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气象观测仪器

合集下载

大气中的气象观测介绍常用的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

大气中的气象观测介绍常用的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

大气中的气象观测介绍常用的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天气对于我们的日程安排和出行计划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准确预测和了解天气情况,气象观测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大气状况。

一、温度观测温度是气象观测中最常见的指标之一,常用的温度观测仪器是温度计。

根据观测范围和准确度的要求,温度计有多种类型,例如普通气温计、温度计穿插计及红外线测温仪等。

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开直射日光、防止风速过大以及避免近距离热源的干扰,以获取准确的温度数据。

二、湿度观测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指标,也是影响人体舒适度和农林渔业等行业的重要因素。

湿度观测仪器常用的是湿度计,主要有干湿球温度计和电子湿度计等。

观测时需要注意设备的放置高度和环境条件的稳定,避免附近有水源或者引起湿度改变的其他物体。

三、气压观测气压是大气中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是天气预测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常用的气压观测仪器是水银气压计和无汞气压计。

观测时需保持气压计垂直并避免与其他物体接触,尽量避免人为操作对气压计产生错误读数。

四、风向观测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对于气象和航海等领域有重要的意义。

常用的风向观测仪器是风向标和风向传感器。

观测时需确保风向标稳定且不受高楼、树木等物体的遮挡,以获得准确的风向数据。

五、风速观测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气流通过的距离,常用的风速观测仪器是风速计。

根据实际需要,有迎风式风速计、热线风速计等多种类型。

观测时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速计,并尽量避免大风和风向改变时进行观测,以保证数据准确性。

六、降水观测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以液体或固态形式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常用的降水观测仪器是雨量计。

雨量计的常见类型有翻斗式雨量计、浮动球式雨量计等,观测时需注意观察量表的精细度,并将观测结果及时记录下来。

七、云量观测云量是指天空中云量的百分比,对于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有重要意义。

观测云量通常使用肉眼观测和自动观测相结合的方式。

1、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1、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1.2地面气象观测场
一、环境条件要求 (1) 观测场的环境: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 要素特点的地方。 (2) 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 最多风向的上风方。 (3) 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气象法》和气象观测环 境保护法规、规定的要求。 (4) 各级气象部门应注意保护气象站的观测环境。 (5) 气象站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 (6) 无人值守气象站和机动气象观测站的环境条件可 根据设站的目的自行掌握。
§1.4观测时制和日界 1 、时制
概念:
真太阳时:根据太阳在天空的实际位置来 计算时
间的称为真太阳时。 地方平均太阳时——各地的平均太阳时,叫做该 地的地方平均太阳时(地方时) 标准时——即北京时,我国标准时采用东经120 度的地方时。 时制 : 人工器测日照:真太阳时 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地方平均太阳时 其余观测项目:采用北京时。
五、观测值班室
⑴观测值班室是安放室内观测仪器的场所和值 班观测员的工作室。 ⑵ 观测值班室一般建在观测场北边,保证观测 员在值班室有较开阔的视野,能看见观测场的 全貌,可随时监视观测场的情况和天气的变化。 ⑶ 观测室内安装集中控制和分配供电电源的配 电箱。 ⑷ 观测室防雷必须符合《气象台(站)防雷技 术规范》的要求。
3、 日界
人工器测日照:日落 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 其余观测项目:北京时20时
4、对时
⑴台站观测时钟采用北京时。 ⑵自动气象站以自动气象站采集器的内部时 钟为观测时钟;采集器与计算机每小时自 动对时一次,保持两者时钟同步;每天19 时正点检查屏幕显示的采集器时钟,当与 电台报时北京时相差大于30秒时,在正点 后按规定调整采集器的内部时钟。 ⑶未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台站,观测用钟表要 每日19时对时,保证误差在30秒之内。

我国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一般要求

我国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一般要求

我国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一般要求我国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一般要求包括以下方面:精度、灵敏度、稳定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等。

首先,精度是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重要指标之一。

气象观测仪器需要能够提供准确的测量结果,以满足各种气象参数的精确要求。

例如,气温计需要具备较高的温度测量精度,湿度计需要具备较高的湿度测量精度等等。

此外,仪器的气压测量也需要具备较高的精度,以便提供准确的气象数据。

其次,灵敏度是衡量气象观测仪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气象观测仪器需要具备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对微弱的气象参数变化作出快速响应。

例如,风速计需要具备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准确地测量微风和弱风速。

另外,降水量计需要具备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准确地测量小到0.1毫米的降水量。

此外,稳定性也是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一般要求之一。

稳定性指的是仪器读数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一致,不受外界干扰的能力。

仪器的稳定性保证了长期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例如,温度计需要具备较高的稳定性,能够在气象观测过程中保持读数的稳定。

同时,湿度计、气压计等仪器也需要具备较高的稳定性,以满足实际观测的要求。

可靠性是另一个重要的要求。

气象观测仪器需要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能够长期稳定地工作,并且不容易出现故障。

可靠性保证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气象预报和科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保证仪器的可靠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校准、维护和保养工作。

