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练习题三及解析剖析

合集下载

《法律逻辑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法律逻辑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法律逻辑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法律逻辑学》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变项两个部分组成的,逻辑形式的不同是由逻辑常项的不同决定的。

2、p∨q的逻辑常项是或者,变项是p、q 。

3、“所有S不是P。

”这个命题形式的逻辑常项是所有---不是---。

逻辑变项是s、p。

4、“如果某甲犯了杀人罪,则某甲应受法律制裁。

”这一命题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

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p、q 。

5、任何词项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6、对词项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是词项内涵和外延间的反变关系。

7、单独词项不能限制和划分。

8、在真包含关系中,外延大的那个词项叫做属词项,外延小的那个词项叫做种词项。

9、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个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邻近的属词项是法律。

10、任何—个直言命题都是由主项、谓项、量项、联项四个部分组成的。

11、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直言命题的逻辑形式是SEP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直言命题的逻辑形式是SIP 。

12、直言命题的主项S和谓项P在外延上可能有同一、包含于、包含、交叉、全异五种关系。

13、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命题的质是肯定联项;一个直言命题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命题的量是全称(单称) 。

14、根据有关推理规则,O 命题不能换位,I 命题不能换质位。

15、对SAP命题换质,其结论是SE非P ;对SAP命题换位,其结论是PIS 。

16、将“有的律师不是共产党员”换质,其结论是有的律师是非共产党员;再将所得结论换位为有非共产党员是律师。

其推演的逻辑形式用公式表示为SOP—SI非P-—非PIS。

17、将“犯罪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换质,其结论犯罪行为不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将其结论再进行换位,其结论是有的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18、如果SEP取值为真,则SIP取值为假、SOP取值为真、SAP取值为假。

法律逻辑学试题与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与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1一、填空题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二,单项选择题1,"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这一定义的逻辑错误是(3 )(1)定义过宽 (2)定义过窄(3)定义用否定联项 (4)以比喻代定义2,下列判断形式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2 )(1)所有的S是P (2)所有S不是P(3)有S是P (4)有S不是P3,"p→q"负判断是( 4)(1) p∧g (2) p∨q(3) p∨g (4) _p真且q假______p→g4,与"不必然P"等值的判断是(1 )(1)可能非P (2)可能P(3)必然非P (4)不可能非P5,"现在不是强调法治吗就是说,强调让法院的人来治理社会治安."这段议论(1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6,"所有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个性质判断具有(2 ) (1)反对关系 (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 (4)下反对关系7,"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贪污罪."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3 )(1)大项不当周延 (2)不项不当周延(3)中项不周延 (4)两否定推结论_______8,"p∨g"的等值判断(3 )_______ ______(1) p→g (2) p∨g_ _ _ _(3) p∧g (4) p→g9,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是假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2 ) (1)反对关系 (2)差等关系(3)矛盾关系 (4)下反对关系10,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形式为真的是(3 )(1)p∧q (2) p∨q(3) p→q (4) p∧q三,问答题1,同一律容和要什么?答: 同一律的基本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普通逻辑所说的"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的思维过程。

法律逻辑学课后答案

法律逻辑学课后答案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参考答案(1)第二章概念一、1、内涵,外延;2、内涵,外延;3、内涵,外延;4、内涵,外延;5、内涵,外延;6、内涵,外延;7、内涵,外延;8、内涵,外延。

二、(一)1、单独概念2、普遍概念3、普遍概念4、单独概念5、普遍概念6、普遍概念7、普遍概念8、普遍概念9、普遍概念(二)1、正概念2、负概念3、正概念4、负概念5、正概念6、负概念7、正概念8、负概念三、1、集合概念,集合概念2、集合概念3、非集合概念4、集合概念5、非集合概念四、1、“丛书”是集合概念,不能受“三本”限制,应改为非集合概念“书”;2、第一个“人”为集合概念,第二个“人”为非集合概念,该陈述混淆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3、“词汇”是集合概念,不能受“1000个”限制,应改为非集合概念“词”;4、第一个“群众”为集合概念,第二个“群众”为非集合概念,该陈述混淆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5、“枪支”是集合概念,不能受“50多支”限制,应改为非集合概念“枪”;6、“鸟类”是集合概念,不能受“几十种”限制,应改为非集合概念“鸟”。

五、1、“人民法院”与“行使国家审判权的机关”是全同关系;2、“死亡”与“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是真包含关系,“正常死亡”与“非正常死亡”是矛盾关系;03、“法律”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真包含于关系;4、“哲学”与“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全同关系,“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与“唯物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哲学”是真包含关系,“唯物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是矛盾关系;5、“亚洲国家”与“多民族国家”是交叉关系;6、“紫禁城”、“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最大的博物馆”是全同关系。

六、1、A(盗窃犯)与B(杀人犯)、B(杀人犯)与C(强奸犯)、A(盗窃犯)与C (强奸犯)是交叉关系, A(盗窃犯)、B(杀人犯)、C(强奸犯)分别与D(罪犯)都是真包含于关系;2、A(人民)与B(人民法院)、A(人民)与C(司法机关)是反对关系,B(人民法院)与C(司法机关)是真包含于关系;3、A(强制措施)分别与B(逮捕)、C(拘留)、D(取保候审)是真包含关系,B(逮捕)、C(拘留)、D(取保候审)相互间为反对关系;4、A(共青团员)、C(青年律师)与B(青年)是真包含于关系,A(共青团员)与C (青年律师)是交叉关系,A(共青团员)、B(青年)、C(青年律师)与D(律师事务所)为反对关系;5、A(农村)与B(农民)、C(劳动模范)、D(共产党员)都是反对关系,B(农民)、C(劳动模范)、D(共产党员)相互间为交叉关系;6、A(动物园)与B(动物)、C(人)、D(机器人)都是反对关系,D(机器人)与A(动物园)、B(动物)、C(人)也都是反对关系,B(动物)与C(人)是真包含关系;7、A(青年)与B(共产党员)、C(司法干部)、D(审判员)都是交叉关系,B(共产党员)与A(青年)、C(司法干部)、D(审判员)也是交叉关系,C(司法干部)与D (审判员)是真包含关系;8、A(广播电视大学)、B(广播电视大学法律专业)、C(广播电视大学法律专业学生)相互间为反对关系。

《法律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剖析

《法律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剖析

《法律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和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q 为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 还是 。

5、直言命题的 和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和 关系。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

