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直角三角形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直角三角形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在本文中,将对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一、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为直角(即90度)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特点是:直角的两条边称为直角边,另外一条边称为斜边。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进行描述。

勾股定理指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a²+ b²= c²,其中a和b为直角边的长度,c为斜边的长度。

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是互补角,即相加等于90度。

2.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直角边中最长的一条边。

3.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在平面上绘制垂直线来描述。

即直角边上的垂直线段相交,且交点与斜边的垂线段相等。

三、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在几何学和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测量与定位:直角三角形在测量和定位领域中非常重要。

通过测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长度,可以计算出其他未知边的长度。

例如,在地图上测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时,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的特性进行计算。

2. 建筑与工程: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建筑与工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一个倾斜的屋顶时,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确定屋顶的角度和斜边的长度。

3. 导航与航海: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在导航和航海中也非常重要。

例如,在航海中,可以通过测量两个航标的角度和距离来确定船只的位置和航向。

4. 电子技术: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在电子技术中也非常常见。

例如,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用于计算屏幕上点的坐标和距离。

总结:直角三角形作为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具有丰富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应用的归纳总结,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1、认识三角形 课件(共65张PPT)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1、认识三角形 课件(共65张PPT)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可以 求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各个内角 的度数;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
3.三角形按角分类: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A、∠C的公共边是
.
,∠A的对边是
栏目索引
,
图4-1-3 答案 ∠B;BC;AC 解析 △ABC中,AB与BC的夹角是∠B,∠A的对边是BC,∠A、∠C的公共 边是AC.
1 认识三角形
知识点二 三角形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
栏目索引
4.(2017广西南宁中考)如图4-1-4,△ABC中,∠A=60°,∠B=40°,则∠C等于
其所在直 直角三角形
线)的交
点位置 钝角三角形
交点在三角形内 交点在直角顶点处 交点在三角形外
三条中线交于三 角形内一点(这一 点称为三角形的 重心)
交点在三角形内
共同点
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它们(或它们所在的直线) 都分别交于一个点,它们都是线段
1 认识三角形
栏目索引
知识拓展
(1)得到线段垂直;(2)得到角相等 (1)得到线段相等; (2)得到面积相等
得到角相等
1 认识三角形
栏目索引
线段 的位置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条高全在三角形内
三条中线全在三
角形内 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
与两直角边重合
三条角平分线全 在三角形内
三角形内一条,三角形外两条

初中数学定理大全三角形

初中数学定理大全三角形

初中数学定理大全三角形初中数学定理大全:三角形一、三角形的基本定义和性质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三角形的名称通常根据其边长和角度特征来命名。

1.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的边长相等。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均为60度。

2.等腰三角形:两边的边长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底边对应的两个内角)相等。

3.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内角为90度。

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是斜边对应直角的两倍。

二、三角形的角度性质1.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对于任意三角形ABC,角A + 角B + 角C = 180度。

2.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外角等于另外两个内角的和。

对于任意三角形ABC,角A的外角等于角B + 角C。

3.三角形内角的大小关系:(1)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均小于90度。

(2)直角三角形:一个内角为90度,其他两个内角为锐角。

(3)钝角三角形:其中一个内角大于90度,其他两个内角为锐角。

三、三角形的边长关系1.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对于任意三角形ABC,AB + BC > AC,AC + BC > AB,AB + AC > BC。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均为60度。

(2)等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中线重合。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中线重合。

四、三角形的重要线段和点1.中线:连接三角形任意两个顶点的中垂线交于一个点,该点距离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称为三角形的重心。

2.高线: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底边作垂线,交于底边或其延长线上的一点,称为三角形的高线。

3.角平分线:从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中心点作垂线,平分该内角。

4.内心: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个点,称为三角形的内心。

五、三角形的相似与全等1.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长和对应角度相等。

如果三角形ABC的对应边长和对应角度分别与三角形DEF的对应边长和对应角度相等,则称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全等。

自学初中数学资料-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资料附答案)

自学初中数学资料-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资料附答案)