最后,实用性是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一般要求之一。

实用性指的是仪器的使用便捷性,能够满足实际观测工作中的需要。

例如,气温计需要具备较大的读数范围,便于观测高温和低温情况。

同时,仪器的外观设计和材质也需要具备较好的实用性,能够适应各种不同气象观测场景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国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一般要求包括精度、灵敏度、稳定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等方面。

这些要求确保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对于气象预报、气候研究和灾害预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天气现象实验报告

天气现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形成原理,观察和分析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提高对天气现象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XX市气象观测站四、实验仪器1. 气象观测仪器:气象站、风向风速仪、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等;2. 观察工具:望远镜、相机、记录本等;3. 实验材料:塑料薄膜、水桶、酒精、蜡烛等。

五、实验内容1. 观察并记录气象观测站内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数据;2. 观察云的变化,记录不同云层的形状、颜色、厚度等特征;3. 观察并记录降水现象,如雨、雪、雾、露等;4. 观察日出、日落、彩虹等特殊天气现象;5.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不同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

六、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提前了解天气现象的基本知识,熟悉实验仪器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2. 观测气象数据:在气象观测站内,使用气象观测仪器记录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数据。

3. 观察云的变化:通过望远镜和肉眼观察云层的形状、颜色、厚度等特征,记录不同云层的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和变化过程。

4. 观察降水现象:记录降水现象的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和强度,观察雨、雪、雾、露等不同降水形式的特点。

5. 观察特殊天气现象:观察日出、日落、彩虹等特殊天气现象,记录其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形状和颜色等特征。

6. 分析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不同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数据的变化规律:实验过程中,气象数据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在日出前,气温逐渐升高,湿度逐渐降低;在日落时,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升高。

气压的变化与天气现象密切相关,如高压区通常晴朗,低压区则容易产生降水。

2. 云的变化规律:实验过程中,云层的变化与天气现象密切相关。

例如,卷云的出现预示着天气将转晴,而积雨云的出现则预示着天气将转阴或有降水。

3. 降水现象的特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雨、雪、雾、露等不同降水形式的特点。

(完整word版)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完整word版)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一编总则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是每个气象观测站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

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观测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准确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订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比较性--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观测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本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是对本规范的必要补充,编制时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其内容不得与之相违背。

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在认真贯彻执行本规范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中的有关内容,确保正确顺利地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任务。

本规范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1.1 观测站的分类以及观测方式和任务1.1.1 观测站分类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业务属性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

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多少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标准6要素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标准6要素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标准6要素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北京方大天云科技有限公司目录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场 (132)2.1 环境条件要求 (132)2.2 观测场 (132)2.3 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 (132)2.4 站址迁移及其对比观测要求 (135)2.5 观测值班室 (135)第2章地面气象观测仪器 (136)3.1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一般要求 (136)3.2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基本技术性能 (136)3.3 维护和检验 (137)3.4 换用不同技术特性的仪器及平行观测要求 (137)第一编气象要素的观测 (138)第3章云 (138)4.1 概述 (138)4.2 云状 (138)4.3 云量 (141)4.4 云高 (141)⑴云幕球测云高 (141)⑵激光测云仪测云高 (142)⑶云幕灯测云高 (142)4.5 夜间及特殊情况下云的观测和记录 (143)第4章能见度 (145)5.1 概述 (145)5.2 白天能见度的观测 (145)5.3 夜间能见度的观测 (147)5.4 能见度观测仪 (148)第5章天气现象 (149)6.1 概述 (149)6.2 天气现象的特征和符号 (149)6.3 观测和记录 (152)6.4 天气现象观测仪 (154)6.5 纪要栏的记载 (154)第6章气压 (155)7.1 概述 (155)7.2 水银气压表 (155)⑴安装 (155)⑵移运 (156)⑷维护 (156)⑴安装 (157)⑵移运 (157)⑶观测和记录 (157)⑷维护 (157)7.3 气压计 (158)7.4 电测气压传感器 (159)⑴结构原理 (160)⑵安装和维护 (160)7.5 计算海平面气压 (160)⑴水银气压表拔海高度低于15.0M的气象站(当低于海平面时为其绝对值,下同),用下列公式计算高度差订正值: (161)⑵当水银气压表拔海高度达到或超过15.0M时,海平面气压的计算方法: (161)第7章空气温度和湿度 (162)8.1 概述 (162)8.2 百叶箱 (162)8.3 干湿球温度表 (163)8.4 最高温度表 (165)8.5 最低温度表 (166)8.6 温度计 (167)8.7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167)8.8 毛发湿度表 (168)8.9 湿度计 (171)8.10 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 (172)8.11 遥测通风干湿球传感器 (172)8.12 通风干湿表 (173)第8章风向和风速 (175)9.1 概述 (175)9.2 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 (175)9.3 EN型系列测风数据处理仪 (178)9.4 海岛自动测风系统 (179)9.5 轻便风向风速表 (179)9.6 单翼风向传感器和风杯风速传感器 (179)9.7 螺旋桨式风向风速感应器 (180)第9章降水 (181)10.1 概述 (181)10.2 雨量器 (181)10.3 翻斗式雨量计 (182)⑵安装与检查 (183)⑶记录器 (183)⑷观测和记录整理 (183)⑸调整与维护 (184)10.4 虹吸式雨量计 (185)10.5 双阀容栅式雨量传感器 (187)第10章雪深和雪压 (189)11.1 概述 (189)11.2 观测地段 (189)11.3 雪深观测 (189)11.4 雪压观测 (189)⑴体积量雪器是测量雪压用的一种仪器(见图11.2)。

