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介绍PPT模板ppt

合集下载

壮族介绍PPT精选文档

壮族介绍PPT精选文档

25
服装
26
头 饰
• 壮族女子有带银手镯辟邪的传统,多见小女孩、少女佩戴。未婚女子
喜爱长发,留刘海(以此区分婚否),通常把左边头发梳绕到右边(
约三七分)用发卡固定,或扎长辫一条,辫尾扎一条彩巾,劳作时把
发辫盘上头顶固定。已婚妇女则梳龙凤髻,将头发由后向前拢成鸡(
凤)臀般的式样,插上银制或骨质横簪。裹青纱白帕的已少见,多用
、俚人、溪峒蛮、乌浒等。宋代始称为“撞”、
“僮”、“仲”,明清有称为僮人、良人、土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写作“獞”,
1949年后改为单人旁的僮字,统称“僮族”(“僮
”与“壮”同音),直到周恩来倡议在1965年改
“僮”为“壮”。
2
壮 代壮文两种文字。古
代壮文和古南诏国通
族 行的僰文一致,是在
24
服装
• 男装有右襟与对襟两种,右襟衫反膊
无领,衣纽从右腋下开至腰部又转向
正中,再开出三四寸而止,衣襟镶嵌
一寸多宽的色布边,用铜扣纽,再束
上长腰带;对襟开胸,长仅及脐的紧
身衫,这是在劳作时穿着的。而女装
为无领右襟,只是衣袖比男装大些,
宽大近尺,长至膝盖,镶嵌绲边,边
条有宽细,一般在二三道以上。肩内
23
服饰
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壮族妇 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染布是一 项家庭手工业。用自种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 称为“家机”,精厚、质实、耐磨,然后染成 蓝、黑或棕色。用大青(一种草本植物),可 染成蓝或青色布,用鱼塘深可染成黑布,用薯 莨可染成棕色布。壮族服饰各有不同,男子、 女子的服饰,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 各具特色。
了清代,壮锦生产已遍及壮族地区,成为壮族人

少数民族壮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少数民族壮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民族风情
壮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 如壮族三月三、歌圩节等,吸引了众多游客
前来体验。
05
壮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壮族文化的保护现状与挑战
要点一
保护现状
要点二
挑战
壮族文化在国家政府和当地社区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较 好的保护和传承。政府出台了一励壮族人民传承 和发扬自己的文化特色。
历史
壮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先民可追溯至古代百越族群,秦汉时期逐渐形成独立 的部落。隋唐时期,壮族先民建立了以“僚”为名的部落联盟政权,宋代以后 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壮族。
壮族的民族语言与文字
民族语言
壮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 壮傣语支,是该语族中最大的语 言。壮语有南北两大方言,每个 方言有多个土语。
歌舞乐器
壮族的歌舞表演艺术中使用的乐器主要有铜鼓、皮鼓、葫芦琴、月琴等。这些乐器在歌舞 表演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使表演更加生动、形象。
壮族的民间音乐与戏剧
音乐特点
壮族的民间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曲调高亢激昂,富有感染力。音乐表现形式多样,有独唱、 合唱、对唱等,其中合唱最为常见。
戏剧种类
壮族的戏剧种类繁多,包括师公戏、壮剧、布依戏等。这些戏剧多以历史事件、传说故事为题材,表 现形式多样,有说有唱有舞,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婚姻习俗
壮族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婚前有提亲 、送大礼、吃酒等仪式,婚期多在春 节期间。婚礼中有一项重要的仪式是 唱山歌,用来表达爱意和祝福。
壮族的节庆与祭祀习俗
节庆习俗
壮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三月三、端午等。这些节日都有独特的习俗和活 动,如春节期间要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三月三节庆期间会举行盛大的 歌会和各种传统游戏活动。端午节则会举行龙舟比赛和吃粽子等习俗。

壮族简介PPT课件

壮族简介PPT课件
• 饮食方面的世界之最 在古黔中地区的道县玉蟾岩遗址中, 发现了15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尽管它还只具备了人工 驯化的一些痕迹,它却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见到的人类 自己用劳动创造出来的第一个农作物品种,是全世界耕作 农业的萌芽。而陶器的出现,又是人类告别“茹毛饮血” 的野蛮时代,进入“熟食烹饪”的文明时代的第一个标志。
都延聘师傅传授武艺。这种习俗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后。
而今壮乡的传统武术又逐步恢复发展起来。
• 六、猜码