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

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低。

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

”这是运用了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中的 。

10、证明是根据已知为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的思维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不选均无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q p ∧”与“s r ∨”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C 、人贵有自知之明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4、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图形是( )A 、B 、C 、 D5、当p 真、q ⌝也真时,下列为真的公式是 ( )A 、q p ∧B 、q p ∨C 、q p →D 、q p ↔6、和“并非: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物美”相等值的命题是 ( )A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物也不美B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但物不美C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或物不美D 、这个商店的商品物美但价不廉7、“出席会议的人有大学毕业的”与“出席会议的人有不是大学毕业的” ( )A 、可同真,可同假B 、不可同真,不可同假C 、不可同真,可同假D 、可同真,不可同假8、以MAP 为大前提,SIM 为小前提的有效三段论推理,其结论是 ( )A 、SAPB 、SEPC 、 SIPD 、SOP9、同时肯定“所有的人都会犯错误”与“有的人不会犯错误”这两个命题会违反 ( )A 、同一律B 、矛盾律C 、排中律D 、充足理由律10、如果一个证明的论据还要依靠论题来证明,那么该证明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 )A 、论据虚假B 、预期理由C 、循环论证D 、推不出三、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符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法律逻辑学作业一二三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作业一二三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作业一二三试题及答案Tomorrow Will Be Better, February 3, 2021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总分30.001."集合概念"这个概念属于B ;1.00分A. 集合概念B. 普遍概念C. 单独概念D. 负概念2.“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C1.00分A. 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 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C. 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D. 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3.如果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则A于B的外延关系是c ;1.00分A. 全异关系B. 真包含于关系C. 交叉关系D. 同一关系4.下列依据属种关系概念间内涵与外延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是D ;1.00分A. 划分B. 定义C. 分类D. 限制5.主谓项相同,而量项与联项均不相同的两个性质判断之间的关系是A ;1.00分A. 矛盾关系B. 下反对关系C. 差等关系D. 反对关系6.下列对概念的概括正确的是A 1.00分A. 反证法——间接证明B. 定义项——定义C. 山脉——山D. 大项——三段论7.“不动产”这一负概念的论域是D ;1.00分A. 企业B. 动产C. 土地D. 财产8.“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这一概念属于D ;1.00分A. 负概念B. 非集合概念C. 普遍概念D. 集合概念9."树分为树枝、树叶、树根、树茎"这一划分是C ;1.00分A. 正确的划分B. 犯了"子项不全"的逻辑错误C. 错误的划分D. 分类10.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A 1.00分A. 逻辑常项B. 语言表达形式C. 变项D. 思维的内容11."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这一定义是D ;1.00分A. 犯了"子项不全"的逻辑错误B. 犯了"定义含混"的逻辑错误C. 正确的定义D. 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12.如果A是划分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B ;1.00分A. 普遍概念B. 单独概念C. 负概念D. 正概念13.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B ;1.00分A. 等值的B. 或然的C. 必然的D. 蕴涵关系14.“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这句话作为定义的错误是C ;1.00分A. 定义过窄B. 定义用否定联项C. 以比喻代定义D. 定义过宽15.若"有A是B"、"有A不是B"、"有B是A"、"有B不是A"均真,则A与B C ;1.00分A. 真包含关系B. 全同关系C. 交叉关系D. 真包含于关系16.“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那么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处罚”是一个B ;1.00分A. 选言判断B.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C.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D. 联言判断17.普通逻辑研究推理,主要研究B ;1.00分A. 前提的真假B. 前提与结论间的形式联系C. 结论的真假D. 前提与结论的内容联系18.将“母项”概括为“划分”、限制为“子项”,则C ;1.00分A. 概括错,限制对B. 概括和限制都对C. 概括和限制都错D. 概括对,限制错19.“这个抢劫犯一定是李鹏”是A ;1.00分A. 必然肯定判断B. 可能肯定判断C. 可能否定判断D. 必然否定判断20.“甲某可能不是盗窃犯”是C ;1.00分A. 必然否定判断B. 可能肯定判断C. 可能否定判断D. 必然肯定判断21.求同法的特点是B ;1.00分A. 去同求异B. 去异求同C. 寻异求同D. 寻同求异22."重工业是生产重工业产品的工业"这一定义是C ;1.00分A. 犯了"定义循环"的逻辑错误B. 正确的定义C. 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D. 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23.如果D ,那么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1.00分A. A与B全异B. A真包含于BC. A与B同一D. A与B交叉24.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属性"来考虑概念所属种类,"无产阶级"是A ;1.00分A. 正概念B. 集合概念C. 负概念D. 普遍概念25."犯罪的不都是青少年" 这一判断可以理解为D ;1.00分A. 所有犯罪的是青少年B. 所有的青少年是犯罪的C. 所有犯罪的不是青少年D. 有的犯罪的不是青少年26.“你说错了或者我听错了”是一个B ;1.00分A. 联言判断B. 选言判断C. 规范判断D.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27."在若干要求离婚的案件中,情况各不相同,但双方感情破裂是共同的,可以推知,双方感情破裂是要求离婚的主要目的;"这段话运用的是D ;1.00分A. 剩余法B. 求异法C. 求同求异并用法D. 求同法28.“他不但口才好,而且充当辩护人辩护得也好”是一个C ;1.00分A. 选言判断B. 假言判断C. 联言判断D. 规范判断29.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含义是C ;1.00分A. 有前件,必有后件B. 没有前件,有后件C. 没有前件,就没有后件D. 有前件,没有后件30.在"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和"小王是中国人"中,"中国人"C ;1.00分A. 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B. 都是非集合概念C. 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D. 都是集合概念二、多选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总分40.001.“文学作品的叙述方法,不是顺叙,就是倒叙”,这一议论存在的逻辑错误有C D2.00分A. 子项相容B. 误把矛盾关系当作反对关系C. 误把反对关系当作矛盾关系D. 划分不全2.“中国知识分子一定能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其中“中国知识分子”这一语词表达B D 2.00分A. 单独概念B. 集合概念C. 非集合概念D. 正概念3.“某县去年非计划内新生儿占新生儿的五分之一”,其中“某县去年非计划内新生儿”属于B D 2.00分A. 单独概念B. 负概念C. 非集合概念D. 普遍概念4.主项和谓项均周延的某个直言命题为真,则其主项和谓项可能具有的外延关系是B D2.00分A. 同一关系B. 反对关系C. 交叉关系D. 矛盾关系5.下列概念的限制中,正确的是A D 2.00分A. “科学”限制为“自然科学”B. “中国”限制为“北京”C. “普遍概念”限制为“单独概念”D. “竞争”限制为“人才竞争”6.若“A可以分为B、C、D”是一个正确的划分,则B与C的外延一定是C D 2.00分A. 属种关系B. 矛盾关系C. 全异关系D. 反对关系7.以“侵害公民民主权利是伤害罪”为前提进行对当关系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有A B C2.00分A. 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B. 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是伤害罪C. 并非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D. 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并非不是伤害罪8.当“没有S是P”为假时,则S与P之间的关系可能是A B C 2.00分A. 交叉关系B. 同一关系C. 真包含于关系D. 全异关系9.“词项”与“命题”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是A C 2.00分A. 不相容关系B. 属种关系C. 反对关系D. 交叉关系10.“基本粒子泛指比原子核销的物质单元,包括电子、中子、质子、光子等”,这个语句是 A B 2.00分A. 先说内涵,后说外延B. 关系定义C. 性质定义D. 发生定义11.已知“有A不是B”为假,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A C 2.00分A. 全同关系B. 不相容关系C. A真包含于BD. A真包含B12.设A为一单独概念,B是一普遍概念,则A与B的外延不可能是A B D 2.00分A. 交叉关系B. 全同关系C. 全异关系D. A真包含B13.若SAP与PAS恰为一真一假,则S与P的外延关系可以是B D 2.00分A. 全异关系B. 真包含于关系C. 全同关系D. 真包含关系14.当“所有A是B”为假而“有B不是A”为真时,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B C2.00分A. A真包含BB. 全异关系C. 交叉关系D. 全同关系15.若A和B都是单独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B D ;2.00分A. 交叉关系B. 同一关系C. 真包含关系D. 全异关系16.“划分按层次可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任何划分都包含母项、子项和根据三部分;”这一议论对“划分”这一概念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 B D 2.00分A. 先从内涵,后从外延B. 仅从内涵C. 仅从外延D. 先从外延,后从内涵17.将“纺织品”概括为“商品”,限制为“丝织品”,其中A B C 2.00分A. 概括不正确B. 概括不正确,限制正确C. 限制正确D. 概括正确18.以“有些刑事案件是不公开审理案件”为前提进行命题变形直接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有 A C 2.00分A. 有的刑事案件不是公开审理案件B. 有的刑事案件是公开审理案件C. 有的不公开审理案件是刑事案件D. 有的公开审理案件不是刑事案件19.“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的“鲁迅”这一概念A C D 2.00分A. 是单独概念B. 与“中国伟大作家”之间为全同关系C. 与“作家”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D. 不能进行划分20.如果A概念的部分外延与B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则A与B的外延间可能是B C2.00分A. B真包含AB. A真包含BC. B真包含于AD. A真包含于B三、判断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总分30.001.或者“全班同学都是团员”为假,或者“全班同学都不是团员”为假;“全班同学都不是团员”为假;所以“全班同学都是团员”为真;1.00分错误正确2.只有快车,才在这一站停车;上一列车是快车;所以,它在这一站停车;1.00分错误正确3.并非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没有一个共产主义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因此所有的共产主义者都是唯物主义者;1.00分错误正确4.“正方形是平面内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作为概念是否正确 1.00分错误正确5.我们队除非技术发挥好、配合好,才能战胜乙队;我们队总是配合不好,可见我们队不能战胜乙队;1.00分错误正确6.若是仇杀案的凶手,则罪犯与死者必然有仇;他是仇杀案的凶手,但与死者无仇;1.00分错误正确7.“机会主义者就是看机会而采取行动的人;”作为概念是否正确 1.00分错误正确8.历史小说可能百看不厌,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所以三国演义必然是百看不厌的;1.00分错误正确9.物质是不灭的,这只笔是物质,所以这只笔是不灭的;1.00分错误正确10.不是快车是不带邮件的,下次列车是快车,所以下次列车是带邮件的;1.00分错误正确11.“奇数就是偶数加1而成的数,偶数则是奇数加1或减1而成的数;”作为概念是否正确 1.00分错误正确12.已知若A不是B,则C是D;C不是D,因为A是B;1.00分错误正确13.如果大家都动手大搞卫生,那么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了;1.00分错误正确14.火星上或者有人类存在或者没有人类存在,但我不能断定火星上有人类存在是真的还是火星上没有人类存在是真的;1.00分错误正确15.