自学资料一、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知识探索】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第1页共44页自学七招之日计划护体神功:每日计划安排好,自学规划效率高非学科培训(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说明】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错题精练】例1.如图,已知BE和CF是△ABC的两条高,∠ABC=42°,∠ACB=74°,则∠FDE=______.【解答】解:在△ABC中,∵∠A+∠ABC+∠ACB=180°∴∠A=180°-42°-74°=64°在四边形AFDE中,∵∠A+∠AFC+∠AEB+∠FDE=360°又∵∠AFC=∠AEB=90°,∠A=64°∴∠FDE=360°-90°-90°-64°=116°故答案为:116°【答案】116°例2.如图所示,在△ABC中,∠A=52°,若∠ABC与∠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1,得到∠D1,∠ABD1与∠ACD1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2,得到∠D2;依此类推,∠ABD4与∠ACD4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5,得到∠D5,则∠D5的度数是______.【解答】解:∵∠A=52°,∴∠ABC+∠ACB=180°-52°=128°,又∠ABC与∠ACB的角平分线交于D1,∴∠ABD1=∠CBD1=12∠ABC,∠ACD1=∠BCD1=12∠ACB,∴∠CBD1+∠BCD1=12(∠ABC+∠ACB)=12×128°=64°,第2页共44页自学七招之举一反三剑:总结归纳典型题,多种解法开脑洞非学科培训∴∠BD1C=180°-1(∠ABC+∠ACB)=180°-64°=116°,2(∠ABC+∠ACB)=180°-96°=84°,同理∠BD2C=180°-34(∠ABC+∠ACB)=180°-124°=56°.依此类推,∠BD5C=180°-3132故答案为:56°.【答案】56°例3.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DE⊥AB于E,AB=3cm,BC=2.5cm,△ABD的面积为2cm2,求△ABC的面积.【答案】解:在△ABD中,∵S△ABD=12AB•DE,AB=3cm,S△ABD=2cm2,∴DE=43cm…(2分)过D作DF⊥BC于F.∵BD平分∠ABC,DE⊥AB,DF⊥BC,∴DE=DF,∴DF=43第3页共44页自学七招之以背代诵掌:高效记忆有妙招,以背代诵效果好非学科培训cm…(4分)在△BCD中,BC=2.5cm,DF=43cm∴S△BCD=12BC•DF=53(cm)2…(6分)∵S△ABC=S△ABD+S△BCD,∴S△ABC=2+53=113(cm)2…(8分)例4.已知:如图,在△ABC中,∠A=∠ABC,直线EF分别交△ABC 的边AB、AC和CB的延长线于D、E、F.求证:∠F+∠FEC=2∠A.【答案】证明:∵∠FEC=∠A+∠ADE,∠F+∠BDF=∠ABC,∴∠F+∠FEC=∠F+∠A+∠ADE,∵∠ADE=∠BDF,第4页共44页自学七招之举一反三剑:总结归纳典型题,多种解法开脑洞非学科培训∴∠F+∠FEC=∠A+∠ABC,∵∠A=∠ABC,∴∠F+∠FEC=∠A+∠ABC=2∠A.例5.问题1如图①,一张三角形ABC纸片,点D、E分别是△ABC边上两点.研究(1):如果沿直线DE折叠,使A点落在CE上,则∠BDA′与∠A的数量关系是______研究(2):如果折成图②的形状,猜想∠BDA′、∠CEA′和∠A的数量关系是______研究(3):如果折成图③的形状,猜想∠BDA′、∠CEA′和∠A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猜想:______理由问题2研究(4):将问题1推广,如图④,将四边形ABCD纸片沿EF折叠,使点A、B落在四边形EFCD的内部时,∠1+∠2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解答】解:(1)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DA′E=∠A,∠DA′E+∠A=∠BDA′,故∠BDA′=2∠A;(2)由图形折叠的性质可知,∠CEA′=180°-2∠DEA′…①,∠BDA′=180°-2∠A′DE…②,①+②得,∠BDA′+∠CEA′=360°-2(∠DEA′+∠A′DE即∠BDA′+∠CEA′=360°-2(180°-∠A),故∠BDA′+∠CEA′=2∠A;(3)∠BDA′-∠CEA′=2∠A.证明如下:连接AA′构造等腰三角形,∠BDA′=2∠DA'A,∠CEA'=2∠EA'A,得∠BDA'-∠CEA'=2∠A,(4)如图④,由图形折叠的性质可知∠1=180°-2∠AEF,∠2=180°-2∠BFE,两式相加得,∠1+∠2=360°-2(∠AEF+∠BFE)即∠1+∠2=360°-2(360°-∠A-∠B),所以,∠1+∠2=2(∠A+∠B)-360°.第5页共44页自学七招之以背代诵掌:高效记忆有妙招,以背代诵效果好非学科培训【答案】∠BDA′=2∠A∠BDA′+∠CEA′=2∠A∠BDA′-∠CEA′=2∠A∠1+∠2=2(∠A+∠B)-360°例6.我们定义: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角度数的3倍,那么这样的三角形我们称之为“和谐三角形”.如:三个内角分别为105°,40°,35°的三角形是“和谐三角形”概念理解:如图1,∠MON=60°,在射线OM上找一点A,过点A作AB⊥OM交ON于点B,以A为端点作射线AD,交线段OB于点C(点C不与O,B重合)(1)∠ABO的度数为______,△AOB______(填“是”或“不是”)“和谐三角形”;(2)若∠ACB=80°,求证:△AOC是“和谐三角形”.应用拓展:如图2,点D在△ABC的边AB上,连接DC,作∠ADC的平分线交AC于点E,在DC上取点F,使∠EFC+∠BDC=180°,∠DEF=∠B.若△BCD是“和谐三角形”,求∠B的度数.【解答】解:(1)∵AB⊥OM,∴∠OAB=90°,∴∠ABO=90°-∠MON=30°,∵∠OAB=3∠ABO,∴△AOB为“和谐三角形”,故答案为:30;是;(2)证明:∵∠MON=60°,∠ACB=80°,∵∠ACB=∠OAC+∠MON,∴∠OAC=80°-60°=20°,∵∠AOB=60°=3×20°=3∠OAC,∴△AOC是“和谐三角形”;应用拓展:∵∠EFC+∠BDC=180°,∠ADC+∠BDC=180°,∴∠EFC=∠ADC,∴AD∥EF,∴∠DEF=∠ADE,第6页共44页自学七招之举一反三剑:总结归纳典型题,多种解法开脑洞非学科培训∵∠DEF=∠B,∴∠B=∠ADE,∴DE∥BC,∴∠CDE=∠BCD,∵AE平分∠ADC,∴∠ADE=∠CDE,∴∠B=∠BCD,∵△BCD是“和谐三角形”,∴∠BDC=3∠B,或∠B=3∠BDC,∵∠BDC+∠BCD+∠B=180°,∴∠B=36°或∠B=540°7.【答案】30°是【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ABC中,点D,E分别是AC,BD上的点,且∠A=65°,∠ABD=∠DCE=30°,则∠BEC的度数是______.【解答】解:∵∠BDC=∠A+∠ABD=65°+30°=95°,∠BEC=∠BDC+∠DCE=95°+30°=125°,故答案为125°.【答案】125°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9,一边长为7,则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解答】解:若腰长为7,则底边=29-2×7=15,∵7+7<15∴不能组成三角形第7页共44页自学七招之以背代诵掌:高效记忆有妙招,以背代诵效果好非学科培训若底边为7,则腰长=(29-7)÷2=11故答案为11【答案】113.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是BC、AD、CE的中点,且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4cm2,则三角形BEF的面积等于______cm2.【解答】解:如图,点F是CE的中点,∴△BEF的底是EF,△BEC的底是EC,即EF=12EC,高相等;∴S△BEF=12S△BEC,同理得,S△EBC=12S△ABC,∴S△BEF=14S△ABC,且S△ABC=4cm2,∴S△BEF=1cm2,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cm2.故答案为:1.【答案】1第8页共44页自学七招之举一反三剑:总结归纳典型题,多种解法开脑洞非学科培训4.如图,将△ABC的三边AB,BC,CA分别延长至B′,C′,A′,且使BB′=AB,CC′=2BC,AA′=3AC.若S△ABC=1,那么S△A'B'C'是()A. 15B. 16C. 17D. 18【解答】解:连接CB',∵AB=BB',∴S△BB'C=S△ABC=1,又CC'=2BC,∴S△B'CC'=2S△BB'C=2.∴S△BB'C'=3.同理可得S△A'CC'=8,S△A'B'A=6.∴S△A'B'C'=3+8+6+1=18.∴故选D.【答案】D5.如图1,在△ABC中,AD平分∠BAC,AE⊥BC,垂足为E.(1)若∠B=35°,∠C=75°,求∠DAE的度数;(2)若∠B=α,∠C=β,且0°<α<β<90°,试探究下列问题:①∠DAE=______(用含α、β的代数式表示);②若点P为射线AD上任意一点(除点A、点D外),过点P作PQ⊥BC,垂足为Q(请在图2、图3中将图形补充完整),请用含α、β的代数式表示∠DPQ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B=35°,∠C=75°,∴∠BAC=180°-∠B-∠C=70°,∵AD平分∠BAC,∠BAC=35°,∴∠DAC=12∵AE⊥BC,∴∠AEC=90°,∵∠C=75°,第9页共44页自学七招之以背代诵掌:高效记忆有妙招,以背代诵效果好非学科培训∴∠EAC=90°-75°=15°,∴∠DAE=∠DAC-∠EAC=35°-15°=20°;(2)①∵∠B=α,∠C=β,∴∠BAC=180°-∠B-∠C=(180-α-β)°,∵AD平分∠BAC,∴∠DAC=12∠BAC=12(180-α-β)°=90°-12α-12β,∵AE⊥BC,∴∠AEC=90°,∵∠C=β,∴∠EAC=90°-β,∴∠DAE=∠DAC-∠EAC=(90°-12α-12β)-(90°-β)=12β-12α,故答案为:12β-12α;②如图,∵∠B=α,∠C=β,∴∠BAC=180°-∠B-∠C=180°-α-β,∵AD平分∠BAC,∴∠DAC=12∠BAC=12×(180°-α-β)=90°-12α-12β,∵∠ADC=180°-∠C-∠DAC=180°-β-(90°-12α-12β)=90°-12β+12α,∴∠QDP=∠ADC=90°-12β+12α,∵PQ⊥BC,∴∠PQD=90°,∴∠DPQ=90°-∠PDQ=90°-(90°-12β+12α)=1 2β-12α,即∠DPQ=12β-12α.【答案】12β-12α第10页共44页自学七招之举一反三剑:总结归纳典型题,多种解法开脑洞非学科培训6.(1)如图1,在△ABC中,BD、CD分别是△ABC两个内角∠ABC、∠ACB的平分线.①若∠A=70°,求∠BDC的度数.②∠A=α,请用含有α的代数式表示∠BDC的度数.(2)如图2,BE、CE分别是△ABC两个外角∠MBC、∠NCB的平分线.若∠A=α,请用含有α的代数式表示∠BEC的度数.【答案】解:(1)①∵∠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ABD=∠CBD,∠BCD=∠ACD,∵∠DBC+∠BCD+∠BDC=180°,∠ABD+∠CBD+∠BCD+∠ACD+∠A=180°,∴2∠DBC+2∠BCD+∠A=180°,∴2(180°-∠BDC)+∠A=180°,∴∠BDC=90°+12∠A,∵∠A=70°,∴∠BDC=90°+12×70°=90°+35°=125°.②∠A=90°+12α.(2)∵BE、CE分别是△ABC两个外角∠MBC、∠NCB的平分线,∴∠EBC=12∠MBC,∠BCE=12∠BCM,∵∠CBM、∠BCN是△ABC的两个外角∴∠CBM+∠BCN=360°-(180°-∠A)=180°+∠A∴∠EBC+∠BCE=12(∠MBC+∠BCN)=12(180°+∠A)=90°+12∠A,在△DBC中,∵∠BEC=180°-(∠EBC+∠BCE)=180°-(90°+12∠A)=90°-12∠A,且∠A=α,∴∠BEC=90°-12α.7.已知:∠MON=40°,OE平分∠MON,点A、B、C分别是射线OM、OE、ON上的动点(A、B、C 不与点O重合),连接AC交射线OE于点D.设∠OAC=x°.(1)如图1,若AB∥ON,则①∠ABO的度数是_______②当∠BAD=∠ABD时,求∠OAC;③当∠BAD=∠BDA时,求∠OAC.(2)如图2,若AB⊥OM,且D在线段OB上,则是否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得△ADB中有两个相等的角?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答】【答案】(1)①20∘②120∘③60∘(2)存在,x=20∘,30∘,50∘,125∘二、全等三角形【知识探索】1.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就说它们是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三角形,经过运动后一定重合,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错题精练】例1.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中一条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下面说法正确的有()(1)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2)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3)相等的角为锐角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4)相等的角是钝角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A. 1种B. 2种C. 3种D. 4种【解答】解: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中一条边的对角对应相等,满足SSA,但是SSA不能判定三角形的全等.但当相等的角是钝角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说法正确的只有(2)(4).故选:B.【答案】B例2.已知:BE⊥CD,BE=DE,BC=DA,求证:①△BEC≌△DEA;②DF⊥BC.【答案】证明:(1)∵BE⊥CD,BE=DE,BC=DA,∴△BEC≌△DEA(HL);(2)∵△BEC≌△DEA,∴∠B=∠D.∵∠D+∠DAE=90°,∠DAE=∠BAF,∴∠BAF+∠B=90°.即DF⊥BC.例3.