气象观测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管理制度

气象观测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管理制度

气象观测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加强对气象观测仪器设备的管理,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气象观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2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气象观测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第3条气象观测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工作由气象观测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负责。

第4条检定是指对气象观测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测试,以保证其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第5条校准是指对气象观测仪器设备进行按照标准进行修正或调整的过程,以满足准确性要求。

第二章检定管理第6条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气象观测仪器设备的检定周期和内容。

第7条气象观测仪器设备的检定应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且应在使用之前进行。

第8条检定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定人员完成。

第9条检定结果应有相应的检定证书和报告,并保留在档案备查。

第10条检定周期过期的仪器设备不得继续使用,应及时送检定。

第三章校准管理第11条根据气象观测仪器设备的性质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校准方案。

第12条校准工作应在检定工作完成后进行。

第13条校准应由技术人员进行,且需要具备相关资质。

第14条校准结果应有相应的校准证书和报告,并保留在档案备查。

第15条校准后的仪器设备应重新进行检定,检定结果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第四章管理要求第16条气象观测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应建立相应的记录,包括检定时间、人员、结果等。

第17条气象观测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工作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档案。

第18条气象观测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结果需定期对外公布。

第19条气象观测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工作应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五章监督与违规处理第20条对违反本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应根据违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等。

第21条对检定和校准结果不合格的气象观测仪器设备,应进行相应的整改,直到达到合格标准为止。

第六章附则第22条对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气象观测仪器设备管理部门所有。

第23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气象仪器观测实验报告

气象仪器观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能力,为后续气象学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0日三、实验地点XX市气象观测站四、实验仪器1. 自动气象站2. 风速风向仪3. 气温计4. 湿度计5. 降水量计6. 云高仪7. 日照计8. 地面辐射计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 自动气象站观测(1)观察自动气象站的外观及组成,了解其工作原理。

(2)启动自动气象站,观察各气象要素的实时数据。

(3)记录自动气象站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云高等数据。

2. 风速风向仪观测(1)观察风速风向仪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

(2)启动风速风向仪,观察风速风向变化。

(3)记录风速风向仪观测的风速、风向数据。

3. 气温计观测(1)观察气温计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

(2)使用气温计测量观测点的气温。

(3)记录气温计观测的气温数据。

4. 湿度计观测(1)观察湿度计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

(2)使用湿度计测量观测点的相对湿度。

(3)记录湿度计观测的相对湿度数据。

5. 降水量计观测(1)观察降水量计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

(2)使用降水量计测量观测点的降水量。

(3)记录降水量计观测的降水量数据。

6. 云高仪观测(1)观察云高仪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

(2)使用云高仪测量观测点的云高。

(3)记录云高仪观测的云高数据。

7. 日照计观测(1)观察日照计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

(2)使用日照计测量观测点的日照时数。

(3)记录日照计观测的日照时数数据。

8. 地面辐射计观测(1)观察地面辐射计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

(2)使用地面辐射计测量观测点的地面辐射强度。

(3)记录地面辐射计观测的地面辐射强度数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自动气象站观测结果显示,观测点气温为15.2℃,相对湿度为65%,风速为3.5m/s,风向为东北风,降水量为0.5mm,云高为1000m。

观测天气实验报告

观测天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观测天气现象,了解天气的基本特征,掌握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提高对天气变化的认识和预测能力。

二、实验时间与地点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我国某气象观测站三、实验器材1. 气象观测仪器: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计、风向计、雨量计等。

2. 记录工具:笔记本、铅笔、气象记录表格等。

3. 个人防护用品:雨衣、雨靴、帽子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检查气象观测仪器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及时更换。

(2)准备好记录工具和个人防护用品。

2. 观测天气现象(1)观察天空云层变化,记录云的类型、高度、厚度等。

(2)使用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等仪器,分别测量气温、相对湿度、气压等数据。

(3)观察风向、风速变化,记录风向和风速数据。

(4)使用雨量计观测降水量,记录降水量数据。

3. 记录数据(1)将观测到的天气现象和仪器数据填写在气象记录表格中。

(2)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规律。

4. 分析与讨论(1)根据观测数据,分析当天天气现象的特征。

(2)结合气象知识,解释当天天气现象的原因。

(3)探讨天气现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天气现象特征当天观测到的天气现象为多云转晴,气温在15℃~25℃之间,相对湿度在40%~70%之间,气压在1013~1020hPa之间。

