”的。

礼是一种行为规范,这一点上与法相同。

但区别在于:法的维持力量在国家(或部落)权力,而礼的维持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而是传统。

任何社会都有文化、传统,但乡土社会传统的效用更大,这是因为乡土社会时间和空间上不流动的特性,即一代人的经验代代适用,。

因此“言必尧舜”相比之下,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传统的效力是很小的——这很好理解,因为现代社会的变化太过于迅速,“传统”不会代代适用,因此很快会被摒弃。

,这一点与法律和道德都“礼”是通过教化使人主动服从甚至“好礼”不同。

法律和道德约束下的现代公民使被动的,但“礼教”下的乡土社会中的成员们却是主动的。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

第九章无讼内容概述:本章解释为什么乡土社会追求“无讼”。

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是对规矩的服膺,理想状态是每个人自觉发自内心的认同和遵守,内化为良心和习惯,不必有外在监督。

因此乡土中的调解实际是一种教化。

在乡土社会中,最理想的维持秩序的手段也是教化而非打官司。

反观现代社会,现代社会的目的并非教化,而是厘定和保护权利。

而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间产生了很特殊的副作用,它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却未能建立起有效的法治秩序。

法治秩序的建立还需要社会结构与思想观念上的改革。

第十章无为政治内容概述:传统对权力的看法有两种:一是建立在社会冲突之上的的“横暴权力”,这种权力以阶级斗争为特点;二是建立在社会合作之上的“同意权力”,这种权力以监督权利与义务与维持契约为特点。

现实中的权力通常是以上两种权力的混合。

而作者认为这两种权力在实际行使至基层的过程中,由于乡土社会自身农业社会的社会性质和小农经济的经济特点,会遇到诸多阻力,从而在历史的选择中形成了“无为政治”的模式。

第十一章长老统治内容概述:如上一章所述,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并不能完全解释中国乡土权力。

横暴权力在乡土所受到的事实上的限制产生了“无为政治”,但也并未表现为民主政治,这是中国基层政治性质的一个谜。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作者提出了第三种权力——发生于社会继替的过程中教化式的权力——长老权力(家长式统治)。

教化式的权力在亲子关系里表现得最明显,但不限于此,凡是文化性、非政治性的强制都包含这种权力。

这种权力在人与人之间的体现就是注重长幼秩序,所谓“三人行,。

在政治中,我们可以从儒家的政治思想中看到这必有我师”、“出则悌”种权力的痕迹:“为政以德”、“为民父母”的政治理想。

总的来看,乡土社会很难用民主不民主来衡量,“长老统治”应该是最合适的形容了。

第五部分:乡土社会的变迁第十二章血缘和地缘内容概述:缺乏变动的社会,会用生育产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这样的社会就是血缘社会。

最原始的社区是血缘与地缘结合的。

地缘是血缘的“空间投影”,所谓“生于斯,长于斯”。

就算人口增多需要扩张,迁移的新地方与原来也有血缘关系,且人常常通过起原来的名字来否认空间的分离。

血缘社会中是无商业的,只有人情往来,商业在血缘之外发展。

因此虽然血缘社会中外人很难融入,但这些人无血缘的特点却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职业——钱上的往来。

也就是说,外来人正好成为了商业的媒介。

现代社会从商业里发展出了地缘的社会关系。

如果说血缘是身份社会,那么地缘就是契约社会。

契约社会也就带来了权利与义务的意识,以及法律。

从血缘社会到地缘社会,也因此是从乡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社会性质的转变。

第十三章名实的分离内容概述:在之前的讨论中,乡土社会都被认为是不流动的社会,但是事实上不存在完全没有变化的社会。

因此这一章讨论乡土社会在速率很慢的变动中所形成的变动方式。

首先作者提出了在社会冲突中产生的横暴权力、社会合作中产生的同意权力和第十一章提出的社会继替中产生的长老权力以外的第四种权力——时势权力。

时势权力是指在剧烈的社会变动中,人民常常需要一个“英雄”来领导他们适应新的形势。

但是时势权力只会发生在变化十分剧烈的社会中,而乡土社会变化很慢,所谓“三年无改於父之道”,这样的社会是不会出现时势权力的,或者说是不出英雄的。

但乡土社会在速率很慢的社会变迁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方式,那就是名实的分离——表面上绝对承认长老统治下沿袭下来的传统,实质里由社会变迁的需要改变其内容,却用巧妙的注解适当的“歪曲”愿义,这就造成了乡土社会中名与实的分离。

第十四章从欲望到需要内容概述:在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那就是。

“从欲望到需要”如果说这里的“欲望”代表的是吃饭时对味道的追求,那么“需要”就代表对营养的追求。

从欲望到需要的转变实际上可以用社会学在十九世纪发展的结构功能主义流派来理解,也就是认为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而社会中每一个人的行为都为了维持社会的完整功能。

这与乡土社会中由欲望领导的自然状态的社会结构完全不同。

乡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过程中从欲望到需要的变化,实际也是从自由到计划、从感性到理性、从经验到科学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