【问题探究】(1)如图1,锐角△ABC中,分别以AB、AC为边向外作等腰△ABE和等腰△ACD,使AE=AB,AD=AC,∠BAE=∠CAD,连接BD,CE,试猜想BD与CE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深入探究】(2)如图2,四边形ABCD中,AB=5cm,BC=3cm,∠ABC=∠ACD=∠ADC=45°,求BD的长.(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当△ACD在线段AC的左侧时,求BD的长.例4.如图,点F、G分别是正五边形ABCDE边BC、CD上的点,且BF=CG,AF与BG交于点H.(1)求证:△ABF≌△BCG(2)求∠AHG的度数.【答案】(1)证明:∵正五边形ABCDE,∴AB=BC,∠ABF=∠C,∴在△ABF和△BCG中AB=CB∠ABF=∠C BF=CGAB=CB∠ABF=∠CBF=CG,∴△ABF≌△BCG(SAS);(2)解:∵△ABF≌△BCG,∴∠BAF=∠CBG,∵∠BAF+∠ABH=∠AHG,∴∠CBH+∠ABH=∠AHG=∠ABC=(5-2)180°5=108°.∴∠AHG=108°.例5.如图,点A、B、C在⊙O上,AĈ=CB̂.(1)若D、E分别是半径OA、OB的中点,如图1,求证:CD=CE.(2)如图2,⊙O的半径为4,∠AOB=90°,点P是线段OA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O不重合),将射线CP绕点C逆时针旋转90°,与OB相交于点Q,连接PQ,求出PQ的最小值.【答案】解:(1)连接CO.∵AĈ═CB̂,∴∠AOC=∠BOC,∵D、E分别是半径OA、OB的中点,∴OD=12OA,OE=12OB,∴OD=OE,在△ODC和△OEC中,∵OD=OE,∠AOC=∠BOC,OC=OC,∴△ODC≌△OEC(SAS)∴CD=CE;(2)当CP⊥OA时,∵∠AOB=90°,∠PCQ=90°,∴∠CQO=90°,即CQ⊥OB.∵∠AOC=∠BOC,∴CP=CQ,当CP与OA不垂直时,如图,过点C作CM⊥OA,CN⊥OB,M、N为垂足.∵∠AOC=∠BOC,∴CM=CN,又∵∠AOB=90°,∴∠MCN=90°,∴四边形CMON是正方形,∵∠PCQ=90°,∴∠PCM=∠QCN,∴△PCM≌△QCN(AAS)∴CP=CQ,∴PQ=√2CP,∴当CP取得最小值即CM的长时,PQ有最小值,∴PQ=√2CP≥√2CM=CO=4,PQ的最小值为4.【举一反三】1.下列4个判断:①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两个三角形的6个边.角元素中,有5个元素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有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判断的编号是______.【解答】解:①如图,△ABC与△ABC′中,AB=AB,AC=AC′,高AD相同,但是,△ABC与△ABC′不全等,,故选项错误;②设△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16AC=24,BC=36;△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24A′C′=36,B′C′=54.由于△ABC与△A′B′C′的对应边成比例故△ABC∽△A′B′C′,从而它们有5个边角元素分别相等:∠A=∠A′,∠B=∠B′,∠C=∠C′,AC=A′B′,BC=A′C′,但它们不全等;故该选项错误;③有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图:△ABC和△ACD,的边AC=AC,BC=CD,高AE=AE,但△ABC和△ACD不全等,故选项错误;④可根据SSS证明△ABD≌△A′B′D′以及利用SAS证明△ABC≌△A′B′C′,故选项正确.故选④.【答案】④2.如图,△ABC的两条高AD、BE相交于H,且AD=BD,试说明下列结论成立的理由.(1)∠DBH=∠DAC;(2)BH=AC;(3)如果BC=14,AH=2,AC=10,求HE的长度.【答案】解:(1)∵AD,BE是△ABC的高∴∠ADC=∠BEC=90°,∴∠DBH+∠C=90°,∠DAC+∠C=90°∴∠DBH=∠DAC;(2)由(1)题已得∠DBH=∠DAC,∵在△BDH和△ADC中,∠BDH=∠A DC BD=AD∠DBH=∠DAC∠BDH=∠A DCBD=AD∠DBH=∠DAC,∴△BDH≌△ADC(ASA),∴BH=AC;(3)由(2)题已证△BDH≌△ADC,∴HD=DC(设长度为x)设AD=BD=y,∵BC=14,AH=2,AC=10∴x+y=14,y-x=2.解得x=6,y=8,∵12×AC×BE=12×BC×AD,∴10×BE=14×8,解得BE=11.2,∴HE=BE-BH=11.2-10=1.2.3.如图,已知∠1=∠2,P为BN上一点,且PD⊥BC于D,AB+BC=2BD,求证:∠BAP+∠BCP=180°.【答案】证明:如图,过点P作PE⊥AB于E,∵∠1=∠2,PD⊥BC,∴PD=PE,在Rt△BPE和Rt△BPD中,BP=BP PE=PDBP=BPPE=PD,∴Rt△BPE≌Rt△BPD(HL),∴BE=BD,∵AB+BC=2BD,∴BE-AE+BD+CD=2BD,∴AE=CD,在△APE和△CPD中,AE=CDPD=PE∠AEP=∠CDP=90°PD=PE∠AEP=∠CDP=90°AE=CD,∴△APE≌△CPD(SAS),∴∠BCP=∠PAE,∵∠BAP+∠PAE=180°,∴∠BAP+∠BCP=180°.4.已知,如图,AB=AC,BD=CD,DE⊥AB于点E,DF⊥AC于点F,(1)求证:DE=DF.(2)连接BC,求证:线段AD垂直平分线段BC.【答案】解:(1)如图,连接AD . 在△ACD 和△ABD 中,AC=AB CD=BD AD=ADAC=AB CD=BD AD=AD∴△ACD ≌△ABD (SSS ). ∴∠FAD=∠EAD , 即AD 平分∠EAF .又∵DE ⊥AE ,DF ⊥AF , ∴DE=DF .(2)∵△ACD ≌△ABD (已证). ∴DC=DB ,∴点D 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又∵AB=AC∴点A 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AD 垂直平分BC .5.如图,AĈ是劣弧,M 是AC ̂的中点,B 为AM ̂上任意一点.自M 向BC 弦引垂线,垂足为D ,求证:AB+BD=DC .【答案】证明:在CD 上取点N ,使CN=AB ,连接CM ,MN∵M 是AC ̂的中点, ∴AM̂=CM ̂, ∴AM=CM (等弧对等弦), 又∵∠BAM=∠BCM , 在△ABM 和△CNM 中,{CN=AB∠BAM=∠BCMAM=CM,∴△ABM≌△CNM(SAS),∴BM=MN,∴△BMN为等腰三角形(BN为底),又∵MD⊥BN,∴D为BN中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BD=DN∴AB+BD=CD.三、等腰三角形【知识探索】1.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说明】等边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它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错题精练】例1.如图,△ABC的面积为1cm2,BP平分∠ABC,AP⊥BP于P,则△PBC的面积为()A. 0.4cm2B. 0.5cm2C. 0.6cm2D. 0.7cm2【解答】解:∵BP平分∠ABC,∴∠ABP=∠EBP,∵AP⊥BP,∴∠APB=∠EPB=90°,在△ABP和△EBP中,∠ABP=∠EB P BP=BP∠APB=∠EPB∠ABP=∠EB PBP=BP∠APB=∠EPB,∴△ABP≌△EBP(ASA),∴AP=PE,∴S△ABP=S△EBP,S△ACP=S△ECP,∴S△PBC=12S△ABC=12×1cm2=0.5cm2,故选:B.【答案】B例2.如图,在△ABC中,AB=AC,E在AC上,经过A,B,E三点的圆O交BC于点D,且D点是弧BE的中点,(1)求证AB是圆的直径;(2)若AB=8,∠C=60°,求阴影部分的面积;(3)当∠A为锐角时,试说明∠A与∠CBE的关系.例3.如图钢架中,∠A=n°,依次焊上等长的钢条P1P2,P2P3,…,来加固钢架,若P1A=P1P2,要使得这样的钢条只能焊上4根,则n的取值范围是______.【解答】解:∵AP1=P1P2,P1P2=P2P3,P3P4=P2P3,P3P4=P4P5,∴∠A=∠P1P2A,∠P2P1P3=∠P2P3P1,∠P3P2P4=∠P3P4P2,∠P4P3P5=∠P4P5P3,∴∠P3P5P4=4∠A,∵要使得这样的钢条只能焊上4根,∴∠P5P4C=5∠A,由题意4n<905n≥904n<905n≥90,∴18≤n<22.5,故答案为:18≤n<22.5.【答案】18≤n<22.5例4.如图,∠AOB=45°,点M,N在边OA上,OM=3,ON=7,点P是直线OB 上的点,要使点P,M,N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P有______个.【解答】解:过M作MM′⊥OB于M′,过N作NN′⊥OB于N′,∵OM=3,ON=7,∠AOB=45°,∴MN=4,MM′=OM×sin45°=32√2<4,NN′=ON×sin45°=72√2>4,MH=M′N′=4×sin45°=2√2<4,所以只有一小两种情况:①以M为圆心,以4为半径画弧,交直线OB于P1、P2,此时△NP1M和△NMP2都是等腰三角形;②作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PB于P3,此时△MNP3是等腰三角形,即有3个点P符合,故答案为:3.【答案】3例5.如图,D和E分别是△ABC的边BC和AC上的点,若AB=AC,AD=AE,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1为定值时,∠CDE为定值B. 当∠2为定值时,∠CDE为定值C. 当∠3为定值时,∠CDE为定值D. 当∠B为定值时,∠CDE为定值【解答】解:A∵AB=AC,∴∠B=∠C,又∠ADC=∠1+∠B,∴∠ADE=∠ADC-∠CDE=∠1+∠B-∠CDE,∵AD=AE,∴∠ADE=∠3=∠CDE+∠C=∠CDE+∠B,∴∠1+∠B-∠CDE=∠CDE+∠B,∴∠1=2∠CDE,∴当∠1为定值时,∠CDE为定值,故选:A.【答案】A例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顶角的度数是()A. 30°B. 60°C. 30°或150°D. 不能确定【解答】解:本题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BD在三角形内部时,AB,∠ADB=90°,∵BD=12∴∠A=30°;(2)当BD在三角形外部时,AB,∠ADB=90°,∵BD=12∴∠DAB=30°,∠ABC=180°-∠DAB=30°=150°.故选:C.【答案】C例7.如图,已知直线PQ⊥MN于点O,点A,B分别在MN,PQ上,OA=1,OB=2,在直线MN或直线PQ上找一点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C点有______个.【解答】解:使△ABC是等腰三角形,当AB当底时,则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PQ,MN的有两点,即有两个三角形.当让AB当腰时,则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交PQ,MN有三点,所以有三个.当以点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交PQ,MN有三点,所以有三个.所以共8个,故答案为:8【答案】8例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周长分为15和12两部分,求该三角形各边的长.【答案】解:在△ABC 中,AB=AC ,BD 是中线,设AB=x ,BC=y(1)当AB+AD=12时,则{x +12x =12y +12x =15,解得{x =8y =11.∴三角形三边的长为8、8、11;(2)当AB+AD=15时,则{x +12x =15y +12x =12,解得{x =10y =7.∴三角形三边的长为10、10、7经检验,两种情况均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因此这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8,8,11或10,10,7.例9.如图,在△ABC 中,AB=AC ,∠B=30°,点D 从点B 出发,沿B→C 方向运动到点C (D 不与B ,C 重合),连接AD ,作∠ADE=30°,DE 交线段AC 于点E ,设∠BAD=x°,∠AED=y°. (1)当BD=AD 时,求∠DAE 的度数; (2)求y 与x 的关系式;(3)当BD=CE 时,求x 的值.【答案】解:(1)当BD=AD 时,∠B=∠BAD=30°,∵△ABC 等腰三角形,∴∠BAC=120°,∴∠DAE=∠BAC-∠BAD=120°-30°=90° (2)由题可知,∠BAD+∠DAE=120°即x+∠DAE=120 ∠AED+∠DAE=180°-∠ADE=150°即y+∠DAE=150 两式相减得y-x=30即y=x+30(3)由题可知,∠B+∠BAD=∠ADE+∠EDC 且∠B=∠ADE=30° ∴∠BAD=∠EDC=x 又∵∠B=∠C 和BD=CE ∴△ABD ≌△DCE∴CD=AB=AC∴△ACD为等腰三角形且∠C=30°∴∠DAE=75°∴x=∠BAC-∠DAE=120°-75°=45即x=45【举一反三】1.如图,△ABC中,AB=AC,点D在AC边上,若AD=BD=BC,则∠A的度数为()A. 70° B. 45° C. 36° D. 30°【解答】解:∵AB=AC,∴∠ABC=∠C,∵BD=BC=AD,∴∠A=∠ABD,∠C=∠BDC,,设∠A=∠ABD=x,则∠BDC=2x,∠C=180°−x2可得2x=180°−x,2解得:x=36°,则∠A=36°,故选:C.【答案】C2.如图,在△ABC中,AB=AC,∠BAC=108°,若AD、AE三等分∠BA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A. 3个B. 4个C. 5个D. 6个【解答】解:∵AB=AC,∠BAC=108°,∴∠B=∠C=36°,△ABC是等腰三角形,∵∠BAC=108°,AD、AE三等分∠BAC,∴∠BAD=∠DAE=∠EAC=36°,∴∠DAC=∠BAE=72°,∴∠AEB=∠ADC=72°,∴BD=AD=AE=CE,AB=BE=AC=CD,∴△ABE、△ADC、△ABD、△ADE、△AEC是等腰三角形,∴一共有6个等腰三角形.故选:D.【答案】D3.如图,BD、CE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已知AG⊥BD,AF⊥CE,若BF=2,ED=3,GC=4,则△ABC的周长为______.【解答】解:由AG⊥BD,B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在△ABD和△GBD中,BD=BD∠ADB=GDB∠ABD=∠GBD∠ABD=∠GBDBD=BD∠ADB=GDB,∴△ABD≌△GBD,∴AB=BG.即△ABG是等腰三角形,同理:△ACF也是等腰三角形.