猜码(就是划拳)在广西各地都比较流行。一般都在朋友聚
会、新人结婚、过年过节的酒桌上候进行,一般情况按桌上的人
数平分成两队(大多为男人)进行比赛,输的一方要喝酒,其特
点就是声音特别大,一般用桂柳话来猜,也有用壮语猜。在有新
.
6
• 壮族喜爱猎食烹调野味、昆虫,对三七的食疗颇 有研究,利用三七花、叶、根、须做菜很有特色。 壮族还擅长烤、炸、炖、腌、卤成熟法,嗜酒, 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主要特色菜有: 辣血旺( 童子鸡 、鸡蛋清 、木耳(水发) 、淀粉 (蚕豆))、火把肉、壮家烧鸭、盐风肝、脆熘蜂 儿、五香豆虫、油炸沙虫、皮肝糁、子姜野兔肉、 白炒三七花田鸡、岜夯鸡等。
加歌会的一般是对时政有所感的成年人。
• 三、铜鼓

壮族铸造和使用铜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迄今,
在壮族地区的绝大多数县份已发掘出不同时期的铜鼓。
铜鼓的类型很多,大小不一。鼓面圆平,鼓身中空无底,
装饰着各种图案花纹。在历史上,铜鼓既是乐器,也是
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从冶炼技术和造型技术来看,在广
西田东县锅盖岭出土的属于战国时期的铜鼓,在广西贵
•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 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 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路遇老人,男的要称 “公公”,女的则称“阿婆”或“婆婆”;遇客人或负重者, 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11处。

壮族的ppt课件模板免费

壮族的ppt课件模板免费
影视作品
近年来,以壮族题材为主的影视作品逐渐增多, 如《花千骨》、《刘三姐》等,这些作品通过影 视媒体传播了壮族文化。
壮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与汉族的关系
壮族与汉族有着长期的历史交往和融 合,双方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影 响和借鉴。
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
壮族地区还居住着其他多个少数民族 ,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共同发展。
04
壮族当代历史
在当代时期,壮族地区经济发 展和社会事业建设取得了更加
显著的成就。
壮族当代历史
在全球化背景下,壮族的国际 影响力和文化竞争力不断增强

壮族当代历史
在现代化进程中,壮族的传统 文化和民族特色得到了更好的
保护和传承。
壮族当代历史
在未来的发展中,壮族将继续 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为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在20世纪50年代,壮族地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 了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壮族近现代历史
在改革开放时期,壮族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 进步。
壮族近现代历史
在现代化建设中,壮族文化得到了保护和传承,壮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得到了弘扬和发展。
壮族当代历史
01
02
03
壮族古代历史
壮族古代历史
唐宋时期,壮族地区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 ,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元明清时期,壮族地区先后遭受了多次 战争和自然灾害的打击,但壮族的反抗斗 争始终没有停止过。
壮族近现代历史
壮族近现代历史
在近代时期,壮族人民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反抗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
壮族近现代历史
壮族的民间艺术
01