风速为2~4级,风向为东南风。

2. 天气现象原因分析(1)多云转晴:由于近日气温逐渐回升,大气层结稳定,云层较厚,但湿度适中,导致多云天气。

随着气压逐渐升高,云层逐渐消散,天空逐渐放晴。

(2)气温变化:受高压系统控制,气温逐渐回升。

同时,多云天气使得地表辐射减少,气温变化较为平缓。

(3)相对湿度变化:受云层影响,相对湿度在40%~70%之间波动。

随着云层消散,相对湿度逐渐降低。

(4)气压变化:受高压系统控制,气压逐渐升高。

3. 天气现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1)多云转晴的天气有利于户外活动,但紫外线辐射较强,需注意防晒。

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配置标准

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配置标准

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配置标准一、气象观测设备气象观测设备是气象观测站的核心设备,用于观测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风、降水等。

根据观测站的不同需求,可以配置各种类型的观测仪器,如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计、雨量计等。

在选择气象观测设备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精度和稳定性:观测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观测数据准确性的关键。

●适应性:根据观测站所处的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观测设备,以保证其能够在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

●可靠性:观测设备需要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以保证长时间稳定运行。

●维护方便性:观测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应较为方便,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数据采集和处理设备数据采集和处理设备用于采集和处理气象观测数据。

它们包括各种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

在选择数据采集和处理设备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处理能力:数据采集和处理设备需要具备高速、高效率的处理能力,以应对大量的观测数据。

●数据存储能力:设备需要具备较大的存储容量,以存储大量的观测数据。

●接口兼容性:设备应具备与其它设备兼容的接口,以便实现数据共享和传输。

●可扩展性:考虑到未来的需求,设备应具备可扩展的能力,以便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三、通信设备通信设备用于将气象观测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或其它站点。

它们包括无线电收发机、卫星通信设备等。

在选择通信设备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传输速率:通信设备需要具备较高的传输速率,以快速传输大量的观测数据。

●传输距离:根据观测站所处的位置和需要传输的数据量,选择适合的通信方式,以保证数据能够传输到目标位置。

●稳定性:通信设备需要具备较高的稳定性,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安全性: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通信设备需要具备加密等功能,以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四、供电设备供电设备用于为气象观测站提供电力支持。

它们包括发电机、UPS等。

在选择供电设备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可靠性:供电设备需要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以保证气象观测站的稳定运行。

《校园气象观测及天气分析和预报》教案

《校园气象观测及天气分析和预报》教案

《校园气象观测及天气分析和预报》教案第一章:校园气象观测概述1.1 气象观测的意义和目的1.2 校园气象观测站的建设与布置1.3 气象观测的基本要素及仪器设备1.4 校园气象观测数据的记录和整理第二章:气温的观测与分析2.1 气温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2.2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2.3 气温数据分析及应用2.4 校园气温观测实践第三章:降水的观测与分析3.1 降水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3.2 降水量的统计与分析3.3 降水类型及形成原因3.4 校园降水观测实践第四章:风的观测与分析4.1 风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4.2 风向、风力的表示方法4.3 风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4.4 校园风速观测实践第五章:天气现象的观测与分析5.1 天气现象的概念及其分类5.2 常见天气现象的观测方法5.3 天气现象的成因及变化规律5.4 校园天气现象观测实践第六章:湿度与能见度的观测与分析6.1 湿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6.2 湿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6.3 能见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6.4 能见度的影响因素及分析6.5 校园湿度与能见度观测实践第七章:气象卫星与雷达观测7.1 气象卫星观测的基本原理与应用7.2 气象雷达观测的基本原理与应用7.3 卫星云图和雷达图的解读与分析7.4 校园卫星与雷达观测实践第八章:气象数据收集与处理8.1 气象数据的种类与收集方法8.2 气象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8.3 气象数据可视化与展示8.4 校园气象数据收集与处理实践第九章:天气预报原理与方法9.1 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9.2 气象模型与数值预报9.3 统计预报方法9.4 预报释用与误差分析9.5 校园天气预报实践第十章:气候分析与气候变化10.1 气候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10.2 气候变化的类型与原因10.3 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0.4 校园气候分析与气候变化观测实践第十一章:气象灾害预警与应对11.1 气象灾害的分类与影响11.2 气象灾害预警系统11.3 气象灾害应对策略与措施11.4 校园气象灾害预警与应对实践第十二章: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2.1 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12.2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2.3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2.4 校园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观察与实践第十三章:气象科普与教育13.1 气象科普的意义与方法13.2 气象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开发13.3 气象科普活动的组织与实施13.4 校园气象科普与教育实践第十四章:气象数据分析软件与应用14.1 气象数据分析软件的基本功能14.2 气象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实际操作14.3 气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14.4 校园气象数据分析软件与应用实践第十五章:综合实践活动与案例研究15.1 校园气象观测站的日常运营与管理15.2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15.3 气候变化主题的研究性学习项目15.4 校园气象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与分享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校园气象观测及天气分析和预报》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LAI2000讲义