∴AB=BG,AC=CF,又∵AG⊥BD,AF⊥CE,∴E、D分别是AF和AG 的中点,∴ED是△AFG的中位线,∴FG=2DE,则△ABC的周长为:AB+BC+AC=BG+CG+BC=BF+FG+BF+FG+CG+FG+CG,由BF=2,ED=3,GC=4,FG=2DE=6得△ABC的周长为30.故答案为:30.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所在直线的夹角为40°,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______.【解答】解:①如图,等腰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BD⊥AC,∠ABD=40°,∴∠A=50°,即顶角的度数为50°.②如图,等腰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BD⊥AC,∠DBA=40°,∴∠BAD=50°,∴∠BAC=130°.故答案为50°或130°.【答案】50°或130°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底角为______.【解答】解:当等腰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1,由已知可知,∠ABD=30°,又BD⊥AC,∴∠ADB=90°,∴∠A=60°,∴∠ABC=∠C=60°.当等腰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2,由已知可知,∠ABD=30°,∴∠DAB=60°,∴∠C=∠ABC=30°.故答案为:60°或30°.【答案】60°或30°6.如图,已知在△ABC中,∠ACB=90°,在AB上截取AE=AC,BD=BC.求证:∠DCE=45°.【答案】证明:∵∠ACB=90°,∴∠A+∠B=90°,∵AC=AE,BD=BC,∴∠BCD=∠BDC=12(180°-∠B),∠ACE=∠AEC=12(180°-∠A),∴∠BCD+∠ACE=180°-12(∠A+∠B)=135°,∴∠DCE=∠BCD+∠ACE-∠ACB=135°-90°=45°.7.如图所示,△ABC中,AC=BC,以AC为直径的⊙O交AB于E,作△BCA的外角平分线CF交⊙O于F,连接EF,求证:EF=BC.【答案】证明:∵CA=CB,∴∠B=∠A,又∵∠DCA=2∠FCA,∠DCA=∠A+∠B=2∠A,∴∠FCA=∠A.∴CF∥AB.又∵∠FCA=∠FEA(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FEA=∠B.∴BC∥EF.∴四边形CFEB为平行四边形.∴EF=BC.8.如图,在△ABC中,AB=AC,⊙O是△ABC的外接圆,D为弧AC的中点,E是BA延长线上一点,∠DAE=105°.(1)求∠DAC的度数;(2)若⊙O的半径为3,求弧BC的长.【答案】解:(1)∵AB=AC,̂=AĈ,∴AB∴∠ABC=∠ACB,̂的中点,∵D为AĈ=CD̂,∴AD∴∠CAD=∠ACD,̂=2AD̂,∴AB∴∠ACB=2∠ACD,又∵∠DAE=105°,∴∠BCD=105°,×105°=35°,∴∠ACD=13∴∠CAD=35°;(2)∵∠DAE=105°,∠CAD=35°,∴∠BOC=80°,∴弧BC的长=80•π×32360=2π.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底边的夹角等于()A. 顶角B. 底角C. 顶角的一半D. 底角的一半【解答】解:如图,过点A作AE⊥BC,则AE平分∠BAC,∴∠2=12∠A,∵BD⊥AC,∴∠1+∠C=90°,又∠2+∠C=90°,∴∠1=∠2,∴∠1=12∠A,即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故选:C.【答案】C2.如图,点D是△ABC的边BC上的一点,则在△ABC中∠C所对的边是______;在△ACD中∠C所对的边是______;在△ABD中边AD所对的角是______;在△ACD中边AD 所对的角是______.【解答】解:在△ABC中∠C所对的边是AB;在△ACD中边AD所对的角是∠C;故答案为:AB;AD;∠B;∠C.【答案】ABAD∠B∠C3.如图,△ABC中,∠A=96°,D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ABC与∠ACD(△ACB的外角)的平分线交于A1点,则∠A1=______度;如果∠A=α,按以上的方法依次作出∠BA2C,∠BA3C…∠BA n C(n为正整数),则∠A n=______度(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解答】解:∵∠ABC与∠ACD(△ACB的外角)的平分线交于A1点,∴∠A1BC=12∠ABC,∠A1CA=∠A1CD=12∠ACD,∴∠A1=180°-(∠A1BC+∠A1CB)=180°-(12∠ABC+12∠ACD+∠ACB)=180°-[12∠ABC+12(∠ABC+∠A)+∠ACB]=180°-[∠ABC+∠ACB+12∠A]=180°-[180°-∠A+12∠A]=12∠A.∵∠A=96°,∴∠A1=48°.∵∠A=α,依此类推可知∠A n=12nα度.【答案】4812nα4.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的一角折叠,使点A落在△ABC外的A'处,折痕为DE.如果∠A=α,∠CEA′=β,∠BDA'=γ,则α,β,γ三者之间的等量关系是______.【解答】解:由折叠得:∠A=∠A',∵∠BDA'=∠A+∠AFD,∠AFD=∠A'+∠CEA',∵∠A=α,∠CEA′=β,∠BDA'=γ,∴∠BDA'=γ=α+α+β=2α+β,故答案为:γ=2α+β.【答案】γ=2α+β5.如图:将△ABC纸片沿DE折叠成图①,此时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则∠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保持不变,请找出这种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若折成图②或图③,即点A落在BE或CD上时,分别写出∠A与∠2;∠A与∠1之间的关系;(不必证明)(2)若折成图④,写出∠A与∠1、∠2之间的关系式;(不必证明)(3)若折成图⑤,写出∠A与∠1、∠2之间的关系式.(不必证明)【答案】解:延长BD、CE,交于点P;则△BCP即为折叠前的三角形,由折叠的性质知:∠DAE=∠DPE.图①中:连接AP;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1=∠DAP+∠DPA,∠2=∠EAP+∠EPA;则∠1+∠2=∠DAE+∠DPE=2∠DAE,即∠1+∠2=2∠A.图②中: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2=∠DPE+∠DAE=2∠DAE,即∠2=2∠A.图③中:∠1=2∠A,解法同图②.图④中: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2=∠3+∠P,∠3=∠1+∠A,即∠2=∠P+∠1+∠A=2∠A+∠1,故∠2-∠1=2∠A.图⑤中:∠1-∠2=2∠A,解法同图④.故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1+∠2=2∠A.(1)图②中,∠2=2∠A;图③中,∠1=2∠A.(2)图④中,∠2-∠1=2∠A.(3)图⑤中,∠1-∠2=2∠A.6.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若△ABC的周长为35,BC=11,且△ABD与△ACD的周长差为3,求AB,AC的长.【答案】解:∵AD是BC边上的中线,△ABD与△ACD的周长差为3,∴AB-AC=3,∵△ABC的周长为35,BC=11,∴AB+AC=35-11=24,∴AC+3+AC=24,解得:AC=10.5,∴AB=13.5.7.已知△ABC.(1)如图1,若P点为∠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试说明:∠P=90°+12∠A;(2)如图2,若P点为∠ABC和外角∠ACD的角平分线的交点,试说明:∠P=12∠A;(3)如图3,若P点为外角∠CBD和∠BCE的角平分线的交点,试说明:∠P=90°-12∠A.【答案】证明:(1)∠P=180°-12∠ABC-12∠ACB=180°-12(180°-∠A)=90+12∠A(2)∠P=∠PCD-∠PBD=12∠ACD-12∠ABC=12∠A(3)∠P=180°-12∠CBD-12∠BCE=180°-12(∠CBD+∠BCE)=180°-12(∠A+∠ACB+∠A+∠ABC)=180°-12(180°+∠A)=90°-12∠A.8.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外角平分线,P是AD上异于点A的任一点,试比较PB+PC与AB+AC的大小,并说明理由.【答案】解:PB+PC>AB+AC.如图,在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AE=AC,连接EP,由AD是∠BAC的外角平分线,可知∠CAP=∠EAP,又AP是公共边,AE=AC,在△ACP与△AEP中,{AE=AC∠EAP=∠CAPAP=AP,∴△ACP≌△AEP(SAS),从而有PC=PE,在△BPE中,PB+PE>BE,而BE=AB+AE=AB+AC,故PB+PE>AB+AC,所以PB+PC>AB+AC.9.已知AB是⊙O的直径,半径OC⊥AB,D为AĈ上任意一点,E为弦BD上一点,且BE=AD.(1)试判断△CDE的形状,并加以证明.(2)若∠ABD=15°,AO=4,求DE的长.证明如下:如图1,连接AC、BC,则∠DAC=∠DBC,∵AB为直径,CO⊥AB,∴△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在△ADC和△BEC中{AD=BE∠DAC=∠EBCAC=BC∴△ADC≌△BEC(SAS),∴CD=CE,∠DCA=∠BCE,∵∠ACB=90°,∴∠ACE+∠BCE=90°,∴∠DCA+∠ACE=90°,即∠DCE=90°,∴△C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如图2,连接OD,则∠AOD=2∠ABD=2×15°=30°,∵∠AOC=90°,∴∠DOC=60°,且OD=OC=OA=4,∴△OCD为等边三角形,∴CD=CE=OA=4,在Rt△CD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DE=√CD2+CE2=√42+42=4√2.10.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O⊥BC于F,D为AĈ的中点,E是BA延长线上一点,∠DAE=126°,则∠CAD等于()A. 36°B. 42°C. 38°D. 27°【解答】解:∵AO⊥BC,且AO是⊙O的半径,∴AO垂直平分BC,∴AB=AC,即∠ABC=∠ACB,̂的中点,∵D是AC∴∠ABC=2∠DCA=2∠DAC,∴∠ACB=2∠DCA,∵四边形ABCD内接于⊙O,∴∠BCD=∠DAE=126°,∴∠ACB+∠DCA=126°,即3∠DCA=126°,∴∠DAC=∠DCA=42°.故选:B.【答案】B11.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2倍,则这个三角形底角为()A. 72°或45°B. 45°或36°C. 36°或45°D. 72°或90°【解答】解:①设三角形底角为x,顶角为2x,则x+x+2x=180°,解得:x=45°,②设三角形底角为2x,顶角为x,则2x+2x+x=180°,解得:x=36°,∴2x=72°,综上所述,这个三角形底角为72°或45°,故选:A.【答案】A12.如图钢架中,焊上等长的钢条P1P2,P2P3,P3P4,P4P5…至多需要8根加固钢架,若P1A=P1P2,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解答】解:设∠A=x,∴∠P2P1P3=2x,∴∠P3P2P4=3x,…,∠P8P9P7=8x,∴8x≤90°且9x>90°,则10°≤∠A<11.25°.故答案为:10°≤∠A<11.25°.【答案】10°≤∠A<11.25°13.(1)如图1,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AD=BD=BC,求∠A的度数;(2)如图2,点B,D在射线AM上,点C,E在射线AN上,且AB=BC=CD=DE.①若∠EDM=84°,求∠A的度数:②若以E为圆心,ED为半径作弧,与射线DM上没有交点(除D点外),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答案】解:(1)设∠A=x°,∵AD=BD,∴∠ABD=∠A=x°,∴∠BDC=∠A+∠ABD=2x°,∵BD=BC,∴∠C=∠BDC=2x°,∵AB=AC,∴∠ABC=∠C=2x°,在△ABC中,∠A+∠ABC+∠C=180°,∴x+2x+2x=180,解得:x=36,∴∠A=36°;(2)①∵AB=BC=CD=DE,∴∠A=∠BCA,∠CBD=∠BDC,∠ECD=∠CED,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A+∠BCA=∠CBD,∠A+∠CDB=∠ECD,∠A+∠CED=∠EDM,又∵∠EDM=84°,∴∠A+3∠A=84°,解得:∠A=21°;②∵以E为圆心,ED为半径作弧,与射线DM上没有交点(除D点外)∴E到射线AM的距离大于DE,∴90°≤∠EDM<120°,14.在△ABC中,AB=AC.(1)如图1,如果∠BAD=30°,AD是BC上的高,AD=AE,则∠EDC=______(2)如图2,如果∠BAD=40°,AD是BC上的高,AD=AE,则∠EDC=______(3)思考:通过以上两题,你发现∠BAD与∠EDC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用式子表示:______(4)如图3,如果AD不是BC上的高,AD=AE,是否仍有上述关系?如有,请你写出来,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在△ABC中,AB=AC,AD是BC上的高,∴∠BAD=∠CAD,∵∠BAD=30°,∴∠BAD=∠CAD=30°,∵AD=AE,∴∠ADE=∠AED=75°,∴∠EDC=15°.(2)∵在△ABC中,AB=AC,AD是BC上的高,∴∠BAD=∠CAD,∵∠BAD=40°,∴∠BAD=∠CAD=40°,∵AD=AE,∴∠ADE=∠AED=70°,∴∠EDC=20°.∠BAD)(3)∠BAD=2∠EDC(或∠EDC=12(4)仍成立,理由如下∵AD=AE,∴∠ADE=∠AED,∴∠BAD+∠B=∠ADC=∠ADE+∠EDC=∠AED+∠EDC=(∠EDC+∠C)+∠EDC=2∠EDC+∠C又∵AB=AC,∴∠B=∠C∴∠BAD=2∠EDC.故分别填15°,20°,∠EDC=1∠BAD2【答案】15°20°∠BAD∠EDC=1215.已知:如图,BD、CE是△ABC的高,F是BC的中点,G是ED的中点,(1)求证:FG⊥DE;(2)若BC=16,ED=4,求FG的长.(结果保留根号)【答案】(1)证明:∵BD、CE是△ABC的高,F是BC的中点,BC,∴在Rt△CEB中,EF=12在Rt△BDC中,FD=1BC,2∴FE=FD,∵G是ED的中点,∴FG是等腰三角形EFD的中线,∴FG⊥DE;(2)解:由(1)得,EF=1BC=8,2∵FE=FD,G是ED的中点,∴EF=1ED=2,2在Rt△FGE中,FG=√EF2−EG2=4√15.。

