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5篇)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60aa6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4.png)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5篇)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篇1)提起中国近代史,似乎就是说中国落后挨西方列强打的一部屈辱史。
可是看过这本书以后,感觉有很多观点被刷新了。
首先,洋人的动机原先并非一开始就是以政治颠覆的诉求为先,而是想来做生意的。
是中国先不给予洋人以平等地位,洋人才要用炮舰来求得这个“平等”,最终反而是占了优势,中国变成不平等的殖民之所了。
其次,中国方面并不是一向被压着打的,中间其实是有很多次没有让洋人占到便宜,很多历史教材上斥为卖国的旧官僚表现出来的强大学习本事和执政水平令人动容,而另一些所谓的民族英雄其实不仅仅思想守旧,客观上也让国家付出沉重代价。
再次,中国民众始终未能得到唤起和组织,成为国内斗争和国际争端的一再牺牲品,甚为可惜可叹,他们在所有的权贵眼里都可是是随时可供消费的数字而已。
上层的一切,看似一边倒,看似结果可期,其实都有研究、有较量、有逻辑,只可是中国方面始终没有十分准备好,吃亏面大些,但并不能说没有努力过。
本书的史料很精当,举了很多奏折和批文的原文,还有不少英国方面的文献。
作者功底深厚,不仅仅解其总意,并且注意字句选用的细节,推导出双方博弈的心理活动,以及当事人在其本国和谈判对手之间的周旋的余地。
这样读史,才是能还原历史的全貌,并留给读者足够的空间自我独立得出可能和书本上不一样的结论,而非只说林则徐销烟好、李鸿章签马关坏。
销烟到底是不是当时博弈的最好手段?马关条约是不是已用尽谈判的空间?中国看重的是什么,英国看重的是什么?这些问题如果不分析,不回答,结论自然也是站不住脚的。
只愿锁国自大的历史杯具不要再重演,因为我们都是百姓,出了事情大抵是要被牺牲的那群人。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篇2)我实在没有想到,蒋廷黻的这本《中国近代史》会这样单薄,篇幅会这样短小。
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惊异,是因为其书名与篇幅长短呈现出的奇异的负相关。
中国近代史——这个范畴如此宏大又如此狭窄,它覆盖着中国最屈辱和辛酸的百年记忆,尽管在中华五千年的浩荡长河中,犹如浮光掠影。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52fd41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7.png)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关于《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关于《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11840年随着广东珠江口的英国舰队一声炮响,中国近代的黑暗历史正式拉开帷幕。
由于当时的中国闭关自守,与世界隔绝,没有先进的武器,而且清政府好大喜功,腐朽愚昧,使得英国的入侵者势如破竹,直攻入南京。
终究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第1个不同等条约-南京条约。
作为弱者,我们需要赔偿其2100万白银,割香港,开放数处通商口岸。
英国得了便宜,美法两国竟然要挟中国签订同样条约。
可当时的清政府眼光短浅,不重用剿夷派大臣,以致英法等国不断压榨我国收益,收割我国土地这些条件都给中国人民带来蛮横和屈辱。
1856年英法等国不满于既得利益,发动了第2次鸦片战争,古老的落后的防备被入侵者的坚船利炮如摧枯拉朽般毁灭,并与多个国家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血的教训告知我们落后就会挨打!清政府终于肯吸取外国的科技文化成绩。
可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20年时光,就这样白白的浪费了!中国也因此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特别是沙俄,掠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里的领土。
外国入侵权势的扩大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书中写道,中国历史还有一个循环套“每朝的开国君主及元勋,大部分起自民间自奉极薄,心中的奢侈标准是极低的,而且比较能体恤民间的疾苦,办事宜比较认真,这是内政昌明、立志澄清的时期。
后来,渐渐的.统治阶级的愿望提高,奢侈标准随之提高,因此官吏的贪污一大大的上进。
”所以我认为每到了天下太平已久,人口增加很多民生痛楚的时候,官吏加多,每个官吏的贪污更加厉害,人民所受的压榨也更加严重。
而清朝嘉庆年间正是到了这个循环套的最低点,此时清政府连革除内患都不急,又何谈抗击西方入侵权势呢,所以西方权势入侵起始的时候,正是我们抗击气力薄弱之机,因此中华民族在近代遇到的难关是双重的。
读完中国近代史,我的心中有自豪,有不甘,有憎恨,有无奈,慨叹于1840年起这段灾害沉重而屈辱的历史,这段饱受欺凌和入侵的历史。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以史为鉴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以史为鉴](https://img.taocdn.com/s3/m/04f5623deff9aef8941e06f8.png)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以史为鉴以史为鉴——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筱琨小言对于中国近代史,上学的时候是最不喜欢学的,现在却越发感兴趣。
上学时我一直喜欢历史,当时是觉得历史故事很有意思,现在可能是因为我喜欢在过去发生的事情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
时间流逝,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事情发生,但是故事的脉络和演进却是相似的。
对过去了解的越深刻,越能在现实中拨开迷雾,看清方向。
最近看的这本《中国近代史》,是蒋廷黻先生最有名的著作。
对于蒋廷黻,之前并不了解。
这个复杂的字也是查字典之后才知道的。
看书之前简单地看过他的介绍,知道他是由学术转入政治,并且担任过国民政府的外交“大使”。
现在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很多论据和观点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本书很短,大概五万字,分为四章:《剿夷与抚夷》、《洪秀全与曾国藩》、《自强及其失败》、《瓜分及民族之复兴》,讲述了从鸦片战争前夕一直到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这近100年的中国历史,讲解并剖析了为什么中国会遭受列强入侵以及在100年间中国谋求复兴并失败的教训。
这些教训一直到今天都对我们有教育意义,并值得我们去反思。