“期刊分为月刊和季刊;”作为划分是否正确 1.00分错误正确16.“语言不是上层建筑;”作为概念是否正确 1.00分错误正确17.如果桥梁被水冲坏了,汽车就不会准时回来,现在汽车没有准时回来,所以桥梁被水冲坏了;1.00分错误正确18.“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作为划分是否正确 1.00分错误正确19.前提虚假可能不是正确的推理,所以,前提虚假必然不是正确的推理;1.00分错误正确20.“商品是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作为概念是否正确 1.00分错误正确21.“中国的少数民族分为蒙、藏、回、满、维吾尔和汉族等五十多个民族;”作为划分是否正确 1.00分错误正确22.“文学作品分为古典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作为划分是否正确 1.00分错误正确23.我基本上完全同意他的意见;1.00分错误正确24.当有人说欧谛德谟说谎时,他狡辩说:“谁说谎,谁就是说不存在的东西;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说的,因此没有人说谎;”1.00分错误正确25.他在20世纪里活100多岁;1.00分错误正确26.甲说:“这种陶瓷产品如果不是景德镇产的,就是唐山产的;”乙说:“不它既不是景德镇产的,也不是唐山产的;”1.00分错误正确27.物质世界不可能是静止的,自然界是物质世界,所以,自然界不可能是静止的;1.00分错误正确28.“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各种艺术成分;”作为划分是否正确 1.00分错误正确29.“华东师范大学分为文科各系和理科各系;”作为划分是否正确 1.00分错误正确30.“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作为概念是否正确 1.00分错误正确法律逻辑学作业二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总分30.001.动物学家用一种苍蝇猩猩蝇做实验;如果在猩猩蝇生长期内给予全日光照,猩猩蝇经过208小时成熟;如果给予半日光照,则猩猩蝇需要212小时才能生长成熟;如果在生长期内无光照,则要219小时内才能成熟;可见,光照时间长短是猩猩蝇成熟期长短的原因;该实验运用的寻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是D 1.00分A. 求异法B. 求同法C. 剩余法D. 共变法2.甲说:“根据该被告犯罪的情况,不应从重处罚;”乙说:“那就应从轻处罚;”甲说:“也不应从轻处罚;”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甲说的话D 1.00分A. 违反同一律B. 违反排中律C. 违反矛盾律D. 不违反逻辑规律3."我既肯定有人不是好的,又肯定所有人是好的"犯了A的逻辑错误;1.00分A. 自相矛盾B. 模棱两可C. 推不出D. 转移论题4.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 B 的逻辑错误;1.00分A. 虚假论据B. 循环论证C. 预期理由D. 推不出5.某甲说:“要说必然会胜诉是不对的,谁能担保必然会胜诉呢要说可能不会胜诉也是不对的,怎么可能不会胜诉呢”; 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某甲说的话C1.00分A. 违反同一律B. 不违反逻辑规律C. 违反排中律D. 违反矛盾律6.前年引进美国大片廊桥遗梦,仅仅在滨州市放映一周时间,各影剧院的总票房收入就达到800万元;这一次滨州市又引进泰坦尼克号,准备连续放映10天,1000万元的票房收入应该能够突破;根据这些信息,分析上述推断最可能隐含以下哪项假设 C 1.00分A. 各影剧院普遍更新设备,这一次的音响效果比以前有很大改善;B. 滨州市很多人因为映期时间短都没有看廊桥遗梦,这一次可以得到补偿;C. 这两部片子都是艺术精品,预计每天的上座率、票价等非常类似;D. 连续放映10天是以往比较少见的映期安排,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7.张三说:“根据该被告犯罪的情况,不应从重处罚;”乙说:“那就应从轻处罚;”甲说:“也不应从轻处罚;”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甲说的话D 1.00分A. 违反同一律B. 违反排中律C. 违反矛盾律D. 不违反逻辑规律8.在下列判断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有C ;1.00分A. SEP真且PES真B. SIP真且SOP真C. SEP真且SEP真D. SOP真且SIP真9.在假说的形成阶段提出初步假定时运用的推理大多是C 1.00分A. 模态推理和归纳推理B. 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C.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D. 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10."我不认为所有学生都是勤奋的,我也不认为所有学生都是勤奋的;"以上议论C的逻辑要求;1.00分A. 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B. 违反同一律C. 违反排中律D. 违反矛盾律11.“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A ;1.00分A. 求同求异并用法B. 求异法C. 求同法D. 共变法12.光线的照射,有助于缓解冬季抑郁症;研究人员曾对9名患者进行研究,他们均因冬季白天变短而患上冬季抑郁症;研究人员让患者在清早和傍晚各受3个小时伴有花香的强光照射;一周之内,7名患者完全摆脱抑郁,另外两人也表现出显着好转;由于光照会诱使身体误以为夏季已经来临,这样便治好冬季抑郁症; B 1.00分A. 9名患者中最先痊愈的3位均为女性,但对男性的治疗效果较为迟缓;B. 每天6小时的非工作状态,改变了患者原来的生活环境,改善了他们的心态;这是对抑郁症患者的一种主要影响;C. 该实验均在北半球的温带气候中进行,无法区分南北两半球的实验差异,但也无法预先排除;D. 强光照射对于皮肤的损害义尽得到专门研究的证实,其中夏季比起冬季的危害性更大;13.据对一批企业的调查显示,这些企业总经理的平均年龄是57岁,而在20年前,这些企业的总经理的平均年龄大约是49岁;这说明,目前企业中总经理的年龄呈老化趋势;以下哪项对于题干的论证提出的质疑最为有力A 1.00分A. 题干中没有说明,这些总经理任职的平均年数;B. 20年前这些企业的总经理的平均年龄,仅是个近似数字;C. 题干中的信息,仅仅基于有20年以上历史的企业;D. 题干中没有说明,20年前这些企业关于总经理人选是否有年龄限制;14.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经验主义不能一概反对;例如,工作经验、生产经验等就不应该反对;”这句话A 1.00分A. 违反同一律B. 违反矛盾律C. 违反排中律D. 不违反逻辑规律15.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我不认为到会的都是好律师,也不认为到会的有些不是好律师;”这句话A 1.00分A. 违反排中律B. 违反矛盾律C. 违反同一律D. 不违反逻辑规律16.如果同时否定“必然p”和“必然非p”,则B 1.00分A. 违反同一律B. 违反排中律C. 违反矛盾律D. 不违反逻辑规律17.在以下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是B 1.00分A. SIP真且SAP假B. SEP真且SOP假C. SAP真且SOP假D. SOP真且SIP假18.间接反驳过程中,所运用的逻辑基本规律是C ;1.00分A. 同一律B. 排中律C. 矛盾律D. 充足理由律19.在某次税务检查后,4位工商管理人员有如下结论:甲:所有个体户都没纳税;乙: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纳税;丙:个体户不都没纳税;丁:有的个体户没纳税;如果4人只有一人断定属实,则以下哪项是真的B1.00分A. 丁的断定属实,陈老板没纳税B. 丙的断定属实,陈老板纳了税C. 丙的断定属实,但陈老板没纳税D. 甲的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20.既断定“p←q”为真,又断定“p∧﹁q”为假,则 B 1.00分A. 违反矛盾律B. 不违反逻辑规律C. 违反排中律D. 违反同一律21.在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是A 1.00分A. 某关系既是非对称的,又是反对称的B. 某关系不是对称的,而是反对称的C. 某关系不是对称的,也不是非对称的D. 某关系不是对称的,也不是反对称的22.“如果构成犯罪,就要触犯刑法;王某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但是没有触犯刑法;”该命题违反了什么样的逻辑规律B 1.00分A. 排中律B. 矛盾律C. 同一律D. 充足理由律23.对“如果灯亮,那么有电”和“如果灯不亮,那么无电”这两个命题同时肯定,则A1.00分A. 不违反矛盾律也不违反排中律B. 既违反矛盾律又违反排中律C. 只违反矛盾律D. 违反矛盾律24.如果否定p∧q而肯定p∨q,则A 1.00分A. 不违反逻辑规律B. 违反排中律D. 违反矛盾律25.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有D ;1.00分A. 必然P真且可能假B. 必然P真且可能P真C. 可能P假且可能P真D. 可能P假且可能假26.甲说:“请问,这个罪犯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呢”乙说:“这个罪犯既不是故意犯罪,也不是过失犯罪;”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乙说的话A 1.00分A. 违反排中律B. 不违反逻辑规律C. 违反矛盾律D. 违反同一律27."论题应当保持同一",其实也是遵循B ;1.00分A. 矛盾律B. 同一律C. 排中律D. 充足理由律28.法国里昂大学的科学家对一百名男子调查,得出结论:“留大胡子者易秃顶;”他们认为,由于浓密的长胡子妨碍皮肤散热,许多男子秃顶是机体为了保护大脑免于过热而脱发;他们使用的推理是C 1.00分A. 完全归纳推理B.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C. 科学归纳推理D. 概率归纳推理29.“如果所有贪污犯都有作案动机,那么有些贪污犯有作案动机”和“有些贪污犯没有作案动机,或者有些贪污犯有作案动机,是不对的”,若断定这两个复合命题都真,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1.00分A. 自相矛盾B. 偷换论题C. 偷换概念D. 模棱两可30.某人调查了若干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地区,发现其他情况都不完全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这些地方的普法教育搞的很好;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里的结论是运用了探求因果联系方法中的C得出的;1.00分A. 剩余法B. 求异法C. 求同法D. 共变法二、多选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总分40.001.甲说:“根据该被告犯罪的情况,不应从重处罚;”乙说:“那就应从轻处罚;”甲说:“也不应从轻处罚;”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甲说的话不符合下列哪些选项 A B D2.00分A. 违反排中律C. 不违反逻辑规律D. 违反同一律2.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经验主义不能一概反对;例如,工作经验、生产经验等就不应该反对;”这句话不符合下列哪些选项 B C D 2.00分A. 违反同一律B. 不违反逻辑规律C. 违反矛盾律D. 违反排中律3.甲说:“说并非所有证人都说真话是成立的,说并非所有证人都不说真话也是成立的;”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甲说的话不符合下列哪些选项 A C D 2.00分A. 违反同一律B. 不违反逻辑规律C. 违反排中律D. 违反矛盾律4.下列议论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是A C D ;2.00分A. 这个人一定不是罪犯,当然他也可能是罪犯B. 这个人可能是罪犯,当然他也可能不是罪犯C. 这个人不可能不是罪犯,当然他也不一定是罪犯D. 这个人一定是罪犯,当然他也可能不是罪犯5.甲:“说所有证人都说真话是成立的,说有的证人不说真话也是成立的;”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甲说的话不符合下列哪些选项 A B D 2.00分A. 违反同一律B. 不违反逻辑规律C. 违反矛盾律D. 违反排中律6.“能否理顺工资、价格的关系是改革成功的关键”,这句话A C 2.00分A. 违反矛盾律B. 没有违反逻辑规律C. 犯“自相矛盾”的错误D. 违反排中律7.下列情况不违反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有B C 2.00分A. 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做出两个相互矛盾或反对的判断,并断定为同真;B. 在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对象做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并断定为同假;C. 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做出两个相互矛盾或反对的判断,并断定为不能同真;D. 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做出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并断定为同假;8.下列逻辑错误属于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 A D ;2.00分A. 混淆概念B. 模棱两可C. 自相矛盾D. 转移论题9.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是A B C 2.00分A. 推不出C. 预期理由D. 偷换概念10.下列各组断定中,既不违反不矛盾律,也不违反排中律的有 B D ;2.00分A. 同时肯定必须P和禁止PB. 同时肯定必须非P和禁止PC. 同时肯定禁止P和允许PD. 同时肯定允许P和允许非P11.下列复合命题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有A B 2.00分A. 不可能火灾有原因,并且不必然火灾没有原因B. 火灾有原因是必然的,火灾没有原因也是可能的C. 火灾必然有原因,并且不可能没有原因D. 可能火灾有原因,并且火灾必然有原因12.既断定SAP假,又断定SEP假,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B D ;2.00分A. 违反矛盾律B. 违反同一律C. 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D. 违反排中律13.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不会犯B C D的逻辑错误;2.00分A. 虚假论据B. 循环论证C. 预期理由D. 推不出14.某甲说:“要说必然会胜诉是不对的,谁能担保必然会胜诉呢要说可能不会胜诉也是不对的,怎么可能不会胜诉呢”; 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某甲说的话不符合下列哪些选项 A C D 2.00分A. 违反矛盾律B. 违反排中律C. 违反同一律D. 不违反逻辑规律15.不矛盾律的适用范围是A B C 2.00分A. 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判断B. 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C. 具有反对关系的判断D. 具有差等关系的判断16.张三说:“根据该被告犯罪的情况,不应从重处罚;”乙说:“那就应从轻处罚;”甲说:“也不应从轻处罚;”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甲说的话不符合下列哪些选项A C D2.00分A. 违反排中律B. 不违反逻辑规律C. 违反矛盾律D. 违反同一律17.在论证中,违反"论据必须真实"的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B ;2.00分。