LAI2000讲义

(2)重复次数:输入重复次数(3次),然后按回车 键。
LAI-2000的操作步骤
12 Set Prompts
为用户提供备注信息记录 例如,想在每次新测量开始前备注所测样本和测量地 点,则可以将备注问题设为: WHAT和WHERE
根据提示输入WHAT和WHERE两个单词
LAI-2000的操作步骤
16 Bad Reading 当 B值大于 A值时,用此功能来进行修改。在一个传 感器的测量方式下,有2个选择:
当光线折射到感应器上时,
每一个感应器所检测的角度范
围都不同。
2050光学探头构造
感应器所检测的光线是经 过过滤的,只对波长小于 490nm的光线响应—— 因为在这个范围里的光线 受叶片的反射及折射最小
2050光学探头构造
滤光片使得叶簇相对其 光亮的天空背景,表现 为黑色。每一个感应器
的输出值与环带上被天
冠层中光线穿透情况
冠层生产力
冠层下土壤水分蒸发、蒸腾损失总量
冠层截留
及土壤温度
为什么要用LAI-2000冠层分析仪
测量植物冠层结构?
直接测量植物冠层结构十分困难,手工测量只限于小冠层, 对于象森林那样大的冠层,几乎是不可能的。
光线传播模型能相对简单地测量出光线穿透情况,并对冠
层结构作出精确的估计。Fra bibliotek量参数
测量叶面积指数(LAI) 计算叶面积指数标准误(SEL) 测量无截取散射(DIFN) 测量平均叶倾角(MTA) 计算平均倾角标准误(SEM)
叶面积指数(LAI)
LAI回答“有多少叶片”的问题,通常可认为是叶面 积/地面积, LAI没有单位。 尽管LAI 字面上是指“叶面积指数”,但 LAI-2000 是 测量所有挡光的物体。

大三选修实验课气象学实验教学大纲

大三选修实验课气象学实验教学大纲

大三选修实验课气象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气象学实验是大三选修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应用。

本课程涵盖了气象观测、气象要素测量及数据处理等实验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和理解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熟悉气象观测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3. 学会进行常见气象要素的测量与数据处理。

4. 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5.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实验一:气象观测仪器的介绍与使用- 介绍气象观测仪器的种类和功能。

- 示范仪器操作方法和正确使用注意事项。

-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并记录观测数据。

2. 实验二:温度、湿度和气压的测量- 学习使用温度计、湿度计和气压计进行气象要素测量。

- 教授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和分析观测数据。

3. 实验三:风速和风向的测量- 熟悉风速计和风向计的使用和测量原理。

- 指导学生进行风速和风向的实验测量。

- 讲解和讨论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4. 实验四:降水量和能见度的测量- 介绍降水和能见度的测量仪器及操作方法。

- 引导学生进行降水量和能见度的实验测量。

- 指导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分析。

5. 实验五:气象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教授气象数据的记录和整理方法。

-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 鼓励学生发现规律和解释实验结果。

四、实验要求1. 学生需按时参加实验课程,并准备好实验报告所需材料。

2. 学生需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做好实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3. 学生需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完成实验任务,并认真记录观测数据。

4. 学生需按要求编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五、考核方式1. 实验操作考核: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数据记录和仪器操作准确性等综合评定。

2. 报告评价考核: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质量、思路清晰、结果分析合理等进行评分。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管理,保护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包括气象设施建设、气象探测设备、气象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气象仪器设备、气象数据通信网络等。

第三条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建设、使用、管理和维护应当符合保护环境、资源利用效益、安全可靠等原则。

第二章气象设施建设第四条气象设施建设包括气象站、气象观测仪器设备的建设和更新改造。

第五条气象站的选址应当符合相关规定,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第六条气象观测仪器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并经过相应的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第七条气象设施建设应当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得破坏生态平衡和环境稳定。

第三章气象探测环境管理第八条气象探测环境管理应当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包括气象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等。

第九条气象探测环境的监测应当定期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十条气象探测环境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的责任制和考核机制。

第十一条气象探测环境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划、统一布局、合理配置、高效运行的原则。

第四章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维护第十二条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维护工作应当定期进行,确保设施和环境的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维护应当修理及时、保养到位,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第十四条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维护工作应当建立相应的档案和记录,以便日后检查和维修。

第五章管理和监督第十五条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项责任和权限。

第十六条建设、维护和使用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从事违反法律的行为。

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对于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相关部门有权对其进行处罚,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本条例所称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气象设施:指用于气象观测、预报和服务的各类设施,包括气象站、气象雷达、气象卫星等。

气象观测仪器操作说明书

气象观测仪器操作说明书

气象观测仪器操作说明书操作说明书气象观测仪器操作说明书一、前言感谢您购买本款气象观测仪器。

本操作说明书将向您介绍如何正确操作仪器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请您仔细阅读并按照指导进行操作,以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气象观测数据。

二、产品概述本款气象观测仪器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计,能够实时监测和记录气温、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