书中有几个重要的观点,介绍如下:1、中国能否实“近代化”是华民族复兴的关键。
如果能,那前途是光明的;如果不能,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考虑到本书成书于1938年,当时所指的近代化是机械化和工业化。
我们都知道,清末中国走向衰落最主要的原因是闭关锁国和盲目自信。
在缺乏对西方世界的了解下,仍然以天朝自居,对于西方国家的发展始终没有真正予以重视和关注。
即便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也没有励精图治,开始维新改革,而是等又过了20多年,光绪年间,才开始反思。
但是最好的20年窗口已经过去了,丧失了20年的宝贵光阴。
如果能把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那近代化历史比日本还要早二十年。
2、中国的外交政策就是“剿夷与抚夷”的循环往复。
自从西方国家进入到我国通商之后,不论后续是主动通商还是被动通商,在中国的外交领域永远都是“剿夷与抚夷”的争斗,剿夷势力强大,那我们就主战;抚夷势力大了,那我们就主和。
《近代史》读后感(5篇)
![《近代史》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81466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3.png)
《近代史》读后感(5篇)第一篇:《近代史》读后感《近代史》读后感导语:“东西方落后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交往方式的落后”,东方与西方如“隔雾看花,神秘奇异”的形象描述。
文中有很多作者历史经验的总结,总时时给人以深思和启迪,读了此书之后,让我不仅在知识体系上有所提高,在理论方面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近代史读后感假如我有一根魔杖读完这四本书,我想,如果我也有一根魔杖,那该有多么好!我要用我那神奇的魔杖,为人类造福!现在,我们的地球上战乱很多。
比如“中东战争”“911事件”等等。
那些无辜的老百姓们沦为难民,东躲西藏,饥一顿,饱一顿,真是可怜。
这时,我的魔杖就要大显身手了!我轻轻一挥,和平的花朵就洒满了全球。
世界上再也没有战乱了,多好!如今,地球上生态环境正在破坏,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那些灾害,不但毁了人们的房屋、田地,还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痛苦。
这时,我一挥魔杖,随着一道金色光闪过,世界上每个角落都会变得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那样美丽,多好!假如我有一根魔杖,我会用来造福于人类。
其实,我读完这四本书后,最大的体会就是书中由始至终呼唤和平、真情、勇敢和爱。
它不光是一本单纯的儿童小说,其中也包含了很深的哲理性,如神奇的厄里斯魔镜和冥想盆。
只要认真品味,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哲理和感人至深之处。
近代史读后感只有纵观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9年的中国近代史,才会真正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正含意。
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大清帝国,带给中华民族东方雄狮的是:“东亚病夫”的耻辱、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惨剧、割地赔款的无奈;“三民主义”赶走了一个大清帝国的皇帝,带给中华民族的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将中国最终引向了蒋家王朝的独裁统治。
是中国共产党引领着中国人民,从广东到武汉,从南昌到井冈山,从瑞金到陕北,从瓦窑堡到北京,南征北战,纵横决荡,扫荡了土豪劣绅,驱逐了日美敌寇,覆灭了蒋家王朝,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中华民族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27cdc40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e.png)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中国近代史读后感(通用31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1怀着崇敬的心态拜读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
读完之后颇有所得。
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
近代化对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它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中却又是一个缓慢和曲折的历程。
蒋廷黻不可能找出为何如此缓慢和曲折的社会根源,但他却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惰性。
他说:“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这个话颇有分量。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在鸦片战争震撼的当初迅速走上维新抑或革命之路呢?本书以恭亲王奕訢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即百日维新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公式化方案……然而这些方案最终都挫败了。
于是本书提出自我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理解西洋文化不可。
”“全盘西化”口号为胡适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对西方文化都不预设任何的人为限制。
或许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个年代我们确实应为他们的勇气所折服!此外:本书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
只是在范文澜、胡绳等人的近代史研究开展之后,这个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识形态要求必定中国近代史的所谓“新的学术传统”所代替。
这本书不仅仅奠定了蒋氏在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并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冲击的学人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之前途命运的独特理解。