法律逻辑学试题和答案解析(经典)

法律逻辑学试题和答案解析(经典)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1一、填空题1,在"有的犯罪不是成心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逻辑变项是(犯罪,成心). 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3,普通逻辑根本规律有(同一律),(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二,单项选择题1,"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这一定义的逻辑错误是(3 ) (1)定义过宽 (2)定义过窄(3)定义用否认联项 (4)以比喻代定义2,以下判断形式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2 )(1)所有的S是P (2)所有S不是P(3)有S是P (4)有S不是P3,"p→q"负判断是( 4)(1) p∧g (2) p∨q(3) p∨g (4) _p真且q假______p→g4,与"不必然P"等值的判断是(1 )(1)可能非P (2)可能P(3)必然非P (4)不可能非P5,"现在不是强调法治吗就是说,强调让法院的人来治理社会治安."这段议论(1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4)不违反普通逻辑根本规律的要求6,"所有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个性质判断具有(2 )(1)反对关系 (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 (4)下反对关系7,"凡贪污罪都是成心犯;这个行为是成心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贪污罪."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3 )(1)大项不当周延 (2)不项不当周延(3)中项不周延 (4)两否认推结论_______8,"p∨g"的等值判断(3 )_______ ______(1) p→g (2) p∨g_ _ _ _(3) p∧g (4) p→g9,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是假时,那么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2 )(1)反对关系 (2)差等关系(3)矛盾关系 (4)下反对关系10,当p假q假时,以下判断形式为真的是(3 )(1)p∧q (2) p∨q(3) p→q (4) p∧q三,问答题1,同一律内容和要求是什么?答: 同一律的根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普通逻辑所说的"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的思维过程。

