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

合集下载

化学必修二_元素周期表课件

化学必修二_元素周期表课件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
元素周期表
C
K、Ca、P
Na Cl
(一)元素周期表的历史
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时间: 1869年 (2)绘制者: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3)排序依据: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4)结构特点: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思考与交流](观察元素周期表 )
稀有气体元 素
ⅠA
0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总结:
短周期
第 1周期
第 2周期 第 3周期 第 4周期
—— 2 种 —— 8 种 —— 8 种
周期
(7个) 长周期 不完全 周期 主族
—— 18 种
—— 18 种
第 5周期 第 6周期 第 7周期
—— 32 种
—— 26 种
• 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 得到原子序数。
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周 期
1
2
3
周期数=电子层数
(2)族(纵行)
1) 主族: 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七主七副八和0
表示方法:在罗马数字表示的族序数后面标“A” 字。 Ⅰ A、ⅢA、… 2) A、Ⅱ 副族: 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 表示方法:在族序数后标“B”字。如ⅠB、ⅡB、 ⅢB、… 3) 第VⅢ族: (“八、九、十” 三个纵行) 4) 0族:
( D)
6 14 31 32
7
练习:
1.已知碳元素、镁元素和溴等主族元素的原子 结构示意图:
它们分别位于周期表的什么位置?

高中化学必修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_

高中化学必修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_

高中化学必修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
结_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
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
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Ⅰ)同周期比较:
比较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1)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四、化学键
化学键是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特殊:NH4Cl、NH4NO3等铵盐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含有离子键)
非金属元素之间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只有共价键)。

高中化学必修二易错知识点总结附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易错知识点总结附答案

考前不言苦与累,易错知识必须背《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⑴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周期。

⑵族:元素周期表共有 18 个纵行,除了 8、9、10 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 族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16 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2.质量数定义: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质量数与质子数和中子数间的关系为: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3.核素表示方法:在化学上,我们为了方便地表示某一原子。

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出其质子数,左上角标出质量数AZ X 。

符号A Z X 表示1个 质子数 为Z , 质量数 为A 的原子,其中子数为 A -Z 。

4.同位素⑴ 质子数 相同而 中子数 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氢元素的三种不同核素11H 、2 1H 、3 1H 互为同位素。

⑵同位素的特点:①各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②天然存在的各同位素原子,他们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保持不变5.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①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与酸反应 置换出氢的 难易程度。

置换出氢 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例】已知金属A 可与冷水反应,金属B 和热水才能反应,金属C 和水不能反应,判断金属A 、B 、C 金属性强弱 A>B>C②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

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例】已知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则Na、Mg、Al的金属性强弱Na>Mg>Al③可以根据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

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元素金属性越强。

【例】氧化性Al3+﹥Mg2+﹥Na+,则元素金属性顺序为Na>Mg>Al6.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①根据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或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判断,越容易与氢气反应或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主要先认清主族与副族相应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就会了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的递变规律:在同一周期中,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减,非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增,在同一族中,元素的金属性从上到下递增,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递减;同一周期中,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没有正价的除外),最低负氧化数从左到右逐渐增高;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

主族元素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同一族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如果粒子的电子构型相同,则阴离子的半径比阳离子大,且半径随着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化合价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莫丢二三四五氮,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零价记心间。

常见原子团化合价口决负一硝酸氢氧根(硝酸根NO3- ,氢氧根OH-),负二硫酸碳酸根(硫酸根【SO4】2-碳酸根【CO3】2-),还有负三磷酸根(【PO4】3-),只有铵根(NH4+)是正一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按照下面的口诀来记: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周期表分行列,7行18列,行为周期列为族。

周期有七,三短(1,2,3)三长(4,5,6)一不全(7),2 8 8 18 18 32 32满6、7镧锕各15。

族分7主7副1Ⅷ零,长短为主,长为副。

1到8重复现,2、3分主副,先主后副。

Ⅷ特8、9、10,Ⅷ、副全金为过渡。

==================================================== =============结合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可以表述为: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递变规律。

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决定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原子半径变化示意图一、原子半径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1 元素周期表知识概要:一、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发展: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当原子结构的奥秘被发现以后,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排序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周期表也逐渐演变成我们常用的这种形式。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人们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则横行: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自上而下排列。