仪器具有灵敏度高、测量准确、操作简便等特点。

通过仪器上的数字显示屏可以直接查看监测结果。

三、操作指导1. 准备工作在使用气象观测仪器之前,请确保仪器已经安装好,电源已经连接,并确认仪器无明显损坏。

同时,您还需要预先校准仪器,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具体校准方法请参考校准手册。

2. 开机和关机使用前,请按下电源开关,并等待仪器系统自检完成。

待仪器显示屏亮起后,即可开始操作。

关机时,请按下电源开关,并等待仪器系统关闭。

3. 测量操作(1)气温测量仪器上配备了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能够测量当前的气温。

操作时,您只需要在仪器上选择“温度测量”功能,然后将仪器靠近待测位置,等待数秒钟后,温度数值将显示在仪器的数字显示屏上。

(2)湿度测量仪器上还配备了湿度传感器,能够测量当前的湿度。

操作方法与气温测量类似,您只需要选择“湿度测量”功能,并将仪器靠近待测位置,等待数秒钟后,湿度数值将显示在仪器的数字显示屏上。

(3)风速测量仪器的风速测量功能能够测量当前的风速。

在操作之前,请确保风速传感器的位置合适,并且没有任何遮挡物。

选择“风速测量”功能后,仪器会自动测量并显示风速数值。

(4)风向测量风向测量需要结合仪器上的指南针传感器。

在选择“风向测量”功能后,仪器会显示当前的风向角度,您可以参考仪器上的刻度盘来判断风向。

4. 数据记录与存储本款气象观测仪器具备数据记录和存储功能。

通过连接计算机,您可以将仪器中的数据导出,以便进行分析和处理。

具体的数据导出操作方法,请参考附带的数据传输软件说明书。

四、注意事项1. 请在安全的环境下操作仪器,避免发生危险情况。

气象监测管理制度

气象监测管理制度

气象监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气象监测工作,保障气象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气象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气象监测工作,包括气象观测、气象数据处理、气象仪器设备管理等内容。

第三条气象监测工作是气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气象部门和气象监测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本制度,加强对气象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气象监测工作应当遵循科学、严谨、规范的原则,确保气象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五条各级气象部门和气象监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气象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监测质量评估和内部审查。

第六条气象监测工作应当依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气象监测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第七条气象监测机构应当加强对监测设施和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气象观测仪器的正常运转和数据采集的稳定性。

第八条气象监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气象观测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完整和可靠。

第九条气象监测机构应当对监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监测技术和服务水平,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第十条气象监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监测设施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二章气象观测第十一条气象观测是气象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气象监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定期对各类气象要素进行观测和记录。

第十二条气象观测工作应当遵守气象观测操作规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三条气象观测站点应当选择在符合气象观测要求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下,建立完善的气象观测设施和设备。

第十四条气象观测机构应当加强对气象观测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确保其具备良好的观测技术和操作能力。

第十五条气象观测机构应当定期对观测设施和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和数据采集的稳定性。

第十六条气象观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气象观测数据管理系统,确保观测数据的安全、完整和可靠。

第十七条气象观测机构应当定期进行观测数据的质量评估和内部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异常和错误。

校园气象监测设备管理制度

校园气象监测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校园气象监测设备的管理,确保气象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校园气象监测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校园内所有气象监测设备,包括气象观测仪器、数据处理设备、传输设备等。

第三条校园气象监测设备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可靠:确保气象监测设备安全运行,防止设备损坏和安全事故发生。

2. 准确可靠:确保气象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教育教学、科研和校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合理使用:合理配置、使用和维护气象监测设备,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4. 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气象监测设备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校园气象监测设备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由校长指定专人负责,成立校园气象监测设备管理小组。

第五条校园气象监测设备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1. 负责气象监测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验收和报废等工作。

2. 制定气象监测设备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 负责气象监测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更新工作。

4. 组织开展气象监测设备使用培训,提高使用者技能。

5. 定期检查气象监测设备运行状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6. 建立气象监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运行、维护、维修等情况。

第三章设备管理第六条气象监测设备的采购:1. 采购计划:根据校园气象监测需求,制定气象监测设备采购计划。

2. 采购程序:按照学校采购规定,进行设备采购。

3. 采购验收:对采购的气象监测设备进行验收,确保设备符合规定要求。

第七条气象监测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验收:1. 安装:按照设备技术要求,进行气象监测设备的安装。

2. 调试:对安装后的气象监测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3. 验收:对调试后的气象监测设备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八条气象监测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更新:1. 定期检查:定期对气象监测设备进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排除。

2. 保养:按照设备维护要求,定期对气象监测设备进行保养。

学校气象站设备管理制度

学校气象站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学校气象站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确保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气象观测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气象站所有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包括观测设备、数据处理设备、通讯设备等。

第三条学校气象站设备管理应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原则。

第二章设备分类及管理职责第四条学校气象站设备分为以下几类:1. 观测设备:包括气象观测仪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2. 数据处理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服务器等;3. 通讯设备:包括网络设备、通讯线路等;4. 辅助设备:包括工具、耗材、备品备件等。