法律逻辑学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

法律逻辑学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

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一、填空(每空 2 分,共 20 分)1,在 " 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 一性判断中的常是有的⋯⋯不是⋯⋯,是犯罪 ,故意.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 ,它才是假的 ;在其它情况下 , 它都是真的 . 3,普通基本律有同一律,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4,在 " 刑法就是定犯罪和刑的法律 "一定中 ,被定是刑法 ,种差是定犯罪和刑 ,近属概念是法律 .二、(每小 2 分,共 20 分)1.概念外延的交叉关系属于( C )关系。

A.即称又B. 称但非C.非称但D. 即非称又非2.在性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D )。

A.主和B. 主和量C.和D. 量和3.“正当防不是犯罪行” 个判断的主、周延情况是( A )。

A. 主、都周延 B. 主、都不周延C. 主周延,不周延D.主不周延,周延4.运用法和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 D )。

A. ASB. EC. ED. IS5.与“并非有些罪不是故意犯罪”等的判断是( A )。

A.所有罪都是故意犯罪B. 所有罪都不是故意犯罪C. 有些罪是故意犯罪 D. 有些罪不是故意犯罪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的判断是( D )。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C. 某甲或某乙有罪D. 某甲或某乙无罪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 真,(C)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B. 某甲可能是凶手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8.比推理和不完全推理的相同点是( D )。

A. 从个到一般的推理B. 从个到个的推理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D. 或然性推理9.“ 中,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案率都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案率都高,由此可,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案率低的原因。

” 是求因果系的( C )。

A.求同法B.求异法C. 求同求异并用法D.共法10.在程中,如果反“ 据的真性不依的真性来”的,就会犯( C )的。

法律逻辑学试卷试题与包括答案.docx

法律逻辑学试卷试题与包括答案.docx

精品文档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一、填空(每空 2 分,共 20分)1,在 " 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 一性判断中的常是有的⋯⋯不是⋯⋯,是犯罪 , 故意 .2, 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 _ , 它才是假的 ; 在其它情况下 , 它都是真的 .3, 普通基本律有同一律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 .4, 在 " 刑法就是定犯罪和刑的法律" 一定中 , 被定是刑法 ,种差是定犯罪和刑 , 近属概念是法律 .二、(每小 2 分,共20 分)1. 概念外延的交叉关系属于( C )关系。

A. 即称又B.称但非C. 非称但D.即非称又非2.在性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D )。

A. 主和B.主和量C.和D. 量和3.“正当防不是犯罪行” 个判断的主、周延情况是( A )。

A.主、都周延B.主、都不周延C.主周延,不周延D. 主不周延,周延4.运用法和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 D)。

A. ASB. EC. ED. IS5.与“并非有些罪不是故意犯罪”等的判断是( A )。

A. 所有罪都是故意犯罪B.所有罪都不是故意犯罪C.有些罪是故意犯罪D.有些罪不是故意犯罪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的判断是( D )。

A.某甲和某乙都有罪B.某甲和某乙都无罪C.某甲或某乙有罪D. 某甲或某乙无罪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 真,( C )真。

A.某甲必然是凶手B.某甲可能是凶手C.某甲可能不是凶手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8.比推理和不完全推理的相同点是( D )。

A.从个到一般的推理B.从个到个的推理C.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D. 或然性推理9.“ 中,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案率都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案率都高,由此可,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案率低的原因。

” 是求因果系的( C )。

A. 求同法B. 求异法C.求同求异并用法D. 共法10.在程中,如果反“ 据的真性不依的真性来”的,就会犯( C )的。

法律逻辑学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法律逻辑学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法律逻辑学课后练习题含答案简介法律逻辑学是指运用逻辑学的方法和理论解决法律问题的思想体系。

这门学科主要研究法律规则、法律证明、法律推理等内容,是法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法律逻辑学理论知识,本文提供了一些常见的课后练习题,并附有答案解析。

练习题题目一小张在一次车祸中受到伤害,依法要求对方司机进行赔偿。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下哪个条件不是构成侵权的必要条件?A. 侵权行为B. 损害结果C. 故意犯罪D. 承担责任能力答案:C解析:侵权行为、损害结果以及承担责任能力都是构成侵权的必要条件。

而故意犯罪属于刑法范畴,不是构成侵权的必要条件。

题目二在证明中,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有何区别?答案:直接证据是指直接证明被证人的主张或事实的证据,如目击证人的证言、物证等;间接证据是指不能直接证明被证人主张或事实的证据,如推定证据、反证证据等。

题目三在法律逻辑推理中,漏洞可能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答案:漏洞可能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条件存在疏漏或过于宽泛。

2.应用规则出现误差或解释问题。

3.推论中存在漏洞或缺陷。

题目四下列哪个不是论证过程中的常见谬误?A. 人身攻击谬误B. 诉诸公众态度谬误C. 循环论证D. 求同存异答案:D解析:人身攻击谬误是指针对人的攻击而非对观点的攻击;诉诸公众态度谬误是指用事实与真理不相关的观点或事件来论证;循环论证是指用要证明的结论作为前提,回头证明该结论的做法;求同存异是指把不同的观点混在一起,几乎达到超脱互相排斥、不可理喻的地步。

题目五在诉讼中,被告提出的反诉应满足哪些要求?答案:反诉应满足以下要求:1.与原告的诉讼请求有直接的联系。

2.不超越本案之外的范围。

3.与法定裁判机关有管辖权。

结语以上是法律逻辑学课后练习题及其答案解析。

希望学习者认真思考,多加练习,提高法律逻辑学水平。

【良心出品】《法律逻辑学》练习题及解析

【良心出品】《法律逻辑学》练习题及解析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一及解析一、填空题1、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犯罪集团”属于( 集合)概念。

2、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不正当防卫”是( 否定)概念。

3、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看,“联合国”与“美国”具有( 全异)关系;“植物”与“昆虫”具有( 全异)关系;“小说家”与“作家”具有( 真包含于(种属))关系;“普遍概念”与“实体概念”具有( 交叉)关系;“宪法”与“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 全同(同一) )关系;“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具有( 全异)关系。

4、“西安人”(a)与“在西安工作的人”(b)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用欧拉图表示为( )。

5、定义是揭示概念( 内涵)的逻辑方法,由( 被定义项)、( 定义项)和( 定义联项)这三部分组成。

6、“法官是宣讲国家法律的嘴巴”这一语句,若被视为“法官”这一概念的实质定义,则违反了( 定义项必须是清楚确切的科学概念)规则,犯了( 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

7、从明确概念的角度看,“人文书店的书很多,有工具书、教学辅导书、辞典、期刊、杂志及励志方面的书、体育报刊、电脑方面的书刊等”。

这一议论作为划分违反了( “同一次划分中必须依据同一个划分标准”和“各子项的外延必须互相排斥、相互构成全异关系”)的规则,犯了(“多标准划分”和“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8、任一正确的划分,所划分出的任一概念与被划分的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必须是( 真包含于(或“种属”) )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1、“书不可不读”中的“书”是( ①)。

①单独概念②普遍概念③属性概念④复合概念2、“中国5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这一概念是( ④)。

①否定概念②简单概念③单独概念④普遍概念3、若A的部分外延与B的全部外延相同,则概念A就是概念B的( ①)。

①属概念②种概念③交叉概念④矛盾概念4、“中国”(a)、“西安市”(b)、“西安理工大学”(c),这三个概念可用欧拉图表示为( ②)。

法律逻辑学的案例分析题(3篇)

法律逻辑学的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一批货物,总价款为100万元。

合同中明确规定了货物的质量标准、交付时间、付款方式等条款。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照约定支付了50万元定金。

然而,在货物交付时,甲公司发现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与乙公司协商未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同并返还定金。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1. 甲公司是否有权解除合同?2. 乙公司是否应当返还定金?三、法律逻辑学分析1. 甲公司是否有权解除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2)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在本案中,甲公司主张乙公司交付的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根据法律逻辑学中的演绎推理,从合同法的规定可以推导出,如果乙公司交付的货物存在质量问题,则甲公司有权解除合同。