初中数学三角形ppt完整版

初中数学三角形ppt完整版
灵活运用。
输入 标题
易错点二
在全等三角形判定中,忽视判定条件的完整性。纠正 方法:明确全等三角形的五种判定方法,确保在解题 时满足所有必要条件。
易错点一
易错点三
三角函数计算错误或应用不当。纠正方法:熟练掌握 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加强计算训练,确保在解题
时正确应用三角函数。
易错点四
在相似三角形判定中,混淆判定条件。纠正方法:清 晰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注意区分不同判定方 法的应用场景。
利用相似比求面积的方法
首先确定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长之比,然后根据相似比求 出面积之比,最后利用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求出未知三角形的面 积。
面积法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
面积法的基本思想
通过计算或比较相关图形的面积,从而证明几何命题的一种方法。
面积法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举例
例如,利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证明两直线平行或垂直等。通过构造适当的图形,利用面积关系进行推 导和证明,可以使问题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通过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进行证明。
应用举例
在解决三角形边长问题时,可以直接应用三角形边长关系进 行判断或推理,如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求三角形 周长的取值范围等。
三角形不等式定理
对于三角形的任意一边a,都有a < b + c,其中b、c为与a 相邻的两边。该定理表明三角形的任意一边都小于另外两边 之和。
在已知三角形的三边a、b、c的情况下,面积S=(1/4)√[(a+b+c)(a+b-c)(a+cb)(b+c-a)]。秦九韶公式是海伦公式的等价形式,提供了另一种计算三角形面 积的方法。
利用相似比求面积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八年级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三角形知识点归纳三角形是中学数学中比较基础的一个概念,也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图形。

在初中数学中,三角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八年级阶段所学的三角形知识点。

一、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其中每两条线段的交点被称为一个顶点。

三角形是由三个顶点和三个边组成的,且三角形的边和顶点是一一对应的。

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和角度关系,可以将三角形分为以下几类:1. 根据边长关系: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至少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普通三角形: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2. 根据角度关系: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至少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基本性质1.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即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度。

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a + b + c = 180其中,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

2.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度。

因为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所以三个角都必须相等。

而三个相等的角的度数之和必须为180度,因此每个角的度数都是60度。

3.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所以两个底角也必须相等。

4.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即a² + b² = c²,其中a、b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c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

5. 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用海伦公式和正弦定理来计算。

海伦公式:若a、b、c分别为三角形的三个边长,p为三角形半周长,则三角形面积S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S = √(p × (p - a) × (p - b) ×(p - c))正弦定理:若a、b、c分别为三角形的三个边长,A、B、C分别为三角形的三个角,则有以下公式成立:a/sinA = b/sinB = c/sinC三、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是指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

初中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初中数学中,三角形是,而有关三角形的知识点也有很多,下面本店铺整理了相关初中数学三角形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基本图形之一,它具有许多特性和性质。

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对于解题和证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中常见的三角形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一、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在深入探讨三角形的性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1. 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其中每两条线段之间的组合被称为三角形的边,而相交的端点称为三角形的顶点。

2. 分类: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关系,三角形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性质1. 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即∠A + ∠B + ∠C = 180°,其中∠A、∠B和∠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2.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补角,就是其对应的外角。

即∠D = 180° - ∠A,∠E = 180° - ∠B,∠F = 180° - ∠C。

3.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和c,则a + b > c,a + c > b,b + c > a。

如果三条边长中有任意一组边长不满足这个条件,则无法构成三角形。

4. 三角形的两角之和大于第三角: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A、∠B和∠C,则∠A + ∠B > ∠C,∠A + ∠C > ∠B,∠B + ∠C > ∠A。

如果三个内角的度数中有任意一组不满足这个条件,则无法构成三角形。

5.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指三条边的边长相等的三角形。

在等边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都是60°,且三条高度、角平分线和中线的长度都相等。

6.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是指两条边的边长相等的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中,两个底角的角度相等,而顶角的角度则小于两个底角。

另外,等腰三角形的高度、角平分线、中线都有一些特殊性质。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角知识点结论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角知识点结论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角知识点结论在学习八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而其中的角知识点更是我们需要深入掌握的内容之一。

接下来,我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探讨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角知识点结论。

1. 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所围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它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之一。

三角形中有三个角,我们需要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性质。

2. 角的概念在三角形中,角是由两条线段所围成的图形部分。

角的大小通常用度来表示,一个完整的圆周角为360度。

在三角形中,我们通常会接触到三种角:内角、外角和对顶角。

3. 内角的性质在三角形ABC中,若角A、角B、角C分别为α、β、γ,则有以下结论:(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α+β+γ=180度;(2)三角形内角和小于等于180度:α+β+γ≤180度;(3)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度:α+β+γ≥180度。

4. 外角的性质在三角形ABC中,若角A、角B、角C分别为α、β、γ,则有以下结论:(1)三角形外角和等于360度:180度;(2)三角形外角和小于等于360度:α+β+γ≤360度;(3)三角形外角和大于360度:α+β+γ≥360度。

5. 对顶角的性质在三角形ABC中,若角A、角B、角C分别为α、β、γ,则有以下结论:(1)角A、角B的对顶角相等:α=β;(2)角B、角C的对顶角相等:β=γ;(3)角C、角A的对顶角相等:γ=α。

总结回顾:通过对三角形的角知识点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三角形内角、外角和对顶角的性质和关系。

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和定理以及对顶角定理,我们需要掌握其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推导过程。

通过反复练习和操练,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学习三角形的角知识点时,我们不仅要注重理论的学习,更需要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三角形的性质与定理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三角形的性质与定理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三角形的性质与定理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具有丰富的性质与定理。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初中数学中与三角形有关的性质与定理进行归纳总结。

一、三角形的基本性质1. 三角形的定义:一个平面内由三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 三角形的元素: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

3. 三角形的两个重要角度和角度和:三角形的角度和等于180度,即∠A + ∠B + ∠C = 180°。

4. 三角形的边对应角:三角形的边与其对应角有对应关系,即边a对应∠A,边b对应∠B,边c对应∠C。

二、三角形的分类1. 三角形的按边长分类:a.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相等,如三边长都是5cm的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相等,如底边长度为4cm,两腰边长度都是3cm的三角形。

c. 普通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都不相等。

2. 三角形的按角度分类:b. 直角三角形:一个内角是90度的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三、三角形的诱导性质与定理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定理:a.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

b. 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相等。

c. 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上的两个角相等。

d.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和顶角互补,即底角 + 顶角 = 180°。

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定理:a. 直角三角形中,直角的两条直角边相等。

b.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和,即c² = a² + b²。

c. 两个边长相等的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也相等。

3.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定理:a.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度。

b.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4. 锐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定理:b. 锐角三角形中,最长的一边是斜边,最长的一边的对角是最大的角。

5. 外角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其它两个内角的和。

6.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初二数学主要知识点

初二数学主要知识点

初二数学主要知识点初二数学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知识点逐渐增多且难度有所提升。

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初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一、三角形1、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 度。

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可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它所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有:SSS(边边边)、SAS(边角边)、ASA(角边角)、AAS(角角边)、HL(斜边、直角边,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二、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的性质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线合一)。

5、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是 60 度。

三、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整式的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 a^m × a^n = a^(m + n)。

初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认识三角形

初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认识三角形

1 认识三角形学习目标1. 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2. 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3. 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知识详解1.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边AB可用边AB所对的角C的小写字母c 表示,AC可用b表示,BC可用a表示。

注意:(1)三条线段要不在同一直线上,且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是一个封闭的图形;(3)△ABC是三角形ABC的符号标记,单独的△没有意义。

2. 三角形的角与角之间的关系:(1)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三角形的分类4.通常,我们用符号“Rt△ABC”表示直角三角形ABC。

把直角所对的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夹直角的两条边称为直角边。

5.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做正三角形。

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注意:(1)三边关系的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是短;(2)围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6.三角形的主要线段(1)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个边上的中线。

简称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2)三角形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对边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中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简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且相交于一点。

(3)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初中数学-三角形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三角形公式大全

abCBc A。

ABC”三角形“读作,ABC 的三角形记作△C 、B 、A 来表示,顶点是”△“记法:三角形用符号1.5角:相邻两条边所组成的角,叫作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1.4顶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作三角形的顶点。

1.3。

BC 、AB 、AC 或c 、b 、a 形的边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或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如: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三条边,三角1.2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顺次首尾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1.1相关概念3分类2定义1。

”内心“)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的交点是三角形的2(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有三条;1( 【注意】)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3( )中线:连接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2( 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1( 三条重要的线3.1)顶点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