大师之作,言简意赅,薄薄的小册子将中国近代史讲述的清晰明了。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5篇(优秀版)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5篇(优秀版)](https://img.taocdn.com/s3/m/4510480ef111f18583d05ae7.png)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一):近现代史学习心得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此刻来到了大学,怎样还要学啊?而且资料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剩余。
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此刻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必须有人能回答得上来。
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
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
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样用心。
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
此刻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
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好处。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
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必须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落后就要挨打。
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
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
虽然我们此刻已经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范文_中国近代史学习心得体会(3篇)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范文_中国近代史学习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2a5602192e45361066f52b.png)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范文_中国近代史学习心得体会(3篇)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范文(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惨痛、耻辱的历史,是一部悲壮的历史,更是一部彻底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历史。
学习中国近代史,作为中华民族的任何子孙都是义不容辞的,特别是当代大学生,越是生活在和平稳定、物资充足、无忧无虑的环境下越要了解一百多年前那改变我中国的历史。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毛泽东也讲过:历史是值得注意的。
只有认真学习近代史、了解中国的荣辱史,我们才能做到以古为镜、知古监今,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色会。
而作为理工科我,本身人文知识比较薄弱,于此我有什么理由不去认真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呢?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由独立逐渐变成半殖民地、有封建逐步成为半封建的国家。
清朝以前,中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小农经济、男耕女织、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状态下,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处于世界的巅峰。
因此,到了清朝,当朝统治者以此为傲,自恃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可以自给自足,无需与外国进行经济贸易、藐视世界抵制,抵制西方工业和科学,并将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门紧紧关闭。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尽显衰相,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带来的危机逐一爆发。
毛泽东曾说过,落后就要挨打!由于中国的糜烂、腐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狂潮席卷中国,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格局。
当时中国在外国人看来是一个富饶的古老神国,遍地是宝却不能收藏、没能力保护的国家,西方力强对中国虎视眈眈,为打开中国对海外市场,1840年鸦片战争终于爆发。
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犹如才狼虎豹一般入侵我中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首的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强迫清朝政府签下了中国近代史的首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味赔款求和,西方大大小小的国家争先入侵中国,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0ddfb366af1ffc4ffe47acf0.png)
读书报告——读《中国近代史》有感因为这本书不厚,便一口气把它读完了。
最大的感触就是与高中历史课上所涉及的历史知识有很大出入,不管是时间的陈述还是评论事物的眼光和深度。
就拿甲午战争来说,历史课本上只告诉我们发生事件的时间地点,并宣告自强运动的彻底失败。
而蒋廷黻先生把事件的始末告诉了我们,让我现在才知道为何会发动甲午战争,是由于我国和日本在高丽问题上产生了纠纷,日本想要占领高丽进一步实现自己领土的扩张,而中国看出日本的野心想要阻挠,便引发了甲午战争。
而战争的失败的原因,究其根本不是器械的落后,而是技术的落后。
所以我对本书的第三章《自强及其失败》有浓厚兴趣,并经过研读之后在此提出自己的观点。
自强运动的提出和实行,是有远见的士大夫,如李鸿章深刻认识到中国虽在18世纪处于优越地位,但是西方列强在19世纪进行了改革,专制君主制变成了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更使西方列强的生产机械化。