(2)周期(3)族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由上而下排成纵行,(4)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短周期(第1、2、3周期)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长周期(第4、5、6、7周期)主族7个:ⅠA-ⅦA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第Ⅷ族1个(3个纵行)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5)认识周期表中元素相关信息随堂检测(一)1.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2.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的()A.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B.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C.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层电子数D.电子层数和次外层电子数3.下列各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A.B.C.D.4.,同一周期ⅡA、ⅢA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可能为几?5.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推断元素原子的()①质子数②核电荷数③核外电子数④离子所带电荷数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6.由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是()①0族②主族③副族④第Ⅷ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现行元素周期表是按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属于同一族C.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4D.同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碱金属元素:从原子结构上看:相同点: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课件

2.化合价指的是一定数目的一种元素的原子与一定 数目的其他元素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与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例如,稀 有气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已达稳定结构,既不易得到电子 也不易失去电子,所以稀有气体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0。 镁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容易失去这两个电子而达到 稳定结构,因此镁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氯原子 最外层有7个电子,只需得到1个电子便可达到稳定结构, 因此氯元素在化合物中可显-1价。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 素的主要化学性质。从初中所学知识我们知道,金属元素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 易失去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而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 一般多于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而达到8个电 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的阴、阳离子 也可用结构示意图来表示。
层,弧形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二、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1.最外层电子数排满8个(He为2个)形成稳定结构, 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
最外层电子较少的(<4)易失去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表现出金属性;最外层电子较多的(>4)易得电子或形成共 用电子对,从而形成稳定结构,表现出非金属性。通常, 我们把最外层8个电子(只有K层时为2个电子)的结构,称 为相对稳定结构,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当元 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8(K层小于2)时,是不稳定结 构。在化学反应中,具有不稳定结构的原子,总是“想方 设法”通过各种方式使自己的结构趋向于稳定结构。
3.画出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C________ O________ Al3+________ Si________ Cl-________ Ar________ K________ Ca________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优秀ppt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优秀ppt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1.2元素周期律_课 件(共42 张PPT)
●折线左面是金属元素,右面是非金属元素 ●左下金属性最强元素,右上非金属性最强元素 ●金属非金属元素无严格界限 ●分界限附近元素既能表现某些金属性,也能表
现某些非金属性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1.2元素周期律_课 件(共42 张PPT)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1.2元素周期律_课 件(共42 张PPT)
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 r( Na)>r(Mg)>r(Al)>r(Si)>r(P)>r(S)>r(Cl)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不同粒子半径: 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如: Ar型结构: S2-、Cl-、K+、Ca2+
r( S2-)>r(Cl-)>r(K+)>r(Ca2+)
练习
1、下列微粒半径之比大于1的是: BC
光照或点 燃,HCl 十分稳定
最高价氧 SiO2
P2O5
SO3
Cl2O7
化化物物及的水酸最高H价4Si氧O4 化物H的3PO水4 化物酸H2S性O4 增强 HClO4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最强酸
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金属性:从左到右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强
三.比较粒子半径大小的规律
(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元素的原子半径由__质__子_数__、__电__子__层_数__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最__外__层__电_子__数____决定 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_____最_外__层__电__子__数___决定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电子

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超全面)

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超全面)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原子结构....1. 原子核得构成原子 A Z X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得质子与中子得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得数值,叫质量数。

XA Z ——元素符号质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表示原子组成的一种方法a ——代表质量数;b ——代表质子数既核电荷数;c ——代表离子的所带电荷数;d ——代表化合价e ——代表原子个数请看下列表示a b+dXc+e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阳离子 a W m+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 -m阴离子 b Y n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 +n补充:1、原子就是化学变化中得最小粒子;2、分子就是保持物质得化学性质中得最小粒子;3、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得一类原子得总称二、核素、同位素......1、定义: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与一定数目中子得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得同一元素得不同核素(原子)互为同位素。

2、同位素得特点 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原子核核外电子 Z 个中子 (A -Z)个质子 Z 个②天然存在得某种元素,不论就是游离态还就是化合态,其各种同位素所占得原子个数百分比(即丰度)一般就是不变得。

练习:1、法国里昂得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得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

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 )A.该粒子不显电性B.该粒子质量数为4C.与氢元素得质子数相同D.该粒子质量比氢原子大2、已知A2-、B-、C+、D2+、E3+五种简单离子得核外电子数相等,与它们对应得原子得核电荷数由大到小得顺序就是___________ 。