壮族ppt

壮族ppt
壮族
•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壮壮族吗? • 想知道壮族的传统节日吗? • 想知道壮族的民风民俗吗?
··· ···
• 如果想,请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来了 解壮族··· ···
壮族简介
• 壮族,旧称僮族,壮文:Bouxcuengh。是 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 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 秦以来,壮族先人历代分别称为骆越、南 越、乌浒等,在宋代史籍中始称为“撞”、 “僮”、“仲”,明清时也有称为僮人、 良人、土人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统称“僮族”(“僮”与“壮”同 音),直到周恩来倡议在1965年改“僮” 为“壮 ”。
服饰
服饰
壮族的传统节日
• •
• •
5、娅拜节:四月属兔那一天 3、吃立节:正月三十日左右 每年四月属兔那一天,都要杀一头牛、一口猪、两只 9、祭青苗节:每年农历七月间择日举行 “吃立”壮语意为“欢庆”。壮族人民素有欢度春节的传 1、春节: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3天 7、鸡得节:五月初五 鸡和四十八尾鱼,到娅拜山去,奠祭壮族妇女娅拜。那天, 届时,以猪肉、米饭作为供品祭村外田边, 统。但在1894年春节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侵略我边境,为 壮族的春节习俗育汉族相同,于此不再多说。但是在 节日前几天,外婆家要送一只两斤来重的小公鸡和一 男女老少都到场,礼仪十分隆重。相传娅拜是一个壮族山 正月初一初二,凡是有来客,就必须要吃粽子。 了打击侵略者,青壮年奔赴疆场,英勇杀敌,保卫了家园。正 表示让禾苗神享用。接着开始路禁,以免惊扰 篮糯米给外孙。节日那天,父母亲一早便为孩子当好“鸡 寨的头领,她率领壮家百姓同官兵打仗,失败后被残杀。 2、陀螺节: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 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粑, 得”,蒸好五色糯饭,晌午时分,孩子们邀集几个年年纪 苗神。同时全村老少集聚在一起,一边饮酒, 众人把她埋葬到高山之巅,并将此山叫作娅拜山。每年到 陀螺节,是每年举行一次的体育盛会。陀螺,是一种 盛情款待,共同欢庆胜利,补过春节。从此以后逐渐形成吃立 相仿的小伙伴回家,爬上小楼阁聚会或到野外聚餐。饭后, 娅拜遇难之日,壮族人民就杀牛宰猪去祭奠她。这样年年 一边高唱农事歌,预祝丰收。 游戏,它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大如河田柚的,重一斤 节。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孩子们拿出自己带来的水果一起吃,直玩到太阳落山才各 祭奠,从未中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节日——娅拜 左右,有小如鹅蛋的,也有二三两。制作陀螺一定要选用 10、拜请月神节:8月15. 4、陇端节:从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开始,历时三天。 自回家。 质地优良的坚木。它的“头”要圆滑。“打”的时候,用 节 俗称中秋节、仲秋节、团圆节。壮族群众 陇端节,是壮族人相聚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最适合找 两三尺长的麻绳一圈一圈往上缠,一直缠到自己认为适当 8、蓄水节:七月初七举行 6、药王节:农历五月端午 的地方,再用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挟住麻绳的尾端,迅速 在这一天吃月饼,蒸粉做糕,当鸡杀鸭欢度节 对象。节前,作为东道主的村寨,杀猪宰牛,在田坝上搭戏台, 家家户户都有将蓄水的缸罐洗净,然后到泉边、溪边 节日内容各地不尽相同。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一带壮 往地面一旋,陀螺就“呼呼”地转动起来。质量好的陀螺, 做好接待客人的食宿安排。届时,姑娘们穿上衣角、袖口镶着 日。以各种方式赏月、祭月、拜月。 或江河边挑回清水将其灌满。人们称这天挑回的水为“仙 族群众上山采回乌柏、田基黄、葫芦茶、元宝草等草药煎 再加上旋的技术高明,转起来长达七八分钟才倒下来。比 银排和绣有花边图案的无领斜襟上衣和蜡染统裙,戴上壮锦胸 赛打陀螺更是热闹非凡,获第一名者荣称“陀螺王”。据 水”为老人熬制长寿酒,给小孩煮长寿粥,浸腌各和酸菜、 汤来洗澡。据说可以使皮肤光洁,不生疥疮。靖西县一带 兜,脚穿绣花鞋,各个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英姿勃勃的小伙 说打陀螺自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水果,还可用于染布、酿酒、制醋、治病 壮族有专门的药市。各家各户还包“羊角粽”,在屋里煮 子与姑娘们相聚,载歌载舞,直到日落。仍有余兴者还可随姑 熬醋液,烧柚子皮,在门上插艾草等,以表示驱邪。 娘进寨继颜色。壮 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 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用自种自纺的棉 纱织出来的布称为“家机”,精厚、质实、 耐磨,然后染成蓝、黑或棕色。用大青 (一种草本植物),可染成蓝或青色布, 用鱼塘深可染成黑布,用薯莨可染成棕色 布。壮族服饰各有不同,男子、女子的服 饰,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各具 特色