因此,甲公司有权解除合同。

2. 乙公司是否应当返还定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定金作为合同履行的担保。

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

当事人一方违约时,应当向对方支付定金;对方接受定金的,视为该方已经履行合同。

在本案中,甲公司按照约定支付了50万元定金。

根据法律逻辑学中的归纳推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甲公司已经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了定金;(2)乙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存在违约行为;(3)根据合同约定,乙公司应当向甲公司支付定金。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1]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1]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1]题目一:概念辨析1.请解释法律逻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法律逻辑学是对法律规则及其逻辑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的学科,是法学的一门重要分支。

它主要研究法律中的逻辑问题,包括法律规则的形式逻辑和实际逻辑,法律推理的规则和方法,法律论证的过程等。

研究对象包括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条文等法律规范性规定。

2.请解释法律逻辑学与法学逻辑学之间的关系。

法律逻辑学与法学逻辑学是密切相关的两个学科。

法学逻辑学主要研究法学中的逻辑问题,包括法律语言的逻辑结构和法律推理的逻辑规律等;而法律逻辑学主要研究法律规则及其逻辑关系等法律领域的逻辑问题。

因此,法律逻辑学是法学逻辑学的一个具体应用领域。

题目二:逻辑推理1.在法律论证过程中,为什么要运用逻辑推理?逻辑推理在法律论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逻辑推理能够帮助我们从已知的法律规则或事实出发,运用逻辑规律进行推理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逻辑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规则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法律规则的适用性以及解决法律争议等问题。

通过运用逻辑推理,可以使法律论证的过程更加严密、合理,并提高论证的效力和说服力。

2.请解释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并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归纳推理是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从已知的个别案例或事实中归纳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例如,某一法院审理了几起相似案件,都是基于某一法律条文进行判决,从这些具体的案例中可以归纳出该法律条文的适用范围和规则。

演绎推理是通过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利用已知的普遍规律或前提,推出特殊的结论。

例如,已知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得饮酒”,某甲被发现饮酒,那么可以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结论,即该甲违反了法律规定。

题目三:逻辑谬误1.什么是逻辑谬误?请列举并解释5种常见的逻辑谬误。

逻辑谬误是指在逻辑推理中出现的错误。

以下是5种常见的逻辑谬误:–陷阱问题:利用一种错误的推理方式来误导他人,例如诱导对方做出错误的判断或得出不合理的结论。

法律逻辑学练习及参考答案

法律逻辑学练习及参考答案

法律逻辑学练习一一、填空1.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___思维形式_____________。

6.划分是揭示概念__外延__________的逻辑方法。

7.定义是揭示概念____内涵________的逻辑方法。

12.性质判断有___质________和____量________两个方面。

20. “SAP”判断换位后得__PIS_____判断。

二、单项选择3.如果C概念是A与B两个的属概念,并且所有A不是B,A 与B的外延之和等于C的外延,则A与B 之间的关系是()。

A. 交叉关系B.反对关系B. C.矛盾关系 D.真包含于关系6.把“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句话作为“企业管理”的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循环定义D.同语反复10.“所有的商品都是有使用价值的”为前提进行换位法直接推理,推出的结论是()。

A.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B.没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C.有的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D.有的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商品三.双项选择1.“贪污罪是侵犯财产罪”这句话中“侵犯财产罪”这个概念属于()()。

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单独概念D.普遍概念2.违反“划分必须是相应对称”这一规则,所犯的错误是()()。

A.多出子项B.划分不全C.子项相容D.混淆根据4.“国家就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国家可分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这段话所包含的逻辑错误是()()。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 多出子项D.划分不全5.“杀人罪就是非法地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这个定义是()()。

A.正确的B.错误的C.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D.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四1.“反革命罪”、“杀人罪”、“渎职罪”、“犯罪”这一组概念中,包括有()。

A.全同关系B.真包含关系C.真包含于关系D.交叉关系E.反对关系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判断的主、谓项是()。

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集合概念D.非集合概念E.肯定概念3.下列各组概念中A真包含于B的有()。

法律逻辑学案件分析题库(3篇)

法律逻辑学案件分析题库(3篇)

第1篇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是法律逻辑学的定义?A. 研究法律规范和案件的法律学科B. 研究法律推理和论证的法律学科C. 研究法律证据和证明的法律学科D. 研究法律制度和法律现象的法律学科答案:B2. 下列哪项是法律推理的类型?A. 事实推理B. 规范推理C. 价值推理D. 以上都是答案:D3. 下列哪项是演绎推理的公式?A.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B. 小前提→ 大前提→ 结论C. 结论→ 小前提→ 大前提D. 结论→ 大前提→ 小前提答案:A4. 下列哪项是归纳推理的公式?A.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B. 小前提→ 大前提→ 结论C. 结论→ 小前提→ 大前提D. 结论→ 大前提→ 小前提答案:C5. 下列哪项是类比推理的公式?A.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B. 小前提→ 大前提→ 结论C. 结论→ 小前提→ 大前提D. 结论→ 大前提→ 小前提答案:B二、判断题1. 法律逻辑学是研究法律规范和案件的法律学科。

()答案:错误2. 法律推理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和事实,推导出结论的过程。

()答案:正确3.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

()答案:正确4.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

()答案:正确5.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推断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相似。

()答案:正确三、案例分析题1. 案例背景:某甲与某乙因合同纠纷诉至法院。

甲主张乙未履行合同义务,乙则辩称自己已履行合同。

甲提交了乙未履行合同的证据,乙提交了履行合同的证据。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甲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乙未履行合同,判决乙胜诉。

请分析以下问题:(1)甲提交的证据是否符合法律逻辑学的要求?(2)乙提交的证据是否符合法律逻辑学的要求?(3)法院的判决是否符合法律逻辑学的要求?答案:(1)甲提交的证据不符合法律逻辑学的要求。

因为甲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乙未履行合同,未能构成完整的证明链条。

(2)乙提交的证据符合法律逻辑学的要求。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三及解析剖析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三及解析剖析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三及解析一、填空题1、“没有他们的辛劳,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这些用石板砌成的阶梯,就没有脚下的路,也就没有游人的欢乐”,这个命题的逻辑常项是( 如果……那么……)。

若用A、B、C等表示肢命题,则其结构形式可表示为( (~A∧~B)→(~C∧~D ∧~E) )。

2、“甲、乙、丙三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是知道这件事情的”,这个语句所表达的命题,其逻辑常项是( 或者……或者……或者……)。

3、“本案作案人不是王某,就是张某”这一语句表达的是(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而与之等值的选言命题是( 或者本案作案人是王某,或者本案作案人是张某)。

4、若已知“如果甲队是第一名,乙队就是第二名”这个命题为假,则“乙队不是第二名”这个命题的真假情况是( 必然真)。

5、“并非所有鸟都会飞”与“并非所有鸟都不会飞”这两个命题之间具有( 下反对(或“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关系。

6、若“黄X X会驾驶汽车”这一命题为真,则“如果黄X X不会驾驶汽车,黄X X就不是作案人”这个命题的真假情况为( 必然真)。

7、如果“A”是“B”的充分条件,那么“非A”就是“非B”的( 必要)条件,而“非B”则是“非A”的( 充分)条件。

8、任意一个负命题都等值于( 其肢命题的矛盾命题)。

二、单项选择题1、“甲、乙二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是一等奖获得者”,该语句所表达的命题,可用公式表示为( ②)。

①p∧q ②p∨q ③p→q ④SIP2、与“并非所有犯罪分子都是青年人”这个命题等值的是( ③)。

①所有犯罪分子都不是青年人②犯罪分子中有青年人③有的犯罪分子不是青年人④没有一个犯罪分子不是青年人3、若“并非只有陈某是北京人,他才会说北京话”为真,则( ②)。

①“陈某是北京人”必然为真②“陈某不是北京人”必然为真③“陈某会说北京话”必然为假④“陈某不会说北京话”必然为真4、“~[p→(q∨r)]等值于( ④)。

①[p∨(~q∨~r)] ②[p∧(~q∨~r)]③[~p∨(q∨r)] ④[p∧(~q∧~r)]5、“如果今天下雨,我们就不去郊游”,这个命题等值于( ③)。

《法律逻辑学》习题三答案

《法律逻辑学》习题三答案

《法律逻辑学》习题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这句话作为定义的错误是( C )。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以比喻代定义D定义用否定联项”2、“商品是劳动产品”这句话作为定义的错误是(A )。