3、现有b X n-与aY m+两种离子,它们得电子数相同,则 a 与下列式子有相等关系得就是( )(A)b-m-n (B) b+m+n(C)b-m+n (D) b+m-n4、某元素得阳离子R n+,核外共用x个电子,原子得质量数为A,则该元素原子里得中子数为( )(A)A-x-n (B)A-x+n (C)A+x-n (D)A+x+n三、元素周期表得结构........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得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得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

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

Li K
Be
B Al
C Si
N P As
O S Se
F Cl Br
Na Mg
Ca Ga Ge
Rb
Cs
Sr
Ba
In
Tl
Sn
Pb
Sb
Bi
Te
Po
I
At
非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
学与问
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ⅠA 氢化物 最高价氧化物 最高价氧化物 的水化物 --R2O ROH ⅡA --RO R(OH)2 ⅢA --R2O3 R(OH)3 ⅣA RH4 RO2 H2RO3 (H4RO4) ⅤA RH3 R2O5 H3RO4 (HRO) 3 ⅥA H2R RO3 H2RO4 ⅦA HR R2O7 HRO4
下列各微粒半径之比大于1的是 A. Na+/Na B. S2―/S C. S/Al D. F―/O2―
有V、W、X、Y、Z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 荷数依次增大,且均小于20,其中X、Z 是金属元素,V和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 只有一个电子,W和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 电子数相等,且W元素原子L层电子数是K 层电子数的3倍,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数是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由此可推知(填元素符号):
3、X、Y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Y> X,它们能形成XY2型的化合物。由此 可以得到的结论判断是( ) • A、X、Y可能在同一周期 • B、X 在Y的前一周期 • C、X一定是金属元素 • D、X只有在第二周期
4、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5,对它的认识错误 的是( )。 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
族 元素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授课教学课件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授课教学课件


共 7 个副族,只包括在长周期中
(16个) 副族 表示方法:在族序数后面标一“B”字
如ⅠB ⅡB ⅢB ……ⅦB
第3、4、5、6、7、11、12纵列
第VIII族 包括第8、9、10 纵列
0族
稀有气体元素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授 课课件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授 课课件
元素周期表
名词解释 ①过渡元素: 副族,Ⅷ族 ②放射性元素: 84号之后 (也包括43、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问题三:元素周期表共有几个周期?其 中有几个周期元素种类较少?
七个
第一周期最少,只有2种元素 二、三周期也较少,各有8种元素
短周期:前三个周期 长周期:后四个周期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第一周期 短周期 第二周期
周期
(7个) 长周期
第三周期 第四周期
第五周期 第六周期 第七周期
7 副族:_______个 1 第Ⅷ族:_______个
0______族:1个
(稀有气体)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授 课课件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授 课课件
随堂检测
2.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 是(B) A.提出了原子学说 B.发现了元素周
期律 C.提出了分子学说 D.制定了科学完
周期
主族
副族
第八族
零族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授 课课件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授 课课件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共 7 个主族,包括短周期和长周期元素
主族 表示方法:在族序数后面标一“A”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课件(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课件(共15张PPT)

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D.原子的中子数
1.原子序数为 x 的元素位于第IA族,那么原子序 数为 x+2 的元素肯定不会在( )
√ A.第 IA 族 B.第ⅢB族 C.第ⅢA族 D.0族
【提示】若x为氢元素,则A正确;若x为锂或钠, 则C正确;若x在第4、5、6、7周期,则B项正确。 故答案为D。
3.第ⅠA族和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4.每周期元素的种数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三短”“四长”;“七主”“七副”“0族和Ⅷ族” 二、元素原子结构与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序数
核外电子排布
周期表中位置
1.不能作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顺序的依据是
A.原子的核电荷数
螺旋式元素周期表
金字塔式元素周期表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 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 依次排列,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 期表,这就是现代元素周期表的 雏形。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思考与交流】
周期表的结构
阅读教材P4、5页并结合周期表,讨论以下问题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是什么?周期表有多 少横行,多少纵行,多少族?
A.若X是氢,则Y是氦
√C.若X是氟,则W是硫
B.若Y是氦,则Z是钠 D.若Y是氟,则Z是铝
例.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 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提示】X为第4周期,第ⅠA族;Y为第5周期,第 ⅦA族。
【记一记】
周期表的结构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