而此时的中国还是夜郎自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不知改革。
直到英法联军叩开了中国的大门,才知道本国的落后,才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
这是对中国进步,拥有现代化的文化一个巨大的突破,但为何最终会失败呢?我总结了有一下几点:1.封建思想不但在统治者士大夫身上根深蒂固,在民众身上也是无法动摇的。
2.自强运动的倡导者,自身束缚于旧文化中,使得没有真正懂得西方文化,并且不懂得正确用人。
3.时代的束缚,小人的谗言,使得自强运动无法真正展开。
4.自强运动期间,日本,俄国,西方列强因为想领土扩张的原因频频干涉中国,越南和新疆的动荡,使中国损兵折将。
接下来,我就细细分析这4点。
-。
从英法联军身上,恭亲王和文祥得到了三种教训:西洋的军器和练兵远在我们之上;西洋人愿意我们购买兵器并愿意教给我们练兵之法;西洋人并不是先前所传的狼子野心,不守信用。
而且曾国、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也认识到只有学习先进的科学机械才能生存,并且倡导派学生出国留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于是,自强运动便顺利成章的开展了。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通用6篇)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f4959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8.png)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1我读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很多,其中,认识了很多重要人物。
翁同和: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
向光绪帝引荐康有为,维新变法时期支持光绪帝进行改革,后被慈禧罢黜归家。
其主要著作有《翁同和日记》。
是一部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研究清末历史的著作。
翁氏家族的藏书在学界也是值得一提的,大概就在前几年被上海图书馆(貌似)购得。
这些历史人物,深深的记在了我的心里,他们的好,我都记住了。
我要像李鸿章那样,为中国的未来做奉献,书上说: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军陵时,更折服了美国人,他们是这样描述的:……他站直了身体,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别了。
”他的思绪回到了17年前与格兰特将军会面时的场面,当时他们相谈融洽,因为他与将军一样都曾经为了拯救祖国而久历沙场。
——李鸿章在美国所受到的接待的规格、礼遇和受欢迎的程度,是后来访过美的中国领导人等人无一能望其项背的。
而李鸿章对美国人的友善和所搏得的美国人的好感,终于在后来八国联军事件的谈判中得到了回报。
这本书对我的收益非凡,从中了解了很多近代时期的历史故事。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2终于读完了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
这套灰不溜秋的书,分上下册。
当然,我看的是后浪出版社的。
作者写下了1600-2000年间,中国从泱泱大国沦为半殖民地,走向灭国的边缘,而今,又回到泛泛之辈,里的重大事件。
全书1083页,以一个外国人的视野来看中国发生的一切。
作者睿智,客观,逻辑的思维,笑看过去,俨然一本通鉴。
舞台上,依然还是只有几个人,围绕着权力中心,着你死我活的较量,重复着王始帝国的故事。
常拿凹面镜看自己,显得自己巨牛无比。
拿凸面镜看别人,大象在眼里也成了蚂蚁。
我只想找面平面镜,还原真实的自我。
一部中国近代史,一部近代中国人们的苦难血泪史。
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bea661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1.png)
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精选篇1)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迁至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
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构成到瓦解的历史。
它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这本书的作者是蒋廷黼。
他是个很厉害的人物,为什么呢?他出生于1895年,也就是说,他写的都是他身边发生的事情。
这就厉害了,他领悟了许多我们过了这么久可能还没有领悟到的道理,那他真是太伟大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生生的被他变成了“当局者清,旁观者迷”。
所以这是我十分敬佩他的其中一点。
他写的书十分有逻辑,并且感觉思维既贴近当时那个时代,又超出了那个时代。
我跟我父母讨论了一下这本书,虽然我读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很深刻的体会,可是我父母却说这本书写的很好。
我询问了他们原因,他们以前受过的教育都是:从一个角度评判整个历史,相对来说,角度比较单一。
那里面并没有否认他们是英雄,而是客观的给予他们一个正确的评价。
就比如林则徐:老式教育是,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这本书里写的是,苛刻的,不考会虑大局的。
可是他自我意识到了,可是人民却陷下去了。
那为什么我的父母觉得这本书很好,可是我的感觉却不深呢?这是因为“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正是因为此书写的与他们学的不一样,他们才有深刻的体会。
可是我们从小就受到这种良好的教育,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此书出版与中国华侨出版社,利用政治学和历史学结合所写,新华书店经销,字数188千字,特点是精炼油和经典,19年5月第13次印刷。
这本书受人追捧,也值得读好多遍!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精选篇2)一提到中国近代史,不明白大家是怎样想的,反正我就感觉到了两个字:可恶。
《中国近代史》钱穆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钱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031cc8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d.png)
《中国近代史》钱穆读后感
今天,我读完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心里有好多话想说哦。
书里的钱穆爷爷说了很多中国从古到近代的故事,真是好有趣呀!
