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生文化科学素质进行综合性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对学生文化科学素质进行综合性评价
文章主要内容:
一、文化科学素质含义与构成
二、文化科学素质评价的内容
1、学生学习水平评价
2、学生学习实际可能性评价
3、学生智力、特殊能力评价
三、文化科学素质评价实施步骤
1、实施诊断性评价
2、实施形成性评价
3、实施总结性评价
四、文化科学素质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以发展的思想为指导,重视综合评价
2、采用教师集体评价法
3、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
关键词:文化科学素质,综合评价
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尤其是促进学生文化科素质的提高,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学生学习质量又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搞好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评价,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掌握学生发展状况,认清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学生文化科学素质评价的含义与构成
科学文化素质评价是指对学生文化科学知识达到“度”的测评。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测评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能力、技能技巧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二是测评学生所具备的持续学习的潜力,即学习的实际可能性。
科学文化素质评价构成要素有:⑴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包括基础知识、技能、基本能力三个方面。⑵对学生智力、特殊能力的评价。智力就是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专业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毅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特殊能力指人在阅读能力、运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的某些倾向。⑶对学生学习的实际可能性评价。
二、学生文化科学素质评价的内容
1、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理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的保持及技能几方面进行。
①、理解能力是指翻译、解释和判断的能力。即把收到的科学信息转换为与自己的讯号系统一致的信息,并加以必要的排列组合,从而找出最重要的东西,并据此做出注释和判断的能力。理解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评价学生的理解力,应尽量将要求的问题抽出来加以测评,然后对每个学生的理解程度加以分析,从而达到考查的目的。最好的评价方法是问答题、论述题的考试,客观测验中的选择、配伍题也是必要的评价方法。
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创造发明及促进心理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用多种方法:如判断题、问答题、创造能力训练题等。
③、知识有了保持,才有积累。学生知识的保持,是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前提和保证。知识保持的评价,可通过客观测验,如选择、填空等形式的试题来进行。
④、技能包括在许多科目之中。如在化学学科中,重要的有阅读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技能、知识积累技能等。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测评可通过对学生实验的观察和对其实验报告的检查来进行。
2、学生学习实际可能性的评价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学习实际可能性”的概念:以个性为中介的、具体个性的学习活动范围内的潜力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统一。它是学习实际可能性划分的内部基础和外部基础。
评价方法有:
①、诊断性作业。应在当前教学中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课堂上加强提问、练习、测验等形式的诊断性作业。尽可能地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可能性的缺陷,揭示其原因并及时加以弥补。
②、教育会诊。可定期由班主任召集班级全体任课老师参加的会议,专门研究、讨论学生的“鉴定”。“教育会诊”应在观察、谈话的基础上召开,由教师集体写出对学生的评价鉴定,这样利于获得对学生较为公正的看法,消除个别教师对学生的成见。
3、学生智力、特殊能力的评价
教学必须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有智力超常的高才生,也有智力低下者。要通过智力、特殊能力的评价,区分智力高低,并找出一些学生落后的原因,使教学工作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
智力评价可以通过各种智力测验进行。如比纳——西蒙量表、期坦福——比纳量表、韦氏量表等。
三、学生文化素质评价实施步骤
学生文化素质评价必须和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制定学期、学年工作计划,要把学生文化科学素质评价作为学校工作计划中有机组成部分,和学校工作计划一起制定,统一部署,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总结。
1、实施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生质量综合性评价之前,为了解学生现状,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实施的评价。通过对评价质量进行分析,找出学生个体间、班级、年级群体质量各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把解决问题作为评价的努力目标,把评价的质量状况作为实施学生质量评价的起点。
2、实施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各项具体工作和教学进度进行的评价。评价目的不在于作出评定,而在于通过评价信息的反馈,使师生及时了解所达到的评价目标程度,随时调控改进师生的教与学,始终朝着评价目标而努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形成性评价不求固定的形式和内容的全面。可一时期侧重于某一方面或某一知识,最好设计灵活性较大的方式。如评价手册,使学生人手一份,保证每
学期评价次数五至八次,结果及时记入手册,并向学生说明优差的原因,使学生知道问题所在,努力方向,促使学生不断提高。
3、实施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到一个阶段时,如学期、学年、毕业时等进行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要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要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按规定有学期考试的各科成绩评价,可据《纲要》和《课标》要求的知识、能力范围选择能反映学期教学要求,兼顾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内容命题考试,将考试结果加以综合,形成学期总结性评价结果。对评价结果要加以分析,提出改进教育和教学的工作建议,提出下段工作意见。
四、学生文化科学素质评价应注意问题
1、结合平日评价,重视综合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在评价学生时,不能以单纯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唯一标准。实际上这种片面评价标准,以“分”定音,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领导者的办学指导思想,在于我们的价值取向。我们应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上,放在人的全面发展上,放在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上。树立科学发展观,我们才能主动地大胆地进行教育改革。
2、采用教师集体评价法。教师集体评价可由班主任负责,把有关科任教师召集在一起共同评价,这样可以增强综合评价意识,克服评价的盲目性,提高评价的水平和结果的准确。
3、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可以使学生培养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教育目标来分析自己,认识自己,并为自己设计自找成长的道路,促进学生自强、自立、自主、自制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