广西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PPT课件

广西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PPT课件

鸟是最美丽和神圣的。在苗家人眼里,
鸟是山里的精灵。他们灵活,可爱,勤
扣肉
A
B
10
无山不瑶--瑶族
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山地民族,隋唐 以来就生活在五岭山区,有“五岭无山 不有瑶”之称。瑶族现有人口213.4万。 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 贵州、江西等省区。广西的瑶族共有 140多万人,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3%, 主要分布在金秀、都安、巴马、大化、 富川、恭城等瑶族自治县内。
34
百鸟身上衣
• 一座桥,名为奈何;一条河,名为忘川。三 生石畔,伊人仍旧。愿,陪君醉笑三千场,不诉 离殇;忆,美人如玉,剑如虹,破碎虚空;惜, 飞鸿过尽字字愁,情难思量。镜花水月弹指间。 若有来生,为君倾城。
• 在广西融水元宝山苗族地区,有一种负有盛名的服 装,叫百鸟衣。因多是在芦笙踩堂时穿,故又称芦笙衣。 • 这是节日的象征。在元宝山的苗人的眼里,它神圣、 庄严、华贵、美丽。每当节日来临,他们最想穿的和唯 一穿的就是这件衣服。他们会小心的从箱底拿出来,整 理一番,然后穿上它,和兄弟姐妹们一起来到芦笙坪, 吹芦笙,跳芦笙舞,尽情的抖动身上的衣服,让银饰在 抖动中沙沙作响,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羽毛随风转动, 产生一种飞翔的感觉……
拐三个阶段,历时 十六过清明节扫墓
一个月之久
的,与汉族大不相
同。
3
壮族的美食
美味特色 的粽子
好看的糯 米饭
香喷喷的 艾粑
4
文化丰富的侗族
广西的侗族主要分布在三江侗族 自治县境内,其余分布在融水、龙胜、 融安、罗城等县(自治县),分布特点是 大聚居、小分散。目前,广西的侗族人口 是31万多人。侗族人民勤劳淳朴,有敬老 爱幼、乐于助人、修桥补路、重视公益 事业的优良传统和习俗。民间信仰多神, 崇拜祖先,特别崇拜女性祖先“圣母”。

壮族ppt

壮族ppt
壮族是多节日的民族,几乎每个月 都有节日。其中,春节、“三月三”、 “七月十四”是壮族最重要的节日, 另外有陀螺节、铜鼓节、六月初六、 农具节、中秋节、吃立节、娅拜节等 节日。
壮族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三月三、清明 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
3、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 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 鸡翘必须敬给老人。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 “老太太”;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 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禁忌
•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
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 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 鸡胆酒:在米酒中配以鸡胆 鸡杂酒:在米酒中配以鸡杂
猪肝酒:在米酒中配以猪肝
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 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马脚杆包属于粽子类的食品,做法和粽子差不多,只是包的时候要加入八 角粉、草果粉和腊肉条,并包成马脚的形状,故称为马脚杆包。其味芳香 四溢,吃后满口余香,别有风味。
•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
•忌筷子跌落地上,认为不吉利 ,忌把筷子插到碗里 •夜间行走忌吹口哨,忌坐门槛中间 •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 •忌讳怀孕妇女参加婚礼,尤其不能看新娘,更不能进入 产妇家 •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 •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
六、民族节日
壮族
• 一、民族概况 • 二、民族历史 • 三、饮食习惯 • 四、服饰特点 • 五、风俗禁忌 • 六、民族节日 • 七、文化艺术