A定义过宽 B定义过窄 C以比喻代定义 D同语反复”3.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宪法”与“国家根本大法”之间是( D )。

A、属种关系B、反对关系C、交叉关系D、同一关系4、“法律可分为实体法、程序法和民事诉讼法”作为划分的错误是( D )。

A子项不B、分解C、多出子项D、子项相容5、在“盗窃罪是侵犯财产罪”这一判断中,“盗窃罪”与“侵犯财产罪”两个概念外延之间是( A )。

A、属种关系B、反对关系C、交叉关系D、同一关系6、“人民法院可以化分为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作为划分的错误是( A )。

A、子项不全B、多标准划分C、分解D、多出子项7、在“有些伤害罪是过失犯罪”中“伤害罪”与“过失犯罪”之间是( C )。

A、属种关系B、反对关系C、交叉关系D、同一关系8、犯罪行为可以概括为( A )A、非法行为B合法行为C有意识的行为 D丧失理智的行为9、自愿与胁迫这两个概念之间是( B )。

A、包含关系B、反对关系C、交叉关系D、同一关系10、根据概念间的概括与限制的理论,律师可以限制为( B )。

A、青年人B、青年律师C、老年人D、先进人物11、在“有些伤害罪是过失犯罪”中,“伤害罪”与“过失犯罪”之间是( C )。

A、属种关系B、反对关系C、交叉关系D、同一关系12、“有的债权是超过诉讼时效的”是( C )。

A、全称肯定判断B、单称肯定判断C、特称肯定判断D、单称否定判断13、特称否定判断的符号表达形式是( D )。

A、SAPB、SEPC、SIPD、SOP14、“所有正当防卫都不是犯罪行为”是( B )。

A、全称肯定判断B、全称否定判断C、特称肯定判断D、单称否定判断15、全称肯定判断的表达形式是( A )。

法律逻辑学案例题及答案(3篇)

法律逻辑学案例题及答案(3篇)

第1篇甲、乙两人系邻居,因房屋相邻权问题产生纠纷。

甲认为乙在其房屋旁边新建的围墙过高,遮挡了其采光,影响到了甲的居住环境。

乙则认为围墙高度合理,未侵犯甲的采光权。

双方多次协商未果,甲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拆除过高围墙。

问题:1. 请根据法律逻辑学原理,分析甲乙双方的主张。

2. 法院在审理此案时,应如何运用法律逻辑学方法进行推理?3. 请根据法律规定,结合法律逻辑学原理,给出法院判决的合理依据。

答案:一、甲乙双方的主张分析1. 甲的主张:甲认为乙在其房屋旁边新建的围墙过高,遮挡了其采光,影响到了甲的居住环境。

甲的主张基于以下法律逻辑学原理:(1)事实主张:甲主张乙新建的围墙过高,这是甲所观察到的事实。

(2)法律关系主张:甲主张乙的行为侵犯了自己的采光权,即甲认为乙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关于相邻权的规定。

(3)法律后果主张:甲要求乙拆除过高围墙,以消除侵害,恢复自己的采光权。

2. 乙的主张:乙认为围墙高度合理,未侵犯甲的采光权。

乙的主张基于以下法律逻辑学原理:(1)事实主张:乙主张围墙高度合理,这是乙对自己行为的解释。

(2)法律关系主张:乙认为甲的主张没有法律依据,即乙认为甲的采光权未受到侵犯。

(3)法律后果主张:乙反对甲的诉讼请求,即乙认为无需拆除围墙。

二、法院审理此案的法律逻辑学方法1. 分析事实:法院应审查甲乙双方提供的相关证据,如现场测量报告、照片等,以确定围墙的实际高度是否过高。

2. 分析法律关系:法院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关于相邻权的规定,判断乙的行为是否侵犯了甲的采光权。

3. 运用法律逻辑学推理: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运用法律逻辑学方法,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对案件进行推理。

三、法院判决的合理依据1. 事实依据:法院应认定围墙的实际高度是否过高,如经测量,围墙高度超过法律规定的标准,则乙的行为侵犯了甲的采光权。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八十四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法律逻辑综合题及问题详解

法律逻辑综合题及问题详解

A. VB. AC. -法律逻辑综合题一一、填空题(每小题 1分,共 10分)1. 当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真包含或反对关系时,并非SOP 为 ________2. 科学归纳法是在考察了对象与属性之间的 ____________ 联系后作出结论的3. 在"A ( ) B-B"的空括号内,填入逻辑常项符号 _____________ ,可构成有效的推理式。

4. 若SEP 为真,贝U SIP ______ 。

5. 以"SIP 或者SOP 并非SOP'为前提进行选言推理,可必然得岀结论 ______________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有的a 是b ,有的b 不是a ,而且 ,那么a 与b 之间在外延上的关系是交叉关系 7. 若一个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 _________ MOP 则这个三段论属于第格三段论8. 在论证中,若 " 论证过少 " ,那么就违反了逻辑的 _________ 规律的要求。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直言命题主词与谓词的周延情况,取决于( )3. " 一个推理只有形式正确,才能得岀可靠的结论,这个推理结论不可靠,所以这个推理形式不正确。

个假言推理使用了( )。

4. 如同时否定 "小周或小王独舞表演 "和"小周与小王都不独舞表演 ",则( )要求。

A. 违反同一律B. 违反矛盾律C. 违反排中律D. 不违反逻辑规律5. 在"[p () q ]A p - q "的括号内,填入下列联结词,可使其成为有效的推理形式()A. 逻辑常项B. 逻辑变项2. 从命题的形式结构看," 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 A. 直言命题 B. 关系命题C. 语言形式D.语言内容"是( )C. 联言命题D. 负命题"这A. 正确的否定后件式 C.正确的否定前件式B. 错误的否定后件式 D. 错误的否定前件式6. 在假说形成的完成阶段,起主要作用的推理是( )12. 推理(a ) "SIP T SOP 与推理(b ) "PIS T SOP 的有效情况是( A. 都有效13. 已知 " 不可能 p" 为真,则下列为假的是(A. 可能 pB. 可能非 pC. 不必然D. 必然非 14. 已知 A 是 B 的充要条件,则不能( )。

法律逻辑学案件分析题(3篇)

法律逻辑学案件分析题(3篇)

第1篇案件背景:某市发生了一起盗窃案,受害人王某报案称,其家中被盗,价值约10万元的财物被窃。

经过侦查,警方锁定嫌疑人张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张某曾因盗窃罪被判刑,刑满释放后不久,便再次作案。

警方在张某的住处找到了部分被盗财物,但张某拒不承认盗窃行为。

案件陷入僵局。

案件分析:本案涉及的法律逻辑学问题主要包括证据的证明力、嫌疑人张某的辩解是否成立以及法律适用的正确性。

一、证据的证明力1.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在本案中,警方在张某住处找到的部分被盗财物可以作为间接证据。

直接证据可能包括目击证人、监控录像等,但本案中并未提及。

因此,警方需要通过间接证据来证明张某的犯罪事实。

2. 证据的合法性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必须合法取得。

在本案中,警方在张某住处找到的财物是否合法取得,需要进一步调查。

如果证据取得合法,则其证明力较强;反之,则证明力较弱。

3. 证据的关联性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具有关联性,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在本案中,警方找到的财物与王某被盗的财物属于同一类型,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但还需进一步调查,确认这些财物是否属于王某被盗的财物。

二、嫌疑人张某的辩解是否成立1. 张某的辩解内容张某否认盗窃行为,声称这些财物是他在合法途径下购买的。

2. 辩解的合理性张某的辩解可能存在以下合理性:(1)张某有前科,可能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而编造谎言。

