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气开郁 化痰散结 疏肝解郁 清肝泻火 甘润缓 急 养心安 神 健脾养心 补益气 血 疏肝解郁 理气畅中
郁 证
柴胡疏肝散
Page 9
肝郁脾虚 治宜理气解郁,健脾益气,方选逍遥散加减。
肝肾不足 治宜滋肾柔肝益精,用二仙汤加味或补脑合剂。 心胆两虚 治宜温补心胆,益肝兼助疏泄,养脑涤痰醒,
方选柴桂温胆定志汤[9]
Page 6
三、辩证论证
1、传统疗法(分型治疗)
教材总结
文献总结
Page 7
谋虑不遂
蕴湿----湿郁
久郁伤脾, 脾失健运
忧思过度 情志失调
食滞不消
生痰----痰郁 化热----热郁 食郁
气滞血瘀----血郁 七情过伤----恼怒伤肝---- 肝气郁结----气郁 原本肝旺 体质因素 气郁化火----火郁 情志刺激, 肝郁抑脾, 生化乏源 气血不足,心脾失养
Page 4
二、
1、病机发展 《素问·六元正经大论篇》中有“土郁、木郁、 金郁、火郁、水郁”五郁之说。 金·朱丹溪,他在《丹溪心法·六郁》 他首倡气、血、 痰、热、湿、食之“六郁”。 金·刘完素在“火热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若病热 极甚则郁结,而气血不能宣通,神无所用”的说法,暗示 了温邪可致郁[3]。
Page 14
谢 谢 观 赏
Page 5
南宋·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书中提出七情致 郁学说。
明清医家倡导百病兼郁论,真正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学说 [2]。
明·张景岳在其著作《景岳全书》中列有“郁证”专篇, 提出“因病而郁”“因郁而病”。
总结
纵观历代对郁证的认识,郁证学说包括了七情、病邪、 药物等因素而致的郁滞状态,涉及到脏腑功能、气血津液 等诸多因素,其研究内容包括脏气郁、病气郁、客气郁、 情志郁、药郁等[2]
阴虚火旺 治宜补脾益肾,方选附子理中汤。
脾肾阳虚 治宜滋阴降火,清心安神,方选黄连阿胶汤。
Page 10
2、其他疗法
王健在治疗抑郁症时从气滞痰阻出发,针药并用,主 张“治郁先治脑,其病在血脉”。针刺头部,选百会、强 间二穴,特别重视督脉的运行。并着重调理肝肺脾三脏, 开郁化痰,活血行气,同时养心醒脑,开窍安神。 叶国传、许纠等运用针刺奇经穴位为主、取调理髓海 法,辨证分型施治、采用梅花针、耳针、面针等方法治疗 抑郁症,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9]。
就根据五运太过提出了五郁,并提出了五郁的治则。 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最早提出属于郁证的百合病、脏躁、 梅核气、奔豚气等情志引起的病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也有类似郁证的记载,如对结气病、气 病等病证的解释。 明·虞抟在其著作《医学正传》中首提“郁证”病名。
Page 3
郁证散见于古医籍胸胁痛、肝郁、梅核气、脏躁、百合 病、奔豚气等病证中。 现代医学之抑郁症、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癔病等 多种疾病。临床多见于神经衰弱、癔病、焦虑症,以及围 绝经期综合征等。

Page 11
四、现代疗法
1、西医学病机认识
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失常学说
应激一神经内分泌一免疫系统闭
脑内5一羟色胺含量的变化 神经元再生障碍
2、西医治疗
主要:“三大法宝”——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电休克治疗 其它: 自我治疗、电痉挛、替代性疗法、实验疗法
Page 12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
1、王学军
郁 证
体质虚弱
郁火暗耗营血----阴虚火旺,心病及肾----心肾阴虚
痰气郁结 心肾阴 虚 气郁化火 心神失养 肝气郁结 心脾两虚
阴精亏虚, 阴不涵阳。
气郁痰凝, 阻滞胸咽。 肝郁化火, 横逆犯胃。 营血暗耗, 心神失养。 脾虚血亏, 心失所养。 肝郁气滞, 脾胃失和。
滋养心 肾
天王补心丹合 六味地黄丸 半夏厚朴汤 丹栀逍遥散 甘麦大枣汤 归脾汤
对照组30例:用多虑平,阿普唑仑,谷维素片治疗
实验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逍遥散加减治疗
2、李红宇
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多虑平治疗
实验组50例:采用自拟醒脾补肝泻胆汤配合多虑平治疗
实验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西药
治疗疗效明显要好

Page 13
六、预防调护
1.正确对待各种事物,避免忧思郁怒,防止 情志内伤,是防治郁证的重要措施。 2.医务人员深入了解病史,详细进行检查,用诚恳、关怀、 同情、耐心的态度对待病人,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 3.郁证患者,应做好精神治疗的工作,使病人能正确认识 和对待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并解除情志致病的原 因,以促进郁证的完全治愈。
郁证相关概论
郁证概念: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 情绪不宁;或易怒善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并伴有 胁肋胀痛,胸部满闷等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变。
郁证分类:
广义之郁: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的郁病 狭义之郁:单指以情志不舒为病因所致的郁病
Page 2
一、历代文献
在《内经》中虽然没有郁证之名,但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