壮族简介PPT

壮族简介PPT

服饰风格
• 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 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家机”,精厚,质实, 耐磨,然后染成蓝、黑或棕色。用大青 (一种草本植物),可染成蓝或青色布, 用鱼塘深可染成黑布,用薯莨可染成棕色 布。 壮族服饰各有不同,男子、女子的服 饰,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各具 特色。
礼仪介绍
•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 好客的民族 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 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 六家。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 六家。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 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 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 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 其实并不用杯, 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 瓷汤匙。 瓷汤匙。 •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 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 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 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 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 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 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 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 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 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 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 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 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路遇老人, 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路遇老人,男的要称 公公” 女的则称“阿婆” 婆婆” 遇客人或负重者, “公公”,女的则称“阿婆”或“婆婆”;遇客人或负重者, 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先发明了水稻人工栽培法
•第一件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来的手 工纺织品
•第一个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来的农 作物品种 :人工栽培稻
•分割圆法 (没有文字记载)
•生产工具,也是一种艺术品,祭祀稻 作神灵时又是神器。其设计独具匠心。
•陶器是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 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
花山崖画是骆越人祭祀蛙神的圣地,是按照骆越人敬祀蛙神的场面 描绘的
青铜技艺:灵山型、冷水冲型、晋宁型铜鼓,是铜鼓鼎盛期的产物,是八型铜 鼓中的顶级产品,代表了铜鼓技艺的最高水平,高大厚重,设计奇巧,工艺精 湛,花纹繁缛。
舞蹈:舂堂舞 、扁担舞、采茶舞、捞虾舞、春牛舞等 戏剧:壮剧、师公戏、木偶戏来的一种独特 的织锦艺术,已有一千年的发展史, 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 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第二章
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
和汉族没有太大的区别 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 主食。 有腌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 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 主要特色菜有:壮家烧鸭、盐风肝、马脚杆,鱼生, 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状元把等。
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
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 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 鸡胆酒:在米酒中配以鸡胆 鸡杂酒:在米酒中配以鸡杂 猪肝酒:在米酒中配以猪肝 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 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壮族有自己的语言,中国学者将之归类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分南北两大方言。壮语有自己的文字,从中国的唐代(7世纪)就开始 在民间使用,汉人称为古壮字,壮族人自称为“sawndip”,就是生 字的意思,因为这种字是用汉字部首组合而成的。
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府专家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 并于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订 。
二 民族历史
旧、新石器时代 秦以前,部分地区属楚国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王朝统一岭南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三郡。 唐代,封建王朝在岭南西部的壮族地区,实行羁縻政策,“以夷治夷”,进行间接统 治。 宋元时期,是壮族社会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封建王朝在壮族地区原来羁縻统治的基 础上,推行土司制度。 明清时期,壮族地区的土司制由发展到衰落。 1949年以后,壮族地区先后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的工农业改 造,特别是1978年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壮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迈向一个 新的历史时期。
壮族
广西壮族介绍PPT模板 演讲人:代用名
目录
CONTENT
• 一、民族概况 • 二、饮食习惯 • 六、民族节日 • 七、文化艺术
第一章
民族概况
一、民族概况
2005年,壮族人口超1700万人。现在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 的一个民族.。壮族大多居住在广西。其中云南有100余万人,主要聚 居在文山州,红河、曲靖也有一部分。广东的连山、贵州的从江和湖 南江华也分布有壮族。
三月三歌节
三月初三是备耕时间,歌圩就是为春耕农忙做物质的和精神的 准备。吃五色饭、五色蛋,是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内容有请 歌、求歌、激歌、对歌、客气歌、推歌、盘歌、点更歌、离别 歌、情歌、送歌等。
第四章
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
稻作文化 大石铲文化 龙母文化、 青铜文化 青铜文化中的铜鼓文化、 花山文化
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 棕三种颜色。
壮族服饰各有不同,男子、 女子的服饰,男子、妇女、 未婚女子的头饰,各具特色。
壮族男装:分为右襟与对襟两种
右襟衫反膊无领,衣纽从右腋下开至腰部又 转向正中,再开出三四寸而止,衣襟镶嵌一 寸多宽的色布边,用铜扣纽,再束上长腰带。
对襟开胸,长仅及脐的紧身衫,这 是在劳作时穿着的。
谢谢观看
广西壮族介绍PPT模板 演讲人:代用名
壮族女装
女装为无领右襟,宽大近尺,长至膝 盖,镶嵌绲边,边条有宽细,一般在 二三道以上。肩内贴布反衬在外,起 缝三线,名叫“反膊衫”。
壮族女子有带银手镯辟邪的传统,多见小女孩、少女 佩戴。
第三章
风俗节日
民族节日
壮族是多节日的民族,几乎每个月都 有节日。其中,春节、“三月三”、 “七月十四”是壮族最重要的节日,另 外有陀螺节、铜鼓节、六月初六、农具 节、中秋节、吃立节、娅拜节等节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