钱穆爷爷告诉我,中国以前有很多厉害的皇帝,他们管理着大大的国家。
可是呀,后来国家变得好像不太顺利,很多外国的强大国家来了,弄得大家都很乱。
有一次,外国的船开到了中国,大家都吓坏了,说“哎呀,怎么办呀?”。
我也想象了很多画面,好像那些大船真的开过来了,咚咚的声音还在我耳边响着,吓得我都想跑。
但是呀,钱穆爷爷还说了很多英雄的故事,有的勇敢的人站出来,大家一起反抗,一起努力让国家变得更强大。
看完这些故事,我心里觉得有点难过,也有点开心,因为虽然历史有好多困难,但大家一直没有放弃,总是努力着。
我觉得呀,钱穆爷爷的书虽然有点难懂,但也很有意思。
下次我想再读一遍,看看能不能懂更多呢!
—— 1 —1 —。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31df71731126edb6f1a103f.png)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篇一:近代史心得体会】学习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通过本学期对近代史的学习,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现在的新中国,我国过经历了无数的曲折和艰辛历程,才能成为现在的泱泱大国,树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然而从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没有经历风雨也就没有彩虹,没有曾经那个多磨多难的沧桑的中国,也就没有现在的这个繁华安定的新中国??然而华夏民族是怎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呢?又是怎么成为一个被压迫的民族的呢?又是如何从满目疮痍中走出来的呢?这就要我们从1840年6月开始说起了,英国以武力侵略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英国侵略军烧杀抢掠,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
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次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南京条约》的附件。
鸦片战争刚刚结束,美法两国以武力威胁下,迫使清政府分别和他们签定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耗费大量军费,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
此后,洪秀全领导的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了。
1853年,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还派了两支人马分头北伐和西征。
后来,湘军疯狂反扑,太平军连连失利。
1855年,石达开指挥西征军大败湘军,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大平天国军事上取得很大胜利的时候,领导人之间,发生了尖锐的内部战争。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
7月,湘军冲入天京城内,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了。
太平天国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精选5篇)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b52b3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6.png)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精选5篇)第一篇:读中国近代史有感-读中国近现代史有感上个星期结束了中国近代史的课程。
中国近代史这门课,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首先,老师讲课生动形象,能够结合当今社会的形势加以分析,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让我们感的轻松自在。
与此同时,老师在授课期间还教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
从此我对近代史的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老师在第一节课的时候详细的介绍了晚清政府在鸦片战争期间所受的屈辱。
自从1840年,英国人利用鸦片和炮舰打开中国大门后,各国侵略者纷至沓来,发动了一次比一次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如鸦片战争、第二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用武力强迫腐败没落的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野蛮和疯狂的劫掠。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一步一步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面临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机,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中,面临着即将要灭亡的灾难。
在圆明园的灾难里,我看着一批又一批的珍贵的珠宝书画被强盗拿走的时候,我觉得真的很痛心。
拿走的拿走,烧毁的烧毁,此时此刻,中国人民的尊严收到了极大的伤害。
在签订了《南京条约》以后,我们又被小日本弄得团团转。
一个大国竟然被一个小国打败,证实了我国的实力确实跟不上其他国家,也暴露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带来了很大的弊端。
为了拯救国家,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一批洋务派开展了一个浩浩荡荡的“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
听到老师讲到洋务运动,我的内心感觉到洋务运动是一个救亡图存的运动,他们是为了解决落后的生产技术,努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这个转折点的到来是来之不易的。
因为清朝一直是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很少与西方进行学习交流。
这个洋务运动虽然最后取得的成就不是很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产生很大的影响。
洋务运动之后,诞生了维新运动。
康有为和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光绪帝维新变法。
读到这里,我深深的感慨道: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啊,读书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范文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052970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e.png)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范文作为一名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我虽然没有读书的能力,但我可以通过吸收大量的历史知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
