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法》学习笔记

第一部分:乡土社会的本质

第一章乡土本色

内容概述:

我们常说乡下人“土”,排除这个字的情感因素,“土”字本身却道出了乡土社会的本质。

乡下人以种地为生,生于斯长于斯,土的内涵即为不流动。不流

动在人与人之间的表现就是空间上的隔离,而隔离的单位是村落,即乡土社会中农民是聚村而居的。

聚村而居的后果有二:一是对人熟悉,即乡土社会是一个没有陌

生人的社会,这就决定了乡土社会是礼俗社会而非法理社会;二是对事熟悉,即在这个缺少变迁的社会里,不需要抽象的普遍概念,人们

只需要依据经验在个别的情况下了解事情即可。

第二章论文字下乡

内容概述:

乡下人在城市人眼中是“愚”的,直接原因是乡下人多文盲。因此

要推行文字下乡。但文字对于乡土社会自身来说真的必要吗?这就要

讨论文字的作用了。

语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象征体系,文字更是。语义经过多次象征

体系的转换可能会歪曲或不准确,在人与人无法直接接触的不得已的

情况下,我们才需要文字来传递信息。

而乡土社会如前所述,是一个熟悉的社会,人与人是面对面接触。

由于彼此熟悉,有时即使不通过语言,也能很好的传情达意。于是有

、“闻步识人”的说法。在这样的场景下,就更不需要依托了“眉目传情”

文字作为桥梁了。因此文盲并非因为“愚”,而是因为乡土社会的本质。

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

内容概述:

文字的发生是因为时间和空间上的阻隔。

上一章着眼于空间维度,即阐述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的”社会,因

此不需要文字;本章着眼于时间格局。

时间格局有两方面内涵:一是个人的今昔之隔,指个人一生中不

断学习的过程需要记忆来连接今昔之经验;二是社会的时代之隔,指

社会共同创造集体记忆和文化经验并将之延续下去。

只有当生活发生变化时,感到记忆不够时,才需要借用外在的工

具即文字,否则口口相传的语言已经足以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求。而

乡土社会的特点正是“不流动”——生活形态定型,缺乏变化,因此从

时间格局来看,乡土社会也没有文字的需求。

第二部分:差序格局

第四章差序格局

内容概述:

我们常说乡下人“私”,但私的问题其实是群自、人我如何划分的

问题,因此这一章即讨论社会结构的格局。

西洋社会是团体格局——如同一捆捆的柴,即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定的团体,团体有明确的界限和层次组织,丝毫不乱。在这种公和

私有明确的界限的格局下就产生了个人主义以及平等观念和宪法观

念。

与此相对的,乡土社会是差序格局——如同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中心是自己。在这样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差序格局下就产生了自我主义,人和人之间讲交情而不计较权利与义务。

第五章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内容概述:

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

团体格局中的道德观念是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团体

的象征产生了“神”,即宗教观念;而神的代理者在现实中也就是团体

的代理者,有代理者就会要求代理者保证人人平等的原则,也就产生了道德中权利和宪法的观念。

与此相对,差序格局中的道德观念的出发点是自己,我们常说“克

,正体现了这种以己为中心的道德理念。推己及人,己复礼”、“修身为本”

每一种以自己为中心的私人联系都被一种道德要素维系着,比如:自己与亲属的道德联系是孝悌;自己与朋友的联系是忠义……因此说乡

土社会中的道德是维系着私人的道德。

第三部分:家族及两性关系

第六章家族

内容概述:

本章主要用结构的眼光去分析中国与西洋的“家”。

在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中,家庭是沿着父系延伸的,从而形成了氏族,其主要功能是作为事业组织。因此乡土社会中家庭的主轴在父子之间,这就可以解释家谱、家法的传统,并且可以用于理解夫妻疏离、两性间感情矜待和保留的原因——生育在这里是次要的,要为家族事业让步,事业就要求纪律,而纪律排斥私情。

而在西洋社会,家庭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生育抚育组织,因此主轴在夫妇之间,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

第七章男女有别

内容概述:

“感情定向”是指一个人发展他感情的方向。

感情定向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响。在这里,作者引用《西方

陆沉论》中提出的两种文化观来理解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在感情定向

的区别。

乡土社会是亚普罗式,即相信存在先置的秩序,人只需要维持。

乡土社会中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无距离,了解彼此很容易,唯一的阻碍是性别。

现代社会是浮士德式,即相信冲突是存在的基础,生命在于不断

冲破阻碍的过程。浮士德式文化观倾向于不断求同,“恋爱是一场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但这个企图没有实用性,是在过程中创造生命

意义,其结果是必定失败,而且不利于社会事业的稳定发展。

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感情的激动引起破坏和创造,感情的淡漠

带来稳定。因此追求稳定的乡土社会中,两性关系这一可能造成破坏

性的因素必须要被遏制,因此有了“男女有别”——认定男女不必求同,不必了解彼此或追求心灵上的接洽。

这种原则就导致在乡土社会家族代替了家庭,同性为主,异性为辅。同时也可以解释中国传统的实用精神和现世色彩——对天国没有

兴趣,只关心切身生活。

第四部分:礼治秩序与权力结构

第八章礼治秩序

内容概述:

与现代社会追求法治不同,乡土社会是“礼治”的。

礼是一种行为规范,这一点上与法相同。但区别在于:法的维持

力量在国家(或部落)权力,而礼的维持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而

是传统。

任何社会都有文化、传统,但乡土社会传统的效用更大,这是因

为乡土社会时间和空间上不流动的特性,即一代人的经验代代适用,

因此“言必尧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