与冷水剧 烈反应
剧烈反应 且燃烧
与沸水反 应
剧烈反应
与沸水反 应很缓慢
反应比镁慢
(2)非金属性的判断
14Si
15P
16S
17Cl
对应最高价氧化物 SiO2 P2O5 SO3 Cl2O7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酸性强弱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最强酸 逐渐增强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熟练画 出前20 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2. 探讨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变化规律,导出元素周律。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1.电子的质量小(9.10910-31kg);
2.电子绕核运动是在微小的空间 (原子的直径约10-10m)中进行;
每个电子层最多可以排布多少个电子?
电子层排布电子数的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然后由里向外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
3.最外层电子数≤8个(K层是最外层时≤2个),次外 层电子数目≤18个,倒数第三层≤32个。
Ca2+
① Mg2+、Na+ 、 O2- 、N3- (N3-> O2- > Na+> Mg2+) ② K+、 CI-、 S2-、Ca2+ ( S2- > CI- > K+ > Ca2+ ) ③ S2- 与 S 、 AI 与 AI3+ ( S2- > S 、 AI > AI3+)
比较微粒r大小的“三看”规律: 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越多,r越大。 二看“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r越 小。 三看“电子数”:电子层和核电荷数相同,电子数越多, r越大。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比较, 过程与方法
掌握“位、构、性”的关系。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 情感、态度 生科学创造品质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 与价值观 能力。
自学导引
一、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元素周期表中以B、Al、Si、Ge、As、Sb、Te、Po、 At为分界线。 1.金属元素在分界线的________。 2.非金属元素在分界线的________。 3.稀有气体在________一列。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3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自学导引 规律技巧 典例导析
随堂演练 课时作业
三维目标
1.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2.了解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 知识与技能 素的区分。 3.掌握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元素在周 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同周期还是同主族元素中,a/b的值越小,元 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就越 强;反之,a/b的值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 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
(4)对角线规则:沿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方向 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这 一规律以第二、三周期元素间尤为明显,如铍与铝的化学 性质相似。
7.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且气态氢化物中含氢 百分率最高的元素是C。
8.所形成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是F。 9.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Cl。 10.所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是C。 11.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未成对电子(单电子)数三 者均相等的是H。 12.只有负价无正价的是F。
13.单质和其最高价氧化物都是原子晶体的是Si。 14.气态氢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的是N。 15.最轻的金属是锂[ρ(Li)=0.535g/cm3]。 16.同位素之一的原子核中只有质子而没有中子的元 素是H。 17.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具有两性的元素是Al。 18.其单质可作半导体材料的是Si。 19.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ω(O)=48.60%]。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课件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课件
共价键则应由两种非金属组成。(4)液态 H2O2 可以在 MnO2、
FeCl3 等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元素周期表中有 7 个横行,也就是 7 个周期
②元素周期表中有 9 个横行,分为 7 个周期
③元素周期表中有 18 个纵行,也就是 18 个族
A. 仅①
B. ②③
5.(2010·冀州高一质检)若某ⅡB 族元素原子序数为 x,
那么原子序数为 x+1 的元素位于( )
A.ⅢB 族
B.ⅢA 族
C.ⅠB 族
D.ⅠA 族
答案:B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族的排列顺序可知,原子序数 为 x+1 的元素位于第ⅢA 族。
6. 对于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两元素原子序数相差 8,则周期数一定相差 1 B.两种简单离子不可能相差 3 个电子层 C.同族的两元素之间不可能形成化合物 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位于同一族
3.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族的排序,推断元素所在的族序数 (1)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比相应的 0 族元素多 1 或 2,则 该元素应处在 0 族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个周期的第 IA 族或 第ⅡA 族。 (2) 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比相应的 0 族元素少 1~5,则 该元素应处在同周期的第ⅢA 族~第ⅦA 族。 (3)若差其他数,则由相应差数找出相应的族。
C. ①③
D. 仅③
答案:A
解析:不要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下面展开的镧系、锕系是 周期表的两行,它们应分别处于周期表的第 6 和第 7 横行。 周期表中的 8、9、10 三个纵行为第Ⅷ族,其余则是每个纵行 各为一个族。
2.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原子序数大小排列而成的 B. 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其所在周期的周期序数 C.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所在族的族序数 D.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 18 列,16 个族