中国近代史是一个曲折复杂、充满烽火岁月的时代。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状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北洋政府、国共合作和内战等一系列历史事件,最终在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后结束了这个时代。
阅读《中国近代史》这本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近代史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书中详细介绍了一系列历史事件和人物,包括洋务运动的兴衰、戊戌维新的失败、辛亥革命的政治过渡、袁世凯的称帝和民主革命的兴起、国共合作和生死狙击、内战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等等。
从中不难发现,中国近代史的曲折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不可分。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不断的战争,让中国成为了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
中国人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向往和模仿,导致了一系列的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运动不仅没有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反而让中国更加陷入半殖民地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辛亥革命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打破了清朝封建专制的统治,但权力真正落入张勋、袁世凯等军阀手中却加深了军阀割据的情况。
然而,在愈加残酷的内战岁月中,共产党的崛起却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
由于我是一名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因此我对于中国近代史的人文纷争和复杂历史并不具备同情和偏见。
但是,从文字中可以感受到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曾经的洪涛巨浪。
在这些事件和人物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历经磨难,才创造了中国的“奇迹”。
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历史是日复一日、朝思暮想地积累而成的。
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实现中国梦。
近代史心得体会(精选20篇)
![近代史心得体会(精选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56020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c.png)
近代史心得体会近代史心得体会(精选20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近代史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近代史心得体会篇1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感触颇深。
一方面,我对中国近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许多特权,把持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而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其历史背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数十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是独立自主的,不允许外国附加任何条件,外国人在中国从事经商投资等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
近代史心得体会篇2通过本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我了解到了不同于高中时代历史的学习,不是为了死记硬背的去考试,更多的是让我们以史为鉴,铭记使命,学习经验。
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责无旁贷的要学习历先进中国人的勇气,信念,敢为人先,不畏权势的品质,是他们的汗水和鲜血造就了这个美好和平的时代,才有了这个繁荣昌盛,愈加富强的中国。
学习伟人,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应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近代史心得体会篇3我们学习历史,不只只在于了解历史知识,更重要的,在对历史知识的总结之后,得出对现在有用的东西,在未来的生活中,使其发挥重要的作用。
历史不只是过去,更是未来,甚至,未来比过去更是他的内涵。
学习历史,知道发生的事,总结发生的事,分析发生的事,从而预测未发生的事。
这不是一个人的经验,是无数人的智慧结晶。
说了这么多,不过最重要的,我认为还是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历史的熏陶。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通用20篇)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通用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37acc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1.png)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通用20篇)《中国近代史》读后感(通用20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1寒假里,我读了《中国近代史》,作者是蒋廷黻,读的比较吃力。
主要讲的是:在19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此中有两个缘故。
1、中西相隔很远2、中国觉得外国人是蛮夷之邦。
但外国人认为,中国是很好的国家,竭力与中国订立邦交,可中国人仍觉得他们是应该向我们跪下的小人,英国人就这样在一开始就和中国关系变差了。
而且,当时在中国的外商发现鸦片是利润较多的货物,在中国销售鸦片,但遭到许多中国人反对,更加恶化了中英关系,最后和英国打了起来,失败后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战败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轻视西方了。