第五条学校气象站设备管理职责: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气象站设备的采购、验收、安装、调试、维护、保养、报废等工作;2. 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3. 教师负责对学生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学生正确使用设备;4. 全体师生应共同维护设备的完好和整洁。

第三章设备采购及验收第六条设备采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学校采购规定进行。

第七条设备采购前,需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比较,选择性能优良、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设备。

第八条设备采购后,需组织验收小组对设备进行验收,确保设备符合采购要求。

第九条设备验收合格后,由设备管理部门办理入库手续,并建立设备台账。

第四章设备安装与调试第十条设备安装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设备安装位置、高度、方向等符合规范要求。

第十一条设备安装后,需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数据采集准确。

第十二条调试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存在问题,应及时联系厂家或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第五章设备使用与维护第十三条设备使用人员应经过培训,掌握设备操作技能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十四条使用设备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第十五条使用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

第十六条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电池的安装
WatchDog气象站由四节AA碱 性电池供电,电池可以连续使 用8个月。 更换电池的步骤: 拧开气象站上方盖子上(显示 屏上方)的螺丝。 拿出电池。 装入新的电池。 装好盖子,拧紧螺丝。
3、可连接的传感器
(1)内置传感器:仪器自配传感器
传感器
风速
量程
0-78m/s
精度
± 5%

中国气象局台站网。目前共有地面气 象观测站点2500个左右。太阳辐射观 测站98个,高空气象探测站120个。大 气本底监测站4个,酸雨观测点82个, 农业气象试验站70个,农业气象基本 站672个。
第一章 气象观测仪器
自动气象站简介 WatchDog2000便携式自动气象站 Envis地面气象观测系统 HOBO温湿光记录仪
(1)硬件

采集器 采集器从传感器采集数据,然后由内部的微处理器按规定 的算法进行运算处理和质量控制,生成各气象要素观测值, 再以规定的数据格式将这些观测值存储在存储器内,并能 按规定响应传输要求。 采集器组成: 传感器接口电路 微处理器 存储器 通信接口
数据采集器
(1)硬件

(1)配置外接传感器及编程。
(2)设置数据记录间隔。 (3)读取、保存采集的数据。 (4)数据分析
运行SpecWare软件
第三节 Envis地面气象观测系统
1、系统组成
Lower housing
Trime-Logger
SM-Rain for rain count
Lighting protection module Trime-IT for soil moisture
(3)考虑各种恶劣复杂的外界环境,自动气象站应配备有 良好的防护措施。在设备的操作的便捷性、维修的快捷性、 使用灵活性等诸多方面进行人性化的设计。
第二节 WatchDog便携式自动气象站
WatchDog便携式自动气象站




安装容易; 数采LCD实时显示 自定义储存数据间隔: 可设定为1、5、10、 15、30、60、120 分钟 存储容量大:储存数 据间隔为30分钟的情 况下,可记录64天的 数据。
图标,可清除数采
内数据,此过程需要10-40秒。
第四节 HOBO温湿光记录仪
1、 HOBO温湿光记录仪的结构
温湿度传感器
扩展通道 光照强度传感器 事件记录按钮
指示灯
通讯接口
2、 HOBO温湿光记录仪特点

HOBO U12-012温室光记录仪是适合于室内使用 的小型监测系统。 内置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探头,同时配备 一个扩展通道,可外接一个其他传感器,对各种 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配有USB接口,可通过USB数据线直接与计算机 连接传输监测数据。


3、 HOBO温湿光记录仪主要技术参数
测量范围: 温度: -20- 70℃ 相对湿度5-95% 光强1-3000 footcandles ( lumens/ft2) 内存:64K bytes,可存储约43000组数据 供电:1节纽扣式锂电池,电池寿命1年(取决于具 体工作环境与状态)
(2)软件
业务软件 业务软件的功能 业务运行参数设置:如台站参数、报表编制数据等 数据获取:从采集器获取各种观测数据文件 数据显示 编发气象报告 资料处理 编制报表 业务软件通常由用户根据观测业务规定统一组织编制。
理想自动气象站特点
(1)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增加或是减少传感器的数量和 种类,操作简单。自动气象站采取通用的数据通信传输格式 ,使用者可以自由的配置数据通讯的输出格式。 (2)采用现今的气象传感器技术,具有较高的产品精度和 稳定性。除基本六要素外,还应包括辐射传感器、土壤湿度 传感器、土壤和地温传感器、能见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 产品。
4、 风向、风速传感器的安装
(1)将黑色的支杆用铁夹和螺丝固定到 数据采集器保护盒的后盖上,调节好
杆的位置后拧紧螺丝。
(2)将风速杯装到支杆底部装置的下轴, 旋紧螺丝,确保风杯能够自由旋转。
(3)将风向标装到支杆底部装置的上轴,
并进行校准
5、 SpecWare软件
SpecWare软件是使用WatchDog气象站必须的软件, 是WatchDog气象站的重要部分。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 方面:

② ③ ④

外部设备 供电电源:一般用12V电池作为直流电源给自动气象站 供电,外部供电电源通过充电控制器对12V电池充电。 实时闹钟:24小时连续运行的实时时钟 监控检测设备:包括内置检测设备和外接监控设备。 业务终端设备:可输入人工观测数据,接受自动气象站 自动观测数据,再将这些数据按规定的格式编制成统一 的数据文件和报文进行存储和发送。还可按设计的算法 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按规定的要求编制各种气象 报表。业务终端需要微机系统和成熟可靠的业务软件。 通信传输设备:RS-485或RS-232接口,支持TCP/IP协 议的RJ-45接口
Edit parameters
参数设置窗口
采样间隔设置

默认的采样间隔period是5分钟,用户可自行设置需要的采样间隔。 当采样间隔大于10分钟时,数采自动识别为‘full times ’ 例如:数采8:37开始工作,period设置为1小时,那么第一次测量将 在8:37,第二次在9:00,第三次在10:00……
3、自动气象站的功能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数据存储 数据传输 数据质量控制:检查数据的合理性和一致性,再根据检查 结果对数据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取舍和标示。 运行监控:通过查看自动气象站关键节点的状态数据,如 传感器状态、采集器通道、供电电压、系统时钟等,判断 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故障部位。

设置完成后,关闭设置窗口,点击 然后点击 重新识别数采。
将设置的参数载入数采,
(4)测量
点击工具栏中的 图标,开始测量.
数采会首先识别传感器模块,每次识别成功后显示 该模块的序列号。 识别完成后,即开始测量,一直到存储空间(2M) 用完。
(5)数据下载
选择数据存储位置:在Option菜单中选择PC Setting,选择 存储位置。
应用气象仪器
讲课学时:16 实习学时:16 教师:刘春伟,李永秀,胡凝
绪 论
1、仪器的重要作用 精确 连续 快捷 自动 仪器是认识自然的工具 掌握一台仪器,等于掌握一门技术。
绪 论
2、常用应用气象仪器分类




气象观测仪器 温湿度、辐射、风速风向、气压、降水 植物生理生态仪器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孔导度、叶面积 土壤监测仪器 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呼吸 环境气体检测仪器 大气中CO2、NO2、SO2、O3、CH4、H2S 、CO、 NO、 NH3 等含量的监测
(2)软件
包括采集软件和业务软件 采集软件:由一个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和能完成具体处理 任务的应用软件组成。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按实时时钟节 拍调度和管理任务的运行,应用软件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 统的调度管理下执行确定的任务。

采集软件通常由自动气象站生产厂家编制,安装在自动气 象站内供用户使用,日常维护由厂家进行。

数采时钟有2中模式,“relative” 和“absolute”,当系统 完全断电时,时钟进入relative 模式,从0 sec开始计时。
点击工具栏中的 ,使数采时间和电脑时间同步。

(3)参数设置
序列号设置 在传感器模块序列号已知的情况下,数采能够自动找到所有 已连接传感器模块的信息。 点击工具栏中的 ,可以进入参数设置窗口,输入所有 传感器模块的序列号。
风向
温度
20增量
-20-70℃
± 70
± 0.6 ℃
相对湿度
雨量 总辐射
20-100%
分辨率0.25mm 0-1250W/m2
± 3%
±2% ±5%
3、 可连接的传感器
(2)外接传感器:用户根据需要自行 连接的传感器 可连接多个外接传感器。 用软件为该传感器设定一个特定的 端口,然后将传感器电缆插入设定 端口。 WatchDog自动气象站可外接的传感 器有: 叶片湿度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 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土壤湿度传 感器、大气压传感器等。

当需要半点的测量数据时,可通过‘period offset’实现 例如:数采8:37开始工作, period设置为1小时, period offset设为30 分,则第一次测量在8:37,而第二次在9:30,第三次在10:30……
注意:period offset设置不能大于period 当数采内没有数据时,start time 为第一次测量开始的时间,当数采 内已经有数据时,此设置没有意义。
(1)硬件
传感器 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 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

被测量:温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量 可用输出信号:包括电压、电流、频率等模拟电信 号或数字信号,传感器对气象要素量的感应和转换 是唯一确定的。
传感器对气象要素量的感应和转换
各种传感器
传感器分类:

SM-Rain
雨量
0.1mm
大气压传感器
温湿度传感器
净辐射传感器
风速风向传感器
雨量计
土壤温湿度传感器
3、数据采集器
3、软件操作
运行TrimeLog软件 (1)建立连接 打开TRIMELOG 软件,点击工具栏中的 ,进行数采识别
识别成功后,数采的信息显示在屏幕上。
(2)时钟同步

4、自动气象站的工作原理
各个传感器的感应元件随气象要素值的变化,使得相应传 感器输出的电量产生变化,这种变化由数据采集器采集, 进行线性化和定标处理,实现工程量到要素量的转换,对 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得出各个气象要素的实测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