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1、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二、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2、化学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3、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能与热能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 COg +H2g.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4、化学能与电能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电能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环境污染、低效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二、原电池原理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防腐.5、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一、化学反应的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计算公式:vB==①单位:mol/Ls或mol/Lmin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 逆≠0.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①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6、有机物一、有机物的概念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2、特性: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③易分解,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二、甲烷CH4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3、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CH4+2O2→点燃CO2+2H2O产物气体如何检验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②取代反应:CH4+ Cl2→光照→ CH3Clg+ HClCH3Cl+ Cl2→光照→ CH2Cl2l+ HClCH2Cl+ Cl2→光照→ CHCl3l + HClCHCl3+ Cl2→光照→ CCl4l + HCl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三、乙烯C2H41、乙烯的制法: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4、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C2H4+3O2= 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CH2=CH2+Br2→CH2BrCH2Br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CH2=CH2+ H2→CH3CH3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CH2=CH2+H2O→CH3CH2OH乙醇四、苯C6H6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键角120°.3、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浓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2取代反应①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②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3加成反应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五、乙醇CH3CH2OH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2、结构: 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3、化学性质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应2乙醇的氧化反应★①乙醇的燃烧:CH3CH2OH +3O2=2CO2+3H2O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2CH3CH2OH +O2=2CH3CHO+2H2O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5CH3CH2OH+4KMnO4+6H2SO4= 2K2SO4+4MnSO4+5CH3COOH+11H2O六、乙酸俗名:醋酸CH3COOH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1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CH3COOH+Na2CO3= 2CH3COONa+H2O+CO2↑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2乙酸的酯化反应CH3COOH+ HOC2H5=CH3COOC2H5+H2O加热,浓硫酸,可逆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7、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1、常见金属的冶炼:①加热分解法:②加热还原法:铝热反应③电解法:电解氧化铝2、金属活动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金属活动性序表中,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还原,用一般的还原方法就能使金属还原;金属的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最活泼金属只能用最强的还原手段来还原.离子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1、海水的组成:含八十多种元素.中,H、O、Cl、Na、K、Mg、Ca、S、C、F、B、Br、Sr等总量占99%以上,其余为微量元素;特点是总储量大而浓度小2、海水资源的利用:1海水淡化:①蒸馏法;②电渗析法;③离子交换法;④反渗透法等.2海水制盐:利用浓缩、沉淀、过滤、结晶、重结晶等分离方法制备得到各种盐.三、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理念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从环境观点看: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一开始就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从经济观点看:它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尽可能提高原子利用率热点:原子经济性——反应物原子全部转化为最终的期望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

(3)最低负价 = – 〔8 – 最外层电子数〕
3、注意
= – 〔8 – 主族序数〕
〔1〕金属无负价,氟无正价,氧无最高正价 〔2〕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情况下难
以与其他元素化合,规定其化合价为0 〔3〕价电子:决定元素化合价的电子〔外层电子〕
〔四〕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1.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C. 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Na、K、Rb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依次增强
2、同一横行X、Y、Z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 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是 HXO4 > H2YO4 > H3ZO4,
















由易到难
由难到易
〔五〕元素周期律 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1〕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2〕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3〕元素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2. 元素周期律
〔元4素〕的元性素质的随金着属元性素、原非子金序属数性的呈递现增周而期呈性现变周化期性的 变化——元素周期律
......
(一〕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至右,电子层数一样,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同主族:从上至下,最外层电子数一样,电子层数依次增加
1
12
2
2
18
8
3
18
8
周期性
〔二〕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原子半径数据
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
主族 周期
A. 同周期主族元素: B. 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C. (除稀有气体〕 B. 同主族元素: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ppt课件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ppt课件

锕 系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H +1 1 ⅠA
Li +3 2 1 Na +11 2 8 1
K +19 2 8 8 1
ⅡA
+4 2 2 +12 2 8 2
+20 2 8 8 2
Rb +37 2818 81
+38 2818 82
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思考
已知碳元素、镁元素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它们分别位于第几周期?为什么? 碳有两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镁有三个电 子层,位于第三周期;溴有四个电子层,位于第 四周期。
(3)族
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自上而下排 列成纵行,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分为16个族。
电子层数 决定 周期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主族序数
那么12号元素Mg,35号元素B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哪?
1 2种元素
2 8种元素
短周期
横的方面
3 8种元素
(7个横行) 7个周期 周
4 18种元素 5 18种元素
长周期
期 表 的 结
6 32种元素
7 26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
7个主族:由短周期和长周期 元素共同构成的族(IA~VIIA)
(1).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则
横行: 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 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周期)
纵行: 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目相同的元素, 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自上而下排列。(族)
(2).周期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检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 )1.元素周期表里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能找到A.新制农药元素 B.制催化剂元素C.制半导体元素D.制耐高温合金元素( )2.YBa2Cu8O x(Y为元素钇)是磁悬浮列车中的重要超导材料,关于8939Y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钇元素属于金属B.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50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39 D.8939Y和9039Y是两种不同的核素()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第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B.第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C.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5.(2012届惠州市第一次调研)X、Y、Z是三种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如图,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Y >Z >XB.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ZC.Y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强酸D.若Z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也一定为+m( )6.X、Y、Z三种非金属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是XH3<H2Y<HZ,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X>Y>Z B.原子得电子能力X<Y<ZC.原子半径X<Y<Z D.离子还原性X3-<Y2-<Z-()7.(2010揭阳市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7,X、Y在同一周期,X+与Z-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