有些人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一些人就批评说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不可以轻而易举的灭亡。
洪秀全领导一些人组成的起义军很快攻下了许多城市,可是到后来,起义军变得骄傲自大,他们的领袖洪秀全天天打牌喝酒,最后失败了。
不过好几场对外战斗的失败,令更多的中国人知道中国科技水平早已十分落后,很多人向外国人购买先进的武器,学习科学技术,受到推荐的李鸿章提出了许多维新方案,他希望中国步步向前进,但他做的不彻底,许多人不听他的话,很多建的厂都在和法国打仗时被毁了。
这时李鸿章觉得日本是中国的劲敌,有朝一日会攻打中国,于是在高丽进攻日本,但由于战略错误,中国败给了日本。
和日本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用各种外交办法想得到其他国家的援助,但都失败了。
可是俄,法,德三国却在后来自愿援助我国,想从中获取一些代价。
俄国借给我们很多钱,声称要和中国为友,帮助中国修铁路,实际上要占领中国北方。
最后,中国许多地方被瓜分了。
孙中山这时在国内外来回奔波,提倡复兴方案,最后推翻了满清,当上了大总统,赶跑了不友好的外国人。
学习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d31194631126edb6f1a10a8.png)
学习《中国近代史》心得与体会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我觉得自己的眼界开阔了。
中国近代史使我们“知古鉴今”,教会了我们“以史为镜”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中最为跌宕起伏的一段,我们中国人民最不能忘记这一段历史,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耻辱便凝聚在这一百多年中。
中国虽然经历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推翻了继续长期封建统治的清王朝,但是中国仍然面临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严重入侵,面临着国内封建主义势力的继续存在。
总结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经验,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学习和研究近代史,每个中国人将会加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的爱国热情,强大的凝聚力在此激发。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人的奋斗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中国人民是最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各族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斗争,以数千万先烈的牺牲为代价建立起来的。
中国人民一直在勇往直前地进行探索,不屈不挠地抗争,不断进取,背负着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的东方大国重新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上。
但历史经验又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我们中国必须国富民强,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真正地实现振兴。
而今天中国的改革和开放,注重经济的发展,为祖国日后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03dcaf6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1e.png)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读《中国近代史》有感泱泱中原大国,何以在十九世纪屡遭外强的侵略?翻开蒋廷黻先生所著的《中国近代史》,我对中国满清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十九世纪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
在此之前,我们虽已与外族有了关系,但是那些外族都是文化较低的民族。
即使他们入主中原,他们也不过利用我们一时的内乱把政权暂时夺过去。
到了十九世纪,这个局势就大不同了,因为在这个时候到东亚来的英、美、法诸国绝非匈奴、鲜卑、蒙古、倭寇、满人可比。
正如蒋老所言“原来人类的发展可分为两个世界,一个是东方的亚洲,一个是西方的欧美。
两个虽然在十九世纪以前曾有过关系,但是那种关系是时有时无的,而且是可有可无的。
到了十九世纪,来找我们麻烦的不是我们东方世界里的小弟们,是那个素不相识而且文化根本互异的世界”。
那么,到了十九世纪我们民族为什么会遭到空前的难关呢?第一是因为我们的科学不如人。
人与人的竞争,民族与民族的竞争,最能以决胜负的,莫过于知识的高低。
在嘉庆道光年间,西洋的科学基础已经打好了,而我们的祖先还在那里做八股文,讲阴阳五行。
第二,西洋已于十八世纪中期开始用机械生财打仗,而我们的工业、农业、运输、军事,仍保存唐宋以来的规模。
第三,西洋在中古的政治局面很像中国的春秋时代,文艺复兴以后的局面很像我们的战国时代。
在列强争雄的过程中,西洋人养成了热烈的爱国心,深刻的民族观念;我们则死守着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
所以在十九世纪初期,西洋的国家虽小,然团结有如铁石之固;我们的国家虽大,然如一盘散沙,毫无力量。
总而言之,到了十九世纪西方的世界已经具备了所谓的近代文化,而东方世界则仍滞留于中古,与时代前进的步伐脱节。
近代百年来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能近代化吗?能的话我们的民族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那回顾近百年来的历史,我们发现在屡次遭受侵略之后,我们选择了屈从,选择了固守封建主义,从而置整个民族于危难之中。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30篇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3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9e35c9b52acfc788ebc926.png)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30篇中国近代史读后感30篇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一):怀着崇敬的心态拜读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
读完之后颇有所得。
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
近代化对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它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中却又是一个缓慢和曲折的历程。
蒋廷黻不可能找出为何如此缓慢和曲折的社会根源,但他却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惰性。