3(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2( )任何一个三角形最多有三个锐角,最少有两个锐角,最多有一个钝角,最多有一个直角;1( 【注意】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2.2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1三角形AD BC 2=12BD=DC= BC12BDCBDC212C BAA∠180°+2=∠1+∠BOC∠C=∠B+∠A+∠OCBAD∠C+∠B=∠A+∠ODCBA14313221A ABDCA)BC=2BD=2DC (或所以的中线,ABC 是△AD 因为是BAC ∠∠1=所以∠(已知),的角平分线ABC 是△AD 因为是)ADC=ADB=90°(或∠D 于点所以的高(已知)ABC 是△AD 因为是几何语言定义名称图形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交点叫作三角形的重心,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叫作三角形的中线.三角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线段叫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形的高。

三角形计算公式大全

三角形计算公式大全

三角形计算公式大全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基本图形之一,其计算公式也是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三角形的计算公式大全,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一、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在介绍三角形的计算公式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图形,其中三条边分别为a、b、c,三个角分别为A、B、C。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1/2×底×高,其中底可以是任意一条边,高是从底到对边的垂直距离。

二、三角形的周长。

三角形的周长是指三条边的长度之和,即周长P=a+b+c。

在计算三角形的周长时,只需要将三条边的长度相加即可得到周长。

三、三角形的面积。

1.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S=1/2×底×高。

S=√[s(s-a)(s-b)(s-c)] (海伦公式)。

其中,s为三角形的半周长,即s=(a+b+c)/2。

这两个公式是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常用公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2. 三角形的高的计算。

三角形的高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h=2×S/a。

h=2×S/b。

h=2×S/c。

其中,S为三角形的面积,a、b、c分别为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相应的公式来计算三角形的高。

四、特殊三角形的计算公式。

1. 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指三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其特点是三个角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度。

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3/4)×a²。

其中,a为三角形的边长。

2. 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c,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和b,则有a²+b²=c²。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1/2×a×b。

3.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是指两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其特点是两个角相等。

初中数学7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与性质(教师)

初中数学7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与性质(教师)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与性质课时目标1. 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三角形的分类;2. 理解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3. 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外角的性质.知识精要1. 三角形的主要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的边、角: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3)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三角形用符号“∆”表示,三角形ABC可记作“∆ABC”或“∆BCA”或“∆ACB”.(4)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一个三角形的每个顶点上各有两个外角,这两个外角是对顶角.2. 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来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按边来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注: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3. 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联结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3)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或其延长线)引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4)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而高线可以在内部(锐角三 角形),可以在外部(钝角三角形),也可以在三角形的边上(直角三角形). ②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 一点,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交于一点.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线段.④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4. 三角形的基本要素及基本性质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角、三条边共九个要素. (1)三角形边与边的关系:①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②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③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2)三角形角与角的关系:①三角形内角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a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b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5.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热身练习1. 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 、B 两点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 ,测得15=OA 米,10=OB 米,A 、B 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A ) A . 5米 B .10米 C . 15米D .20米2. 在一个三角形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 .至少有两个锐角 B . 最多能有两个钝角 C .至多有一个直角 D . 最多能有三个锐角3. 在△ABC 中,︒=∠︒=∠50,90A C ,则=∠B 40° .4. 在三角形ABC 中,若3:2:1::=∠∠∠C B A ,则=∠+∠B A 90° .5. 三角形的三边为1,a -1,9,则a 的取值范围是 -7< a <-9 . 6.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2厘米和9厘米,第三边长是一个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9 厘米7. 建造房屋时,屋顶的支架通常为三角形,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 稳定 性. 8.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4,周长为10,那么它的底边长是 2 或 4 . 9.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20 cm ,另一边长为10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50cm .10. 若三角形边分别是3,4,5,8,用其中的三条线段组成三角形,可以有 2 种 不同选择.11. ∠ACD 是△ABC 的外角,则图中x 的值为 60° .C'B'C(11题图) (13题图)12. △ABC 的BC 边上的高把∠A 分成两个角分别为30°,50°,则∠B ,∠C 的度数分别为 60°,40°13. 在△ABC 中,∠B=∠C=45°,将△ABC 以A 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25°至AB C ''V ,则B C ''与AB 、BC 的夹角BEB '∠= 70 度,CDC '∠= 25 度. 14. 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120°,那么另两个角的外角和为 300° .15. 在R t △ABC 中,AB=AC ,∠BAD=20°,AD=AE , ∠CDE= 25 度·ED CB AFE DCBA(15题图) (16题图)16. ∠A+∠B+∠C+∠D+∠E+∠F= 360° .17. 已知:△GEF ,分别画出此三角形的高GH ,中线EM ,角平分线FN .精解名题例1 如图,∠A=70°,P 为△ABC 角平分线的交点,求∠BPC. 解:∠BPC=125°EGHEDC BAGF EDC BA例2如图,BE平分∠ABD,CF平分∠ACD,BE与CF相交于G,若∠BDC=140°,∠BGC=100°,求∠A的度数.解:∵∠DBC+∠DCB=40°,∠GBC+∠GCB=80°∴∠GBD+∠GCD=80°-40°=40°∵BE平分∠ABD,CF平分∠ACD,∴∠ABD+∠ACD=2(∠GBD+∠GCD)=80°∴∠ABC+∠ACB=80°+40°=120°∴∠A=60°例3 求图中∠A+∠B+∠C+∠D+∠E的大小.解:∠A+∠B+∠C+∠D+∠E=180°(提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例4纸片△ABC中,∠A=65°,∠B=75°,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内(如图),若∠1=20°,求∠2的度数.解:∠B=80°例5 如图所示,将△ABC 沿着DE 翻折,若∠1+∠2=80O ,求∠B 的度数. 解:∠B =40°巩固练习1. 已知在△ABC 中,C B A ∠=∠=∠2121,则=∠B 72° . 2. 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1和2,如果第三边为整数,那么第三边长为 2 . 3. 在ABC ∆中,AB=3,BC=7,则AC 的取值范围是 4 < AC < 7 . 4. 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已知∠1=30°,∠2=50°,则∠3= 20°.1FE BACDCBA(4题图) (6题图) (7题图)5. 已知一个三角形中两条边的长分别是a 、b ,且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L 的取值范围是( B )A .b L a 33>>B .a L b a 2)(2>>+C .a b L b a +>>+262D .b a L b a 23+>>-6. 如图,在△ABC 中,90C ∠=。

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复习总结

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复习总结

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复习总结书本,是甘甜淳厚的美酒,令人沉醉;校内,是清爽淡雅的香茶,令人留恋。

那么你们知道关于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学问点复习〔总结〕内容还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预备2021年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学问点复习总结,欢迎参阅。

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学问点复习总结章一一、三角函数1.定义:在rt△abc中,△c=rt△,则sina= ;cosa= ;tga= ;ctga=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0° 30° 45° 60° 90°sinαcosαtgα /ctgα /3. 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90°-α)=cosα;…4. 三角函数值随角度转变的关系5.查三角函数表二、解直角三角形1. 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全部未知的边和角。

2. 依据:①边的关系:②角的关系:a+b=90°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留意:尽量避开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三、对实际问题的处理1. 俯、仰角:2.方位角、象限角:3.坡度:4.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都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时,可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

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学问点复习总结章二一、目标与要求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经受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推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确定理。

5.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三、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全部三角形;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四、学问框架五、学问点、概念总结1.三角形:由不在同始终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课件初中数学PPT课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课件初中数学PPT课件