(2)张某可能确实购买了这些财物,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提供合法来源证明。

(3)张某可能被栽赃陷害,有人故意陷害他。

3. 调查取证针对张某的辩解,警方需要调查以下内容:(1)张某购买这些财物的合法来源。

(2)张某是否与王某有过节,导致有人故意陷害他。

(3)张某是否可能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而编造谎言。

三、法律适用的正确性1.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主观故意。

(2)非法占有公私财物。

(3)数额较大。

在本案中,张某是否构成盗窃罪,需要根据上述要件进行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三及解析
一、填空题
1、“没有他们的辛劳,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这些用石板砌成的阶梯,就没有脚下的路,也就没有游人的欢乐”,这个命题的逻辑常项是( 如果……那么……)。

若用A、B、C等表示肢命题,则其结构形式可表示为( (~A∧~B)→(~C∧~D ∧~E) )。

2、“甲、乙、丙三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是知道这件事情的”,这个语句所表达的命题,其逻辑常项是( 或者……或者……或者……)。

3、“本案作案人不是王某,就是张某”这一语句表达的是(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而与之等值的选言命题是( 或者本案作案人是王某,或者本案作案人是张某)。

4、若已知“如果甲队是第一名,乙队就是第二名”这个命题为假,则“乙队不是第二名”这个命题的真假情况是( 必然真)。

5、“并非所有鸟都会飞”与“并非所有鸟都不会飞”这两个命题之间具有( 下反对(或“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关系。

6、若“黄X X会驾驶汽车”这一命题为真,则“如果黄X X不会驾驶汽车,黄X X就不是作案人”这个命题的真假情况为( 必然真)。

7、如果“A”是“B”的充分条件,那么“非A”就是“非B”的( 必要)条件,而“非B”则是“非A”的( 充分)条件。

8、任意一个负命题都等值于( 其肢命题的矛盾命题)。

二、单项选择题
1、“甲、乙二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是一等奖获得者”,该语句所表达的命题,可用公式表示为( ②)。

①p∧q ②p∨q ③p→q ④SIP
2、与“并非所有犯罪分子都是青年人”这个命题等值的是( ③)。

①所有犯罪分子都不是青年人②犯罪分子中有青年人
③有的犯罪分子不是青年人④没有一个犯罪分子不是青年人
3、若“并非只有陈某是北京人,他才会说北京话”为真,则( ②)。

①“陈某是北京人”必然为真②“陈某不是北京人”必然为真
③“陈某会说北京话”必然为假④“陈某不会说北京话”必然为真
4、“~[p→(q∨r)]等值于( ④)。

①[p∨(~q∨~r)] ②[p∧(~q∨~r)]
③[~p∨(q∨r)] ④[p∧(~q∧~r)]
5、“如果今天下雨,我们就不去郊游”,这个命题等值于( ③)。

①只有今天下雨,我们才不去郊游
②如果我们今天没去郊游,则天下雨了
③如果我们今天去郊游,则今天没有下雨
④今天没有下雨,我们也不去郊游
6、下列陈述中,最能反驳“只有进正规大学,才能成才”这一论断的是( ③)。

①进过正规大学,很多都成才了②进了正规大学,成才就有希望
③不进正规大学,也能成才④不想成才,就没必要进正规大学
7、侦查员甲、乙、丙、丁通过调查了解,对“10·23”案件的嫌疑犯李X X、赵X X作了如下的断定:甲:“我认为赵X X不是凶犯。

”乙:“或者李X X是凶
犯,或者赵X X是凶犯。

”丙:“如果李X X是凶犯,则赵X X不是凶犯。

”丁:“我看李X X和赵X X都是凶犯。

”破案后证实上述断定中只有一句是假的。

据此,就可推知( ③)。

①李X X和赵X X都是凶犯②甲说假话,并且李X X不是凶犯
③李X X是凶犯,且丙说真话④赵X X是凶犯,但李X X不是凶犯
8、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等值的命题是( ③)。

①若鱼不可得,则熊掌可得②若熊掌不可得,则鱼可得
③若鱼可得,则熊掌不可得④鱼和熊掌皆不可得
三、多项选择题
1、当(p∨q)为假时,则( ①③⑤)。

①(p→q)为真②(p∧q)为真③(p←q)为真
④(~p-→q)为真⑤(~p∨~q)为真
2、与“本案或者是图财害命,或者是奸情杀害”等值的命题有( ②③④)。

①本案是图财害命而不是奸情杀害
②本案如果不是图财害命,那么就是奸情杀害
③本案不可能既不是图财害命,也不是奸情杀害
④只有本案是图财害命,才不是奸情杀害
⑤虽然本案不是图财害命,但本案是奸情杀害
3、当p为真时,下列命题形式中必然为真的有( ①④)。

①(p∨q) ②(p∧~q) ③(q←p)
④(~p→~q) ⑤(~q→~p)
4、当“只有黄某会驾驶汽车,黄某才是汽车司机”为真时,就等于断定了( ①
②⑤)。

①“黄某会驾驶汽车”是“黄某是汽车司机”的必要条件
②“黄某不会驾驶汽车”是“黄某不是汽车司机”的充分条件
③“黄某会驾驶汽车”是“黄某是汽车司机”的充分条件
④“黄某不会驾驶汽车”是“黄某不是汽车司机”的必要条件
⑤“黄某是汽车司机”是“黄某会驾驶汽车”的充分条件
5、我国现行邮政汇款单的“取款说明”中,有一项说明为“取款人签名或盖章”。

下列解释中,合乎该说明原意的有( ①③⑤)。

①只有取款人盖章,才不用签名②如果取款人签名,就不用盖章
③如果取款人不签名,就要盖章④只有取款人不签名,才要盖章
⑤如果取款人不盖章,就要签名
6、“并非本案嫌疑人既是钱某,又是刘某”,这个命题等值于( ①②⑤)。

①本案嫌疑人或者不是钱某,或者不是刘某
②本案嫌疑人如果是钱某,那么就不是刘某
③本案嫌疑人如果不是钱某,那么就是刘某
④本案嫌疑人既不是钱某,也不是刘某
⑤只有嫌疑人不是刘某,才是钱某
7、“如果李丽是被他人杀害的,则李丽身上必有致死创伤”,与这个命题等值的命题有( ①④⑤)。

①如果李丽身上没有致死创伤,李丽就不是被他人杀害的
②如果李丽身上有致死创伤,李丽就是被他人杀害的
③或者李丽身上没有致死创伤,或者李丽是被他人杀害的
④或者李丽身上有致死创伤,或者李丽不是被他人杀害的
⑤只有李丽不是被他人杀害的,李丽身上才没有致死创伤
8、在某项提案付诸表决时,主持人强调说:“每一个表决者,或者支持甲提案,或者支持乙提案,绝不允许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由此可推出( ①②③④)。

①如果支持甲提案,那么就不能支持乙提案
②如果不支持乙提案,那么就要支持甲提案
③除非不支持乙提案,才能支持甲提案
④在甲、乙两提案中,不能两个都不支持
⑤在甲、乙两提案中,至少要支持一个
四、简答题
1、列出下列这组复合命题的真值表,并据此回答其中是否有等值命题:
a.只要举报人反映的情况属实,被举报人就有贪污行为;
b.只有举报人反映的情况失实,被举报人才没有贪污行为;
c.虽然举报人反映的情况失实,被举报人也有贪污行为。

答:(1)①若令p=举报人反映的情况属实,q=被单报人有贪污行为,则给定命
题的命题形式为:
a.p→q
b.~p←~q
c.~p∧q
③由上表可知,给定命题a和b是等值命题,而命题c与a、b均不等值。

2、请用真值表方法判定下列命题之间具有何种逻辑关系:
a.如果客观条件已成熟,且主观方面作了充分努力,事情就一定能办好;
b.如果事情没办好,且客观条件已成熟,那么一定是主观方面未作充分努力。

答:①若令p=客观条件已成熟,q=主观方面作了充分努力,r=事情一定能
办好,则给定命题的命题形式为:
a.(p∧q)→r
b.(~r∧p)→~q
③由上表可知,给定命题a与b等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