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A.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C.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8.(2010届广东六校12月联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ⅠA、Ⅱ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难失去电子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都能形成单原子离子( )9.X、Y、Z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族,Y、Z处于同一周期。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

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的少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Z<Y<X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3YO4C.3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D.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Y>Z>X()10.(2010年深圳一模)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三者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等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A与C同主族。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B<C B.氢化物稳定性:A<CC.B与A的化合物比B与C的化合物熔点低 D.A与C的化合物属于大气污染物()11.(执信中学2010届期中考试)元素周期表的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若将来发现的元素把第7周期全排满,则下列推论错误..的可能性最大的是A .该周期有32种元素B .该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最大为118C .该周期的ⅦA 族元素是金属元素D .该周期的ⅢA 族元素的氢氧化物具有两性 ( )12A .M 与T 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B .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QC .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为H 2T<H 2RD .氢化物的沸点为H 2T<H 2R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24分) ( )13.(2011届高三第一次六校联考)如右图为元素F 、S 、Cl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于F 、S 、Cl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非金属性:F > S > Cl B .原子半径:Cl > S > FC .稳定性:HF > HCl > H 2SD .酸性:HClO 4 > H 2SO 4( )14.(2011年广州天河一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稳定性:HF >H 2O > H 2S B .沸点:Cl 2> Br 2> I 2 C .酸性:42434HClO H SO H PO >> D .原子半径:F>Na>Si( )15.(2010茂名一模)X 、Y 和Z 是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三种单质,X 的组成元素是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Y 和Z 均由元素R 组成,Y 由两个原子组成,R 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 Y 和Z 互为同位素B . X 和Y 能化合成两种化合物C . X 和Y 化合的产物中一定不含有共价键D .X 离子比R的离子半径小 ( )16.(佛山一中2011届10月月考)短周期元素A 、B 、C 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

A 与C 在周期表中同主族,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B >C >A B .氧化物的熔点B >A C .A 与C 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 .氢化物的稳定性C >A ( )17.(2010广雅中学高三期中)短周期元素A 、B 、C 、D 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

A 与C 同主族,B 与D 同主族,A 、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B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D 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3周期第IV 族 B .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A<B<D<CC .B 、D 的最高价氧化物中,B 、D 与氧原子之间均为双键D .一定条件下,B 单质能置换出D 单质,C 单质能置换出A 单质( )18.(执信中学2010届高三期中考试) 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W 2+、b X +、c Y 2-、d Z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热稳定性:H 2Y<HZB . 原子半径:W >X >Z >YC .离子半径:W 2+>Y2-D .碱性:XOH >W(OH)2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1)B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_________;B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2)C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与强酸、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D的单质与A的一种氢化物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已知A、B、C、D、E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其中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C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E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______;B的最高价氧化物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 (2)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发生化学方程式为(3)化合物AE含有______________键,CE含有____________键。

(1)⑤和⑩的元素符号是______和_______;写出⑤的氧化物的一种用途。

(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填写元素符号);(3)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_________,分别写出该元素的氢氧化物与⑥、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汕头金山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1)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_ 。

(2)写出由以上①④⑤元素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 。

19:(1)第二周期V A族(2)Al2O3+6H+=2Al3++3H2O Al2O3+2OH-=2AlO2-+H2O(3)Cl2+H2O=HCl+HClO Cl2+H2O2=2HCl+O220(1)第三周期VIIA族(2)Al(OH)3+NaOH= NaAlO2+2H2O。

(3)共价离子21:(1)Si;Br;生产光导纤维(制坩埚、玻璃、陶瓷等)。

(2)K;F;(3)Al;2Al(OH)3+6H+ = 2Al3++6H2O;Al(OH)3+OH-= AlO2-+2H2O。

22:(1)O<Al<Na(2分) H2SiO3 <H2CO3 <HNO3(2分)(2)Na+[ O H]- (2分)、离子键、共价键(或极性共价键)(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