24
利用三角函数解决非直角三角形问题策略
已知两边求夹角
01
当已知非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时,可以利用正弦或余
弦定理求出夹角的大小。
已知一角和两边求另一角或第三边
02 通过正弦、余弦或正切函数,结合已知的角度和边长
信息,可以求出未知的角度或边长。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03
在任何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利用这
一性质,可以求出非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角度。
2024/1/28
25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已知非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 为a和b,夹角为C,求第三边c的 长度。此时可以利用余弦定理 c²=a²+b²-2ab×cosC求出c的值 。
案例二
已知非直角三角形的两个角度分 别为A和B,以及一边长a,求另 一边b的长度。此时可以利用正弦 定理a/sinA=b/sinB求出b的值。
SSS判定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 等。
ASA判定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两个三角形如果三边及三角分 别对应相等,则称这两个三角 形全等。
2024/1/28
SAS判定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判定
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 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勾股定理。
欧几里得证明法
02
在《几何原本》中,欧几里得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了勾
股定理。
加菲尔德总统证明法
03
美国第20任总统加菲尔德提出了一种简洁的勾股定理证明方法
,利用两个相似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关系进行证明。
9
勾股定理逆定理及应用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及其全等-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及其全等-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及其全等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一、三角形的基础知识1.三角形的概念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3.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4.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4)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二、全等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4)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3)全等三角形对应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中位线都相等.考向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时,可以根据两条较短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来判断.典例1 小芳有两根长度为6 cm和9 cm的木条,她想钉一个三角形木框,桌上有下列长度的几根木条,她应该选择长度为__________的木条.A.2 cm B.3 cmC.12 cm D.15 cm【答案】C【解析】设木条的长度为x cm,则9–6<x<9+6,即3<x<15,故她应该选择长度为12 cm的木条.故选C.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 cm,5 cm,8 cm B.3 cm,3 cm,6 cmC.3 cm,4 cm,5 cm D.1 cm,2 cm,3 cm考向二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典例2 小桐把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在一起,其中90E ∠=︒,90C ∠=︒,45°A ∠=,30D ∠=︒,则12∠+∠等于A .150︒B .180︒C .210︒D .270︒【答案】C【解析】如图,∵1D DOA ∠=∠+∠,2E EPB ∠=∠+∠, ∵DOA COP ∠=∠,EPB CPO ∠=∠, ∴12D E COP CPO ∠+∠=∠+∠+∠+∠ =180D E C ∠+∠︒+-∠ =309018090210︒︒︒︒++-=︒, 故选C .2.如图,CE 是△ABC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若3560,B ACE ∠=︒∠=︒,则A ∠=__________.3.如图,在△ABC 中,∠ACB =68°,若P 为△ABC 内一点,且∠1=∠2,则∠BPC =__________.考向三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是三条线段,由三角形的高可得90°的角,由三角形的中线可得线段之间的关系,由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可得角之间的关系.另外,要注意区分三角形的中线和中位线.中线:连接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条边中点的线段.典例3 在△ABC中,AB=3,BC=4,AC=2,D,E,F分别为AB,BC,AC中点,连接DF,FE,则四边形DBEF的周长是A.5 B.7 C.9 D.11【答案】B【解析】∵D、E、F分别为AB、BC、AC中点,∴DF=12BC=2,DF∥BC,EF=12AB=32,EF∥AB,∴四边形DBEF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DBEF的周长=2(DF+EF)=2×(2+32)=7,故选B.【名师点睛】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典例4 在△ABC中,∠BAC=115°,DE、FG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则∠EAG的度数为A.50°B.40°C.30°D.25°【答案】A【解析】∵∠BAC=115°,∴∠B+∠C=65°,∵DE、FG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EA=EB,GA=GC,∴∠EAB=∠B,∠GAC=∠C,∴∠EAG=∠BAC–(∠EAB+∠GAC)=∠BAC–(∠B+∠C)=50°,故选A.4.如图,在Rt△ABC中,∠A=90°,BD平分∠ABC交AC于D点,AB=4,BD=5,点P是线段BC上的一动点,则PD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考向四全等三角形1.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可知,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知道这两个三角形分别有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是边)对应相等,这样就可以利用题目中的已知边(角)准确地确定要补充的边(角),有目的地完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1)已知两边SASHLSSS ⎧⎪⎨⎪⎩找夹角→找直角→找第三边→(2)已知一边、一角AASSASASAAAS⎧⎪⎧⎪⎨⎪⎨⎪⎪⎪⎩⎩一边为角的对边→找另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一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角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3)已知两角ASAAAS ⎧⎨⎩找夹边→找其中一角的对边→2.若题中没有全等的三角形,则可根据题中条件合理地添加辅助线,如运用作高法、倍长中线法、截长补短法、分解图形法等来解决运动、拼接、旋转等探究性题目.典例5 如图,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D,BF=EC.(1)求证:△ABC≌△DEF;(2)若∠A=120°,∠B=20°,求∠DFC的度数.【解析】(1)∵AB∥DE,∴∠B=∠E,∵BF=EC∴BF+FC=EC+CF,即BC=EF,在△ABC和△DEF中,A DB E BC EF∠=∠⎧⎪∠=∠⎨⎪=⎩,∴△ABC≌△DEF.(2)∵∠A=120°,∠B=20°,∴∠ACB=40°,由(1)知△ABC≌△DEF,∴∠ACB=∠DFE,∴∠DFE=40°,∴∠DFC=40°.【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①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②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③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④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⑤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这几种判定方法解答即可.5.如图,OA=OB,∠A=∠B,有下列3个结论:①△AOD≌△BOC,②△ACE≌△BDE,③点E在∠O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A.0 B.1 C.2 D.36.如图,在△BCE中,AC⊥BE,AB=AC,点A、点F分别在BE、CE上,BF、AC相交于点D,BD=CE.求证:AD=AE.1.下列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 cm,3 cm,5 cm B.5 cm,6 cm,10 cmC.1 cm,1 cm,3 cm D.3 cm,4 cm,8 cm2.下列图形不具有稳定性的是A.正方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3.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之差为20°,则较大锐角为A.45°B.55°C.65°D.50°4.如图,在△ABC中,∠C=90°,∠B=3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点E,DE=1,则BC=A3B.2 C.3 D3+25.如图所示,AB=DB,BC=BE,欲证△ABE≌△DBC,则需补充的条件是A.∠A=∠D B.∠E=∠CC.∠A=∠C D.∠1=∠26.如图,△ABC中,H是高AD、BE的交点,且BH=AC,则∠ABC=__________.7.如图,已知方格纸中是4个相同的正方形,则∠1+∠2+∠3=__________度.8.如图,已知AB∥CF,E为DF的中点,若AB=8,CF=5,则BD=__________.9.如图,在△ABC中,AB=AC,∠BAC=90°,BD是中线,AF⊥BD,F为垂足,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交AF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1)∠ABD=∠FAD;(2)AB=2CE.10.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F分别在AB,AC上,CF=C B.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E,连接EF.(1)求证:△BCD≌△FCE;(2)若EF∥C D.求∠BDC的度数.11.如图,操场上有两根旗杆CA与BD之间相距12 m,小强同学从B点沿BA走向A,一定时间后他到达M点,此时他测得CM和DM的夹角为90°,且CM=DM,已知旗杆AC的高为3 m,小强同学行走的速度为0.5 m/s,则:(1)请你求出另一旗杆BD的高度;(2)小强从M点到达A点还需要多长时间?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2,2,4 B .5,6,12 C .5,7,2 D .6,8,102.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A .90︒B .180︒C .270︒D .360︒3.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使得它们的直角边互相垂直,则1∠的度数是A .95︒B .100︒C .105︒D .110︒4.如图,在△ABC 中,BE 是∠ABC 的平分线,CE 是外角∠ACM 的平分线,BE 与CE 相交于点E ,若∠A =60°,则∠BEC 是A .15°B .30°C .45°D .60°5.如图,在ABC △中,ACB ∠为钝角.用直尺和圆规在边AB 上确定一点D .使2ADC B ∠=∠,则符合要求的作图痕迹是A .B .C .D .6.如图,在ABC △中,90C ∠=︒,8AC =,13DC AD =,BD 平分ABC ∠,则点D 到AB 的距离等于A .4B .3C .2D .17.如图,DE 是ABC △的边AB 的垂直平分线,D 为垂足,DE 交AC 于点E ,且85AC BC ==,,则BEC △的周长是A .12B .13C .14D .158.如图,D 是AB 上一点,DF 交AC 于点E ,DE FE =,FC AB ∥,若4AB =,3CF =,则BD 的长是A .0.5B .1C .1.5D .2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D =90°,AD =4,BC =3.分别以点A ,C 为圆心,大于12AC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E ,作射线BE 交AD 于点F ,交AC 于点O .若点O 是AC 的中点,则CD 的长为A .2B .4C .3D 1010.一副三角板如图摆放(直角顶点C 重合),边AB 与CE 交于点F ,DE BC ∥,则BFC ∠等于A .105︒B .100︒C .75︒D .60︒11.如图,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E ⊥BD ,垂足为F .若∠ABC =35°,∠C =50°,则∠CDE 的度数为A .35°B .40°C .45°D .50°12.如图,在OAB △和OCD △中,,,,40OA OB OC OD OA OC AOB COD ==>∠=∠=︒,连接,AC BD 交于点M ,连接OM .下列结论:①AC BD =;②40AMB ∠=︒;③OM 平分BOC ∠;④MO 平分BMC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 .4B .3C .2D .113.在△ABC 中,AB =AC ,∠A =40°,则∠B =__________.14.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A ,B 两点间的距离,可以在池塘外选一点C ,连接AC ,BC ,分别取AC ,BC 的中点D ,E ,测得DE =50 m ,则AB 的长是__________m .15.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都在边BC 上,∠BAD =∠CAE ,若BD =9,则CE 的长为__________.16.如图,△ABC 中,AB =BC ,∠ABC =90°,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且AE =CF ,若∠BAE =25°,则∠ACF =__________度.17.如图,AB CD ∥,AD 和BC 相交于点O ,OA OD =.求证:OB OC =.18.如图,D 是AB 上一点,DF 交AC 于点E ,DE =FE ,FC ∥AB ,求证:ADE CFE △≌△.19.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BD =CE ,BE 、CD 相交于点O .△≌△;求证:(1)DBC ECB.(2)OB OC变式拓展1.【答案】C【解析】2cm+5cm<8cm,A不能组成三角形;3cm+3cm=6cm,B不能组成三角形;3cm+4cm>5cm,C能组成三角形;1cm+2cm=3cm,D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C.2.【答案】85°【解析】∵∠ACE=60°,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ACD=2∠ACE=120°,∵∠ACD=∠A+∠B,∠B=35°,∴∠A=∠ACD-∠B=85°,故答案为:85°.3.【答案】112°【解析】∵∠1+∠PCB=∠ACB=68°,又∵∠1=∠2,∴∠2+∠PCB=68°,∵∠BPC+∠2+∠PCB=180°,∴∠BPC=180°-68°=112°,故答案为:112°.4.【答案】3【解析】由勾股定理知AD3=,BD平分∠ABC交AC于D点,所以PD=AD最小,PD=3,故答案为:3.5.【答案】D【解析】∵OA=OB,∠A=∠B,∠O=∠O,∴△AOD≌△BOC(ASA),故①正确;∴OD=CO,∴BD=AC,∴△ACE≌△BDE(AAS),故②正确;∴AE=BE,连接OE,∴△AOE≌△BOE(SSS),∴∠AOE=∠BOE,∴点E在∠O的平分线上,故③正确,故选D.6.【解析】∵AC⊥BE,∴∠BAD=∠CAE=90°,在Rt△ABD和Rt△ACE中,BD CE AB AC=⎧⎨=⎩,∴Rt△ABD≌Rt△ACE(HL),∴AD=AE.1.【答案】B【解析】A、3+2=5,故选项错误;B、5+6>10,故正确;C、1+1<3,故错误;D、4+3<8,故错误.故选B.2.【答案】A【解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知,只有选项A不具有稳定性,故选A.3.【答案】B【解析】设两个锐角分别为x、y,由题意得,=90=20x yx y+︒-︒⎧⎨⎩,解得=55=35xy︒︒⎧⎨⎩,所以最大锐角为55°.故选B.4.【答案】C【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D=DE=1,根据Rt△ADE可得AD=2DE=2,根据题意可得△ADB为等腰三角形,则DE为AB的中垂线,则BD=AD=2,则BC=CD+BD=1+2=3.故选C.5.【答案】D【解析】根据全等“SAS”判定可知,要证△ABE≌△DBC还需补充条件AB,BE与BC,BD的夹角相等,即∠ABE=∠CBD或者∠1=∠2,故选D.6.【答案】45°【解析】∵AD⊥BC,BE⊥AC,∴∠ADB=∠ADC=∠BEC=90°,∴∠HBD+∠C=∠CAD+∠C=90°,∴∠HBD=∠CAD,∵在△HBD和△CAD中,HBD CADHDB CDA BH AC∠=∠⎧⎪∠=∠⎨⎪=⎩,∴△HBD≌△CAD,∴AD=BD,∴∠DAB=∠DBA,∵∠ADB=90°,∴∠ABD=45°,即∠ABC=45°故答案为:45°.7.【答案】135【解析】如图所示:由题意可知△ABC≌△EDC,∴∠3=∠BAC,又∵∠1+∠BAC=90°,∴∠1+∠3=90°,∵DF=DC,∴∠2=45°,∴∠1+∠2+∠3=135度,故答案为:135.8.【答案】3【解析】∵AB∥CF,∴∠A=∠FCE,∠ADE=∠F,又∵DE=FE,∴△ADE≌△CFE,∴AD=CF=5,∵AB=8,∴BD=AB–AD=8–5=3,故答案为:3.9.【解析】(1)∵∠BAC=90°,∴∠FAD+∠BAF=90°.∵AF⊥BD,∴在Rt△ABF中,∠ABD+∠BAF=90°,∴∠ABD=∠FAD.(2)∵CE∥AB,∠BAC=90°,∴∠ACE=90°,在△BAD和△ACE中,∵∠ABD=∠CAE,AB=CA,∠BAC=∠ACE=90°,∴△BAD≌△ACE(ASA),∴AD=CE.∵BD为△ABC中AC边上的中线.∴AC=2AD,∴AC=2CE.又∵AB=AC,∴AB=2CE.10.【解析】(1)∵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E,∴CD=CE,∠DCE=90°,∵∠ACB=90°,∴∠BCD=90°–∠ACD=∠FCE,在△BCD和△FCE中,CB=CF,∵BCD=∠FCE,CD=CE,CB=CF,∠BCD=∠FCE,∴△BCD≌△FCE.(2)由(1)可知△BCD≌△FCE,∴∠BDC=∠E,∠BCD=∠FCE,∴∠DCE=∠DCA+∠FCE=∠DCA+∠BCD=∠ACB=90°,∵EF∥CD,∴∠E=180°–∠DCE=90°,∴∠BDC=90°.11.【解析】(1)如图,∵CM和DM的夹角为90°,∴∠1+∠2=90°,∵∠DBA=90°,∴∠2+∠D=90°,∴∠1=∠D,在△CAM 和△MBD 中,1A B D CM MD ∠=∠∠=∠=⎧⎪⎨⎪⎩,∴△CAM ≌△MBD (AAS ),∴AM =DB ,AC =MB , ∵AC =3m ,∴MB =3m ,∵AB =12m ,∴AM =9m ,∴DB =9m ; (2)9÷0.5=18(s ). 答:小强从M 点到达A 点还需要18秒.1.【答案】D【解析】∵224+=,∴2,2,4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A 错误, ∵5612+<,∴5,6,12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B 错误, ∵527+=,∴5,7,2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C 错误, ∵6810+>,∴6,8,10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D 正确,故选D . 2.【答案】B【解析】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故选B . 3.【答案】C 【解析】如图,直通中考由题意得,2454903060∠=︒∠=︒︒=︒,-,∴3245∠=∠=︒,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知,134105∠=∠+∠=︒,故选C . 4.【答案】B【解析】∵BE 是∠ABC 的平分线,∴∠EBM =12∠ABC , ∵CE 是外角∠ACM 的平分线,∴∠ECM =12∠ACM , 则∠BEC =∠ECM –∠EBM =12×(∠ACM –∠ABC )=12∠A =30°,故选B .5.【答案】B【解析】∵2ADC B ∠=∠且ADC B BCD ∠=∠+∠,∴B BCD ∠=∠,∴DB DC =, ∴点D 是线段BC 中垂线与AB 的交点,故选B . 6.【答案】C【解析】如图,过点D 作DE AB ⊥于E ,∵8AC =,13DC AD =,∴18213CD =⨯=+, ∵90C ∠=︒,BD 平分ABC ∠,∴2DE CD ==,即点D 到AB 的距离为2,故选C . 7.【答案】B【解析】∵DE 是ABC △的边AB 的垂直平分线,∴AE BE =,∵85AC BC ==,,∴BEC △的周长是:13BE EC BC AE EC BC AC BC ++=++=+=.故选B . 8.【答案】B【解析】∵CF AB ∥,∴A FCE ∠=∠,ADE F ∠=∠,在ADE △和FCE △中,A FCEADE F DE FE ∠=∠⎧⎪∠=∠⎨⎪=⎩,∴ADE CFE △≌△,∴3AD CF ==,∵4AB =,∴431DB AB AD =-=-=.故选B . 9.【答案】A【解析】如图,连接FC ,则AF =FC .∵AD ∥BC ,∴∠FAO =∠BCO .在△FOA 与△BOC 中,FAO BCO OA OC AOF COB ∠=∠⎧⎪=⎨⎪∠=∠⎩,∴△FOA ≌△BOC (ASA ),∴AF =BC =3,∴FC =AF =3,FD =AD -AF =4-3=1.在△FDC 中,∵∠D =90°,∴CD 2+DF 2=FC 2,∴CD 2+12=32,∴CD 2A . 10.【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45E ∠=︒,30B ∠=︒,∵DE CB ∥,∴45BCF E ∠=∠=︒, 在CFB △中,1801803045BFC B BCF ∠=︒-∠-∠=︒-︒-︒105=︒,故选A . 11.【答案】C【解析】∵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E ⊥BD ,∴∠ABD =∠EBD =12∠ABC =352︒,∠AFB =∠EFB =90°,∴∠BAF =∠BEF =90°-17.5°,∴AB =BE ,∴AF =EF ,∴AD =ED ,∴∠DAF =∠DEF , ∵∠BAC =180°-∠ABC -∠C =95°,∴∠BED =∠BAD =95°,∴∠CDE =95°-50°=45°,故选C . 12.【答案】B【解析】∵40AOB COD ∠=∠=︒,∴AOB AOD COD AOD ∠+∠=∠+∠,即AOC BOD ∠=∠,在AOC △和BOD △中,OA OBAOC BOD OC OD =⎧⎪∠=∠⎨⎪=⎩,∴AOC BOD △≌△,∴OCA ODB AC BD ∠=∠=,,①正确;∴OAC OBD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MB OAC AOB OBD ∠+∠=∠+∠, ∴40AMB AOB ∠=∠=°,②正确;作OG MC ⊥于G ,OH MB ⊥于H ,如图所示:则90OGC OHD ∠=∠=°,在OCG △和ODH △中,OCA ODB OGC OHD OC OD ∠=∠⎧⎪∠=∠⎨⎪=⎩,∴OCG ODH △≌△,∴OG OH =,∴MO 平分BMC ∠,④正确,正确的个数有3个,故选B .13.【答案】70°【解析】∵AB =AC ,∴∠B =∠C ,∵∠A +∠B +∠C =180°,∴∠B =12(180°-40°)=70°.故答案为:70°. 14.【答案】100【解析】∵点D ,E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DE 是△ABC 的中位线,∴AB =2DE =2×50=100 m . 故答案为:100.15.【答案】9 【解析】∵AB =AC ,∴∠B =∠C ,在△BAD 和△CAE 中,BAD CAE AB AC B C ∠=∠⎧⎪=⎨⎪∠=∠⎩,∴△BAD ≌△CAE ,∴BD =CE =9,故答案为:9.16.【答案】70【解析】∵∠ABC =90°,AB =AC ,∴∠CBF =180°–∠ABC =90°,∠ACB =45°,在Rt △ABE 和Rt △CBF 中,AB CB AE CF=⎧⎨=⎩,∴Rt △ABE ≌Rt △CBF , ∴∠BCF =∠BAE =25°,∴∠ACF =∠ACB +∠BCF =45°+25°=70°,故答案为:70.17.【解析】∵AB CD ∥,∴A D ∠=∠,B C ∠=∠,在AOB △和DOC △中,A D B C OA OD ∠=∠⎧⎪∠=∠⎨⎪=⎩,∴AOB DOC △≌△,∴OB OC =.18.【解析】∵FC ∥AB ,∴∠A =∠FCE ,∠ADE =∠F ,所以在△ADE 与△CFE 中,A FCE ADE F DE EF ∠=∠⎧⎪∠=∠⎨⎪=⎩,∴△ADE ≌△CFE .19.【解析】(1)∵AB =AC ,∴∠ECB =∠DBC ,在DBC △与ECB △中,BD CE DBC ECB BC CB =⎧⎪∠=∠⎨⎪=⎩,∴DBC △≌ECB △.(2)由(1)DBC △≌ECB △,∴∠DCB =∠EBC ,∴OB =O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一、填空
1. 已知:△ABC 中,∠A=100°,∠B-∠C=60°,则∠C=__________。