他说:”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这个话颇有分量。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在鸦片战争震撼的当初迅速走上维新抑或革命之路呢?本书以恭亲王奕訢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即百日维新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公式化方案...然而这些方案最终都挫败了。
于是本书提出自我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理解西洋文化不可。
”“全盘西化”口号为胡适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对西方文化都不预设任何的人为限制。
或许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个年代我们确实应为他们的勇气所折服!此外:本书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
只是在范文澜、胡绳等人的近代史研究开展之后,这个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识形态要求必定中国近代史的所谓”新的学术传统”所代替。
这本书不仅仅奠定了蒋氏在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并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冲击的学人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之前途命运的独特理解。
大师之作,言简意赅,薄薄的小册子将中国近代史讲述的清晰明了。
由于我在上高中时所受到的中国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倾向,所以看到蒋先生的大作,真的是从眼睛到心灵都清澈无比。
他不仅仅是从客观的角度的讲历史,更重要的是从尊重的角度讲历史。
【以史为镜】——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以史为镜】——读《中国近代史》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a981500cf242336c1fb95e2d.png)
【以史为镜】——读《中国近代史》有感以下是关于【以史为镜】——读《中国近代史》有感,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以史为镜】——读《中国近代史》有感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1840年,一杆“洋枪”漂洋过海,轻易地将中国人数以千年来引以为豪的一切击得粉碎。
打得国人手足无措,打得国人才知道中国已经走了下坡路,打得国人才知道西方的国家早就不同以往,打得国人才知道中国早就不是当初那个世界的中心了,打得国人才知道中国应该“变”了。
一步退,步步退。
随着鸦片战争大败,英国带着其丰厚的“战利品”凯旋之后,中国与独自舔舐自己伤口的羔羊无异。
西方列强则宛如黑夜中疯狂寻找食物的饿狼,嗅到了中国血淋淋的伤口流淌出来的鲜血,一个个张开獠牙,猛地向中国扑来,无不想要生生地扯下一块血肉。
《南京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等等,无不是西方列强在孱弱的旧中国身上撕咬下的血肉。
一步错,步步错。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竞争,能决定胜负的,莫过于知识的高低。
当我们还在苦苦研究八股文、讲求阴阳五行时,西洋的科学基础早已稳固;当我们还在精耕细作、靠天·吃饭时,西洋已经开始使用机器生财;当我们还在紧闭国门、认为中国地大物博时,西洋早已在海上贸易、取长补短。
随之而来的就是使得中国这棵原来的参天大树早已蛀空,虚有其表。
而西方列强则像新生的小树苗,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我们已经落伍了!两者比赛,就好像人力车夫与轿车之间进行比赛,胜负不言而喻。
一步败,步步败。
各种战役的惨败、救亡运动的失利,使得中国这个原本的庞然大物轰然倒塌,开始妥协、服软,渐渐接受现状、苟延残喘。
有人会说:“为什么不一直打下去!打出一个朗朗乾坤?”可惜的是,中国已经落后了一步。
这一步,使得大清精锐骑兵只能像靶子一样往上冲,使得英军靠着伤亡10人就屠戮了万名将士。
这一步,使得数百人堆砌出的岩石城墙,只消英军几发炮弹,便支离破碎。
这一步,便注定了大清衰败的命运。
但,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决不是长久之计,更不是拥有五千年薪火文化的中国人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史为镜】——读《中国近代史》有感导读:本文是关于【以史为镜】——读《中国近代史》有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以史为镜】——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1840年,一杆“洋枪”漂洋过海,轻易地将中国人数以千年来引以为豪的一切击得粉碎。
打得国人手足无措,打得国人才知道中国已经走了下坡路,打得国人才知道西方的国家早就不同以往,打得国人才知道中国早就不是当初那个世界的中心了,打得国人才知道中国应该“变”了。
一步退,步步退。
随着鸦片战争大败,英国带着其丰厚的“战利品”凯旋之后,中国与独自舔舐自己伤口的羔羊无异。
西方列强则宛如黑夜中疯狂寻找食物的饿狼,嗅到了中国血淋淋的伤口流淌出来的鲜血,一个个张开獠牙,猛地向中国扑来,无不想要生生地扯下一块血肉。
《南京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等等,无不是西方列强在孱弱的旧中国身上撕咬下的血肉。
一步错,步步错。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竞争,能决定胜负的,莫过于知识的高低。
当我们还在苦苦研究八股文、讲求阴阳五行时,西洋的科学基础早已稳固;当我们还在精耕细作、靠天吃饭时,西洋已经开始使用机器生财;当我们还在紧闭国门、认为中国地大物博时,西洋早已在海上贸易、取长补短。
随之而来的就是使得中国这棵原来的参天大树早已蛀空,虚有其表。
而西方列
强则像新生的小树苗,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我们已经落伍了!两者比赛,就好像人力车夫与轿车之间进行比赛,胜负不言而喻。
一步败,步步败。
各种战役的惨败、救亡运动的失利,使得中国这个原本的庞然大物轰然倒塌,开始妥协、服软,渐渐接受现状、苟延残喘。
有人会说:“为什么不一直打下去!打出一个朗朗乾坤?”可惜的是,中国已经落后了一步。
这一步,使得大清精锐骑兵只能像靶子一样往上冲,使得英军靠着伤亡10人就屠戮了万名将士。
这一步,使得数百人堆砌出的岩石城墙,只消英军几发炮弹,便支离破碎。
这一步,便注定了大清衰败的命运。
但,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决不是长久之计,更不是拥有五千年薪火文化的中国人的选择。
无数伟人、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只为挽救中国人民于国家危亡之时,只为中华民族能在自己的国土上挺直自己的腰板。
所以,寻自救之法才是当务之急。
所幸,中华民族命不该绝,随着无数先人的尝试,终于找到了中国的自救之法——实行社会主义社会!于是,中华民族在重重危机之下重新挺立起来,抗住了时代的洪流,“打扫干净”了国家的土地。
如今,虽然中国的存亡危机不再有,但仍有其他国家对中国虎视眈眈,所以,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还需居安思危,大力发展科技,紧跟时代步伐。
以史为镜,时时刻刻警示自己!
作者:第三党支部王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