2. 已知:△ABC 中,∠A=
21∠B=3
1
∠C ,则△ABC 是_________三角形。

3. 已知:△ABC 中,∠A=2∠B=3∠C ,则△ABC 是_________三角形。

4. 已知:△ABC 中,∠A=∠B+∠C ,则∠A=____________。

5. 已知:△ABC 中,a=2cm ,b=3cm ,则它的周长p 的范围是_________。

6.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和6cm ,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__。

7. 两根木棒分别为5cm 和7cm ,要选择第三根木棒,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如果第三根木棒
长为偶数,那么第三根木棒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8. 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3-2a ,7,则a 的范围是___________。

9.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10,周长恰好是6的倍数,那么第三边长为_________。

10.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5cm ,如果它的三边长的数值都是整数,那么它的腰长______cm 。

11. 在△ABC 中,∠B 和∠C 的平分线相交于O ,若∠BOC=110°,则∠A=__________。

12. 顺次延长△ABC 的三边AB 、BC 、CA 所得的三个外角中最多有________个锐角。

13. 各边长均是整数的不等边三角形的周长小于13,这样的三角形有_________个。

14. 如图:∠A+∠B+∠C+∠D+∠E+∠F=_________。

二、选择
1.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在三角形内
B. 直角三角形的高只有一条
C. 三角形的高至少有一条在三角形内
D.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外
2. 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cm 和9cm ,第三边长是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
A B
C
D
E
F
A. 5cm
B. 7cm
C. 9cm
D. 11cm
3. 已知三条线段a>b>c ,它们能组成三角形需满足的条件是( ) A.a=b+c B. a+c>b C. b-c<a D. a-b<c
4.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 )
A. 一个锐角
B. 两个锐角
C. 一个钝角
D. 一个直角
5. 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和它相邻的内角,那么这三角形一定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6. △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满足3∠A>5∠B ,3∠C ≤2∠B ,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钝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任意三角形 D. 锐角三角形
7.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周长分为6和15两部分,则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 A. 7 B. 8 D. 10
8. a 、b 、c 是△ABC 的三边,且a 2
+2ab=c 2
+2bc,则△ABC 一定是 (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不等边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 9. 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α和顶角β之间的关系是 ( ) A. β=2α B. α=2β C. α=β D. α=
2
1β 10. 等腰三角形周长为20,则腰长x 的范围为( ) A. 0<x<10 <x<10 C. 0<x<5 D. 0<x<20 三、解答题
1. 如图:已知∠B=40°,∠C=59°,∠DEC=47°求∠F 的度数。

2. 如图:已知△ABC 中,AD ⊥BC 于D ,AE 为∠A 的平分线,且∠B=35°,∠C=65°
求∠DAE 的度数。

F A
B
C
D
E
A
B
E D
C
3. 如图:已知△ABC 的∠B 和∠C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D ,
求证:∠BDC=90°-2
1
∠A 。

4. 如图:△ABC 中,O 是内角平分线AD 、BE 、CF 的交点。

⑴ 求证:∠BOC=90°+
2
1
∠A ; ⑵ 过O 作OG ⊥BC 于G ,求证:∠ DOB=∠GOC 。

5. 如图:已知△ABC ,D 在BC 的延长线上,E 在CA 的延长线上,F 在AB 上。

求证:∠2>∠1
已知:AB=AC ,∠DCB=∠ECB 求证:△ACD ∽△ACE 分析;
A
B
C
D A B
C
D E
F G
A
B
C
L
E F 1
2
B C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